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針灸時間超時會怎樣
擴展閱讀
怎樣關閉顏色反射 2025-07-10 14:40:10
怎樣刪除粉碎性軟體 2025-07-10 14:26:04

針灸時間超時會怎樣

發布時間: 2022-08-02 17:28:44

Ⅰ 針灸是常見的養生方法,長期針灸有哪些副作用

針灸基本沒有什麼副作用,只不過在操作方面可能會有造成一些其他損傷。比如針灸過程中會碰到皮膚下面的毛細血管,拔針時可能會出血;比如在胸部的操作,要掌握它的深淺度,避開刺入氣胸等等。一般沒有什麼副作用。

什麼是針灸

當患者要洗澡的時候,最好是使用溫水。在針灸後的第一天是不能夠觸碰涼水的,否則很容易會有寒濕邪氣進入到身體當中。另外在針灸以後需要避免風吹,特別是不要長期在空調下吹風,忽冷忽熱會容易讓身體變得敏感,容易對身體的經絡造成傷害。

Ⅱ 針灸多長時間合適最多不要超過多長時間針灸時候烤電,最多多長時間烤電效果更好嗎

一,針灸多長時間這個問題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因為要按照病人的病情、耐受等因素影響,一般來說有行針得氣後即拔針,此為平補平瀉;有留針十分鍾、十五分鍾、二十分鍾、三十分鍾、一個小時等;根據補寫原則:時間長者為瀉,時間短者為補。最多不要超過一個半小時左右。
烤電一般二十分鍾至半個小時即可,要說效果的話要按病症,對症即效顯著,不對症白忙活一場。
針後出血一般是刺中皮下毛細血管和各種靜脈,尤其面部的毛細血管分布比較密集,如果患者發現刺後出血,即可對其解釋為,人體皮下毛細血管密碼分布,刺中毛細血管刺屬正常現象,無可避免。有一種方法為可以拔針後,迅速用棉球壓住針孔,以防出血。
刺中動脈者除特殊穴位的解剖學位置上的特殊之外,從理論上來說,從事針灸行業的針灸師不會發生此類事故。

Ⅲ 針灸扎久了有什麼壞處

沒有副作用,要說副作用也是對皮膚的損傷。但是時間長了會有針灸疲倦,就是療效越來越低,但不會對人體有什麼不良傷害。一般來說,類風濕針灸效果很好的,建議你換個針灸大夫。

Ⅳ 針灸扎時間長會引起心慌意亂嗎

針灸的治療時間也是有要求的,但在治療的時間內,出現了心慌等不適的情況,是可以終止治療的。及時的反饋醫生。

Ⅳ 針灸有時間限制嗎

有的,針灸一般是半個小時就可以了,多了也沒有意義,除頭針,埋針,皮膚針以外

Ⅵ 針灸的時長應該如何掌握一般情況下針灸多久才能有效呢

針灸的時長應該根據穴位的不同進行判斷,比較重要的穴位,一般扎針時間要保持在15~20分鍾之前,不能超過半個小時。針灸需要保持15分鍾以上才能夠達到最好的效果。

Ⅶ 有人說針灸扎的時間長了會傷氣,有道理嗎,為什麼

針灸時間長了一般不會出現傷氣現象,有時只是患者自身的心裡因素!!或者針刺手法刺激過強導致的患者自身感覺疲勞!! 元氣又稱為"原氣"、"真氣",為人體最基本、最重要的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1)組成與分布
元氣的組成,以腎所藏的精氣為主,依賴與腎中精氣所化生。元氣生成後,通過三焦而流行分布於全身,內至臟腑,外達腠理肌膚,作用於機體的各個部分。
(2)主要生理功能
元氣的主要功能,是推動人體的生長和發育,溫煦和激發各個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所以說,元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是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機體的元氣充沛,則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活力就旺盛,機體的體質就強健而少病。若因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調,或因久病耗傷,就會形成元氣虛衰而產生多種病變!!淺談針刺「傷氣」
在民間流傳一種針刺「傷氣」的說法,即針刺若干次或頻繁針刺後,患者出現乏力或無力的現象。醫師臨證時,患者及家屬經常會在針刺治療前後提出關於針刺「傷氣」的問題,如果醫師的解答不夠合理、圓滿,可能因此動搖患者對針刺療法的信心,使正確的治療方案就難以貫徹執行,從而導致治療的失敗。
筆者認為臨症遇到患者訴說針刺後出現「身上沒勁,四肢沒勁」的感覺,首先應確認是否屬於針刺「傷氣」現象,並且向患者解釋清楚,再根據具體情況制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那麼,怎樣才能確認是針刺產生的「傷氣」現象呢?首先要問清楚患者的感覺是精神疲乏、肌肉無力還是有勁使不出來的感覺。筆者認為精神疲乏屬中醫學氣虛證中的神疲乏力,屬於「傷氣」的症狀,但只有在排除了勞累、精神因素等原因時,才能基本確認與針刺有關。患者在針刺後出現肌肉無力及有勁使不出來的感覺,均非「傷氣」之症。前者中醫學常描述為肢體軟弱無力,多見於痿證,例如周期性癱瘓(屬於中醫痿證范疇),尤其是輕症患者,在發病前接受針刺治療,次日出現了肌肉無力現象,患者常誤認為是針刺「傷氣」,通過仔細分析不難判斷清楚,再給予適當的治療,可獲得很好的療效。後者多因針刺手法過重使局部後遺針感較強,患者過於嬌氣也是重要的原因,只要重新選穴、將針刺手法減弱或停止針刺適當休息一兩天,多能緩解「傷氣」現象。

Ⅷ 請問針灸久了。對穴位刺激久了是不是就沒有效果了。

穴位刺激長久分幾種:
一個是單次刺激時間,的確穴位會有疲勞,一般教科書上或臨床上都講留針10-30分鍾即可。從子午流注來說,每兩個時辰走一條經,平均過一個穴位的時間也就那麼些時間。就親子法來說,每24分鍾流注一個穴位,看來多針灸了也沒什麼意義吧,否則就「太過」了。

另一個是療程的長短,以及療程的間隔,這個potato_556同志已經給予解釋了。

再呢我想提一個比較重要的,針灸講究「起至」。至於是否得氣(酸麻脹痛感),一方面取決於針灸醫生的技術,另一方面也取決於病人的身體機能,這也就告訴我們,經常做氣功、太極拳甚至是伸展等活動的人經絡功能更健康,在接受針灸治療時更容易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