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父母如何教孩子認識時間
這位知友,父母如何教孩子認識時間
教孩子認識鍾表,必須結合日常生活來進行,具體步驟如下: (1)教孩子先認識鍾面:認識時針、分針,懂得時針走一個數字,分針則要走一圈,就是一個小時。 (2)撥針認鍾點:家長撥分針,讓孩子觀察分針和時針的變化。讓孩子懂得分針從「12」走回到「12」時,時針前進一個數字,就是一個小時。同時,讓孩子知道分針從「12」走到「6」,時針在兩個數字中間,就是半小時。孩子弄懂後,可由家長報時,讓孩子撥分針,以增加興趣,鞏固印象。 (3)讓孩子看圖畫鍾點。 (4)讓孩子看圖認鍾點。 (5)外出參觀鍾錶店,根據時針、分針的指向,辨認幾點鍾。
② 如何認識時間
最短的是時針,最長的是秒,中間的是分針,最長的走一圈是一分鍾,中等長的指針走一圈是一個小時,最短的時針走一圈是24個小時,即一天,所有的指針都是順向走的,即靠右走,一大格是5小格,秒針走一下就是一秒,分針走一下就是一分鍾。
一般手錶和鍾都有3根針,首先,一根經常動的是秒針,其他2根不常動的,長的是分鍾針,短的是時針。短針指到11,表示為11點,長針指到3,秒針剛好跑到6,表示時間為11點15分30秒,也就是說,長針指到1,表示時間為5分鍾,指到2,為10分鍾。
總的來說,短針指到那哪個數子,就是幾點,長針從12開始算起,每過一位大數,就加5分鍾,秒針也是這樣算的。
(2)怎樣使孩子快速認識時間擴展閱讀:
手錶的製作及生產都基於一個簡單而機智的發明,這就是「彈簧」,它能夠收緊並儲存能量,又能慢慢地把能量釋放出來,以推動手錶內的運行裝置及指針,達到顯示時間的功能,手錶內的這種彈簧裝置被稱為主彈簧(Mainspring)。
手錶構造手錶由表頭、表帶(表扣)組成。 其中表頭的零部件包括:機芯、表殼、底蓋、鏡面、字面(常說的表盤)、指針、把的(調時間的,也叫按的)、令(部分表種要求)。
③ 怎樣幫助孩子認識時間,增強孩子時間觀念,讓孩子知道
方法一: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孩子做事拖拉,很大原因是他們做事的時候容易忘掉時間,缺乏時間觀念。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做事的時候拖沓、磨蹭、懶散,即使看到珍惜時間的父母,也不會改變自己的習慣。這讓父母很頭疼。其實根本原因是孩子沒有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沒有樹立起正確的時間觀念。
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磨蹭有多種原因:學習興趣低落,能拖就拖;缺乏自信;本身性格就是「慢性子」;還有的孩子缺乏效率觀念,不知道時間對人生的重要意義。
勤勤個很懶散的女孩,做事磨磨蹭蹭,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如果不經常催促,她根本意識不到時間是有限的。媽媽決定從小事中入手,培養她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媽媽知道勤勤喜歡看科幻圖書,於是決定周末帶她去圖書館,讓她增長知識的同時,培養她珍惜時間的好習慣。勤勤看到那麼多科幻書籍很興奮,但是她還是懶懶地看,以她的速度,一天看一本估計也看不完。
於是,媽媽教給她如何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有價值的書籍看,如何選擇裡面具有意義的細節,這樣就是節省了時間,還增加了知識。在媽媽的教育下,勤勤不僅學習上變得勤快多了,生活上也有了很大變化,時間觀念逐漸增強了。
有的孩子早晨起床晚,磨磨蹭蹭地等父母為他們穿衣服、准備早飯、送他們上學,其實這是在助長孩子的磨蹭心理。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做這些事情,並在一旁告訴孩子,再不抓緊時間就要遲到了。孩子遲到後肯定會受到老師的批評,挨了老師的批評,就會主動樹立時間觀念了。
父母還可以通過講名人珍惜時間的故事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樹立時間觀念,讓孩子認識到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只有珍惜才能讓它發揮最大的作用。還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貼上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提醒孩子樹立時間觀念。
此外,父母可以送給孩子鬧鍾,當孩子有重要的事情要做的時候,就讓孩子自己定好鬧鍾,這樣就會有緊張氣氛,時間觀念也會形成;或者送給孩子手錶,那不僅僅是一份禮物,更是一種觀念,讓孩子時刻都能感覺到時間的流逝,從而更加珍惜時間。
方法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就不會具備合理把握時間的能力。時間資源利用得好,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就會產生很大的幫助。孩子的隨意心理比較嚴重,但是父母要讓孩子養成有規律的作息習慣,這是讓孩子養成時間觀念的最好途徑。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最好是具體到細節,比如什麼時間起床,洗漱需要多長時間,吃飯需要多長時間,放學後做作業和看電視多長時間,幾點休息等,都要嚴格制定,這樣會對孩子起到約束和監管的作用。孩子將作息時間固定下來,形成習慣,才能明確地認識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良好的作息習慣還有助於幫助孩子學會守秩序。
當一向對時間缺乏概念的孩子做出了按時作息的事情時,父母不要吝嗇獎勵,因為贊賞和表揚可以激發起孩子更大的積極性。
方法三:指導孩子制定學習計劃
合理安排時間,既反映出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態度,也可以使孩子贏得更多的時間來學習。一個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總是感覺時間不夠用,但是他們每天都沒有做什麼重要的事情,時間花在哪裡自己都稀里糊塗。
郝樂陽是個三年級的男孩,他時間觀念很差。早晨鬧鍾都鬧了三四次了,媽媽也過來叫過他好幾次,他卻依舊躺在床上不願意起來。放學後,他懶洋洋地把書包往書房裡一丟,然後趁媽媽不注意跑到電腦面前開始玩游戲,所以經常深夜還在寫家庭作業。
針對孩子的這種表現,媽媽積極地採取行動,與孩子協商後制訂了一份時間安排表,並且制訂了相應的獎懲措施。由於時間安排表制訂合理,媽媽的指導到位,孩子也樂於改變,因此,他慢慢學會合理安排時間了。
對於那些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父母可以在與他們協商後制訂一份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安排表,並且設置一定的獎懲措施,促使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培養孩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為孩子制定的學習計劃要有利於執行和操作,同時也要對孩子的學習起到真正的促進作用。要在孩子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進行制定,如果對孩子的要求過於苛刻,學習計劃目標過高,孩子無法順利執行,計劃就無法發揮自己的作用,還會挫傷孩子的自信心。
當然,為孩子制定的學習計劃也不能過於死板,要有一定的靈活度。比如,有位媽媽給孩子制定了這樣的學習計劃:晚上6:00-6:25語文,6:25-7:50數學,7:50-8:15英語。這樣的安排缺乏靈活性,如果孩子今天學習的數學知識很難,需要多花時間學習,孩子卻拘泥於這個計劃表,就不會達到學習的目的了。
學習計劃不是教條的,它應該以適合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前提。孩子在執行學習計劃的過程中,如果發現了問題,就要及時調整。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在執行學習計劃的過程中,懂得如何安排時間,學會恰當地管理時間。
方法四:教會孩子充分利用時間
要教會孩子管理時間,就要先教會孩子充分利用時間,講究效率,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某件事做得最好。愛玩是孩
④ 怎麼教孩子認識時間
教孩子認識時間可以拿一個鍾表放在孩子的面前,然後結合周圍的時間段來進行認識,比如說早晨可以聯系太陽升起,中午可以聯系五歲,晚上可以聯系,月亮和睡眠。
⑤ 如何教孩子認識時間
孩子小的時候是不理解「時間」這個抽象物的,所以他們不懂得等待。慢慢地,孩子大一些了,就可以利用一些小訣竅來幫助幼兒認識、理解時間的概念了。
如何教孩子認識時間
1、讓孩子對時間有一個最基本的概念
說一說哪些詞彙可以用來表示時間,年、月、日、星期、小時、分鍾、秒。比如可以讓孩子感知一分鍾有多長,孩子們閉上眼睛,爸爸媽媽給計時,安安靜靜的感受時間在身旁滴滴嗒嗒流走的感覺,此舉可以增強孩子對時間的概念。
2、用具體事件替代時間
隨著能力逐漸增強,孩子會感覺到時間其實就是由一段段事件組成的,而且時間會在事件的進程中流逝。對於孩子來說,吃飯、睡覺、上學、游戲等都是知覺時間的主要指標。當孩子將具體事情和時間緊密連在一起,「時間」就不再陌生了。
3、DIY時鍾牆
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守時的人,想讓他們了解自己的生活規律和節奏,那就做個時鍾牆吧。你只需要:海綿紙,兩腳釘,剪刀,手工白膠。幾點吃飯,幾點去上學,幾點起床,幾點游戲,幾點睡覺??這下一目瞭然。
讓孩子學會珍惜時間的妙招
1、用好手錶和鬧鍾
孩子做事拖拉,很大原因是因為孩子們總是在做事時忘掉時間。鬧鍾卻從來不會忘記任何事,除非你忘了給他上弦,而且鬧鍾的鈴聲具有一種家長沒有的權威,有時候「鈴響」比家長的「該起床了」更有效果。還可以把時鍾設定成在白天時每半小時報時,這樣雙休日孩子在家時,也會有點「緊張」氣氛了。
2、讓孩子用「倒計時」的方法安排時間
有的事情是硬任務,必須在某個時間內完成,這就需要父母教會孩子用「倒計時」的方法安排時間了。例如,在1個月內必須完成的事情,算算還有多少天,要規定每一天要做多少,當天沒有完成的話,就要及時補上。如果不能按時完成,錯過了機會,就會前功盡棄,十分可惜。
3、通過講故事引導孩子珍惜時間
孩子往往對故事書很著迷,可以找一些有關名人守時的兒童讀物,讓孩子自己看,或者親自給他講一講,有時也可以講一些因為不遵守時間而造成重大損失的故事。通過故事使孩子逐步認識到珍惜時間的重要性,逐步樹立時間觀念,增強時間意識,從而在學習生活中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如果本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還請幫忙轉發、點贊,讓更多的寶媽都來學習一下。梧桐樹育兒經,分享育兒知識,關注兒童教育。還請關注我們公眾號!
⑥ 怎麼教孩子認時間
摩比上周剛學完《時間的學問》,有的爸爸媽媽就問了,祖老師,孩子在課上認時間還認得挺明白,怎麼一到家又暈了?相信不少孩子存在這樣的問題, 今天祖老師來說一說小小的鍾表裡藏著的大大學問。
時間這個概念具有流動性、不可逆轉性、周期性和抽象性。怎樣讓5-6歲的孩子更容易理解呢?
第一步:讓孩子對時間有一個最基本的概念。
說一說哪些詞彙可以用來表示時間,年、月、日、星期、小時、分鍾、秒。比如可以讓孩子感知一分鍾有多長,孩子們閉上眼睛,爸爸媽媽給計時,安安靜靜的感受時間在身旁滴滴嗒嗒流走的感覺,此舉可以增強孩子對時間的概念。
第二步:了解認識時間的工具——鍾表。
仔細觀察鍾表,表盤上都有什麼?可以看到三個部分,數字、指針、小格子。
都有哪些數字,這些數字是用來表示什麼?
還有3根針,這3根針有什麼不一樣?小格子一共有多少個?
這是讓孩子了解表盤的主要結構,通過仔細觀察,孩子自己能發現一共有12個數字,3根指針和60個小格子。
在動手撥時間的過程中讓孩子們知道其中的運轉關系:矮胖胖叫時針,高瘦瘦叫分針,最細的叫秒針。
時針走的像蝸牛一樣慢,走一步是一個小時;同時,分針轉了一圈,表示60分鍾。
仔細觀察以後,家長們可以和孩子們一起來製作一個鍾表,動手畫的過程中找一找每個數字、每個指針之間的關系和感覺,這是直接經驗的積累 , 會加深對鍾表的理解。
第三步:一一對應的認識時間。
從易到難的過程一步一步慢慢認。
1. 認識整點,時針指向數字幾就表示幾點,分針指向數字12的位置。
2. 認識半點,時針指向2個數字的中間,跟小不跟大,分鍾指向數字6的位置.
3. 認識整分,時間指向2個數字之間,跟小不跟大,分針走了多少個小格就表示多少分鍾。
第四步:簡單的推算
這時候強調孩子邊撥邊說,現在是2:00,再過一個小時是幾點?
怎麼說,帶著孩子這樣表達:2:00的時候,時針指向2,分針指向12,過一小時,時針走一小步,從2走到3,分針轉一圈又回到了12,所以再過一個小時是3:00。
這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會推算了,孩子認識時間的程度就更上一個台階了。
最重要的,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關注時間,滲透時間觀念,比如列個時間計劃表,幾點幾分干什麼事。
既鍛煉了時間的書寫又督促孩子自己去認表。這個時間作息表可以做得活潑可愛,掛在牆上,有意識的提出完成任務的時間要求。
到一年級,有兩塊內容是孩子的學習的難點,一是鍾表;二是人民幣,這都屬於常識數學。
常識數學一定要在生活中多運用,活學活用才是硬道理!
⑦ 怎樣快速學會認時鍾
快把下面這些認識鍾表的小口訣教給孩子吧,幫他們快速認識鍾表。
一、【認識時針、分針、秒針】
跑的最快是秒針,個兒高高,身材好;
跑的最慢是時針,個兒短短,身材胖。
不高不矮是分針,勻速跑步作用大。
二、【認識時鍾】
一個小時 60 分,半點也叫 30 分。
看完時針找分針,指針長短仔細分。
分針走路停不住,走了一步又一步。
分針半圈走到 6,拉著時針邁半步。
時針半步不計數,還念半步前的數。
分針每次踩住 6,就是半點請記住。
三、【指針兄弟來賽跑】
指針兄弟來賽跑,頂端 12 是起點。
大哥時針慢吞吞,分針腿長跑得快。
分針跑了一大圈,大哥慢慢挪一步。
四、【小表盤】
小小表盤圓又圓, 時針分針跑圈圈。
分針長,時針短, 一個快來一個慢。
時針長長指 12, 短針指幾就幾時。
分針長長指向 6, 短針剛剛過幾就幾時半。
五、如何讓孩子更快地認識時間?
1、用一個有鬧鈴的鍾表,對好計時器,然後對孩子說:我們來收拾房間吧,5分鍾以後,鬧鈴響了,我們就可以停止了。
2、用圖表的形式給孩子制定一個每天的日程表,例如,畫一個小鍾表,指針指向7點,然後旁邊畫上一個小孩子起床的圖畫,表示早上7點起床。然後,7點半吃飯,等等。 這樣可以讓孩子非常清楚每天固定的時間里會發生什麼,他們會很快對時間有了概念。
3、長途旅行的時候,把時間和地點的聯系起來,有助於孩子認識時間。比如要花上幾個小時的汽車長途旅行,每個小時或者間隔一段時間就向孩子說明又到了什麼地方,下一段時間還將看到什麼,或者可以和學校聯系起來,告訴他我們要走的時間相當於每天待在幼兒園的時間。
4、經常把兩件事情進行比較,讓孩子理解有些事情花費的時間要更長一些。可以從簡單的問題開始訓練,例如:「誰單腳站立的時間長?」。
⑧ 如何教孩子認識時間 分鍾 時鍾
首先,用紙板動手要做一個鍾表的表盤模型,要有刻度,有時針和分針。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分針,什麼是時針。
其次,告訴孩子表盤上的每一個小格和每一個數字所代表的意義,區分時、分、秒的概念和差異以及他們之間的等量代換關系。
再次,教會孩子認識鍾表的步驟:
1、先教會孩子認識整點(時針撥動,而分針一直對准數字12不動,讓孩子讀出時間)。
2、教會孩子認識幾時半(如:6:30,8:30等):時針撥動,分針對著6不動,讓孩子讀出時間。
3、教會孩子認識隨意時間(如:6:25,8:55等):時針與分針相應的波動,讓孩子讀出時間。
⑨ 父母教孩子認識時間最簡單的辦法有哪些
1、幫助孩子學習並理解表示時間的詞彙。
如表示時間段的詞:上午、中午、下午;表示時間先後關系的詞:先、後、然後、最後;表示一些不確定時間的詞:從前、有一天、有時;表示時態的詞:已經、正在、將來等,在日常生活中,在和孩子講故事、交談時,有意識地教孩子認識、理解並正確運用這些表示時間的詞彙,有助於他們正確地理解時間概念和時間關系。
2、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關注時間,滲透時間概念。
比如,利用接送孩子上幼兒園的時機,和孩子一起看看幼兒園一周的食譜,說說從周一到周五的菜餚,結合一些重大節日的「倒計時」活動,幫助孩子理解將來的時間。這些都需要家長做有心人,善於抓住多種機會自然進行。
3、教孩子認識鍾表,學會看整點和半點。
通過和孩子一起利用廢舊材料設計製作鍾表,通過和孩子一起玩「撥鍾點」、「時間接龍」、「現在幾點鍾?」的游戲,讓孩子了解時鍾鍾面的主要結構,區分時針、分針並知道它們之間的運轉關系,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4、有意識地向孩子提出完成任務的時間要求,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比如,晚飯前你可以提醒你的孩子,趕快收拾玩具,再過10分鍾我們吃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就感到「10分鍾」是什麼含義。早晨起床和孩子一起比賽穿衣服,讓孩子體會做事的快慢,進而體會時間的快慢,養成惜時的好習慣。
總之,生活經驗是孩子感知和理解時間概念的基礎。孩子對時間概念的理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對時間關系的經驗和體驗逐漸發展起來的。
⑩ 怎樣教孩子學算鍾表時間
恐怕要多花點時間。是想學有指針的鍾時間嗎?最好買一個有秒針的鍾。先把長針、中針、短針代表的意思告訴他。一開始,在每天大概固定的一個時間,最好是整點,告訴他現在幾點了,他學會這個點時後,再讓他學半點的,比如7:30,8:30,等等。。。。然後再開始學一刻鍾什麼的。。。不知道你孩子多大,如果小可以慢點來...,如果大呢,可以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