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負重快速出拳三角肌會怎樣
擴展閱讀
穿裙子怎樣系鞋帶最好看 2025-07-15 16:46:47
後脖子出汗多是什麼原因 2025-07-15 16:28:00
文檔怎樣一個豎一個橫 2025-07-15 16:23:38

負重快速出拳三角肌會怎樣

發布時間: 2022-07-21 13:47:33

① 練拳三角肌痛

100~200拳還是不錯的 一般是三頭肌酸吧 如果你是三角肌酸就有問題了(大臂後側的肌群是三頭肌 肩膀處是三角肌 LZ是不是弄錯了) 出拳發力都是靠三頭肌的 如果一發力就酸那個是用力過度了 休息幾天 練家子肌肉酸痛是相當正常的 如果酸了就停 繼續練會適得其反的 每次遇到這種情況就歇兩天 不過有種練完的緩沖方法也許能擺脫你每天練習後的酸痛 讓你能天天還是打拳100-200拳而第二天不痛 看看我這個回答吧 會對你有幫助的
http://..com/question/220463580.html
LZ很刻苦 我也和你一樣每天都保持這么多的空擊練習

② 三角肌太大是否影響出拳速度呢

不會 ,胸肌大了影響速度的 !三角肌大,對出拳力量有幫助!

③ 怎樣增強出拳力量

增強出拳力量要看是力量和爆發力夠不夠!還要看你打出的拳穩不穩!
爆發力不夠的原因:按直拳打法為例,通俗點說,肱三頭肌是負責把拳頭推出去的,而肱二頭肌(因此肌肉處於拉伸狀態)在拳打出的過程中是有把手臂往回拉的趨勢,所以過分鍛煉肱二頭肌而此塊肌肉過大,反而會造成真正出拳力度不夠,是武術上形成所謂的「束力」,也是導致爆發力不夠的因素。
出拳不穩的原因:出拳不穩抖是因為你的力量不是一條直線出去的,在途中修正改變方向在擊打在你想要打的地方附近,這樣打的不準也不狠。
出拳力量:是出拳加於拳頭和手臂上的力。就像我們推東西的推力。
出拳爆發力:物理學里有個名詞叫動能,一個很小的東西,本身質量小,但速度很快,那麼動能就很大了,一旦碰到物體,你應該想像到那種沖擊力。向外出拳時,人的力量是沒有灌入到拳頭的,而是利用肌肉組織的柔韌性和彈性快速出拳,當拳頭接觸物體瞬間,然後以意領氣把力量灌入拳頭之中。
力量和爆發力改善步驟:
一、肌肉結構和機能的改善
決定力量大小的生理因素之一,便是肌肉本身的結構和機能上的改善。一般來說,肌肉體積(橫斷面)越大,力量也就越大。肌肉體積增大,其本質主要表現在肌肉內部收縮蛋白質增多,而肌肉收縮蛋白質是產生力量的關鍵結構,所以通過力量練習,肌肉體積會增大,收縮蛋白質增多,肌肉中其它結構也會發生相應變化。這些結構,都是決定腿法或其它一切技術力量的大小的輔助因素。

二、神經系統調節機能的改善
決定力量大小的第二個生理因素是神經系統調節機能。可分三方面。
(一)支配肌肉的神經中樞發放強而集中的興奮沖動,可動員更多的肌纖維參加收縮,從而增大力量。
(二)改善主動肌、協同肌和對抗肌之間的相互協調的關系。即在肌肉收縮時,可使主動肌收縮,而對抗肌充分放鬆,這也是影響力量的主要因素,特別是對抗
肌的放鬆能力。
(三)大腦皮層神經活動敏捷性的改善亦能增大力量,也即運動時興奮與抑制之間的轉換能力。

三、力量訓練的主要練習方法
(一)負重對抗阻力的練習:由於人體所有運動幾乎都是對抗阻力而產生的,因此該方法是提高力量素質的原則。而負重對抗阻力的練習,可作用於身體任何部位的肌肉群,它亦是依靠負荷重量和練習的重復次數,來刺激肌肉並發展力量素質的。
(二)對抗性練習:即依靠對抗雙方短暫的靜、動力作用,來發展力量素質。
(三)克服彈性物體的練習:如使用棉花袋等,來依靠彈性體變形而產生阻力並發展力量素質。
(四)利用力量練習器的練習:在訓練中要注意練習的姿勢,而且動作要多樣化,來直接發展所需要的肌肉群的力量。
(五)克服外部環境的阻力和克服體重的練習等等。
四、力量訓練的基本要求
(一)力量訓練要全面:即一方面要使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得到鍛煉;另一方面,也要發展那些薄弱的肌肉群和小肌肉群的力量。須注意的是:練習安排必須遵循大肌肉群練習在前,小肌肉群在後的原則。這是因為小肌肉群比大肌肉群較早或較容易疲勞的緣故。
(二)力量練習的動作幅度要大:即肌纖維在一定范圍內拉得越長,其收縮力量就越大。因此每次練習的時候,無論是准備活動還是力量訓練,都要把力量做到最大限度。而一個人心中只有必勝的信念時時圍繞著方可培養出此種正確的心理狀態。故一個拳手需鍛煉至能以最大速度、最大力量做動作的能力。盡其極限的能力來做動作,並由此培養此應有正確態度--盡最大努力的能力。而且為了培養出這種狀態,經常需做比平常人更久、更苦、更快的練習。
(三)力量訓練後,要特別注意放鬆。如果注意放鬆,就會使肌肉因失去彈性面僵硬。
(四)力量練習時,大腦皮層的興奮性要高。因為興奮性高時,發出的神經沖動就會強而集中,動員參加收縮的肌纖維數量或運動單位數量就多,力量訓練效果就會更好。
(五)力量訓練要與專項技術動作相結合,也就是說,力量練習要有的放矢,與專項技術動作的結構和發力特點密切結合起來,這亦是力量練習中,不可忽視的原則之一。
解決方法:
增加出拳力量:
1.要保證出拳的數量,平時多加練習;
2.配合俯卧撐訓練;
3.用拳做俯卧撐、倒立等;
4.做仰卧起坐,加強腰部力量的訓練,因為要想出拳有力,腰部必須有力;
5.多做一些腿部力量的訓練,如跑、跳、蹲起等;力發於足跟,達於拳,要想出拳有力,腿部必須有足夠支撐!
6.配合擊打沙袋訓練;
7.要多打實戰,使自己擊打時,力點准確,不虛空,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出拳有的放矢。
增加爆發力:提高動作速度和打擊力量,即提高瞬時功率。對動作的速度和打擊力量僅靠某一環節或是肢體的獨立運動是不行的。必須根據速度,力量的疊加合成原理,靠全身各環節的協調配合,最終在肢體或環節未瑞體現出來。
總結:增加出拳力量急不得,堅持半個月,才會有成效。

④ 請問 聽說打架出拳時是用 手臂 三角肌的部分出力的 是不是 手臂 三角肌是否越強壯就出拳越有力氣

NO,拳頭的力量不是來自三角肌,而是來自手臂,但是拳頭也要硬,拳頭自身要有力量。注意,打仗時不能太過用力,否則後果很悲慘!!!!!!!!!!!!!!!...........

⑤ 鍛煉三角肌可以使出拳的力量變大

肩關節

肩關節是人體活動范圍最大的關節。在運動中肩能完成幅度較大.較復雜的動作。與肩關節聯系最為密切的肩部肌肉。主要有三角肌和由岡上肌,肩胛下肌。岡下肌和小圓肌共同構成的」肩袖」肌群。在這些肌群中有健美鍛煉意義的代表肌群為三角肌。因此,除特殊情況外,針對肩部鍛煉一般皆以三角肌為目標肌,間或涉及斜方肌。前鋸肌等。屬於肩帶肌群的其它大肌肉,諸如背闊肌,胸大肌等多有專項鍛煉。肩部也是構成人體美的重要環節之一。

三角肌

三角肌是一個底在上、尖向下的倒三角形肌肉,由三個大肌束組成,按其位置分別稱為前束、中束與後束.在結構上,三角肌前束與後束的肌纖維是梭形的,中束是多羽狀的,這種結構是三角肌力量效率的主要前提與保證.三角肌前、中、後束分別起於鎖骨三角肌粗隆,即鎖骨肩峰端下緣,肩胛骨的肩峰和肩胛岡下緣,三束肌纖維向外下方逐漸集中止於肱骨三角肌粗隆。在近固定的狀態下,前束收縮可使上臂屈與旋內,中束收縮可使上臂外展至水平位置,後束收縮使上臂伸與旋外,三束同時收縮能使上臂外展。在健美訓練中,三角肌既有三束統一鍛煉,也有三束分開鍛煉的內容與要求。但由於肩部結構復雜,在人體中屬薄弱關節,因此在鍛煉中須注意預防受傷。

啞鈴肩上推舉

坐姿,或站姿,雙手肩上持鈴,掌心向前,肘關節外展。

以坐姿為例,立腰。挺胸,緊腹,背穩固地靠在靠背上,以肩關節為軸,雙手持鈴由兩肩外側弧形上舉至兩啞鈴在頭上方幾乎碰在一起止.稍停,保持肘外張,原路線還原。舉起啞鈴時呼氣,放下時吸氣。雙側鈴的行進軌跡應遵循三角肌中束的運動機能方向,類似一個扇面,這是本動作的關鍵點。直上直下的舉落有可能將力點較多地轉移至上臂或其他部位,會削弱三角肌的受力、受刺激程度。由於啞鈴更靈活,且走的是弧線,因此,在動作全過程皆應著力控制重量,意念專注地保持動作的規范和重量最大限度地作用於目標肌上。站姿練習時必須注意戒絕借力動作。

啞鈴肩上推舉可進行單手及交替練習,但要注意動作路線仍須保證扇形和弧度。

⑥ 怎樣練出拳的力量

每天不斷地用拳做俯卧撐,不斷地揮拳,直拳,擺拳,蓋拳,反手拳的這些基本都要揮拳回到成自然反應。如果只是練手臂力量,和你同樣體重的人能很好地控制呼吸,注意擺腰,他能打出力量比你大一倍的拳。所以呼吸和腰甚至比增強手臂力量還重要。
出拳的力量來自於背部,所以要加強練背,同時還要 加強力量的傳導能力,所以要同時練習以下整個臂膀的力量,我建議你可以去健身房集中練習以下背部的三角肌,另外,練拳的時候先慢後快,一開始先慢慢的打,體會發力的過程,揣摩發力的方法。

最後終告一句,這個玩意急不得,堅持半個月,才會有成效
首先,你的動做一定要正確,不可為了一味提高出拳速度而發力不到位,
比如以後手沖拳為例,打擊的瞬間,後腿由格鬥式的180度發力登轉90度,蹬轉配和越充分,拳法就越有穿透力,給對手的打擊也就更甚,還要配和扭腰送胯,以強化拳力,最後須要力達拳面,也就是意,氣,力三者和一,力點要准,在打到目標時,要有意識的用自己的拳頭洞穿目標,而不是只將力作用在其表面,否者力點不準很容易造成自傷,切記,不可出現"推拳""臂撐"的現象,因為這是武術散打訓練的大忌,
很多武林人士,因為習武多年,就不在乎這些基本功,實際則不然,我看到許多散打比賽中,很多高手在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明明抓好機會,一拳就可以結束戰斗,就是因為力道不夠,才失去了大好時機,
我給你講這個,就是怕你走入了訓練誤區,
所以,一定要將標准動作練好,練成自己的本能動作,才回在後面的訓練中更順力,
如過你以達到上面要求,可以在手臂上系沙包,練習沖拳,開使練習,會感沉重,不過適應幾個月後,去掉沙包,拳發則快如閃。(此法用樣適用於腿法,身法等訓練;)

出拳得速度、力度還有準確度是相輔相承的。還有全身的協調也很重要。只有整個身體的配合才可以打出絕對殺傷力的拳。
我總結了幾種方法:一是跳繩,別以為這個很簡單,你一分鍾可一條幾個?這可以練習全身的協調和你對力度的控制。
二是打沙包(不知千層紙你打過沒)並且在手臂上綁上重物,(可以綁沙袋、鉛袋)。這當然是練力度的。
三是打吊槌,對准中軸線每一拳都要量好角度,這是最上乘的拳了。
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看法,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鍛煉。

【教學】JKD出拳力量的訓練:
打擊的力量並不完全憑力氣。力量並不產生於肌肉的收縮力,而取決於爆發力、手臂和腳的動作速度。出拳猛擊的慣量要在鼻子前方的一條直線上,並以鼻子這點作為引導點。出拳的發力之源並不是來自臂膀,而是來自身體的中心部位(腰)。用臂力打出的拳沒有多少力量,且太僵硬,以致不能夠用上髖部和身體的力量。
李小龍認為,正確的力量訓練才能使力量增加。但他在進行這項訓練時,卻總是非常謹慎小心而有選擇。他的目的在於避免那些妨礙攻防格鬥的無效訓練方法,並使得自身的勁力能合理的、完整的發出。在訓練的同時,還必須同時進行速度與增加身體的柔軟程度,以及靈活性的訓練,以促進完美動作的完成。肌肉力量也可分為靜力性和動力性兩種形式,靜力性力量是肌肉做等長收縮時產生的力量,而動力性力量則是指肌肉做等張收縮時所產生的力度。作為一名技擊運動員必須用動力性力量進行訓練。
格鬥中的動力有三種:即爆發力、快力和慢力。李小龍通常使用的是爆發力,但他告誡拳手,如阻力較低時,所有的技擊動作應用最大的加速度,以求得縱深的攻擊力。截拳道要求每個習者都應進行力量訓練,力量訓練還必須符合拳手的發展階段,最重要的是,力量訓練必須引導拳手正確使用爆發力和迅猛的沖擊力。

出拳力量的訓練
一、正確的姿勢
在截拳道中,正確的身體姿勢是最省力而又最能達到出拳、發招效果的一種身體狀態。另外,平衡亦是良好的姿勢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在此還要記住一點,身體、神經一旦過於緊張,便會失去身體的柔韌性與對時機的精確判斷能力,因為只有將手臂放鬆,才可以使出拳象閃電般的迅速有力。在掌握出拳技術之前,我們先來學會正確地握拳,不然手會在格
斗中受傷。如下圖所示,四指和指拇張開,把指尖卷向手掌,然後把拇指緊壓在握緊的四個手指上,且拇指尖延伸到中指中間。
出拳時,後腳跟也應象一個彈簧似地支撐著身體,並抬起迅速地將身體重心移向前腳。後腿膝關節也應象前腿膝關節一樣稍稍彎曲,但要保持放鬆和穩定。而且真正的打擊動作,亦應象鞭子般揮擊而出,在攻擊對方的瞬間,才握緊拳頭緊張肌肉,此為保留實力的最佳方法。

二、髖部的運用
李小龍曾經說過:「出拳的發力之源並不是來自臂膀,而是來自身體的中心部位(髖)。」也就是說,如果僅僅用手臂的力量所打出的拳頭,是無法提供足夠的力量的。手臂只是力量的運載工具,而只有正確地運用髖部才能夠提供足以擊倒對手的力量。出拳前,應先使手腕向下微轉,然後在沖擊的剎那,再瞬間轉上,以增加一股螺旋勁去重創對手。在訓練髖部動作時,你可將一張大約20厘米長、寬的紙片吊至胸部的高度,以紙片為目標,由戒備勢或平行步站立,兩手自然握拳並置於胸前,肘部自然垂於身體兩側,眼睛要始終盯緊目標。為了使身體能夠充分運轉或順暢的發勁,可使膝關節微曲。轉動時,可使髖部作突然向右的轉動,且以前腳掌為軸,使身體重心迅速移向另一腳。而且在髖部轉動時,肩就應該跟著轉動。本技法練習的要領和關鍵是為了獲得最大的力量,髖要比肩稍早一點轉動,即由髖帶肩去付諸於猛烈攻擊之中,這是十分重要的。在這里,出拳擊打時,後腳跟應抬起,身體重心亦迅速移向前腳。實際上,在完成這個動作之後,後膝已經伸直,而此時所產生的沖擊力將是驚人的。

三、沙包練習
一旦掌握了髖部的正確運用後,就可以開始做擊打重沙袋的練習了,來發展攻擊的縱深性和滲透性技術。李小龍通過肘部的擊打來增加髖部力量的。然後再做擊拳練習。對於擊打重沙包,李小龍有以下提議:當你繞著它進行搏擊時,自身要始終守得嚴密,即要有真打的感覺。擊打重型沙包時,要竭力想把沙包打穿,而不是把力量集中在沙包的表面。這樣才能獲得較深和較強的「穿透力」。但擊拳時不應有探拳動作,而應直接打出去,並在攻擊目標時,為了輔助力量,另一隻手要猛地抽回,並向身體貼進,就象猛然關門一樣。另外,十分重要的是,還需使後腳跟進與後肩旋轉連成一氣,也就是以身體半面為軸,並用前腳支撐身體旋轉,使身體另一側可自由轉動,從而促成一記重力打擊的形成。李小龍的訓練中,喜歡用各式各樣的拳擊器械,常用的有手靶、盾牌和貼牆沙袋(三個各裝著砂子、石礫或豆子、鋼屑或鐵砂)。

立刻增大出拳數倍力量的正道法門:
看到這個標題,也許有人要被嚇一跳:真的嗎?吹牛吧?
我來告訴你,不是吹牛,不過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立刻掌握的!究竟如何,聽我細細道來!

龍易拳學在對於武術勁力的認識中講究一點,就是充分利用人體本身所具備的力,這就是原始力!也許很多朋友對這個名詞已經不陌生了,是的,龍易拳學發力的核心機密就是充分施展「原始力」。那麼究竟什麼是「原始力」呢?這里我只好不厭其煩再羅嗦一遍,原始力就是人本身所具備的力,也就是說是你自身形成的力。現在的很多門派都講究把自身的力量拋棄,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人類後天的生活,習慣等等外在因素,把自身的力量搞僵了,搞拙了,這就是所謂的僵勁,拙勁,這些勁力是很糟糕的,打架的時候根本不能適用,太笨,太僵,不夠靈活,不夠沉重,所以要去掉,然後找到自己的靈勁,這樣的勁力才能打人。那麼龍易拳學卻跟這些門派不一樣,為什麼呢?他就體現在充分的利用人本身所具備的力,管你是僵勁也好,笨勁也好,拙勁也好,或者其他什麼勁,不要刻意的去練,只要找到技巧,立刻就能使這些「笨勁」都成為靈勁。但是這只是對於一些講究短期速成的實戰武技而言,對於長期練習武術,體悟正道的人來說,雖然也可以根據這些竅門來掌握正統的勁力訓練,但還是希望能按照龍易拳學的正規勁力訓練來進行。不要輕易被這些小法所迷惑!

這里之所以把這個小法門說出來,一方面是為了宣揚龍易拳學之獨特的勁力體證手段,另一方面也可以對有一定基礎的朋友有所幫助。

這個法門是建立在勁力訓練的基礎之上,基礎越好力量越大,總之是在你自身目前的力量基礎上再迅速提高你發力水平的一個竅門。打個比方說,你目前一拳能打200斤(之所以這樣說是為了舉例,更為直觀一些,不要跟我計較),他一拳能打300斤,現在我告訴你們這個法門,你立刻就能打出400斤,而他立刻就能打出600斤。。。。。就是這個意思而已,這樣說很直觀,大家一下就能明白。好了,不廢話,來說正經的~

這個法門就是三個竅門的結合而已:1是出拳前的突進寸步,什麼意思呢?看視頻演示吧,出拳與前進寸步相配合,藉助人體向前運動的力量發力,此為一合也,不要說這不是正道,前面說了,不過是小竅門充分發揮原始力而已,並非神秘;

2是旋抖,什麼是旋抖呢?大家想像一塊木板,中間被一個柱子貫穿,用力旋左邊,右邊必然猛力旋轉,這就是旋抖。把人體當做木板,百會和會陰被柱子貫穿,腳是力源,左邊向後用力,那麼右邊呢?自然向前用力了!~對了,這就是旋抖!當然,龍易拳學的旋抖功遠不止這么簡單,他包括自然旋,裹旋,展旋,旋腰,旋步,搖肩,抖震,旋抖等等內容~這里只不過告訴你基本的旋抖原理而已!你知道就可以了!結合寸步,旋抖,此為二合也;

3是松緊,什麼意思呢?把手掌放鬆,手指自然伸展,不要用力,然後突然緊握,這個突然要非常快!不是你一兩下就可以突然的了的!平時多練,要非常快,很快,奇快!OK,結合這個動作,打擊之前放鬆,即將接觸目標的剎那「突然」握拳,好,此為三合也。

以上三合,包括腳步與身體,松與緊的有效結合。打拳就要動步,腳步不動的出拳是絕對的笨拳;身體旋轉,抖肩發力是正道武術發力的不二法門;松緊結合,正符合文武之道!~以上三點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立刻讓你成倍增長出拳力量的方法了!~怎麼樣?試試看~

告誡:1不要自以為是,平時看「秘籍」看多了,隨便掃一眼,覺得不很「神奇」,沒有創新,就當作不值一文的東西。學武人之大忌,就是驕傲自滿。
2不要以為這就是龍易的本質,如此小法與整個龍易體系相比自然是小術而已,龍易更強更正統的東西都還深藏不露。
3不要因為我這樣說就輕視了這個方法,實際上你自身的功力越高,用上此法,你的力量就會越大。
4無論你出拳的速度,力量都將因為深刻領悟此法而為之改變!

增大出拳力量的簡單方法:
詠春拳之千斤重錘功
這個練法,簡易至極,但其功用卻極宏著,能在短時間內增強發拳力度,譽之千斤,當然太過,但也說明其力度不可小視,難能可貴的是對於穿透性力理的養成最有好處。體悟得透,拳到人飛並不為難。更能增強上肢結體強度,以令形值強化,人攻我不入,我攻人莫御。並能初步明白力由何來?當何馭之?又如何左右互換?不然縱頃洞庭之水為墨,也未必能讓初學者知個一二。
練法嘛,說出來大家不要笑,更不要罵我故弄玄虛,因其中確有玄虛須要細細說明。
咱們都在地上練過伏卧撐嗎?現在不在地上練,在桌上練。以雙拳撐桌,間開一掌左右,雙臂撐到略直,注意把身體懸空撐起,腳離地,把重量全壓在拳上。唉,說不定已經開始有人罵了,這樣的東東誰不會呀。且慢罵,關鍵就在這里了。當以雙臂的力量把身體撐起之時,有意讓雙臂雙肩肌肉全部放鬆,越松越好。這時,你會感覺力量全撐到了雙肩背部之中心夾脊處,這就對了,這時,你試試動動雙膀扇子骨,用扇子骨處的力量,(注意雙臂放鬆,不可絲毫用力)撐一撐勁,把身體撐起。初學時有點困難,但幾天之後就會得心應手了。當你能隨意用扇子骨處的力量把自已的身體撐起放下時,可試著用單一面的扇子骨撐一撐,左撐撐、右撐撐,當用一面的扇子骨也能隨意把身體撐起放下並能左右隨意轉換時,恭喜你,力由根發、陰松陽緊(因雙臂要保持一定姿態,處於受力狀態,在放鬆的意念指指導下,自然就會陰松陽緊,當松的松,當緊的緊,肌肉高度協調)、力由內換、通肩達背等等東西,你就掌握大半了。
這個練法簡單得讓人好笑,所以人們總不太重視,殊不知,大道本也是平常的。

使出拳力道增大幾倍的法門 :

我這里想談的是肩胛骨及前鋸肌在出拳時所起的重要作用。人的肩胛骨大致成兩個倒置的三角形,前鋸肌的後緣與肩胛骨下頂點相連,而前緣么——大家可以看一下李小龍的肌肉,他肋間那幾個突出的鋸齒就是了~!!前鋸肌是強力的推力肌,如果能充分調動其作用的話,練健美的朋友卧推可以多推起幾十斤的重量。優秀的拳手胸肌不見得有多發達,但前鋸肌一定是出眾的,比如李小龍。
前鋸肌的具體作用是讓肩胛骨下端向下、向前移動,從而帶動肩部下沉前移。我們可以簡單的體會一下,手臂向前伸直,雙手相握,然後雙肩向下向前移動——也就是一個束肩拔背的動作——是不是能體會到肩胛骨的移動?各流派的拳法都很重視前鋸肌的作用(當然了,並沒有明確的提出來),以簡單的「沉肩墜肘,含胸拔背」來說,大家現在試一下,其最終形成的形態是不是肩胛骨下端充分前移?48小時自衛術中的高頻鼓盪,其中有一個動作是雙臂夾緊肋部,出拳,要求出拳時束肩,效果也是肩胛骨下端下移、前移,前鋸肌綳緊;詠春寸拳的核心秘密也是充分調動前鋸肌參與動作;劉念的摶氣心法中上體的摶氣肩胛骨的運動是重要的一部分;還有軌跡拳俯卧樁,老李說俯卧樁可以使「肋間生肉」,肋間是什麼肉?前鋸肌嘛~!!!
在網上看到一位朋友提到,練習多年才從錄像中發現的拳擊出拳的秘密:擊中目標時手臂抖震,大臂內旋。其實簡單點說,就是在擊中目標的一瞬間束肩而已,就是這么一個小動作,因為充分調動了強大的前鋸肌的力量而使拳勁猛增!!
再說一下前鋸肌的鍛煉方法,動力性訓練卧推是最簡單的,但是卧推是多部肌肉同時參加運動,效果並不好,我推薦「詠春拳之千斤重錘功」,這個練習基本上是純粹的前鋸肌練習,效果非常好。至於靜力性訓練,最簡單也是效果最好的,非俯卧樁莫屬了。
平時稍微鍛煉一下,在出拳時,拳擊中目標的瞬間,加上一個束肩動作(向下、向前束),不管你練的是什麼,讓你的出拳的力道大上幾倍是沒有問題的,可以打出所謂的「寸勁」——當然了,前提是你以前沒有意識到前鋸肌的作用,出拳時沒有把它充分的調動起來。如果你已經意識到了,那就進一步的提高它吧~

無限制格鬥特訓整體爆發力高級訓練法之一!!!
雙臂與肩同寬握拳撐地,背部綳緊,腹部上挺(不得塌腰)雙腿緊綳挺直,雙腳前腳掌挺立蹬地,整體如一.(就像一張桌子一樣四個點佇立於地面,全身緊綳).接下來慢慢曲臂下潛,心中默數1....2....3.....4...5....6.....7....8.....9.....10.....一直如此緩緩到底(鼻尖幾乎觸地)整個過程要求在10秒左右完成.尤其注意此時腰部不得塌陷腹部不得貼地!!!到底後稍停一秒,接著慢慢撐起,心中默數..1...2...3...4....5..數到五時停止,此時雙臂剛好撐起一半,稍停一秒後(此刻心中暗自咬牙切齒地想:我要擊倒你!!我要打穿你!!啊....啊.....我受不了啦!!!!"接著猛地發出一聲充滿仇恨的尖銳短促的嘯叫"...噎呀.....!!!"與此同時以腹部為力源為中心全身爆然發力猛地向上一抖......(此時雙臂要於瞬間完成曲伸動作而完全挺直,身體迅速恢復原先俯卧狀態,腰不塌,背不松,全身緊綳!!!)----------至此,整個動作完成!此為一個標準的爆發拳撐!!!

特別注意:
不得以手臂力量勉強撐起,意念要因與身體的疲勞和痛楚反抗而顯得極度真切,嘯叫不可牽強的發出,否則不如噴氣頂用,一定要用發自內心的憤怒和抵抗意識來激發嘯叫,須知力由心生!!

特別說明:
此法與正確的站樁訓練有同感,若因此而感到腹部及全身劇烈的抖動這就是-----"高頻鼓盪"!!若曲臂靜撐則更長功力,長期伴隨嘯叫一同練習則活性抗打功百日不到自成!!

特別功效:
同樣練三個月,按其他練法訓練的人的拳面硬度和整體爆發力都比不過你!!而且你會發現自己逐漸體形健壯,筋骨生力!!

特別告示:
這就是無限制格鬥特訓整體爆發力高級訓練法之一!!!

參考資料:網路轉載與私人收藏鍛煉方?

⑦ 負重出拳的肌肉鍛煉效果和卧推一樣嗎兩者的肌肉生長是不是一樣

很不一樣,卧推主要是練胸大肌的,並且會練到3頭等肌肉群。而負重出拳主要是練整個手臂的力量,小臂,2頭,3頭及肩等,但又側重於練出拳的速度及力度,由於練的部位比較多比較散,就不容易出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