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怎樣確保患者在時間窗內
擴展閱讀
怎樣打坐時間才能長久 2025-05-22 06:59:20
貴陽到安順多少公里 2025-05-22 06:55:15

怎樣確保患者在時間窗內

發布時間: 2022-12-18 18:47:52

1. 腦卒中發生時應該怎麼辦

發生腦卒中時應該怎麼辦
突發腦卒中時應該:
1. 讓病人平卧於床上或地板上,有利於搶救。
2. 讓病人去枕平卧,頭偏向一側,防止有嘔吐情況導致嘔吐物反流而窒息。
3. 解開病人領口紐扣、領帶、褲帶、胸罩等,如有假牙也應取出。
4. 別慌張,安撫病人,立馬撥打120電話。
5. 等候急救車過程中,不要給病人亂吃葯。
6. 不要給等待急救的病人喂水,不要亂拍打病人。
7. 為方便急救,應及時清理樓道內的障礙物。
8. 不要亂搬動病人。
9. 救護車20分鍾未到可再次撥打120。
腦卒中的黃金搶救時間窗口
在一定的時間內,如果採取措施得當的話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醫學界提出一個概念:腦卒中搶救的時間窗,主要針對缺血性的腦卒中。
如果在4.5小時之內把血栓溶開,血栓以遠的供血區域的腦組織就可能挽救回來不壞死,如果超出這個時間段,血栓以遠的供血區域的腦組織可能產生腦梗死,它倆的預後是截然不同的。
目前,國內僅不到20%的卒中首診在三級醫院進行救治,僅不到10%的二級醫院具備卒中專科醫生。那麼如何確保腦卒中患者在3.5小時黃金治療時間內得到專業救治?
腦卒中遠程救治
醫生們正通過高清的影像設備與兄弟單位醫務人員實時交流患者的情況,聽取病情匯報,提出了寶貴的診療意見,進行遠程指導。這樣的先進快捷的診療方式,得益於南方電訊為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中國遠程卒中中心提供的定製化的遠程醫療解決方案的建設,能夠為腦卒中患者盡可能快的提供專業救治。

2. 醫學上時間窗的概念是什麼腦栓塞患者的治療中溶栓的治療窗為六小時,是什麼意思

溶栓很容易私人的最好保守點兒治療
我們醫院溶了2個病人 死了2個 汗

3. 窗口期通俗解釋是什麼

窗口期一般指的是從感染某一病毒到能檢測出相應抗體的這一段時間。窗口期內檢測不到病毒的抗體,因此臨床無法確診,但血液中往往帶有一定量的病毒,實際上已經發生了感染。

窗口期內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例如如果和艾滋病窗口期的患者的血液有交叉接觸,可能會感染上艾滋病。在窗口期內,患者可能會出現一些非特異性症狀和體征,例如艾滋病窗口期內,患者可能會出現低熱、淋巴結腫大、納差、腹瀉、關節疼痛等。

如果懷疑在某一種疾病的窗口期,需要做的是定期檢測,可以連續定期檢測2-3次,一直到最大潛伏期,如果仍為陰性,可以排除。

周期:

關於窗口期到底有多長的問題,目前醫學界存在很多爭論,有說6—8周的,也有說3個月的.國內比較認同的說法是3個月。在醫學教科書上定為2-8周.根據中央電視台最新的說法是42天。

自限性HBV感染時,血清中抗-HBc出現於HBsAg出現後3~5周,當時抗-HBs尚未出現,HBsAg已消失,只檢出抗-HBc和抗-HBe,此階段亦可稱為窗口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窗口期

4. 作為護理人員怎麼為聽力下降的病人提供健康幫助

rtpa治療腦梗塞患者的個案護理 江門市人民醫院 腦血管科 吳妙珠 腦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長期致殘的首要病因,其死亡率排在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和癌症(cancer)之後,居第三位。形成腦梗塞的決定性因素是腦組織局部缺血的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75%的腦梗塞是由於急性血栓形成或其他部位的血栓轉移,導致局部腦血管閉塞造成的【1】。腦梗塞溶栓治療是為了早期再通閉塞動脈(artery),恢復血供,盡量挽救神經功能。隨著神經病學和溶栓劑的研究和發展,溶栓治療已經成為降低梗塞面積和致殘率的最有效方法,特別對中、重度神經障礙的患者療效尤為顯著【2】。依據ninds研究的治療方法和准則應用到實際的日常醫院中風(stroke)患者的治理,43%的患者在九十日後能達至活動功能獨立。然而目前只有不到3%~5%的腦梗塞患者能夠得到溶栓治療,大多數患者因延誤超過時間窗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而少部分人也因為其腦出血等並發症而不願意接受治療,其禁忌症也是影響治療的原因之一,這便需要我們護理人員進行健康普及、仔細評估、嚴密觀察、預防並發症、與多學科緊密協助,使患者達到身體上和心理上的康復。因此,護理在溶栓治療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過往我們多使用尿激酶進行溶栓,於2009年7月19日收治了一例腦梗塞病人,使用rtpa溶栓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護理經驗報道如下。 病例介紹 患者,女,54歲, 2009年10月30日10:00做運動時突發左側肢體無力,於急診做頭顱ct未見異常,查血常規正常,pt為10.8l,inr為0.9,aptt為30.4。於12:00急診車床收入我科。入院時體查:左上肢肌力(muscular strength)三級,左下肢肌力三級加,入院時護理評估如下: 評估項目 患者 一般情況 患者入院時神志清醒,t37.2。c、p112次/分、r20次/分、bp173/72mmhg、sao2 97%、體重58kg。nihss 5、gcs 15/15。營養狀況良好,平時胃口好,牙齒健康,口腔衛生良好。聽力、視力正常,言語清楚,睡眠好,大小便正常。既往體健,無過敏史。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發病前體健,自訴平時喜歡跳舞,發病後卧床,左側肢體無力,日常生活、個人衛生需要協助。 個人史及社會關系 患者為台灣人,小學畢業,為家庭主婦,間兼職一些銷售等散工,可以用粵語和普通話與人溝通。不吸煙,不喝酒,丈夫體健仍工作,有兩個女兒均已工作,與親屬及朋友關系良好。與家人丈夫女兒一起居住,住宅有電梯,家裡環境一般,有坐廁及淋浴花傘。無宗教信仰,平時喜歡聽音樂、跳舞、看電視。 心理及情感 患者入院時神情焦慮(anxiety),不停詢問醫護人員自己的病情,擔心預後(prognosis),懷疑發病是與自己做運動有關。經醫護人員解釋後,情緒稍穩定。 初步診斷:右腦梗塞。 用葯前後患側肢體肌力情況如下: 時間 左上肢肌力(級) 左上肢活動情況 左下肢肌力(級) 左下肢活動情況 30/10/2009 12:00 3 能勉強抬高,手指不能活動 3 能勉強抬高,腳趾不能活動 30/10/2009 17:00 4 能抗部分阻力,手指能稍稍動彈 5- 能抗大部分阻力,腳趾能稍稍動彈 31/10/2009 4- 能抗部分阻力,手指能稍稍動彈 5- 能抗大部分阻力,腳趾能稍稍動彈 2/11/2009 4- 能抗部分阻力,手指能稍稍動彈 5- 能抗大部分阻力,腳趾能稍稍動彈 5/11/2009 5- 能抗大部分阻力,手指能活動 5- 能抗大部分阻力,腳趾能稍稍動彈 作者簡介:吳妙珠,女,學歷:大專,專科護士,職稱:護師 聯系電話:13555640984 護理計劃: 時間 護理診斷 護理目標 護理措施 評價 30/10/2009 12:22 活動無耐力 -與患者左側肢體無力有關 1.患者學會正確的主動運動及被動運動。 2.患者學會自我輔助運動的技巧。 1.告知患者早期進行主動運動及被動運動的重要性。 2.指導患者進行肢體被動運動和主動運動的方法,如「十指交叉握手」的自我輔助運動和「橋式運動」訓練。 31/10 目標實現 30/10/2009 自理能力下降 -與患者左側肢體無力有關 1.患者卧床期間生活能得到滿足。 2.患者能達到病情允許下的最佳自理水平,如使用助行器、洗漱、如廁等。 1.備呼叫器,常用物品放置在患者健肢能拿到的地方。 2.及時提供便器,協助做好便後清潔衛生。 3.協助洗漱,穿衣等 4.提供合適的就餐體位與餐桌板。 5.評估患者的能力並協助患者使用助行器、輪椅等,使進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動。 2/11 10:00 1.病人住院期間生活需要得到滿足。 2.病人能使用輪椅自理。 目標實現 30/10/2009 焦慮 -與患者不清楚病情及擔心預後有關。 1.患者能說出焦慮的原因及自我感受。 2患者能運用應對焦慮的有效方法。 3.患者焦慮有所減輕,表現在生理、心理上的舒適感有所增加。 1.耐心傾聽患者訴說,與患者一起分析焦慮的原因及不適。 2.解釋經用葯後,肌力已有所改善,要循序漸進。 3.對患者提出的問題給予明確、積極的信息。 4.引導患者正視患肢不一定能恢復到原來功能的現實,與其共同探索如何以最佳的形態適應現有的生活。 5.做好家屬的心理疏導,爭取家屬的理解和支持,使患者解除功能殘缺後對社會地位、生活能力、社交能力等發生影響的後顧之憂,家屬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促進患者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3】。 6.向患者說明焦慮對身心產生的不良影響。 7.指導患者鬆弛療法按摩、聽音樂。 8.為患者創造安靜、無刺激的環境。 9.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允許患者情感的發泄,予以適度的勸說和安慰【4】,,。 2/11 10:00 患者自訴要接受現實,學會了自我調節方法,焦慮有所減輕。 目標部分實現 31/10/2009 便秘-與消化道蠕動功能障礙或活動量減少有關。 患者無便秘 1.指導合理飲食。 2.指導於腹部做環形按摩。 3.按醫囑合理適當用葯。 2/11 10:00 患者無便秘。 目標實現 30/10/2009 潛在並發症:腦出血 患者如有腦出血能及時發現並採取相應的措施。 1.嚴密觀察病人有無腦出血徵兆。 2.准確用葯,嚴密檢測血壓。 3.為患者提供安全、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 2/11 10:00 患者無腦出血 目標實現 30/10/2009 知識缺乏:缺乏患者功能鍛煉、用助行器,預防疾病再發的知識。 1.患者能遵循正確的功能鍛煉方法。 2.患者學會使用適合自己的助行器。 3.患者能說出如何預防疾病再發的注意事項。 1.說明功能鍛煉的必要性和方法。 2.教會患者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助行器及正確使用方法。 3.告知患者預防疾病再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導病人在日常生活活動,飲食及正確的使用葯物上預防疾病的再發,告知病人疾病再發的先兆症狀,一有發現及時就醫。 2/11 10:00 1.患者能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功能鍛煉。 2.患者能使用適合自己的助行器。 3.患者能說出疾病再發的先兆症狀,並能說出預防疾病再發的注意事項。 目標部分實現 應用rtpa溶栓後情況/進展、患者心理及表現、採取的相應護理措施如下: 時間 病情 心理及表現 護理措施 用葯當天 30/10 用葯後14:00血壓波動在185/87mmhg,按醫囑labetalol 10mgx2 半小時後復測血壓165/78mmhg,之後生命體征平穩,用葯半小時後有少量的牙齦出血,患側肢體肌力較用葯前有所改善。 焦慮不安,不停的詢問自己的病情,認為自己患病是與做運動有關,擔心預後。 嚴密監測生命體征,按醫囑准確及時用葯,嚴密檢測神經功能的變化。用生理鹽水予患者漱口,清除口腔異味,經飲水和飲食測試後,予患者軟食,告知患者勿進食粗糙食物,避免損傷粘膜。糾正病人錯誤的思想,詳細為患者介紹治療過程,緩解患者焦慮症狀,協助生活護理。 用葯第二天 31/10 生命體征平穩,復查頭顱ct為右腦梗塞,轉介卒中康復治療師進行患側肢體的功能鍛煉、使用輪椅、助行器等練習。 對患側肢體不能完全康復感到焦慮,心情比較低落。 向病人講解此疾病的康復過程,為病人介紹成功的例子增強其信心,繼續監測血壓及神經功能的變化,協助患者生活護理。 用葯第三天 1/11 生命體征平穩,轉介卒中康復治療師進行日常生活能力的鍛煉。 患者心情稍低落,擔心今後依靠家人照顧成為家人負擔。 向患者講解,醫護人員將進最大的能力,幫助其適應現在的生活,向其介紹其它功能恢復不全的患者仍積極面對生活的成功例子,囑勿過度牽拉患者,防止肩膀脫位,協助生活護理。 用葯第四天 2/11 生命體征平穩,病情穩定,做進一步康復治療。 患者能積極配合做各種功能鍛煉。 指導患者正確的飲食,及告知如何預防再次中風,協助患者生活護理。 出院 5/11 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較佳 患者能積極配合做各種功能鍛煉。 予出院指導 出院前計劃: 1. 心理護理:鼓勵患者與家屬、醫護人員交談,主動將出對以後康復及生活的擔心和設想,介紹與成功適應肢體功能不全形色的患者認識並交流經驗,樹立肢體功能是可以逐漸恢復的理念,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積極進行康復運動,消除悲觀、絕望的情緒,並介紹其參加中風患者的活動,如我科舉辦的「卒中俱樂部」等,鼓勵患者參加社會活動,真正體現個人價值,使患者恢復自信新,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重新走入社會。 2. 康復指導 3. 預防再中風健康宣教 網上找的,你可以參照一下啊

5. 患者出現肢體障礙,家屬應該怎麼做

肢體運動障礙的治療一定要根據病因進行,臨床上最常導致肢體運動障礙的疾病是腦血管疾病,當患者發生肢體活動不靈症狀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做頭部CT,在排除腦出血的問題以後,考慮是缺血性的腦血管病。治療最好的方式是在溶栓的時間窗內,通過靜脈溶栓使堵塞在血管內的血栓溶解,患者肢體運動障礙的症狀可以很快的緩解。如果不能溶栓或者錯過了溶栓的時間窗,也要選擇其它方式改善患者的腦部供血,建立側支循環,挽救患者的缺血半暗帶,減少神經功能缺損的症狀,比如通過降纖、抗凝、抗血小板、腦保護等治療,對於患者後期肢體運動障礙恢復是有利的,而如果做頭部CT的時候考慮是腦出血導致的,治療是越早越好,急性期要給予患者脫水、降顱壓而防止繼續出血,同時給予腦保護的治療。

6. 腦梗後期該怎麼治療

對於腦梗塞患者的治療原則就是爭取超早期治療,在發病4.5小時內盡可能靜脈溶栓治療,在發病6-8小時內有條件的醫院可進行適當的急性期血管幹預,確定個體化和整體化治療方案,依據患者自身的危險因素,病情程度等採用對應針對性治療,結合神經外科,康復科及護理部分的多個科室努力實現一體化治療,以最大程度提高治療效果和改善預後。

具體的治療措施如下:主要包括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水平的葯物治療,特殊治療主要包括溶栓治療,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葯物治療,神經病保護劑,血管內介入治療和手術治療等,後期的康復治療和心理調節治療,也是相當重要。

7. 腦梗賽初期患者要注意什麼

腦梗塞的飲食
腦梗塞患者的飲食應該以易消化、高維生素飲食為主。主食以粗糧為主可將新鮮蔬菜切成細末,水果壓汁服用。結合臨床經驗,專家們認為腦梗塞患者的日常飲食應做到「一二三四五,紅黃綠白黑」:

「一」一袋奶 堅持每天喝一袋牛奶,即補充了鈣,又能減少冠心病、動脈硬化發生的幾率。

「二」每天250克主食,也就是饅頭一天吃約3個或者米飯兩小碗。

「三」一天要吃三份高蛋白食品,早中晚三頓飯中,最少各有1個雞蛋或者1兩瘦肉或者一個雞腿。

「四」四句話 「有粗有細,不甜不咸,三四五頓,七八分飽。」其中「三四五頓」指吃飯要少量多次吃,每次七八分飽。

「五」500克蔬菜和水果 每天最少吃1斤蔬菜或者水果,增加纖維素的攝入量,中老年人可以減少便秘的發生。

「紅」紅葡萄酒 中老年人每天喝1兩—2兩紅葡萄酒,可以使動脈硬化的發生幾率大為降低。

「黃」蔬菜 日常飲食多吃胡蘿卜、紅薯、南瓜、番茄等含胡蘿卜素、維生素A較多的蔬菜可以使腦梗塞等再發的幾率下降。

「綠」綠茶 飲綠茶可以減少冠心病的發生,也可以降低腦梗塞的復發率。

「白」燕麥片或燕麥粉 燕麥可以降低膽固醇。每日飲用對於預防腦梗塞的發生有積極的作用。

「黑」黑木耳 可以降低血液粘度,減少腦梗塞及腦血栓的形成。

腦梗塞的黃金治療時間
腦梗塞往往發病急,病情進展快,致殘率高,死亡率高。保證病人在黃金時間內得到及時正確的救治,是搶救成功的關鍵。腦缺血發病後最初的3 ~ 6 小時內是治療的最佳時機。腦梗塞的高危人群及家人應了解腦梗塞的症狀及正確的應急救治常識,一旦發病要立即呼叫急救電話120送醫院搶救,切不可擅自做主讓病人在家等候,以免延誤最佳腦梗塞治療時間

腦梗塞的治療原則
1腦卒中(腦中風)的家庭急救原則
搶救腦中風病人首先是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手腳麻痹、語言障礙、視力障礙等是腦中風的先兆,可幫助及時發現中風並進行搶救。

檢查有否麻痹等症狀,一看病人的鼻子一側是否出現皺紋,或左右鼻唇溝不對稱;二看病人的嘴是否一側下斜,臉部是否不對稱;三是看病人是否口水下滴、出現打鼾、臉色發紅(或發青)、眼睛充血;四是看病人是否劇烈嘔吐、大小便失禁或發燒出汗等。

確定病人是腦中風後,採取以下搶救措施:

(1)保持鎮靜,如果病人是清醒的,要注意安慰病人,緩解其緊張情緒。不要悲哭或呼喚病人,避免大喊大叫使病人緊張而導致血壓增高,增加顱內出血。

(2)迅速打電話給120尋求幫助,必要時不要放下電話,詢問並聽從醫生指導進行處理。在沒有醫生明確診斷之前,不要擅自作主給病人服用任何葯物。

(3)初步判斷為腦梗塞後,應使病人仰卧,頭肩部稍墊高,頭偏向一側,防止痰液或嘔吐物迴流吸入氣管造成窒息。及時清除口腔內異物,如嘔吐物、假牙等,保持呼吸道通暢。

(4)病人如果有抽搐,可用軟布纏在倆根竹筷上塞入上下牙齒之間,防止其咬傷舌頭。

(5)使病人平卧,解開病人領口紐扣、領帶、褲帶、胸罩,如有假牙也應取出。可不放枕頭或將枕頭墊在肩膀後面,使下頜略微仰起。

(6)避光。可將窗簾拉上,避免強光刺激。

(7)有條件者呼叫救護車來運送病人。若自行運搬運病人時正確的方法是:2-3人同時用力,一入托住的頭部和肩部,使頭部不要受到震動或過分扭曲,另一人病人的背部和臀部,如果還有一人,則要托起病人腰部腿,三人一起用力,平抬病人移至硬木板床或擔架上,不搬運時把病人扶直坐起,切勿抱、拖、背、扛病人。
2腦梗塞的治療原則
腦梗塞的治療不能一概而論,應根據不同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類型、發病時間等確定針對性強的治療方案,實施以分型、分期為核心的個體化治療。在一般內科支持治療的基礎上,可酌情選用改善循環、腦保護、抗腦水腫降顱壓等措施。通常按病程可分為急性期(1-2周),恢復期(2周-6個月)和後遺症期(6個月以後)。重點是急性期的分型治療,腔隙性腦梗塞不宜脫水,主要是改善循環;大、中梗塞應積極抗腦水腫降顱壓,防止腦疝形成。在<6小時的時間窗內有適應證者可行溶栓治療。
在《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這一規范性指導文件中指出:腦梗塞是缺血所致,恢復或改善缺血組織的灌注成為治療的核心,應貫徹於全過程,以保持良好的腦灌注壓。國內外研究表明——線粒體結構和功能的損傷在腦缺血及再灌注後最早出現,是腦缺血出現後的級聯反應的「啟動點」。因此可以說: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的關鍵就在於缺血區微循環的改善和線粒體結構和功能的保護,從缺血瀑布反應鏈的最高端進行控制。而恩必普就是具備這樣兩個特點的葯物,它可以重構缺血區微循環,增加缺血區腦灌注;保護線粒體,提高腦缺血耐受。況且恩必普是全球唯一具有線粒體保護作用的腦微循環重構劑。

腦梗塞的葯物治療
根據《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介紹,臨床上治療腦梗塞常用的方法可分為下列幾方面:
(1)溶栓治療:溶栓治療仍然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腦梗塞較為常用的方法,且有著比較明顯的效果,但是溶栓一般要求在發病3—6小時內應用,往往大多數病人在就診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溶栓時機,而且有病例研究顯示,在6小時內採用溶栓治療腦梗塞患者初步證實是安全、有效的,但這一結論尚需進一步證實。
(2)抗凝治療:抗凝的治療目的主要是防止腦梗塞的早期復發、血栓延長及防止堵塞遠端的小血管繼發血栓形成,但急性期抗凝治療雖已廣泛應用多年,卻一直存在爭議。
(3)抗血小板葯物: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有臨床研究表明腦梗塞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對於降低死亡率和復發率有一定效果,但與溶栓葯物同時應用可增加出血的危險。
(4)降纖治療: 常用葯物有降纖酶等。國內大量臨床試驗證實,應用降纖酶可以有效的降低腦梗塞的復發率,發病6小時內應用效果更佳。值得注意的需要監測纖維蛋白原的水平,當纖維蛋白原降低到一定水平會增加出血傾向。
(5)腦保護劑:已經進行了許多的實驗,神經保護劑在動物實驗時有效,但缺乏人體臨床研究的資料。常用葯物有胞二磷膽鹼等。
(6)中醫中葯:中葯有復方丹參、川穹嗪等,同時輔以針灸及按摩等治療,但是中醫葯治療腦梗塞未經過臨床驗證,具體效果如何未有確切的資料。
(7)運用新葯治療:大量臨床研究病例顯示,國家一類新葯丁基苯酞(商品名:恩必普)對於缺血性腦血管病有一定的療效。椐臨床觀察病例證實,恩必普治療腦梗塞總有效率高達94%。

腦梗塞的治療葯物分類:
(一)改善腦血循環
1、溶栓治療
① 尿激酶:100 萬IU ~150 萬IU,溶於生理鹽水100~200ml中,持續靜滴30min。
② rtPA:劑量為0.9mg/kg ( 最大劑量90mg), 先靜脈推注10% (1min),其餘劑量連續靜滴,60min滴完。
2、降纖治療
(1)巴曲酶
巴曲酶治療急性腦梗死有效,可顯著降低纖維蛋白原水平,症狀改善快且較明顯,不良反應輕,但亦應注意出血傾向。
(2)降纖酶
應用國產降纖酶可有效地降低腦梗死患者血液中纖維蛋白原水平,改善神經功能,並減少卒中的復發率,發病6 小時內效果更佳。值得注意的是纖維蛋白原降至130mg/dl以下時增加了出血傾向。
(3)其他降纖制劑
如蚓激酶、蘄蛇酶等臨床也有應用。
3、抗凝治療
(1)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
低或中等劑量UFH 皮下注射治療急性腦梗死的隨機對照試驗(IST)顯示:雖然肝素可降低卒中的早期復發,但出血風險也同時增加。
(2)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
國外一些研究對低分子肝素治療缺血性卒中療效的評價不一。
(3)類肝素
美國的TOAST 試驗顯示類肝素不降低卒中復發率,也不緩解病情的發展。但在卒中亞型分析時發現類肝素可能對大動脈硬化型卒中有效。
(4)抗凝作為輔助治療
靜脈溶栓後使用肝素,可以增加血管再通率,但是出血並發症也增加。對防止血管再閉塞的作用尚需進行更多的臨床試驗。國外多數研究認為溶栓後24 小時內不主張使用抗凝治療。使用抗凝治療時,應該密切監測,使用抗凝劑量要因人而異。
4、抗血小板制劑
(1)阿司匹林
大型研究結果(IST、CAST)顯示缺血性卒中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對於降低死亡率和殘疾率有一定效果,症狀性腦出血無顯著增加,但與溶栓葯物同時應用可增加出血的危險。
(2)其他抗血小板制劑
有單獨使用或者聯合糖蛋白IIb/IIIa 受體抑制劑治療腦梗死的研究。小樣本研究顯示這類制劑還是安全的。

腦梗塞的外科治療
支架放置術

指在管腔球囊擴張成形的基礎上,在病變段置入內支架以達到支撐狹窄閉塞段血管,減少血管彈性回縮及再塑形,保持管腔血流通暢的目的。部分內支架還具有預防再狹窄的作用。
支架放置術治療頸動脈粥樣化狹窄性疾病是近年新問世的技術,目前尚缺乏大宗病例的長期隨訪結果,故應慎重選擇。從目前的資料看,頸動脈支架放置術同頸動脈內膜切除術相比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1)支架放置術無腦神經損傷的危險,而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所造成的腦神經損傷為2%~12.5%。(2)可治療手術難以到達的病變,如顱內段動脈狹窄;(3)不需要全麻,操作過程中可隨時觀察患者的神經功能狀況,一旦出現意外情況可隨時終止治療;(4)術後恢復快。
一、適應證
(一)頸動脈狹窄
1、頸動脈狹窄>70%,患者有與狹窄相關的神經系統症狀。
2、有與狹窄相關的腦實質缺血影象學表現。
3、少數頸動脈狹窄<70%,但出現明顯的相關神經系統症狀者,有條件的醫院也可考慮行血管內介入治療術。
(二)椎動脈顱外段血管成型術
1、椎-基底動脈系統缺血症狀或反復發作的後循環卒中,內科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療無效。
2、一側椎動脈開口狹窄程度超過 70%,另外一側發育不良或完全閉塞。
3、雙側椎動脈開口狹窄超過 50%。
二、禁忌證
1、狹窄部位伴有軟血栓。
2、合並 Ehlers-Danlos 綜合征(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結締組織病,特徵為血管脆弱伴出血傾向)。
3、嚴重血管迂曲。
4、凝血障礙或造影劑過敏。
5、合並嚴重的全身器質性疾病如心、肝、腎功能障礙。
6、雙側頸動脈閉塞或雙側椎動脈閉塞。
7、CT 或 MRI 顯示嚴重的梗死灶。
8、3 周之內有嚴重的卒中發作。
9、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
建 議:
(1)頸動脈狹窄>70%,患者有與狹窄相關的神經系統症狀,可考慮行血管內介入治療術。
(2)頸動脈狹窄<70%,但有明顯與之相關的臨床症狀者,在有條件的醫院也可考慮行血管內介入治療術。
(3)直徑小於 3mm 的動脈,支架放置術再狹窄率較高,建議採用特殊支架(如塗層支架)以減少再狹窄的發生率。
(4)支架治療動脈狹窄是新近問世的技術,由於目前尚缺乏大宗病例的長期隨訪結果,故應慎重選擇。
開顱去骨瓣減壓術
開顱去骨瓣減壓術能增加顱腦容積,減輕顱內高壓,增加腦組織的有效灌注和改善缺血。對於頑固性的大腦或小腦半球梗死經內科治療無效者,可能有一定療效。此類患者均有明顯的顱內高壓,發生早期腦疝或腦干壓迫症狀,CT 表現為大面積梗死和水腫。其療效目前尚缺乏系統性評價結論。
建 議:
腦梗死伴有佔位效應和進行性神經功能惡化者,為了挽救生命,可考慮行去骨片減壓手術。
動脈血管成形術(PTA)
是採用導管技術擴張或再通動脈粥樣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狹窄或閉塞性病變的方法。
適應證:
1、有症狀的老年(≥75 歲)患者,伴有其他外科手術的高度風險。
2、復發的頸動脈狹窄或因放射引起的狹窄。
3、進行性腦卒中伴有嚴重的系統性疾病;配合溶栓治療。
頸動脈內膜切除術(CEA)
外科手術,切除增厚的頸動脈內膜和斑塊潰瘍。
適應證:
1、反復發作性(在 4 個月以內)的大腦半球或視網膜短暫性缺血發作(TIA),或輕度無殘疾的完全性卒中,病變同側頸動脈狹窄程度>70%者。
2、全身狀況較好,無症狀性的頸動脈狹窄>70%者。
3、雙側頸動脈狹窄者:(1)有症狀的一側先手術;(2)症狀嚴重的一側伴發明顯血流動力學改變先手術。
4、一側頸動脈閉塞,另一側出現狹窄者應慎重選擇手術治療。
5、緊急頸動脈內膜切除術適用於已證實的頸動脈閉塞急性發作,伴有以往明顯的頸動脈雜音消失或頸動脈近端嚴重狹窄(>90%)或完全閉塞者;但此種手術時間窗限於 3 小時以內,風險較大,療效尚未確定,目前不宜常規應用。
建 議:
(1)對於有或無症狀,單側的重度頸動脈狹窄>70%,或經葯物治療無效者可考慮行 CEA治療。術前應評估雙側頸動脈血流狀況。
(2)不推薦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進行 24 小時內的緊急 CEA 治療。

8. 剛得腦梗塞的病人接回家住,要注意點什麼

你好!
糖尿病會加速動脈硬化,以致血栓形成引起腦梗塞,需需要注意血血壓變化,最好還是住院治療,病情穩定後可回家繼續中葯溶栓治療,綜合康復.
一,控制好血壓與血糖,防止病情加重;
二,時間窗內可院內溶栓,但現在時間已過,可服中葯溶栓,疏通血管.必要時可適度擴張血管,短暫改善腦供血;
三,控制感染,因為感染會加重病情;
四,結合針灸,按摩,防止肌肉萎縮,加強功能鍛煉,促進功能恢復;
五,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煙限酒,心態平和,減少慢性病加重.
六,定期復查,做到早防早治.
現在最重要的是中葯溶栓,疏通血管,盡可能減輕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