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女人怎樣知道自己是否排卵
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判斷是否排卵:一、白帶的性狀,排卵的白帶呈透明拉絲狀,像鼻涕一樣,
二、有些排卵的女性,在排卵期會感覺到下腹一側的疼痛,伴下墜感疼痛,兩至三天後自行消失。
三、可以通過尿試紙監測是否排卵。四、可以通過超聲檢查監測是否排卵
怎樣檢查排卵情況
排卵是指成熟的卵子從卵巢排出的過程.女性出現不排卵主要有兩種原因:
①卵泡發育不成熟,
②卵巢功能出現問題
卵母細胞及包繞它的卵丘顆粒細胞一起排出的過程稱排卵(Ovulation)。正常的排卵需要完整的下丘腦-垂體-卵巢性腺軸的正常功能,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功能失調,或器質性病變,都可以造成暫時或長期的卵巢功能障礙,導致排卵異常
㈡ 怎樣判斷自己是否會排卵,有沒有好方法可以測排卵
可以根據幾個方法:一、回顧性判斷,在排卵後基礎體溫會上升0.3℃左右,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檢測女性基礎體溫了解到排卵的大致時期,也就是回顧到體溫上升前的兩天就排卵期,但是這個方法的不能讓我們預先知道排卵期,當體溫升高時,其實卵子已經排出了,所以這無法用於指導備孕的同房時間,僅能幫助醫生判斷女性是否有排卵;二、比較簡單的方法是驗小便,葯店中也大多有測排卵的試紙條出售,只需要很簡單的操作方式,就能通過檢測尿液判斷出是否有即將排卵的情況,一般來說如果試紙檢測呈陽性結果,那麼就提示大概會在36小時左右會排卵,可以根據這個安排同房時間。三、根據宮頸粘液變化判斷,前面已經提到,排卵期陰道分泌物變得稀薄,拉絲長,黏液呈現雞蛋清樣變化。四、最直觀的方法就是採用B超監測卵泡發育情況。B超下可以觀察到卵泡從小到大、即將破裂。
㈢ 怎樣知道自己在排卵
有些不孕的病人見到醫生的第一句話就是:「醫生,我有沒有排卵?」如果經過檢查沒有排卵,往往就覺得希望渺茫。的 確,有正常的排卵,是受孕的先決條件。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那麼,怎樣才能了解自己是否有排卵呢?下面就請重慶華西婦科醫院專家介紹一下。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可用於自我測定: ⑴基礎體溫測定:是現在使用得最多的一種方法。缺點是比較麻煩。測量方法是每天清晨醒來不做任何動作,將體溫 計含在舌下5~10分鍾,將測出的值在基礎體溫表上點好並連成線。以月經的第一天為每個周期的開始。如果體溫突然下降 ,接著突然升高0.3~0.5℃,說明已經排卵(排卵前24小時基礎體溫最低),排卵後基礎體溫會持續升高12~16天。如果在 一個月經周期中體溫沒有前半月低,後半月高的變化,說明沒有排卵。生病、性活動、情緒激動都會使基礎體溫明顯波動 ,但不會持續,不會出現象排卵那樣典型的兩個平台狀的改變。 ⑵白帶的變化:白帶是由宮頸粘液、陰道脫落細胞、分泌物、細菌等各種物質組成的,正常女性平時白帶不多,可起 潤滑陰道的作用,性狀通常是白色,到了月經中期,如果白帶量增多,變得象蛋清一樣透明並且可以拉長成絲狀,則意味 著即將排卵。但如果患有陰道炎,這種方法就不甚可靠。 ⑶試紙法:目前市面上出售有測排卵的試紙,可以買來自行測試。將試紙放在自己的尿液中,如果試紙的「小窗口」 出現兩條紅線,說明即將排卵。此法需要連續多次檢測。 ⑷B超測排卵:用B超可以較准確地判斷有無排卵。有的人卵巢里同時有幾個卵泡發育,但沒有優勢卵泡,不排卵。有 的人卵巢內雖有優勢卵泡,但並不排卵,而是直接黃素化,這樣基礎體溫也會升高,白帶也可有周期性變化,B超則可判斷 這幾種情況。B超監測排卵一般於月經周期第8天開始,根據具體情況每天或隔1天作1次B超,開始可見多個卵泡,其中1個 生長迅速稱優勢卵泡,優勢卵泡向卵巢表面靠近,長到直徑約18~25m時表示卵泡成熟,提示即將排卵,繼續監測見優勢卵 泡消失,盆腔內出現少量液體表示已經排卵,如無優勢卵泡形成或優勢卵泡不破裂提示無排卵。 以上幾種方法中,觀察白帶和基礎體溫是較為粗略的方法,試紙法和B超測排卵較為准確,但價格較貴。平常自測時, 可以先從簡單的方法開始。但女性排卵的規律並非一成不變,偶有一兩個周期不排卵或額外排卵亦屬正常。如果發覺自己 肥胖、多毛、月經不調,應注意自己是否有排卵,及早看醫生。 本文轉自:中華不孕網
㈣ 如何才能判斷排卵期呢
月經周期推算: 原理月經是子宮內膜在卵巢周期影響下發生的周期性出血。以排卵為界限,月經周期的前半期是卵泡期,後半期是黃體期。月經周期的差異主要取決於卵泡期長短的不同,而黃體期是相對穩定的,通常是兩周(14天)。 推算方法下次月經前14天左右就是排卵日,那時同房最容易受孕。 提示此方法不適合月經不規律的女性。 基礎體溫測定: 原理 體溫調節中樞對孕酮(又稱黃體激素)作用極為敏感,一定量的孕酮即可引起體溫升高。排卵後次日,因卵巢形成黃體,黃體分泌孕酮會使體溫上升攝氏0.6度左右。高溫期約持續12-16天。若無懷孕,黃體萎縮停止分泌孕酮,體溫下降,回到基本線,月經來潮。 基礎體溫 未運動、未進食、無精神作用時的體溫。 如何測量 在每日睡醒尚未起床活動時,將基礎體溫計放在舌下測量五分鍾,記錄在基礎體溫表上。 提示: 需連續測量3個以上月經周期才能說明問題。 若月經或生活不規律,如:夜班、出差、失眠、情緒變化、疾病等,不能用此法判斷有無排卵。 觀察宮頸粘液 原理宮頸粘液受卵巢分泌的激素控制。月經周期前半期,白帶量由少漸漸增加,當卵泡成熟即將排出時,白帶越來越稀薄、透亮。排卵期,體內的雌激素分泌達到高峰,宮頸粘液(白帶)量最多,常有細帶狀的白帶流出,有時可拉長達十幾厘米(即拉絲度),像雞蛋清似的,此時女性下身最潮濕。排卵期宮頸粘液大量分泌可持續約2~3天,有的女性在排卵期還伴有過性(瞬間)小腹痛、腰酸、白帶中帶血絲等,這種現象稱為排卵痛,也是自己可以感受到的。 方法 用手指從陰道口取粘液檢查,觀察手指上的粘液外觀、粘稠程度以及用手指做拉絲反應等幾方面檢查。外陰部有濕潤感及粘稠的粘液有變稀的趨勢,粘液能拉絲達數厘米時,就應認為處於受孕期(排卵期)。 排卵測試紙 原理測排卵試紙也叫促黃體激素(LH)試紙。正常女性體內保持有微量促黃體生成激素,在月經中期LH激素的分泌量快速增加,形成一個高峰,並在此後48小時內刺激卵巢內成熟卵子的釋放。這段時間婦女最容易受孕。 如何測量 從月經周期第11天開始測試,每天一次。每日收量上午10點至下午8點之間的尿液進行觀察。將試紙放入尿液中,根據相關顯示判斷是否排卵。但這種方法相對較貴,每天一條,大約花費10元左右。建議在掌握了排卵周期之後再使用這種方法。
㈤ 怎麼測試排卵期
可以通過這些方法來算排卵期。 首先根據女性排卵與月經的關系,就是女性的排卵是受腦下垂體和卵巢的內分泌激素的影響而呈現周期性變化,兩者的周期長短是一致的,都是每個月1個周期,而排卵發生在兩次月經中間。女性的月經周期有長有短,但排卵日與下次月經開始之間的間隔時間比較固定,一般在14天左右。根據排卵和月經...之間的這種關系,就可以按月經周期來推算排卵期。推算方法是從下次月經來潮的第1天算起,倒數14天或減去14天就是排卵日,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後4天加在一起稱為排卵期。 謝謝采!
㈥ 如何判斷是否排卵
建議:排卵期計算排卵期指育齡婦女在排卵前後的一段時間,一般情況下,排卵前5天--排卵後5天之間為排卵期。 在排卵期,一般會有如下症狀: 一是食慾下降,這幾天大部分女性食慾不好,飯量變小。 二是精力旺盛,在排卵期,女性的本能,使她們更加喜歡表現自己。 三是性慾較強,因為這幾天是可能懷孕的時候。 四是身體的抵抗力會較差。 排卵期的計算方法如下: 一是宮頸粘液法,在醫院婦科,通過檢查宮頸粘液來判斷是否處於排卵期。 二是基礎體溫法:每天早晨醒後測量體溫,一般情況下,月經前半段時間體溫較低,到達排卵期時更低,排卵後會逐漸上升。一段時間的測試,很容易計算出來的。排卵期的計算公式為排卵期的計算公式為: 排卵期第一天:月經周期天數減去18天 排卵期最後一天:月經周期天數減去11天 排卵期外的時間都是安全期!
㈦ 怎樣才知道自己排卵了
以下幾種方法都能識別排卵期 1、推演算法:大部分婦女在下次來月經前2周左右(12-16天)排卵,可以根據自己以前月經周期的規律推算,由於排卵可受疾病、情緒、環境及葯物的影響而發生改變,應與其他方法結合使用。 2、測量基礎體溫:女性基礎體溫有周期性變化,排卵後基礎體溫升高能提示排卵已經發生,排卵一般發生在基礎體溫上升前由低到高上升的過程中,在基礎體溫處於升高水平的三天內為"易孕階段",但這種方法只能提示排卵已經發生,不能予告排卵將何時發生。值得注意的是:基礎體溫的測量必須要經6小時充足睡眠後,醒來尚未進行任何活動之前測體溫並記錄,任何特殊情況都可能影響基礎體溫的變化,要記錄下來,如前一天夜裡的性生活、近日感冒等。需要反復多次測試,並用看錶點線相連。 正常情況下排卵後的體溫上升0.3-0.5℃,稱雙相型體溫。如無排卵,體溫不上升,整個周期間呈現低平體溫,稱單相型體溫。 若月經不規律或生活不規律,如:夜班、出差、失眠、情緒變化、疾病等,不能用此法判斷有無排卵。 3、觀察宮頸粘液:月經干凈後宮頸粘液常稠厚而量少,甚至沒有粘液稱"乾燥期",提示非排卵期。月經周期中期隨著內分必的改變,粘液增多而稀薄,陰道的分泌物增多稱"濕潤期"。接近排卵期粘液變的清亮,滑潤而富有彈性,如同雞蛋清狀,拉絲度高,不易拉斷,出現這種粘液的最後一天±48小時之間是排卵日,因此,在出現陰部濕潤感時即排卵期,也稱「易孕期」。計劃受孕應選擇在排卵期前的"濕潤期" 4、排卵予測試紙測試:首先確定通常的月經周期,即從每次月經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經的第一天的天數,從月經周期第11天開始測試,每天一次,可以進行家庭自測,以便安排家庭生育計劃,擇期懷孕。
㈧ 怎樣測試排卵期
你好!有以下幾種辦法: 一是觀察宮頸粘液 月經干凈後宮頸粘液常稠厚而量少,甚至沒有粘液稱「乾燥期」,提示非排卵期。月經周期中期隨著內分必的改變,粘液增多而稀薄,陰道的分泌物增多稱「濕潤期」。接近排卵期粘液變的清亮,滑潤而富有彈性,如同雞蛋清狀,拉絲度高,不易拉斷,出現這種粘液的最後一天±48小時之間是排卵日,因此,在出現陰部濕潤感時即排卵期,也稱「易孕期」。計劃受孕應選擇在排卵期前的「濕潤期」 。 二是測量基礎體溫 女性基礎體溫有周期性變化,排卵後基礎體溫升高能提示排卵已經發生,排卵一般發生在基礎體溫上升前由低到高上升的過程中,在基礎體溫處於升高水平的三天內為「易孕階段」,但這種方法只能提示排卵已經發生,不能予告排卵將何時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基礎體溫的測量必須要經6小時充足睡眠後,醒來尚未進行任何活動之前測體溫並記錄,任何特殊情況都可能影響基礎體溫的變化,要記錄下來,如前一天夜裡的性生活、近日感冒等。需要反復多次測試,並用看錶點線相連。 正常情況下排卵後的體溫上升0.3-0.5℃,稱雙相型體溫。如無排卵,體溫不上升,整個周期間呈現低平體溫,稱單相型體溫。 若月經不規律或生活不規律,如:夜班、出差、失眠、情緒變化、疾病等,不能用此法判斷有無排卵。 三是經期推演算法 許多女性不知道自己的排卵到底是哪一天,利用下面公式,經過一段時間的測試,很容易計算出來的。 對於月經周期正常的: 女性排卵是受腦下垂體和卵巢的內分泌激素的影響而呈現周期性變化,兩者的周期長短是一致的,都是每個月1個周期,而排卵發生在兩次月經中間。女性的月經周期有長有短,但排卵日與下次月經開始之間的間隔時間比較固定,一般在14天左右。那麼根據排卵和月經之間的這種關系,就可以按月經周期來推算排卵期。推算方法就是從下次月經來潮的第1天算起,倒數14天或減去14天就是排卵日,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後4天加在一起稱為排卵期。 這也是安全期避孕法的理論根據,因為在月經周期里除了月經期和排卵期,其餘的時間均為安全期。 例如,以月經周期為30天為例來算,這次月經來潮的第1天在9月29日,那麼下次月經來潮是在10月29日(9月29日加30天),再從10月29日減去14天,則10月15日就是排卵日。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後4天,也就是從10月10-19日這十天為排卵期。 用這種方法推算排卵期,首先要知道月經周期的長短,也就是說要有很正常或是有規律的月經周期,才能推算出下次月經來潮的開始日期進而才能算出排卵期,所以只能適用於月經周期一向正常的女性。如果要是的月經周期無規律或者不正常則無法推算出下次月經來潮的日期,故也無法推算到排卵日和排卵期。 對於月經不正常的話。 排卵期計算公式為: 排卵期第一天=最短一次月經周期天數減去18天; 排卵期最後一天=最長一次月經周期天數減去11天。 例如月經期最短為28天,最長為37天,需將最短的規律期減去18(28-18=10)以及將最長的規律期減去11(37-11=26),所以在月經潮後的第10天至26天都屬於排卵期。 正確的掌握排卵期,對於年輕女性來說很重要:想懷孕的,在排卵期的第一天開始,保持兩天做愛一次的頻率,堅持幾個月,如無特殊情況,一般會懷孕的。而不想懷孕的女性,則需要錯過這幾天過性生活,這時候,排卵期就會被稱為另外一個名詞:危險期。 四是用排卵試紙自測 排卵試紙是通過檢測黃體生成激素(LH)的峰值水平,來預知是否排卵的。女性排卵前24~48小時內,尿液中的黃體生成激素(LH)會出現高峰值,用排卵試紙自測,結果就會顯示為陽性。 具體測試方法: 一般在排卵試紙包裝上都有說明(須嚴格按照說明做,才能盡量減少誤差)。與早孕試紙不同的是,不可使用晨尿,並盡量採用每天同一時刻的尿樣,收集尿液前2小時應減少水分攝入,因稀釋了的尿樣也會妨礙LH峰值的檢測。那麼對於月經周期比較規律,則應該在經期前14天(也就是預計的排卵時間),在這個時間的前三天加後三天,連續六天測定;要是月經不規律或者不正常,則一般在月經干凈後第三天開始測。直到試紙上兩條杠一樣深或第二條杠比第一條杠還深,就說明將在24~48小時內排卵,其他測試結果可參考說明書的圖示。 需要提醒的是這是標準的排卵發生時的生理現象。試紙雖然使用方便,但由於製作過程、自測者本身等原因,准確率大概只有75%。 另外,測試結果也並不是簡單的「有」或「無」。有些人可能連續強陽幾天,這樣既有可能發生排卵(一般發生在最後一天的強陽以後),也有可能根本就沒有排卵。 點滴出血觀測法 卵泡從卵巢中排出時,會把卵巢壁撕破,引起局部出血。通常,這一點點血很快就在腹腔內被吸收了。但也有少數女性,出血量比較多,血液就會經過輸卵管、子宮、陰道流到體外,在內褲上出現點滴樣的血跡,有的女性把它稱為「小月經」,醫學上稱之為「排卵期出血」。 B超監測法 通過B超檢查,有經驗的醫生會看到卵泡從小到大排出來的過程。這個方法應該是最准確的。 白帶觀察法 在一個月經周期中,白帶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大多數時候,白帶比較干、比較稠,也比較少。而在兩次月經中間的那一天,白帶又清、又亮、又多,像雞蛋清,更像感冒時的清水樣鼻涕,這天就是排卵期。這是由於排卵時產生了較高濃度的雌激素,作用於宮頸口的柱狀上皮細胞,使它們分泌大量白帶。 基礎體溫法 每天清早醒來,在沒有任何活動時,立即測體溫,這種體溫被稱為「基礎體溫」。把每天測得的基礎體溫標在方格紙上,排卵期規律的女性可以發現這樣的現象,在排卵期前兩周左右基礎體溫往往低於36.5攝氏度,而排卵期後兩周左右基礎體溫往往高於36.5攝氏度。即一個月中,出現基礎體溫前低後高的雙向曲線,這個雙向曲線開始變高的那天就是排卵期。由於兩個卵巢交替排卵,所以一般要至少測定三個月,才能真正了解雙側卵巢的排卵情況。 乳頭觸痛法 女性們有一個體會,就是有時候乳頭顯得非常敏感。在洗澡、換內衣等乳頭受到碰擦、擠壓時會感到疼痛。這是因為,乳頭和乳腺管對雌激素很敏感,在排卵期產生的雌激素的作用下,乳頭變大、變紅、顏色變深,感覺變得很敏感,同時乳腺導管會變粗、變大、變長,把乳頭往外頂。 周期不穩定的女性如何計算排卵期? 正確的掌握排卵期,對於年輕女性來說很重要:想懷孕的,在排卵期的第一天開始,保持兩天做愛一次的頻率,堅持幾個月,如無特殊情況,一般會懷孕的。而不想懷孕的女性,則需要錯過這幾天過性生活,這時候,排卵期就會被稱為另外一個名詞:危險期。 許多女性不知道自己的排卵期到底是哪一天,利用下面公式,經過一段時間的測試,很容易計算出來的。 如果你月經周期有規律的話,排卵期的計算方法為: 下次月經來潮的第1天算起,倒數14天或減去14天就是排卵日,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後4天加在一起稱為排卵期。 如果月經不正常的話,排卵期計算公式為: 排卵期第一天=最短一次月經周期天數減去18天; 排卵期最後一天=最長一次月經周期天數減去11天。 例如月經期最短為28天,最長為37天,需將最短的規律期減去18(28-18=10)以及將最長的規律期減去11(37-11=26),所以在月經潮後的第10天至26天都屬於排卵期
㈨ 怎麼知道排卵期
排卵期的測定(推算) 有沒有排卵通常可以由下列七種方式偵測:(a)基礎體溫法,持續高溫,代表有排卵;(b)B超卵泡監測法,一系列的超音波追蹤卵子的生長,排出(消失),可測知不孕患者卵泡大小及內膜厚度,據此指導合適性交時間。本法優點是較准確,但要花費一定時間;(c)激素測定,如黃體素檢查法,促黃體生成激素(簡稱LH)約在排卵前24小時達最高峰,LH濃度的增升,成為測試排卵最佳指標,在下次月經來之前4-7天抽血檢查黃體素的值,若大於5ng/ml表示有排卵;(d)宮頸粘液結晶;(e)陰道細胞塗片;(f)使用夏娃儀:每月將口腔分泌物放入小杯中檢測,通過儀器的電腦處理,可分析出排卵日;(g)使用避孕優生檢測鏡:檢測時用舌尖將一滴唾液滴在載玻片上,風干或燈下烤乾即可目測,每日檢測一次,如出現典型「羊齒狀結構」,即表示排卵,對圖辨認,可在家庭使用。這些方式綜合使用,能更可靠。 但在一般生活中,為方便檢查、偵測,往往只是根據排卵期的外在表現(征狀)來推算排卵期。 用得最多的是: ①日歷法,按月經周期來推算排卵期; ②基礎體溫測量法,根據與排卵有關的體溫變化推算排卵期,如體溫曲線呈雙相,則在體溫上升前的那一天即為排卵日。; ③宮頸粘液觀察法,婦女的月經周期分為乾燥期—濕潤期—乾燥期,在月經期中間,當白帶出現較多且異常稀薄,為濕潤期,觀察分泌物呈雞蛋清樣,清澈、透明、高彈性、拉絲度長的這一天,很可能是排卵期。 這3種方法各有其優缺點:日歷法可用來推算排卵期及排卵前、排卵後安全期。但它只適用於月經正常的婦女,有時因環境改變和情緒變化使排卵提前或推遲,所以不夠准確;測量基礎體溫法可以測定排卵日期及排卵後安全期,不能預先測定排卵前安全期,該法比較麻煩,要求又嚴格,如不按照規定測量體溫,就不能准確測定排卵日期;宮頸粘液觀察法能測定排卵期及排卵前、排卵後安全期,正確性較高,但使用者必須經過培訓,完全掌握後才能使用。如將這三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就能揚長避短,收效更大。 按月經周期來推算排卵期 按月經周期推算排卵期的方法又稱為日歷法。月經和排卵都受腦下垂體和卵巢的內分泌激素的影響而呈現周期性變化,兩者的周期長短是一致的,都是每個月1個周期,而排卵發生在兩次月經中間。對月經規律的婦女來說,可以根據月經周期進行推算。 婦女的月經周期有長有短,但排卵日與下次月經開始之間的間隔時間比較固定,一般在14天左右。這是因為,排卵以後形成黃體,黃體發育到鼎盛時期便開始退化,雌激素與孕激素的量銳減,因此月經來潮,黃體的壽命比較固定,這個過程一般是14天左右,所以要從下次月經的第一天往前推14天。根據排卵和月經之間的這種關系,就可以按月經周期來推算排卵期。推算方法是從下次月經來潮的第1天算起,倒數14天或減去14天就是排卵日,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後4天加在一起稱為排卵期。對於月經周期是28天的女子,正好是在周期的中點,也等於是從月經第l天算起的第14天。相對地,卵泡從發育到破裂排卵的時間卻有長有短,也就是月經的前半期有長有短。所以雖然後半期固定為14天,加在一起的月經周期仍顯得有長、有短。月經周期比較長或較短的婦女,就要從下一次月經的第一天往前推算14天。這就是安全期避孕法的理論根據。例如,某婦女的月經周期為28天,本次月經來潮的第1天在12月2日,那麼下次月經來潮是在12月30日(12月2日加28天),再從12月30日減去14天,則12月16日就是排卵日。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後4天,也就是12月11-20日為排卵期。除了月經期和排卵期,其餘的時間均為安全期。在安全期性交可不必採用任何避孕葯物和避孕工具。 用這種方法推算排卵期,首先要知道月經周期的長短,才能推算出下次月經來潮的開始日期和排卵期,所以只能適用於月經周期一向正常的婦女。對於月經周期不規則的婦女因無法推算出下次月經來潮的日期。故也無法推算到排卵日和排卵期。 採用日歷法避孕容易失敗。因為有些婦女有時因健康情況、環境改變、葯物及情緒波動等可以使排卵推遲或提前,這樣按月經周期推算出來的排卵期就不夠正確。據國外統計,採用日歷法避孕的失敗率達14.4%-47%。因此,這種方法僅適用於月經周期正常、長期生活在一起、並能正確掌握推算安全期的人使用。對於月經周期不規律者、探親期夫婦以及生活環境改變的婦女等使用這種方法是不可靠的。 利用基礎體溫測量法測定排卵期 基礎體溫是指人體在較長時間的睡眠後醒來,尚未進行任何活動(如說話、進食或起床等)之前所測量到的體溫。測算排卵期一般採用口腔體溫。 正常育齡婦女的基礎體溫與月經周期一樣,呈周期性變化。當卵巢排卵後形成的黃體以及分泌較多的孕激素刺激了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導致基礎體溫升高,並一直持續到下次月經來潮前才開始下降。在正常情況下,排卵前的基礎體溫較低,排卵後升高。一般兩者溫差可達0.5℃左右。下一個月經周期的基礎體溫又重復上述這種變化。 把每天測量到的基礎體溫記錄在一張體溫記錄單(或自製表格)上,並連成曲線,就可以得到有預測作用的「基礎體溫曲線」。一般來說,可以看出月經前半期體溫較低,月經後半期體溫上升。這種前低後高呈上下波動的雙相變化的體溫曲線稱為雙相型體溫曲線。雙相型體溫曲線表示卵巢有排卵,而且排卵一般發生在體溫上升前或由低向高上升的過程中。在基礎體溫升高3天內為易孕期,從第4天起直到下次月經來潮前即為「排卵後安全期」。若無排卵,則其基礎體溫曲線平坦無變化而呈單相型。有人認為體溫上升前的最低點是排卵日(如Gopla把精確排卵期界定在曲線上體溫下降繼之又上升的日子內),但僅有20%左右婦女有此明顯表現。在某些婦女,或在某些月經周期中,體溫可無明顯下降或不下降,但只要體溫開始上升,即可認為系排卵了。在排卵期體溫變化不太明顯的婦女可多測幾個月經周期,這樣就可以掌握自己排卵的規律。此外,如有感冒發熱,或應用孕激素等因素,應在測定基礎體溫時予以排除。 基礎體溫測量法僅能提示排卵已經發生,而不能預告排卵在何時發生,因此它只能確定排卵後安全期,不能確定排卵前安全期。如果能配合日歷法及宮頸粘液觀察法,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在多數情況下,基礎體溫測量法對判斷排卵後安全期十分可靠,但有時也會遇到體溫曲線不規則,因此不能確定排卵的准確時間,這種情況就不能利用安全期避孕了。 怎樣正確地測量基礎體溫 一個人的體溫受外界環境和機體內在活動的影響而有所波動,為了排除這些外來的和內在的各種影響,因此常常把早晨6-7點醒來尚未起床之前的體溫作為基礎體溫。基礎體溫是人體一晝夜中的最低體溫。 測量基礎體溫的方法雖然簡單,但要求嚴格,還需要長期堅持。測量前要准備一支體溫計和一張記錄基礎體溫的記錄單(如沒有這種記錄單,也可用一張小方格紙代替),從月經期開始,於每日凌晨起床前,在不說話和不作任何活動的情況下,把體溫計放在口腔里5分鍾,然後把測量到的體溫度數記錄在體溫記錄單上。 為了提高測量基礎體溫的正確性,應在每晚臨睡前把體溫計上的水銀柱甩到35℃以下,並把它放在床頭櫃上或枕頭邊,以便使用時隨手可取,盡量減少活動。如果起床拿體溫計,就會使基礎體溫升高,使這一天的體溫數值失去意義。對於做中班或夜班的婦女,把測量基礎體溫的時間放在每次睡覺6-8小時初醒的時候。 基礎體溫一般需要連續測量3個以上月經周期才能說明問題。如果月經周期規則的話,測量了幾個月經周期的基礎體溫後,基本上知道了自已的排卵日期。為了減少麻煩,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