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田徑賽跑400m怎樣短時間提高速度
擴展閱讀
怎樣打開自己的電腦管家 2025-07-14 20:05:17
cad斜線怎樣看光滑 2025-07-14 20:05:13

田徑賽跑400m怎樣短時間提高速度

發布時間: 2022-07-24 16:17:10

⑴ 怎樣在一個月內快速提高400米跑的成績

(一)主項與接近主項距離的跑,在速度耐力訓練中占的比重較大,對提高專項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主要練習方法有:
1、300米×6~8次,間歇6分鍾;
2、(300米+200米+100米)組合跑×4~5組,間歇3——4分鍾,組間間歇7分鍾;
3、(300米快+50米慢+100米沖刺跑)×4~5組,組間間歇8分鍾;
4、400米檢查跑×1~2次,間歇25分鍾到30分鍾。

(二)超主項距離的跑,對提高跑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練習方法有:
1、500米×5~6次(80%——90%強度),間歇8分鍾;
2、800×3~4次,間歇10分鍾;
3、(1200米+600米+400米)組合跑×2~3組,間歇5——8分鍾,組間間歇15分鍾。

(三)在進行速度耐力訓練時,還要相應發展一般耐力、力量耐力和協調能力等有關素質,主要練習方法有:
1、發展一般耐力可採用越野跑、30——40分鍾定時跑、球類活動等;
2、發展力量耐力時,可採用負重連續跳、較長距離的跨步跳、單足跳、高抬腿跑等練習方法。
3、通過各種跑的專門練習,如加速跑、彎道跑等練習,體會正確技術,發展動作協調能力

⑵ 400米跑步速度怎樣提高

一、參加比賽的情況比賽
要分階段:前100米中速,保持跟緊前兩個,接著200米加速,盡量保持和第一距離不遠,最後100米沖刺。
提前10分鍾熱身,保持正確的跑步姿勢,三步呼,三步吸,不要用嘴呼吸,還有就是不要穿不適合運動的衣服、褲子、鞋。

關於如何訓練400米和50米的方法,我在網上給你找了點資料,

400米這個項目是一項「長距離」的短跑項目,是一項無氧佔大比例,有氧佔小比例的混氧型的短跑項目。因而有很多人都談400米而色變,其實只要在平時的訓練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各項具有400米項目特點的體能和技術的訓練,就能有效地達到提高400米成績的效果。
要進行400米的訓練,首先要清楚400米的項目特點。關鍵詞就是「無氧」和「速度」,400米的訓練就圍繞這兩個關鍵詞來進行。在訓練的過程中還要根據項目的特點進行一些技術、節奏的訓練。以下是本人對400米訓練訂的計劃,對象是400米成績達52秒水平的男生,訓練周期7個月。
把7個月的訓練周期分為3個階段:准備期,賽前期,賽前調整期。各個時期的訓練周期以一周為單位。

一、准備期

這個時期主要是提高運動員跑的能力,同時發展各項身體素質和改進跑的技術。時間大約為4個月,大約從11月份到次年的2月份。訓練安排如下:
(一)周一
早操4000米,要求每千米3分45秒~3分50秒,通過有氧訓練,提高心肺功能。注意韌帶拉伸及跑的技術改正。
下午:速度訓練,訓練內容:30米X4次、60米X4次、120米X3次(主要在彎道上進行,模擬起跑後的加速過程)。
素質訓練:小負荷的半蹲起,負重直膝跳,快速低強度的卧推,腰腹肌練習。
(二)周二
專項力量,抓舉40~50公斤X3~4組X3次。深蹲,小腿屈伸,卧推70%~90%X6~8組x3~6次。
跨步跳100米X4次X2組(要求積極扒地,從而在跑的過程中實現短支撐和向前性),慢跑放鬆。
(三)周三
早操4000米。要求同周一。
下午:跑的能力練習。200米變速跑X8次X2組(每個200米要求用27~27.5秒完成,中間走100米休息,要求走100米時間不能超過1分鍾)。
(四)周四
專項力量,深蹲,小腿屈伸70%~90%X6~8組X3~6次。半蹲40%~60%X10~12次X3~5組卧推40%~60%X12~15次X3~5組。
跨步跳100米X4次X2組(要求積極扒地,從而在跑的過程中實現短支撐和向前性)。
負重弓箭步走40米X4次(這項練習能很好地擴大跑的步輻,是400米跑很重要的要求)。
慢跑放鬆。
(五)周五
早操4000米。
下午:跑的能力練習。200米變速跑X8次X2組(要求同周三)。
(六)周六
專項耐力600米X2次(要求1分28~1分30秒,間歇10分鍾),專項速度300米X2次(要求37秒5~38秒,間歇10分鍾)(註:通過超專項距離的600米訓練能大大提高自身的無氧糖酵解。而300米則是提高速度耐力)。
(七)周日
休息,通過這一階段的訓練能大大提高跑的能力。並在技術上有所改進,為下一階段的訓練打下良好基礎。

二、賽前訓練

訓練時間2~3個月一般是3~5月份。這個階段主要是在上一階段的訓練基礎上進行大強度、有針對性地專項訓練,從而達到從量變到質變的效果。
(一)周一
早操4000米,要求每千米3分45秒~3分50秒,通過有氧訓練,提高心肺功能。
下午:速度訓練,60米X3次,100米X4次,120米X3次(主要在彎道上進行,模擬起跑後的加速過程),200米X3次(60米和100米的強度要求用90%的強度完成,200米要求24秒左右)。
擺臂練習,腰腹肌練習。
(二)周二
200米變速跑X8次X2組(每個200米要求用26.5~27秒完成,中間走100米休息,要求走的100米時間不能超過1分鍾。提高強度。主要是發展抗乳酸能力)。
(三)周三
專項力量,抓舉40~50公斤X3~4組x3次。深蹲,小腿屈伸,卧推70%~90%X6~8組X3~6次。壺鈴蹬跳X20個X5組。
跨步跳60米x4次x2組(要求積極扒地,從而在跑的過程中實現短支撐和向前性,同時提高跨步跳的速度)。
200米X3次(把200米的速度和節奏提升到400米比賽時前200米的模式)。
(四)周四
400米測試(要求掌握好自己的速度節奏,要求步幅大,有節奏感)。
(五)周五
200米變速跑X8次X2組(要求同周二)。
(六)周六
專項耐力600米X2次(要求1分25~1分27秒,間歇8分鍾),專項速度300米X2次(要求36秒5~37秒,間歇10分鍾。註:通過超專項距離的600米訓練能大大提高自身的無氧糖酵解能力。而300米則是提高速度耐力)。
(七)周日
休息,這一階段的訓練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能大大提高速度和速度耐力。並有很強的抗乳酸的能力。是比賽取得好成績的重點。這一階段訓練的特點是強度大,要求高。

三、賽前調整

一般是賽前一周,因為上一階段的大強度訓練身體可能出現疲勞,因而利用這一階段把身體狀態調到最好,同時有條件可攝入一些利於恢復的營養品。調整的訓練安排如下:
(一)周一
早操4000米,下午,150米X4次X2組(強度中等)。
(二)周二
4000米有氧跑,200米X3次(仍以400米前200米的節奏跑)。
(三)周三
力量訓練,深蹲,小腿屈伸,卧推70%~90%X6~8組X3~6次。擺臂練習。
(四)周四
早操20分鍾自由跑,下午休息。
(五)周五
200米變速X6次X2組(強度200米27.5秒左右)。
(六)周六
做一個賽前的准備活動。
(七)周日
休息
400米的訓練方法有很多,主要是根據項目特點進行練習,同時還要根據不同類型的運動員進行不同的訓練。只要堅持系統的訓練,就能大幅度提高運動成績.二、非比賽的情況這個就是一個堅持的過程了 要每天堅持長跑 3000米左右吧 如果剛開始可以先少跑一點 然後逐漸增加 一定要不間斷慢慢的速度就會提高了

⑶ 什麼方法能迅速提高400米跑步的成績

速度是提高400米成績的重要因素,對速度耐力要求很高。速度耐力是運動員較長時間保持最快速度跑的能力。如果只有良好的速度,而沒有與之相適應的速度耐力,要想取得良好的成績是不可能的。400米跑是短跑中保持高速度跑距離最長的項目,因此對速度耐力的要求就更為重要。 起跑時要快,用自身90%的速度能力跑到第一個下彎道後,改用自身80%的速度能力放大步跑,注意好節奏,跑到第二個下彎道時,也就是到了還有大概120米的地方時,用自身70%的速度能力跑,放一放,調整好自己狀態,准備最後100米的沖刺!記住!最後100米是400米最難跑的,大家一定要頂住!

一、發展速度耐力的生理學基礎
經過速度耐力訓練,肌肉中的糖元含量會有所增加,促進糖酵解作用的酶的活性也會提高,發展速度耐力主要是提高乳酸供能能力,乳酸供能的最高值在運動後的30——40秒,可維持到2分鍾,相當於快跑200——800米。我們發展速度耐力所選擇的跑段,基本上在這個范圍之內。發展速度耐力需要較大的強度刺激,以及適當的間歇時間。如果強度不大,間歇時間過長,就不能使乳酸值達到一定程度,難以提高機體對乳酸的最大耐受力;如果休息時間太短,就不能使機體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不能保持訓練強度。因此,在訓練中應採用80%左右的強度,休息間歇以心率恢復到每10秒鍾20次左右為宜。生理學研究證明,心率在20——30次/10秒范圍內,脈搏輸出量最大,低於20次/10秒鍾,輸出量太小。心率太快呢,每搏輸出量變小,總輸出量變小。這些都不利於心血管系統功能的增強。

二、速度耐力訓練方法
400米跑的速度耐力訓練,適宜應用「以短為主,長短結合」的反復跑。

(一)主項與接近主項距離的跑,在速度耐力訓練中占的比重較大,對提高專項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主要練習方法有:
1、300米×6~8次,間歇6分鍾;
2、(300米+200米+100米)組合跑×4~5組,間歇3——4分鍾,組間間歇7分鍾;
3、(300米快+50米慢+100米沖刺跑)×4~5組,組間間歇8分鍾;
4、400米檢查跑×1~2次,間歇25分鍾到30分鍾。
(二)超主項距離的跑,對提高跑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練習方法有:
1、500米×5~6次(80%——90%強度),間歇8分鍾;
2、800×3~4次,間歇10分鍾;
3、(1200米+600米+400米)組合跑×2~3組,間歇5——8分鍾,組間間歇15分鍾。
(三)在進行速度耐力訓練時,還要相應發展一般耐力、力量耐力和協調能力等有關素質,主要練習方法有:
1、發展一般耐力可採用越野跑、30——40分鍾定時跑、球類活動等;
2、發展力量耐力時,可採用負重連續跳、較長距離的跨步跳、單足跳、高抬腿跑等練習方法。
3、通過各種跑的專門練習,如加速跑、彎道跑等練習,體會正確技術,發展動作協調能力

⑷ 怎樣在短時間提高400米跑步速度有什麼項目需要練怎麼練

四百米跑是田徑項目中最難的項目了,是因為四百米跑介於有氧和無氧之間。既需要速度,又需要耐力。

速度和耐力是相互矛盾的,速度影響耐力,同時,耐力也影響速度。大部分人可以全速沖200-300米,但是想要全速沖四百米,確實太難了。需要通過艱苦的速度耐力訓練。

練習速度耐力的方法主要是通過不同距離、不同組數的間歇跑來達成。平時練習時,除了多練習500-600米的間歇跑外,還應該在訓練最疲勞的時候,多增加練習150-200米的沖刺跑。

間歇跑間歇訓練的休息時間短,體力不能充分恢復,而且間歇時間相同,也不允許完全恢復。例如:6×200米27秒,每個之間慢跑200米,當脈搏恢復到120-130次/分就開始下一次練習。

⑸ 如何快速提高400米的速度

力量訓練 力量是田徑運動員重要的身體素質,對400米、800米跑運動員來說,增強肌肉力量既能夠提高跑速,也能夠增強機體對疲勞的耐受力,提高速度耐力。針對隊員力量弱,特別是腿部的腰腹力量差的特點。訓練中我們主要安排了腿部力量、腰腹力量及跳躍力量練習(見表2、表3、表4)。 表2 腿部力量訓練安排 訓練手段 訓練強度與負荷量 訓練作用 肩負杠鈴深蹲起 75—90%強度,5—8次×4—6組 發展膝關節伸肌 肩負杠鈴半蹲起 75—90%強度,5—8次×4—6組 群力量 肩負杠鈴半蹲跳 60—80%強度,12—20次×4—6組 肩負杠鈴弓步跳 60—80%強度,12—20次×4—6組 手持壺鈴深蹲跳 60—80%強度,12—20次×3—5組 手持壺鈴半蹲跳 60—80%強度,10—12次×3—5組 負重提踵 60—85%強度,8—15次×3—5組 負重高抬腿跑 20—30%強度,20—30米×5—6組 支撐高抬腿前擺拉膠帶 20—30次×4—6組,10—15秒為一組 仰卧抗膠帶上踢腿 20—30次×3—5組 支撐抗膠帶後蹬跑 20—30次×4—6組,10—15秒為一組 仰卧直腿下壓膠帶 20—30次×3—5組 發展踝關節跖屈肌群和發展抬大腿肌群及大腿後群肌的力量 表3 肩臂、腰腹力量訓練安排 訓練手段 訓練強度與負荷量 訓練作用 啞鈴擺臂 握2—4千克重啞鈴,60—80次×4組 卧推舉杠鈴 80—85%強度,4—6次×4組 負重斜坡仰卧起坐 30—40次×4組 仰卧二頭起 30—40次×4—5組 立卧撐跳起 1分鍾30次×4—5組 仰卧單腿屈膝靠胸 30—40次×4組 肋木懸垂舉腿 20次×4組 負重俯卧背屈伸 負2—5公斤杠鈴片,30—40次×4—5組 負杠鈴體前屈 60—80%強度,8—10次×4—6組發展肩、胸、臂部肌群力量 發展腰腹背 肌群力量 實用相關搜尋: 跑步 表4 跳躍力量訓練安排 訓練手段 訓練強度與負荷量 訓練作用 拖重物跑 10公斤80—100米×6—8組 發展腿部 立定跳遠 ×15次 爆發力和 單腳跳 50—100米×8—10組 彈跳力 多級蛙跳十級蛙跳 ×10—15組 多級跨步跳 50—100米×8—10組或十級跨步跳下沙坑×10—15組 跑跳台級 (跑上、下+左腳跳上、跑下+右腳跳上、跑下)×10組,間隔5分鍾 跳欄架 10欄(欄距1—1.5米、低或中欄)×10組 我們每周安排一次杠鈴練習,以負重半蹲或深蹲,負重快速提踵為主,完成的重量依各階段訓練任務而定。為了使力量訓練更好地促進專項速度的提高,我們要求所有的負重力量練習都要與各種跑的練習相結合進行,每完成一組負重練習,都應穿插短距離跑、加速跑或高抬腿跑等練習,不能靜止地休息,使肌肉的大強度收縮與高速度收縮相結合交替進行,促進肌肉力量向跑的專項力量轉換,提高力量訓練的效果。另外在准備階段和基本階段的專項基礎能力訓練階段,每周還安排一次小力量練習,即腰、腹、髖、上肢、小腿、踝、大腿後群等編組配套的全面肌肉力量練習,每組5—6種練習,完成4—5組。這些練習大多與跑的技術緊密結合,強調動作的正確、連續、快速,融技術與力量於一體,效果十分顯著。而在專項能力強化階段我們較多地安排了長、短跳躍練習,這些練習既增強了髖、膝、踝關節的支撐能力,加強了腿部力量,又提高了肌肉連續工作能力。 3.3.2有氧耐力訓練 有氧耐力是400米、800米專項訓練的基礎。大學生運動員底子薄,所以更應重視有氧耐力訓練,通過有氧耐力來增大心臟容量,提高內臟功能。我們在訓練中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① 勻速彈性慢跑2000—3000米,心率為150—160次/分; ② 6—10公里的勻速越野跑,心率為150—160次/分; ③ 8—10公里的變速越野跑,加速跑的距離為100—1000米間,加速跑時心率為170—200次/分鍾。 耐力訓練手段簡單有效,貴在堅持,准備階段,我們每周安排2次以上耐力訓練,基本階段和賽前階段每周保持1~2次耐力性訓練,通過訓練,隊員的心肺功能得到明顯增強,有氧代謝能力和機體承受負荷的能力有了較大提高。 3.3.3速度訓練 把速度訓練貫穿訓練的全過程是我們訓練成功的經驗。最高速度能力是影響400米、800米跑成績的主要因素,根據隊員跑時動作頻率不快,絕對速度不高的特點,我們在速度訓練中主要採用了以下訓練方法(見表5)。速度訓練要求運動員以最大的力量和適合自己特點的動作頻率、動作幅度達到最高速度。我們在訓練中採用了較高的速度訓練強度,認真抓好每次跑的質量,並相應減少跑的數量,每節課的快跑量一般在500—800米左右,強度一般都在80—90%以上。這樣,既能有效地保證速度訓練的高強度,又不會出現較大的疲勞。通過訓練30米、60米跑的能力得到明顯提高(見表6、表7) 表5 速度訓練安排 訓練手段 訓練強度與負荷量 訓練作用 原地或支撐快速高抬腿跑 85—90%強度5—10秒×4組 站立式起跑30米、60米加速跑 85—90%強度,×6—8組 蹲踞式起跑30米、60米加速跑 80—90%強度,×6—8組 拖重物加速跑20米 10公斤重物×1—2組 拖重物加速跑50米 5公斤重物×2—3組 行進間跑30米、60米、80米 85—95%強度,×4—6組 下坡跑50米、60米 85—90%強度,×6—8組 順風跑60米、100米 85—95%強度,×4—6組 追逐跑60米、100米 85—95%強度,×4—6組 牽引跑60—80米 85—90%強度,×4—5組 快速做跑的專門性練習過渡到 80—90%強度,×4—5組 輕快跑60米發展跑的步頻提高跑速 發展起跑和起跑後加速跑的能力 發展最高速度、加速和持續加速的能力 改進完善快速跑技術 3.3.4速度耐力訓練 訓練時,我們發現隊員前程速度快,後程速度明顯減慢,動作技術變形,這是速度耐力差的表現。為了提高他們在大量缺氧條件下,以高速持續跑完全程的能力。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①不同距離的重復跑。如200—600米×4—10組,強度80—90%,間歇2—5分鍾,距離越短,重復次數越多,間歇時間越短,強度越大。 ②不同距離的組合跑。如(50米+150米+150米+100米+50米)×2—4組;(100米+200米+300米+200米+100米)×2—3組,要求運動員用85%左右的強度。每個段落跑完後走同樣距離作為間歇。這種組合跑訓練能逐步提高強度要求,使乳酸逐步達到最高值,有效提高糖酵解能力。 ③等距離與不等距離的變速跑。如(200米快跑+200米慢跑)×2—4,做2—3組,(120米彎道慢跑+80米直道快跑)×4,做2—4組,或採用彎道快跑,直道慢跑的方式;(300米+100米慢走或慢跑)×2,做2—3組,強度80—90%,組間間歇3—5分鍾。 ④不同距離的間歇跑。如(300米+100米)×3—4組;(200米+200米)×3—4組,每次練習間歇30—60秒,組間間歇8—12分鍾,強度80—90%。 ⑤組合間歇跑。如(400米+600米+400米+200米+400米+600米),強度80—90%間歇5分鍾。 ⑥上坡變速跑150米×6×2—3組,練習間歇1.5分鍾,組間歇5分鍾,要求上坡快跑,下坡慢跑。 速度耐力訓練練習的密度大,強度也大,運動員疲勞深刻,故在訓練安排時,要小心謹慎,一周不能安排過多,一般每周的訓練次數不超過2次。由於我們正確選用了以上訓練手段,隊員的運動成績有了很大提高,在訓練中100米成績達到10秒74,200米跑多次出現22秒64,400米跑提高到51秒07,800米跑達到2分1秒74。 3.3.5基本技術與放鬆跑技能訓練 合理掌握和改進技術,是運動員提高專項成績的關鍵,而快速跑中的放鬆能力,又是提高400米、800米跑水平的重要環節。由於隊員均未經過專門訓練,基本技術不夠規范,跑起來容易緊張僵硬。因此,我們十分重視基本技術與放鬆跑能力的訓練。 改進提高運動員基本技術的練習方法有: ①採用快速後蹬跑、跨步跳、高抬腿跑和快速小步跑等專門性練習。要求做專門性練習要快速,要過渡到加速跑。 ②採用原地持重物擺臂和徒手擺臂相結合的練習,聽節奏快和慢的擺臂與短段落快與慢相結合的擺臂練習。 ③利用中小強度的加速跑、重復跑、變速跑改進技術動作。 ④各種起跑練習,如蹬離起跑器和膠帶牽引或兩人對抗做蹬起跑器練習。 ⑤用膠帶牽引做起跑後加速跑,用竹竿限製法的起跑後加速跑練習等,改進起跑時上體過早抬起的現象。 放鬆跑技能的練習方法為: ①慣性跑。加速跑後+慣性跑20米, 「慣性」跑時要求肌肉放鬆,肌肉停止主動用力,體會放鬆跑動作。 ②波浪跑。如加速跑50米—慣性跑50米—慢跑50米,依次交替行進。一般一組加速3—5次,間歇6—8分鍾,做3—5組,強度70—85%。此方法不僅可以培養運動員的放鬆能力與速度感覺,而且對提高速度耐力也有良好的效果。 ③放鬆大步跑。採用200—300米的距離,用舒展協調的動作充分抬腿,並用適宜的快頻率進行放鬆大步跑練習,強度60—80%,4—6組,每組間歇2—3分鍾。 通過有計劃、有重點的安排改進跑的基本技術和放鬆能力訓練,隊員們建立了正確的技術概念,技術動作逐漸規范、合理,跑起來更加輕松協調有力。
記得採納啊

⑹ 跑400米怎樣不累又快

1、熱身運動

熱身運動可增加肌肉收縮時的速度和力量,可改善肌肉協調能力,預防或減少肌肉、肌腱韌帶的傷害。像跑步這類耐力性運動項目中,熱身運動還可以加速,改善肌肉的黏滯性,增強血紅素和肌蛋白結合和釋放氧的能力,減少血管壁阻力。

神經感覺受納器的敏感度和神經傳導速度可因體溫適當地提升而獲得改善。體溫上升,可以刺激血管擴張,使活動部位的局部血流增加。血液的流速和流量隨肌肉溫度上升而增加,能源的供輸和代謝物的排除,因而改善。

2、腿部對地面施加的力越大,地面的反作用力(Fx與Fy)就越大。相應的加速度變大,跑步速度也就會變快。

短跑運動員之所以能跑那麼快是因為腿部能夠輸出的力量遠超常人,反應在人體身上就是腿部肌肉的發達。

跑步中的「力」

當在跑步時,雙腿不斷交替重復著抬起和放下的動作。腳底不斷地與地面相接觸,並且向地面施加力。

由於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地面也會對人施加了一個反作用力。這就好比用手打牆壁,手會痛是因為牆對手施加了反作用力。反作用力使人產生了加速度,所以才有了向前的動力。這在物理學上被稱為「質心運動定律」。

可以了解到人跑步的動力來源於人體(腳)與地面相接觸而產生的反作用力,加上重力本身的存在。所以跑步時作用的共計有3個力,它們分別是:

Fg:重力,作用於跑者的質心

Fx:腳與地面接觸所產生的水平力

Fy:腳與地面接觸所產生的垂直力

這三個力裡面,重力是永恆存在的。理論上,想要跑的更快,就需要增加水平力(Fx)與垂直力(Fy)。這就好比開車,想加速就會猛踩油門。道理是一樣的。

(6)田徑賽跑400m怎樣短時間提高速度擴展閱讀

身高對跑步帶來的影響

身高越長的跑者,理論上能夠達到最高速度也就越大,只是想達到這個最大速度並不容易——

因為隨著身高的增長,身體協調性會下降,那麼最終施加在地的力量也會降低。所以通常優秀的短跑運動員身高會在180-185cm左右。

但特例也不少,比如1米95的博爾特。

除了身高外,博爾特右腳觸跑道時的峰值力比左腿要大13%左右(平均右腿1080磅、左腿955磅)。每次跨步時,他的左腳在地面停留的時間比右腳要長14%左右。這似乎與傳統理論相違背,不均衡必然導致失衡,跑步速度也不會快。也有人揣測這是為了適應脊柱側彎(導致左右腿長度不一致)而天然形成了這種跑步方式。

從目前短跑的趨勢來看,選手們要比過去越來越高了,上面說的180-185cm之外,也有大量的大個子跑者出現,這也說明頂尖選手越來越強大的身體協調性,他們足以抵消身高帶來的劣勢而極大發揮出步長的優勢。

⑺ 田徑400米怎樣快速提高成績

400
米專項能力訓練
400
米跑是短距離跑中距離最長、
最難跑的一個項目,
研究發現,
400
米的訓練應該是強度最大,以無氧代謝為主要特徵的極限強度的運動項目。抓住「無氧」和「速度」兩個關鍵詞,從速度,速度耐力,力量三個方面來訓練,能有效提高400米成績。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