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怎樣快速治療小兒腹瀉
擴展閱讀
頭上局部脫發什麼原因 2025-07-10 12:49:20

怎樣快速治療小兒腹瀉

發布時間: 2022-08-02 10:57:44

Ⅰ 3歲幼兒拉肚子怎麼辦最快的方法小妙招

三歲小孩腹瀉可以進行熱敷、按摩,或者使用小兒健脾散、蒙脫石散、頭孢類抗生素進行治療。小孩腹瀉大多數是因為消化不良或者腹部受涼等因素引起的,這時家長可以適當的對腹部進行熱敷、按摩。通過熱敷、按摩能夠促進腹部血液循環,幫助消化系統中食物的消化,提高腸道功能,能夠減輕症狀。部分小孩腹瀉是因為脾胃不和引起的,需要使用小兒健脾散進行治療。小兒健脾散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能夠提高脾胃功能,增強腸道系統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同時緩解腹瀉。蒙脫石散屬於止瀉類葯物,可以吸附腸道中的有害菌,保持腸道的微生物平衡。並且不會進入循環系統,對小孩的身體發育不會造成影響。部分小孩拉肚子是由於細菌感染引起的,需要使用抗生素葯物治療比如頭孢類抗生素。但是在使用頭孢類抗生素時應當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並且不能夠長期大劑量的使用。

Ⅱ 小孩子拉肚子怎麼辦有什麼好的方法

小孩的胃腸功能發育不完善,消化能力不成熟,加上小孩生長發育、代謝率比成人高,入量比成人高,所以經常會出現拉肚子、腹瀉。拉肚子有以下原因:
1、感染,小孩各種各樣的感染,感染包括胃腸道感染或者全身感染,造成小孩腹瀉;
2、過敏;
3、遺傳代謝病造成慢性腹瀉。
急性腹瀉,突然出現大便增多,如果考慮感染的問題,可以適當對症處理,暫時避免輔食的添加,吃思密達等止瀉的益生菌對症處理。主要是防止脫水,應用口服補液鹽防止脫水。如果是細菌感染時,增加抗生素控制感染,這是急性感染性腹瀉。如果有些消化不良的孩子,只要控制飲食,適當對症處理。慢性腹瀉經常間斷出現腹瀉,比如有時有黏液、血絲,考慮過敏情況下,要尋找過敏原,避免接觸過敏原造成的腹瀉。還有極少數的病人由於先天遺傳代謝異常引起,這種孩子生長發育很差,還合並其它問題,及時檢查、根據原因針對處理。

Ⅲ 寶寶拉肚子怎麼辦,吃什麼葯好的快

寶寶拉肚子怎麼護理呢?誤區1 只要排便次數多就是腹瀉有的媽咪常在這種情況下急著服用止瀉葯,可這個問題並不這么簡單。因為,6個月內的寶寶在生後不久,可能經常會在餵奶後就排出黃綠色稀便。每天少則4—6次,多則達到10餘次,便中還有奶塊或少許透明黏液。這種情況多見於母乳喂養的寶寶,其實它是一種生理性腹瀉。隨著消化功能逐漸發育,多在添加離乳食品後會自然好轉,而並不是患了腸炎。只要寶寶胃口正常,精神愉快,反應良好,睡眠安穩,體重也在增長,大便化驗無異常,就用不著服用止瀉葯,以免影響正常的腸功能。誤區2 腹瀉都是由細菌引起的有的媽咪一見寶寶腹瀉,馬上就給喂抗菌素消炎。其實,腹瀉除了細菌外,也可由病毒或黴菌引起,如寶寶所患的秋季腹瀉,就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這種腹瀉服用抗菌素後一點也不見效果,只會造成腸道菌群紊亂,導致更為嚴重的腹瀉。有些抗菌素甚至損傷寶寶的聽神經,或導致日後個子長不高。因此,服抗菌素不見效時要馬上停葯,趕快去看醫生。誤區3 給腹瀉的寶寶吃甜食寶寶腹瀉時,媽咪往往在稀粥或米湯中加些糖,以為這樣既補充熱能又易消化。然而,這樣只會加重腹瀉。因為,腹瀉使腸黏膜受損,不能將糖分解為能被腸道吸收的單糖,因而使水分從腸壁被動地進入腸道,致使腸腔水分增多,排便次數增加 幾乎每個寶寶都不止一次地發生過腹瀉,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寶寶。所以,它是寶寶們最容易患的「小兒四病」之一。寶寶上吐下瀉時,媽咪們的心裡都很著急,恨不能讓寶寶快快地好起來!於是,一股腦兒地給服用各種葯。然而,寶寶非但不見好,反而越來越止不住地瀉,甚至拖至幾個月不愈,使寶寶的生長發育受到很大影響,有時甚至危及生命。為了寶寶平安健康長大,媽咪對寶寶腹瀉病的防治及護理應該多多了解——何謂寶寶腹瀉病?小兒腹瀉病是由多種病原及多種病因而引起的一種疾病。患兒大多數是2歲以下的寶寶,6—11月的嬰兒尤為高發。腹瀉的高峰主要發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夏季腹瀉通常是由細菌感染所致,多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瀉多由輪狀病毒引起,以稀水樣或稀糊便多見,但無腥臭味。腹瀉的發病率僅次於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治療,死亡率也很高。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是腹瀉所導致的身體脫水和體內電解質紊亂。為何寶寶容易發生腹瀉?緣由1 由於1—2歲的寶寶生長發育特別迅速,所以,身體需要的營養及熱能較多。然而,消化器官卻未完全發育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較少。因此,消化能力較弱,容易發生腹瀉。緣由2 由於神經系統對胃腸的調節功能差,所以,飲食稍有改變,如對添加的離乳食品不適應、短時間添加的種類太多,或一次喂得太多、突然斷奶;或是飲食不當,如吃了不易消化的蛋白質食物;氣溫低身體受涼加快了腸蠕動、天太熱,消化液分泌減少及秋天溫差大、小肚子易受涼等,都可引起腹瀉。緣由3 由於全身及胃腸道免疫力較低,所以,只要食物或食具稍有污染,便可引起腹瀉;寶寶因抵抗力較低而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在患感冒、肺炎、中耳炎時,也常可引起腹瀉。怎樣判斷寶寶患了腹瀉?判斷1 根據排便次數正常寶寶的大便一般每天1—2次,呈黃色條狀物。腹瀉時即會比正常情況下排便增多,輕者4-6次,重者可達10次以上,甚至數十次。判斷2 根據大便性狀為稀水便、蛋花湯樣便,有時是黏液便或膿血便。寶寶同時伴有吐奶、腹脹、發熱、煩躁不安,精神不佳等表現。媽咪家居護理重點重點1 及早補充身體丟失的水分很多媽咪只要寶寶一腹瀉,便急著往醫院跑。其實,寶寶在腹瀉一開始時,多為輕度脫水。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完全可在家裡進行治療。這樣既及時又方便,還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對寶寶恢復病情很有利處。那麼,媽咪首先要做的是判斷寶寶是否是輕度脫水。輕度脫水的寶寶有口渴感,口唇稍干,尿比平時要少,顏色發黃,並且表現出煩躁、愛哭。媽咪可從以下幾種補液方法中選擇一種:用自製的糖鹽水補液,即在5000毫升的溫開水中加入1.75克精食鹽和10克白糖,1.75克精食鹽相當於啤酒瓶蓋的一半,10克白糖相當於2小勺;用自製的米湯加鹽液體補液,即在500毫升溫開水加入1.75克的精食鹽;用醫生給開出來的ORS(口服補液鹽)補液,ORS補液鹽是已配好的乾粉,使用時按說明書配成液體即可。然後,在最初4小時里,按寶寶的每公斤體重給予20—40毫升液體。此後,隨時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2歲以下的寶寶可每隔1—2分鍾便喂上一小勺,大一點的寶寶則可用小杯子喝。如果寶寶嘔吐,待10分鍾後再慢慢地喂;一旦寶寶出現眼瞼浮腫,表明補液有些過量,應暫時改喝白開水或母乳。愛心提示:不要把ORS補液鹽加在奶、米湯、果汁或其他飲料中,並且按說明配製完畢之後,不能再往裡加糖,否則影響補液效果。重點2 給寶寶豐富的食物以防止營養不良傳統的腹瀉治療方法,主張讓患兒禁食一段時間。然而,這樣有礙於身體的營養補充,容易發生營養不良。現在主張不要讓腹瀉的寶寶禁食,但需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每日至少進食6次。母乳喂養的寶寶繼續吃母乳,但媽咪的飲食含脂量要低些,否則會使腹瀉加重;6個月以內人工喂養的寶寶,可按平時量喝奶;6個月以上已經添加離乳食品的寶寶,可進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爛面條、魚肉末、少量蔬菜泥、新鮮水果汁或香蕉泥,直至腹瀉停止後2周。重點3 對寶寶的小屁屁要倍加呵護由於寶寶排便的次數增加了許多,所以會不斷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瀉時排出的糞便對皮膚刺激較大。因此,寶寶每次排便後,媽咪都要用溫水清洗小屁屁,特別是注意肛門和會陰部的清潔,最好用柔軟清潔的棉尿布,且要勤換洗,以免發生紅臀及尿路感染。如果小屁屁發紅了,應將它暴露在空氣中自然乾燥,然後塗抹一些尿布疹膏。重點4 嚴密觀察寶寶病情的發展如果寶寶煩躁不安加重,囟門和眼窩出現凹陷,哭時眼淚少,看上去口乾舌燥,並且,用手捏起大腿內側的皮膚然後馬上鬆手時,皮膚皺褶變平的時間超過2秒。這種情況表明寶寶的身體脫水已經較重了;或在家已經治療了3天,但病情總不見好轉,出現頻繁的大量水樣便,嘔吐、口渴加劇,不能正常進食進水,補液後尿仍很少,寶寶發燒及便中帶血等症狀,則需趕快帶寶寶去醫院進行診治。寶寶總是腹瀉不愈怎麼辦?有的寶寶患了腹瀉後,總是不見轉歸,病情持續2周以上甚至幾個月。同時胃口不佳,體重增長慢。媽咪心裡焦急萬分,但又不知是何原因所致。通常,可能由這樣幾種原因導致:原因1 急性腹瀉沒有徹底治癒,多見於沒有母乳而改用牛乳喂養的寶寶。這樣的寶寶胃酸及消化酶分泌量少,消化能力弱,因而使腸道下部的正常菌跑到腸道上部,把吃進去的食物分解、發酵,形成腐敗的物質不斷刺激腸道,造成腹瀉經久不愈。對此,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採用食品療法進行治療,如稀釋牛奶、焦米湯、酸牛奶、魚蛋白粉、胡蘿卜湯及蘋果泥。 原因2 長期使用抗菌素,殺死了正常菌群,使大量致病菌得以繁殖。應該馬上停用抗菌素,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葯一些扶植正常菌生長的葯物,讓腸道盡早恢復正常狀態。原因3 對牛奶中的蛋白質過敏。要馬上停喝,盡量母乳喂養,或喂豆奶粉、米糊,及時添加離乳食品,嚴重者需去醫院靜脈輸入營養。

Ⅳ 怎樣一次性快速治療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是僅次於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見病、多發病。夏秋換季時節,天氣時暖時熱,腹瀉的小兒就會多起來,且以2歲內的嬰幼兒多見。孩子腹瀉的原因以感染最為常見。另外,小兒胃腸功能不完善,對母乳或某些食物過敏,也會引起腹瀉。對於小兒腹瀉,我們如何才能預防及護理呢?為此,記者采訪了北京兒童醫院內科主任醫師董麗娟。 防治嬰兒腹瀉的幾種方法 母乳喂養可防腹瀉 尤以出生後最初數月內應以母乳喂養。因母乳最適合嬰兒的營養需要和消化能力。母乳中含有多種小兒所需的多種消化酶和抗體,各種營養成分都非常適合兒童的消化和吸收,可中和大腸桿菌腸毒素,有預防感染埃希氏大腸桿菌的作用,比牛乳及母乳代用品優越得多。除患結核、心腎及其他慢性疾病外,均應提倡母乳喂養。應注意正確的喂養方法,做到定時哺乳,避免在夏季及小兒有病時斷奶。母乳喂養可預防小兒腹瀉。 用碗勺代替奶瓶 奶瓶特別是橡膠奶頭容易污染,不易清洗消毒,很容易污染,導致小兒腹瀉。改用碗勺,污染的機會比奶瓶要少。 及時補液防脫水 小兒腹瀉大多起病很急,頻繁腹瀉會使體內的水分和營養素迅速丟失,造成急性脫水。在家中,家長可在500毫升開水(或米湯)中,加入20克白糖(兩平匙)和1.75克食鹽(半啤酒瓶蓋),做成口服補液。由於腹瀉的孩子對液體的需求量比平時增加,所以在一開始時就要鼓勵孩子多飲。小於2歲的孩子每次腹瀉後可補充口服液50至100毫升,每天的攝入量不少於500毫升;大於2歲者,盡量多飲,每天攝入量不少於1000毫升甚至更多,以預防脫水。若孩子已出現脫水症狀,應立即去醫院就診,在途中應不斷補充口服液體。 按時添加輔食 小兒生長發育迅速,不論母乳或人工喂養兒均應按時添加輔食,以滿足營養需要。添加輔助食品時,品種不宜過多,變換不宜過頻,要在嬰兒逐漸適應新的食品後,才漸次增加其他食品。具體而言,添加輔食時,要注意嬰兒的消化能力,每次只能增加一種,從少至多,逐漸增加。一般在出生後半個月開始添加維生素C及D,2至3個月加菜湯、奶糕或米糊,4至6個月添加蛋黃、肉末及碎菜等。 注意飲食質量 母乳不足或缺母乳採取混合喂養及人工喂養時,應注意飲食調配,不宜過多或過早喂給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發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影響小兒生長發育,初出生至3個月內嬰兒母乳不足,可吃牛奶或豆漿補充,無論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適當稀釋,以利於消化和吸收;食慾不振時,不宜強制進食。 增強體質 平時應加強戶外活動,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注意小兒體格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種疾病。 避免不良刺激 小兒日常生活中應防止過度疲勞、驚嚇或精神過度緊張。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小兒腹瀉。 請勿濫用抗生素 實際上小兒腹瀉約一半以上為病毒所致,或者由於飲食不當引起。對這些原因引起的腹瀉,抗菌葯物不但無效,反而會殺死腸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亂,加重腹瀉。 不必禁食,多補水分 有些家長一看見孩子腹瀉就認為「多吃多拉,不吃不拉」,便自作聰明地對孩子禁食,這無異於火上澆油,會加重體內脫水程度。因此,腹瀉時不必禁食,應多補充水分,特別是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米粥、面條、牛奶、肉湯之類。 胡蘿卜泥能治腹瀉 嬰兒腹瀉時,若能在葯物治療的同時,飲食上給予胡蘿卜泥分次服食,有助於病情康復。取新鮮胡蘿卜適量,洗凈切碎,加水煮爛,然後取出胡蘿卜搗成糊狀即成(煮胡蘿卜的水留作備用)。食用時,每100毫升煮胡蘿卜的水中,加入5至10克(約一小匙)胡蘿卜泥。進食量主要根據嬰兒的食慾,可按平時的食量喂給。一般來說,嬰兒餵食胡蘿卜泥2至3天,大便即可成形。 對腹瀉小兒的護理要點 記錄患兒大便、小便和嘔吐的次數、量和性質。就診時帶上大便采樣,以便醫生檢驗、診治。 腹瀉患兒往往易脫水,加之飲食控制,易畏寒,若出現四肢厥冷,體溫不升,可用熱水袋保暖。使用熱水袋要注意不要燙傷患兒。 腹瀉患兒大便次數增多,應勤換尿布。每次大便後用溫水揩洗臀部(女孩子應自前向後沖洗),然後用軟布吸干。可塗以鞣酸軟膏,或復方硫酸銅鋅軟膏、防止產生紅臀。 腹瀉患兒由於使用較長時間的抗菌素,可使口腔黴菌生長而發生鵝口瘡,因此要多喂開水以清潔口腔。有嘔吐時可用棉花蘸溫開水清擦口腔。已發生鵝口瘡可在患處塗以1%龍膽紫葯水。 重型腹瀉,或輕型腹瀉但遷延不愈,患兒逐漸消瘦,全身症狀加重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腹瀉未愈,又發生肺炎或尿路感染等並發症,也應及時就診。 衛生及護理 嬰幼兒的衣著,應隨氣溫的升降而增減,避免過熱,夜晚睡覺要避免腹部受涼。夏季應多喂水,避免飲食過量或食有用脂肪多的食物。經常進行溫水浴。 加強體弱嬰幼兒護理:營養不良、佝僂病及病後體弱小兒應加強護理,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各種感染。對輕型腹瀉應及時治療,以免拖延成為重型腹瀉。 避免交叉感染:感染性腹瀉易引起流行,對新生兒,托幼機構及醫院應注意消毒隔離。發現腹瀉患兒和帶菌者要隔離治療,糞便應做消毒處理。 合理應用抗生素:避免長期濫用方譜抗生素,以免腸道菌群失調,招致耐葯菌繁殖引起腸炎。 如果一天拉的次數少於4次,可以只吃媽咪愛,放入40度以下的奶中,一次一代,24小時吃一次,也可以是一次半代,12小時一次,但是剩下的半代要扔掉,因為里邊是益生菌,開代後時間長就失效了.如果一天多於4次要在吃媽咪愛的基礎上加入斯密達,也是加入奶中,不影響葯效的,為了防止孩子喝不完奶影響葯效,可以先把葯放入少量奶中給寶寶吃,吃完後再喝沒放葯的奶.另外最好能做個大便化驗看看是不是細菌感染,如果是的話還要吃消炎葯,要注意拉的次數,拉多了要及時給寶寶補液防止脫水。

Ⅳ 小兒腹瀉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如孩子拉肚子次數不多,精神好,可以在家觀察一下。並給予以下的處理。1.暫禁飲食一頓,讓胃腸休息一下。2.補充水分:給予淡淡的茶水中少加一點鹽和糖、頻頻喂服。3.飲食給予脫脂牛奶、粥及少量醬菜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需注意:不要自行給予抗菌素,以免影響病原體的檢出。也不要隨便給予止瀉葯,以阻止病原體及毒素的排出。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送醫院就診:1.大便次數每日超過7~8次。2.大便為大量的稀水便或量少但含有膿血及粘液。3.伴有發熱。4.有口渴、煩燥哭鬧、唇舌乾燥、囟門及眼窩凹陷、皮膚提起放下後緩慢展平等脫水現象。5.如有小孩精神萎糜不振、嗜睡,盡管大便次數不多也不伴有發熱也需立即送醫院就診。
如何預防拉肚子呢?1.因為夏秋季小孩的胃腸功能差,所以飲食要富有營養但易消化,定時定量。2.多飲水,勿食生冷油膩食物。注意食品及飲水衛生,防止污染。3.注意肚腹部的保暖。
觀察嬰幼兒的大便性狀可以了解其消化情況。

如果嬰兒大便的臭味明顯,則表示蛋白消化不良,這時應適當減少奶量或將奶沖稀。如果大便中多泡沫,則表示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就必須減少甚至停止餵食澱粉類的食物。若大便外觀如奶油狀,則顯示脂肪消化不良,應減少油脂類食物的攝入。

小兒腹瀉的護理

◆非母乳性食品應選擇容易消化、符合孩子口味的不要選擇需很長時間才能消化的食物,選擇以米粥或菜粥等澱粉類為主的食品,並做得軟一些。但如果嬰兒不願意吃的時候也不要勉強,在一段時間內孩子不進食非母乳性食品也沒有大問題。
若母乳喂養的孩子發生腹瀉時,不要輕易斷奶。這時可縮短每次餵奶的時間,讓孩子吃前一半的乳汁。因為母乳的前半部分蛋白質含量較多,容易消化,富於營養,而後半部分脂肪含量較多,不易消化。必要時母親可在餵奶前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先飲一大杯淡鹽開水,稀釋乳汁,然後再給孩子哺乳。

◆用孩子喜歡吃的飲品來補充水分
因腹瀉而失水時,補充更多的水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多找一些孩子喜歡喝的飲品,如開水、果汁、蔬菜汁等。當腹瀉嚴重,並伴有嘔吐情況時,更應頻繁地補充水分。

◆當腹瀉恢復正常後,也需慢慢地增加非母乳食品的量當持續嚴重腹瀉後,雖然腹瀉已經停止了,但消化機能在一段時間後才能恢復正常,不能馬上恢復吃原來的非母乳食品,應該先喂添加輔食初期的粘稠狀食物,過幾天再慢慢的恢復。同時,需持續服用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一段時間,直到寶寶腸到完全恢復健康。

Ⅵ 小兒腹瀉最佳治療方法

小兒腹瀉的治療 1、飲食療法:輕症減少奶量,代以米湯、糖鹽水等;重症應禁食8~24小時,並靜脈補液。 2、液體療法: (1)口服法:適用於輕度脫水或嘔吐不重者。補液量按每公斤體重100毫升/日計算,分數次服用。 (2)靜脈補液法:用於中度、重度脫水。 3、控制感染:針對病因,選用抗菌葯物。 4、對症治療:腹瀉可口服1次碳酸鉍或輕酸蛋白0.3克,一日3次;助消化可口服胃蛋白酶合劑每歲l毫升欣,一日3次,或多酶片一次l片,一日3次。依病情對症處理。 寶寶總是腹瀉不愈怎麼辦? 有的寶寶患了腹瀉後,總是不見轉歸,病情持續2周以上甚至幾個月。同時胃口不佳,體重增長慢。媽咪心裡焦急萬分,但又不知是何原因所致。通常,可能由這樣幾種原因導致: 原因1 急性腹瀉沒有徹底治癒,多見於沒有母乳而改用牛乳喂養的寶寶。 這樣的寶寶胃酸及消化酶分泌量少,消化能力弱,因而使腸道下部的正常菌跑到腸道上部,把吃進去的食物分解、發酵,形成腐敗的物質不斷刺激腸道,造成腹瀉經久不愈。對此,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採用食品療法進行治療,如稀釋牛奶、焦米湯、酸牛奶、魚蛋白粉、胡蘿卜湯及蘋果泥。 原因2 長期使用抗菌素,殺死了正常菌群,使大量致病菌得以繁殖。應該馬上停用抗菌素,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葯一些扶植正常菌生長的葯物,讓腸道盡早恢復正常狀態。 原因3 對牛奶中的蛋白質過敏。要馬上停喝,盡量母乳喂養,或喂豆奶粉、米糊,及時添加離乳食品,嚴重者需去醫院靜脈輸入營養。 常用葯 小兒腹瀉發病年齡以2歲以下為主,其中1歲以下者約佔50%。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夏秋季發病率最高。那麼小兒腹瀉吃什麼葯好呢? 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用葯 一:丁桂兒臍貼,功能主治:健脾溫中,散寒止瀉。適用於小兒泄瀉,腹痛的輔助治療。用法用量:外用。貼於臍部,一次1貼,24小時換葯一次。 小兒腹瀉用葯二 :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功能主治:疾病、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調,導致的兒童及嬰幼兒抵抗力下降; 腸道菌群紊亂引起的營養消化吸收差;腹瀉、腹痛、腹脹、便秘;飲食不當;水土不適。用法用量:每日一至二次,每次一包;取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加入到適量溫水或牛奶(37℃以下)中沖服。 小兒腹瀉用葯三 :小兒功勞止瀉顆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五周歲以下一次2.5克,五周以上一次5克,一日3次。 小兒腹瀉用葯四 :健兒止瀉顆粒,功能主治:固脾止瀉。用法用量:開水沖服,周歲以內一次6克,一至五歲一次6-12克,五歲以上一次12-18克,一日3次。 以上葯物主要是對小兒腸粘膜要加以保護,腹瀉極其嚴重時,可以服用一些止瀉的葯物,如黃連素、慶大黴素糖漿。 (1)去積消食法:按「傷食宜消」法則,臨床上對傷食瀉多採用 去積消食法 。常用消食葯品如山楂、雞內金、神曲、麥芽、谷芽等。若乳積或魚肉積滯者,應重用山楂、雞內金;由谷類致積者,重用麥芽、谷芽;若積滯原因不明,而伴腹脹,應選用神曲、厚朴。 (2)導滯攻下法:按 「實則瀉之」法則,臨床上對實積可用導滯攻下法。常用導瀉葯品如大黃、枳實等。 (3)清熱利濕法:由於外感暑邪、內蘊濕熱引起腹瀉,按「熱則清之」法則,可採用清熱利濕法。常用清熱葯物如葛根、黃芩、黃連、銀花、連翹、白頭翁、馬齒莧、魚腥草、鐵莧菜等。因這類葯物具有消炎、利尿、抗感染的作用,故臨床上多用於感染性腹瀉。 (4)溫中祛寒法:因寒冷引起腹瀉,按「寒者溫之」的法則,應採用溫中祛寒法。常用葯物如乾薑、附子、吳茱萸、肉豆蔻等。 (5)健脾益氣法:久瀉必虛,按「虛者補之」的法則,常用健脾益氣法。常用葯物如炒白術、懷山葯、茯苓、炒扁豆、芡實、蓮肉、黨參、黃芪、炙草等。 (6)利水滲濕法:「濕勝則濡瀉」,中醫治療腹瀉重視調中分利,常採用利水滲濕法。常用利水滲濕葯物如茯苓、豬苓、澤瀉、車前子等。 (7)澀腸止瀉法:久瀉腸滑不止,按「滑需固澀」法則,可採用澀腸止瀉法。常用固澀葯物如訶子、赤石脂、石榴皮、烏梅、罌粟殼等。 (8)行氣消脹法:腹瀉出現腸胃氣滯,腹脘脹滿時,應採用行氣消脹法,常用理氣葯物如陳皮、木香、厚朴、砂仁、枳殼等。 (9)養陰清熱法:泄瀉日久,津液虧損,出現傷陰證候時,宜採用養陰清熱法。常用養陰清熱葯物如西洋參、沙參、元參、石斛、烏梅、杭芍等。 (10)扶陽固攝法:泄瀉日久,陽氣衰微,出現傷陽證候時,宜扶陽固攝。常用扶陽葯物如附子、乾薑、肉桂、補骨脂、益智仁等。 以上所舉 治瀉 十法,皆為常用之法。其中溫、清、消、補法是主要的,特別是分利法在 治療腹瀉 時應用更廣,如「清熱化濕」、「祛寒燥濕」、「溫中健脾利濕」等,因 「瀉皆兼濕」、「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從臨床實踐來看,泄瀉病機雖然變化多端,總不離乎脾傷積濕,治法初宜調中分利,繼用芳香燥濕,虛者補之,寒者溫之,有食積則消導,有濕熱則清利,久必升提,滑須固澀。掌握辨證施治法則,則不至顧此失彼。但臨床上寒、熱、虛、實證候往往不是單純存在著,如虛與寒、實和熱多並存,故治法也不能截然分開,臨床上須隨證應變。此外,還應注意下列之點: ①清熱苦寒湯葯,不可長期飲服,因過服苦寒,則損傷脾胃; ②淡滲利濕之劑,不可用之過多,因淡滲分利太過,則招致津枯陽陷; ③補虛葯品,不可純用甘溫,因太甘則生濕; ④固澀之劑,不可過早使用,因固澀過早,則積滯未消,余邪殘留; ⑤攻下之劑,不可多用,因攻伐過甚,則損傷元氣,對體弱病兒更應慎用。 偏方 (1)車前草汁雞蛋:鮮車前草 30g,雞蛋1枚。用法:將車前草洗凈,搗爛取汁,同雞蛋調勻,入鍋蒸熟,頓服。每日1次(此為2-5歲小兒用量,其它可依年齡適當增減用法)。 (2)葎草雞蛋:葎草30g,雞蛋 1枚。用法:用葎草與雞蛋同煮至蛋熟,食雞蛋,以葯汁洗腳。 (3)車前草雞蛋:車前草30g,雞蛋 1枚。用法:用車前草與雞蛋同煮,至蛋熟。食雞蛋,以葯汁洗腳。 (4)綠豆粉蛋清:綠豆粉9g,雞蛋清 1枚。用法:共調和為餅,嘔者貼於囟門,腹瀉者貼於足心,有效。 小兒腹瀉推拿治療 小兒腹瀉可以採取綠色無毒的中醫推拿手法進行治療,小兒推拿可以通過按摩寶寶穴位,治療小兒腹瀉症狀

Ⅶ 怎樣治療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腹瀉很有可能是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由於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瀉,又稱乳糖酶缺乏症。
乳糖不耐受的嬰幼兒以腹瀉為主,可伴有易哭鬧、嘔吐等,
可以給寶寶喝點乳酸菌奶粉。乳酸菌奶粉可以緩解乳糖不耐受。預防和治療腹瀉、腹脹、腹痛,消化、吸收不良,嘔吐和由於胃腸功能紊亂引起的各種疾病。 轉奶困難,上火,口臭,挑食厭食,胃口差。
值得選擇注意:1看有效成分含量,是否有不良添加劑;2看平台,資質是否齊全、是否有追溯機制,售後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