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石頭油膩的東西怎麼去污
一般只需用清水浸泡數小時,再用棕刷或絲瓜筋將其青苔、水垢刷洗掉即可。如滲雜有海藻、貝類等附著物,可使用1:5的稀釋冰醋酸浸泡,半天至一天後,即行脫落,然後再反復用清水沖刷漂洗,直到滿意為止。
適宜於水盤的供石一般可以用水養的方式。一兩天澆水一次,使它經常保持溫潤而有生氣。不宜一直噴水的供石也應經常用干布擦拭,使其保持整潔。
最好先在清水中浸泡兩三天,用尼龍刷或鋼絲刷將石頭上的污垢雜質刷洗干凈,去除異味,最好是用高壓水龍頭噴射,必要時可添加洗衣粉或洗潔精等化學洗滌劑,便於仔細觀察觀賞石的質地、色彩、形狀等。
奇石的沖洗整理 奇石是經過大自然千百萬年的鬼斧神工才創造出來的`,是一種純天然品,,這是它最重要的特色和屬性之一。因此奇石養護整理的重點就是要珍惜保護它的這一特色和屬性。當我們拿到奇石後,由於新採的奇石表皮較干,有些紋理和顏色不能更好地表出來。除了一些小石頭可長期用水浸泡以外(如雨花石等),大部分奇石則要進行養護處理,否則,就會給人一種枯燥,灰白的感覺。對水沖石的整治:一般只需用清水浸泡幾小時或幾天,用棕刷或絲瓜筋將其青苔,水垢反復用清水沖刷漂洗,直到滿意為止。必要時可加草酸等弱酸除去較硬的污垢及怪味;然後用刷子刷洗,但要注意不可傷害石皮。
奇石的養護 對奇石的養護,現在多主要採用凡士林,嬰兒油等油脂來保養奇石,使之滋潤。這種辦法簡單易學,而且經濟實惠。油養還可以保持石之光澤,避免石膚乾燥或風化。但是,不同的石種對油感也不同。因此,要根拒不同的石種進行不同的養護。
1.目前我們對一些水沖石如大化石,三江石,烏江石等石種的養護,具體操作方法是;
(1)按照上述方法洗刷干凈後,吹乾或自然干。有時還根拒情況用開水燙洗一下(這樣可以洗透奇石,加深其吸油的程度)。
(2)塗上較厚的凡士林,用朔料波膜包裹起來保養15-30天。
(3)保養夠時間後,用干凈棉布反復擦凈奇石上的凡士林。
(4)嬰兒油塗在奇石上,拿棉布再反復擦拭,直到效果滿意為止(摩爾石可以不用經過此道工序)。此時的奇石表皮會給人以更加亮麗,玉透的感覺,如放於廳堂再配上射燈,便有瓷器般的效果。經過這4道工序完成對水沖石的養護,約保養一段時間(1-2個月)後在重新進行,從而達到系統養護奇石的目的。
2.對卷紋石的養護,在按上述(一)方法洗干凈後,用干棉布塗上凡士林或嬰兒油復擦拭奇石。也可以不用擦油,直接用干棉布擦拭,直到擦出亮光(象包漿)為止。
3有些質地堅硬的瑪瑙石,戈壁石,由於在地殼運動中不斷的撞擊演變,加上長年的風吹暴曬,造成斑斑裂痕。如果把這些奇石放進水中這種現象便沒有,但出水干後又顯現出來。有的石友嘗試著用橄欖油浸泡數小時後,用干布將表面擦凈,這種效果也能使奇石圓潤美觀。
4.對畫面石(如草花石,黃河石等)可用清漆養護;在奇石外邊塗上一層透明清漆,防止氧化作用並增加其光澤。
5.用硅油擦石。硅油是無腐蝕的透明液體,用後能較好的反映出奇石的紋理和畫質,且不損傷奇石,不易招灰塵,不沾手沒有油質感,保持時間長。做法是;在奇石表面塗上油,用棉布反復擦拭即可。用硅油的不足是;塗多少油不易掌握,有些氣味,過後容易結塊,現在用的人不多。
6.現在有少數藏石家的養石較為簡潔,他們不用任何油,只用干凈沙手套或棉布每天反復擦拭,直至擦出類似包獎的亮光,其效果也非常好。但幾乎要每天擦,需要一定的人力和時間。
7.手摸保養;既長期以雙手撫摸,使手上的油脂涔透入石肌。撫摸奇石(尤其是小品石)的時間越長,色澤愈古樸歸真,包漿愈凝重。包漿的形成,最主要原因是人們在賞玩奇石時,用手長期撫摸石頭的表面時,人的汗液沉積於奇石的表面而形成的,這種包漿能更好地體現出奇石的畫質,紋理及韻味,使奇石有一種莊重古雅之氣。
Ⅱ 怎樣清洗奇石
觀賞石清洗方法多樣
草酸清洗。此法用於水石較宜,如長江石、漢江石等。因水裡產生的附著物多為鹼性,故以酸化之。方法是,把石浸泡在3%-5%的草酸溶液中,3-4小時便可見大部分附著物已自行脫落。然後再用清水浸泡1小時,最後用清水邊沖邊用毛刷或鋼絲球繼續清洗即可。 丙酮清洗。丙酮是一種化工原料,去污力很強,對那些裸露在外邊多年的石(如戈壁石)尤為適合。用葯棉沾擦,干布擦凈,不用清水沖洗。特別是用於粘帖的部位,唯此法方可粘牢。 皮革清洗劑清洗。市售用於皮衣服、皮沙發等皮革清洗劑清洗,簡單易行,只需擦拭便可。缺點是費用有點高。 噴砂清洗。對所謂「漏」、「透」、「皺」的石,表面凹凸不平且附著物又特牢固的,用清洗劑難以奏效。可到給玻璃噴花的商店,請他們用噴砂清洗。注意不要過度,以免損害石的表皮。 乾洗法。一是用0號水砂紙手工輕擦;二是購買軟質磨片,如毛氈磨片、布磨片等,用角磨機機械輕磨,注意不要用力過猛,以免傷石。此法亦可用於石的拋光。
不同石種清洗方法不同
如松花石,它形成於六億年前的震旦紀,屬於海底沉積的細晶石灰岩。由於地殼運動,長白山地區由海洋洋底隆起為海拔近3000米的高山,松花石才得以出現。因此,松花石都是在山上的溝壑中採集的,有的甚至要挖很深。剛採集的松花石由於常年埋藏在地下,包裹了很厚的泥土,這種泥土在長期的地質變遷中已經和松花石融為一體,外行人看上去會以為就是一塊岩石,有的也就真的變成了石隔,無法清理掉了(這種石隔,如果清理嚴重了,會傷及石頭本身,一般都不過分清理),經過一些處理程序:1、加工前看不出任何形狀的松花石原石;2、用電刷子除去表面堅硬的土層;3、工人正在進行噴砂處理;4、噴砂後的石頭;5、為石頭上油;6、上油後的石頭。松花石美麗的形狀和肌膚就展現在人們面前。 松花石雖然硬度只在4-6度,但是外面的泥土和裡面的松花石畢竟不是一回事,一遇水外面的泥土就發軟了。在清理時,有的喜歡先把石頭泡上,然後再做清理,而更多的人喜歡直接用電刷子把外面那層堅硬的泥土打掉,然後再用鐵刷子進行細致的清理。因為松花石皺褶較多,形狀多變,所以一般的工具很難清理干凈。因此,在長期的探索中,當地人找到了一種適合松花石的的特性,既把縫隙里的泥土清理干凈,又不傷石表,不破壞石頭的自然形狀的清理辦法,就是待石頭清理干凈後,採取噴沙的方式把隱藏在縫隙里的泥土噴干凈,使包裹在泥土裡的天然紋理顯露出來。
新采奇石清洗應看流域和石種
要是該流域水質很好,泥沙沒有受到什麼污染的話,新採回來的奇石只用清水沖洗就可以了,如漢江奇石,因為漢江奇石本身是很清潔的。要是該流域水濁或者有污染,那就要看情況而定了,有時候用洗滌產品洗,有時候用稀草酸洗。洗不掉的堅決不能打磨,我試過的,真正洗不掉的打磨也沒有用,因為它已經滲透進石頭裡面去了。如果是挖砂船挖起來的,可能會產生金屬的白色痕跡,可用細油石輕磨金屬白色痕跡,放心,細油石手工輕磨是磨不動石頭本身的。要是山石,一般來說是都需要用草酸洗。 賞石中的石灰岩多埋於泥土中,從泥土中挖出後多數石面上有鹼性附著物,需要進行清洗。先將石品放入水中浸泡,把泥土泡下後看鹼性附著物的厚度和面積的大小,再決定酸液的濃度和浸泡時間:鹼性附著物薄、面積小時,可用稀鹽酸浸泡清洗,鹽酸和水的配比在1:5左右,浸泡時間不要超過10分鍾,再用塑料刷子刷洗干凈,用清水洗凈;鹼性附著物厚、面積大時,可用鹽酸和水配比在1:2左右的較濃酸中浸泡不超過20分鍾,再用塑料刷子刷洗,用水沖洗干凈。有的石面有一些較堅硬的附著物,在酸洗前可用鋼絲刷子將其基本磨刷干凈後再酸洗。洗凈後可直接觀賞其洗凈後的原色,也可將洗凈的石品放在露天風化。洗凈的石品風化後自然、干凈,色調協調統一,渾然天成。
賞奇石的天然屬性並非只是賞「原生態」
因為石頭從山上和河裡搬回家了就不再是「原生態」了。所以清洗是很有必要的。山裡和古河道的卵石,因為在泥土中埋藏了千百萬年,表面難免有一層泥垢。對這類石頭可以先用稀鹽酸泡一到兩天。你不用擔心會對石皮有什麼影響,因為在這種環境中能夠存留下來的石頭,硅化程度都很高。然後放在稀草酸中泡兩天,再用清水泡一個星期,這樣可以避免反酸。 河灘里的石頭,表面一般都很乾凈,最多就是青苔和表面的污染,一般用鹼水刷一下就可以了。如果還不行,可以用1:2的草酸和洗衣粉混合,調成糊狀塗在石上,用塑料袋封好,放一個禮拜就行了。沒有硅化的石頭千萬不能用鹽酸去洗,因為它會傷到石皮。 巴西瑪瑙類的石頭,它們上面的污垢一般是洗不下來的,因為和它們的形成有關。它們是在液態時就把雜質裹在了裡面,在表面形成了一層雜質瑪瑙殼。清洗它們的辦法只能用一種瑪瑙的溶解液(這里我就不說明它的名稱了,因為毒性和腐蝕性太大容易傷人)來泡了。巴西彩鈾瑪瑙就是這樣做出來的。
(摘自新浪博客)
Ⅲ 奇石怎樣上油
奇石收藏是很多中國人的愛好,在收藏的同時也要注意清潔與保養,清潔與保養有以下幾點步驟與建議
一.剛剛採集回來的奇石
採集回來的奇石一般帶有很多的泥土,
這時清理就是一個主要的工作,步驟有以下幾點
將奇石編號,並確定種屬(硬度高低、是否怕水),確定清洗方案
對於高硬度,不怕水的奇石(石英),可以使用硬毛刷沾水,並使用一些清洗劑進行表面清理,並注意清理死角;對於高硬度,怕水的奇石(自然銅),可以使用硬毛刷干刷進行清理;對於硬度低,不怕水的奇石(螢石),可以採用軟毛刷
,配合水流沖洗;對於硬度低,怕水的奇石(石鹽),可以採用軟毛刷干刷的方法進行清理。
將清理好的奇石陰干,安全擺放
二.奇石的日常清理與保養
奇石日常有灰塵可以時常使用吹風機進行清理,建議經常清理,保證表面清潔
對於保養油的使用,主要有橄欖油,白茶油和硅油三種,玉石類建議經常使用白茶油進行保養,方法是使用麂皮沾油,均勻的擦拭在玉石表面,橄欖油與硅油不推薦使用。
Ⅳ 奇石的保養方法
一、手養:主要是靈璧磬石、靈璧紋石,還有戈壁泥石、廣西卷紋石等石種,這類石頭的共性是石質堅硬,色差小,大多以灰黑為主。新採集到的石頭,火燥氣較大,如果要在短時期內達到舊石的觀賞效果,可以反復擦拭,也可以用棉布或是鹿皮之類軟質物品反復撫摩。這樣日積月累,三五年後石頭自然會漫漫褪盡火氣,顯現古舊之氣。一般來說,觀賞石質地越是堅致細膩,養石效果也越佳。石頭一般會被置於茶桌書案,在喝茶聊天休閑時用手撫摩,使手氣汗漬通過毛細孔滲人石膚石體,久而久之,包漿漸起,令人愈加喜愛,時間愈久石頭質地色澤愈古樸歸真。
二、水養:主要適用於泰山石、黃河石;還有未經打磨的長江石。這類石種的共性是表面粗糙,花紋豐富。
泰山在風水學中占龍首位,黃河、長江是中華民族的血脈,無論泰山石、黃河石還是長江石,都極具靈氣,具有風水石的效用。這類奇石避免上油上蠟,因為油蠟會堵塞石頭的毛細孔,會妨礙石頭的呼吸;盲目上油上蠟,也會讓石頭表面粗糙顆粒產生返潮現象,掩蓋了石頭的自然面目。
這類奇石只需每日噴水,也是藏家同奇石溝通交流的機會;有條件也可以不定期進行日曬雨淋,汲取天地間自然靈氣,長而久之會讓奇石愈加厚重,產生古樸深重的效果。
三、油養:適用廣西大化石、東北松花石、靈璧彩石、長江石中的打磨石;還有戈壁瑪瑙石、各類玉石等。這些石種細膩,顏色絢麗或透光性強。
這些石種表面細膩,依靠噴水方式一般無法實現如泰山石等「掛水「的效果,這里石頭僅通過「手養」,也無法展示石種多彩的一面。至於新採集到的石頭,如果要在短時期內達到舊石的觀賞效果,可以適當用油養,平時反復擦拭,也可以用棉布或是鹿皮之類軟質物品反復撫摩,讓奇石最美麗的一面展現出來。油養一般使用BB油,也可使用其他植物果實精煉油效果更佳。
Ⅳ 保養石頭最好的方法是什麼要塗什麼嗎
一、保養石頭的方法包括手養、水養、蠟養、油養。各種石頭應該區分對待,手養主要是針對易於握持的小石件;山石適合水養;方解石和白雲石適合蠟養;硬度較高的石頭則適合油養。石頭通常分為山坑石和水坑石。山坑石是掘置開采於峰巒岩穴之間的山石;水坑石則是山石滾落到江河溪流之中,經過千萬年的水流沖刷,表面已經形成了一層光滑瑩潤的「石皮」。
二、1、手養:是將表皮光潤、盈盈一握的石頭握持在手中把玩,天長日久之後,經過長期的摩挲,石頭吸收了人手上的油脂,形成包漿,從而散發出一種深隱沉靜的亞光,由此提升了石頭的觀賞性。(原理類似「盤玉」)。不過,手養主要是針對易於握持的小石件。
2、水養:大型石中,沒有石皮的山石,就只能採用水養的方式。如太湖石、靈璧石、英石的表皮都較為粗糙,石質疏鬆,石面上分布的細孔較為粗大,吸附性強,若是用油養護,會吸附大量的養護油,氧化後顏色易變深變黑。因而,可每天澆水或浸泡一至兩次(最好用純凈水),維持石頭的質感和色感,使其潤澤。不宜一直噴水的供石也應經常用干布擦拭,使其保持整潔。水養中有一種茶養的方式。需注意的是:茶養適合顏色較深、或者刻意想要加深顏色的石頭。此法與南宋時期,用酒渣改變石頭顏色的養石方式,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南宋周密的《志雅堂雜抄》中載:「以煮酒腳塗靈璧石,其黑如漆,洗之不脫,極妙。」
3、蠟養:方解石和白雲石適合蠟養(石蠟)。可以用絨布蘸臘、油輕抹輕拭,也將石臘化成液體後塗刷。塗抹方法:先將石頭清洗干凈,再把石頭加熱。加熱方法是,體量小的可放在鍋里煮沸,體量大的可放在蒸汽鍋里蒸,也可放在鐵板上用火烤,夏天可放在烈日下暴曬。火烤、日曬法應注意石頭表面加熱均勻;水煮、汽蒸法要注意離開熱源後,待石頭表面水幹才可上蠟。用一塊固體石蠟接觸熱的石頭表面,石蠟熔化即可在石頭表面塗上一層石蠟,石頭冷卻,熔化的石蠟也凝固了,上蠟便完成了。 上蠟時的石頭溫度以能使石蠟熔化為准(燙手即可),溫度過低蠟液不易滲入,冷卻後表面起皺,所以溫度宜高不誼低。塗蠟量以冷卻過程中蠟液能全部被石頭表面吸收為准。若發現塗蠟過多,應在冷卻之前用干布擦去過多的蠟液;若冷卻後才發現塗蠟過多,則要加熱去蠟,然後重新上蠟。 表面粗糙或吸附性強的石頭不宜上蠟,如姜黃石、松多石等。
4、油養:硬度較高的石頭則適合油養。如大化石、九龍璧、壽山石、黃蠟石。用油塗抹養護,可以令石頭的質地、光澤、色感更為突出。油養之前,須將石頭清洗干凈,晾乾,然後用柔軟的絨布蘸上油蠟輕輕擦拭,塗抹均勻後置於一旁,讓石頭慢慢吸收。有些石頭比較「吃油」,可等油干後再塗一遍。但每天上油的次數不宜過多,以免影響石質。條件允許,可以使用茶油或者是橄欖油。
Ⅵ 奇石如何清洗上油
有的石頭適合打油,可以上BB油,橄欖油,最好不要上凡士林。
上油根據不同石質,還要看石頭是不是粗石,粗石可上凡士林以產生鏡面效果從而反映石頭內涵。
如果在不清楚上還是不上油的情況下,最好上蛋清(什麼蛋清都可以)。
再有就是用去皮大蒜在石頭上面塗抹,後兩者是最好清洗的,總之,上油是為了更好的鏡面反映石頭的最美的方法,同時也起到防止石頭某些成分的氧化。不管用什麼方法可以多拿無用的石頭做試驗。
蠟石、大化石、戈壁石、九龍壁、彩釉石、烏江石上BB油,橄欖油、硅油較佳。
打磨石類需(用布)擦石蠟。較粗的河卵石需用水養,不應上油。凡士林、機油會使石色變黑。較粗的河卵石也一樣。
Ⅶ 石灰石奇石怎樣清洗與保養
石灰石的清洗與保養:
在清潔石灰石時,為了取得最佳效果,要選用石材清潔劑,並用干凈的清水徹底沖洗。清潔簡單且可用專門的密封劑密封防污。 因為石灰石的化學成分類似大理石,所以石灰石地板的日常清潔跟大理石地板的清潔是相似的。石灰石石材是屬於容易吸收油類和其他水性液體的石材,並且還容易被刮傷和北酸性物質腐蝕等等,與大理石相比較,石灰石更容易受到污染,並且大多數的石灰石具有多孔性和吸水性,在日常養護中要使用中性的清洗劑定期清水,並且不能長時接觸到水油等液體。一般在用滲透性的防護劑進行養護外,還要加上一層保護膜,或者是用拋光材料進行拋光處理,這樣就能很好地起到養護效果。
奇石清洗與保養:
奇石一般只需用清水浸泡幾小時或幾天,用棕刷或絲瓜筋將其青苔,水垢反復用清水沖刷漂洗,直到滿意為止。必要時可加草酸等弱酸除去較硬的污垢及怪味,然後用刷子刷洗,但要注意不可傷害石皮。 新採集來的奇石,如果沾有較多的泥土污垢,可用清水沖洗干凈,但切不可人工打磨,更不可加以雕琢。一打磨或雕琢,就失卻了最重要特色和屬性。另外奇石日常保養最好用干凈的棉布蘸清水擦拭,不要上油打蠟,那樣天長日久的氧化會使油蠟滲入奇石,損壞表面,大大降低收藏價值。對奇石的養護,現在多主要採用凡士林、嬰兒油等油脂來保養奇石,使之滋潤。這種辦法簡單易學,而且經濟實惠。油養還可以保持石之光澤,避免石膚乾燥或風化。
Ⅷ 保養石頭需要用什麼油
保養石頭可以用植物油丶橄欖油丶上海白油等。優質的好石頭能不需求上油保養,偶然刷薄薄的一層油,用軟布擦拭即可,照舊那句話「保養總比不頤養好」。
石頭傳統護養方法及元素:
1、水養:定期噴灑石膚或放置在容器中自然揮發,取純凈水為宜。自來水經化學物質處理過,對石膚有侵蝕作用。
2、手養、體養:用手把玩、撫摩或掛在身體上,讓石頭吸收人體毛孔排出的油脂,天長地久,使石體發出成熟的光澤。行話稱之包漿。
3、蠟養:用石蠟。石蠟是石油精煉過程中從重油里提取的礦物蠟,屬高級烴,其化學成份復雜並含有有害物質,不易揮發,長期使用可堵塞石頭呼吸道,影響石頭呼吸。
4、油養:用油,油是從南方一種木本油料中提取的油脂,油脂中植物蠟含量不高,保水性、光澤度不強。
Ⅸ 奇石表面如何去污
可以用草酸去掉
奇石的保養
隨著賞石活動的不斷發展和收藏奇石的人越來越多,對如何保養愛護奇石的問題,則越來越多的引起人們的重視.現在有部分奇石愛好者只重於奇石的形象和擺設或簡單打理,而忽略了對奇石進行系統養護,有的甚至還不知道如何保養奇石。平時,我們去觀賞奇石時,見有的人喜歡機油或其它油把奇石塗得光亮,有的則上光打臘,有的上油而不勤擦造成結塊等等,使人敬而遠之,不願觸摸。我們知道,一塊質地,顏色都不錯的奇石,如果養護得好其表皮應更亮麗,干凈,古樸,有的則玉化程度更高,使人看了賞心悅目,就象小孩的臉蛋,姑娘的皮膚一樣,讓人有想扶摸愛惜的原望。因此,要想養護好奇石,作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 奇石的沖洗整理
奇石是經過大自然千百萬年的鬼斧神工才創造出來的`,是一種純天然品,,這是它最重要的特色和屬性之一。因此奇石養護整理的重點就是要珍惜保護它的這一特色和屬性。當我們拿到奇石後,由於新採的奇石表皮較干,有些紋理和顏色不能更好地表出來。除了一些小石頭可長期用水浸泡以外(如雨花石等),大部分奇石則要進行養護處理,否則,就會給人一種枯燥,灰白的感覺。對水沖石的整治:一般只需用清水浸泡幾小時或幾天,用棕刷或絲瓜筋將其青苔,水垢反復用清水沖刷漂洗,直到滿意為止。必要時可加草酸等弱酸除去較硬的污垢及怪味;然後用刷子刷洗,但要注意不可傷害石皮。
二.奇石的養護
對奇石的養護,現在多主要採用凡士林,嬰兒油等油脂來保養奇石,使之滋潤。這種辦法簡單易學,而且經濟實惠。油養還可以保持石之光澤,避免石膚乾燥或風化。但是,不同的石種對油感也不同。因此,要根拒不同的石種進行不同的養護。
1.目前我們對一些水沖石如大化石,三江石,烏江石等石種的養護,具體操作方法是;
(1).按照上述方法洗刷干凈後,吹乾或自然干。有時還根拒情況用開水燙洗一下(這樣可以洗透奇石,加深其吸油的程度)。
(2)。塗上較厚的凡士林,用朔料波膜包裹起來保養15-30天。
(3)。保養夠時間後,用干凈棉布反復擦凈奇石上的凡士林。
(4)。用嬰兒油塗在奇石上,拿棉布再反復擦拭,直到效果滿意為止(摩爾石可以不用經過此道工序)。此時的奇石表皮會給人以更加亮麗,玉透的感覺,如放於廳堂再配上射燈,便有瓷器般的效果。經過這4道工序完成對水沖石的養護,約保養一段時間(1-2個月)後在重新進行,從而達到系統養護奇石的目的。
2.對卷紋石的養護,在按上述(一)方法洗干凈後,用干棉布塗上凡士林或嬰兒油復擦拭奇石。也可以不用擦油,直接用干棉布擦拭,直到擦出亮光(象包漿)為止。
3.對有圖案的凸紋石(如天峨石等),其養護最好用手塗上少許油輕輕擦拭,不要把油擦進圖案裡面從而破壞畫面。
4.有些質地堅硬的瑪瑙石,戈壁石,由於在地殼運動中不斷的撞擊演變,加上長年的風吹暴曬,造成斑斑裂痕。如果把這些奇石放進水中這種現象便沒有,但出水干後又顯現出來。有的石友嘗試著用橄欖油浸泡數小時後,用干布將表面擦凈,這種效果也能使奇石圓潤美觀。
5.對畫面石(如草花石,黃河石等)可用清漆養護;在奇石外邊塗上一層透明清漆,防止氧化作用並增加其光澤。
6.用硅油擦石。硅油是無腐蝕的透明液體,用後能較好的反映出奇石的紋理和畫質,且不損傷奇石,不易招灰塵,不沾手沒有油質感,保持時間長。做法是;在奇石表面塗上油,用棉布反復擦拭即可。用硅油的不足是;塗多少油不易掌握,有些氣味,過後容易結塊,現在用的人不多。
7.現在有少數藏石家的養石較為簡潔,他們不用任何油,只用干凈沙手套或棉布每天反復擦拭,直至擦出類似包獎的亮光,其效果也非常好。但幾乎要每天擦,需要一定的人力和時間。
8.手摸保養;既長期以雙手撫摸,使手上的油脂涔透入石肌。撫摸奇石(尤其是小品石)的時間越長,色澤愈古樸歸真,包漿愈凝重。包漿的形成,最主要原因是人們在賞玩奇石時,用手長期撫摸石頭的表面時,人的汗液沉積於奇石的表面而形成的,這種包漿能更好地體現出奇石的畫質,紋理及韻味,使奇石有一種莊重古雅之氣。
Ⅹ 如何保養奇石
奇石表面保養
江河石一般只需用清水浸泡數小時,再用棕刷或絲瓜筋將其青苔、水垢刷洗掉即可。如滲雜有海藻、貝類等附著物,可使用1:5的稀釋冰醋酸浸泡,半天至一天後,即行脫落,然後再反復用清水沖刷漂洗,直到滿意為止。
適宜於水盤的供石一般可以用水養的方式。一兩天澆水一次,使它經常保持溫潤而有生氣。不宜一直噴水的供石也應經常用干布擦拭,使其保持整潔。
除了水養,有的藏石家喜歡將石油養。他們認為,油養可以保持石之光澤,避免石膚氣化、風化。使用的保養油有凡士林、 油臘、上光臘等,用絨布蘸臘、油輕抹輕拭。也有將石臘化成液體後塗刷供石的,效果確也顯著。但作為長期保養的供石,其實應該避免上油臘。雖然這類物質在短時期內可以使石之質地、色感更為突出,但也相對阻隔了石頭的老化,因為油臘會堵塞石 頭的毛細孔,會妨礙石頭的呼吸,即妨礙它吸收空氣中的養料,使石頭久久不能顯得老氣。而且,上油後的奇石之光澤, 有一種造作感,過重的油臘還會產生反潮現象,致使石之表面變得一片灰白,遮掩了石頭的清清面目。總的看來,油養是得不償失,不值得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