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汽車發動機曲軸輪怎樣調間隙
擴展閱讀
胃飢餓痛是什麼原因 2025-07-10 18:59:56

汽車發動機曲軸輪怎樣調間隙

發布時間: 2022-08-02 07:35:49

1. 汽車發動機氣門間隙的調整方式有幾種

首先用氣門調整螺絲來調整,松開鎖緊螺母,順時針擰螺柱間隙變小,反之間隙變大,調好後擰緊螺母
也可以通過用墊片調整,如果間隙大使咋更換後墊片間隙小時咋更換薄墊片不可以剪鐵皮或同片做電子來減小間隙,這樣容易導致所撿的墊片很快被磨損
液壓自動調整,發動機採用液壓挺住,做液壓支點,在工作過程中,能在保證七門密封情況下保持零氣門間隙降低噪音

2. 氣門間隙的調整方法有哪些,分別該如何調整

常見氣門間隙檢查和調整的方法有兩種:

一、是逐缸調整法,即根據汽缸點火次序,確定某缸活塞在壓縮上止點位置後,可對此缸進、排氣門間隙進行調整;調妥之後搖轉曲軸,按此法逐步調整其它各缸氣門間隙。

二、是採用兩次調整法,即搖轉曲軸使第一缸活塞處於壓縮上止點,飛輪記號與檢查孔刻線對正(如EQ6100型發動機),這時可調1、2、4、5、和8、9氣門(指發動機氣門由前向後排列順序)。

然後搖轉曲軸一圈,使六缸活塞處於壓縮行程上止點,再調3、6、7、10「加兩只」(即11、12)氣門,這實際上是記憶法調整。

調整時一邊擰調整螺釘,一邊用厚薄規插入氣門桿端與搖臂之間來回拉動,感到有輕微阻力為宜,然後重新檢查一遍,直到合適為止。逐缸法需搖轉的曲軸次數多,檢調所花費時間多,但對於磨損較嚴重的發動機,用逐缸法檢調氣門間隙比較精確。



氣門形式

根據氣門位置的不同,有側置氣門(SV)、底置氣門(OHV)和頂置凸輪軸式氣門(OHC)三種。從結構上來講,側置氣門最為簡單。但由於採用這種氣門形式後,發動機的抗爆性能和高速性能差,只能用於低壓縮比和轉速不高的發動機,因此國外已不再採用。

從性能上來講,頂置凸輪軸式氣門最為理想,它能適當前高轉速、高壓縮比重大功率車型的要求,同時具有良好的經濟性,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底置氣門結構較為復雜,目前僅在美國、原西德(BMW廠生產的R系列摩托車)的義大利等國家由於生產習慣尚繼續採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氣門間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四缸發動機

3. 發動機氣門間隙調整方法及注意事項

發動機起動後溫度升高,氣門及傳動件受熱膨脹伸長,如果在裝配時(常溫下)沒有留有氣門間隙或氣門間隙過小時,便會把氣門頂開,使氣門關閉不嚴,造成漏氣;但氣門間隙過大,則造成工作時氣門悶或山腳響及進氣不足、排氣不徹底。
1、逐缸調整法:轉動曲軸使第一缸活塞處在壓縮上止點位置,第一缸進、排氣門團備全關閉,即檢查及調整螞中氣門間隙,完成後按作功順序1---3---4---2分別找出各缸壓縮上止點位置,檢查和調整氣門間隙。
2、兩次調整法:運用「雙排不進」的原則,分兩次即可調整全部的氣門間隙。

4. 上菲紅發動機的氣門間隙怎麼調

1、首先拆下氣門罩蓋,然後搖動曲軸,使活塞在壓縮行程上止點位置(飛輪的「上止點」刻線與水箱上的刻線對齊)。

2、需要測量熱車和冷車時的氣門間隙,將測得的值與技術規定值進行比較。一般是冷車時進氣門間隙為0.35毫米、排氣門間隙為0.4毫米。

3、熱車時進氣門間隙為0.25毫米、排氣門間隙為0.3毫米,如不符合規定值,則進行調整。



氣門間隙檢查和調整的方法有兩種:

一是逐缸調整法,即根據汽缸點火次序,確定某缸活塞在壓縮上止點位置後,可對此缸進、排氣門間隙進行調整;調妥之後搖轉曲軸,按此法逐步調整其它各缸氣門間隙。

二是採用兩次調整法,即搖轉曲軸使第一缸活塞處於壓縮上止點,飛輪記號與檢查孔刻線對正(如EQ6100型發動機),這時可調1、2、4、5、和8、9氣門(指發動機氣門由前向後排列順序);然後搖轉曲軸一圈。

5. 發動機間隙怎麼調整

發動機在冷態下,當氣門處於關閉狀態時,氣門與傳動件之間的間隙稱為氣門間隙。
間隙過大:進、排氣門開啟遲後,縮短了進排氣時間,降低了氣門的開啟高度,改變了正常的配氣相位,使發動機因進氣不足,排氣不凈而功率下降,此外,還使配氣機構零件的撞擊增加,磨損加快。 間隙過小:發動機工作後,零件受熱膨脹,將氣門推開,使氣門關閉不嚴,造成漏氣,功率下降,並使氣門的密封表面嚴重積碳或燒壞,甚至氣門撞擊活塞。 採用液壓挺柱的配氣機構不需要留氣門間隙。
首先大家要知道氣門搖臂與氣門的間隙(即氣門間隙)之所以存在,是因為進排氣門均安裝在燃燒室的頂端,也是溫度最高之處,為了留有膨脹的空間,因而必須存有空隙,至於間隙的 氣門間隙
[1]大小,因廠家設計不同而不一致,通常進氣門間隙在0.2~0.25毫米之間,而排氣門間隙由於受熱膨脹比進氣門側的大,所以間隙更大些,一般在0.29~0.35之間。發動機氣門搖臂與此氣門之間經過長久的動作及磨耗,間隙會愈變愈大,所以才有氣門腳間隙的調整。然而並非所有汽車均需調整氣門腳間隙,有些車輛氣門間隙屬於油壓自動調整,就不需要調整氣門間隙了。
(1)拆下氣門室蓋。
拆下氣門室蓋的固定螺絲,小心取下氣門室蓋,注意不要損壞氣門室蓋襯墊。用抹布擦凈氣門及搖臂軸上的油污,以方便氣門調整作業。
(2)找到一缸壓縮上止點。
用搖手柄轉動曲軸或撬動飛輪,使一缸處於壓縮上止點位置。 從發動機前面看,曲軸皮帶輪的正時凹坑與正時記號對准。在部分大型車上飛輪殼的檢視孔1-6缸刻線與飛輪殼正時記號對齊。例如:東風EQ6100-1型發動機,飛輪1-6缸刻線應與飛輪殼的鋼球對齊。 此時從氣門處看:一缸的氣門應都處於關閉的狀態。如果一缸的氣門不全是關閉狀態,說明一缸活塞在下止點位置,您應再轉動曲軸360度, 使一缸處於壓縮上止點位置。
(3)確定各缸處於壓縮上止點的方法。
根據發動機構造原理我們知道,各缸處於壓縮上止點時,該缸的氣門均處於關閉狀態。因此,您可以打開分電器蓋並確定各缸高壓分線的位置,搖轉曲軸,當分火頭指向該缸高壓分線位置時,觸點張開的瞬間位置,則該缸處於壓縮行程的上止點位置。這們您便可以比較准確的確定各缸壓縮上止點的位置,方便地調整氣門。
(4)測量氣門間隙。
氣門間隙有冷車值和熱車值之分,您在測量時應在符合該車的規定的狀態下進行。 氣門間隙
選出符合規格的塞規插入氣門桿與氣門搖臂(或凸輪)之間。稍微拉動塞規,如有輕微的阻力,表示間隙正確。 為了確定間隙是否在規定范圍內,一般用范圍極限值來測量(例如間隙范圍值為0.29mm到0.35mm之間),先用0.29mm的塞尺插入氣門間隙,此時,塞規應如果可以通過,則是正常;再用0.35mm的塞尺插入氣門間隙,,塞規應無法插入,這樣才可以說明間隙在給定間隙范圍內。如果0.29mm塞規不能插入間隙,則說明間隙過小;如果0.35mm塞規可以通過插入間隙,則說明間隙過大。 如果上述中任何一項不符合要求,表示氣門間隙不正常,必須調整間隙。
(5)調整氣門間隙
1)氣門間隙的調整。首先松開氣門調整螺釘的固定螺帽,把規定厚度的塞規插入氣門間隙處,一手抽拉塞規同手轉動調整螺釘,直到塞規稍微受到阻力為止。 調整妥當之後,塞規插到氣門間隙中央,調整螺釘保持不動,擰緊固定螺帽鎖緊調整螺釘。鎖好螺釘後,再用塞規重新測量氣門間隙,因為您可能在鎖緊時無意轉動了調整螺釘,使氣門間隙改變。如果氣門間隙改變,應重新調整到正確為止。 2)兩次調整法。根據配氣機構構造原理,我們知道,進、排氣門排列有一定的規律。按點火順序和進、排氣門排列順序,可以檢查調整4(四缸機)或6隻氣門(六缸機)的間隙;然後轉動曲軸一周,使四或六缸位於壓縮上止點位置,再調整其餘4或5、6隻氣門。 3)逐缸調整法。由於發動機氣門排列順序不盡相同,因此,記憶進、排氣門的順序困難。也可按發動機的點火順序或噴油順序逐缸調整氣門間隙。為了能准確調整氣門間隙,您可用前面介紹的方法利用分電器分火頭的指向,逐缸調整該缸的進排氣門間隙。
編輯本段汽車氣門間隙調整方法
方法(一)
氣門間隙
1、在氣門工作面上用軟鉛筆沿徑向每隔4mm劃一條線,將相配的氣門與座接觸,並轉動氣門1/8~1/4轉後取出,如鉛筆線痕跡已全部中斷,且接觸在居中偏下,則表示密封良好;如果有的線未斷,或接觸位置不對,則說明密封不嚴或密封不合要求,需重新研磨或修復。 2、將氣門在相配的座上輕拍數下後,察看氣門及座的工作面,應有明亮完整的光環,且氣門上的光環位置應在工作錐面的居中偏下,則認為已達到密封要求。 3、用帶有氣壓表的氣門密封性試驗器進行檢查,氣門組零件處於裝備狀態,將試器的空氣筒緊緊壓在氣門頭部位置,使容筒端面與汽缸蓋(或汽缸體)結合面保持良好密封,然後捏橡皮球,向空氣容筒內充氣,使具有0.6~0.7MPa的氣壓。如果在半分鍾內氣壓表的讀數不下降,則表示氣門與座的結合密封是良好的。 檢查和調整氣門間隙的原則,應在氣門處於完全關閉、且氣門挺柱落在最低位置時進行,頂置式氣門應測量氣門桿端面與搖臂之間的間隙,側置式氣門則測量氣門桿端面與挺柱之間的間隙,其檢查調整方法有兩種。
檢查調整方法
1、逐缸調整法。首先找到一缸壓縮終點,調整該缸進排氣門間隙,然後搖轉曲軸,按點火順序逐缸進行。 2、兩次調整法。以六缸發動機按1、5、3、6、2、4點火順序工作為例說明如下: ①先將一缸活塞置於壓縮終點,則該缸的進排氣門必然可調整。 ②按「二進三排」的原則。即此時二缸的進氣門和三缸的排氣門必然處於完全關閉狀態,它們也是可以進行檢查、調整的。 ③連桿軸徑在同一平面上兩個氣缸,一次只能調整一對氣門,所以此時五缸的排氣門和四缸的進氣門也必然可以檢查調整 ④當六缸活塞位於壓縮終點,則其餘未檢查和調整的氣門,必然處於完全關閉狀態。 由此,搖轉曲軸兩次,即可將發動機的所有氣門都進行檢查調整。
方法(二)
(1)劃線法.在研磨過的氣門工作面上,每隔8mm左右用軟鉛筆畫一條線,然後將相配的氣門放在氣門座上旋轉1/4圈,如所劃的線條均被切斷,則表示密封性良好,如有的線條未被切斷,說明密封不良,需重新研磨。 (2)加壓法,從進、排氣管口各注入50ml煤油,然後施加20~30kPa的氣壓,看是否有煤油經氣門滲出,若滲油應拆下再次研磨。 (3)塗色法,在氣門工作面上塗上一層貢藍薄膜,在氣門自然壓下氣門座時,相對氣門座旋轉氣門,此時,若氣門密封面360。都出現貢藍,則氣門是同心的,反之則應更換氣門。 氣門間隙過大,就會使氣門遲開早閉。以致開啟的時間太短,在進氣過程中無法充分吸入可燃混合氣。使發動機正常功率發揮不出來。在排氣過程中,也不能充分排出廢氣,易使發動機過熱。另外,發動機在工作時還會產生氣門敲擊聲,影響機件的使用壽命。 氣門間隙過小,使氣門提前開啟和延遲關閉,使該氣缸無法正常工作。隨著發動機溫度的升高,氣門與氣門座將會發生密封不嚴而漏氣。同時還可能使氣門積炭,甚至燒壞氣門等。 檢查調整方法 調整的一般方法是: ①預熱發動機使冷卻液水溫達到80℃-90℃。 ②打開離合器殼體上正時標志檢查孔和缸蓋罩。 ③確認缸蓋螺栓處於擰緊到規定扭矩狀態。 ④轉動曲軸,使飛輪上「0」刻線與離合器殼上標記線對齊,確認第一缸進排氣門搖臂的弧面與凸輪軸凸輪基圓接觸,即一缸活塞處於壓縮上死點(如果搖臂與凸輪接觸,則應旋轉曲軸360°)此時氣門處於關閉位置。 ⑤松開調整螺釘1的鎖緊螺母2,用螺絲刀轉動調整螺釘使螺釘下端面與氣門桿3上端面之間A為規定的間隙值(用厚薄規的厚度確定)。保持螺絲刀不動,擰緊鎖緊螺母至規定扭矩,然後可用厚薄規插入間隙A進行復查,如此可以調完第一缸進、排氣門間隙。 ⑥然後順時針轉曲軸(從發動機前端看),對於4缸機每轉動180°,即可按點火順序1-3-4-2的次序調整下一發火缸的氣門間隙。對於3缸機則每轉240°,即可按點火順序1-2-3次序調整(曲軸旋轉的角度可用飛輪齒圈的齒數進行換算)。

6. 維修汽車差速器時,軸承間隙怎麼調整

軸承間隙不能調整,都是靠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來回縱向移動來調整差速器的。

曲軸的軸向間隙可通過刮研止推合金面或更換不同程度的止推軸瓦,如果間隙過小可刮研止推合金面,如果間隙過大,可以更換止推軸瓦,調整較厚的止推軸瓦或對止推軸瓦鍍合金層。曲軸軸承響主要為間隙引起的。

一般情況下發動機運轉穩定時並無聲響,當發動機運轉速度突然變化時發出沉悶的鏜鏜敲擊聲,同時伴有振動現象。發動機負荷變化時響聲明顯。轉速越高,響聲越大。

(6)汽車發動機曲軸輪怎樣調間隙擴展閱讀:

汽車差速器使用注意事項:

1、注意裝配順序為先拆的後裝,後拆的先裝,差速器螺絲力矩為77.4NM,注意裝配時螺絲應當對角緊固。

2、清洗所有零部件,組裝差速器,裝上從動雙曲線齒輪,裝上從動齒輪軸承蓋並調整從動齒輪軸承預緊力。

3、將主動雙曲線齒輪和油封座安裝在錐齒輪軸承座上並通過墊片調節主動齒輪軸承預緊力。

4、安裝主動雙曲線齒輪,通過調整主動錐齒輪軸承座與主減速器殼體之間墊片和旋動從動錐齒輪兩側螺母進行調整主、從動錐齒輪的嚙合間隙和嚙合印痕。

7. 汽車曲軸軸向間隙是什麼怎麼調整

曲軸軸向間隙是指曲軸止推面與止推軸承環止推面之間的間隙。調整止推軸承或止推環厚度可以調整間隙。

8. 汽車的氣門間隙調整方法

逐缸調整法:根據汽缸點火次序,確定某缸活塞在壓縮上止點位置後,可對此缸進、排氣門間隙進行調整;調妥之後搖轉曲軸,按此法逐步調整其它各缸氣門間隙。 採用兩次調整法:搖轉曲軸使第一缸活塞處於壓縮上止點,飛輪記號與檢查孔刻線對正,這時可調1、2、4、5、和8、9氣門(指發動機氣門由前向後排列順序);然後搖轉曲軸一圈,使六缸活塞處於壓縮行程上止點,再調3、6、7、10「加兩只」(即11、12)氣門,這實際上是記憶法調整。調整時一邊擰調整螺釘,一邊用厚薄規插入氣門桿端與搖臂之間來回拉動,感到有輕微阻力為宜,然後重新檢查一遍,直到合適為止。 逐缸法需搖轉的曲軸次數多,檢調所花費時間多,但對於磨損較嚴重的發動機,用逐缸法檢調氣門間隙比較精確。兩次法調整氣門間隙比較省時省力,但對於不同車型需記憶不同的可調氣門順序號,車型復雜,對維修人員記憶就有些難度。

9. 如何調整曲軸連桿間隙

曲軸連桿瓦間隙可以在軸瓦底裝上0.03mm或0.05mm的銅片來調整。
曲柄連桿機構的作用是提供燃燒場所,把燃料燃燒後氣體作用在活塞頂上的膨脹壓力轉變為曲軸旋轉的轉矩,不斷輸出動力。曲柄連桿機構是發動機實現工作循環,完成能量轉換的主要運動零件。在作功沖程,它將燃料燃燒產生的熱能活塞往復運動、曲軸旋轉運動而轉變為機械能,對外輸出動力;在其他沖程,則依靠曲柄和飛輪的轉動慣性、通過連桿帶動活塞上下運動,為下一次作功創造條件。

10. 曲軸軸向間隙的調是通過改變什麼的厚度調整

1發動機曲軸軸向間隙
發動機曲軸的軸向間隙也稱為曲軸的端隙。在發動機工作中,間隙過小會因機件受熱膨脹而卡死;間隙過大,將使曲軸發生軸向竄動,加速氣缸的磨損,影響配氣相位和離合器的正常工作。因此在發動機檢修時,應檢查此間隙的大小,使其調整至合適為止。

曲軸的軸向間隙是指軸承承推端面與軸頸定位肩之間的間隙。間隙過小,會使機件受膨脹而卡滯;間隙過大,前後竄動,則給活塞連桿組的機件帶來不正常的磨損,止推軸瓦或止推墊圈表面逐漸磨損,使間隙改變,形成軸向位移。因此,在裝配曲軸時,應進行曲軸軸向間隙的檢查。

檢查時,先將曲軸定位軸肩和軸承的承推端面的一邊靠合,用撬棍將曲軸擠向後端,然後用塞尺在曲軸臂與止推軸瓦或止推墊圈之間測量。

曲軸軸向間隙一般為0.05一0. 18mm。如軸向間隙過大或過小,則應更換或修整推力軸承或止推墊圈進行調整。

發動機曲軸軸向間隙

2曲軸間隙調整方法
調整方法:對於採用翻邊主軸承曲軸止推軸承限制軸向移動量的機型,在軸承止推 邊有耐磨合金可以刮配。對於採用止推片或推力板限制軸向間隙的機型,可以改變止推片或 推力板的厚度。對於無機保溫砂漿攪拌機的機型(主軸承和止推軸承集於~體),可以用調整主軸承蓋端面墊片的厚度來解決。下面以無機保溫砂漿攪拌機為例,介紹曲軸軸向間隙調整的方法及步驟:

a將飛輪和主軸承 蓋拆下後,取出全部調整墊片;

b在不裝墊片的情況下,把主軸承蓋孔座穿過曲軸軸端裝入機體,按對角逐步旋入固定螺釘至曲軸轉動較緊時(即軸向間隙剛剛消除);

c用塞尺測量缸 體平面與主軸承蓋(墊片端面)之間的間隙,此間隙再加上正常的軸向間隙0.08-0.25.nm即是應裝的墊片厚度;

d把主軸承蓋拆下,配上測得的合適厚度墊片,按規定安裝並擰緊主軸 承蓋固定螺釘;

e檢查曲軸旋轉情況,應能靈活轉動,又無明顯的軸向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