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數學作業寒假怎麼布置
寒假作業是寒假內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由於時間較長,因此通常量較大。小學由二門到三門組成(語文、數學、英語),中學由七門到八門組成(語文、數學、英語、歷史、政治,七、八年級加地理、生物,八、九年級加物理,九年級加化學)。以下是整理的《一年級小學生寒假數學作業布置》
一年級小學生寒假數學作業布置篇一
活動一:口算訓練
一、活動目的:
能正確、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
二、活動前期准備:
家長每天准備80道口算題。10以內加減法20道;十幾加幾、十幾減幾20道;20以內進位加法20道;連加、連減、加減混合20道。
三、活動程序:
1、對口算速度不做硬性的規定,但基本要達到每分鍾7道題。
2、下學期開學後,根據測試結果頒發「南門小學一年級口算能力等級證書」。
在6分鍾內做對75-80道——「口算小能手」
在6分鍾內做對66-74道——「口算三級」
在6分鍾內做對58-65道——「口算二級」
在6分鍾內做對42-57道——「口算一級」
活動二:說給大家聽
一、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進一步理解並掌握比較的方法,能正確比較出生活中物品的大小、輕重、長短、厚薄……
2、能用自己的語言,結合具體情境表達物體前後、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
3、通過活動,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得到發展。
二、活動前期准備:
全家福照片、自己畫的一張畫或圖片
三、活動程序:
1、開學時在小組內將你准備的全家福照片或圖片的內容介紹給同組的小朋友聽。要求使用位置、順序、比較等方面的詞語。將在小組內互相評價。
如:一張三口之家的合影,可以在介紹中用到「我比爸爸、媽媽矮」、「爸爸比我和媽媽高」、「爸爸最重、我最輕」、「我站在爸爸的前面」等「比較」的知識。
又如:一幅公園的圖畫,可以在介紹中用到「上下、前後、左右」等表示位置和順序的詞。
2、將自己的選中的作品貼在16開紙的上方,並按上述要求把說的內容寫下來。(不懂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活動三:小小設計師
一、活動目的:
1、通過學生用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生活中的物品拼搭的活動,學生更加加深了對這些形體的認識,能夠准確識別。
2、拼搭物品後學生能夠利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對相應形體的個數進行統計,並能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前期准備:
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生活中的物品若干個。
三、活動的程序:
1、每個同學用准備的物品拼搭出自己喜歡的作品,並起個名字。
2、請將你的作品拍成相片,貼在16開張的上方,接著在下方填寫下列統計表,最後提出4個問題並列式計算。
物體形狀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數量
活動四:××的一天
一、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學生進一步掌握幾時整、幾時半的認讀。
2、在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要珍惜時間,抓緊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情。
二、活動前期准備:
製作一個鍾面。
三、活動的程序:
選擇一位觀察對象(可以是自己家人或要好的小夥伴),調查了解他一天的生活,選擇有特點、有意義的事情記錄下來,並在16開張上寫下他一天的作息時間。要求用到學過得幾時整、幾時半。
② 怎樣做數學作業才能發揮最大效 (初中)
首先做好預習。搞清楚這一節的重點難點。如果自己不能搞清楚,就要准備上課提問。數學是定理學科,必須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作業要注意步驟,注意計算。
③ 我是高三理科學生。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每天的作業時間。每天作業總是不能按時完成,如何合理安排。
你就做數學吧不會了五分鍾趕快看答案同時把這個題目記下來。不要死糾纏。做不完作業很正常,太正常了,無比正常。全部作業做完的人我們班基本都去了清華北大上交浙大,不是吹。作業做完與否不關鍵,關鍵你會不會做,會做,因為太多了做不完還苦惱什麼。數學一定好好學啊。。。。做題就行了,說起來也簡單。別抄作業,沒鬼用的,你想想是不是。。。老是問起來你就實實在在說為什麼做不完,請老師指點自己的問題,比我們這些在這亂說不知道強多少。有問題找老師,記得了。加油。
④ 抄數學作業怎麼抄才快省時間
做數學作業,一定要把題多看幾遍,弄清題意,堅持自己做,而不是去抄作業。
如果看了幾遍還是不會做,可以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因為抄一下也比不做強,但要想抄得快,還是先弄懂比較好,如果沒有弄懂,抄得再快有什麼用呢?
⑤ 如何有效布置寒假數學作業
布置好數學寒假作業的技巧如下:
1、提醒學生重復做已做過的作業,意在防止遺忘;
2、要求學生預習下學期內容,意在提前為下學期學習做好准備;
3、要求學生寫數學日記或數學作文,讓學生把在假期中遇到的與數學有關的問題提出來,並可以對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4、提出一些指導性的問題。如春節商家的促銷方面的問題,家庭購物方面的問題,街頭游戲方面的問題等。
⑥ 怎樣做數學作業才能事半功倍
做作業是學生鞏固知識,訓練方法,發展思維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學習環節,它是在老師指導下進行的有目的學習活動。雖然作業天天做,但效果卻大不同。有的同學有章有法,效果顯著,成績上升;有的同學疲於應付,心中厭煩,影響情緒,挫傷熱情,導致成績下降。其實,做作業有個方法或策略的問題,只有把握方法,遵循規律,保質保量,才能事半功倍,提高效益。下面以數學學科為例談談做作業的方法。 一,溫故知新,把握要領 先把書看透,再動手做作業。做作業前,首先溫故有關的知識,回顧概念,掌握要求,了解有關的注意事項,明確學習的目的,把握解題的規范化要求,然後再動手做作業,就心中有數,練中學,學中練,達到鞏固目的,強化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但事實上,我們許多同學沒有這個好習慣,拿到題目就做。這樣,首先是速度慢,效率低。另外,由於概念不清,有的概念理解錯誤,做了題目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甚至還有反作用,鞏固了錯誤,在相應方面形成了一個頑疾,為以後學習埋下後患。 二,明確題意,構建思路 題海戰術的最大特點是以做題的數量作為標准,並期望以多取勝。由於高考升學的壓力,不少同學不知不覺的掉進題海,拿到題目不假思索,跟著感覺走,時常出現張冠李戴,答非所問等現象,也會出現漏解或者畫蛇添足,勞而無功。長期下去,最大的壞處是形成不嚴謹的思維習慣,不利於將來的發展。 三,限定時間,一氣呵成 常聽同學抱怨,作業太多,做不完了,有的同學為應付還不惜抄襲作業,影響優秀品質的形成。了解下來,問題大多是在時間安排上。覺得辛苦的同學,他們的作業都是在彈性的時間內完成,想做就做些,不想做就玩會兒;或者慢條斯理,認為時間還有的是,等會再完成。有一次,作業量並不大,可是有位同學居然沒完成,他坦誠的說,晚上應該花上半小時就完成,可是當走到電視前時,就自我安慰,看會吧,睡前再做,而到睡前又想起語文老師布置的「周記」明天早自習要交,只有先寫周記,早自習再做吧,早自習外語老師來檢查背誦,所以就誤了事。 但是,大部分同學還是對數學作業高度重視,應對自如,甚至還學有餘力,額外做了些提高題,所以他們經常要求老師多布置些作業。調查下來,有兩個是他們的共同特點:一是他們做作業限時完成,不拖拉,干凈利落,遇到困難,待各項任務基本完成後,再進行鑽研。另一方面,他們做到了心動不如行動。他們拿到問題,常常是立即投入戰斗,而不是去想今天有多少作業,需多少時間,難度是否太大,能不能完成得了等等。他們遇到難題是先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解決到什麼程度就解決到什麼程度,當解決了問題的部分時,常常會閃出好念頭,悟出問題的解決方案。實際上每解決一點就是向目標靠近一步,這就是「吹盡黃沙始得金」的道理。
⑦ 怎樣做作業計劃表
學習計劃可以讓我們的學習不再盲目,提高學習效率。今天和大家分享在制定學習計劃中可以參考借鑒的幾種學習時間表制定的方法與要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總時間表
任何安排時間和活動的計劃都必須以一個總時間表為核心--就是說,一份活動的固定時間表。一張總時間表一學期排一次就行了,除非基本的課程表有所變動。 具體要領如下:
首先,把所有必須參加的學校活動,例如課程、上課以及實驗時間都填上,
其次,再填上其它固定的活動,如課業愛好、路上所花時間、鍛 煉、交往等等。
第三,再加上家務雜活、睡眠及進餐時間。把固定活動的時間都填上了,表中的空白部分你就可填入每周及每天的活動規劃了。
你可以把這份主要活動時間表抄在一張大一點的卡片上,貼在桌子上或夾在筆記本里,這樣你的腦子就不會亂成一團槽了。
更重要的是,你還可以設想表中的空格就是你可以用來做其它必須做的事情的時段,這種表實際是根據教室里的課表來製作並要配合課表來使用。
有一張總時間表作為基礎,你就可以設計一份任何類型的時間表,這份 時間表能適應你的課業學習,與你獨一無二的個性相結合。
⑧ 數學題,要怎麼做啊
做作業的目的
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
一個同學,如果做作業時很順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預習、上課和課後復習的效果是好的。相反,則說明他對知識沒有真正理解。自以為懂了還不行,要在做作業時受到檢驗。
加強對知識的理解
通過做作業時的思考,可以把容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事物之間的聯系找出來,把公式變換搞靈活,等等。總之,做作業有利於把客觀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培養思維能力
面對作業中提出的各種問題,必然會引起自己的積極的思考。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學的知識得到了運用,思維得到了鍛煉,思維能力在解答作業的過程中,迅速得到提高。
為復習積累資料
作業一般是經過選擇的,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做完作業以後,不應當把它一扔了事,而應當定期進行分類整理。在復習時,翻閱一下,這記錄著平時勞動汗水的作業,會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做作業的原則
課後做作業,就是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它既能復習和鞏固課堂學習的知識,又能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1.要養成良好習慣。
每天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作業,如什麼時間做語文作業,什麼時間做數學作業,什麼時間練習英語,..,要形成規律,養成習慣。有了好的習慣,到了固定的時間就能自動去做作業,而且,做作業時,注意力集中,效果提高,不會輕易擠掉做作業的時間。
2.做好准備。
做好准備,一是物質准備,就是把教科書、參考書、作業本和文具准備好一一;二是精神准備,就是先想一想當天上了哪些課,每門課的疑難點是什麼,要做幾門課的作業,然後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安排做作業的次序。為什麼要先易後難呢?原因有二:一是先做容易的,順利地做完了作業,有利於激發做作業的興趣和提高做作業的自信心;二是難做的作業費時間多,費精力多。如果先做難題,再做其它作業時,就會感到疲勞,失掉興趣,影響做作業的質量。
3.先復習後做作業。
做每門功課的作業之前,先把該門功課復習一下,熟悉該門功課當天學的定義、概念、原理,想一想當天的作業題和課堂上所講內容的關系,做到心中有數。然後運用這些知識,專做作業,通過做作業,加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如果拿起作業就做,就容易做錯,多費時間,影響做作業的效果。
4.先獨立思考後請教別人。
運用書上的知識,加上自己的思考,做出的答案會在腦子中留下深刻的印明。如果不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先請教別人,或抄同學的作業,這樣做的作業,印象就不深。因此碰上難題,應當先獨立思考,自己做不出來,可以先翻翻書,看看筆記,去深刻理解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再進一步想想課堂上學的知識和這道練習題是什麼關系,就可能做出來了。或者把這道練習題放過,先做其它題,然後再來思考這個練習題,也許思路開了,就能做出來。如果實在做不出來,再去請教別人,或同別人展開討論。
孩子在作業中遇到困難時,有的家長代替孩子解決困難,有的家長任憑孩子冥思苦想,搜索枯腸。這些都是不妥的。正確的方法應是積極地培養孩子獨立作業的能力。所謂獨立作業,就是要求孩子在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完成作業。培養孩子獨立作業的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①注意培養孩子愛動腦筋的習慣,提高其思維能力;
②幫助孩子精選一些有代表性的練習題做,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③按孩子的實際學習水平,適當選擇一些難度較大的有代表性的綜合性練習題讓孩子去做,以發展孩子的能力;
④對一時不能解答的難題,要求孩子反復閱讀教科書,重溫學過的舊知識,以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從而創造解題的有利條件;
⑤鼓勵孩子多同兄妹、同學或教師等展開討論,並在討論中大膽發表意見,相互啟發,開闊思路。
做作業的步驟
怎樣才能做好作業?我們通過完成作業的四個步驟:准備、審題、解題、復查,進行一下分析。
(1)准備
在課後復習一章中已經講過了,做作業之前要完成「過電影」、「看課文」、「整筆記」三個過程。這自然是做作業的准備階段。其實,預習、聽課、課後復習都是准備階段。有的同學做作業耗費的時間很多,主要的原因是上述各個環節上「欠了債」。學習是環環相扣的,前面的准備階段沒做好,做作業就困難了。
(2)審題
就是認真閱讀、正確理解題意。題目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以及每一個符號、每一個數據都要看清楚、看準確。因為題目一旦看錯了,後面的全部工作就都錯了。這里的清楚和准確有兩層含義:一層是看得准確,求「物體的動量」,不要看成「物體的動能」;作文題「我和同學」,不要看成「我的同學」。另一層含義是理解得准確,「火箭升空時受到的力為F」,就不能理解為只是一個發動機的推力,還應有地心引力、空氣阻力,它們的合力為F。
審題還有順推(逆推)法審題、圖示法審題、觀察法審題、列舉法審題等審題方法,在後面我們再介紹一兩種。
(3)解題
審題之後把解題的思路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解題的要求是一次性正確率,包括解題思路正確和答題正確,其次是速度快。這里需要特別提出的是,現在許多中學生用計算器進行計算,這種圖省事的辦法,將大大降低中學生的運算能力。一旦沒有計算器時,將會出現計算性錯誤。
(4)復查
作業做完之後,要從頭至尾檢查一下,自己判斷作業做得對不對。復查的方法很多,可以順著解題的步驟一步一步地檢查;也可以重做一遍,看答數是否一致;還可以用另外的方法做一遍,比較結果是否一致;或者把結果代入題中,按題意要求是否恰當等等。具體用哪種方法復查可由學生根據具體的習題來選擇確定。
復查之後,如果還有時間,不妨動腦筋歸納提煉出一般的解題路子,以求舉一反三。如果檢查中發現了錯誤,除了立即更正,一定不要忽視找到出錯誤的原因。
這里說的是做作業的一般的原則,具體的解題方法千變萬化,夠專門寫一本書了,這里就不多說了。
解題不能靠死記硬背
解題不能靠死記硬背,下面我們通過李春福同學解物理習題的體會,談談這個問題。
李春福說:「我剛進初中二年級時,也喜歡物理課,可總沒學好。因為,我原認為只要把那些概念、定義、定律、公式背它個滾瓜爛熟,准能學好。於是,我花了不少功夫來背公式定義,但一到做作業的時候,不是無從下手,就是常常出錯,背熟的公式定義都用不上。」
後來,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李春福同學漸漸地明白了,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要想學好物理,必須重視實踐。這實踐既有老師的演示,也有自己親自動手做的實驗。要在這些實踐的基礎上,弄清楚每個概念、定義、定律和公式的含義及其適用的條件,熟練地掌握各種物理量單位及相互間的換算方法等等。李春福同學認識提高,也就改變了自己過去學物理的方法,結果審題分析問題的思路就廣了,解題的方法漸漸多起來,並且不用背就能把講過的許多內容記住。
例如,物理課講到「功」那一部分時,李春福同學就首先著重於理解物理學中「功」的含義和平時習慣含義的區別。
功,可以指工作效率、勞動強度、時間長短,還有難易程度、貢獻大小等意義。而物理學中的「功」,內容是單一確定的。它包括兩個必要的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由於這樣一比較,李春福同學對「功」的理解就深刻了。他說:在物理中,講到功,就要有力的作用,沒有力的作用,物體雖然在運動,但沒有做功;還要在力的作用方向上發生了位移,沒有在力的作用方向上產生位移,物體雖然受到力的作用,也沒有做功。好比說:如果只把重物扛在肩膀上,不繼續上舉,那麼不論用多大力,扛的時間多久,也不能說做了功。因為重物雖然受到重力的作用,但在重力方向上沒有發生位移。如果在一個水平的極其光滑的鋼槽上,有一個鋼球,當你輕輕地推它一下後,它會從這端運動到另一端,這也沒有做功,水平方向上雖然有了位移,但沒有受到水平方向的力的作用;豎直方向雖有重力作用,但豎直方向沒有產生位移。
李春福這樣深刻地理解了功的概念,他當然就很容易地記住了功的計算公式:功的大小等於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積,並由此可以推出有關功的單位。因為力的單位是千克或牛頓,位移的單位是米,那功的單位就是千克米或牛頓米。又因為1千克等於9.8牛頓,那麼1 千克米就等於9.8牛頓米。牛頓米又叫焦耳,1 千克米就等於9.8焦耳。你看,這樣根本不用硬背,就可以把功的概念、要素、計算公式、單位換算全部記得一清二楚,解起題來速度就快多了。
摸索解題的規律
少年大學生裴益川, 15歲時以全國數學競賽三等獎的成績免試從高中一年級直接進入少年班學習。他在總結學習經驗時說到:「通過學習的實踐,我認識到要把習題解好,首先要把題意搞清楚,仔細認真地讀題,分析題目,看題目給的已知條件是什麼,要我們求的結果是什麼。搞清楚這一點後,可以從已知條件向結果去推,這叫『順推』;也可以從待求的結果向已知條件去逆推。推通過了,自己解題的思路也就清楚了。這時,把思路加以整理,用簡單明了的式子或文字表達出來,最後求出答案。」
這就是「順推法」和「逆推法」。下面我們舉一個例子加以說明。例,在△ABC 中,AB=AC,延長BC到E,延長CB到D,使BD=CE。求證:AD=AE。
這是一道幾何證明題。採用順推法來審題就是這樣分析的:順推,就是從已知條件向結果推。已知條件是AB=AC、BD=CE,結果是求證AD=AE。從已知條件看, AB 和BD 是△ADB 的兩條邊,這兩條邊的夾角是∠3; AC 和CE 是△ACE 的兩條邊,這兩條邊的夾角是∠4。那麼對於△ADB 和△ACE,兩條對應邊相等,如果這兩條對應邊的夾角∠3 和∠4 也相等,這兩個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了。已知條件已經告訴我們AB=AC,所以∠1=∠2,那麼顯然∠3=∠4,這樣△ADB≌△ACE。因而AD=AE,從而推出了結果。
同樣,也可以採用逆推法來審這一題。逆推,就是從待求的結果往已知條件推。這一題中,要求的結果是AD=AE,AD 是△ABD 的一條邊,AE 是△ACE的一條邊;要證兩邊相等,就要證兩個三角形全等;要證兩個三角形全等,就看這兩個三角形符合全等條件的有那些;已知條件已經告訴有兩條對應邊相等,那麼就再看這兩條對應邊的夾角是否相等;因為∠1=∠2,所以對應的夾角∠3 和∠4 也相等。顯然,這樣是推通了,再按照從已知到求證的次序把逆推的過程順過來寫。
同學們也許會說,這種順推法和逆推法是我們常用的審題、解題方法。但是,遇到稍有變化的新習題就不靈了,還得從頭「推」,這是什麼原因呢?裴益川同學談自己的體會時,認為:「有的同學在解題時注重對答案,只要答案相同就滿足了,而不重視解題的過程。這樣,做習題做得再多也等於沒做。所以,審題、解題之後,必須反復思考審題的過程,反復思考解題的每一個步驟,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來,每做過一道題就要懂得這一類題目的基本解題思路。這就不是為解題而解題,而是以解題來更好地掌握知識。」
摸索出題的規律
江倖幸是科大少年班的學生,她非常善於摸出題的規律。
江倖幸的數學老師很有經驗,大家都很敬佩他。倖幸發現,學校里數學測驗,每一次都是他出的試題。他出的題目既沒有超越你學的課本范圍,可你不急出幾身汗來,也別想把題全解答出來。倖幸就奇怪了。她想:「自己學過的東西,怎麼一到考試就作起難來呢?這裡面肯定有大學問。」
江倖幸專門到那位數學老師家裡,請老師根據當前所學的新課,出幾道題做。只見老師拿出課本,翻翻這一課,看看那一課,思考了一陣,就擬了幾道題。
江倖幸問:「老師,你出一道題,為什麼還要翻幾節課的書呢?」
老師說:「出題目,就是要把各節課的實質性的東西集中在一個題目上,才能考出學生的水平來。」江倖幸恍然大悟。從這以後,倖幸不再滿足於做習題,而是把學過的課程一節一節地連貫起來思考,從中找出重點,並牢牢記住。這樣做,就把那些具體的一個個知識變成了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就像看到一個個機器零件,腦海里馬上就有了一部機器整體形象一樣。所以,倖幸每次考數學,都做得特別快,考分也很高。高考考數學時,她只用了不到一半的時間就解完了全部習題。
科大第二期少年班畢業生、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的研究生王凱寧,則把探討出題看作是探求知識的手段。他說:「做習題,不僅僅是為了學會做習題而做習題,要注意探求知識。做題時我時常想,這道題,出題人是怎麼出出來的呢?」他發現,很多題之間都有聯系,並漸漸地找出一些規律。原來,一道簡單的題,改頭換面,就變成了一道難題,而規律卻是一樣。後來,王凱寧就練習自己出一些題。他說:「這樣做,花的時間要比做題多得多。但是,印象卻特別深刻。即使一年以後,還會記憶猶新。」
出題,從來都是教師的事,學生的任務就是解題。但是像江倖幸、王凱寧這樣一批優秀的學生,高手摘星。他們不滿足於前台的表演,偏要深入到後台去探個真實。順藤摸瓜,尋根求源,使他們得以站在比一般同學更高的階梯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贊成這種鑽研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並且相信,他們能做到的,別的同學也能夠做到
⑨ 小學假期數學作業可以怎樣安排
小學假期作業不要留難度大的作業,布置基礎性的作業就行,數量也不要太多,確實做到減負。
⑩ 如何提高寫數學作業的效率
同學你好!
許多同學因為做作業的速度太慢佔用了休息時間,睡眠不好精神狀態差又影響了第二天的學習,長此以往最終形成惡性循環。作業多,任務重,如何面對繁重的學習大家要做好准備,制定計劃,盡量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好的效果。在對待作業這一問題,不能單純的為了交差才完成,而是要以自己的需要為前提來合理的安排復習時間,既要攻克弱項,又要鞏固強勢,做到全面兼顧。當然這一切都要在保證睡眠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學習促進優質睡眠,良好的睡眠保證高效學習,做到學習睡眠二者互相促進。
那麼影響學習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1、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注意力越集中,學習效率就越高;反之,學習效率就越低。因為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原本只需聽一遍或看一遍就可以掌握的知識,現在需要進行多次的重復,浪費時間不說,還容易產生厭煩情緒。
2、身體和思維對緊張與放鬆的調節:適度的緊張能夠提高神經的興奮性,敏捷的思維和迅速的反應都要以神經興奮為基礎,興奮性不夠效率當然不高,但是過度的興奮又會出現緊張焦慮或注意力無法集中等不良反應,這些都是影響學習效率的因素。
3、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動機是行為的前提,興趣又是行為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習動機不足,學習興趣不高,不僅會使有趣的學習變得枯燥無味,而且也無法收到良好效果。
4、學習類型方面: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如果所採用的學習方式不符合自己的學習類型,則會事倍功半。
5、學習方法方面: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這句話在學習中也非常適用。不能孤立的說學習方法是好還是壞,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為即使是大家公認的很好的學習方法,如果不適合自己也不會對學習有什麼幫助的。
6、學習運籌方面:學習的運籌就是有關如何執行學習計劃、如何在同一時間內把不同學習任務最優化解決等問題,比如我們後面要提到的英語單詞學習要和閱讀、寫作相結合的策略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能夠在同一時間內做不同事情,並且使其相互促進,學習效率自然會提高很多。
如果你能夠注意以上六個方面,就會不斷的提高學習效率,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還會形成一種良性的自我暗示,這對學習的耐久型、堅韌性的形成以及情緒的調節、自我認同等方面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所以要重視學習效率這一問題,結合自己的特點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另外,關於數學的學習。數學作為反應一個學生思維能力的學科,既要注重邏輯的嚴密性,知識構架的系統性,又要注重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及規范性的訓練。可能你現在有這種情況,單個的知識點掌握得不錯,但就是在做題的時候無法運用自如,考試的成績不理想。你做作業也慢,這反應出學習效率低,而效率低下的原因就是知識點掌握不透,學的知識無法很快與題目連接起來。這就要求你在掌握單個知識點的基礎之上對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的理解更加透徹,提高知識整合的能力,形成完整而健全的知識體系,提高解題效率,所謂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再由各個方面完整的知識體系。說到底,只有這樣全方位提高你的學習能力,才能有效提高你的學習成績。
以上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