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怎樣將電視響應時間降低
擴展閱讀
真空壓力多少 2025-05-15 09:59:06
怎樣做奶食視頻 2025-05-15 09:54:46
橫屏視頻怎樣換成豎屏 2025-05-15 09:51:47

怎樣將電視響應時間降低

發布時間: 2022-04-28 01:55:11

⑴ 液晶電視拖尾和反應時間有關還是刷新頻率

和響應時間有直接關系,液晶顯示的目前的響應時間已經決定了拖尾現象必然存在。

現在全球還沒有完全不拖尾的液晶,只是把拖尾現象處理的輕一些而已。除非你用等離子或顯像管,才叫真正不拖尾。

某某大廠說高120HZ真240HZ就可以改善拖尾 — 沒錯啊 ~ 注意說的是改善,而不是消除!
他指的是高刷新率可以改善人眼視覺主觀的感受到的拖尾,而不是改變了響應時間的物理指標,人眼視覺感官和真正物理指標是有一定差距的。

誰說液晶的特性就不需要刷新頻率的?60HZ就夠了?? 又是商家吧,~~ 60HZ是夠顯示電視畫面了;但畫面刷新頻率越高,人眼睛視疲勞程度越容易減緩,眼睛舒適度越好,,, 所以60HZ只能算一般水平... 高120HZ才算足夠,240HZ有點奢侈。

如果你聽說有了完全不拖尾的液晶,也是商家的忽悠(比如關於ISP硬屏的文章,基本就是LG的廣告軟文)。

無論液晶、等離子的顯示效果(色彩,亮度,對比度,速率...)
目前都比不上顯像管的好,畢竟算是新技術,還有很長的技術發展之路。

你要知道的是,顯像管現在主要是體積和尺寸比不上他們的優勢才被逐漸淘汰的,而並不是顯示效果。

比如專業搞制圖設計人員用的顯示器,都根本不會用液晶的,依然用顯像管的。

看高清就選帶高清介面的就行了,型號你可以問導購。 現在商家太能忽悠了,只要消費者不是內行,他們什麼言論也敢發表,無語...

⑵ 液晶電視里的響應時間是一個什麼概念

液晶顯示器的「響應時間」是液晶顯示器特有的一個性能指標。響應時間是液晶顯示器特有的一個性能指標,液晶的顯示是通過高分子物質結晶狀態的變化導致不同的折射率,來實現白色光線的不同顏色透射,投影在顯示器表面,從而獲得不同顏色的點。其中這個「高分子物質結晶狀態的變化」是一個物理的形變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成,這就造成了液晶顯示器上的每一個點在得到信號之後,需要一定的形變時間,這個形變的時間就是「響應時間」。
形象地說,響應時間作為一個性能參數,實際上就是液晶由全亮變為全暗、再由全暗變成全亮的反應時間(包括上升時間和下降時間)。
響應時間越快,畫面就越少遲滯現象。
通常廠商在其產品標識中所說的響應時間應指兩者之和,即「全過程時間」;但出於商業競爭的需要,一些廠商用上升時間的數據來誤導消費者。例如通常8ms的全程響應時間,有的廠商會宣傳為4ms,而不說是全程響應時間還是半程響應時間。

⑶ 液晶電視,一款液晶電視,液晶電視響應時間,怎麼才合適沒拖影。。

主頻在100hz以上就不用擔心響應時間,不會有拖影。看看相關網站的資料就知道。現在有種硬屏電視的技術在這方面做的不錯。

⑷ 液晶電視的響應時間的關鍵技術是什麼

所謂「響應時間」,就是LCD顯示器對於輸入信號的反應速度,也就是液晶由暗轉亮或者是由亮轉暗的反應時間。基本上,「響應時間」指標越小越好。響應時間越小,則用戶在看移動的畫面時不會出現有類似殘影或者是拖曳的感覺。通常,各種LCD顯示器會將反應速度分為兩個部分--「Rising」和「Falling」,而表示時則以兩者之和為准。

⑸ 液晶電視的響應時間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響應時間不夠快,像素點對輸入信號的反應速度跟不上,觀看高速移動的畫面時就會出現類似殘影或者拖沓的痕跡,無法保證畫面的流暢。

響應時間分為兩個部分:上升時間(Rise time)和下降時間(Fall time),而表示時以兩者之和為准。

反應時間30毫秒=1/0.030=每秒鍾電視能夠顯示33幀畫面,這是已經能滿足DVD播放的需要;反應時間25毫秒=1/0.025=每秒鍾電視能夠顯示40幀畫面,完全滿足DVD播放以及絕大部分電影或者游戲的需要。

CRT電視中,只要電子束擊打熒光粉立刻就能發光,而輝光殘留時間極短,因此傳統CRT電視反應時間僅為1~3ms。由於液晶電視是利用液晶分子扭轉控制光的通斷,而液晶分子的扭轉需要一個過程,所以LCD電視的反應時間要明顯長於CRT。

(5)怎樣將電視響應時間降低擴展閱讀:

液晶電視響應時間從早期的25ms到12ms,反應時間被不斷縮短,實際上,我們所說的12ms反應時間是針對全黑和全白畫面之間切換所需要的時間,這種全白全黑畫面的切換所需的驅動電壓是比較高的,所以切換速度比較快,可以達到12ms;

而實際應用中大多數都是灰階畫面的切換,其實質是液晶不完全扭轉,不完全透光,所需的驅動電壓比較低,故切換速度相對較慢。所以綜合起來,在灰階畫面下75Hz的刷新率已經可以滿足12ms液晶面板的需求了。

隨著液晶顯示器的日漸盛行,灰階響應的時間也在日益改善,大品牌顯示器廠商的產品中已經開始大范圍出現5ms、2ms等超速響應時間的顯示器,基本上消除了畫面的拖影現象。

⑹ 如何降低屏幕顯示速度

看來這問題還挺嚴重的.
第一:建議裝個殺毒軟體.
第二:所謂反應時間是液晶電視各像素點對輸入信號反應的速度,即像素由暗轉亮或由亮轉暗所需要的時間(其原理是在液晶分子內施加電壓,使液晶分子扭轉與回復)。常說的25ms、16ms就是指的這個反應時間,反應時間越短則使用者在看動態畫面時越不會有尾影拖曳的感覺。一般將反應時間分為兩個部分:上升時間(Rise time)和下降時間(Fall time),而表示時以兩者之和為准。

CRT電視中,只要電子束擊打熒光粉立刻就能發光,而輝光殘留時間極短,因此傳統CRT電視反應時間僅為1~3ms。所以,反應時間在CRT電視中一般不會被人們提及。而由於液晶電視是利用液晶分子扭轉控制光的通斷,而液晶分子的扭轉需要一個過程,所以LCD電視的反應時間要明顯長於CRT。

從早期的25ms到大家熟知的16ms再到最近剛剛出現的12ms,反應時間被不斷縮短,液晶電視不適合娛樂的陳舊觀念正在受到巨大挑戰。可以先做一個簡單的換算:30毫秒=1/0.030=每秒鍾顯示33幀畫面;25毫秒=1/0.025=每秒鍾顯示40幀畫面;16毫秒=1/0.016=每秒鍾顯示63幀畫面;12毫秒=1/0.012=每秒鍾顯示83幀畫面。可以看出12ms的誕生意味著液晶製造的一個巨大進步。

實際上,我們上面所說的12ms反應時間是針對全黑和全白畫面之間切換所需要的時間,這種全白全黑畫面的切換所需的驅動電壓是比較高的,所以切換速度比較快,可以達到12ms;而實際應用中大多數都是灰階畫面的切換(其實質是液晶不完全扭轉,不完全透光),所需的驅動電壓比較低,故切換速度相對較慢。所以綜合起來,在灰階畫面下75Hz的刷新率已經可以滿足12ms液晶面板的需求了。

據數據表明:
反應時間30毫秒=1/0.030=每秒鍾電視能夠顯示33幀畫面,這是已經能滿足DVD播放的需要;
反應時間25毫秒=1/0.025=每秒鍾電視能夠顯示40幀畫面,完全滿足DVD播放以及絕大部分電影或者游戲的需要。

⑺ 液晶電視和普通電視有什麼區別

液晶電視和普通優點 和缺點區別:電視普通電視除外,等離子電視(PDP)和液晶電視(LCD)都屬於平板電視,它們就像雙胞胎,雖然表面上十分相像,但本質上卻有很大差別。其中兩者的最大的區別在於使用的面板不同,也就是說它們的成像原理大不一樣。等離子電視是依靠高電壓來激活顯像單元中的特殊氣體,使它產生紫外線來激發磷光物質發光。而LCD電視則是通過電流來改變液晶面板上的薄膜型晶體管內晶體的結構,使它顯像。除此以外,等離子電視與液晶電視也有各自的特點,如等離子電視在同等尺寸下比液晶電視便宜,而液晶電視在節電性能與顯示解析度方面具有優勢

關於清晰度

生產液晶電視的企業往往宣稱在清晰度上要高等離子電視一籌,並聲稱目前等離子電視宣稱的最高物理分辨力不過1024×1024,而幾乎所有的液晶電視都可以達到1024×768的高分辨力,最高的已達1920×1080。事實上,市場銷售的等離子電視的物理分辨力大部分只有852×480,只有少數等離子電視的物理分辨力達到1024×768。

但決定平板電視清晰度不只是屏的物理分辨力,電路對高清信號處理的好壞也直接影響清晰度,單純從屏的物理分辨力來判斷還不夠充分。所以,液晶電視生產企業單純從屏的物理分辨力攻擊等離子電視不夠科學。

關於視角

無論液晶電視怎樣辯解,等離子電視在視角方面要好於液晶電視,當然等離子電視也不是「沒有視角問題」。對於客廳、卧房用的電視機,很少有人會在超過120度的角度去看電視,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雙方關於視角的攻擊沒有必要。

關於響應速度

響應速度曾是液晶電視的軟肋,近期雖然在技術上已有很大改進,但有時也被生產等離子電視的企業作為攻擊液晶電視的對象。有企業宣稱,他們的液晶電視響應時間已降低到8毫秒,但實際上,市場上銷售的液晶電視響應時間大部分在12毫秒左右。即使已宣稱響應時間降到8毫秒的液晶電視,在播放快速運動圖像時仍有拖尾現象,因為企業所宣稱的8毫秒響應時間是在播放靜止圖像的情況下測算的。

對於一個快速運動的黑色圖像或者白色圖像,液晶電視都有輕微拖尾現象,但這並不表示,等離子電視在這方面就完美無缺,對於快速運動的白色物體,等離子電視同樣會有輕度的拖尾現象,只是當快速運動的物體換成黑色,就不會再有拖尾現象發生。

關於灼傷

等離子電視在處理運動圖像時優於液晶電視,但當靜止的圖像長時間出現在等離子屏幕同一位置上時,就可能出現灼傷現象。當等離子電視出現灼傷現象,開關機的時候,屏幕上會隱隱約約地出現長時間播放的那張圖像,好像印在屏幕上一樣,而這成為一些液晶電視生產企業攻擊等離子電視的對象。

關於對比度

如果單純從企業在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標注的對比度數字來看,液晶電視遠遠不如等離子電視,但不能說等離子電視比液晶電視好。這是因為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採用了不同的對比度測算方法,甚至每個企業採用的測算方法都不一樣,他們在自己的產品上標注的數據當然會有很大差異。 等離子電視大多採用全白全黑的測算方式,對比度一般都很高,有些企業宣稱其對比度高達8000∶1就是這個原因。如果按照美國國家標准ANSI來測算,等離子電視與液晶電視的對比度大都在200∶1或者300∶1左右,這種測算方式是對同一幅圖像顯示的黑色和白色進行對比。

關於模擬和數字

等離子電視生產企業攻擊液晶電視顯示的圖像是模擬的,而等離子電視則是全數字的。但如果從畫質來說,模擬的圖像讓人感覺平滑,而數字圖像讓人感覺跳躍。

互有長短各得其所

銷售量與銷售額

在40英寸以上市場,等離子電視有明顯優勢,盡管夏普已生產出45英寸液晶電視並開始上市,但受高代液晶面板還沒有大規模量產的限制,液晶電視在大尺寸方面還不能與等離子電視相比。 在30英寸以下市場,液晶電視與等離子電視相比也占據著絕對優勢,但是,目前在中國市場還沒有小於40英寸的等離子電視。

液晶電視與等離子電視性能比較

--------------------------------------------------------------------------------
2005-6-15 11:58:01 來源:康佳研究院 作者:陳小平

一段時間以來,特別是傳出索尼、東芝以及富士通將退出等離子電視陣營後,關於液晶電視已經在大屏幕平板電視領域戰勝等離子,等離子電視行將走向滅亡的言論在各種媒體上蔓延,給普通消費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惑。作為業內專業人士,覺得有必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實際數據進行比較,以獲得令人信服的結果,從而杜絕信口開河、人雲亦雲的結論。
下面摘錄一段《新京報》一篇文章的評論:"與等離子電視相比,液晶電視色彩更豐富,高達16.7百萬色彩,功耗只有等離子電視的1/3;液晶電視更具有等離子所無可匹敵的有效使用壽命,一般液晶電視的壽命為5萬小時左右,而等離子電視目前的一般壽命不過2萬小時。"我們以此作為出發點,對液晶和等離子電視的相關指標進行一些比較。

色彩表現力與顏色數

這是兩個經常被混淆的概念,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需要從彩色原理和色度圖來進行說明。從中學的物理教科書就可以知道, 顏色是由光的波長決定的, 從紅光( 波長 635nm) 到藍光( 波長 435nm), 人們大約可分辨出一百多種顏色。這種單波長的色光非常鮮艷, 人們稱為純色。實際看到的色光大多數是由許多種波長的光組成的。例如太陽光就是從紅光到藍光的連續光譜組成的。

在很早以前人們就發現, 人眼是一架不很精確的光學鑒別器, 它常常將不同光譜成分的色光看成同一種顏色。例如肉眼分不出哪一種白光是由太陽光連續光譜組成的, 哪一種是由紅、綠、藍三種色光組成的, 這叫同色異譜現象。實驗證明,任取三個互不能由其他兩個混合而成的色光, 都可以組成人眼能分辨的任意色光。這就是三原色現象,也是我們人工實現彩色的基礎。通常的彩色顯示系統都選用紅、綠、藍作為三原色。

附件 CIE1931.JPG:/upload/newsimg200506/20056151159181.JPG

圖1 CIE(國際照明協會)1931色度圖,其內部三角形的頂點

是NTSC制彩電紅、綠、藍三色熒光粉的色度坐標

選三原色紅(R)、綠(G)、藍(B)。r=R/(R+G+B), g=G/(R+G+B), b=B/(R+G+B)。由於 r+g+b=1, 所以只用給出 r 和 g 的值, 就能唯一地確定一種顏色。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色度圖,為了使坐標值能直接表示亮度大小,國際照明協會規定採用另一種色度坐標X、Y、Z,與R、G、B間存在線性換算關系。若以x、y作為平面坐標系,將自然界中的各種彩色按比色實驗法測出其x、y數值,並繪在該坐標平面內,便可得到圖1所示的色度圖。該色度圖邊沿舌形曲線上的任一點都代表某一波長光的色調,而曲線內的任一點均表示人眼能看到的某一種混合光的顏色。

某種顯示器件的彩色表現范圍是由其紅、綠、藍三色材料在色度圖中的坐標所圍成的三角形內的面積表示的,如圖一中的三角形就是NTSC制CRT彩電的彩色表現范圍,其紅、綠、藍三色熒光粉的色度坐標分別為(0.67,0.33),(0.21,0.71),(0.14,0.08)[1]。而顯示器件所能表示的顏色數是數字信號處理的概念,代表的是顯示器與圖像處理單元的介面處紅、綠、藍三色信號的位數,如常見的紅、綠、藍各8位的系統可表示的顏色數為2的(3x8)次方=16.7百萬色。從理論上來看,色度圖內很小的一塊三角形都可以表示無數種的顏色,但這只不過是數字游戲,真正的彩色表現力是由色度圖中的三角形面積大小來決定的。用過顯示器的人都知道紅、綠、藍各8位時就稱為真彩色了,再多的位數普通人的眼睛已不容易分辨出來。

等離子電視的彩色實現與CRT電視是一樣的,都是通過紅、綠、藍三色熒光粉受激發光來實現,所以其彩色表現力可以達到NTSC制CRT彩電(簡稱NTSC)的水平,如常用的PDP紅、綠、藍三色熒光粉的色度坐標分別為(0.641,0.356),(0.182,0.732),(0.147,0.067)[2]。液晶電視的彩色是由白色背光通過紅、綠、藍三色濾光片實現的,目前採用CCFL背光燈所能達到的最好彩色表現范圍是75%的NTSC,所以當把LCD與PDP和CRT彩電放在一起時,可以明顯地感覺到液晶電視的顏色鮮艷度較差。各位讀者可以將下列液晶顯示屏的彩色坐標畫到圖1中進行比較,紅(0.640,0.341)、綠(0.287,0.610)、藍(0.146,0.069)[3]。液晶界已認識到這一問題,正在研究別的背光源,比如有數據表明若採用LED或FED做背光燈,則液晶電視可以達到甚至超過NTSC的水平,當然實現產業化還需要一些時間。

功耗問題
功耗過高一直是PDP受人詬病的地方,PDP業界也在這方面進行著不懈的努力,通過多年來在放電室結構、氣體配方配比、電極形狀以及驅動電路等方面的改進,PDP的發光效率已從早期的1.2lm/W上升到前兩年的1.8lm/W,進而到現在的2.5lm/W,使得42吋PDP的功耗從400多瓦降到了200多瓦。PDP業界的目標是要把發光效率提高到5lm/W,使42吋PDP的功耗降到100多瓦。
反觀液晶電視,熒光燈管的發光效率高達30~100 lm/W,大屏幕液晶電視的CCFL背光燈管的發光效率可做到50~60 lm/W,是PDP的20多倍,但組裝成顯示屏後,總的背光利用率大約只有5%,遠沒有想像中的省電。有意思的是,當市場上還僅有20吋的液晶電視的時候,就有人大肆宣傳液晶電視如何如何,就像筆者在開篇所引用文章的1/3說,苦於很長時間沒有可比的產品,筆者也只好姑且聽之。不久前剛得到一份LG. Philips LCD Co., Ltd的42吋液晶屏的規格書,正好拿出來與LG電子的42吋PDP的功耗作一個比較。42吋液晶屏LC420W02的典型功耗為208瓦,而42吋PDP屏PDP42V6的典型功耗為220瓦,兩者的差別已經不大。

PDP的發明者之一的Larry Weber教授更是在SID 2004上做了如下表述:"耗電量方面,雖然最高輝度顯示的情況下PDP電視比液晶電視差,但是播放普通電視圖像時,盡管不明顯,PDP電視的耗電量卻更低。這是因為播放這種圖像時,自身發光的PDP電視的耗電量大約僅相當於最高輝度顯示時的20%,而液晶電視的耗電量與圖像無關、必須打開背照燈,因此耗電量一直很大。

液晶屏和背光模塊製造商也在對構成背光源模塊的四個部件技術進行持續的革新,即燈管、逆變器、反射板、擴散板,同時也在改善液晶電視的控制電路,根據外部環境光強或圖像內容的明暗,改變背光強度,以減少耗電量,而且功耗更低的新型背光源(如LED、FED等)也在研發當中。

壽命問題

通常看到的液晶和等離子電視的壽命指標都是指亮度降到一半時的時間,並不是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早期的PDP由於借用CRT上的熒光粉,對PDP放電產生的紫外線承受能力不夠,老化較快,使得壽命不足。但新一代長壽命、高亮度的PDP專用熒光粉已經實現商品化,使PDP的壽命提高了一倍以上,如LG最新的PDP42V6屏的壽命已達到6萬小時。

與PC相比,電視機更新的周期較長,連續使用10年的消費者不在少數。就液晶顯示屏背光燈管的半亮度壽命來說,早期用在筆記本電腦上的燈管壽命大約在15000小時,而目前電視機用的背光燈管壽命已達5萬~6萬小時,完全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長期使用要求。

關於液晶和等離子電視的壽命比較,Weber教授也有他自己的見解,是他給出的實驗數據,由於沒有具體的型號,也有一家之言的嫌疑,讀者朋友也就姑且看之。

液晶和等離子電視的壽命比較

以上的敘述可以看出,液晶和等離子電視的技術都在不斷的改進中,今天看成的缺點,明天可能就變成了優點。讀者朋友唯一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的眼睛,把你所有的選擇並排放在一起比較,看起來滿意的就是你所需要的。

⑻ 液晶電視怎麼成像的

1、背光燈發光成像,還是熒光粉成像
液晶是一種介於固態和液態之間的物質,是具有規則性分子排列的有機化合物,如果把它加熱會呈現透明狀的液體狀態,把它冷卻則會出現結晶顆粒的混濁固體狀態。正是由於它的這種特性,
所以被稱之為液晶(Liquid Crystal)。
用於液晶顯示器的液晶分子結構排列類似細火柴棒,稱為Nematic液晶,採用此類液晶製造的,液晶顯示器也就稱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而液晶電視是在兩張玻璃之間的液晶內,加入電壓,通過分子排列變化及曲折變化 再現畫面,屏幕通過電子群的沖撞,製造畫面並通過外部光線的透視反射來形成畫面。液晶顯示器通過顯示屏上的電極控制液晶分子狀態來達到顯示目的,即使屏幕加大,它的體積也不會成正比的增加,在重量上比相同顯示面積的傳統顯示器要輕得多,液晶電視的重量大約是傳統電視的1/3。液晶電視擁有16.7百萬的色彩,畫面層次分明,顏色絢麗真實。解析度大,清晰度高。液晶顯示器一開始就使用純平面的玻璃板,其平面直角的顯示效果比傳統顯示器看起來好得多。液晶顯示器沒有幅射,只有來自驅動電路的少量電磁波,只要將外殼嚴格密封即可排除電磁波外泄。所以液晶顯示器有稱為冷顯示器或環保顯示器。液晶電視不存在屏幕閃爍現象,不易造成視覺疲勞。液晶電視耗電量低,使用壽命長。按照使用時間為每天4.5小時的年耗電量換算,用30英寸液晶電視替代32英寸顯像管電視,每年每台可節約電能71千瓦。液晶電視的使用壽命一般為5萬個小時,比普通電視機的壽命長得多。液晶電視,也稱為LCD電視,使用的是和筆記本電腦及台式電腦平板顯示器相同的顯示技術。其生動的畫面是由一個造價不菲的特殊玻璃嵌板以及上面的晶體管生成的。不過這種電視價格昂貴,特別是超過40英寸的大尺寸液晶電視。一些液晶電視在從側面觀看時,畫面也不是十分清楚。目前國內市場上的液晶電視主要以15-32吋為主,也有42吋的超大液晶電視銷售等離子電視,也稱為PDP電視,是利用兩塊玻璃基板之間的氣體來顯現出色彩豐富而生動的畫面。這種電視比液晶電視稍便宜,特別是40英寸以上的大電視。和液晶電視一樣,等離子電視厚度也很薄。直到最近,許多等離子電視還有不少缺點需要克服,包括使用壽命相對比短、有可能長時間在屏幕上留下一些固定的影像、在高緯度地區無法工作等。不過這些問題至少在一些比好的機型中已經得到部分解決。

關於清晰度;

生產液晶電視的企業往往宣稱在清晰度上要高等離子電視一籌,並聲稱目前等離子電視宣稱的最高物理分辨力不過1024×1024,而幾乎所有的液晶電視都可以達到1024×768的高分辨力,最高的已達1920 ×1080。事實上,市場銷售的等離子電視的物理分辨力大部分只有852×480,只有少數等離子電視的物理分辨力達到1024×768。但決定平板電視清晰度不只是屏的物理解析度,電路對高清信號處理的好壞也直接影響清晰度,單純從屏的物理分辨力來判斷還不夠充分。所以,液晶電視生產企業單純從屏的物理分辨力攻擊等離子電視不夠科學。

關於視角

無論液晶電視怎樣辯解,等離子電視在視角方面要好於液晶電視,當然等離子電視也不是「沒有視角 問題」。對於客廳、卧房用的電視機,很少有人會在超過120度的角度去看電視,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雙方關於視角的攻擊沒有必要。關於響應速度響應速度曾是液晶電視的軟肋,近期雖然在技術上已有很大改進,但有時也被生產等離子電視的企業作為攻擊液晶電視的對象。有企業宣稱,他們的液晶電視響應時間已降低到8毫秒,但實際上,市場上銷售的液晶電視響應時間大部分在12毫秒左右。即使已宣稱響應時間降到8毫秒的液晶電視,在播放快速運動圖像時仍有拖尾現象,因為企業所宣稱的8毫秒響應時間是在播放靜止圖像的情況下測算的。對於一個快速運動的黑色圖像或者白色圖像,液晶電視都有輕微拖尾現象,但這並不表示,等離子電視在這方面就完美無缺,對於快速運動的白色物體,等離子電視同樣會有輕度的拖尾現象,只是當快速運動的物體換成黑色,就不會再有拖尾現象發生。

關於灼傷

等離子電視在處理運動圖像時優於液晶電視,但當靜止的圖像長時間出現在等離子屏幕同一位置上時,就可能出現灼傷現象。當等離子電視出現灼傷現象,開關機的時候,屏幕上會隱隱約約地出現長時 間播放的那張圖像,好像印在屏幕上一樣,而這成為一些液晶電視生產企業攻擊等離子電視的對象。

關於對比度

如果單純從企業在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標注的對比度數字來看,液晶電視遠遠不如等離子電視,但不能說等離子電視比液晶電視好。這是因為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採用了不同的對比度測算方法,甚至每個企業採用的測算方法都不一樣,他們在自己的產品上標注的數據當然會有很大差異。 等離子電視大多採用全白全黑的測算方式,對比度一般都很高,有些企業宣稱其對比度高達8000∶1就是這個原因。如果按照美國國家標准ANSI來測算,等離子電視與液晶電視的對比度大都在200∶1或者300∶1左右,這種測算方式是對同一幅圖像顯示的黑色和白色進行對比

⑼ 液晶電視的響應速度怎麼解釋

響應時間的概念

所謂響應時間是液晶顯示器各象素點對輸入信號反應的速度,即象素由暗轉亮或由亮轉暗所需要的時間。我們常說的25ms、16ms就是指的這個響應時間。響應時間越小則使用者在看動態畫面時越不會有尾影拖拽的感覺。其原理是在液晶盒內施加電壓,使液晶分子扭轉與回復。

一般將響應時間分為兩個部分:上升時間(Rise time)和下降時間(Fall time);我們所說的響應時間指的就是兩者之和。在LCD市場推廣的早期階段,某些不規范的廠商常常混淆概念,把上升時間或下降時間作為當作全部的響應時間以提高產品規格。隨著LCD越來越普及,消費者對於LCD產品的知識也越來越了解,這種混淆概念的行為顯然會越來越沒有市場了。

響應時間的重要性

響應時間為何會對顯示效果有重要影響?這還要從人眼對動態圖像的感知談起。大家知道,人眼存在「視覺殘留」的現象,也就是高速運動的畫面在人腦中會形成短暫的印象。動畫片、電影等一直到現在最新的游戲正是應用了視覺殘留的原理,讓一系列漸變的圖像在人眼前快速連續顯示,便形成動態的影像。人能夠接受的畫面顯示速度一般為每秒24張,這也是電影每秒24幀播放速度的由來,如果顯示速度低於這一標准,人就會明顯感到畫面的停頓和不適。按照這一指標計算,每張畫面顯示的時間需要小於40ms。這樣,對於液晶顯示器來說,響應時間40ms就成了一道坎,低於40ms的顯示器便會出現明顯的「拖尾」或者「殘影」現象。
響應時間當然是越低越好.

⑽ 夏普電視 響應時間怎麼調整

不管時電視機的開機速度、還是遙控器的響應時間,都是沒有相關調整設置的選項的;
也就是不能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