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才能睡得更快、更香
有失眠困擾的朋友可能經常聽人提起過睡眠十律。睡眠十律實際上並不是什麼妙語箴言,而是BBC出品的一個50分鍾睡眠紀錄片。裡面通過大量實驗和科學講解,找出了10條能幫你更快入眠的方法。
最近睡眠不大好?不妨來看看這10條科學建議,有時候除了外界壓力影響導致的失眠外,自身的睡眠習慣不正確也可能導致入睡困難哦!
更多居家生活建議,歡迎關注我的微博:@拙然工坊

薰衣草等天然植物可以幫助人舒緩神經並入睡,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
2. 如何短時間內高效睡眠有哪些方法
1. 睡前半小時不要運動、玩手機,靜靜的躺著,可以高效睡眠
我們要想保證高效的睡眠,那麼我們在睡前半小時最好什麼事情不要做,就是靜靜的躺著,這樣我們的身體在睡前可以得到放鬆,讓身體保持一個舒適的狀態,可以提高睡眠質量,高效的睡眠。尤其是玩手機電腦,會讓我們更加疲勞,而且電子產品發出的藍光,會影響我們的睡眠,睡前半小時請靜靜的躺下,可以高效睡眠。
2.睡覺的時候一定保證房間漆黑一片,不要開燈睡覺
我們要保證高效地睡眠,在睡覺的時候一定要保證卧室漆黑,因為人在進化過程中,都是夜裡睡覺,白天工作,產期的進化已經成為我們遺傳的一部分。一遇到有光線的地方,我們就睡不實,容易醒來,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更不要開燈睡覺,所以在睡覺前一定要保證房間漆黑一片,可以提高睡眠質量。
3.晚飯要少吃,盡量不要吃夜宵,保證高效睡眠
我們的身體是要在晚上休息,如果我們在晚上吃了過多的東西,即使我們休息啦,身體的其它器官還是要進行消化的,這樣這些器官就不能好好的休息,造成我們睡眠質量的下降,不但影響我們第二天的精神,還會影響身體的健康。所以在晚上時要是吃,更不要吃夜宵,可以保證睡眠高效。
4.在睡前不能喝茶和咖啡,有助於高效睡眠
我們很多人都習慣晚上喝咖啡喝茶,喝這些東西都有提神醒腦的作用,一般熬夜的時候喝的比較多。如果我們睡前喝了咖啡喝茶,勢必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造成我們不能有一個好的精神狀態,隨意我們睡前一定要注意不要喝這些東西。
5.睡前洗個熱水澡或泡個熱水腳,有助於高效睡眠
我們在睡覺之前最好先洗個熱水澡或泡個熱水腳,這樣可以將我們的體溫升高,一來解除了我們的疲勞、二來體溫升高後進入睡覺狀態,在體溫降低的過程中更能高效的睡眠。這樣既能保證我們的舒適,又能高效的睡眠,是個不錯的方法,還對健康有好處,所以一定要洗個熱水澡或泡個熱水腳在睡覺。
6.掌握好睡眠的生物鍾,更有助於高效睡眠
我們人類都有個生物鍾,一般10點以後進入睡眠最好,尤其是23點至凌晨1點,一定要在睡眠之中,所以10點睡覺是比較合適的,這樣可以提高我們的睡眠質量,高效睡眠。早晨也不要睡懶覺,可以中午午休一會,這樣我們按照生物鍾的規律睡覺,可以高效睡眠。
7.放鬆心情,不要將白天的情緒和問題帶到晚上,有助於高效睡眠
我們在睡覺前一定要放鬆自己的心情,保證一個平和的心態進入睡眠。不要將白天的情緒和問題帶到晚上睡覺前,這樣腦子里總是想著東西,那麼晚上不但睡不好覺,還會做夢,影響睡眠質量,所以為了高效睡眠一定要睡前放鬆心情,不帶情緒和問題帶到晚上來,有助於高效睡眠。
3. 如何讓自己減少睡眠的時間
怎樣將睡眠的時間適當縮短?
在當今時代里,人們的時間觀念都比較強,有不少的人想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工作、學習及社交等方面上,所以常常會感到時間不夠用。
如果在保證健康的前提下擠出點睡眠的時間,這是人們比較關心,並且早已實施的一種方法。有大量的實驗研究表明,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將睡眠時間從8個小時縮短為6個小時是完全可行的,對健康不會造成大的危害。怎樣才能將睡眠的時間適當地縮短呢?
(1)要有科學的措施。科學的節約睡眠時間,是長睡眠變成短睡眠的關鍵。對於一個長期睡眠時間保持在8小時以上的人來說,只有縮短睡眠時間的意願而沒有科學的措施是不行的。
措施的制定要因人而異,一般講來可以以每周減少30分鍾睡眠時間的速度遞延,待睡眠時間減少至每日睡6個小時則不宜繼續再減。
在由長睡眠向短睡眠轉變的過程中以及改成短睡眠以後,要中午午休30~40分鍾,否則精力和體力都會不支持。
(2)要有意願和下意識的結合。意願是指自己有適當節省睡眠時間的願望;下意識又稱潛意識,心理學上是指不知不覺、沒有意識的心理活動,是有機體對外界刺激的本能反應,這種作用是潛伏在意識之下的一種精神實質,能支配人的一切思想和行動。
人人都可產生辦某件事的意願,同時內心深處存在下意識,當意願與下意識一致時,其效果就不是二者之和而是二者的乘積;當意願和下意識相互對抗時,那麼下意識與意願的2倍成反比,即下意識的威力是意願力量的2倍,因此只有當意願絕對壓倒下意識時,才有可能成功。
比如意願是「很想縮短睡眠時間多干點事」,而下意識所形成的觀念是「睡不夠8小時會傷身體」,結局是很難實現短熟睡眠,因為下意識根深蒂固、很強大,只有當意願加倍時才能與之匹敵。
要實現短熟睡眠,往往需要醫生暗示以及自我暗示,從根本上消除腦海深處的下意識及其所形成的觀念。
從大量的科學實驗和實際情況看,睡眠的下意識是能改變的,只要從內心深處認為短睡眠對身體健康沒有不良影響,並且還能使得人們從知識、財富、社交等方面受益,其自己的下意識也就會漸漸地轉變過來。
(3)要有緊張有序的節律。把睡眠的時間節省下來以後的利用問題,是關繫到成功後成果的鞏固問題。在工作、學習或經營、社交當中,要珍惜時間,充分利用時間,把時間安排的井然有序。
工作的時間就集中精力的去工作,到了應該睡覺的時間就及時上床就寢,在緊張有序的節律當中撥了自己的生物鍾,以便為自身的健康和工作的高效率打下基礎,創造條件。
有一點必須指出,睡眠時間的節省並不是人人可行,每個人在實施時不能脫離了自己的具體實際。
長睡眠者延長的是哪個階段的睡眠時間?
我們已經在有關條目中介紹了,睡眠的全過程有兩個睡眠時相在交替輪換著進行。這兩個睡眠時相為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
在慢波睡眠中又分第1、2、3、4幾個階段。慢波睡眠的第1階段為入睡期,表現的只有一絲睡意;第2階段為淺睡期,表現的睡眠不深,非常容易喚醒;第3階段和第4階段,分別為中等深度睡眠和熟睡期,這時睡者的潛意識消失,不易被喚醒。
慢波睡眠的4個階段大約為90分鍾的時間,慢波睡眠之後即進入快波睡眠,也就是眼快動睡眠。每夜的睡眠中大約要進行4~5個如此的循環周期。
我們在有關條目中也介紹了,有的人是長睡眠者,每天至少要睡9小時,才能睡足;有的人是短睡眠者,每天只睡5~6小時即能保持旺盛的工作與學習精力。
這兩種睡眠時間長短不一樣的人中,他們延長了的或短縮了的睡眠時間,分別分布在哪個睡眠時相和階段呢?
據睡眠實驗室的研究發現,在第一個慢快波睡眠周期中,快波睡眠只有5~10分鍾的時間,在後邊的幾個慢快波睡眠周期中,則快波睡眠的時間逐次延長。
一般說來,如果每晚平均出現五次快波睡眠,其總時間大約在90~120分鍾上下,約占睡眠總量的20~25%。如果是延長了總的睡眠時間,則主要是增加了快波睡眠。
因此講,長睡眠者(指每夜睡眠時間在9小時以上者) 延長的主要是快波睡眠,也就是有夢睡眠的階段。
4. 怎樣能縮短睡眠時間
縮短睡眠時間要看你平時有幾個小時的睡眠習慣。相信有不少年輕人過著晚上不睡白天不醒的壞習慣。這種壞習慣會讓我們身體里的生物鍾顛倒導致體質變成肥胖型,甚至也會引起很多疾病。那如何改善以及縮短自己的睡眠時間呢?正常成年人的睡眠時間必須每天保證7個小時,就算在縮短也不能縮了這最重要的7個小時。
下班之後如果不喜歡活動的人,我教給大家一個小竅門,如果上班的地點離家很近,盡量保持走路不要坐公交車,如果家遠可以買一個瑜伽墊,哪怕每天在墊子上伸伸腿彎彎腰都比你天天拿著手機遭輻射好得多。最晚到十一點強迫性的關機、躺在床上,剛開始可能會有很多不適應,但是堅持才是硬道理。久而久之,你也可以養成早起早睡的好習慣,既能保證了自己7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又從此不會因為睡得晚而睡眠長了。
5. 怎樣才能使自己的睡眠時間減少
長睡眠者能變成短睡眠者嗎?
現代生活使許多人產生時間不夠用的感覺,如求學者總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用來掌握更多的知識;成年人除正常工作外,總希望有更多的時間用來看書、讀報、看電視、社會交往或其他活動,等等。
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除提高辦事效率外,再就是減少睡眠時間,對於長睡眠者來說,在這方面更具潛力。
那麼,慣於長睡眠者能縮短睡眠嗎?能縮短到什麼程度?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請看國外一位專家所做的實驗,或許能得到答案。
1977年有位叫穆拉尼的人指導4對強烈希望變成短睡眠者的夫婦進行了縮短睡眠的實驗。為使該項研究更具科學性,他們1周內有3天要在自己家裡進行腦電圖監測。
實驗採取逐漸縮短睡眠時間,每2周縮短30分鍾,當睡眠時間縮短到5小時時,堅持1個月,然後在些基礎上逐漸地、適當地調整睡眠時間,以受試者白天無明顯困意為度。
半年以後的結果,這8人中有 2人每天睡5.5小時,4人每天睡5小時,2人每天只睡4.5小時。對他們進行身體和智能的全面檢查,未見有任何能力降低的跡象。此時這8人都變成了短睡眠者。
堅持了半年後,再讓他們自由選擇睡眠時間,停止一切試驗。一年後追蹤觀察,8人的平均睡眠時間為6小時,一切感覺正常。
這個實驗證明,只要自己希望變為短睡眠者,並且堅信短熟睡更益於身體,縮短睡眠時間並不難。至於縮短到什麼程度,還需因人而異,一般以6小時左右為宜。
為達到目標,至少需要訓練5~6個月,千萬不要急於求成。在訓練過程中,白天可能會有強烈的睏倦感,但能逐漸適應。
短熟睡眠對精神和體力有不良影響嗎?
一個人睡眠充足與否,並不是看你用在睡覺上總時間的長短,而是看你深睡眠時間的多少,那怕你一天只睡4~5個小時,只要有五分之三的時間是處在深睡眠階段,翌日的精力照樣充沛,反應也照樣和往常一樣敏捷。
反之,如果是一夜睡了8~9個小時,可都是處在淺睡眠階段,起床後還是有休息不好的感覺。
《失眠與睡眠》一書中舉了這樣兩個實例:酒井氏是一位短熟睡眠者,按照他的體會,睡前寫的稿子如果沒寫完,睡醒後可以立刻接著往下寫,沒必要先復習一下前面內容,理清思路然後再繼續。
這是因為睡前的α腦電波可以很快平移入σ腦電波(深睡眠腦電波),醒後又可平移回α腦電波。當然這需要一個訓練過程,否則入睡時難於控制,醒後也會像一般人那樣,腦子里一片空白,要經過「清醒」、經過復習才能找到原來的思路。
又如西班牙有一位畫家叫達里,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當他很累時,便坐在扶手椅上,旁邊小桌上擺著一盆湯,達里拿起湯匙喝著湯,困了便向後一靠睡著了,手一松湯匙掉到湯盆里,「當啷」一聲把他吵醒了。就這么短暫的休息,使其疲勞頓消,又精神百倍地重新工作起來。
另據國外資料介紹,議院里那些政治家,絕大多數是60開外,會議中間休息時可見不少人坐在那裡打瞌睡,會議重新開始後就又活躍起來。
每提出一項議案,事先都要與各有關大臣接觸、與各有關部門商討,抽空還要回到自己的選區去徵求意見、組織後援、與知名人士面談,每天一直忙到深夜才能睡3~4個小時,一醒來記者們又會蜂擁而至……所以體力或精力太差或睡眠太長的人是很難成為議員的。
以上介紹的這些表明,短熟睡眠對人們的精神與體力是不會有太大的不良影響。這是為什麼呢?
要想弄清這一問題,還得要從腦電波說起。20世紀初,發明了腦電記錄方法。50年代進一步證明腦電有四種波型,即隨著睡眠的加深,先是α波(8~12HZ),進而Q波、δ波(4~7HZ) 加雜α波,再是Q波、δ波(0 5~3HZ)。
之後又發現了快動眼睡眠。這樣睡眠分成了兩種:非快動眼睡眠和快動眼睡眠,二者合稱一個睡眠周期,每晚有4~5個這樣的周期。
非快動眼睡眠是腦睡眠狀態,如果人在這種狀態下醒來,一時間會不辨東西,處於「睡迷糊 」狀態。
快動眼睡眠主要是軀體,特別是肌肉的休息,而腦活動與清醒時沒有太大差別,如果人在這時期醒來,將會很清醒,可立即行動。
既然非快動眼睡眠(特別是其中的深睡眠)是與腦疲勞恢復,而快動眼睡眠與軀體疲勞恢復有關系,那麼2~3個睡眠周期的短熟睡眠,足可以達到恢復的目的,而這2~3個周期的時間是3~4.5個小時。這就是為什麼短睡眠者每日仍能充滿活力和朝氣的原因。
怎樣將睡眠的時間適當縮短?
在當今時代里,人們的時間觀念都比較強,有不少的人想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工作、學習及社交等方面上,所以常常會感到時間不夠用。
如果在保證健康的前提下擠出點睡眠的時間,這是人們比較關心,並且早已實施的一種方法。有大量的實驗研究表明,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將睡眠時間從8個小時縮短為6個小時是完全可行的,對健康不會造成大的危害。怎樣才能將睡眠的時間適當地縮短呢?
(1)要有科學的措施。科學的節約睡眠時間,是長睡眠變成短睡眠的關鍵。對於一個長期睡眠時間保持在8小時以上的人來說,只有縮短睡眠時間的意願而沒有科學的措施是不行的。
措施的制定要因人而異,一般講來可以以每周減少30分鍾睡眠時間的速度遞延,待睡眠時間減少至每日睡6個小時則不宜繼續再減。
在由長睡眠向短睡眠轉變的過程中以及改成短睡眠以後,要中午午休30~40分鍾,否則精力和體力都會不支持。
(2)要有意願和下意識的結合。意願是指自己有適當節省睡眠時間的願望;下意識又稱潛意識,心理學上是指不知不覺、沒有意識的心理活動,是有機體對外界刺激的本能反應,這種作用是潛伏在意識之下的一種精神實質,能支配人的一切思想和行動。
人人都可產生辦某件事的意願,同時內心深處存在下意識,當意願與下意識一致時,其效果就不是二者之和而是二者的乘積;當意願和下意識相互對抗時,那麼下意識與意願的2倍成反比,即下意識的威力是意願力量的2倍,因此只有當意願絕對壓倒下意識時,才有可能成功。
比如意願是「很想縮短睡眠時間多干點事」,而下意識所形成的觀念是「睡不夠8小時會傷身體」,結局是很難實現短熟睡眠,因為下意識根深蒂固、很強大,只有當意願加倍時才能與之匹敵。
要實現短熟睡眠,往往需要醫生暗示以及自我暗示,從根本上消除腦海深處的下意識及其所形成的觀念。
從大量的科學實驗和實際情況看,睡眠的下意識是能改變的,只要從內心深處認為短睡眠對身體健康沒有不良影響,並且還能使得人們從知識、財富、社交等方面受益,其自己的下意識也就會漸漸地轉變過來。
(3)要有緊張有序的節律。把睡眠的時間節省下來以後的利用問題,是關繫到成功後成果的鞏固問題。在工作、學習或經營、社交當中,要珍惜時間,充分利用時間,把時間安排的井然有序。
工作的時間就集中精力的去工作,到了應該睡覺的時間就及時上床就寢,在緊張有序的節律當中撥了自己的生物鍾,以便為自身的健康和工作的高效率打下基礎,創造條件。
有一點必須指出,睡眠時間的節省並不是人人可行,每個人在實施時不能脫離了自己的具體實際。
長睡眠者延長的是哪個階段的睡眠時間?
我們已經在有關條目中介紹了,睡眠的全過程有兩個睡眠時相在交替輪換著進行。這兩個睡眠時相為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
在慢波睡眠中又分第1、2、3、4幾個階段。慢波睡眠的第1階段為入睡期,表現的只有一絲睡意;第2階段為淺睡期,表現的睡眠不深,非常容易喚醒;第3階段和第4階段,分別為中等深度睡眠和熟睡期,這時睡者的潛意識消失,不易被喚醒。
慢波睡眠的4個階段大約為90分鍾的時間,慢波睡眠之後即進入快波睡眠,也就是眼快動睡眠。每夜的睡眠中大約要進行4~5個如此的循環周期。
我們在有關條目中也介紹了,有的人是長睡眠者,每天至少要睡9小時,才能睡足;有的人是短睡眠者,每天只睡5~6小時即能保持旺盛的工作與學習精力。
這兩種睡眠時間長短不一樣的人中,他們延長了的或短縮了的睡眠時間,分別分布在哪個睡眠時相和階段呢?
據睡眠實驗室的研究發現,在第一個慢快波睡眠周期中,快波睡眠只有5~10分鍾的時間,在後邊的幾個慢快波睡眠周期中,則快波睡眠的時間逐次延長。
一般說來,如果每晚平均出現五次快波睡眠,其總時間大約在90~120分鍾上下,約占睡眠總量的20~25%。如果是延長了總的睡眠時間,則主要是增加了快波睡眠。
因此講,長睡眠者(指每夜睡眠時間在9小時以上者) 延長的主要是快波睡眠,也就是有夢睡眠的階段。
6. 如何減少睡眠時間
減少睡眠時間
長睡眠者能變成短睡眠者嗎?
現代生活使許多人產生時間不夠用的感覺,如求學者總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用來掌握更多的知識;成年人除正常工作外,總希望有更多的時間用來看書、讀報、看電視、社會交往或其他活動,等等。
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除提高辦事效率外,再就是減少睡眠時間,對於長睡眠者來說,在這方面更具潛力。
那麼,慣於長睡眠者能縮短睡眠嗎?能縮短到什麼程度?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請看國外一位專家所做的實驗,或許能得到答案。
1977年有位叫穆拉尼的人指導4對強烈希望變成短睡眠者的夫婦進行了縮短睡眠的實驗。為使該項研究更具科學性,他們1周內有3天要在自己家裡進行腦電圖監測。
實驗採取逐漸縮短睡眠時間,每2周縮短30分鍾,當睡眠時間縮短到5小時時,堅持1個月,然後在些基礎上逐漸地、適當地調整睡眠時間,以受試者白天無明顯困意為度。
半年以後的結果,這8人中有 2人每天睡5.5小時,4人每天睡5小時,2人每天只睡4.5小時。對他們進行身體和智能的全面檢查,未見有任何能力降低的跡象。此時這8人都變成了短睡眠者。
堅持了半年後,再讓他們自由選擇睡眠時間,停止一切試驗。一年後追蹤觀察,8人的平均睡眠時間為6小時,一切感覺正常。
這個實驗證明,只要自己希望變為短睡眠者,並且堅信短熟睡更益於身體,縮短睡眠時間並不難。至於縮短到什麼程度,還需因人而異,一般以6小時左右為宜。
為達到目標,至少需要訓練5~6個月,千萬不要急於求成。在訓練過程中,白天可能會有強烈的睏倦感,但能逐漸適應。
短熟睡眠對精神和體力有不良影響嗎?
一個人睡眠充足與否,並不是看你用在睡覺上總時間的長短,而是看你深睡眠時間的多少,那怕你一天只睡4~5個小時,只要有五分之三的時間是處在深睡眠階段,翌日的精力照樣充沛,反應也照樣和往常一樣敏捷。
反之,如果是一夜睡了8~9個小時,可都是處在淺睡眠階段,起床後還是有休息不好的感覺。
《失眠與睡眠》一書中舉了這樣兩個實例:酒井氏是一位短熟睡眠者,按照他的體會,睡前寫的稿子如果沒寫完,睡醒後可以立刻接著往下寫,沒必要先復習一下前面內容,理清思路然後再繼續。
這是因為睡前的α腦電波可以很快平移入σ腦電波(深睡眠腦電波),醒後又可平移回α腦電波。當然這需要一個訓練過程,否則入睡時難於控制,醒後也會像一般人那樣,腦子里一片空白,要經過「清醒」、經過復習才能找到原來的思路。
又如西班牙有一位畫家叫達里,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當他很累時,便坐在扶手椅上,旁邊小桌上擺著一盆湯,達里拿起湯匙喝著湯,困了便向後一靠睡著了,手一松湯匙掉到湯盆里,「當啷」一聲把他吵醒了。就這么短暫的休息,使其疲勞頓消,又精神百倍地重新工作起來。
另據國外資料介紹,議院里那些政治家,絕大多數是60開外,會議中間休息時可見不少人坐在那裡打瞌睡,會議重新開始後就又活躍起來。
每提出一項議案,事先都要與各有關大臣接觸、與各有關部門商討,抽空還要回到自己的選區去徵求意見、組織後援、與知名人士面談,每天一直忙到深夜才能睡3~4個小時,一醒來記者們又會蜂擁而至……所以體力或精力太差或睡眠太長的人是很難成為議員的。
以上介紹的這些表明,短熟睡眠對人們的精神與體力是不會有太大的不良影響。這是為什麼呢?
要想弄清這一問題,還得要從腦電波說起。20世紀初,發明了腦電記錄方法。50年代進一步證明腦電有四種波型,即隨著睡眠的加深,先是α波(8~12HZ),進而Q波、δ波(4~7HZ) 加雜α波,再是Q波、δ波(0 5~3HZ)。
之後又發現了快動眼睡眠。這樣睡眠分成了兩種:非快動眼睡眠和快動眼睡眠,二者合稱一個睡眠周期,每晚有4~5個這樣的周期。
非快動眼睡眠是腦睡眠狀態,如果人在這種狀態下醒來,一時間會不辨東西,處於「睡迷糊 」狀態。
快動眼睡眠主要是軀體,特別是肌肉的休息,而腦活動與清醒時沒有太大差別,如果人在這時期醒來,將會很清醒,可立即行動。
既然非快動眼睡眠(特別是其中的深睡眠)是與腦疲勞恢復,而快動眼睡眠與軀體疲勞恢復有關系,那麼2~3個睡眠周期的短熟睡眠,足可以達到恢復的目的,而這2~3個周期的時間是3~4.5個小時。這就是為什麼短睡眠者每日仍能充滿活力和朝氣的原因。
怎樣將睡眠的時間適當縮短?
在當今時代里,人們的時間觀念都比較強,有不少的人想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工作、學習及社交等方面上,所以常常會感到時間不夠用。
如果在保證健康的前提下擠出點睡眠的時間,這是人們比較關心,並且早已實施的一種方法。有大量的實驗研究表明,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將睡眠時間從8個小時縮短為6個小時是完全可行的,對健康不會造成大的危害。怎樣才能將睡眠的時間適當地縮短呢?
(1)要有科學的措施。科學的節約睡眠時間,是長睡眠變成短睡眠的關鍵。對於一個長期睡眠時間保持在8小時以上的人來說,只有縮短睡眠時間的意願而沒有科學的措施是不行的。
措施的制定要因人而異,一般講來可以以每周減少30分鍾睡眠時間的速度遞延,待睡眠時間減少至每日睡6個小時則不宜繼續再減。
在由長睡眠向短睡眠轉變的過程中以及改成短睡眠以後,要中午午休30~40分鍾,否則精力和體力都會不支持。
(2)要有意願和下意識的結合。意願是指自己有適當節省睡眠時間的願望;下意識又稱潛意識,心理學上是指不知不覺、沒有意識的心理活動,是有機體對外界刺激的本能反應,這種作用是潛伏在意識之下的一種精神實質,能支配人的一切思想和行動。
人人都可產生辦某件事的意願,同時內心深處存在下意識,當意願與下意識一致時,其效果就不是二者之和而是二者的乘積;當意願和下意識相互對抗時,那麼下意識與意願的2倍成反比,即下意識的威力是意願力量的2倍,因此只有當意願絕對壓倒下意識時,才有可能成功。
比如意願是「很想縮短睡眠時間多干點事」,而下意識所形成的觀念是「睡不夠8小時會傷身體」,結局是很難實現短熟睡眠,因為下意識根深蒂固、很強大,只有當意願加倍時才能與之匹敵。
要實現短熟睡眠,往往需要醫生暗示以及自我暗示,從根本上消除腦海深處的下意識及其所形成的觀念。
從大量的科學實驗和實際情況看,睡眠的下意識是能改變的,只要從內心深處認為短睡眠對身體健康沒有不良影響,並且還能使得人們從知識、財富、社交等方面受益,其自己的下意識也就會漸漸地轉變過來。
(3)要有緊張有序的節律。把睡眠的時間節省下來以後的利用問題,是關繫到成功後成果的鞏固問題。在工作、學習或經營、社交當中,要珍惜時間,充分利用時間,把時間安排的井然有序。
工作的時間就集中精力的去工作,到了應該睡覺的時間就及時上床就寢,在緊張有序的節律當中撥了自己的生物鍾,以便為自身的健康和工作的高效率打下基礎,創造條件。
有一點必須指出,睡眠時間的節省並不是人人可行,每個人在實施時不能脫離了自己的具體實際。
長睡眠者延長的是哪個階段的睡眠時間?
我們已經在有關條目中介紹了,睡眠的全過程有兩個睡眠時相在交替輪換著進行。這兩個睡眠時相為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
在慢波睡眠中又分第1、2、3、4幾個階段。慢波睡眠的第1階段為入睡期,表現的只有一絲睡意;第2階段為淺睡期,表現的睡眠不深,非常容易喚醒;第3階段和第4階段,分別為中等深度睡眠和熟睡期,這時睡者的潛意識消失,不易被喚醒。
慢波睡眠的4個階段大約為90分鍾的時間,慢波睡眠之後即進入快波睡眠,也就是眼快動睡眠。每夜的睡眠中大約要進行4~5個如此的循環周期。
我們在有關條目中也介紹了,有的人是長睡眠者,每天至少要睡9小時,才能睡足;有的人是短睡眠者,每天只睡5~6小時即能保持旺盛的工作與學習精力。
這兩種睡眠時間長短不一樣的人中,他們延長了的或短縮了的睡眠時間,分別分布在哪個睡眠時相和階段呢?
據睡眠實驗室的研究發現,在第一個慢快波睡眠周期中,快波睡眠只有5~10分鍾的時間,在後邊的幾個慢快波睡眠周期中,則快波睡眠的時間逐次延長。
一般說來,如果每晚平均出現五次快波睡眠,其總時間大約在90~120分鍾上下,約占睡眠總量的20~25%。如果是延長了總的睡眠時間,則主要是增加了快波睡眠。
因此講,長睡眠者(指每夜睡眠時間在9小時以上者) 延長的主要是快波睡眠,也就是有夢睡眠的階段。
參考資料:http://www.success001.net/cuimian/renshi/200407/5.html
7. 為什麼在家睡覺感覺一天過的那麼快我不想時間過的那麼快!
睡覺時間就是過的快,不想過這快,教你個辦法,你不要睡覺,就在哪裡蹲馬步2個小時,然後,做1000個俯卧撐,再做1000個蛙跳,時間就過的慢了。
睡覺時間就是過的快,不想過這快,教你個辦法,你不要睡覺,就在哪裡蹲馬步2個小時,然後,做1000個俯卧撐,再做1000個蛙跳,時間就過的慢了。
8. 怎樣才能睡個好覺,不讓自己老那麼快
我們知道,睡眠對於大腦健康是極為重要的。未成年人一般需要有8個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並且必須保證高質量。如果睡眠的時間不足或質量不高,那麼對大腦就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大腦的疲勞就難以恢復,嚴重的可能影響大腦的功能。青少年如果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差,就應適當增加睡眠的時間,比如夏天午睡片刻,並且要設法改善睡眠狀況等。
按照一般的觀點,睡眠是消除大腦疲勞的主要方式。如果長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太差,就會嚴重影響大腦的機能,本來是很聰明的人也會變得糊塗起來。很多青少年學生患上了神經衰弱等疾病,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嚴重睡眠不足引發的。
總之,一個人的一中,有三分之一多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政黨的良好睡眠,可調節生理機能,維持神經系統的平衡,是生命中重要的一環。睡眠不良、不足,第二天就會頭錯腦脹、全身無力。睡眠與健康工作和學習的關系甚為密切。
以下幾個方面可以提高睡眠質量:
* 睡眠要適量
1、我們的一個重要觀點是:覺不可少睡。在很多書上都說,成年人一般每天睡7-8個小時就差不多了。可是最近美國心理學教授詹姆斯•馬斯博士指出:一個人晚上睡眠6-7個小時是不夠的。他對睡眠研究的結果表明,只有8個小時睡眠才能夠使人體功能達到高峰。所以什麼是「適量」,主要是「以精神和體力的恢復」作為標准。
人的睡眠分為慢動眼睡眠和快動眼睡眠兩個時向。濃度的快動眼睡眠在記憶儲存、維持組織、信息整理及新的學習、表現等都發生在快動眼睡眠的最後階段,而快動眼睡眠通常發生在8小時睡眠期的後部,並可以持續90分鍾左右。雖然我們可能並沒有覺察到,但是,我們當中大部分人的睡眠其實都是不夠的,這不僅降低了生活質量,還可能引發疾病。
為了彌補這種普遍的睡眠不足,馬斯博士提倡「小睡」。這種小睡是指每天正式睡眠醒來後再小睡20分鍾,其效果比晚上早睡要好得多。
我們特別強調的是,現在中小學生雖然說「減負」了,但是由於各種各樣的考試壓力,他們並不輕松,很多人睡眠的時間明顯不足。與過去相比,實際上是明松暗緊。這實際上無論對社會還是對家庭都是得不償失的。我們認為,只有睡好覺,才能學習好。睡好覺並不會妨礙前程:睡眠時間必須保證!
* 睡覺的環境
要想晚間得良好的睡眠,注意睡前三宜三忌非常重要。
三宜是:
睡前散步。
《紫岩隱書•養書》說:「入睡時行,繞室千步,始就枕……蓋則神勞,勞則思息,動極而求靜。」
睡覺應該有一個合適的環境,主要是一個清靜的卧室和舒適的卧具。
通風是卧室的一個重要條件,因為新鮮的空氣比什麼都重要。無論室外的溫度高低,睡覺之前都應該開窗換氣。選擇一張舒適的床,一般以軟硬適中的棕綳床或軟木板的褥子為宜。枕頭軟硬要適中,盡量做到冬暖夏涼。
要有正確的睡眠姿勢。
一般主張向右側卧,微曲雙腿,癸身自然放鬆,一手屈肘放枕前,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
要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無論是每晚的睡眠還是白天的小睡都要盡量保持在同一個時間上床和起床,節假日也不例外。要進行有規律的適度的行動。
* 順應生物鍾
如果我們每天准時起床,定時去迎接每天早晨的陽光,那麼你的生物鍾就會准時運轉。研究表明,這是提高睡眠質量的關鍵要素之一。
影響生物鍾的運行的因素之一是體溫。研究證明,人的體溫波動對生物鍾的節律有很大的影響。人的體溫下降就容易引起睡意,這是利用體溫調節生物鍾的有效方法。如果體溫調節失控,就會引起睡眠生物鍾發生紊亂。控制體溫的方法很多,例如睡前洗澡,或睡前做20分鍾的有氧運動等,睡覺的時候體溫就會有所下降。
總之,形成習慣之後,人就會按時入睡。青少年要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這是最重要的。生物鍾是不能輕易破壞的,千萬不要在星期六、星期天晚上不睡,白天不起,破壞了自己的生物鍾。
* 調節飲食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有少數人在晚上大量食用咖啡、巧克力、可樂、茶等食品或飲料之後主觀上沒有睡眠不良的感覺,但是實驗證實,他們的深度睡眠會受到不良的影響。所以睡覺之前,不要食用這些東西。
為了獲得一個良好的睡眠效果,睡前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忌諱:
忌飽食
晚餐七八成飽即可。睡前不要吃東西 ,以免加生胃腸負擔。
忌飲濃茶與咖啡
晚上不要飲用濃茶、咖啡等食品,以免因精神興奮或尿頻影響正常的睡眠。
忌喝酒
研究證明,喝酒好像可以幫助人入睡,但是實際上是不正確的。酒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會釋放一種天然的興奮劑,破壞我們下半夜睡眠。
* 噪音
不少青少年朋友因為經常處在某種雜訊中,習慣成自然,適應了這種不良的環境。這對我們的睡眠是不利的,會減少我們濃度睡眠的時間。所以睡覺的環境應該盡量避免噪音干擾。
另外,對於容易失眠的人來說,應在有睡意的時候才上床,早早上床的結果往往是「欲速則不達」,只會加重心理壓力。有人曾經進行過這樣的試驗,在某些情況下,晚睡早起,減少睡眠時間,而有利於提高睡眠質量。
* 睡覺時間
要想提高睡眠質量,入時間必須注意;
能取得較好的睡眠質量的入睡時間是晚上9點到11點,中午12點到1點半,凌晨2點到3點半,這時人體精力下降,反應遲緩,思維減慢,情緒低下,利於人體轉入慢波睡眠,以進入甜美的夢鄉。
什麼樣的睡眠才是最好?睡眠應該是一種無意識的愉快狀態。
就算睡的時間短,而第二天起床能夠很有精神,就表示有好的睡眠『品質』,但是如果在睡了很久之後仍然覺得很累,就表示睡眠質量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