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才能把蜜蜂順利招力蜂桶里
關鍵在於找到蜂王
把蜂王先放進即成功一大半
Ⅱ 怎樣才能把蜜蜂引進蜂箱
摘要 一般誘蜂都採用誘蜂桶,可以直接用蜂桶就可以。這里主要看我們習慣用哪一種蜂桶,如果是採用土法飼養,直接將准備好的蜂桶進行塗蠟,放在蜜蜂可能居住的地方,接下來就是等待蜜蜂偵查蜂找到前來入住,有蜜蜂入住了帶回家就行了。
Ⅲ 蜂桶如何做才容易吸引野蜂進桶呢
放些紅糖或蜂蜜進去引誘,如果能抓到蜂王放進去就萬無一失了
Ⅳ 我家的樹洞里,有一窩蜜蜂,怎麼把蜂王誘進蜂桶里
許多山裡的養蜂人,還是採用最原始的木桶養蜜蜂,採用木桶來養蜜蜂,大多是粗放管理讓蜜蜂自生自滅,一年只割一到兩次的蜜蜂。隨著活框養蜂技術的推廣,山裡也有一部分養蜂人,放棄木桶養蜂法,改用活框養蜂法。不過由於受傳統養蜂法,產高品質原生態蜂蜜口號的影響,許多業余養蜂人還是一直採用木桶來養蜜蜂,前幾天就有一位木桶養蜂的蜂友,打電話詢問閩南蜂哥,如何給木桶里的蜂群分蜂,同時更換蜂王。
其實木桶養蜂法人工分蜂和更換蜂王,是極其難操作的問題。首先蜂脾和蜜蜂無法直接提出來,再者蜂王極其難找,可以說是沒辦法查找,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輕松的人工分蜂和尋找蜂王,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大動干戈,將蜂群和巢脾先分離,再來進一步處理。接下來閩南蜂哥就分享一項,自己曾經操作過的土養分蜂法和人工找蜂王法。
原始木桶養蜂法,已經是淘汰的養蜂方式,在蜂群的管理上極其不便,也無法了解蜂群內部的問題,完全只能靠觀察桶外蜜蜂的表現,來判斷蜂群內部的狀況。如果真想採用傳統土養蜜蜂法,可以選擇新式圓形格子木桶或者新式格子箱,來養殖蜜蜂。這些新式養蜂桶,既可以保持傳統土養法,又能解決傳統土養法,在蜂群管理上和各種操作上的不便之處。
Ⅳ 蜂箱里用什麼秘方,可以讓野蜜蜂自動進去
摘要 關於什麼葯抹在蜂箱上蜜蜂會來的問題,其實方法還是比較多的,在我們養蜂的過程中,誘蜂的過程其實就是這個過程,但是塗抹什麼還是要講究技巧。所謂的誘蜂其實就是人工仿照蜜蜂的天然巢穴來製作適合蜜蜂居住的環境,並在我們製作好的環境下提供吸引蜜蜂前來入住的物質的方式。這是一個有著時間要求和誘蜂材料要求的形式。第一:時間要求
Ⅵ 怎樣招蜜蜂方法最快
通俗的招蜜蜂的方法有以下最為常見
做個長寬高為20*20*40厘米的木桶下面開幾個一厘米的小孔讓蜜蜂出入,上端包上布綁好,以後可以打開來察看,再在桶內噴糖水。把桶靠在蜂團上方把蜜蜂趕到蜂桶內,然後把蜂桶安置到離原來蜂團四五米內的石頭上就可以了。上面蓋防雨的塑料用石頭壓好。
2.抓蜜蜂最好用斗笠。竹編的最好用。只要將斗笠微斜在蜂群的上方。拿一個有樹葉的樹枝,從蜂群最下端開始驅趕蜂群。這群蜜蜂就會全部上斗笠了。蜂王也在那裡面。注意要輕輕的驅趕。
其他的請看CCTV的農廣天地的蜜蜂養殖技術
Ⅶ 咋把土蜂收進蜂桶
接蜂方法
山蜂分群多在春季5月10日至6月2日和秋季7月20日至8月10日進行。接蜂時操作者要戴好蜂帽等保護裝備。常用的接蜂方法有巢門接蜂法和結團收捕法。 1、巢門接蜂法:當蜂群分群開始飛成喇叭筒形狀時,在1~2分鍾內,將塗有 蜂蜜的桶帽(或桶蓋)用一隻手提著。當蜂王出生時,迅速用另一隻手或手 握的草把,將蜂王托到桶帽上。手離開後,山蜂很快結團並越結越大。然後 就可把桶帽輕放在蜂桶上。當本群大部分蜂都進入桶後再蓋嚴桶帽並固定 好,之後再縮小巢門或關閉巢門,在夜間妥善移動放置好蜂桶。蜂群進桶後 要注意看護,如果桶內安靜,可打開巢門,不安靜可隨時關閉巢門。 2、結團收捕法:在巢門接蜂未能成功時,蜂王第一次起飛不會飛太遠,一般都 落在附近樹上、房檐等處結團。此時,接蜂者可搭梯子上去,一手把蜂帽放 在蜂團上方接近蜂團,另一手用草把將蜂團由下向上驅趕,待蜂王和全群蜂 在桶帽下面結團,再將桶帽提走,以引蜂入桶。此期如收捕不成功,蜂群就 會向遠處遷飛。蜂群遠處遷飛時,可用鍬或手撒揚小灰(草炭土)或潑水的 方法擋住其去路,迫其停留在附近的樹上或房檐等處結團,以便再次收捕。 此外,在野外發現分蜂群結團在樹枝上時,可鋸斷樹枝將蜂團放入蜂桶內, 也可將其抖落在面袋裡,帶回放入蜂桶。發現山蜂群在樹窟里時,可在白天 量好高度劃好記號,晚上將樹鋸斷抬回家養。先鋸去上段後鋸下段,防止桶 倒蜂逃,注意人身安全。在石縫里發現山蜂時,要在其分蜂時用巢門接蜂法 或結團收捕法接蜂家養。也可在山上立些空蜂桶,以招引分群蜂居住,當蜂 群住後安靜進入正常工作時,可在夜間抬回家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