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在短時間練肌肉!
想知道怎樣在最短的時間內練成肌肉,必須知道一下基本知識:
增大肌肉塊的14大秘訣:大重量、低次數、多組數、長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動一致、頂峰收縮、持續緊張、組間放鬆、多練大肌群、訓練後進食蛋白質、休息48小時、寧輕勿假。
1. 大重量、低次數:健美理論中用RM表示某個負荷量能連續做的最高重復次數。比如,練習者對一個重量只能連續舉起5次,則該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增粗,發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長不明顯;10-15RM的負荷訓練肌纖維增粗不明顯,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長進;30RM的負荷訓練肌肉內毛細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顯。可見,5-10RM的負荷重量適用於增大肌肉體積的健美訓練。
2. 多組數:什麼時候想起來要鍛煉了,就做上2~3組,這其實是浪費時間,根本不能長肌肉。必須專門抽出60~90分鍾的時間集中鍛煉某個部位,每個動作都做8~10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時肌肉需要的恢復時間越長。一直做到肌肉飽和為止,「飽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適度的標準是:酸、脹、發麻、堅實、飽滿、擴張,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顯粗壯等。
3. 長位移:不管是劃船、卧推、推舉、彎舉,都要首先把啞鈴放得盡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舉得盡量高。這一條與「持續緊張」有時會矛盾,解決方法是快速地通過「鎖定」狀態。不過,我並不否認大重量的半程運動的作用。
4. 慢速度:慢慢地舉起,在慢慢地放下,對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別是,在放下啞鈴時,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讓性練習,能夠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視了退讓性練習,把啞鈴舉起來就算完成了任務,很快地放下,浪費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時機。
5. 高密度:「密度」指的是兩組之間的休息時間,只休息1分鍾或更少時間稱為高密度。要使肌肉塊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頻繁地刺激肌肉。「多組數」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礎上的。鍛煉時,要象打仗一樣,全神貫注地投入訓練,不去想別的事。
6. 念動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經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動員更多的肌纖維參加工作。練某一動作時,就應有意識地使意念和動作一致起來,即練什麼就想什麼肌肉工作。例如:練立式彎舉,就要低頭用雙眼注視自已的雙臂,看肱二頭肌在慢慢地收縮。
7. 頂峰收縮:這是使肌肉線條練得十分明顯的一項主要法則。它要求當某個動作做到肌肉收縮最緊張的位置時,保持一下這種收縮最緊張的狀態,做靜力性練習,然後慢慢回復到動作的開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覺肌肉最緊張時,數1~6,再放下來。
8. 持續緊張:應在整個一組中保持肌肉持續緊張,不論在動作的開頭還是結尾,都不要讓它鬆弛(不處於「鎖定」狀態),總是達到徹底力竭。
9. 組間放鬆:每做完一組動作都要伸展放鬆。這樣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還有助於排除沉積在肌肉里的廢物,加快肌肉的恢復,迅速補充營養。
10. 多練大肌群:多練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僅能使身體強壯,還能夠促進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長。有的人為了把胳膊練粗,只練胳膊而不練其他部位,反而會使二頭肌的生長十分緩慢。建議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復合動作練習,如大重量的深蹲練習,它們能促進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長。這一點極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沒有足夠重視,以致不能達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訓練計劃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舉、引體向上這5個經典復合動作。
11. 訓練後進食蛋白質:在訓練後的30~90分鍾里,蛋白質的需求達高峰期,此時補充蛋白質效果最佳。但不要訓練完馬上吃東西,至少要隔20分鍾。
12. 休息48小時:局部肌肉訓練一次後需要休息48~72小時才能進行第二次訓練。如果進行高強度力量訓練,則局部肌肉兩次訓練的間隔72小時也不夠,尤其是大肌肉塊。不過腹肌例外,腹肌不同於其他肌群,必須經常對其進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練4次,每次約15分鍾;選三個對你最有效的練習,只做3組,每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組間隔時間要短,不能超過1分鍾。
13. 寧輕勿假:這是一個不是秘訣的秘訣。許多初學健美的人特別重視練習重量和動作次數,不太注意動作是否變形。健美訓練的效果不僅僅取決於負重的重量和動作次數,而且還要看所練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如果動作變形或不到位,要練的肌肉沒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訓練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事實上,在所有的法則中,動作的正確性永遠是第一重要的。寧可用正確的動作舉起比較輕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標準的動作舉起更重的重量。不要與人攀比,也不要把健身房的嘲笑掛在心上。
肌肉增長的原因:
肌肉酸痛的時候能否堅持訓練呢?弄清這個問題要先了解以下幾個概念。
一、ATP供能。ATP(三磷酸腺苷)是肌肉活動唯一的直接能量來源。在酶的催化作用下,ATP迅速分解並釋放能量,以供肌肉收縮之需。肌肉中ATP儲量很少,必須邊分解邊合成,才能供給肌肉持續活動的需要。供ATP分解後再合成的能源有三個途徑,一是糖與脂肪的有氧氧化,二是CP(磷酸肌酸)的分解,三是糖元的無氧分解。
二、無氧代謝。無氧代謝是人體能量代謝的組成部分。當肌肉進行短時間、高負荷運動時,氧的供應量不足以進行糖的有氧氧化,肌肉即利用CP和糖的無氧分解所釋放的能量再合成ATP,以供肌肉運動之需。
三、糖的無氧分解。糖的無氧分解是在氧供應不足的情況下,糖原或葡萄糖分解為乳酸,同時快速釋放能量合成ATP,以供肌肉收縮所需。因為CP在肌肉中儲量也很少,所以糖的無氧分解是無氧代謝的主要供能方式。
糖無氧分解的代謝產物是乳酸,肌肉酸痛的感覺就是乳酸大量堆積造成的。肌肉中無氧代謝產生的乳酸不能在肌肉內逆轉為糖,而是少部分被氧化,大部分由血液輸送到肝臟,轉變為肝糖原。
由上可知,重量訓練後的肌肉酸痛是必然的,只有乳酸不斷地通過血液循環進入肝臟轉變為糖原,肌肉酸痛才會逐漸消失。而這一過程是訓練後恢復過程的一部分。
乳酸是一種強酸,它在體內積聚過多會使體內酸鹼度的穩定受到破壞,從而使機體工作能力降低。許多健美運動員的經驗證明,肌肉酸痛時堅持訓練,肌肉感覺不刺激,很難練漲。而且肌肉酸痛會使肌肉的本能反應趨向排斥肌肉運動,所以很難集中意念進行訓練,更不用說建立肌肉---意志聯系了。因此最好是等到肌肉酸痛現象消失後再訓練。盡管你的訓練熱情很高,訓練慾望很強烈,但你要明白:沒有充分的恢復,肌肉就不可能充分生長。
那麼,肌肉酸痛現象的消失能不能作為機體充分恢復的標准呢?了解這個問題需要先弄清「恢復」的概念。
健美訓練消耗和恢復的過程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運動時,消耗過程占優勢,由於能量物質的消耗大於恢復,所以運動時能量物質逐漸減少,肌肉和身體各系統的工作能力逐漸下降。
第二階段:運動後的恢復階段。運動停止後消耗過程減弱,恢復過程占優勢,這時能量物質和各器官系統功能逐漸恢復到原來水平。
第三階段:超量恢復階段。集體內能量物質的再生與合成進一步加強,運動時被消耗的物質不僅恢復到原來水平,而且在一段時間內超過原來的水平,此時機體的工作能力最強。這成為超量恢復或超量補償,隨後又逐漸回到原來的水平。
「超量恢復」是健美運動的重要理論依據。在進行高強度、超負荷的重量訓練後,肌肉能否充分生長即取決於超量恢復的水平。因為超量恢復使肌纖維中能量物質的儲存高於以往,肌肉圍度增大,負荷能力增強,此時是投入訓練的最好時機。可以說,充分恢復的標准就是「機體能否最大限度的超量恢復」。超量恢復使ATP、CP、肌糖原、蛋白質等能量物質的超量補償和存儲的過程,而「肌肉酸痛的消失」只是乳酸轉變為部分糖原的過程。可見,「肌肉酸痛的消失」並不代表超量恢復,所以也不能作為充分恢復的標准。
直觀地講,超量恢復後,由於能量物質的超量補償,訓練部位的肌肉發脹、發硬,肌肉圍度增大,故此時開始更大負荷的訓練效果最好。否則,肌肉中供能物質的存儲量逐漸降低,就錯過了時機。
最後要說明的是,超量恢復是建立在兩個基礎上的,那就是充足的營養和充分的睡眠。肌肉在超負荷工作後,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等營養的補充是超量恢復的物質基礎,充分的睡眠能有效恢復精力,更重要的是大部分能量物質的合成、再生基本上在睡眠時進行。所以決不可輕視營養和睡眠這兩個重要環節,否則將得不償失,事倍功半。
Ⅱ 如何短時間練肌肉
方法/步驟1:
膝部俯卧撐:可以鍛煉胸肌和肱三頭肌。姿勢是,雙手距離略比肩寬,膝蓋彎曲,做俯卧撐時保持背部平直
方法/步驟2:
俯卧撐:雙手距離比肩略寬,撐起時保持背部平直,當胸部即將觸地時支撐起身體,動作要做到位。
方法/步驟3:
撐椅雙臂屈伸:這是在雙杠上雙臂屈伸撐起動作的另一種方式。背對椅子,雙手在身後抓緊椅子的兩側,雙腳向前方伸出,用雙臂支撐身體下沉,即將坐到地面上時用力撐起身體,還原到雙臂伸直狀態。
方法/步驟4:
雙臂交叉仰卧起坐:可以鍛煉腹肌。屈膝仰卧,雙臂交叉置於胸前,團身起身或到半坐姿勢,然後還原。如果強度不夠,可以有一些變化形式,如在傾斜的躺板上做;在胸前放置重物等。
方法/步驟5:
俯卧抬腿:可以增加背部力量和耐力。面朝下趴在地板上,讓同伴壓住上身,雙腿彎曲向上抬起,做5~10次。這個動作要避免過度伸展。如果強度不夠,可以在腳上綁上重物。
方法/步驟6:
快速上下台階:這個動作不以數量為限,而是要盡量快速做動作,一次30秒左右。方法是,快速得上下一級台階,即左腳邁上台階,右腳跟上,左腳落下台階,右腳跟著落下,快速重復這個動作。然後換右腳邁上和落下,左腳跟進。台階也可以用一個不太高的小凳子來代替。
方法/步驟7:
膝半屈:可以鍛煉腿部的力量和耐力。方法是,雙腿分開,雙手置於髖部,下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然後還原。盡量多做幾次。可以將一塊3厘米左右厚度的物體墊在腳後跟下來幫助平衡。如果強度不夠,可以背負重物來增加負荷。
方法/步驟8:
起踵:身體直立,雙手置於身體兩側或髖部,雙腳並攏,腳尖著地,抬起腳後跟,做20~40次。如果強度不夠,可以將腳尖站在約3厘米高的平台(如支撐羽毛球網的兩側網柱下面的平台)上,做起踵的動作,或者是背負重物進行練習。
Ⅲ 怎樣鍛煉才能在短時間內練出肌肉
方法很多,在家鍛煉的話可以做俯卧撐,每組做10個到15個,做5-6組中間休息1分鍾,可以很好的鍛煉到胸肌和三角肌的前束部分。仰卧起坐鍛煉腹肌,如果腹部有點脂肪的話就先選擇30分鍾的慢跑再做。用啞鈴的彎舉來鍛煉手臂的二頭,側平舉可以練習肩膀三角肌的中束,俯身側平局可以鍛煉後束部位。蛙跳來鍛煉腰和腿,踮腳跳或蹲起或提踵可以充分的鍛煉大腿的股四頭肌和臀大肌和小腿腓腸肌的肌肉。平時也可以多進行跑步和跳繩的練習有助於提高心肺功能,同時對身高的成長也有幫助,除了鍛煉休息也非常重要,要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健身也是這個原理,你如果選擇了健身還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營養供應,充足的睡眠,科學的訓練計劃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每天的鍛煉量來決定時間。一般來說固定的時間段練習更加有效
,時間最好在傍晚時分17點至20點,鍛煉時間在一個半小時左右。吃的東西非常重要。肌肉的主要組成需要大量的蛋白質,所以需要補充大量的蛋白質供應給身體。比如:雞胸。牛肉。雞蛋。魚等。同時要吃一些水果,蔬菜和酸奶等來補充促進蛋白質的吸收。
Ⅳ 怎麼樣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練成一身肌肉
如果做俯卧撐的話,每天都得煉15-25分鍾,否則達不到鍛煉肌肉的效果 增大肌肉塊的14大秘訣:大重量、低次數、多組數、長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動一致、頂峰收縮、持續緊張、組間放鬆、多練大肌群、訓練後進食蛋白質、休息48小時、寧輕勿假。 1. 大重量、低次數:健美理論中用RM表示某個負荷量能連續做的最高重復次數。比如,練習者對一個重量只能連續舉起5次,則該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增粗,發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長不明顯;10-15RM的負荷訓練肌纖維增粗不明顯,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長進;30RM的負荷訓練肌肉內毛細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顯。可見,5-10RM的負荷重量適用於增大肌肉體積的健美訓練。 2. 多組數:什麼時候想起來要鍛煉了,就做上2~3組,這其實是浪費時間,根本不能長肌肉。必須專門抽出60~90分鍾的時間集中鍛煉某個部位,每個動作都做8~10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時肌肉需要的恢復時間越長。一直做到肌肉飽和為止,「飽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適度的標準是:酸、脹、發麻、堅實、飽滿、擴張,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顯粗壯等。 3. 長位移:不管是劃船、卧推、推舉、彎舉,都要首先把啞鈴放得盡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舉得盡量高。這一條與「持續緊張」有時會矛盾,解決方法是快速地通過「鎖定」狀態。不過,我並不否認大重量的半程運動的作用。 4. 慢速度:慢慢地舉起,在慢慢地放下,對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別是,在放下啞鈴時,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讓性練習,能夠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視了退讓性練習,把啞鈴舉起來就算完成了任務,很快地放下,浪費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時機。 5. 高密度:「密度」指的是兩組之間的休息時間,只休息1分鍾或更少時間稱為高密度。要使肌肉塊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頻繁地刺激肌肉。「多組數」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礎上的。鍛煉時,要象打仗一樣,全神貫注地投入訓練,不去想別的事。 6. 念動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經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動員更多的肌纖維參加工作。練某一動作時,就應有意識地使意念和動作一致起來,即練什麼就想什麼肌肉工作。例如:練立式彎舉,就要低頭用雙眼注視自已的雙臂,看肱二頭肌在慢慢地收縮。 7. 頂峰收縮:這是使肌肉線條練得十分明顯的一項主要法則。它要求當某個動作做到肌肉收縮最緊張的位置時,保持一下這種收縮最緊張的狀態,做靜力性練習,然後慢慢回復到動作的開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覺肌肉最緊張時,數1~6,再放下來。 8. 持續緊張:應在整個一組中保持肌肉持續緊張,不論在動作的開頭還是結尾,都不要讓它鬆弛(不處於「鎖定」狀態),總是達到徹底力竭。 9. 組間放鬆:每做完一組動作都要伸展放鬆。這樣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還有助於排除沉積在肌肉里的廢物,加快肌肉的恢復,迅速補充營養。 10. 多練大肌群:多練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僅能使身體強壯,還能夠促進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長。有的人為了把胳膊練粗,只練胳膊而不練其他部位,反而會使二頭肌的生長十分緩慢。建議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復合動作練習,如大重量的深蹲練習,它們能促進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長。這一點極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沒有足夠重視,以致不能達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訓練計劃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舉、引體向上這5個經典復合動作。 11. 訓練後進食蛋白質:在訓練後的30~90分鍾里,蛋白質的需求達高峰期,此時補充蛋白質效果最佳。但不要訓練完馬上吃東西,至少要隔20分鍾。 12. 休息48小時:局部肌肉訓練一次後需要休息48~72小時才能進行第二次訓練。如果進行高強度力量訓練,則局部肌肉兩次訓練的間隔72小時也不夠,尤其是大肌肉塊。不過腹肌例外,腹肌不同於其他肌群,必須經常對其進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練4次,每次約15分鍾;選三個對你最有效的練習,只做3組,每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組間隔時間要短,不能超過1分鍾
Ⅳ 怎樣才能在短時間內練出肌肉
(一)肌肉鍛煉動作
(1)胸大肌:
最佳動作是啞鈴仰卧飛鳥,其他動作還有滑輪十字夾胸,拉力器夾胸,拉力器胸前下拉,杠鈴卧推,雙杠臂屈伸,俯卧撐,爬繩,自抗力模仿爬繩,自抗力雙臂胸前互推。
(2)背闊肌:
最佳動作是單杠引體向上,其他還有滑輪頸後下拉,拉力器頸後下拉,拉力器背後拉伸,杠鈴俯身劃船,爬繩,自抗力模仿爬繩。
(3)三角肌前束:
杠鈴(啞鈴)前平舉,自抗力模仿啞鈴前平舉。
(4)三角肌中束:
啞鈴側平舉。
(5)三角肌後束:
啞鈴俯身飛鳥。
(6)肱二頭肌:
杠鈴(啞鈴)肘彎舉,引體向上。
(7)肱三頭肌:
杠鈴(啞鈴)臂屈伸,雙杠臂屈伸,俯卧撐。
(8)股四頭肌:
負重深蹲深呼吸。
(9)腰腹:
仰卧起坐,仰卧起坐轉體,負重側彎,負重轉體。
(二)肌肉鍛煉的原則
(1)低頻度、大重量、少個數。
低頻度。每個部位不要天天做,每周三次(一三五或二四六),以便讓肌肉得到休息;
少個數。每個部位每次只安排一種動作,每個動作四組,每組8至12個。目的是為了避免肌肉疲勞;
大重量。每組如果能夠連續做到12個以上,需要加大重量,以增強對肌肉的刺激。
(2)用力快,還原慢。
(3)除了仰卧飛鳥和直臂擴胸外,用力吸氣,還原呼氣。
(4)注意休息,避免疲勞,情緒穩定,加強營養(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 等)。
Ⅵ 怎麼能快速練出肌肉
當你手頭既沒有杠鈴、啞鈴等器械,又缺乏磚、石等代用品,但還想練練肌肉時,就可以採用靜力性練習法。
前面介紹的發達肌肉法,屬於動力性練習,即在鍛煉時,肌肉收縮與放鬆交替進行,肢體在空間發生位移。靜力性練習的特點是,肌肉緊張用力,但肢體卻靜止不動。靜力性練習可以動員更多的肌纖維緊張用力,因而對增強絕對力量效果較好。
靜力性練習前,一般先深吸一口氣,練習時緩緩將氣呼出。下面介紹的是不用器械的靜力性練習法。
1.頸部
(1)兩腳自然開立,十指交叉抱於頭後,平穩用力將頭向前下方壓,頸部則施以適當的抵抗力,不讓手將頭壓下。保持此「僵持」姿勢8~10秒或稍長時間,然後放鬆。
練習時,應挺胸收腹,不得弓腰駝背。
(2)右手置於頭右側,將頭向左側壓下,頸部則施以適當的抵抗力,不讓手將頭壓向左側。保持此「僵持」姿勢8~10秒或稍長時間,然後放鬆。再換方向練習。
練習時,上身應保持正直,不得歪向一側。
2.胸部
(1)俯卧撐屬於動力性練習,下面介紹一種靜力性俯卧撐。做俯卧撐,當身體下降至胸部將要觸及地面時,胸大肌極度綳緊,保持此靜止姿勢8~10秒或稍長時間,然後放鬆。
(2)面對牆站立,兩臂前平舉,以指尖將觸而未觸牆為度。全身挺直,上身前傾,兩手掌扶牆,指尖朝上。屈肘,上臂與前臂成90度角,上身用力靠近牆,兩臂保持屈肘姿勢撐住上身,不使身體靠牆,胸大肌極度綳緊,保持此靜止姿勢8~10秒或稍長時間,然後放鬆。
3.肩部
打開房門,站立於門框內,兩臂下垂松握拳,手背朝前。隨即兩臂朝兩側分開,以拳抵住門框,好像要將門框撐開一樣,三角肌極度綳緊,保持此靜止姿勢8~10秒或稍長時間,然後放鬆。
4.背部
立姿或坐姿,兩手叉腰,背闊肌綳緊,向兩側張開,保持此靜止姿勢8~10秒或稍長時間,然後放鬆。
5.臂部
(1)坐於桌前,兩手托住桌子下沿,上臂與前臂成90度角,好像要將桌子托起一樣,肱二頭肌極度綳緊,保持此靜止姿勢8~10秒或稍長時間,然後放鬆。
(2)直立,兩臂自然垂於體側,兩手鬆握拳,手背朝後。兩臂直臂朝後上方抬起,上身可略前傾,兩臂抬至不能再抬為止,肱三頭肌極度綳緊,保持此靜止姿勢8~10秒或稍長時間,然後放鬆。
(3)立姿或坐姿,兩臂下垂,兩手握拳,手背朝後。手腕盡力彎起,前臂肌肉極度綳緊,保持此靜止姿勢8~10秒或稍長時間。然後放鬆。
6.腹部
(1)仰卧,腳踝部固定,上身坐起,上身與下肢間的角度大於90度,腹直肌極度綳緊,保持此靜止姿勢8~10秒或稍長時間,然後放鬆。
(2)仰卧,下肢和上身同時翹起成「V」字形,腹直肌極度綳緊,保持此靜止姿勢8~10秒或稍長時間,然後放鬆。
7.腿部
(1)半蹲,大腿保持水平,上身盡可能與地面垂直,兩臂交叉抱於胸前,股四頭肌極度綳緊,保持此姿勢8~10秒或稍長時間,然後放鬆。
(2)坐姿,腳尖點地,腳跟盡量抬起,小腿三頭肌極度綳緊,保持此姿勢8~10秒或稍長時間,然後放鬆
!!!
Ⅶ 怎樣在短時間內練出肌肉
肱二頭肌
1.交替彎舉:主要練肱二頭肌,分離肱二頭肌。
動作:坐姿(或站立),雙手持啞鈴垂於體側,掌心相對,兩肘靠身體兩側。以肘關節為支點,向上彎舉,同時前臂外旋掌心朝上,舉至最高點收緊肱二頭肌,稍停,然後控制還原。輪換做。
2.意念彎舉:主要練肱二頭肌肌峰。
動作:站立,上體自然前屈,一手持啞鈴垂於體前,上臂貼靠同側膝或腿上。另一手屈臂置於同側膝或腿上,穩定身體。持啞鈴的臂向上彎舉至最高點,使肱二頭肌收縮至極限,稍停,然後緩慢還原。
3.側彎舉:主要練肱肌和前臂肌。
動作:坐姿(或站立),雙手各持啞鈴垂於體側,掌心相對,上臂緊貼體側,肘關節為支點,用力向上彎舉至最高點,稍停,然後緩慢還原。提示:兩臂可同時做,也可交替做。
肱三頭肌
1.頸後臂屈伸:主要練肱三頭肌。
動作:坐姿(或站立),雙手握啞鈴一端於頸後上方,掌心朝前,上臂固定,以肘為支點做屈臂伸。提示:兩臂可同時做,也可交替做。
2.俯身臂屈伸:主要練肱三頭肌上部。
動作:俯身,兩腳前後開立成弓步,一手撐前腿膝蓋穩定身體,另一手持啞鈴,上臂緊貼體側。肱三頭肌用力向後上方伸臂至前臂與地面平行,使肱三頭肌極限收縮,稍停,再緩慢還原。
每天做個4~7組,每組10~15個!!
Ⅷ 自己太瘦了,怎麼才能短時間內快速增肌
短時間內想要達到一個很好的增肌效果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為肌肉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長成的,所以說想要一步登天是不現實的。但是如果做到以下幾點可以幫助你更快的增強自己的肌肉。
綜合以上幾點,想要更快速的增強肌肉要在制定合理計劃的前提下進行循序漸進的練習,不能過度練習。同時在訓練的期間保證合理營養均衡的飲食,作息也要規律,盡量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
Ⅸ 我要怎麼才能在短時間內練出肌肉
要想短時間有效,除了要有大運動量的訓練外,更重要的是吃蛋白質高的食物,和充足的睡眠!
食物例如,牛肉,雞蛋清,牛奶,雞胸肉等。還要吃一些維生素高的食物,例如蔬菜類的。
充足的睡眠也很重要,每天應該在7~9小時左右。
記住,肌肉的生長是要靠營養來維持的,如過你不注重營養只訓練,那你只能越來越瘦弱!
增大肌肉塊的14大秘訣:大重量、低次數、多組數、長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動一致、頂峰收縮、持續緊張、組間放鬆、多練大肌群、訓練後進食蛋白質、休息48小時、寧輕勿假。
1. 大重量、低次數:健美理論中用RM表示某個負荷量能連續做的最高重復次數。比如,練習者對一個重量只能連續舉起5次,則該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增粗,發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長不明顯;10-15RM的負荷訓練肌纖維增粗不明顯,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長進;30RM的負荷訓練肌肉內毛細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顯。可見,5-10RM的負荷重量適用於增大肌肉體積的健美訓練。
2. 多組數:什麼時候想起來要鍛煉了,就做上2~3組,這其實是浪費時間,根本不能長肌肉。必須專門抽出60~90分鍾的時間集中鍛煉某個部位,每個動作都做8~10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時肌肉需要的恢復時間越長。一直做到肌肉飽和為止,"飽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適度的標準是:酸、脹、發麻、堅實、飽滿、擴張,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顯粗壯等。
3. 長位移:不管是劃船、卧推、推舉、彎舉,都要首先把啞鈴放得盡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舉得盡量高。這一條與"持續緊張"有時會矛盾,解決方法是快速地通過"鎖定"狀態。不過,我並不否認大重量的半程運動的作用。
4. 慢速度:慢慢地舉起,在慢慢地放下,對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別是,在放下啞鈴時,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讓性練習,能夠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視了退讓性練習,把啞鈴舉起來就算完成了任務,很快地放下,浪費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時機。
5. 高密度:"密度"指的是兩組之間的休息時間,只休息1分鍾或更少時間稱為高密度。要使肌肉塊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頻繁地刺激肌肉。"多組數"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礎上的。鍛煉時,要象打仗一樣,全神貫注地投入訓練,不去想別的事。
6. 念動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經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動員更多的肌纖維參加工作。練某一動作時,就應有意識地使意念和動作一致起來,即練什麼就想什麼肌肉工作。例如:練立式彎舉,就要低頭用雙眼注視自已的雙臂,看肱二頭肌在慢慢地收縮。
7. 頂峰收縮:這是使肌肉線條練得十分明顯的一項主要法則。它要求當某個動作做到肌肉收縮最緊張的位置時,保持一下這種收縮最緊張的狀態,做靜力性練習,然後慢慢回復到動作的開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覺肌肉最緊張時,數1~6,再放下來。
8. 持續緊張:應在整個一組中保持肌肉持續緊張,不論在動作的開頭還是結尾,都不要讓它鬆弛(不處於"鎖定"狀態),總是達到徹底力竭。
9. 組間放鬆:每做完一組動作都要伸展放鬆。這樣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還有助於排除沉積在肌肉里的廢物,加快肌肉的恢復,迅速補充營養。
10. 多練大肌群:多練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僅能使身體強壯,還能夠促進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長。有的人為了把胳膊練粗,只練胳膊而不練其他部位,反而會使二頭肌的生長十分緩慢。建議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復合動作練習,如大重量的深蹲練習,它們能促進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長。這一點極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沒有足夠重視,以致不能達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訓練計劃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舉、引體向上這5個經典復合動作。
11. 訓練後進食蛋白質:在訓練後的30~90分鍾里,蛋白質的需求達高峰期,此時補充蛋白質效果最佳。但不要訓練完馬上吃東西,至少要隔20分鍾。
12. 休息48小時:局部肌肉訓練一次後需要休息48~72小時才能進行第二次訓練。如果進行高強度力量訓練,則局部肌肉兩次訓練的間隔72小時也不夠,尤其是大肌肉塊。不過腹肌例外,腹肌不同於其他肌群,必須經常對其進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練4次,每次約15分鍾;選三個對你最有效的練習,只做3組,每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組間隔時間要短,不能超過1分鍾。
13. 寧輕勿假:這是一個不是秘訣的秘訣。許多初學健美的人特別重視練習重量和動作次數,不太注意動作是否變形。健美訓練的效果不僅僅取決於負重的重量和動作次數,而且還要看所練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如果動作變形或不到位,要練的肌肉沒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訓練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事實上,在所有的法則中,動作的正確性永遠是第一重要的。寧可用正確的動作舉起比較輕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標準的動作舉起更重的重量。不要與人攀比,也不要把健身房的嘲笑掛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