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幾個好看的藝術簽名,羅衡量
卡米爾·克勞岱做夢都想成為一個像羅丹那樣受人景仰的天才雕塑家。她與羅丹相識是在1885年的冬天。她的老師布歇先生在去羅馬旅行前,把她這個學生託付給了羅丹。這是個被人議論紛紛的大師,聽說他的模特兒和他都有艷事,女人們都迷上了他。還有人說他的某尊雕塑是從人體上直接拓下來的,因為它實在逼真完美得令人難以置信。羅丹為這種中傷大哭了一場,卡米爾則毫不懷疑這種完美是天才忘我勞動的結晶。 卡米爾向羅丹先生要了一塊大理石,她想為弟弟保羅刻一尊半身像。在這個家裡,除了父親,卡米爾最愛的就是弟弟保羅了,他雖然還很年輕,卻能寫出不同凡響的好詩。 爸爸克勞岱先生回來了,卡米爾去車站接他。進家門前,父親塞給他最鍾愛的女兒一些錢。可這一幕還是讓站在樓上窗口張望的母親看見了。她哭哭啼啼地把自己關進裡屋,罵家裡人合起來騙她,為了一個瘋瘋癲癲玩泥巴的傻瓜,大家一起受罪。 為了表示對老師的謝意,卡米爾雕刻了一隻青筋微露的腳送給了羅丹,這個作品使羅丹當即決定,請卡米爾來做他的助手,參加美術館紀念門廳的大型雕塑工作。 那天,卡米爾正在腳手架上工作,她無意中看見羅丹用一種曖昧的動作在擺弄著他眼前的體態豐腴白嫩的裸體女模特兒,卡米爾驚呆了,她的眼裡不知怎麼就蒙上了一層淚水。 夜晚,在保羅房裡,卡米爾低位著對弟弟說,她不想再去羅丹那裡了。保羅同情地望著姐姐。也許羅丹根本不知道她的心事。傳奇式人物的行為都是不可想像的放盪不羈和獨斷專橫。他所崇拜的雨果這樣說過。 第二天一早,羅丹便打聽有沒有卡米爾的消息。他的助理搖搖頭,建議另外雇一個。"不!"羅丹不加思索地拒絕了,他決定親自去找卡米爾。桌上放著的那隻雕刻的腳告訴他,她是個無可替代的助手,一個超群的雕塑天才。 羅丹的登門拜訪使卡米爾心中的怨恨和委屈煙消雲散。當卡米爾在為裸體女模特兒擺姿式時,羅丹看出,自己花了許多年才弄通的東西,卡米爾已經無師自通了。 雨果死了,人們奔走相告,不勝唏噓。雨果的死使羅丹感覺到生命的枯竭,他茫然對著模特兒的裸體毫無靈感。於是,卡米爾第一次決定把自己的命運交給羅丹,她登上了模特兒的台基。裸體的卡米爾使大師看到了一個完美的夏娃。那豐潤如白玉的肌膚和軀體,擾亂了羅丹的心神。他情不自禁地觸摸、狂吻她。 克勞岱全家回鄉下維洛夫度假。為了表示謝意,克勞岱不顧女兒反對邀請了羅丹夫婦來維洛夫。洛茜是羅丹沒有正式結婚的妻子,她和他有個兒子。他這次接受邀請來維洛夫就是希望卡米爾能盡快返回巴黎。他要雕刻雨果和巴爾扎克的像,怎樣才能把各人的神韻反映到臉部呢?靈感就像個頑皮的孩子在和他捉迷藏。要完成這些工作他離不開卡米爾,只有她才能帶給他源源不斷的靈感。 姐姐和羅丹的熱戀使保羅感到自已被冷落了,變成了一個多餘的人。卡米爾住進了巴黎近郊羅丹新買下的佩安園。在這個更像工場的臨時家裡,她沒日沒夜地幹活,疏遠了家人和朋友,幾乎與外界隔絕。靈感、熱情、技巧和肉體,她把一切獻給了羅丹。 羅丹的傑作眼看就要完成,克勞岱先生卻不安地發現,女兒自從認識羅丹以後就不幹自己的活了,她似乎僅僅為羅丹活著。可如果不展出自己的作品,她永遠也不會得到承認。他提醒卡米爾,她的未來屬於她自己,不該過多地和羅丹一起拋頭露面,周圍的閑言碎語足以扼殺一個天才。 卡米爾發現自己懷孕了。她孤獨地留在佩安園中,整日的勞作使她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和一雙像樣的鞋子。羅丹除了周旋於美術界的朋友之間外,還要常常呆在身體有病的洛茜那裡。洛茜找上門來大吵一場,卡米爾流產了。羅丹為此流淚三天。幾天後,卡米爾突然不知去向。在她的工作室里,羅丹激動地發現了一尊雕得臻乎完美的自己的像。他決定把它展出。 當卡米爾重新出現時,她要求羅丹在她和洛茜之間作出選擇,羅丹說他不能像打發僕人一樣趕走洛茜。卡米爾突然意識到父親的話是多麼中肯,她日日夜夜為他工作,對自己考慮得太少了,她永遠不會有別的女人所有的一切,而只有石頭。 一無所有的卡米爾來到保羅那裡,請求弟弟讓她住一段時間。她終於答應離開羅丹,她的心碎了。 初愈後的卡米爾依然埋頭於雕塑。弟弟遠走他鄉,父母也要回維洛夫了,當初全家是為了她和她的雕塑才遷來巴黎的,現在整個世界都棄她而去。他們彼此感到失望。卡米爾唯一擁有的,只有雕塑了。也只有雕塑才能把她和洛茜區別開來。 在音樂家德彪西等人的幫助下,卡米爾的作品展出了。她想拖著跛足重新飛翔。人們對她因為痛苦而表
B. 鍾運傑藝術簽名怎樣好寫好看
我發張截圖,請看:C. 名字怎麼寫才好看,我想設計個個性簽名
推薦個製作網站給你
http://www.yisuqianming.com/
D. 徐悲鴻油畫
徐悲鴻一生共創作了100多幅油畫,其中有40幅離奇遺失,大多至今沓無音訊,大師後人首次向媒體講述畫作遺失全過程
一張油畫的照片擺到了桌子上,只是看了第一眼,徐慶平就脫口而出:「這是真的。」
父親徐悲鴻的手跡對徐慶平來說太熟悉了,作為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的院長,他看過太多真的、假的徐悲鴻畫作,鑒別真偽對他來說是件簡單的事。但是這張畫還是讓他激動不已,「可以肯定地說,這幅畫是從我父親遺失的那40幅油畫中來的。」徐慶平看完畫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這幅名為《奴隸與獅》的作品從未在油畫市場上露過面。在徐慶平看來,這幅畫的藝術價值一點不遜於一個月前以3300萬元的價格創下中國油畫拍賣紀錄的《愚公移山》。
在這兩幅畫的背後,徐悲鴻還有更多的油畫佳作流落海外,去向不明。
延伸閱讀
半個世紀前的遺失
這批畫作的遺失要追溯到上世紀40年代。正值藝術創作高峰的徐悲鴻在新加坡等地連續舉行多場畫展,賣畫為難民和抗戰遺孤捐款。
徐悲鴻與新加坡有著不解之緣,1933年他以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的身份,曾5次到過新加坡,1939年1月他又因國家蒙難、家庭破碎,第6次赴新並一直住到1942年1月,在這三年中他舉辦了多次畫展,並為國內的抗日戰爭捐款無數。1940年他為構思已久的中國神話《愚公移山》畫了數十幅創作草圖及人物寫生。
新加坡期間,在宣傳抗日的激情下,徐悲鴻創作了數量驚人的畫作。「當時也沒有拍賣行,展覽的時候就是人們拿著紅布條,看哪幅畫好,就把紅布貼在畫旁邊,寫上名字,意味著這畫已經訂走了。」徐慶平說,徐悲鴻在當時就答應,只要真心想要收藏畫,他現場作畫,有幾個人畫幾張。「這個很難得,一般來說,畫家不願意重復自己的畫作,而像父親那樣,一幅畫畫好幾張的,真是非常罕見,他真是為了抗戰付出了所有的熱情。」徐慶平說,後來新加坡人說,新加坡人收藏的徐悲鴻畫作不比中國徐悲鴻紀念館少。
1941年日軍入侵新加坡時,徐悲鴻將他在新、馬、印三年中所畫的數百幅作品及其他古玩、珍本一起托給友人,埋入新加坡崇文學校的一口枯井內,其中有徐悲鴻自己認為最珍貴的40幅油畫。隨後徐悲鴻隻身攜1000幅作品,登上淪陷前最後一班開往印度的輪船,離開了新加坡。
這一去,就是人畫分離,油畫的主人沒想到他會永遠失去這批珍寶。
「送畫之說」的謎團
徐悲鴻再沒有回過新加坡,抗戰結束後他多次打聽這些畫的下落,卻都沒有得到迴音。
徐慶平後來第一次知道這些畫的下落是在上世紀80年代。1985年,新加坡當地發行量最大的報紙連續刊登了《徐悲鴻藏寶記》,在中國內地、香港、台灣地區及新加坡的美術界引起轟動。報道詳細介紹了徐悲鴻藏畫之事,也首次提到油畫的下落:1945年9月,日本投降後,徐悲鴻的新加坡好友黃曼士、林金升和崇文學校校長鍾青海,從枯井內取出書畫珍玩並致函徐悲鴻。徐悲鴻回信表示:「為感謝鍾校長保護枯井所藏三年又八個月,請任選取一件藏畫。」鍾青海挑選了油畫《愚公移山》。
這一說法後來被當作一則佳話廣為留傳,但徐慶平卻從來不相信這一說法。
1949年,徐悲鴻的學生陳曉南從海外學成歸國的時候,曾專程到新加坡問詢此事,但是他帶回來的只有一些書籍。「畫一幅都沒帶回來,給我父親的口信是畫都毀掉了。」這些畫的去向從此成謎。「藏寶記」的報道讓徐慶平既疑惑又高興,疑惑的是父親並不知道畫作還在世,高興的是這些畫可能還保存在人間。
在徐慶平的記憶中,徐悲鴻並不知道這些畫被取了出來,他一直以為這些畫已經毀掉。畫作被毀的說法一度讓徐悲鴻心情非常不好,妻子廖靜文說,「他失掉畫就像丟了命一樣。」徐慶平也聽父親說過類似的話,「一個畫家要把自己的好畫拿出去賣的話,就像要從身上割下一塊肉一樣。」連賣都不肯,送,斷然是沒有道理的。
「送畫之說」由此引起了徐慶平的懷疑,「我父親從來沒有送過別人油畫。他可能送過國畫,速寫,人體素描,但是從來沒有送過油畫。」徐慶平激動地說,作為畫家後人,同時也是畫家的他非常理解父親的這種做法,沒有一個畫家會把自己的心血之作送人。「油畫創作相當不容易,也相當艱苦,一般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他說,即使在現在一幅普通油畫的成本也在幾千元以上。現在也很少有畫家拿自己的油畫送人。
「我問過我的母親,她也說沒這回事。」徐慶平說,他自己在父親的書信來往中也沒找到這樣的記載。徐慶平說,如果按文中所說,選走了一幅,那剩下的畫應該完璧歸趙才對。但是,他在國內再也沒有見過這些畫,直到現在,他都沒有見過這些畫到底是什麼樣子。既然已經取出來了,那麼這些畫是如何遺失的,誰拿走了這些畫,這些疑團存在徐慶平心中有50多年了,直到最近,這位畫家後人才首次開口說出自己的疑惑。
盡管感到不解,但是徐慶平此前一直保持沉默,畢竟其中藏寶的人多是父親的好友,等到徐慶平後來訪問新加坡想去拜訪這些當年的當事人時,他們中的大部分已經去世了。
徐悲鴻一生創作的油畫大約在一百多張,而40張油畫佔去了三分之一。徐慶平說,一個畫家一輩子最珍貴的也不過是幾十幅油畫,在西方油畫家的傳統中也很少有送畫的習俗,徐悲鴻在早年和盛年所作的大部分精品都留在了新加坡,這批畫是他畢生精心之作,他是不會輕易送人的。
「那批飽含心血的油畫的丟失對他的打擊也非常大,晚年的他不作油畫與此大有關系。」徐慶平說,40幅油畫的下落成了父親致死心中都存留著的遺憾。而對於徐慶平,搞清楚它們在哪兒也成了這些年的一個願望。
《愚公移山》的背後
枯井中取出來的畫大多不知去向,唯一為公眾熟悉的是那幅被「贈送」的《愚公移山》,徐慶平前後在海外見過此畫三次,正是從《愚公移山》開始,徐慶平一點一滴地知道了當年徐悲鴻油畫的流失之謎。
上世紀90年代初,徐悲鴻紀念館第一次在新加坡進行徐悲鴻畫作展,徐慶平和母親廖靜文都前往新加坡。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就是打聽徐悲鴻油畫的下落。「我們沒有一點想追回畫的意思,因為那畢竟是上一代人的事,況且隔了半個多世紀,已經不抱希望了。我們就想知道這些畫還在,還保存著,我們能夠拍照留點資料就行了。」徐慶平說,作為徐悲鴻畫作的繼承人,母親和他都沒有想到要把這些畫追回來,他們在新加坡多次向媒體和外界透露這一想法,但回應者廖廖。徐悲鴻畫展在新加坡引起轟動,時任總統黃金輝專程宴請了徐慶平母子兩人。在觀看畫展之後,有很多人拿著徐悲鴻的作品來請廖靜文和徐慶平做鑒定。「大部分是真品,都沒有落款和簽名。因為怕被日本人發現,所以好多都把簽名裁掉和塗掉。」徐慶平說,他看到了父親的許多真跡,有許多抗戰時的作品。但是遺憾的是,他沒有看到一張油畫。
追問非常困難,時過境遷,當年藏畫的人有一部分已經去世。畫作是否被毀、被誰收藏都無人知曉,徐慶平拜見了當地的一些知名畫家和收藏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畫的下落。「後來,一位新加坡的朋友說,有一張我父親的油畫,不知道是真是假,讓我來看一看。」
「在那個客廳里,我第一次看見了那幅《愚公移山》。」盡管徐悲鴻紀念館保存有父親創作的國畫《愚公移山》,但是當徐慶平看到這張油畫母稿的時候,還是情不自禁。「我的母親當時就流淚了。」徐慶平說,他自己也非常激動,「一個我是他的後人,另一個我也是畫家,再一個我也知道這張畫的藝術價值,所以看到這幅畫的時候一下就難以控制情緒。」
在與收藏者聊天中,徐慶平知道了這幅畫的持有者就是當年崇文中學校長鍾青海的兒子,他告訴徐慶平,這幅畫是由父親傳給他的。當時徐慶平已經從《徐悲鴻藏寶記》中知道了鍾青海持有此畫,但這事是真是假徐慶平並不知道。看到這幅畫徐慶平非常地高興,這張畫沒毀,其他的畫也一定都還在世上流傳。
不久後,徐慶平在香港看到台灣出的一本《巴黎歲月:徐悲鴻早年素描》的畫冊,讓他吃驚的是,畫冊確實是徐悲鴻早年的作品,但是這些素描從來沒有人見過。「我父親畫素描功底很深,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父親是拿什麼畫素描的,包括那些權威專家們。」徐慶平說。
在巴黎學畫的時候,徐悲鴻學畫素描時使用的是一種四方的碳晶條,法語稱之為 「黑石頭」,徐悲鴻用這種黑色和棕色的石頭畫了大量素描,這讓他的素描與眾不同。從素描使用的原料和技法上,徐慶平斷定這是真跡。但是畫冊收錄的100多幅素描還是讓徐慶平感到納悶,這么大量的素描是從哪裡來的?徐慶平說,現在的學生四年都畫不了100多張素描,而父親雖然畫過上千張素描,但是集中留存下來的卻不多見。
這個疑問在徐慶平到新加坡舉行自己的畫展時得到了解答。
他在新加坡會見南洋畫派的代表人物施香沱時,這位畫家兼美術評論家告訴徐慶平,那些素描是由他保存的。徐慶平一直猜測的真相也得到了證實,施香沱親口告訴他,當時從枯井裡取出畫來後,由在場的人們分掉了。這位當時名氣還不是很大的畫家從黃曼士那裡分到了一卷素描,這些素描沒有簽名,大概110多張。後來施香沱把這些素描拿到台灣去出版,結果拿去後就再沒還回來。
徐慶平心裡的一塊石頭落地了。這些素描沒有毀掉,40幅油畫怎麼可能毀掉呢。放在枯井裡邊,紙比布更容易毀掉,但是紙都沒有毀掉,布怎麼可能毀掉呢?在《徐悲鴻藏寶記》中沒有提到的油畫應該都留在了收藏者的手裡。
他確信,這40幅油畫還都留在世上。
遺失寶畫面市不到十分之一
此後,40幅油畫中的一些作品陸續悄然面市。
其中有一張為抗戰時候街頭劇《放下你的鞭子》而創作的同名油畫,當時另一畫家司馬喬同樣畫了一幅《放下你的鞭子》的油畫。在藝術界並稱兩大名畫。
這張盛傳一時的油畫同樣在1941年後不知去向。徐慶平回憶說,這幅畫真正記錄了藝術家怎麼為抗戰而做貢獻的,後來周恩來總理曾專門派人找過這張畫,但一直沒找到。但徐慶平在和新加坡一位畫家劉抗聊天的時候卻得知,劉抗曾經為這張畫重新上過一次亮油。在又一次偶然中徐慶平與這張名畫不期而遇,還是在舉行一次畫展時,他在當地一位大收藏家裡看到了這幅畫。「當時也是在一個大客廳里,還有一個射燈打在上面,非常鮮艷奪目的一個人物撲面而來。」徐慶平回憶說,那幅畫大小跟真人差不多,後來輾轉到過台灣地區、美國,最後又回到新加坡。
讓徐慶平感到遺憾的是,40幅油畫中的大部分仍然沉在人海中,下落不明。徐慶平一直忘不了那些畫作,但是他追問的途徑越來越少,當事人的過世、知情者的隱匿,以及收藏者的保密防範心理,都使這種追問變得越來越難。
徐慶平的母親廖靜文先生已經85歲了,這位老人也一直念叨這些失去的畫作。但徐慶平相信其中的大部分還在新加坡,他能做的就是等待收藏家或者拍賣行的人找上門來,讓他鑒賞徐悲鴻鮮為人知的油畫,他說這樣或許能看到更多的遺失的油畫。
6月《愚公移山》剛被拍賣回國,有更多的人期待流失的畫作能回國。「如果買回來,當然是好的。買不回來,也沒有關系。」一直非常爽朗的徐慶平在談到這個問題時變得非常嚴肅。他說:「我希望它們能進入美術館,這樣可以展出,讓大家都能看到。如果只留在一兩個人手裡,只有一兩個人看到,那就太可惜了。
鏈接
藝術品國際流轉是一個世界性的文化難題,遺失的畫作由於政治、歷史等多種原因,想追回非常困難。
奧地利著名畫家古斯塔夫克利姆特的作品《阿黛爾布洛赫鮑爾的肖像》以1.35億美元創下迄今世界上單幅油畫的最高拍賣紀錄。這幅油畫的合法繼承人--肖像畫主人公布洛赫鮑爾夫人的侄女瑪麗亞阿特曼女士為這幅遺失的油畫打了68年官司。
中國藝術品由於戰爭掠奪或其他原因流向海外的數量是非常巨大的,有案可查的中國歷代名畫就有23000件,但是遺失的藝術品的繼承權和所有權在《伯恩公儉1971年巴黎修正案》中只有50年的保護年限,雖然現在又有75年的保護年限之說,但對更多藝術家的繼承者們來說,遺失畫作的保護和追回都非常艱難。
難得的精品油畫將成為中國油畫史上新的里程碑,本刊獲允首次刊登大師後人披露該畫創作中顯為人知的細節故事及回歸過程
《奴隸與獅》你所不了解的背後
最近,一件在中國大陸從未露過面的徐悲鴻油畫精品《奴隸與獅》從海外來到北京,引起收藏界人士的巨大關注。
這幅油畫創作於1924年,那是徐悲鴻油畫成熟的時期。此時的徐悲鴻已在西歐留學5載。他以法國畫壇名宿達仰為師,刻苦鑽研西方繪畫精華。這張高1.23米、寬1.53米的大幅油畫凝聚了當時這位年輕畫家的全部心血,展現了他表現矛盾沖突的場面,刻畫人物、動物內心世界的高超技藝。
《奴隸與獅》取材於一則西方古代神話故事。主人公是一隻不慎被刺傷了爪的雄獅和一個被蹂躪、欺侮的奴隸。雄獅在無計可施、痛苦不堪之時,求助於它所遇到的、被它嚇得魂飛魄散的奴隸,而奴隸為它拔出了巨刺,使它得救。為了創作這幅油畫,徐悲鴻進行了長期而周密的准備,作了大量的速寫和畫稿,反復研究人物和獅子的姿態及各自在畫中的位置。這些記錄了創作過程的速寫和畫稿同樣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提到徐悲鴻畫獅,有一段饒有興趣的插曲,很能夠說明這位畫家的作畫風格。
1921年,由於中國國內局勢動盪不安,留學生學費經常被中斷,為了節省開支,徐悲鴻前往了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而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的德國。當時,持法郎在德國生活要更容易一些。畫家在德國的兩年中,每天都堅持作畫達10小時。徐悲鴻自幼就酷愛畫動物,特別喜愛畫馬和畫獅,表現它們崇尚自由、勇往直前的精神。每當風和日麗、又無模特時,徐悲鴻總是去柏林動物園畫獅。那裡的獅欄都是半圓形的,最利於畫家作速寫。他常常一畫就是一天,中間不進飲食。他精細入微地研究獅子的骨骼結構,聚精會神地觀察獅子的動態、神情,敏銳、迅速地將它們准確地記錄在速寫本上。正是通過成百上千幅的寫生,才能有《奴隸與獅》這樣的傑作誕生。徐悲鴻筆下的獅子身軀細長但不失威武,目光炯炯但並不懷有敵意。獅子有著仁慈、和善的君子之風,與奴隸互幫互助,知恩圖報。
《奴隸與獅》來自於新加坡的一位大收藏家,經過荷蘭專家的清洗和重上光油,它已恢復了當年的光彩。(徐冀 作者系徐悲鴻的孫子)
徐悲鴻挑畫藏畫往事瑣憶
徐悲鴻終生不知疲倦地收集我國古代傳統繪畫,使它們能得到自己的研究、整理和保護
口述者:徐悲鴻次子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院長徐慶平
記錄者:本刊實習記者 歐陽海燕
地點: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院長辦公室
時間:2006年7月31日
父親的最後一次買畫
父親說,他這一輩子老是窮,錢都買了好的書畫。
我小的時候,每個星期都有人夾著藍布包袱包著的畫到我們家。北京當時的畫店,只要有了他們認為好的字畫,馬上就拿到我們家來。所以我每星期就看父親在那兒看畫、買畫。
父親最後一次買畫,是在他去世前的一個月里(1953年9月)。當時琉璃廠的一家畫店拿來了12幅任伯年的花鳥畫。任伯年是清代第一大畫家。父親認為在清代的畫家中間,沒有人能超過他,他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發揚光大做出了巨大貢獻。當時這12幅畫沒有全部買下,父親從中挑了7幅。我記得其中有一幅叫《紫藤翠鳥》。紫藤花下,一隻藍綠色的小鳥,紅嘴,正低頭啄自己胸前的毛。我看過的中國畫裡面,顏色最漂亮的就是這張。父親對這張畫的評價很高。這次挑剩的畫,後來我在故宮看見過。就是說,當時他是中國的第一收藏家,所有的畫先經過他過目,等他挑完了再賣給別人。
這些畫當時不是拿現錢買的,而是預支他的薪水。父親買畫是一擲千金的,只要看到好的,他就會買下,所以到了發薪水的時候,我們家往往沒有薪水。
也許你認為,這么有名的教授、畫家,肯定家裡特有錢,其實不是。我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當時要交學費,家裡沒現錢。母親拿了她的衣服到舊貨商店去賣,才給我交上學費。父親過世以前,家裡吃的從來都是二米飯。那個時候單吃大米是很貴的,這樣加一半小米,就可以減少開支。父親一輩子,只是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買了一套房子給我們。那時他已經中風一次,身體很不好,到了北京以後,可能是想到我母親還很年輕,我跟妹妹年紀又太小,怕我們將來流離失所,所以就用辦畫展的錢給我們買了一套房子。父親一輩子就置過這么一次產。
喜歡但沒買下的畫
在父親收藏畫的過程中,看到好畫不買的,我印象里只有這兩次。
父親選畫,一定要挑藝術價值最高的,從構圖到顏色的安排,到用筆,到墨色的輕重和諧,要一點毛病也沒有。記得有一次,是齊白石的一套大的冊頁,畫得精彩至極。齊白石覺得這套冊頁是可以世世代代保留下去的藝術精品,所以它的價格也是平常作品的十倍。
齊白石把我父親作為最好的朋友。他寫過一句話給我父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也。但我父親從來都是按照他要求的價格買他的作品收藏,沒向他要過一幅畫。齊白石說過,徐悲鴻從不欺人。在我的印象里,齊白石只送給我們家一張畫。那是我滿月的時候,齊白石送給我的。
齊白石的這套冊頁確實是精品,我父親非常喜歡,但他買不起,最後只買了其中的幾張。後來,「文革」期間,李宗仁去世的時候,德勝門的一家文物商店展出李先生收藏的畫,我看到了那套大冊頁中剩下的那些。
還有一件是一套很少見的大字書法。這套書法字大,又整齊,還是一套,掛在牆上特別氣派,是收藏精品。我小,但是有印象,當時父親看了很久。我母親也說,這字寫得好,一定得買。最後我父親沒買這套字。我母親問他為什麼?父親說這個人是給魏忠賢寫碑的,為大奸臣歌功頌德,這個人人品不好,沒有氣節。盡管他的字很好,也不買。
他收藏不為換錢
父親買畫,從不計較名頭的大小,看畫本身的藝術價值。他自己在中西繪畫上面都下過苦功,他對畫的藝術價值,研究得很准。據原中央美院副院長艾中信回憶,在一張我父親填過的幹部履歷表上,「特長」一欄中寫著:能識別中外藝術的優劣。這確實是他的特長。比如,任伯年的畫在我父親的那個時候並不太被人看好。在清代的畫家裡頭, 「四王」的畫大概遠遠超過任伯年畫作的價值。但他對任伯年很佩服。他收藏的任伯年的畫國內第一多。任伯年的後人曾經把任伯年未完成、未簽名的畫稿贈送給我父親,這是父親一生最得意的事情。
他收藏不是為了換錢,不是為了投機。他收藏的一張《八十七神仙卷》,據他跟張大千的判斷,是唐朝的繪畫。唐朝的繪畫留到今天的不到10張,這張又是人物,80多個人物,這幅畫是中國古代繪畫的第一號作品。據父親自己分析,這幅畫是畫聖吳道子所作,單這一張畫就已經是無價了。他是為了給國家收藏藝術精品,給後人留下一個藝術寶庫,提高全民的審美能力。這不是言過其實。早在二三十年代,父親就擬了中國的美術館計劃:中國應該建什麼樣的美術館,美術館里應該分幾個部分,哪個部分展出哪些作品。他都有具體的計劃。
他在法國巴黎留學的時候,藝術品在戰亂中貶值。他說當時只要有幾萬塊錢,就可以給中國建一個羅丹美術館。父親為這個四處奔走,去找康有為,去找蔡元培,讓他們幫助弄錢,但是當時沒有做到。
但他沒灰心。他說只有一個辦法,「我自己畫一百張好畫」。他說,一個畫家,真正的傑作,一年也就是兩三張,但他要畫100幅。我認為父親的這個心願達成了。因為現在他的精品中,油畫有100多件,中國畫應該有200件,加上素描,一共幾百件。他說,如果把自己所有的錢都去買好的藝術品,收藏起來就會像個小博物館,就能發揮美術教育的作用。他後來給學生上課,用的就是這些中外名畫。
鏈接
徐慶平:我畫的馬與父親不同
提到父親徐悲鴻,徐慶平說,他跟父親根本就不能同日而語。「我天分沒他高。他50歲多歲去世,留下了那麼多的作品。不光是一個畫種,油畫、素描、中國畫,三個方面都獨有建樹。而且留下了那麼多的文章。中外兩方面的文化修養都那麼深厚。」徐慶平笑著說他自己差多了,所以不存在壓力。
看過徐慶平畫冊的人都會感覺到,徐慶平筆下的馬既有父親筆下的影子,又有自己筆下的獨到之處。徐悲鴻畫的馬,是奔騰、奮起、憤怒的馬。「父親實際上是在畫他自己,很孤獨、很自由,在荒野上戰斗。」徐慶平說,「我們這個年代跟他不太一樣。我們的比較歡快。因此,我畫的馬比較注重馬跟馬之間的關系、馬和人之間的關系、環境和馬之間的關系。這樣去突破他。」
E. 個性的QQ簽名(不少於10條)和網名,不要愛情的。
淺 唱 的 情 歌 、 勾 起 了 誰 的 愛 。
一 分 鍾 的 感 情 戲 、 我 們 都 不 是 男 女 主 角 而 已 。
東 京 鐵 塔 通 了 電 、 電 死 巴 黎 埃 菲 爾 。
降 調 的 挽 歌 、 已 不 適 合 勾 起 回 憶 。
深 夜 巴 黎 、迷 死 東 京。
我 們 都 只 是 過 路 的 路 人 甲 而 已 、 何 必 對 彼 此 那 么 在 意 。
只 是 演 戲 、何 必 入 情。
這 一 季 的 秋 雨 我 淋 得 一 身 悲 涼
為 何 相 戀 都 不 是 永 遠。
輕 抹 一 縷 夕 陽 、亂 了 這 一 季 的 感 傷。
有 種 悲 涼 叫 失 望 、
輕 抹 一 縷 秋 光 、透 射 我 的 悲 傷 。
╋━━━━俄昰向日葵、而邇昰太陽━━━━━╋
一種尷尬 自卑的感覺 激勵我要堅強的面對種種坎坷。
我的愛只是一個傳說,你對我來說只是個傳說。
有些話是真的,卻聽上去很假;有些話是假的,卻令人無庸置疑
-全力去搜索 溫柔的下落 ◆◇ ╮
單純的開始、復雜的情節、最後的結果、潸然淚下、
情到深處人自醉 情走了人買單-$$$ ■
◆◇ ヽ 我深信,會冇y1個侽亽╭為受我德折磨而來到這個呭上 ┓ ヾ
善解風情的男人是好男人,不解風情的男人更是好男人
灰 暗 的 世 界 里 只 有 我 一 個 人 哭 泣 。
- 時光,安安靜靜的[流過] - 吥要問我幸卜〔幸福/]/!
承諾好比美麗的煙花,綻放的時候美美的,消逝的時候什麼都沒有。
[你 的 明 天 我 沒 有 辦 法 參 與 , 你 的 世 界 , 我 將 不 復 存 在 。]
_______雨水打濕了我的發,也打疼了我的心、
●_*莪徳→佐手↗旁邊、▕ 永遠 →都是尒徳↘佑手
··給我一個不叫我繼續愛你的理由··
-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 - |
靈感和心情僅因歌曲和文章。
一 個 簡 單 的 旋 律 、 總 是 勾 起 一 段 不 簡 單 的 回 憶
心若沒有安置之處,那麼只好流浪
) ̄回憶如猛獸 寂寞太久便徐徐溫柔我不緊張但我害怕.〆
窗外下著雨,敲打著泠泠空氣,就像你我之間,早已全都沒有關系..
這個城市孤單的人只剩下我一個 , 我要怎麼存活 。
( 亽 見 亽 愛 、 婲 見 婲 開 。)ヾ
當我們終於找到最正確的答案時,卻發現它是最無用的
心系災區 大愛無疆 玉樹不倒 青海常青 玉樹不哭, 玉樹不垮,我們永遠和你們在一起。
◆◇ ヽ生活如此勞累、心情如此惆悵,原來這一切德一切、都不是我所想德那麼簡單。
一個承諾在最需要的時候沒有兌現,那就是出賣,以後再兌現,已經沒什麼意 思了。
凡事皆有代價,快樂的代價便是痛苦。
離開的剪影倒敘、伱是否會憶起我們走過的曾經。
★╮╰╮在我們的愛情里,我一直扮演愛你的角色,分手時別問我為什麼分手,問問你自己。
〆、音樂是靈魂寄宿的天堂,人嚮往的光明.
習慣沉寂在音樂中忘忽自我,自己可以不用在掩飾任何感情的宣洩.
㊣對兄弟要忠↘┏━┓↙對女人要寵㊣ ㊣對死黨要狠→┃儀┃←對老婆要疼㊣ ㊣重色輕友踩↗┗━┛↖ 愛
如果.我們之間有一千步的距離,那你只要走出第一步指明你的方向.就可以了,剩下的九百九十九步由我來承擔
╰原來 愛也可以說的那麼不深刻
對一切都漠不關心旳我,對音樂卻是執著。
‖:(耐不住旳寂寞,睋始終做不到堅強)
盡管呼吸著同一天盞臍庀ⅲ瑓s無法擁抱到你
 ̄我 沒 有 莎 士 比 亞 的 天 分 、 寫 不 出 所 有 的 喜 怒 哀 樂╰╮ '''
つ 、崾囿誃≮勇澉≯、ォ澉【淰淰罘莣】 Moyan.‖二
幸福,如履薄冰,收起天真的笑臉,學會長大!
『總是在失望中追求偶爾的滿足』ˇ
俄們之間緣分在個性中結下、但俄不知道會從哪結束。
對你的,(卻換來是的你的不屑)-也許真的不適合
一頁一頁尋找著邇的影子、轉頭卻發現這種行為狠愚昧。
╭⌒「聽著歌,發著呆,似呼有種與世隔絕的氛圍 。 ╮
帶上耳機,聽著憂傷的旋律,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習慣了這樣的寂寞
◆◇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
笑,全世界便與你同聲笑,哭,你便獨自哭。
不要為別人而活著 因為別人永遠都不會為你而活
有錯就改,當然是件好事。但我們常常卻改掉正確的,留下錯誤的,結果是錯上加錯。
-時而陰霾時而明媚的天氣卻不能讓我的心情有一絲起伏。
奈何橋上。我不會喝孟婆的那碗湯。你對我的好、我要在下輩子還給你。
願 逝者 安息 、願 存者 安寧 、
我的世界只有一個人、主角是我,配角依然。
明明可以走的路狠多, 而我卻選擇了一條最懶惰的
等待.....也許並不容易;傷害......卻輕而易舉。
ノ愛情究竟是精神鴉片,還是世紀末的無聊消遣
..該面對的我絕不逃避ˉ該執著的我永不後悔『該捨去的我不再留戀〃該珍惜的我會好好把握(ˇ?ˇ) ~
繁華的街角、也會有落幕的時候、寂寞的街道、往往只剩下落寞的我。
在一紙婚約之前,所有的誓言不過是修飾後的謊言。
時間就像乳溝,只要擠一擠總還是有的·
我顛覆了整個世界 只為擺正你的倒影
假如我不要放棄他,又有誰能把他從我身邊帶走?
昨 夜 點 的 火 、 早 就 悄 悄 化 成 灰 。
————————◆◇。執迷不悟、換來的是什麼。?
侢婲心德男亽也冇一個深愛德女亽,侢濫情德女亽也冇一個深愛德男亽。 ヾ ╰╮
ㄑㄑ其實 我偠的╰ 只是你的一句『等我』可 伱連這么一句話都吝嗇著不肯給我 ㄟ。。
要做到理直氣壯,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理直的人,往往低聲下氣;而理歪的 人,卻是氣壯如牛。
眼淚ゝ変旳1文卜值。。心臟(1/2)
﹏曾經曾經的甜蜜是你帶給我的,現在現在的傷痛也是你賞賜我的。
我只有用一個又一個【無奈】填補內心的空虛。
F. 好的QQ個性簽名和男生用的帥氣的名字
網名:一個魜↑飛
QQ個性簽名:在爺這里.是龍給爺盤著.是虎給爺卧著。 都聽到了吧?
日至 :(這是本人的寫的 不知道 你喜歡不喜歡哦 呵呵 ...)
霓虹 故人 城市
每座城市都有每做城市的不同,城市的燈火很璀璨,霓虹燈照亮了城市的每個 角落。即使在黑的地方。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什麼才算人生?
愛與感情真的是兩碼事。每個人是每個人的過客,每個人是每個人的思念。
想把悲傷欲蓋彌彰,離別只不過是前序。
我們是海對岸的海角,海對岸是我們的天涯。你看海角天涯繞個圈其實就是那麼遠又這么近的距離。吹一口氣,海平面浮開透明的蒸汽,凝固成雨,鹹的蓋過淚滴。
玻璃瓶漫過漲潮的暗礁漂洋過海,來見證這一場死去的傳說
還有什麼可以挽留?
那些日子永遠有關海,有關漂流瓶,有關薰衣草,有關愛……
也有關你。
往心上系一道繩索,任繩索的另一端卧在他的手中,心隨他的遠行撕扯疼痛。想:是你棋盤上的一粒嗎?是。也好。至少,曾被你握在手中。
他留給我的最後一句話,卻被我深深的刻在了心上。不是刻意如此,但就是,記住了。這也是宿命。
花什麼時候開,有它的季節。而你什麼時候來,沒人知道。
一座城市白天有天空,夜晚有星星。好象還缺了什麼,或許是你,不知不覺來到這座城市已有三年。離開了一年。又不知何時來到了這座久違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一人站在天橋上,看著霓虹映滿的城市,看著誰都離不開的花花世界,心裡很涼。一陣風吹過,想起最初為我披上外衣的那個人。在心裡最冷靜的時候問一句:你,還好嗎?
夜晚的風真的很冷,真的。
秋天的葉子落了,才想起冬天快到了。
……
我們發現已迷失當初豪情萬丈的初衷,迷失曾經執著的種種……
夜深時,誰知那是否是曇花一現?
城市很美,它曾經讓我和你有了一場很美的過程。不知道何時它又將這美好的一切變成了遙不可及的一場夢。
或許,太過鮮艷的,終將凋零。
2008年.....
某年某月某日還會記起你
( 再敘)
風過後,雲不靜,只留下憂郁的天空。 人生的舞台全是階梯,上不去就只有下來。在綠的樹葉,離開了樹就永遠只是落葉,在大的樹倒下,就永遠只是一段木頭。
合則來。不合則散 。人生中的聚聚散散,就是如此簡單,卻又如此復雜。
我一直如海上浮萍漂泊不定,所到的停留之處,不過是歇腳的驛站。至於何處才是停靠的港灣?我不知道。
也許是故鄉吧!落葉總是要歸根……
現實往往不能容忍人們去感情用事。你走了。
走後我在發燒,燒了兩個星期才知道過去是燒不掉的。
想: 與其在夢中破碎,
不如不曾有夢……
2008年......
再敘
(呵呵 獻丑了 ...我自己認為還行的 如果你還想要 關於日至 個性簽名的和 網明的 加我qq吧 我還有很多呢 qq397766892
G. 愚公移山的畫作歷史
徐悲鴻油畫《愚公移山》誕生於1940年。其構思、創作和流傳,充滿傳奇地記載了中國現代美術創作與收藏的經歷,使之成為一幅永可紀念的史跡。
1939年12月6日,徐悲鴻應泰戈爾之邀,經新加坡、仰光、加爾各達,抵達聖地尼克坦。
1940年2月,甘地訪問尼克坦,泰戈爾向甘地引見徐悲鴻。徐悲鴻作《愚公移山》草稿與人物寫生數十幅。5月,《愚公移山》的構思,臻於成熟。
1940年8月24日下午1時,徐悲鴻開始繪《愚公移山》。此前已先後作草稿30餘幅。11月,先後完成巨幅設色水墨畫《愚公移山》與油畫《愚公移山》的創作。旅印期間,徐悲鴻創作的水墨《愚公移山》、《泰戈爾》、《群馬》、《奔馬》、油畫《愚公移山》以及《甘地》、《喜馬拉雅山》、《息難教長老》等速寫、素描,美術史定位為「徐悲鴻藝術創作之頂峰時期的經典代表作品,是徐悲鴻藝術豐碑不可或缺的構成部分。」1940年11月,徐悲鴻告別泰戈爾,返回新加坡。1941年4月,美國援華聯合會及林語堂、賽珍珠盛邀徐悲鴻赴美舉辦畫展。11月,畫展目錄、參展照片寄往美國的同時,數百幅參展畫作,交船運公司先期運往美國,其餘大部裝箱待運。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同日凌晨4時,新加坡遭日機空襲,15日,檳城陷落,日軍兵臨獅城。進退兩難的徐悲鴻,將收藏的百餘箱繪畫創作及古代書畫、近代名家書畫、文玩、陶瓷、古籍繕本等,分藏於韓槐準的紅毛丹園和黃曼士的百扇齋。
1942年12月,為避日機轟炸,徐悲鴻遷至羅弄泉的崇文學校。該校由福建安溪會館創辦,校長鍾青海善書法,與徐相識。眼見獅城危在旦夕,徐與黃曼士等人商議,連夜將藏於百扇齋的繪畫、書籍、碑帖、文玩、印章以及包括《愚公移山》在內的幾十幅油畫,運至羅弄泉,埋於一枯井之內。
1942年1月,徐悲鴻攜1000幅作品,登上淪陷前最後一班開往印度的輪船,離開新加坡。
1945年9月,黃曼士、林金升、鍾青海三人將藏於枯井書畫珍玩,一一起出,並致函徐悲鴻。徐回信表示:為感謝鍾校長冒日寇殺害的危險,保護枯井所藏三年又八個月,請任選取一件藏畫。鍾青海挑選了油畫《愚公移山》。
1953年徐悲鴻病逝。次年2月,新加坡中國華美術研究會與南洋美專、南洋學會、中國學會在維多利亞紀念堂舉辦「徐悲鴻遺作展」,展出了浩劫倖存於新加坡的油畫《愚公移山》等80餘幅徐悲鴻遺作。
1985年,《徐悲鴻藏寶記》一文發表,在中國大陸、新加坡、香港和台灣的美術界引起轟動,然而,在星洲收藏了半個世紀的《愚公移山》、《喜馬拉雅山》、《放下你的鞭子》等,相繼流出境外。
1992年《愚公移山》首次出現於藝術品拍賣市場上。
1999年10月香港的蘇富比台北「現代中國油畫、素描、水彩」專場拍賣會上,《愚公移山》作為封面拍品,再次推出。台灣收藏家蕭先生經過幾番競爭買到了這件珍寶。
2000年11月,這件國寶第一次回到中國大陸。
H. 《愚公移山》畫作
徐悲鴻油畫《愚公移山》誕生於1940年。其構思、創作和流傳,充滿傳奇地記載了中國現代美術創作與收藏的經歷,使之成為一幅永可紀念的史跡。
1939年12月6日,徐悲鴻應泰戈爾之邀,經新加坡、仰光、加爾各達,抵達聖地尼克坦。
1940年2月,甘地訪問尼克坦,泰戈爾向甘地引見徐悲鴻。徐悲鴻作《愚公移山》草稿與人物寫生數十幅。5月,《愚公移山》的構思,臻於成熟。
1940年8月24日下午1時,徐悲鴻開始繪《愚公移山》。此前已先後作草稿30餘幅。11月,先後完成巨幅設色水墨畫《愚公移山》與油畫《愚公移山》的創作。旅印期間,徐悲鴻創作的水墨《愚公移山》、《泰戈爾》、《群馬》、《奔馬》、油畫《愚公移山》以及《甘地》、《喜馬拉雅山》、《息難教長老》等速寫、素描,美術史定位為「徐悲鴻藝術創作之頂峰時期的經典代表作品,是徐悲鴻藝術豐碑不可或缺的構成部分。」1940年11月,徐悲鴻告別泰戈爾,返回新加坡。1941年4月,美國援華聯合會及林語堂、賽珍珠盛邀徐悲鴻赴美舉辦畫展。11月,畫展目錄、參展照片寄往美國的同時,數百幅參展畫作,交船運公司先期運往美國,其餘大部裝箱待運。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同日凌晨4時,新加坡遭日機空襲,15日,檳城陷落,日軍兵臨獅城。進退兩難的徐悲鴻,將收藏的百餘箱繪畫創作及古代書畫、近代名家書畫、文玩、陶瓷、古籍繕本等,分藏於韓槐準的紅毛丹園和黃曼士的百扇齋。
1942年12月,為避日機轟炸,徐悲鴻遷至羅弄泉的崇文學校。該校由福建安溪會館創辦,校長鍾青海善書法,與徐相識。眼見獅城危在旦夕,徐與黃曼士等人商議,連夜將藏於百扇齋的繪畫、書籍、碑帖、文玩、印章以及包括《愚公移山》在內的幾十幅油畫,運至羅弄泉,埋於一枯井之內。
1942年1月,徐悲鴻攜1000幅作品,登上淪陷前最後一班開往印度的輪船,離開新加坡。
1945年9月,黃曼士、林金升、鍾青海三人將藏於枯井書畫珍玩,一一起出,並致函徐悲鴻。徐回信表示:為感謝鍾校長冒日寇殺害的危險,保護枯井所藏三年又八個月,請任選取一件藏畫。鍾青海挑選了油畫《愚公移山》。
1953年徐悲鴻病逝。次年2月,新加坡中國華美術研究會與南洋美專、南洋學會、中國學會在維多利亞紀念堂舉辦「徐悲鴻遺作展」,展出了浩劫倖存於新加坡的油畫《愚公移山》等80餘幅徐悲鴻遺作。
1985年,《徐悲鴻藏寶記》一文發表,在中國大陸、新加坡、香港和台灣的美術界引起轟動,然而,在星洲收藏了半個世紀的《愚公移山》、《喜馬拉雅山》、《放下你的鞭子》等,相繼流出境外。
1992年《愚公移山》首次出現於藝術品拍賣市場上。
1999年10月香港的蘇富比台北「現代中國油畫、素描、水彩」專場拍賣會上,《愚公移山》作為封面拍品,再次推出。台灣收藏家蕭先生經過幾番競爭買到了這件珍寶。
2000年11月,這件國寶第一次回到中國大陸。
I. 為什麼徐悲鴻《愚公移山》的畫中人物是印度人
故事還要從抗戰時徐悲鴻赴南洋舉辦籌賑畫展說起。
1939年,徐悲鴻即在新加坡舉辦籌賑畫展——畫展以憑借畫筆為國家抗戰盡責任、為國內抗戰籌款為目的。
1953年徐悲鴻病逝。次年,新加坡舉辦「徐悲鴻遺作展」,展出了浩劫倖存於新加坡的油畫《愚公移山》等80餘幅徐悲鴻遺作。1985年,新加坡當地發行量最大的報紙連續刊登了《徐悲鴻藏寶記》,報道詳細介紹了徐悲鴻藏畫之事。
而在獲知這批作品下落後,徐慶平曾對媒體表示,自己並沒有「想追回畫的意思」。
不過還有另一種說法。《悲鴻在星洲》中記述了該書作者歐陽興義采訪當年藏寶與挖寶的當事人鍾青海的故事,「他一直收藏著徐悲鴻的油畫《愚公移山》,我認同他的說法,這是徐悲鴻感謝他三年又八個月,冒著被日軍殺害的危險枯井藏畫,在戰後寫信讓他挑選的紀念品」。該作品後被鍾青海之子收藏。
嘉德拍賣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總經理李艷鋒介紹,上世紀九十年代,這件油畫曾現身拍場,當時被台灣藏家買下。2006年,這件《愚公移山》出現在北京瀚海春拍,最後以3300萬元人民幣成交,被內地藏家競得。
如今,中國畫《愚公移山》與巨幅油畫《愚公移山》一同收藏在徐悲鴻博物館。今年1月,兩件作品同時在中國美術館展出。而本次將亮相拍場的油畫《愚公移山》畫幅較小,尺寸為46×107.5cm。大小兩幅油畫畫面幾乎完全相同,而中國畫作品人物雖有所調整,但大體相同。
油畫《愚公移山》再現拍場,有文章認為,根據以往徐悲鴻油畫在藝術市場中的表現,這幅作品「有望打破中國油畫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