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到1930年代,電動汽車幾乎消失了,這是怎麼造成的呢
電動車保養,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 1、電動車整體經常清潔污泥,防止線路因污泥而產品短路。 2、後輪電機,怕淌水,控制器不能進水,清洗車時需要注意這兩大模塊。 3、電瓶是電動車是主要的總分:維護電瓶需要注意以下小細節: A.電池在使用過後...
B. 純電動汽車曾經被淘汰,為什麼現在又興起了
主要是幾個方面原因推動了電動汽車的大力發展:
1是國家確定了新的能源政策,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性;
2是國家希望通過發展新能源汽車,打破以往外國車企對技術的壟斷,擁有自己的技術;
3是國家對電動汽車行業的扶持,等。
C. 電動或混合動力的汽車會完全取代傳統汽車嗎幾年後傳統動力汽車會消失
會的.但絕對不會是幾年內.
首先,是混合動力車比重開始變大,電動車的技術進一步發展,如,充電一次可續航時間會延長,加速和極速有所提升,造價和使用壽命的改善等等.隨技術革新電動車也將越來越常見.
5年內我想中國汽車市場上應該是新能源車日漸增多,傳動汽車越來越少.
傳統汽車在保有量上要多不少,而銷量上二者應該是平分秋色的.
15年內我想銷售便是新能源車(混合動力電力為主)居多了,傳統車使用將會有諸多限制(養路費保費分段限制行駛等).最後,由於油價和使用便利性這兩個因素的影響,銷售方面將以新能源車為主,現有的傳統車車主也將逐步會換車或不開車了.
我想,六七年左右,新能源車將以混合動力為主,電動為輔.至於那些"生物燃料",液化氣,氫氣(寶馬那種,而非指氫電池)那一類則不符合中國國情,暫時不會出現或普及.
得有一大批汽車企業會專業或著倒閉(例子看看寶馬本田等的歷史就知道了),也會給中國汽車企業一個機遇(這裡面我看好比亞迪和奇瑞一類).中國的近幾年大排量車將進一步減少.
就這么多.
D. 純電動汽車的歷史是什麼
1880年,第一輛電動汽車誕生。
1973年以前,電動汽車技術進步緩慢,傳統汽車占據主導地位。
1973—1990年,石油危機催生電動汽車第一次發展熱潮。
1990—2005年,排放法規驅動電動汽車迎來第二次熱潮。
2005—2018年,交通能源戰略轉型推動電動汽車進入第三次熱潮。
2018年,交通能源戰略轉型疊加新一輪科技革命驅動電動汽車發展進入全新階段。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歷程
2008年以前,新能源汽車處於研發即小規模示範階段。
2009年,新能源汽車開始規模化進入公共領域。
2013年,新能源汽車開始規模化進入私人領域。
2016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
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進入百萬輛時代。
E. 電動汽車與傳統燃油汽車相比更加簡單靈活的原因是什麼
對於有關燃油車的構造,很多人都能道出個一二,譬如什麼發動機、底盤和傳動軸等等,那關於電動汽車,我們都知道有電池、電機、電控和高壓配電箱等,但要具體說出些什麼,好像又有點模糊不清,簡單的介紹一下電動汽車的構造以及它可能所存在的結構形式,希望對大家認識電動汽車有一定的幫助。
電動汽車的基本構造
在以前,從現有的內燃機車輛變換為電動汽車,主要是應用電動機驅動裝置和蓄電池組件替代內燃機和燃油箱,而保留其他所有組件,如下圖一所示,但是因為其重型的重量、較低的靈活性和車輛性能下降等原因,導致這類車逐漸消失。現在,基於新穎的本體和結構設計,現代電動汽車已確立應有的地位,它滿足只有電動汽車才有的結構要求,並擁有電驅動的名副其實的靈活性。
現代電動汽車電驅動系統概念如下圖二所示,該電驅動系統由三個主要的子系統組成:
1、電動機驅動
2、能源
3、輔助子系統
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電機、電池和電控。
電動機驅動系統由車輛控制器、電力電子變換器、電動機、機械傳動裝置和驅動輪組成。
能源系統包含能源、能量管理單元和能量的燃料供給單元。
輔助子系統由功率控制單元、車內氣候控制單元和輔助電源組成。
電動汽車可能存在的結構形式
基於來自加速和控制踏板的控制輸入,車輛控制器向電力電子變換器給出正確的控制信號,變換器行使控制電動機與能源之間的功率流功能。起因於EV再生制動所導致的反向功率流,以及該再生能量可儲存於能源之中,構成了有接受能量能力的能源。大多數的EV蓄電池組、超級電容器組以及飛輪組都可容易的具有接受再生能量的能力。能量管理單元與車輛控制器相配合,控制再生制動及其能量的回收,它也與能量的燃料供給單元一起控制燃料供給單元,並監控能源的使用的性能。輔助電源是所有的EV輔助設備,尤其是車內氣候控制和功率控制單元,提供不同電壓等級的所需功率。
由於在電驅特性和能源方面的多樣性,可能有各種的EV結構形式,如下圖三所示。
圖三a表明了第一種可供選擇的結構,其中電驅動裝置替代了傳統車輛驅動系的內燃機,它由電動機、離合器、變速器和差速器組成。離合器和變速箱可由自動傳動裝置予以替代,離合器用以將電動機的動力連接到驅動輪,或從驅動輪處脫開。變速箱提供一組傳動比,以滿足不同轉速的需求。差速器是一種機械器件(通常是一組行星齒輪),當車輛沿著彎曲的路徑行駛時,它使兩側車輪以不同的轉速行駛。
圖三b所示,藉助於電動機在大范圍轉速變化中所具有的恆功率特性,可用固定檔的齒輪傳動裝置替代多速變速箱,並縮減了對離合器的需要。這一結構不僅減小了機械傳動裝置的尺寸和重量,而且由於不需要換擋,故可簡化驅動系的控制。
圖三c所示,類似於圖3b中的驅動系,電動機。固定檔的齒輪傳動裝置和差速器可以進一步集成為單個組合件,而其兩側的軸連接兩邊的驅動輪。整個驅動系由此可以進一步得到簡化和小型化。
圖三d所示,機械差速器被兩個牽引電動機所替代。該兩電動機分別驅動相應側的車輪,並當車輛沿彎曲路徑行駛時,兩者以不同轉速運轉。
圖三e所示,為進一步簡化驅動系,牽引電動機可安置在車輪內。這種配置就是通常所說的輪式驅動。一個薄型行星齒輪組可用以降低電動機轉速,並增大電動機轉矩,該薄型行星齒輪組具有高減速比以及輸入和輸出軸縱向配置的優點。
圖三f所示,通過完全舍棄電動機和驅動輪之間的任何機械傳動裝置,應用於輪式驅動的低速外轉子型電動機可直接連接至驅動輪。此時,電動機的轉速控制等價於車輪的轉速控制,即車速控制。然而,這一配置要求電動機在車輛起動和加速運行時具有高轉矩性能。
總結:
相比傳統的燃油車而言,電動汽車噪音很低也不排放廢氣,在能量轉換效率方面也比內燃機要高得多,在結構方面也要更簡單一些,如上面所述,電動汽車所可能存在的結構形式也是多種多樣。至於未來,電動汽車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望採納,謝謝!
F. 純電動汽車還沒成熟就即將過時了嗎
目前車市的狀況不好說。無論是低使用成本還是免費車牌,你周圍的朋友也開始使用新能源汽車作為購車選擇,這表明新能源汽車在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越來越高。在銷售市場,2018年電動汽車的全球銷量已超過200萬輛。在中國最大的汽車市場,比亞迪、BAIC、SAIC和其他領先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向在線租車市場銷售的汽車多於向最重要的私人用戶銷售的汽車。在宣傳方面,電動汽車企業更加註重汽車智能化、豐富的車載系統、互聯網連接的實時在線技術、自動駕駛技術等。
現代汽車公司預測,氫動力汽車將在十年後達到目前電動汽車的規模,而且這個速度可能會更快。氫能協會可以在3分鍾內行駛700公里,可能在10年內成為現實。隨著新能源汽車政策變得更加合理和實用,混合動力將成為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的主流,而作為補充的純電動汽車似乎已經達到全盛時期,很快將被氫燃料電池汽車所取代。
G. 「油改氣」曾經火遍全國,現在怎麼消失不見了
從第1輛汽車問世,一直到現在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期間汽車在不斷發生改變,對比一下30年前的大眾桑塔納和全新桑塔納,我們就能發現汽車在向著更加高級,現代化和科技化的方向發展。除了外表之外,汽車的動力系統也發生了很多次改變,人們為了節約能源也做了不少嘗試。
老苗非常贊同計程車司機的說法,車主們當然都是想要省錢的,但是自己的生命安全更重要。因此現在大家才不願意繼續“油改氣”的,有了純電動汽車之後,誰還願意大費周章地改造自己的汽車呢?而且改裝車後會縮短車子的使用壽命,純屬吃力不討好呀
H. 世界電動汽車的"三起三落",是怎樣產生的分別在哪幾個年代
世界電動汽車的發展史像極了愛情,令人唏噓。
1、甜蜜戀愛:19世紀90年代到20世紀初期,電動車技術得到了高速發展,相對於內燃機汽車的優勢逐漸形成。電動汽車相比同時代的其它動力汽車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它們沒有震動,沒有難聞的廢氣,也沒有汽油機巨大的噪音。
2、狠心分手: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電動汽車逐漸被內燃機汽車替代,究其原因主要有四點。第一,美國在城市間建立起良好的公路網路,需要汽車擁有更長的續航里程;第二,德克薩斯、俄克拉荷馬和加利福尼亞等大油田的發現,降低了汽油價格,令普通消費者也能負擔燃油費用;第三,Charles Kettering在1912年發明的電力起動系統使得汽油機不再需要人力起動;第四,Hiram Percy Maxim在1897發明的消聲器,大幅降低了內燃機的噪音。而當時的電動車速度低,續航里程短,而內燃機汽車的速度更快,續航里程更長,並且價格便宜許多。
I. 第一輛電動汽車是誰發明的,為什麼到現在電動汽車還不能普及
沒啊,我們縣城到處都是電動汽車。電動汽車為什麼不能普及是因為,電動汽車的馬力和機動車不能比,而且電動汽車不能太大,不然充電也是一個大問題。
J. 以前很多的新能源汽車,為什麼現在賣不動了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都會買輛車作為代步工具,為了保護環境,新能源車悄然進入市場,還有獨有的綠色車牌,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新能源汽車並沒有什麼人買,因為路上沒有看到幾輛,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1、價格高新能源汽車的車價是都是比較高的,就拿比亞迪秦來說,雖然報價的時候20多萬,經過國家補貼可能到手十多萬,但是對於這種車換成燃油車來說價格到不了十萬,價格相差太大,消費者自然會選擇性價比更高的車型。 2、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太短由於電動汽車受電池容量的限制,大多數續航里程在100-200公里左右,滿足人們日常上下班還是可以的,但是無法滿足車主周末和節假日出門遠行的要求。據大多數車主反應,那些宣稱續航里程300-400km的純電動汽車,實際續航里程達不到這么遠,其實這與車齡、車輛使用環境以及電池壽命有關,尤其是在冬季,電池的充電時間短、放電量低,續航里程自然會縮短。 3、新能源車不保值如果新能源車進入二手車市場後,一般是沒有商家原因去接收的,因為這種車本來就稀缺。另外,不論你新能源車技術多牛,但是在二手車市場裡面還沒有專門的人對新能源車進行評估的,就算商家接手了,也是很難賣出去的。 原來新能源車沒人買竟有這么多原因,看完以後你是怎麼想的?會買新能源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