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地錢怎樣清洗
擴展閱讀
怎樣用鍵盤打開桌面文檔 2025-07-22 21:20:13
怎樣判斷時間波動 2025-07-22 21:11:57
海螺汁衣服怎樣洗 2025-07-22 21:11:53

地錢怎樣清洗

發布時間: 2022-07-09 18:55:48

1. 大家介紹有沒有在冷水魚缸能用的工具魚(除藻魚)

有些魚是天然的食藻動物,可以用來清除魚缸里的藻類。

例如,食腐動物,食腐動物是雜食性魚類,可以清除水中的苔蘚,藻類,魚卵,一些垃圾等等,可以稱為水族館忠實的清潔工。

金錢錢,也被稱為金錢錢或泰國地錢,是雜食性魚類,以及一個清潔的藻類食用魚與小水箱和水族館,這是有效地去除褐藻。

黑瑪麗是胎生的,魚體更健壯,更容易飼養,食物更復雜,可以接受動物和顆粒餌料,也喜歡啄水和苔蘚,藻類和去除油膜功能。

黑線飛狐被稱為食藻魚王,具有吃黑發海藻的能力。 對於清除池壁、原木、岩石、沙子和雜草中的藻類和蝸牛卵也很有效。

老鼠魚看起來像一隻小老鼠,可以幫助魚缸去除藻類和餌料,可以在無水流動、溶解氧低的環境中更好地生存。

(1)地錢怎樣清洗擴展閱讀:

魚缸經過一段時間會產生大量的藻類,這些藻類不僅難看,而且還會污染魚缸,甚至魚缸也是非常有害的,所以有效地清洗魚缸已成為很多人的需要,藻類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魚缸中存在有機物,所以只要有魚,就會有藻類。

最簡單的除藻方法就是用刷子刷魚缸,市場上賣的魚缸刷很好,用刷子刷魚缸用水,效果很好。 除了清除刷子外,還可以合理使用除藻劑,除藻劑對任何藻類都有效,並能有效清除附著在雜草、木材等難以清除的藻類。

但殺藻劑是化學物質,過量使用可能會對魚的健康有害。 其次,去除藻類的最好方法是生物去除,即適當培育一些藻類作為食用魚,這既不會造成麻煩,也不會對魚類造成太大傷害,而且還能達到自己去除藻類的目的。

2. 雷公屎的學名叫什麼它具體是一種什麼植物

學名地耳菜.江西土特產地皮菇.岩衣.地踏菜.有的地區稱作地軟、地耳、地衣、地木耳,野木耳、地見皮、地錢、岩衣、地曲蓮、地踏菜、葛仙米,也有人稱作天仙菜、綠菜等;苗族人叫做"Jib vib".意思是"長在岩石上的菌子".

3. 地衣怎麼燒,美食推薦

地衣豆腐 地耳10克,豆腐200克,香蔥適量。先將地耳洗凈;豆腐切小塊入鍋煮片刻撈出;鍋中燒油,煸香蔥花,入豆腐、精鹽和適量水煮沸,最後加地耳燉至入味出鍋。此餚具有清熱益氣,和中的功效,可輔助治療脫肛病症。

4. 地錢草怎麼繁殖

地錢草繁殖,產下來,由在地上就可以了。
地錢,因為長得樣子特別像古代的銅錢,所以被人們稱為地錢,在苔蘚植物中地錢的分布是廣的,它只有假根系,沒有真正的根系,但是它的假根很強壯,不但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還能起來固定的作用,它的莖很短小,葉片翠綠,小而薄,除了能吸收水分還能吸收無機鹽,還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機物質儲存到體內,因為假根和葉片都有吸收水分的功能,所以地錢只要在潮濕,有水的地方就能生長得很好。
地錢喜水植物,有點像水草,只生長在山間溪流邊的草叢或是石壁上,是一種苔蘚類的孢子植物。
地錢的分布很廣,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稱呼,所以它在民間還有很多的別名,比如說地浮萍、一團雲、龍眼錢、龍眼草、巴骨龍、米海苔、地梭羅等等。
地錢草的繁殖很快,因為它是一種無性繁殖的植物,借著生順狀體前端芽胞杯中的多細胞圓盤狀芽胞大量繁殖,所以它一般一長就是一大片,只要你注意觀察一些陰濕的河邊,及石壁上,還能很容易就找到它的。
地錢草價值:
地錢草的莖葉里都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比如說蛋白質及鈣、磷、鐵、鋅等大量的微量元素,特別是鈣的含量特別豐富,據調查得知,每100克地錢草的干品含鈣量是406克,是同等質量下牛奶、而且鐵元素是木耳的2倍,它可以涼拌、也可以炒著吃。
全草都可以入葯,四季都可以採收,採收之後,清洗干凈,晾乾或是曬干即可入葯。

5. 濕的地耳(雷公屎)的類目

「雷公屎」是一種奇特的藻類植物,形狀或似木耳、或似珍珠,顏色或呈青黃、或呈紫綠,其質嫩若凝脂,半透明狀,因此有的地方叫「地木耳」,也有的地方叫「雷公菌」 、「天仙菜」。還有叫「葛仙米」的,傳說東晉道家、醫學家葛洪入朝將「雷公屎」進獻給當朝皇帝,說此物可解熱清火、明目益氣。當時太子體弱多病,食用「雷公屎」後,竟然神清氣爽,身體康復。皇上大悅,御賜「葛仙米」之名。《本草綱目》拾遺卷八有「葛仙米」記載。
「雷公屎」學名地耳菜.江西土特產地皮菇.岩衣.地踏菜.有的地區稱作地軟、地耳、地衣、地木耳,野木耳、地見皮、地錢、岩衣、地曲蓮、地踏菜、葛仙米,也有人稱作天仙菜、綠菜等;苗族人叫做"Jib vib".意思是"長在岩石上的菌子".
小時候,大人們都說是雷公打雷時屙的屎,所以叫「雷公屎」,叫習慣了,也就懶得去追究其學名了。
一、雷公屎菇炒蛋
做法:將雷公屎菇洗凈瀝干水份待用。蛋打好煎好,放入紅椒炒香,加入雷公屎翻炒,加上一點醋及調味料即可。
二、清炒雷公屎
做法:將雷公屎洗凈瀝干,加鮮椒及韭菜清炒,加入調味料即可。
三、雷公屎空心餅
色澤金黃,味美香醇。
主料:雷公屎150克,空心芝麻餅3個。
配料:香芹10克,粉絲15克,泰椒2克,色拉油40克。
做法:雷公屎泡製清洗干凈,控干水份待用。另起鍋,加油將泰椒末、水發過的粉絲煸香,然後加入雷公屎炒勻,下調味料調味後出鍋裝盤。空心芝麻餅加熱後,一改二,放在盤子兩端即可。
四、雷公屎鴨餅
主料:雷公屎200克,土雞蛋黃4個,香蔥花20克,鴨餅12張,香辣酥30克
配料:鹽3克,雞粉3克,蔥油30克。
做法:將雷公屎洗凈過水、蛋黃打散下入調料待用;鍋里下蔥油翻炒雷公屎雞蛋至出香味;鴨餅疊好、炒好的原料扣在中間裝盤即可。
五:雷公屎炒肉
主料:雷公屎 200克,豬肉 150克

配料:姜、蔥各適量。

做法:將雷公屎去雜洗凈,豬肉洗凈切片;鍋燒熱,投人豬肉片煸炒至水干,加入姜、蔥、料酒、醬油煸炒,至肉熟透,再人精鹽、白糖燒片刻,放人雷公屎和適量水,燒至人味,投少許味精即成。

功效:此菜具有補中益氣的功效,適用於體倦乏力,脫肛,陰虛乾咳,便秘等病症。

六:雷公屎豆腐

原料:雷公屎100克,豆腐200克,香蔥適量。

做法:先將雷公屎洗凈;豆腐切小塊入鍋煮片刻撈出;鍋中燒油,煸香蔥花,入豆腐、精鹽和適量水煮沸,最後加雷公屎燉至入味出鍋。功效:此餚具有清熱益氣,和中的功效,可輔助治療脫肛病症。

七:蝦米雞汁雷公屎.

原料:蝦米10克,雷公屎1袋.

做法:雷公屎洗凈,鍋中加湯燒開,投入蝦米、雷公屎,加入濃縮雞汁、白糖、味精、胡椒調味,待汁濃後即可。

八:雷公屎洋蔥肉碎炒蛋

做法:下油爆香蒜蓉、薑片,放肉碎炒至干身,放少許紹酒煮熟;放雷公屎、洋蔥粒,一起爆炒,下蛋液、蔥花炒熟即可。

九:肉絲脆雷公屎

做法:雷公屎用沸水煮至用手指輕掐斷時撈出瀝干備用。另起鍋,加油把肉絲紅辣椒煸香,然後加如調料(可放蚝油)翻炒。起鍋時澆上紅油即可。

特點:香辣脆

十:雷公屎肉碎冬瓜湯

做法:下油爆香蒜蓉、姜絲,放肉碎炒至干身,放雷公屎、冬瓜塊炒透,加熱水滾15分鍾,下鹽、蔥花即可。

十一:雷公屎番茄湯

做法:1》肉碎用1小勺鹽、1小勺糖、麻油半湯匙、生粉半湯匙撈勻備用;
2》用一湯匙油放入瓦煲,爆香蒜茸,放入撈好的肉碎炒透,然後將所有材料放入,加熱水煲1小時左右,放入芫茜加鹽調味即可。
十二:雷公屎長壽湯;

做法:肉絲及雷公屎在高湯中煮沸,加入粉絲、調料、起鍋。鮮香味美。
地耳菜,又名「地皮菜」、「地曲蓮」、「雷公屎」、「救荒菜」、「踏菰」等。它富含多種營養成分,且味道清香柔潤,含有海味,可食可葯,既可炒食又可做湯,為上等佳品。地耳菜目前仍為野生,尚未見進行人工栽培,是一種亟待開發的蔬菜新資源。
特徵與特性 地耳菜為土壤氣生藻,緊貼地面生長,爬附於荒地、岩石周圍的土表、草叢之中。外形似木耳,波浪形片狀,藻體富含膠質。當晴天氣候乾燥時,藻休失水干縮,呈茶褐色或近黑色片狀;雨天或濕度大吋,藻體吸水膨脹,粘滑,肉質呈橄欖色片狀。地耳菜對自然環境有較強的耐受性,能忍受高溫少雨、太陽強輻射、大風和乾熱風等,生長在年平均溫度4-8℃的等值線上,可以忍受35-38℃的高溫和-10℃的低溫。多雨濕潤氣候有利於其生長,但過分潮濕時又不利於其生存。地耳菜對土壤的要求不嚴,可在許多高等植物無法生存的貧瘠土壤上生長,但它喜地勢較高的向陽坡地和丘頂,而不喜窪地和背陰坡面及坡底。
採收與加工 地耳菜的片狀較小,爬附地表且生長分散,常與雜草、雜物糾纏在一起,因而採收十分困難。但其一年四季均可採收,尤以春季3-5月、秋季9-10月為最佳採收期。當氣溫在20-28℃之間、空氣濕度大、陰天或雨後時,是採收地耳菜的良好時機。此時,光線柔和,加上地耳菜吸水發潮、個體膨大,生長處於旺盛期,韌性好,不易破碎,採收較為容易。但需注意,雨後要等地表乾燥方可採收,否則因其含水過多、易粘土,而影響質量。採收的方法以手撿為好,不宜掃取。從野外採回的地耳菜混有大量的雜物如泥土、雜草等,俗稱「毛菜」,必須經過加工。
地耳菜,又名"地皮菜"、"地曲蓮"、"雷公屎"、"救荒菜"、"踏菰"等。它富含多種營養
成分,且味道清香柔潤,含有海味,可食可葯,既可炒食又可做湯,為上等佳品。地耳菜目
前仍為野生,尚未見進行人工栽培,是一種亟待開發的蔬菜新資源。
特徵與特性 地耳菜為土壤氣生藻,緊貼地面生長,爬附於荒地、岩石周圍的土表、草
叢之中。外形似木耳,波浪形片狀,藻體富含膠質。當晴天氣候乾燥時,藻休失水干縮,呈
茶褐色或近黑色片狀;雨天或濕度大吋,藻體吸水膨脹,粘滑,肉質呈橄欖色片狀。地耳菜
對自然環境有較強的耐受性,能忍受高溫少雨、太陽強輻射、大風和乾熱風等,生長在年平
均溫度4-8℃的等值線上,可以忍受35-38℃的高溫和-10℃的低溫。多雨濕潤氣
候有利於其生長,但過分潮濕時又不利於其生存。地耳菜對土壤的要求不嚴,可在許多高等
植物無法生存的貧瘠土壤上生長,但它喜地勢較高的向陽坡地和丘頂,而不喜窪地和背陰坡
面及坡底。
採收與加工 地耳菜的片狀較小,爬附地表且生長分散,常與雜草、雜物糾纏在一起,
因而採收十分困難。但其一年四季均可採收,尤以春季3-5月、秋季9-10月為最佳采
收期。當氣溫在20-28℃之間、空氣濕度大、陰天或雨後時,是採收地耳菜的良好時機。
此時,光線柔和,加上地耳菜吸水發潮、個體膨大,生長處於旺盛期,韌性好,不易破碎,
採收較為容易。但需注意,雨後要等地表乾燥方可採收,否則因其含水過多、易粘土,而影
響質量。採收的方法以手撿為好,不宜掃取。從野外採回的地耳菜混有大量的雜物如泥土、
雜草等,俗稱"毛菜",必須經過加工。加工一般分為攤晾、漂洗、乾燥、分級、包裝等工序。
攤晾時要將採收的地耳菜及時攤開,並盡量攤薄,以防增溫燒壞。漂洗則要徹底清洗掉附著
在地耳菜膠體上面的雜物和泥土,然後曬干或烘乾。乾燥後的地耳菜,依片狀大小進行分級、
包裝後即可上市;若數量較大,則應存放於乾燥通風的庫房之中貯存,待後上市

6. 求生物八年級下冊復習提綱(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教育出版社)急求!

第20章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術
源遠流長的發酵技術
⒈發酵技術:
發酵現象產生原因:微生物的生長、繁殖。
⒉食品生產
酒釀和水果放久了會有酒味都是酵母菌發酵的結果,果酒暴露在空氣中變酸是醋酸菌發酵的結果,使牛奶變成酸奶、蔬菜變成有酸味的泡菜的細菌是乳酸菌。
3、水果放久了會有酒味,這種現象稱為發酵。發酵現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4、 發酵技術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運用一些技術手段控制發酵過程, 大規模生產發酵產品的技術。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早就會利用發酵技術釀酒、制醬、制醋。
5、目前,發酵技術己進入到按照人的意願創造出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以生產人類需要的發酵產品的新階段。
6、利用發酵技術可生產化工產品(酒精、檸檬酸、乳酸、香料等)、生產醫葯產品(抗生素---青黴素、紅黴素等;維生素)、生產食品和飲料(醬製品、酒類、飲料)。
7、酒釀實驗——步驟、微生物、條件[溫度] 以及畫酵母菌的結構圖
步驟:①清洗容器 ②蒸熟糯米(滅菌) ③用涼開水沖洗蒸熟的糯米 ④將酒麴均勻地與糯米混合 ⑤裝入容器內,在中間挖一個洞(增加氧氣)後蓋上蓋子⑥置於25℃~30℃的環境中 微生物:酵母菌 條件[溫度]:25℃~30℃
二、食品保存
⒈食品腐敗的原因:微生物的生長、繁殖。
⒉食品保存的基本原理:採用一定的方法抑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長、繁殖。
⒊食品保存方法
傳統:曬干、風干、鹽漬、糖漬、煙熏、酒泡等;
現代:罐藏、脫水、冷凍、真空包裝、添加防腐劑等。
目前:廣泛利用酶。對人體無害。如,利用溶菌酶對水產品進行保存。
⒋高溫滅菌後的食品置於真空環境中最不易發生腐敗。
第21章 現代生物技術
現代生物技術的應用
⒈現代生物技術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和酶工程等。
⒉基因工程和轉基因技術
①、 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的意願,運用人工方法,對生物的基因組成進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組技術。應用於農業、醫葯、環境保護等。
②、 轉基因技術:外援基因可以直接導入動植物體或它們的受精卵內,並能在細胞中發揮作用的技術。被導入外援基因的動植物稱為轉基因動植物。
③、 應用及實例:①1982年美國科學家利用轉基因技術,將大鼠生長激素基因轉入小鼠受精卵中培育出「巨型小鼠」。②科學家將蘇雲金桿菌的殺蟲毒素基因成功轉入煙草中。
④、 「巨型小鼠」的誕生是利用轉基因技術;轉基因煙草採用的是轉基因技術。
⒊細胞工程和克隆技術(無性生殖)
①、 細胞工程是在細胞水平上,有計劃的改造細胞的遺傳結構,培育人類所需要的動植物新品種等的技術。
②、 克隆羊多利的誕生標志著細胞工程取得了重大的進展。
③ 多利羊和A羊幾乎一樣,是因為多利獲得了母羊A的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
④ 多利羊的克隆成功,意味著人類可以利用動物身上的一個體細胞培育出這一動物幾乎相同的生命體。
⑤ 克隆:不經過受精作用而獲得新個體的方法。
⑥ 克隆是無性生殖,試管嬰兒是有性生殖。
一、 關注生物技術
⒈生物技術引發新的技術革命
⒉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和社會倫理問題:一把雙刃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
基礎訓練
第22章 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一、 生物的分類
⒈生物分類的依據:生物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以及在進化上的親疏遠近關系等。
⒉生物分類的等級
⑴、分類等級:界、門、綱、目、科、屬、種。
⑵、種,又叫物種,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指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表現相似,生態分部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
⑶、在自然條件下,通過同種生物的有性生殖可以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後代,不同種生物之間一般不能通過有性生殖產生後代。
⑷、在生物分類群之間,所處的共同分類單位越小,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越大,親緣關系越近。反之-----
⑸、在生物分類等級中,最高和最低的分類單位分別是界、種。
⑹、如果增加「亞科」這一分類單位,應處於科與屬之間。
二、 五彩繽紛的植物世界
⒈藻類植物
特徵:沒有根、莖、葉的分化,結構比較簡單,大都生活在水中。
應用:餌料、食用、中葯材。
危害:赤潮。早春河水變綠。
⒉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
⑴苔蘚植物
特徵:一般只有矮小的莖和又小又薄的葉,沒有根, 莖、葉中沒有疏導組織。
種類:葫蘆蘚、地錢。
應用:檢測空氣污染,水土保持。
⑵蕨類植物(由水生過渡到陸生的植物)
特徵:不僅有真正的根、莖、葉,而且在體內還具有疏導組織,能較好適應陸地生活。葉片背後有孢子囊(孢子是生殖細胞)。
種類:石松、蕨、桫欏。
應用:能源(煤和石油)、葯用、飼料、肥料。
⑶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的生殖都離不開水。
⒊種子植物
⑤、 種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它們的生殖過程不需要水。
⑥、 裸子植物種子裸露、無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實,
⑦、 裸子植物的種類:松、杉、柏以及銀杏、蘇鐵。
⑧、 被子植物在現存植物中占據對優勢。是常見的綠色開花植物。
⑩、 中國有「裸子植物的故鄉」美稱。
⑪、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進化程度最高的一個植物類群;也是植物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植物類群;
⒋我國的珍稀植物
珍稀植物:一般是指由於自然條件的變遷或人為破壞而處於絕滅邊緣的植物。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水杉、金花茶、珙桐。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荷葉鐵線蕨、龍棕、紅檜。
三、千姿百態的動物世界
⒈無脊椎動物與脊椎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無脊椎動物體內沒有脊椎骨組成的脊柱。
⒉無脊椎動物
⑴無脊椎動物約占動物種數的95%,在整個動物界都占絕對優勢。包括環節動物門、軟體動物門、節肢動物門等。
⑵環節動物
特徵:身體由體節組成。體節促進了環節動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的進一步發展。
種類:蚯蚓、螞蝗(水蛭)、沙蠶。
⑶軟體動物
特徵:身體腹面有塊狀的肌肉足,靠貝殼保護身體。
種類:鮑魚、蝸牛。
⑷節肢動物(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分布最廣的動物類群)
特徵:身體有許多體節,體表有外骨骼(防止體內水分蒸發)和分節的附肢。
分類:甲殼綱,如,蝦;蛛形綱,如,蜘蛛;
多足綱,如,蜈蚣;昆蟲綱,如,蝗蟲。
⑸螯蝦,身體有頭胸部和腹部組成。
⒊脊椎動物
⑴脊椎動物代表著動物界中的高等類群,主要包括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和哺乳綱。
⑵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
魚類與水生生活相適應的特徵:身體呈流線型;體表被覆鱗片;用鰓呼吸;身體兩側大多有側線,能感知水流的方向。代表動物有淡水魚類和海洋魚類。
兩棲動物是脊椎動物由水生向陸生的過渡類群。兩棲動物的幼體(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大多數成體生活在陸地上,用肺呼吸。兩棲動物皮膚有輔助呼吸的作用。代表動物:蛙、大鯢
爬行類由於具有較為發達的肺而成為真正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爬行類體表覆蓋鱗片或甲,在陸地產卵,卵的表面具有堅硬的卵殼。 代表動物有蟒蛇、揚子鱷、壁虎。
鳥類適應飛行生活的特徵有:身體大多呈流線型,前肢變成了翼,體表被覆羽毛等。我國是世界上鳥類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
哺乳動物的體表一般有體毛,胚胎發育在母體子宮內進行,幼體依靠母乳作為營養物質。
我國珍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除了被譽為「活化石」的大熊貓外,還有蒙古野驢、金絲猴、白鰭豚、丹頂鶴、朱䴉、揚子鱷等。
三、 神奇的微生物
⒈病毒
觀察方式:電子顯微鏡。
結構:蛋白質外殼和遺傳物質核酸。
生活方式:寄生。
⒉細菌
觀察方式:高倍顯微鏡。
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物質、莢膜(保護作用)、鞭毛(助於運動)。
生活方式:寄生或腐生。
分類:球菌、桿菌、螺旋菌。
應用:利用黃色短桿菌製造味精。
⒊真菌
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細胞內沒有葉綠體。
生活方式:營腐生或寄生。
生殖方式:無性生殖(出芽生殖)或有性生殖(孢子)。
⒋沼氣發酵:利用厭氧微生物甲烷細菌。

有無細胞結構 有無成形的細胞核 有無葉綠體 營養方式 代表生物
病毒 無 —— 無 寄生 愛滋病病毒、禽流感病毒
細菌 有 無 一般無 腐生或寄生 結核桿菌、甲烷菌
真菌 有 有 無 腐生或寄生 酵母菌、木耳、黴菌

第23章生物多樣性保護
第一節生物多樣性
1、 生物多樣性概念:簡單的說,就是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多樣性;確切的說,生物多樣性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擁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
3.對生物多樣性最直觀、最基本的認識就是 物種多樣性 。
第二節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艱巨使命
、 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主要體現為: 物種滅絕速度的加快 。
3、 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①人口的快速增長,亂砍濫閥、亂捕濫殺②環境污染③外來物種入侵。
4、 物種多樣性的保護包括: 就地保護 和 遷地保護 ,同時還應 加強教育 和 法制管理 。
5、 就地保護 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拯救生物多樣性的必要手段。
6、 自然保護區 是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的主要場所。
7、 遷地保護 對就地保護的補充。
8、 植物園 、 動物園 、 水族館 和 基因庫 的建設時實施遷地保護的主要手段。
第24章生命的起源
第一節生命的誕生
1.地球的年齡大約是 46 億年,生命出現距今約 36 億年.
2原始大氣中含有 。
3.1953年, 米勒 模擬了原始地球條件的實驗。
4.生命誕生的三部:第一步:原始大氣 有機小分子(氨基酸等)
第二步:有機小分子 有機大分子(蛋白質、核酸)
第三步:有機大分子 原始生命(能生長、生殖、遺傳 ) 原始單細胞生物
§24.2生物進化的歷程
1. 化石 為生物進化提供了直接的證據。
2.化石是經過自然界的作用保存在地層中的古生物的的遺體(如)、遺物(如 )、遺跡( )。
3.1861年,在德國發現的始祖鳥化石就是爬行類進化成鳥類的典型證據。
4按時間先後排序:古代的爬行類 遼西鳥 始祖鳥 孔子鳥
5.越簡單 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總是出現在越古老的地層里,越復雜、越低等的化石則出現在新近形成的地層里。
6.科學家們還通過比較解剖、細胞研究等方法找到了是生物進化的其他證據。
7.植物進化的歷程:單細胞藻類 多細胞藻類 原始的苔蘚植物 原始的蕨類植物 原始的種子植物
8.動物進化的歷程:原始的單細胞動物 腔腸動物(水螅) 扁形動物(渦蟲) 線形動物(蛔蟲) 環節動物(蚯蚓) 軟體動物(蝸牛) 節肢動物(昆蟲、蝦蟹、蜈蚣、蜘蛛) 古代魚類 原始兩棲類 爬行類 鳥類和哺乳類
9.生物進化的規律:從單細胞多細胞、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
[§24.3生物進化的學說
1. 達爾文提出了生物進化的自然選擇學說,被恩格斯贊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2. 達爾文認為: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強的生殖能力,但是由於食物和生存空間等條件的限制,因而生物會為爭奪食物和生活空間進行生存斗爭, 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稱為自然選擇。
3. 自然選擇、生存斗爭、遺傳變異 是生物進化的因素。
4. 達爾文 地雀的進化表明自然界的生物普遍存在著變異現象。
5. 現代綜合進化論:他們認為變異是生物進化的材料,通過自然選擇保留有利變異,淘汰不利變異,就可能產生心得生物。
6. 分子進化中性論:側重從分子水平闡述生物是如何進化的。
7. 澄江動物群是指保存在澄江縣及其周圍地區距今大約5.3億年的寒武紀早期泥漿中的大量栩栩如生的動物化石群,被國際上稱為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
8. 我國科學工作者發現的海口蟲化石將脊椎動物起源的地質年代推前到寒武紀早期,被贊譽為人類重塑地球生命史單位一項驚人成就。
第25章生態系統
第一節生態系統的組成
1生態系統:在一定的地域里,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統一整體,
3.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 取食 與 被取食 的關系。
4.食物鏈:生物之間通過 取食 的關系而互相聯系形成食物鏈。
5.食物網:許多食物鏈經常互相交錯,形成一張無形的網,這種復雜的 食物關系 被稱為食物網。
6.生物富集:是指生物從周圍的環境中吸收並積累某種物質,使生物體內該物質的濃度不斷增加的現象。
7.生物富集常常伴隨 食物鏈 而發生。
第26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第一節生物圈中的各種生態系統
生物圈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包括 大氣圈的下層 、 水圈 和 岩石圈 的上層。
3、 生物圈這個最大的生態系統的內部不斷進行著 物質循環 和 能量流動 。
4、 生態平衡:在一定的時間內,一個自然生態系統內的生物種類和數量一般是相對穩定的,它們之間及其與環境之間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也保持相對穩定,這種相對穩定的狀態稱為生態平衡。
5、 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
6、 生態平衡依賴於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7、 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8、 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 越多 ,食物鏈和食物網越 復雜 ,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就 越強 。
9、 農田生態系統 是典型的人工生態系統。
10、 生態農業是一種處於生態平衡的人工生態系統,它合理的利用了自然資源,協調了農業、林業、牧業、漁業和加工業等的綜合發展。
11、 生態農業是解決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矛盾的有限途徑之一,有利於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是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比然選擇。
12、 P101自我評價:1、2
13、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提出了 可持續發展戰略 。該戰略強調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既要使當代人類的各種需求得到滿足,又要 保護環境 ,不對人類後代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危害。

7. 秋天雨後山上草地上長出的黑色的如一分錢大小的東西,可以吃,是什麼呀

我們這兒的方言叫地皮菜,很好吃的,不過需要洗干凈,因為長在地面,會有雜草和泥土,很難清洗的。此物性涼,不能多吃,胃寒的人更得少吃,我以前吃多了就拉肚子。一般加韭菜炒著吃,韭菜性熱,取中和的目的吧,加上點辣椒。也有人會用它包餃子,不過我沒吃過這種餡的。

8. 地錢皮能吃嗎

能吃,但不易清洗干凈

9. 陸地上哪些苔蘚可以轉水

地錢可以轉水。
拿來苔蘚,用水清洗干凈,最好沖洗一下,不能帶土,純凈的苔蘚然後放水裡,如果是魚缸里養的,要注意清理魚的糞便,減少水裡的有機物含量,保證魚活的情況下多換水是王道。

10. 下雨天長在青苔上的青草菇怎麼洗干凈

學名叫「普通念珠藻」,別名有很多種,地軟、地木耳、地皮菜、野木耳、地見皮、地錢、岩衣,天仙菜、綠菜等等;《本草綱目》上叫「地踏菰」,《養小錄》中稱「地踏菜」,《野菜博錄》叫「鼻涕肉」。可以食用,涼拌、熱炒、熘燴、作湯、作餡都行。但是現在空氣和水污染都比較嚴重,野生採摘來的話建議仔細清洗後再吃;也不要一次吃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