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太空椒的利弊
太空椒用曾經遨遊過太空的青椒種子培育而成的。據專家介紹,經歷過太空遨遊的辣椒種子經太空中的輻射照射後,大多數都發生了遺傳性基因突變,返回地面後,進行培育,選取其中有著優良品質的種類進行推廣種植。
用曾經遨遊過太空的青椒種子培育而成的。與普通青椒相比,太空椒的果實個大,肉厚,口感好,維生素C的含量高,在大田生產中產量比普通青椒的生產量高25%~30%。
② 太空椒屬長季蔬菜嗎
屬於
春季萬象更新,大地復甦,最讓冰城人牽掛的那些地產蔬菜正在默默地發芽成長,再過兩個多月,冰城人就能吃到地產的蔬菜了。2月27日,記者探訪了位於賓縣永和鄉的哈爾濱近郊最大的蔬菜基地,地產蔬菜還在玻璃育苗溫室,陸續往大棚里移植,1700棟大棚的蔬菜加上大地蔬菜總產量預計可達1700萬公斤。記者采訪時了解到,今年哈爾濱蔬菜主打品種是芹菜,量大品質好;豆角、茄子和辣椒這些菜突出個性化,增加了許多新品種,還有白菜、甘藍、土豆、水果玉米等其他品種,種類豐富多樣。哈爾濱地產菜預計將在五六月份陸續上市。
打開騰訊新聞,查看更多圖片 >
育苗室培育地產菜 1700棟大棚的菜准備好了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走進了玻璃育苗溫室,這是個4200平方米的單體建築,不管是哪種蔬菜,育秧的時候都放在這里,相當於地產菜的育嬰室。育苗室里長年恆室恆溫,保持在20多攝氏度,苗室里都是最先進的育苗設備,育苗盤用滑輪操作,幾十平方米的育苗盤很輕松就能移動。在這里,記者看到育苗盤里的蔬菜苗不過5厘米,像綠油油的毛毯一樣,讓人很有食慾。馬技術員告訴記者,從菜籽到出苗,這是第一步,這一步是在育苗室里完成的,不論是哪個品種,基本上都是從這里移植出去的,別看這個棚室沒多大,生產的秧苗能種植出上千萬公斤的地產菜。該蔬菜基地目前能提供9800畝的種植面積,准備了1700棟蔬菜大棚,現在秧苗已陸續向大棚移栽,從5月26日開始,地產蔬菜可大批量上市。
上百種豆角茄子辣椒 都是冰城人的最愛
據了解,5月末至6月初是地產菜扎堆上市的季節,白菜、芹菜和甘藍是最早上市的一批蔬菜,冰城人在5月末就能吃到嘴裡了。之後,地產的黃瓜和柿子就上了,最後是冰城人最愛的茄子、豆角和辣椒。「柿子今年種了二百多棚,哈爾濱不僅供應本地市場,而且還承擔著南方夏季蔬菜供應的任務,紅果柿子是最受南方市場歡迎的品種,夏天將近一半的柿子都運往南方。」馬技術員說。
至於最受冰城市民關注的茄子、豆角和辣椒,馬技術員說,它們的供應量充足,而且還有個性化蔬菜品類。花茄子去年就有,由於很受市場的歡迎,今年還會增加產量。今年增加了新品種,比如白茄子,茄子皮呈現白色,適合做配菜用,含有較多的維生素,特別有營養。馬技術說:「現在,不少消費者喜歡長形的茄子,今年基地引進了v16長茄子品種,長成的果實有近半米。」
「辣椒和豆角的品種豐富,都能達到上百個品類。豆角其實種類最多,有麻掌、黃金鉤、架豆王、後彎腰等。冰城人愛吃豆角,近些年上市的新品種,逐漸成為暢銷品種。今年豆角沒有推出新品種,是在原有品種上做文章,多施農家肥,掌握採摘的時間,把更好吃的豆角端上冰城市民的餐桌。」馬技術員說。
據介紹,今年將向市場大批量推出太空椒,此品種前幾年經過試種和試銷,受到好評。「一個太空椒大小相當於中等香瓜,這樣的青椒生吃蘸醬特別過癮。還有彩椒、麻椒、景椒、墾椒、龍椒、牛角椒、樹椒、辣妹子等。」馬技術員說,還有一種泡椒從南方引進,就是泡椒雞爪用的泡椒,以前東北用普通辣椒淹鹹菜,預計7月份上市。
③ 關於太空蔬菜的資料
太空蔬菜主要特點 1、 種 子:太空蔬菜種子是將普通蔬菜種子搭載於航天衛星,經過太空失重、缺氧等特殊環境變化,內部結構發生激變,返回地面後,經農業專家多年培育而成。1999年11月21日我國成功發射的「神舟」號飛船亦搭載10多種植物種子飛越太空,中央電視台1套新聞聯播、七套農業新聞節目予以多次報道。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能夠培育太空蔬菜種子。 2、 營 養:太空蔬菜的維生素含量高於普通蔬菜2倍以上,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含量鐵提高7.3%、鋅提高21.9%、銅提高26.5%、磷提高21.9%、錳提高13.1%、胡蘿卜素提高5.88%。太空番茄可溶性糖含量高於普通番茄25%。太空紫紅薯賴氨酸、銅、錳、鉀、鋅的含量高於一般紅薯3—8倍,尤其是抗癌物質碘、硒的含量比其它紅薯高20倍以上,占食品中的第一位。 3、 口 感:比普通蔬菜更加美味可口,如太空甜椒可直接生吃,味道微甜,清脆爽口。太空紫紅薯生食味甜,水分足,如優質水果,熟食集香、軟、甜於一體,色、香、味俱佳,是城市居民、賓館、飯店的上等保健食品。
④ 太空中沒有空氣水稻辣椒黃瓜番茄是怎樣生長的呢
中國空間站里的食物還是很豐富的,比如魚香肉絲、宮保雞丁、紅燒肉等,速食又美味。可總吃這種速食終究不是長久之計,隨著人類在地外星球不斷「開疆拓土」,「如何在太空種菜」變得越來越重要。
為什麼要種菜?既然空間站有那麼多好吃的,為什麼還要在太空種菜呢?
最大的問題是運輸成本。目前,國際空間站每人每天要消耗1.8千克的食物和包裝,如果一個4~5人小分隊要去火星探索三年(目前的火星單程飛行大約需要半年以上),就要將近10噸的食物,會給飛行帶來很大的負擔。
其次是食物的保質期。假設的三年火星探索要求食物保質期至少在三年以上,而隨著時間流逝,食物的質量與口感都會快速下降——也許第一年味道還不錯,但第三年吃起來就不對勁了。
將太空食品在22℃環境下保存五年,每年檢測其營養成分都會發生變化:在第一年中,大多數食物的維生素A、維生素C、葉酸、硫胺素都會大量降解。如果不盡快解決這個問題,百年前水手們得的壞血病就可能在未來的航天員身上重現——航海時代的壞血病,就是因為長時間出海無法吃到水果蔬菜造成的。
除了食物補給,太空種菜其實也是構建人造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植物種植可以幫助回收廢水、製造氧氣、凈化空氣,等等。
在太空種菜很難如果真的要在太空種菜,還是有不小的困難。
最直接的一點就是太空的失重環境。火星上重力只有地球的不到三分之一,月球、空間站的重力會更小,這也導致生長激素的分布、植物生長的方向都會有所改變。
比如在太空軌道和地球上分別種植擬南芥,就會發現太空中植物生長更慢,根部細胞更小。同時,根部生長還有一種獨特的波動,根更短,形態也更「扭曲」。
同時,太空中持續存在的輻射還可能造成植物的DNA突變,這些突變可能對植物的萌芽、生長或繁殖產生影響。
此外,地球上培育農作物需要的陽光、水分、土壤、肥料,在太空培育中也一個不能少。陽光可以用人造光源代替,水分可以使用太空艙的水循環系統,而土壤就成了最關鍵的問題。
雖然火星土壤中含有絕大部分植物所需要的物質,但是缺乏植物必需的活性氮,需要加入固氮細菌來輔助植物生長。否則,植物難以開花結果。
科學家在種菜上各顯神通為了克服太空種菜的困難,各國科學家們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早在1971年,蘇聯就開始嘗試在太空中種植小麥、蘿卜和洋蔥。經過幾十年的嘗試,美國、俄羅斯的科學家已經實現小麥、油菜、豌豆等多種植物的太空栽培。如今,國際空間站已經種植了生菜、大白菜等作物,宇航員品嘗了這些太空蔬菜,認為「味道不一般」。
而中國自己的空間實驗室,也在嘗試著蔬菜的種植。2016年發射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里,就種植了生菜。通過各項檢測,科學家發現,優化了澆灌方式和肥料後,「天宮二號」里的生菜長得甚至比地球上的還好一些。2019年,研究者又在「天宮二號」上種下了擬南芥和水稻,來探究太空環境對作物生長的影響。
未來的太空農場那如何構建完整的生態系統,讓未來的太空旅行可以實現自主供給氧氣、水和食物呢?這也是未來太空農場的構想。
事實上,早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研究者就開始嘗試搭建這種「人造生物圈」,可惜都以失敗告終。所以,科學家退而求其次:構建了一個與外界有一定關聯的系統(比如電力、能源等),也就是目前國際空間站正在使用的受控生態生命支持系統(簡稱CELSS)。
這個系統要求植物可以產生足夠的氧氣,同時這些植物還要滿足人們在太空中的日常食物需求,並能利用人們產生的尿液、糞便等廢棄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劉紅教授團隊就曾搭建了受控生態生命支持系統——「月宮一號」。在2017年至2018年,八名志願者依次進入「月宮一號」,生存了370多天,實現了世界上時間最長的密閉生存實驗紀錄。這為未來的探月基地搭建,提供了極佳模板。
⑤ 太空辣椒
太空辣椒 [1]紫色椒外觀特徵:果實成熟後為 紫色,果大肉厚,外形美觀,一般單果 量150g,大果200g以上 特徵特點:中晚熟彩色甜椒品種, 品質好,商品性突出,是近年來大城市 剛興起的高檔特色菜品種,適宜製作色 拉或其它料理,適合於超市、賓館、酒 杯、飯店銷售。主要用於保護地或大棚 種植,適合種植地區廣泛。產量:畝產4 000kg以上。 [2]橙色椒:外形美觀、果色成熟後 為橙色,果實燈籠形,果大肉厚,單果 重100-150g,大果200g以上。口感特點 色味極佳特徵特性:適合各種保護地種 植,種植方法與普通甜椒相同。產量: 畝產4000kg以上。 [3]白色椒:果成熟後乳白色,單果 重150-200g,其它同上。 [4]黑色椒:果成熟後為黑褐色,單 果重150-200g,其它同上。 [5]紅色椒:果成熟後為大紅色,油 亮光滑,果重200g左右,其它特點同上 。黃色朝天1號椒:極早熟品種,果實朝 天生長,牛角形黃色果實極辣,單果重5 0g左右,畝產萬斤以上系朝天椒中珍品,據說第一批太空椒被一組科研機構收購,該機構首次出價7000多億美金,該機構還說 7000億一點也不貴
⑥ 腌制辣椒方法
准備材料:姜牙(子姜)、辣椒、粗鹽、米醋、花椒、白酒。
一、姜芽布滿了須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