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怎樣快速的分辨玉米苗
擴展閱讀
怎樣用鍵盤打開桌面文檔 2025-07-22 21:20:13
怎樣判斷時間波動 2025-07-22 21:11:57
海螺汁衣服怎樣洗 2025-07-22 21:11:53

怎樣快速的分辨玉米苗

發布時間: 2022-07-09 17:17:12

❶ 如何區分玉米幾葉

數葉片數量法。玉米葉片是長在莖節上的,一個品種有多少個節間,就會有多少片葉,一般多為15-24片葉,其中早熟一般15-17片葉,中熟18-20片葉,而晚熟20片以上。玉米為單子葉作物,米葉的數量一般在18片以上,玉米葉的數量對每個品種來說是相對穩定,這是因為玉米在幼苗期成長規律,慢慢開始分化形成。根據植物學遺傳定義,所以玉米葉的數量相對穩定。


❷ 玉米一類苗、二類苗、三類苗的劃分標准

這只是相對的感官上的判斷,沒有嚴格的標准,依據觀測人員的經驗、判斷尺度的不同也會有所差別。
以株高、可見葉、莖粗為苗情構成基本要素,依據玉米苗期大體長勢可以劃分為三類,
一類苗:指生育正常且健壯的苗。出苗期正常、健壯、整齊一致,苗色濃綠、葉片肥厚。
二類苗:指比正常苗偏小、偏弱的苗。出苗期基本正常,苗發育正常,較整齊,苗色正常。
三類苗:指病苗、小苗和弱苗。出苗期偏晚,弱苗,不整齊、苗色淺綠、葉片薄。

回答參見了網上資料。

❸ 玉米的種子參差不齊,該如何篩選

每到玉米幼苗生長的關鍵時期的時候,但是有一些農戶卻開心不起來,由於家裡的玉米出苗稀稀拉拉的,乃至發生一片片個苗不出的狀況,看見就讓人心煩。

實際上這個問題很多人遇到過,導致這個情形的因素也是有許多,例如種子的產品質量不太好,氣溫標准不太好,化肥選用錯誤,地下害蟲泛濫成災等。大夥兒碰到這樣的狀況也不必太過度心急,終究玉米栽種時間較長,處理這些現象的方法也是有的。

播種時栽種地的墒不足

玉米種子出芽對土壤墒情的需要最少做到60%,若低了種子從土質中消化吸收不上出芽必需的水分,便會導致出苗慢,乃至出不來苗的狀況。但也不可以因為讓土壤層的苗情情況改進就很多澆灌,由於含濕量高過80%,會造成土壤溫度快升高,玉米種子在高溫,高低溫的條件里邊迅速便會爛掉,仍然不容易出苗。一般選用的便是下完雨的後的一兩天,那樣可以保障了玉米在栽種的環節中,可以快速地出芽,並且也確保了全部玉米在栽種的環節中可以快速地發展起來。在玉米栽種的道路上,假如一直沒雨的話,能夠選用人力開展澆灌,那樣也可以保障了玉米可以快速地出芽。

❹ 如何分辨玉米屬於那種類型,甜玉米和普通玉米有什麼區別呢,和普通玉米一樣種植嗎

按子拉形態與結構分類 根據子粒有無稃殼、子粒形狀及胚乳性質,可將玉米分成9個類型。
(1)硬粒型:又稱燧石型,適應性強,耐瘠、早熟。果穗多呈錐型,子粒頂部呈圓形,由於胚乳外周是角質澱粉。故子粒外表透明,外皮具光澤,且堅硬,多為黃色。食味品質優良,產量較低。
(2)馬齒型:植株高大,耐肥水,產量高,成熟較遲。果穗呈筒形,子粒長大扁平,子粒的兩側為角質澱粉,中央和頂部為粉質澱粉,成熟時頂部粉質澱粉失水乾燥較快,子粒頂端凹陷呈馬齒狀,故而得名。凹陷的程度取決於澱粉含量。食味品質不如硬粒型。
(3)粉質型:又名軟粒型,果穗及子粒形狀與硬粒型相似,但胚乳全由粉質澱粉組成,子粒乳白色,無光澤,是製造澱粉和釀造的優良原料。
(4)甜質型:又稱甜玉米,植株矮小,果穗小。胚乳中含有較多的糖分及水分,成熟時因水分蒸散而種子皺縮,多為角質胚乳,堅硬呈半透明狀,多做蔬菜或制罐頭。
(5)甜粉型:子粒上部為甜質型角質胚乳,下部為粉質胚乳,世界上較為罕見。
(6)爆裂型:又名玉米麥,每株結穗較多,但果穗與子粒都小,子粒圓形,頂端突出,澱粉類型幾乎全為角質。遇熱時澱粉內的水分形成蒸氣而爆裂。
(7)蠟質型:又名糯質型。原產我國,果穗較小,子粒中胚乳幾乎全由支鏈澱粉構成,不透明,無光澤如蠟狀。支鏈澱粉遇碘液呈紅色反應。食用時粘性較大,故又稱粘玉米。
(8)有稃型:子粒為較長的稃殼所包被,故名。稃殼頂端有時有芒。有較強的自花不孕性,雄花序發達,子粒堅硬,脫粒困難。
(9)半馬齒型:介於硬粒型與馬齒型之間,子粒頂端凹陷深度比馬齒型淺,角質胚乳較多。種皮較厚,產量較高。1.選擇品種,隔離種植 甜玉米分為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強甜玉米三大類型,應依據生產目的,科學選用和合理搭配品種類型。以青嫩果穗作水果、蔬菜上市或速凍加工為主要目的,應選用超甜玉米或加強甜玉米品種;以製作罐頭製品為主的,則應選用普通甜玉米品種,這類品種的果穗籽粒深,出籽粒高。此外,還應注意早、中、晚熟品種搭配種植,陸續上市,從而提高經濟效益。要想提前上市,則要注意選用生育期短的品種,為實現早熟打好基礎。其次要注意隔離種植,甜玉米如果和普通玉米或其他玉米串粉,就會產生種子直感現象,生成的籽粒失去甜味。因此,要求隔離區達到300米以上。 2.調整播期,覆蓋地膜 因甜玉米主要是採收鮮嫩果穗,採收集中,季節性強,短時間內就要上市。總的原則是長期調整靠品種,短期調整靠播期。為了提前上市,可以選用早熟品種配合早熟栽培措施,可使甜玉米提前15~20天。欲延遲收獲,則以選擇晚熟品種配合延遲播種技術最為有效。春季每晚播7天,收獲可延後1~2天。夏季每個播期可以錯開4天左右,這樣可以保證連續收獲和加工。地膜覆蓋可以達到早熟高產的目的,但要注意施足底肥和精細整地。因覆膜後前期不便施肥和需肥量加大,必須加大基肥用量。要精細整地,確保玉米出苗快而齊。覆膜甜玉米播種期可比露地栽培提早1星期左右,過早容易遭受低溫凍害。播前浸種催芽,溫度30℃左右,胚根突破種皮即可播種。 3.及時定苗,合理密植 甜玉米種子干物質含量低,特別是超甜玉米,發芽力弱,拱土力差,對土壤濕度和溫度要求較高。播種時適宜的土壤含水為最大持水量的65%~70%為宜。超甜玉米在近地面土溫度在12度以上時播種才能保證正常。而普通甜玉米對土溫要求可以適當低一些。由於甜玉米拱土能力差,覆土不宜過厚,一般以3~5厘米為宜。種植甜玉米一般以果穗為商品,因此一定要注意果穗的商品特徵,不能單純考慮產量。要根據市場商品需求、經濟效益大小來確定適宜的種植密度,盡可能在單位面積有更高的收入。幼苗5~6片葉時開始間苗、定苗,每公頃留苗63000~70500株,即行距55~60厘米,株距25厘米左右。

❺ 怎樣識別與防治玉米苗枯病

玉米苗枯病的症狀:先在種子根和根尖處產生褐變,後擴展到整個根系,根毛減少,無次生根,根系變黑褐色,並向上引起莖基部水浸狀腐爛,葉鞘變褐色撕裂。葉片變黃,葉緣呈枯焦狀,心葉捲曲易折,以後自下而上葉片逐漸乾枯,無次生根的則死苗,有少量次生根的形成弱苗,危害輕的幼苗地上部無明顯症狀。一般在葉尖處發黃,並逐漸向葉片中部發展,嚴重的心葉逐漸青枯萎蔫。

玉米發生黃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1、施肥結構不合理造成的黃苗
玉米施肥習慣上僅施用氮素化肥,多採取「一炮轟」的形式,這樣就造成玉米缺素症,主要是缺鉀、缺氮,從而造成玉米黃苗,特別是大面積發病的地塊多屬於這個原因。在玉米肥水管理上要科學運籌肥水,測土配方施肥,氮磷鉀肥配合施用。施足基肥,重施拔節肥和大喇叭口期攻穗肥,配施微肥;遇旱及時澆水,改善植物營養狀況,促其早發穩長。

2、苗枯病造成的黃苗
玉米苗枯病是玉米一種常見病害,主要表現為上部玉米出苗後生長遲緩、中片黃化、自上而下乾枯;地下部先是中胚軸變褐,後向上發展至次根節,導致根毛少、萎焉、黑根、腐爛、死苗。主演原因:一是播後溫度高、雨水多,空氣相對濕度大;二是土壤板結,通氣性差;三是重視氮肥,輕視磷鉀肥,忽視微肥;四是未使用玉米種衣劑拌種;五是管理不適時。
防治方法是:一、使用玉米種衣劑,既能防治苗枯病、莖腐病、粗縮病、黑粉病,又能促進苗全、苗壯、苗齊、苗旺,並兼治地下各種害蟲。二、改變施肥方式,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改變「一炮轟」的施肥方法,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相結合;基肥與追肥相結合。三、及時防治:用75%的百菌清噴霧防治。

3、玉米生理性黃苗
主要是玉米品種本身特點造成的,主要症狀是下部葉片干尖、黃葉但根部發育正常,一般是5片葉以後玉米單株趨於正常,這種情況可在玉米葉片發黃時噴灑「天豐素」可快速恢復。

4、除草劑殘留造成的黃苗
主要是上季作物小麥年後施用除草劑(如甲磺隆、苯磺隆等)天氣乾旱、土壤缺水造成,可在年後小麥田澆水3-4次即可減少黃苗發生;提倡年前使用除草劑,若年後施用盡量避免使用甲磺隆、苯磺隆等除草劑。

❻ 如何觀察玉米的生長

1、苗期階段:玉米苗期是指播種至拔節的一段時間,是以生根、分化莖葉為主的營養生長階段。本階段的生育特點是:根系發育較快,但地上部莖、葉量的增長比較緩慢。

2、穗期階段:玉米從拔節至抽雄的一段時間,稱為穗期。拔節是玉米一生的第二個轉折點,這個階段的生長發育特點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時進行,就是葉片、莖節等營養器官旺盛生長和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強烈分化與形成。

3、花粒期階段:玉米從抽雄至成熟這一段時間,稱為花粒期。玉米抽雄、散粉時,所有葉片均已展開,植株已經定長。這個階段的生育特點:就是基本停止營養體的增長,而進入以生殖生長為中心的階段,出現了玉米一生的第三個轉折點。

(6)怎樣快速的分辨玉米苗擴展閱讀:

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態特徵、生育特點和生理特性,可分為3個不同的生育階段,每個階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時期。這些不同的階段與時期既有各自的特點,又有密切的聯系。

三葉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個轉折點,玉米從自養生活轉向異養生活。從三葉期到拔節,由於植株根系和葉片不發達,吸收和製造的營養物質有限,幼苗生長緩慢,主要是進行根、葉的生長和莖節的分化。 玉米苗期怕澇不怕旱,澇害輕則影響生長,重則造成死苗,輕度的乾旱,有利於根系的發育和下扎。

❼ 玉米剛發芽是什麼樣子的

1、玉米剛發芽是嫩綠的。

2、玉米剛發芽是細嫩的。

3、玉米剛發芽是脆弱的。

玉米石單子葉植物,玉米粒是它的種子,玉米粒由種皮、胚乳和胚組成,胚乳佔多數,為玉米粒發芽提供營養,胚很小,就是以後的玉米苗。要種玉米的話,可以先把玉米粒在水裡泡一天,讓他泡漲,發芽就快得多,但是不是家裡所有的玉米粒都可以發芽,有的是時間放久了,有的是加工的時候損傷了胚。要選新鮮飽滿、完好沒有損傷的玉米粒。

❽ 玉米出苗期的確定

玉米播種到拔節為苗期,玉米苗期是長根、增葉和莖節分化階段。

1、水分管理
。玉米苗期由於植株較小,葉面積不大,蒸騰量低,需水量較小。土壤含水量應保持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5-70%。玉米苗期有耐旱怕澇的特點,適當乾旱有利於促根壯苗。土壤絕對含水量12-16%比較適宜,土壤中水分過多,空氣缺乏,容易形成黃苗、紫苗,造成「芽澇」,苗期遇大雨要注意排水防澇。

2、及時間苗、定苗
。及時間苗、定苗是減少弱株率,提高群體整齊度,保證合理密植的重要環節。間苗、定苗過早時,苗勢兩級分化不明顯,定苗後會繼續出現病株、弱株、殘株等。間苗、定苗過晚,因幼苗擁擠,根系交錯,爭肥爭水,形成弱苗。掌握3片可見葉時間苗,5片可見葉時定苗。套種玉米通常草多、蟲多、殘傷苗多,保全苗難度大,應適時間苗,略晚定苗,掌握3-4片可見葉時間苗,5-6片可見葉時定苗。定苗時應做到去弱苗,留壯苗;去過大苗和弱小苗,留大小一致的苗;去病殘苗,留健苗;去雜苗,、留純苗。

3、及時中耕、除草。定苗前後中耕應淺,一般5厘米左右,拔節期前後中耕應深些,行間可達10厘米左右。苗期一般中耕兩次。化學除草方法:即在播種後出苗前地表噴灑除草劑,也可苗期進行。①莠去津(阿特拉津),每畝用有效成分100克加水40-50千克噴霧,在雜草出土前和苗後早期施葯,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②乙草胺,每畝用有效成分70克加水40-50千克在玉米播種後,出苗前噴葯,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雜草。③乙阿懸乳劑(乙草胺+阿特拉津),每畝250毫升加水40-50千克,在播種後、出苗前噴葯。

4、及時追肥、澆水。
苗期追肥有促根、壯苗和促葉、壯稈作用,一般在定苗後至拔節期進行。苗株細弱、葉身窄長、葉色發黃、營養不足的三類苗及移栽苗,要及早追施苗肥,並增加追肥量。套種玉米通常幼苗瘦黃,長勢弱,前作收後立即追施提苗肥。三類苗應先追肥後定苗,並視墒情及時澆水,以充分發揮肥效。苗期追肥量,原則上磷、鉀肥全部施入,氮肥追肥量因地、因苗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