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警察經常靠某地區的溫度和相對濕度來判斷死者死亡時間有沒有超過24小時
因為當地的溫度和相對濕度,會影響露天存放的死者遺體的狀況及腐敗的程度。
⑵ 法醫鑒定死亡時間的判斷方法
屍僵一般於死後l一3小時開始出現,最初出現在顏面部和眼肌,隨後擴散到軀乾的上下肢。12小時後,屍僵達到全身。屍僵持續6小時左右開始緩解,屍體恢復變軟。
屍斑的出現也有一定的時間規律,死後血液循環停止,最快半小時後,血液因自身重力墜積於屍體的底部血管,該處皮膚現出紫紅色的斑痕,像瓶底的紅酒,這就是屍斑。屍斑最晚在死後410小時內出現。它的顏色持續時間很長。如果一個人死後仰面躺在床上時,屍斑應在他的背部,如發現屍斑在身體的前部,說明屍體被移動過。
第三方面是通過屍體的溫度來判斷死亡時間。死後體內停止產熱,屍體的溫度大約每小時會下降1度。肌肉組織和環境的溫度對屍體溫度影響很大。胖人的屍溫比疫人的屍溫降低的慢;溫暖室內的屍溫比寒冷室外的屍溫冷得慢。
下面的公式常用來推斷死亡時間:
(常溫(98.6oF)一屍體直腸溫度)/l.5=近似死後經過時間
面部及四肢發涼、屍斑、屍僵開始出現,其死後經過時間為1~2小時。
屍斑呈片狀分布,屍僵大部分出現,其死亡時間經過3~4小時。
屍斑融合成大片,屍僵全身出現,角膜微濁,嘴唇開始皺縮,用縮瞳劑、散瞳劑滴眼,瞳孔仍有反應,其死後經過時間為5~6小時。
屍僵高度發展,指壓屍斑能完全退色,角膜高度混濁,眼結合膜開始自溶其死後經過時間約12小時。
屍斑能全部壓退,羊皮紙樣斑形成,角膜高度混濁,鞏膜黑斑出現,口腔粘膜及眼結合膜自溶,其死後經過時間約24小時。
拓展資料:法醫鑒定傷勢怎麼鑒定的?
1、重傷:使人肢體殘廢、毀人容貌、喪失聽覺、喪失視覺、喪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其他對於人身健康有重大傷害的損傷,包括重傷一級和重傷二級。
2、輕傷:使人肢體或者容貌損害,聽覺、視覺或者其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礙或者其他對於人身健康有中度傷害的損傷,包括輕傷一級和輕傷二級。
(1)輕傷一級是指各種致傷因素所致的原發性損傷或者由原發性損傷引發的並發症,未危及生命;遺留組織器官結構、功能中度損害或者明顯影響容貌。
(2)輕傷二級是指各種致傷因素所致的原發性損傷或者由原發性損傷引發的並發症,未危及生命;遺留組織器官結構、功能輕度損害或者影響容貌。
3、輕微傷:各種致傷因素所致的原發性損傷,造成組織器官結構輕微損害或者輕微功能障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十六條【宣告死亡的條件】自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該自然人死亡:
(一)下落不明滿四年;
(二)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滿二年。
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經有關機關證明該自然人不可能生存的,申請宣告死亡不受二年時間的限制。
⑶ 怎樣根據人的死亡狀態來判斷人的死亡時間
傳統上推斷早期死亡時間的客觀依據,主要是屍體現象(屍僵,屍斑、屍溫等),環境的溫度,屍體的體格,運動程度、是否飲酒,是否用麻醉劑,胃內容的消化程度以及屍體周圍,植物的生長變化規律。
屍僵一般於死後1~3小時開始出現,最初出現在顏面部和眼肌,隨後擴散到軀乾的上下肢。
12小時後,屍僵達到全身。屍僵持續6小時左右開始緩解,屍體恢復變軟。
屍斑的出現也有一定的時間規律,死後血液循環停止,最快半小時後,血液因自身重力墜積於屍體的底部血管,該處皮膚顯出紫紅色的斑痕,像瓶底的紅酒,這就是屍斑。
計算公式:
死後經過的時間=37-屍體直腸溫度/0.83*系數 (系數:春秋為1,夏季為1.4,冬季為0.7)
不過要注意:上面提到的方法不是百分之百的精確,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只能推斷大致的死亡時間。
(3)警察是怎樣判斷死亡時間擴展閱讀:
屍溫:
在犯罪現場的警察,通過對屍體體溫和屍體的僵硬度的探查,應該有能力去評估這個人死了多長時間。
但更加精確的時間應該由病理學家在病理實驗室去判定。
病理學家或驗屍官會記錄屍體的溫度、罪案現場的氣溫、受害者的體重和所有其他用正確的規則去確定引起死亡的適當變數來預測時間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死亡時間
⑷ 偵探學中怎麼初步判斷屍體的死亡時間
屍斑出現(斑紋狀) 30min 前後
屍斑開始融合 1.5h
屍僵出現,下頜關節僵直 2~3h
全身在節出現僵直 6~7h
屍斑指壓退色 6~8h
角膜微濁 12h
最強屍僵 2~15h
最高峰屍斑 15h 前後
下腹部出現腐敗變化 24h
角膜混濁不能透視瞳孔 48h 左右
屍僵開始緩解 48h 左右
腐敗水泡出現、血管網出現 2~3天
屍僵完全緩解 3~4天
2.屍溫(直腸溫度)
每小時下降1℃ 死後 10h 內
每小時下降0.5℃ 死後 10h 以上
3.早期屍體內部現象
心肌、橫膈膜屍僵開始 30min
心肌屍僵緩解 12h 以後
瞳孔對自主神經葯物有反應 約 4h
有纖毛上皮細胞運動 約 5h
4.晚期屍體現象
成人木乃伊化(干屍) 約 3 個月
水屍屍體皮下脂肪屍蠟開始形成 1~2 月
水中屍體皮下脂肪屍蠟化完成 2~4 月
肌肉開始屍蠟化 2~3 月
屍體整個屍蠟化 約 1 年
地上屍體白骨化 約1 年
地上屍體軟組織完全消失 3~5 年
土中屍體白骨化 3~5 年
骨骼乾燥、脆化 10~15 年
——————————————————————————————— ***註:腐化進程與屍體在空氣中、水中、土壤中有關。在相同氣溫、相同濕度情況下,空氣中為1,水中為1/2,土壤中為1/8(即若空氣中1周腐敗,則在水中2周,在土壤中8周才能腐敗,此為腐敗法則。)
1.看屍體的僵硬程度
一般情況下,屍體在死後30分鍾—2小時內就會硬化,9小時—12小時完全僵硬,30小時後軟化,70小時後恢復原樣。但如果在土中或水中,或在低溫乾燥情況下則會延緩,高溫多濕條件下會加快。
2.看屍斑的變化
屍斑的出現也有一定的時間規律,死後血液循環停止,最快半小時後,血液因自身重力墜積於屍體的底部血管,該處皮膚現出紫紅色的斑痕,像瓶底的紅酒,這就是屍斑。屍斑最晚在死後4-10小時內出現。它的顏色持續時間很長。如果一個人死後仰面躺在床上時,屍斑應在他的背部,如發現屍斑在身體的前部,說明屍體被移動過。
(1)指壓: 死後6一12個小時指壓時會有一定的褪色,超過了12小時,就基本上不會褪色了。
(2)移位:如果屍體被挪動過屍斑會發生移位,但死後8—9小時再改變屍體的體位,屍斑只會發生部分的移動,舊的屍斑還會存在,同時還會出現新的屍斑。經過了1 0個小時以上,屍斑就不會動了。
(3)注意:要考慮死者的年齡、體格、死因以及屍體放置的環境因素,不同的因素會產生極大的不同。
3.通過屍體的溫度
死後體內停止產熱,屍體的溫度大約每小時會下降1度。
常溫(98.6oF)與屍體直腸溫度之差/l.5=近似死後經過時間
但是,死前環境會對屍體溫度的變化產生影響,例如肌肉組織和環境的溫度對屍體溫度影響很大;胖人的屍溫比疫人的屍溫降低的慢;溫暖室內的屍溫比寒冷室外的屍溫冷得慢。
綜合一下:
面部及四肢發涼、屍斑、屍僵開始出現,其死後經過時間為1~2小時。
屍斑呈片狀分布,屍僵大部分出現,其死亡時間經過3~4小時。
屍斑融合成大片,屍僵全身出現,角膜微濁,嘴唇開始皺縮,用縮瞳劑、散瞳劑滴眼,瞳孔仍有反應,其死後經過時間為5~6小時。
屍僵高度發展,指壓屍斑能完全退色,角膜高度混濁,眼結合膜開始自溶其死後經過時間約12小時。
屍斑能全部壓退,羊皮紙樣斑形成,角膜高度混濁,鞏膜黑斑出現,口腔粘膜及眼結合膜自溶,其死後經過時間約24小時。
上述幾種屍體現象出現的時間,是以春秋季節為基礎的,夏季則加快,冬季則變慢。
3.看屍體內的消化物
食物在幾秒中進入胃部,經消化大約2-3個小時會全部進入小腸,這之後的3小時在小腸內行進一半,再過2個小時小腸會呈現空的狀態,從進食開始一共32個小時,完成整個消化過程。
胃內食物在法醫學上有其獨特的意義。法醫工作者既可以根據胃內食物的種類和成分,推斷死者的進食地區、生活習慣和經濟狀況等情況,為偵查破案提供線索;還可以根據胃內食物的消化程度和排空程度情況,推斷死者最後一次進食到死亡的大概時間,為推斷死亡時間和死者生前的活動范圍提供科學依據。
實踐表明,胃內食物消化和排空程度,取決於食物的性質。以米飯、蔬菜類食物為例,如果飯粒、蔬菜外形較完整,乳糜減少,只有少量食物進入十二指腸,則一般應當是在飯後1~2小時內死亡的。如果胃內食物全部成乳糜狀,只有極少的飯粒、蔬菜殘渣,食物已進入大腸,則大約是在飯後4小時死亡的。胃內食物已全部排空,或者僅殘存如青菜頭粗皮纖維、海帶皮等硬質蔬菜皮,則在飯後4 ~6小時死亡。如果胃內容物是肉類或油膩重的不易消化的食物,則進食至死亡的時間的推斷應當相應延長。
運用胃內容物消化和排空程度來推斷進食到死亡的時間,應當充分考慮兩個因素:一是不同的人的消化能力和腸道推進食物的速度是有差異的;二是人死後胃腸蠕動和消化酶的作用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使食物繼續推進和消化。這種情況在屍溫下降緩慢時更為明顯。
4.看屍體腐爛程度
腐敗性腹部膨脹,在春秋季節於死後8~10小時,夏季於死後4~5小時,冬季於死後48~72小時開始出現。
腐敗綠斑,在春秋季節約於死後24小時,夏季約於死後12小時,冬天死後72~120小時開始出現。
腐敗血管網,在春秋季節於死後48~72小時,夏季於死後1~2天,冬季約於死後7天開始出現。
頭發易於脫落和腐敗水泡現象,在春秋季節於死後3~5天,夏季於死後1~2天出現,冬季一般不出現腐敗水泡
。
腐敗巨人觀,在春秋季節於死後3~7天,夏季於死後2~3天,冬季於死後15~30天開始出現。在盛夏季節,屍體軟組織液化消失僅存屍骨,需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在有蠅破壞的情況下,時間更會縮短。如果所檢屍體在水中,則還有些屍體現象供推測死亡時手腳皮膚泡軟膨脹,呈白色皺縮狀的現象,若出現於手掌、腳掌處,則死亡時間在4 小時左右;若出現於手背、腳背處,則死亡時間於48小時左右。
手腳皮膚脫落呈手套狀的現象,若是出現於夏天的屍體上,其死亡時間為一周左右;冬天為一月左右;春秋天則為2周左右。
5.通過膀胱內尿液的多少
在夜間死亡的人,還可以根據膀胱內尿的充盈程度來推測死亡時間。
按照常人的習慣,睡覺前要排尿,如果屍檢時見膀胱內尿量甚少,則可能是睡後2 ~3小時內死亡;如果尿量甚多,則可能是半夜死亡。只是這種情況偶然性較大,所以只能作為參考,而不能僅憑此來判斷死亡時間。
***需要再次強調的是,屍體現象的發生和發展受到各種條件制約的,在判斷具體的死者死亡時間時,應當結合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和推測,絕不能對任何一個數據生搬硬套。一、肌肉鬆弛 練功夫最講究的是入靜,做到全身上下各關節、各肌肉群都鬆弛。其實絕對的鬆弛,是任何活人都做不到的,只有死人才可能做到。人死後,通常出現的第一個屍體現象,就是肌肉鬆弛,那是絕對鬆弛,一點都不緊張。 法醫上的肌肉鬆弛,也叫肌肉弛緩,是指人死後,由於神經活功停止,肌張力喪失而出現的全身肌肉鬆馳、變軟的現象。其最主要的和首先的表現,就是面部表情喪失,瞳孔散大,眼微睜,口微張,皮膚失去彈性,全身肌肉普遍鬆弛,各個關節容易屈曲,四肢能作被動運動,以及小便、精液可能外溢等。 肌肉鬆弛現象一般可以持續1~2小時,待屍僵出現以後就結束。民間常說:「人都死便了!」就是指的死者經過肌肉鬆弛後,屍體出現屍僵變硬的狀況。凡是經過肌肉鬆弛階段的屍體,姿勢都基本相同。如果屍體處於仰面平卧狀態、則屍體姿勢通常是上肢微彎曲,頭微傾於一側,下肢伸直,足尖略向外翻,拇指向掌心彎曲並被其餘四指覆蓋,手呈半握拳狀態。屍體背面如肩部、背部、臀部、小腿後面等柔軟而凸出的部位與屍體的襯墊硬面接觸後,因死後肌肉鬆弛而被壓成扁平狀態,並且不容易恢復原來的凸度。如果凸出部位與花紋的硬面接觸,則屍體接觸面的皮膚上便可形成與接觸物硬面相應的壓痕,如草席紋等。這些壓痕即使在變動屍體位置後也往往不易消失,只有到屍體腐敗時才消退。 以上這些在法醫學鑒定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邦助我們判斷是否死後移屍,查明死亡時的原現場,從而幫助我們偵破案件。 肌肉鬆弛的人死亡後的一種普遍的屍體現象,但是也有例外,也有一些屍體不發生肌肉鬆弛現象。例如,人在死亡的那一瞬間,災然發生屍體痙攣。由於在這種情況下全身肌肉立即發生強直收縮,關節不能屈曲,因而不發生肌肉鬆弛。 二、屍體溫度的下降 有人對北京1030名正常人體溫進行統計,結果是:口腔溫度平均值為37.19℃,正常范圍為36.7~37.7℃;直腸溫度平均值為37.47℃,正常范圍為36.9~37.9℃;腋窩溫度平均值為36.79℃,正常范圍為36~37.4℃。 人體的正常體溫,是由體內的產熱散熱而保持動態穩定的,一般在37℃左右。人死後由於新陳代謝停止,體內不能繼續產生熱能,而屍體內部原有的熱能卻仍然通過輻射、傳導、對流和水分蒸發等方式不斷向外界散發。達就使得屍體溫度降低,逐漸變冷,直至與外界溫度接近或略低於外界溫度。這種屍體現象稱為屍體冷卻或屍冷。 屍體冷卻速度的快饅,常常要受到屍體的各種因素及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屍體本身的因素,主要是指死者的年齡、身體狀況、死亡原因等。 在一般情況下,兒童和老年人的屍體冷卻快,青壯年較慢,剛生下來的新生兒,在死後5~10小時,即可降到與周圍環境相等的溫度。由於脂肪有保溫作用,散熱慢,因此,肥胖的屍體比瘦弱的屍體冷卻得慢。慢性消耗性疾病、大出血、溺死、大面積燒傷死者的屍體冷卻速度快,而猝死、機械性室息死、一氧化碳中毒死的屍體冷卻速度就要慢些。 此外,有的屍體在一定時間內,屍體溫度不但不下降,反而處於上升狀態,所以有人開玩笑說,人死了也會發高燒。例如,腦炎、流行性腦膜炎、流行性感冒並發肺炎等患者死後,由於細菌、病毒的作用,體內的分解增強,產熱活動增加,所以屍體溫度暫時可以處於上升狀態。又如,日射病患者死後,由於臨終時顱內溫度升高,神經系統功能發生障礙,其屍體溫度要持續一段時間而不立即下降。再如,破傷風、癲癇或者士的寧中毒者,由於死亡前有較長時間的痙攣,體內產熱增加,所以死後屍溫也會持續上升。 外界環境的因素,包括周圍環境的溫度、衣著或覆蓋物的厚薄等情況。屍體周圍環境的溫度越低,屍熱發散越快,屍體冷卻也就越快。普通成年人的屍體,在通常室溫環境中(16~18℃)在死後的10小時內,平均每小時大約下降1℃,10小時以後下降速度減慢,經過24小時左右,屍溫就降至與環境溫度基本接近。在冰庫或冰雪中的屍體,大約經過1小時,即可完全冷卻,時間稍久即可發生冰凍,體內液體能結成冰塊,四肢、腦軀幹完全凍硬,眼球內液體因冰凍、體積膨脹,致使眼球稍有外突。這種屍體若要進行解剖,應當先進行解凍。在溫度高達40~50℃的環境中,屍體溫度不冷卻,甚至有可能上升,就不發生屍體冷卻現象,因而也就不能利用屍溫的變化來推斷死亡時間。 屍體的衣著和覆蓋物對屍體冷卻也有一定的影響。裸露的屍體則冷卻較快,而衣著或覆蓋物較多、較好的屍體則冷卻較慢。曾經有這樣一個案例:有人在12月自縊身死,身著羊皮袍子。在其死亡後對其屍體進行檢查,發現其胸部、腹部皮膚尚有餘溫,而裸露在外面的手、面部等己與外界溫度接近。在屍體冷卻的過程中,屍體各部位的冷卻速度並不是同步的。屍體的尖端邊緣部位都比軀幹部位冷卻得快,屍體的表面又都比內臟冷卻得快。 在一般情況下,耳殼、指(趾)端、鼻尖最先冷卻,然後是四肢、軀干,最後是腋窩。 在各種情況下研究和檢驗屍體冷卻的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測定屍體溫度的方法問題。這是談論屍體冷卻的前提。方法不同,結果定然迥異。由於直腸的溫度比較穩定,測量直腸溫度的操作方法也比較簡便,所以一般都是從直腸裡面測定屍體溫度。在環境不變的1和3小時後測量直腸溫度,用測定冷卻的方法確定屍體溫度的下降速度,可取得良好的結果。 在法醫學上一般不用屍體冷卻這一屍體現象來確定死亡,因為法醫學上認為體溫降至20℃或20℃以下可確定死亡,而即使在最有利於屍冷的條件下,屍體溫度要降至20℃或20℃以下,一般也要需要10~12小時。在這樣長的時間里,其他能確定死亡的屍體現象,如屍斑、屍僵早已出現。當然這並不是說屍冷這一屍體現象在法醫學上沒有意義,相反,屍冷下降的規律對於我們推斷早期屍體死亡時間具有重要的價值。例如,屍檢時,首先測定屍溫和環境溫度,取得兩者溫差;然後取得當地氣象部門的支持,查清在發現屍體前24小時的溫度、風力變化情況,再結合影響屍溫下降速度的多種因素,最後根據一些現成的統計表、公式等求得屍溫下降可能經過的時間。這可以作為推斷死亡時間的一種依據。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影響屍冷速度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所以,利用屍溫下降的規律來推斷屍體死亡時間,應當結合其他屍體現象和因素 作出綜合判斷。
⑸ 那些法醫是怎麼判斷人的死亡時間的
一、根據超生反應推測
人死後,軀體的組織、器官對刺激還能發生一定反應。其種類很多,可用作推測死
亡時間的超生反應有:
肌肉的超生反應:人死後2小時內,幾乎所有肌肉受機械刺激後均可發生收縮反應,
尤以肱二頭肌為甚,並且不受環境氣溫高低的影響。死亡2小時後,則多半隻能引起打
擊處肌肉收縮。死亡超過5小時,一般即不再發生明顯的肌肉收縮。
死後皮下出血:在進行上述機械刺激試驗過程中,被打擊的部位可形成皮下出血斑。
其出現率隨死後時間的延長而迅速下降。
瞳孔的超生反應:人死後在一定時間內,眼內滴入或注入葯物,可引起瞳孔反應。
死後4小時,在結膜囊內滴入依色林或阿托品等葯物,可發生相應的縮瞳或散瞳反應。
如將葯物直接注入眼房內,則死後20小時,仍可是陽性反應。
汗腺的超生反應:汗腺在腎上腺素、阿托品等葯物作用下,死後30小時內,可有發
汗反應。
二、從眼和眼底變化推測死亡時間
眼壓變化:正常人的眼壓在14~21mmHg之間,死後10分鍾可降低為10mmHg,20分鍾
可降低為7mmHg。開放性顱腦損傷的屍體,眼壓下降較快,眼球變軟。
角膜變化:死後數小時角膜出現斑塊狀混濁,12~24小時呈半透明狀,36~48小時
高度混濁,難以透視到瞳孔。屍體的眼睛關閉時,角膜變化要慢得多。角膜變化還在較
大程度上受溫度和環境條件的影響。在冰雪裡的屍體,角膜可長時間保持透明狀態。
用水或生理鹽水數滴濕潤角膜,然後用眼底鏡觀察眼底變化,亦可推測死亡時間,
但此法僅適用於死後一天之內。
三、根據屍體現象推測死亡時間
面部及四肢發涼、屍斑、屍僵開始出現,其死後經過時間為1~2小時。
屍斑呈片狀分布,屍僵大部分出現,其死亡時間經過3~4小時。
屍斑融合成大片,屍僵全身出現,角膜微濁,嘴唇開始皺縮,用縮瞳劑、散瞳劑滴
眼,瞳孔仍有反應,其死後經過時間為5~6小時。
屍僵高度發展,指壓屍斑能完全退色,角膜高度混濁,眼結合膜開始自溶,其死後
經過時間約12小時。
屍斑能全部壓退,羊皮紙樣斑形成,角膜高度混濁,鞏膜黑斑出現,口腔粘膜及眼
結合膜自溶,其死後經過時間約24小時。
上述幾種屍體現象出現的時間,是以春秋季節為基礎的,夏季則加快,冬季則變慢。
腐敗性腹部膨脹,在春秋季節於死後8~10小時,夏季於死後4~5小時,冬季於死
後48~72小時開始出現。
腐敗綠斑,在春秋季節約於死後24小時,夏季約於死後12小時,冬天死後72~120
小時開始出現。
腐敗血管網,在春秋季節於死後48~72小時,夏季於死後1~2天,冬季約於死後7
天開始出現。
頭發易於脫落和腐敗水泡現象,在春秋季節於死後3~5天,夏季於死後1~2天出現,
冬季一般不出現腐敗水泡。
腐敗巨人觀,在春秋季節於死後3~7天,夏季於死後2~3天,冬季於死後15~30天
開始出現。
在盛夏季節,屍體軟組織液化消失僅存屍骨,需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在有蠅破壞的
情況下,時間更會縮短。
如果所檢屍體在水中,則還有些屍體現象供推測死亡時
手腳皮膚泡軟膨脹,呈白色皺縮狀的現象,若出現於手掌、腳掌處,則死亡時間在
24小時左右;若出現於手背、腳背處,則死亡時間於48小時左右。
手腳皮膚脫落呈手套狀的現象,若是出現於夏天的屍體上,其死亡時間為一周左右;
冬天為一月左右;春秋天則為2周左右。
腐敗巨人觀,在春秋季節於死後7~10天,夏季於4~5天,冬季於1.5~2月出現。
需要再次強調的是,屍體現象的發生和發展受到各種條件制約的,在判斷具體的死
者死亡時間時,應當結合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和推測,絕不能對任何一個數據生搬硬套。
四、根據屍體胃內容物的消化程度推測進食到死亡的時間
胃內食物在法醫學上有其獨特的意義。法醫工作者既可以根據胃內食物的種類和成
分,推斷死者的進食地區、生活習慣和經濟狀況等情況,為偵查破案提供線索;還可以
根據胃內食物的消化程度和排空程度情況,推斷死者最後一次進食到死亡的大概時間,
為推斷死亡時間和死者生前的活動范圍提供科學依據。
實踐表明,胃內食物消化和排空程度,取決於食物的性質。以米飯、蔬菜類食物為
例,如果飯粒、蔬菜外形較完整,乳糜減少,只有少量食物進入十二指腸,則一般應當
是在飯後1~2小時內死亡的。如果胃內食物全部成乳糜狀,只有極少的飯粒、蔬菜殘渣,
食物已進入大腸,則大約是在飯後4小時死亡的。胃內食物已全部排空,或者僅殘存如
青菜頭粗皮纖維、海帶皮等硬質蔬菜皮,則在飯後4~6小時死亡。如果胃內容物是肉類
或油膩重的不易消化的食物,則進食至死亡的時間的推斷應當相應延長。
運用胃內容物消化和排空程度來推斷進食到死亡的時間。應當充分考慮兩個因素:
一是不同的人的消化能力和腸道推進食物的速度是有差異的;二是人死後胃腸蠕動和消
化酶的作用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使食物繼續推進和消化。這種情況在屍溫下降緩慢時更
為明顯。
五、根據膀胱內尿液的多少推測死亡時間
在夜間死亡的人,還可以根據膀胱內尿的充盈程度來推測死亡時間。按照常人的習
慣,睡覺前要排尿,如果屍檢時見膀胱內尿量甚少,則可能是睡後2~3小時內死亡;如
果尿量甚多,則可能是半夜死亡。只是這種情況偶然性較大,所以只能作為參考,而不
能僅憑此來判斷死亡時間。
六、根據蠅蛆的生活史推斷死亡時間
蠅蛆的生活史,是指蒼蠅從產卵、孵化成蛆,蛆蟲生長成熟之後變成蛹,成蠅後破
殼而出在現場遺留蛹殼,完成一代蠅蛆的過程。由於蠅蛆各個生長階段具有規律性,因
此在蠅蛆破壞屍體的情況下,是可以運用蠅蛆的生活史判斷死亡時間,特別是晚期屍體
死亡時間的。
⑹ 法醫做體表屍檢確定死者死亡時間准確嗎
不會很精確,因為影響因素太多。
本例的死亡時間推斷估計是根據視頻資料,死亡一個月左右還能根據屍體現象推斷到具體小時數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至於是否為失蹤人大可不必擔心,DNA技術在全國已經非常普及。
從辦案角度看,警察應該巴不得馬上找到失蹤人,告知受害人。
但確實不能排除警察隱瞞的可能性,因為凡事皆有可能。
從純專業的角度上講,根據屍體現象推斷死亡時間的方法多與統計學有關。
根據屍溫判斷死亡時間是公認的比較准確的方法,也有很多公式,但都會涉及「置信區間」這個概念。
比如根據公式推斷死者死亡1.5小時,95%置信區間是正負30min,那麼可以說,死亡時間在1到2小時的概率是95%,有5%的可能死亡不足1小時或超過2小時。
也能根據屍斑、屍僵、角膜混濁、膀胱尿量等推斷死亡時間,但多數是經驗性而非統計性的,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方法就沒有置信區間,相反,這些方法的置信區間往往更大。
以上。
⑺ 警察怎樣判斷一個人活還是死
可能是聽心跳,測鼻息吧,但這只不過是臨時的測試,最終還是要交給醫院的醫生來判斷吧
⑻ 在法醫學中怎樣准確判斷屍體的死亡時間
屍僵一般於死後l一3小時開始出現,最初出現在顏面部和眼肌,隨後擴散到軀乾的上下肢。12小時後,屍僵達到全身。屍僵持續6小時左右開始緩解,屍體恢復變軟。
屍斑的出現也有一定的時間規律,死後血液循環停止,最快半小時後,血液因自身重力墜積於屍體的底部血管,該處皮膚現出紫紅色的斑痕,像瓶底的紅酒,這就是屍斑。屍斑最晚在死後4 10小時內出現。它的顏色持續時間很長。如果一個人死後仰面躺在床上時,屍斑應在他的背部,如發現屍斑在身體的前部,說明屍體被移動過。
第三方面是通過屍體的溫度來判斷死亡時間。死後體內停止產熱,屍體的溫度大約每小時會下降1度。肌肉組織和環境的溫度對屍體溫度影響很大。胖人的屍溫比疫人的屍溫降低的慢;溫暖室內的屍溫比寒冷室外的屍溫冷得慢。
下面的公式常用來推斷死亡時間:
(常溫(98.6oF)一屍體直腸溫度)/l.5=近似死後經過時間
面部及四肢發涼、屍斑、屍僵開始出現,其死後經過時間為1~2小時。
屍斑呈片狀分布,屍僵大部分出現,其死亡時間經過3~4小時。
屍斑融合成大片,屍僵全身出現,角膜微濁,嘴唇開始皺縮,用縮瞳劑、散瞳劑滴 眼,瞳孔仍有反應,其死後經過時間為5~6小時。
屍僵高度發展,指壓屍斑能完全退色,角膜高度混濁,眼結合膜開始自溶其死後經過時間約12小時。
屍斑能全部壓退,羊皮紙樣斑形成,角膜高度混濁,鞏膜黑斑出現,口腔粘膜及眼結合膜自溶,其死後經過時間約24小時。
上述幾種屍體現象出現的時間,是以春秋季節為基礎的,夏季則加快,冬季則變慢。
腐敗性腹部膨脹,在春秋季節於死後8~10小時,夏季於死後4~5小時,冬季於死後48~72小時開始出現。
腐敗綠斑,在春秋季節約於死後24小時,夏季約於死後12小時,冬天死後72~120小時開始出現。
腐敗血管網,在春秋季節於死後48~72小時,夏季於死後1~2天,冬季約於死後7天開始出現。
頭發易於脫落和腐敗水泡現象,在春秋季節於死後3~5天,夏季於死後1~2天出現,冬季一般不出現腐敗水泡。
腐敗巨人觀,在春秋季節於死後3~7天,夏季於死後2~3天,冬季於死後15~30天 開始出現。在盛夏季節,屍體軟組織液化消失僅存屍骨,需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在有蠅破壞的情況下,時間更會縮短。如果所檢屍體在水中,則還有些屍體現象供推測死亡時手腳皮膚泡軟膨脹,呈白色皺縮狀的現象,若出現於手掌、腳掌處,則死亡時間在4 小時左右;若出現於手背、腳背處,則死亡時間於48小時左右。
手腳皮膚脫落呈手套狀的現象,若是出現於夏天的屍體上,其死亡時間為一周左右;冬天為一月左右;春秋天則為2周左右。
腐敗巨人觀,在春秋季節於死後7~10天,夏季於4~5天,冬季於1.5~2月出現。
需要再次強調的是,屍體現象的發生和發展受到各種條件制約的,在判斷具體的死者死亡時間時,應當結合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和推測,絕不能對任何一個數據生搬硬套。
胃內食物在法醫學上有其獨特的意義。法醫工作者既可以根據胃內食物的種類和成分,推斷死者的進食地區、生活習慣和經濟狀況等情況,為偵查破案提供線索;還可以 根據胃內食物的消化程度和排空程度情況,推斷死者最後一次進食到死亡的大概時間,為推斷死亡時間和死者生前的活動范圍提供科學依據。
⑼ 法醫里鑒定死亡時間能精確到分鍾嗎
死亡時間越短,鑒定死亡時間時間越精確。在法醫學研究中,死亡時間的鑒定一直是個極其重要的課題,其研究方式已從肉眼觀察逐步發展到組織學、組織化學、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等先進的技術檢驗。但是,由於屍體變化要受到自身的和來自客觀外界的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不可能有一個完全統一的標准,採用各種方法推斷出時間也只是一種大致時間,不是絕對精確的。另外,由於單獨使用任何一種方法進行鑒別都有較大的誤差,不能得到較為可靠的結果,因此,死亡時間的鑒定應採用多種方法進行綜合分析。 人死後,人體受到內部外部的原因所造成的人的一系列變化,就是屍體現象。在法醫學上,屍體現象顆作為死亡確證的條件之一;可用於推斷死亡時間;還可以作為推斷死因的依據以及判斷死亡情況;也可為屍體是否移動、變動提供證據。一般說來,我們都是根據屍體現象以及變化來推斷死亡時間,而屍體變化的發展時間又分為早期(24H內)和晚期兩個階段,下面將列舉一些常用的推斷方法:一、超生反應與肌肉鬆弛現象:人的神經功能完全停止後肌肉完全放鬆,肌張力為0級,可幫助判斷死亡原因以及是否移屍。 1.肌肉的超生反應:人死後2小時內,幾乎所有肌肉受機械刺激後均可發生收縮反應,並且不受環境氣溫高低的影響;死亡2小時後,則只能引起打擊處肌肉收縮;死亡超過5小時,一般即不再發生明顯的肌肉收縮。 2.死後皮下出血:在進行上述機械刺激試驗過程中,被打擊的部位可形成皮下出血斑,其出現率隨死後時間的延長而迅速下降。 3.瞳孔的超生反應:人死後在一定時間內,眼內滴入或注入葯物,可引起瞳孔反應;死後4小時,在結膜囊內滴入依色林或阿托品等葯物,可發生相應的縮瞳或散瞳反應;如將葯物直接注入眼房內,則死後20小時,仍可是陽性反應。 4.汗腺的超生反應:汗腺在腎上腺素、阿托品等葯物作用下,死後30小時內,可有發汗反應。 5.眼壓變化:正常人的眼壓在14~21mmHg之間,死後10分鍾可降低為10mmHg,20分鍾可降低為7mmHg。 6.角膜渾濁:人死後角膜的透明度逐漸下降,呈灰白色,外觀與白內障比較相似。其表現情況為:12~24小時呈半透明狀,36~48小時高度混濁,難以透視到瞳孔。但是,屍體的眼睛呈閉合狀態時,角膜變化要比張開的眼睛慢得多;此外,角膜變化還在較大程度上受溫度和環境條件的影響。
⑽ 警察因公犧牲認定有四十八小時的規定嗎
警察因公犧牲認定不適用四十八小時的條款
(第十五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直接可以應用工傷認定。
應按照《工傷條例》
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第十五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