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沒有可以使人變漂亮的佛號咒語
阿彌陀佛
恭敬誠心的每天念阿彌陀佛佛號,止惡行善,吃素放生,堅持下去,容貌就會變好
凈空法師---確實,我們的相貌會隨我們修行的功夫轉變。你真正有修行,修個三、五年之後,你拿沒有修行之前照片對照一下,不一樣!
1: 釋迦牟尼佛,這是世間最好、最圓滿的相貌。我們在《楞嚴經》上看到阿難尊者出家,佛問他:你為什麼出家?他看到佛的相貌太好了,這樣出家的。
2: 佛也得要迎合世間人的心理,如果為他自己,大可不必;百劫修福是為度眾生的方便,這個我們一定要明了。佛相是最美的,菩薩相美,都是修得的。
3: 確實,我們的相貌會隨我們修行的功夫轉變。你真正有修行,修個三、五年之後,你拿沒有修行之前照片對照一下,不一樣!
4: 你功夫愈深,相貌也愈好。你這修行功夫騙不了人,一看就曉得。相的確是隨心轉,心清凈,身就清凈,相就清凈;心慈悲,相就慈悲,你舉止言語統統都慈悲。
5: 你們身體的庄嚴、相貌的端好都操縱在自己手上,就看你怎麼修。真正修行人,時間愈久,他確實顯出來跟我們一般人完全不一樣。
6: 古人說,四十歲以後相貌要自己負責任,四十歲之前是神識投胎來的時候你所取的相。
7: 為什麼兒女像父母?他看到父母那個相,歡喜那個相,他的相就變成跟那個相相似,這個不是遺傳,是投胎時候一剎那當中取的相。
8: 取的這個相,這是先天的,但是後天相貌會隨著你一生的心行改變。如果一生心地非常善良,待人忠厚,成年之後,三十至四十歲,他就是忠厚老成之相。這相貌就變了。
9: 四十歲的時候,相貌定型了,不太容易改變,這時相貌要自己負責任。你心善,非常慈悲、善良的相;心胸險惡,那個相叫人一看就害怕,就是個惡相。
10: 曉得這個道理,我們總希望自己相貌能好一點、能美一點,那麼你的心也好一點、美一點,相貌自然就美好。心地清凈,自然就健康長壽,這一定的道理。
2. 念什麼咒語和佛號可以讓相貌今生之內變的端正、正氣、大氣、陽剛
只要你 貪、嗔、痴 少一點,相貌自然端正!
念佛經佛號可以有效的幫助你,持戒律可以有效改善!!! (具體請參考本人網路空間照片…… ^-^)
最快的方法是--禪定!!! 修習禪定可以在短時間內讓你提升氣質!為什麼?因為禪定需要集中注意力,要你靜下心,要你觀照自己的身心。 有效幫助減輕「貪嗔痴」三毒危害。
不過呢。。。改變這些都是表面現象。。關鍵還是要從內到外,根本改善。。
佛有32相80種好,他為何這么端正??眾生見到不起邪念,恭敬肅穆親切慈祥,為什麼?人家是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 長得漂亮的人很多,但是要長得漂亮又讓人不會去褻瀆的相貌就少了。
解決關鍵問題,就是要從核心著手,從源頭著手,把握關鍵,自己為什麼會不好看?為何不夠端正?多的不講了,建議你去讀《金剛經》讀了以後自然明白!
如果你是處於這個目的而讀經持佛名號,估計作用不大,為什麼?妄心啊!帶著目的去念佛號,怎麼能真正靜下心來?怎麼能接受到佛光普照?估計也沒這個耐心,堅持不了多久。
不說了,去讀金剛經吧!
佛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此經典,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法!」
「倘人盡能受持讀誦此經,則生清凈心。清凈心中,無相無住,實為成就於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
3. 佛經如何解釋:人為何有美醜之分
凈空法師---你為什麼長這個相貌?這個相貌是你在投胎之前想的,你喜歡這個相貌,它就變成這個相貌,從心想生。
所以世間人講遺傳,兒女的相貌很像爸爸、媽媽。它不是遺傳,在佛法講你喜歡爸爸、喜歡媽媽、喜歡他那個相,自己就變成那個相,不是遺傳,這是想像,一切法從心想生
第一教我們「觀身不凈」,你真正清楚明白了,你對於身相就不會貪戀,你就決定不會為它而造罪業。眾生造業,為身造的超過半數,為身體的享受,世間人所講的身家性命,迷於身家,造無量無邊的罪業,招得來生不如意。諸佛菩薩所謂看破,看破什麼?頭一個就是把身家看破,身家的真相徹底搞清楚、搞明白了。搞明白是不是不要身?不是,要身,要這個身替我修積功德。世間人迷於身家,利用身造作罪業,佛菩薩利用身積功累德,那不一樣。由此可知,身家是個工具,它不是目的,這一點一定要認識清楚。
教裡面,這是經教裡面講自他身,一切色法皆不凈,我們自己的身,一切有情眾生的身,色身都是不凈之物。為什麼不凈?心不清凈,心染污,所以身也就染污。心要是清凈,身就清凈,這個事情佛在經上講得很多,境隨心轉。我們這個身跟心相對的講,身是境界,是心的境界。身從哪裡來的?是心變現出來的。佛在這部經開頭就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身是從心想生的,你來投胎的時候,你有想,想才變成身。你為什麼長這個相貌?這個相貌是你在投胎之前想的,你喜歡這個相貌,它就變成這個相貌,從心想生。所以世間人講遺傳,兒女的相貌很像爸爸、媽媽。它不是遺傳,在佛法講你喜歡爸爸、喜歡媽媽、喜歡他那個相,自己就變成那個相,不是遺傳,這是想像,一切法從心想生。古人有所謂,四十歲之前是受前世的影響,四十歲之後,你的身體相貌要自己負責任,為什麼?這是這一生當中,你的妄想、你的思想會改變你的容貌,如果你的念頭惡、行為惡,你的相貌愈變愈凶惡;你心地善良、慈悲,你的相貌愈變愈好,就是這個道理。四十歲以後,自己身體健康、容貌,是要自己負責任。從你的容貌,從你的體質,就知道你平常想的是什麼,思的是什麼,念的是什麼,很有道理。
如果我們都能夠依照《十善業道經》來修行,前面世尊在總gang領裡面教導我們:「晝夜常念善法 、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間雜」,你果然照修,你的容貌一定跟菩薩一樣,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我們今天的體質、相貌,沒有達到菩薩水平,就是我們縱然修善,依舊夾雜不善,所以這種殊勝的果報,我們沒有得到。一個人修行有沒有功夫不必說,一看你的面相就知道,看你動作就曉得了。你有沒有功夫,你的功夫到什麼樣層次,哪裡能瞞得了人?瞞別人,那就是瞞世間愚人,有智慧的人、明白的人你瞞不了他。
諸佛菩薩絕不糟蹋身體,好好利用身體,所謂是「借假修真」。相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身相也是虛妄的,借虛妄相修真的。真的是什麼?真實智慧。《無量壽經》上跟我們講了三個真實:「開化顯示真實之際」,凈宗經典說的,「真實之際」就是禪宗講的心性,「開化顯示」就是明心見性,這是真的,明心見性是真的,「住真實慧」這是真的。「住真實慧」是什麼?是四念處的第二條觀受,住真實慧這個享受好,這就是六祖惠能在《壇經》裡面所說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住真實慧,他不生煩惱。第三個「惠以真實之利」,這是他受用。我們身住在世間,對於一切眾生要布施供養真實的利益。佛菩薩住世只有真實,沒有虛妄,他們的享受,受就是享受,真的是至高無上的享受,是智慧,決定不是煩惱,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應當要明了的。
4. 佛經讓你知道相貌美醜的原因及如何改變
【但於地藏像前。志心瞻禮。食頃之間。是人千萬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圓滿。】
容貌是業力變現的,業力則是心,世間看相算命的都說相隨心轉,我們也常常提醒同修們,相隨心轉,體質身體也隨心轉。不但身相隨心轉,我們的生活環境也隨心轉。佛在一切經論裡面教化眾生,這是一個重點的課程,也是非常切要的一門課程。誰不想自己離苦得樂?誰不想自己的生活幸福美滿?古今中外一切眾生都在那裡祈求,都有這個願望,為什麽事與願違?事實跟自己的願望恰恰相背。是一切眾生不知道這個事實是怎麽形成的,怎麽來的。這就說到善與惡,果報的根源。我們今天所受的從事相上來講是果報,果必有因,因善果就善,因不善果就不善,所以種善因得善果,造惡業必定有惡報。佛在《業報差別經》說明,有十種不善的業得醜陋的果報,我們如果今天得這個果報,想一想看還有沒有這個習氣?因為過去生中造的這些惡業,得的現在的果報,往往還有餘習,如果殘余的習氣還在,不能把它改掉,轉業就困難了。
十種不善的業,青蓮法師節錄在註解裡面,在三十七面第二行。
第一個喜歡發脾氣。喜歡發脾氣決定不是好事,不但你發脾氣那個時候的相不好看,發脾氣也傷身體會帶來疾病,你身體多病,所以你想想發脾氣那個相,好不好看?這才曉得醜陋疾病的來源。
第二個是嫌恨,心裡常常懷著嫌棄別人,怨恨怨天尤人,這個情緒也傷身體。所以你要想身體健康,這十種用現在的話來講叫病毒,心理上的病毒。人家為什麽相好?常生歡喜心,歡喜的時候那個相好看,發脾氣相不好看。轉業就從這里轉,佛講的真是合情合理,我們仔細冷靜想想,佛講得有道理。
第三樁是欺騙別人、迷惑別人,這是不善業。
第四種喜歡讓眾生生煩惱,擾亂別人,讓別人身心不安。
第五種不孝順父母。
第六個是不敬聖賢。聖賢人對於社會有大利益,這些人在這個社會上他的道德、學問、行持,都是這一個地區大眾的好榜樣,確確實實他能夠教化這一方,對這一方的風俗人情起潛移默化的作用。聖賢人決不是要求別人尊重他,不是的。如果有希求別人恭敬供養,那是邪道,決不是賢聖,那是欺騙人。我們為什麽要尊敬他?尊敬他目的是勸導社會大眾向他學習,是這麽個意思。我們學佛為什麽要尊敬佛?佛絕對沒有說,你們一定要尊敬我,你到哪裡去看到佛經有這個說法?我們敬佛是幫助佛弘法利生,幫助佛接引大眾。社會大眾不知道佛的好處、佛的功德,但是他從我們尊敬當中他見到了。我們自己本身在社會上,表現的就是善心善人,善心善人尊敬的那個人,那個人一定是好人,大家願意親近好人、向好人學習,我們尊敬目的在此地。所以見到佛像我們頂禮,不知道佛法的人一定要問,你為什麽對佛像那麽恭敬?為什麽對佛像要禮拜?你就把這些道理說出來,這他才明了。由此可知,也是屬於表演,表演給這些沒覺悟的眾生看,讓他們來覺悟。
佛法是師道,師道是建立在「敬」這個字的基礎上,所以印光法師講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們學佛得利益多少,說老實話不在外面,在自己的誠敬之心。你有幾分誠敬心,你得幾分利益;你沒有誠敬心,天天跟在佛的旁邊也不得利益,這是真的。當年佛陀在世,提婆達多常在佛身邊,六群比丘也常在佛身邊,為什麽不得利益?沒有尊敬心。他們眼目當中看佛也是平常人,跟我差不多,所以在佛的身邊不得利益。如果有真誠,不在佛身邊也得利益,為什麽?依教奉行,佛所說的他真正做到。
事,是太瑣碎、太繁雜,掌握著綱領,事不違背綱領就入佛境界。總綱領就是「菩提心」,菩提心諸位要記住,依《觀無量壽佛經》的說法,「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事相上再煩再多,只要與這個相應,你所有一切事相都叫菩薩行,都歸納在六度萬行裡面。所以《華嚴經》上說,「忘失菩提心,一切造作皆是魔業」。什麽叫魔業?你所造作的這一切業,善業生三善道,惡業墮三惡道,出不了六道輪回,就叫做魔業。與菩提心相應,你所造的是菩薩業,菩薩業叫凈業,決定可以了生死、出三界,這不一樣。所以我們自己要真正明了,這一生在世間完全是表演的,你這是佛的弟子。佛表演、菩薩表演,我們佛弟子統統參加這個劇團,我們來表演的。表演什麽?沒有自己,無我,完全是為人,完全照劇本演戲,他怎麽不自在?是自在隨緣。這個日子過得快樂,過得真的幸福。別當真,一當真就是凡夫,你就搞六道了,表演的。所以對聖教要生恭敬心。
第七個是「侵奪賢聖,資生田業」,簡單說就是對於聖賢人,他的生活必需品你侵犯他、奪取他,這個罪業就很重了。不但不供養還要奪取、還要霸佔,障礙他弘法利生。
第八種「於佛塔廟,斷滅燈明」,這個意思很長。事上講塔廟裡面都燃燈,你把燈熄掉了,這是事上講。理上講塔廟是道場,這個道場是做弘法利生的事業,那是放光明。每一天講經,放光明;每一天念佛,放光明;每一天參禪,放光明。只要有人在那裡真正修行,就是大放光明。我們一定要記住,有人看到的時候人得利益了,沒有人見到的時候有鬼神見到。所以儒家講「慎獨」,你獨自一個人不能放逸,不能說沒有人看到可以隨便一點,不可以。沒有有形的人看到,有無形的人看到,無形的比有形的還多,不知道多多少倍。我們要度人也要度鬼神,我們給人做好樣子,也要給鬼神做好樣子,怎麽可以放逸?這個樣子修,我們的誠敬才修得出來,在人面前是個樣子,背著人又是個樣子,沒有誠敬。這是許多同修,修行沒有感應,修行得不到殊勝的果德,關鍵就在此地,不是用真誠心。由此可知,道場的道風跟學風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道風、沒有學風,等於說塔廟裡面燈明被滅掉了,斷滅了。同樣一個道理,如果這個道場確實有道風、有學風,到這個道場事相上點燈的人也多,燒香的人也多,這就說明來修學的人眾多。
第九種不善的業因是,見到這些貧窮下賤之人輕視他,對他生起傲慢,加以毀辱,這是大錯特錯。我們學佛的人看到貧窮下賤這些人,我們心目當中也是把他看作諸佛菩薩示現,他展示給我們看,告訴我們不修福慧就得這個果報,也是在舞台上表演的。所以對這些人我們要生尊敬心、憐憫心,自己要知道怎樣修學。
末後一條是「習諸惡行」,這裡面范圍就廣了,造作種種不善之行。
佛講這十種得醜陋的果報,往昔所造的這些不善業,這一生得的果報。這一生果報能不能轉?給諸位說,能轉。你只要把這些習氣、毛病統統改正過來,相貌逐漸就轉變了,相隨心轉。真正有決心、有毅力改過自新,說實在話三個月到半年就有效果。要是三個月、半年沒有見面的,朋友一見面,轉了你不一樣了,就很顯著。天天跟你在一起,不怎麽感覺到,不常在一起的時候,一見相貌變了。能夠行之三年,那就明顯的改變,你的家親眷屬天天在一起的時候,也覺得你變了,你不一樣了。相貌變了,體質當然就變。
以上10種事情,都會讓你這輩子很醜,如果你這輩子有些事情做得太過了,你這輩子就會變丑。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醜陋報。一者好行忿怒。二者好懷嫌恨。三者誑惑於他。四者惱亂眾生。五者於父母所。無愛敬心。六者於賢聖所。不生恭敬。七者侵奪賢聖資生田業。八者於佛塔廟斷滅燈明。九者見醜陋者。毀呰輕賤。十者習諸惡行。以是十業。得醜陋報。
——《佛說業報差別經》
有10種方法,能讓你容貌端莊,簡單來說,就是美容的10種方法。
這10個美容的方法,比你花幾萬幾百萬去整容的效果要好無數倍,想美容的,可以認真學習一下這10條。
1,不要發脾氣。不光表面不發脾氣,心裡也不會暗暗的怨恨。你一發脾氣一怨恨,就會在體內產生毒素,這些毒素非常毒,通常就會讓你變丑。如果是哺乳的婦女發脾氣,產生的毒素就會進入奶水,毒害嬰兒,如果脾氣很大,甚至會毒死吃奶的嬰兒。
2,布施衣服,也會讓你變美。你要注意,應當是整潔的衣服,不要是丟垃圾桶的衣服,你拿去布施。
3,孝順父母,會讓你變美,這個效果很好的呢。特別是父母對你不好的情況下,你還能孝順他們,那個美容的效果更好。
4,尊重賢聖,比如對恭敬三寶,你以後就會變美。
5,美化裝飾佛塔。你以後就會變美。
6,打掃衛生。有些人在家裡只顧著塗脂抹粉,卻不知道,你把家裡收拾干凈一點,你以後就會變美。
7,打掃僧地,這個大概是說為出家人打掃衛生,你以後就會變美。
8,打掃佛塔,你以後也會變美。大家以後去了寺廟,應當主動去問客堂師父,弟子是來幹活的,有沒有活干啊?打掃衛生,洗碗洗鍋,什麼都可以做的。有些人以為自己去寺廟做義工,幹活吃虧了,其實你是撿個大便宜,種福田啊。
9,你見到別人長得醜陋,你一點都不嫌棄別人,不輕視別人。以後你也會變得更美。
10,你見到別人長得端莊,你不嫉妒別人,你知道這個都是別人前世種了10種善因,所以這輩子就很美麗。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端正報。一者不嗔。二者施衣。三者愛敬父母。四者尊重賢聖。五者塗飾佛塔。六者掃灑堂宇。七者掃灑僧地。八者掃灑佛塔。九者見醜陋者。不生輕賤。起恭敬心。十者見端正者。曉悟宿因。以是十業得端正報。——《佛說業報差別經》
5. 有什麼佛經可以讓人面相變得漂亮
凈空法師---相貌好是怎麼修來的。
請看《大經科注》第四百四十四頁,「三十二種大丈夫相」,我們前面學到二十八,梵音深遠相。今天從二十九看起,「眼色如金精相:謂眼目清凈明瑩,如金色精也。又作目紺青色相、目紺青相、紺眼相、紺青眼相、蓮目相。即佛眼紺青,如青蓮花」。這是經論不同版本有這些不同的文字出現,意思完全相同。佛的眼睛清凈明瑩,明亮有光,光多半是青色的。佛的眼睛像蓮花瓣一樣,蓮花跟我們這個世界蓮花不一樣,我們世界的蓮花,花瓣很大,如果眼睛像花瓣一樣,一定不好看。我們看到經論上寫的,諸佛剎土蓮花叫千葉蓮花,這個花有一千葉,我們就會想到像菊花一樣,花瓣很細、很長,這個眼睛好看。所以,青蓮花相是青色細長,這是好相。這個相從哪裡來的?我們讀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定要有嚮往的心,佛有,如何我們也有?相好是果報,果必有因,修什麼樣的因,也就是說,什麼樣的善行善心會感得這種相好?這是我們必須要重視的。
此地告訴我們,「系由生生世世」,這就是前面常說的無量世,生生世世,「以慈心慈眼及歡喜心施予乞者所感得之相」。我們想想這個心好不好?慈悲心,慈悲的眼目及歡喜心對待一切眾生,特別是對待這些苦難眾生。對富貴人會有,會顯出來,但是對一般苦難的人往往就沒有了,反面的,會生起我慢的念頭,貢高的態度,這就錯了。什麼人要慈悲?有苦難的人需要。我們往往用錯了心,對富貴人心態很好,對貧賤的人我們就不以為然,沒有把這些人放在心裡,這錯了。
佛與菩薩他們不但有慈悲,而且他們的心是清凈心、平等心。從清凈平等心裏面生出的大慈大悲,生出憐憫歡喜心,歡喜這些眾生與我有緣、與佛菩薩有緣,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也就是得到佛菩薩的照顧、得到佛菩薩的幫助,幫助他離苦得樂。可是苦樂這個果報,是自己過去今生心念善惡行持之所感召得來的。佛菩薩有沒有辦法叫這個貧窮的人得到財富、得到社會地位,能不能?不能。為什麼?佛要是有能力,因果定律就被破壞了,所以佛做不到。但是佛確實又能幫助我們,他會為我們說明、說清楚,我們為什麼會得現前這一種果報,這個果報由宿世所起的不善的心行,不善的心是念頭,行是行為,言語造作所感得的。現在我們要離苦,把不善的心行要斷掉,苦就離開了。再認真努力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我們的福報就會現前,樂的果報就來了。所以,佛明白這些道理,知道這些方法,你依教奉行,你自然會得到。
6. 想漂亮念什麼佛經
波斯匿王醜女賴提緣
昔波斯匿王有女。名曰賴提。有十八丑。都不似人。見皆恐怕。時波斯匿王募於國中。其有族姓長者之子窮寒孤獨者。仰使將來。爾時市邊。有長者子。孤獨單己。乞索自活。募人見之。將來詣王。王將此人。入於後園。而約敕言。吾生一女。形貌丑惡。不中示人。今欲妻卿。可得爾不。時長者子白王言。王所約敕。假使是狗。猶尚不辭。何況王女。而不可也。王尋妻之。為立宮室。約敕長者子言。此女形丑。慎莫示人。出則鎖門。入則閉戶。以為常則。有諸長者子。共為親友。飲宴遊戲。每於會日。諸長者子婦皆來集會。唯此王女。獨自不來。於是諸人。共作要言。後日更會。仰將婦來。有不來者。重讁財物。遂復作會。貧長者子。猶故如前。不將婦來。諸人便共重加讁罰。貧長者子。敬受其罰。諸人已復共作要言。明日更會。不將婦來。復當重罰。如是被罰。乃至二三。亦不將來詣於會所。貧長者子。後到家中。語其婦言。我數坐汝為人所罰。婦言何故。夫言。諸人有要。飲會之日。盡仰將婦詣於會所。我被王敕。不聽將汝以示外人。故數被罰。婦聞此語。甚大慚愧。深自悼慨。晝夜念佛。於是後日。更設宴會。夫復獨去。婦於室內。倍加懇惻。而發願言。如來出世。多所利益。我今罪惡。獨不蒙潤。佛感其心至。從地踴出。始見佛發。敬重歡喜。已發即異變成好發。次見佛額。漸睹眉目耳鼻身口。隨所見已。歡喜轉深。其身即變。丑惡都盡。貌同諸天。諸長者子。密共議言。王女所以不來會者。必當端正異於常人。或當絕丑。是故不來。我等今當勸其夫酒令無覺知。解取鑰匙。開門往看。即飲使醉。解取鑰匙。相將共往。開門看之。見此王女端正無雙。便還閉門。詣於本處。爾時其夫。猶故未寤。還以鑰匙。系著腰下。其夫覺已。尋還向家。開門見婦端正殊異。怪而問之。汝何天神女處我屋宅。婦言。我是君婦賴提。夫怪而問之所以卒爾。婦時答言。我聞君數坐我被罰。心生慚愧。懇惻念佛。尋見如來從地踴出。見已歡喜。身體變好。貧長者子。極大歡喜。尋入白王。王女身體。自然變好。今求見王。王聞歡喜。尋即喚看。見已歡喜。情甚疑怪。將詣佛所。而白佛言。世尊。此女何緣。生於深宮。身體丑惡。人見驚怪。復以何因。今卒變好。佛告王言。乃往過去。有辟支佛。日日乞食。到一長者門前。時長者女。持食施辟支佛。見辟支佛身體粗惡。而作是言。此人丑惡。形如魚皮。發如馬尾。爾時長者女者。今王女是。施食因緣。生於深宮。毀呰辟支佛故。身體丑惡。生慚愧懇惻心故。而得見我。歡喜心故。身體變好。爾時眾會聞佛所說。恭敬作禮歡喜奉行。
從前波斯匿王有一個女兒,名叫賴提,身形相貌非常醜陋,算起來總共有十八處醜陋的地方,丑得都不像人了,見到她的人都會感到恐懼。
到了賴提公主該出嫁的時候,國王便派人在國內尋找從前是豪姓貴族而今破落貧寒的子弟。國王的使臣在市場的角落發現了一個貴族子弟,孤獨貧苦,靠乞討為生。使臣便把這個貧苦的貴族子弟帶到了國王面前。
國王將此人帶到後花園,對他說:「我有一個女兒,形貌醜陋,無法見人,現在我想許配她做你的妻子,不知你是否願意?」
這個貧寒的貴族子弟回答道:「國王您的命令,即使是一條狗,我都不敢推辭,何況是公主,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國王便把公主許配給他,並為他們建造了宮殿居住。並告誡駙馬:「這個女兒樣貌醜陋,不要讓別人看到。從今往後,你出門要將門鎖好,回來就把門關上,千萬不能讓人看到她。」
貴族的子弟們,常常聚會在一起飲酒作樂。每次聚會,其他貴族子弟的妻子都會同來,唯獨國王的女兒,從不來參加。於是大家共同約定,過幾天再次聚會時,所有人都要帶著妻子,誰的妻子不來,就要重重罰金。
再一次的聚會,和從前一樣,國王的女兒還是沒有來。於是大家按照約定,對駙馬做了處罰,駙馬沒有辦法,只好順從地接收大家的懲罰。
大家又再次約定,第二天的聚會,如果不帶妻子來,還要被處罰。就這樣,駙馬被罰了兩三次,依舊沒有帶妻子去參加聚會。
駙馬回到家中,對妻子說:「我幾次都因為你被大家罰以重金。」妻子問為什麼,丈夫說:「大家有約定,聚會飲酒玩樂的時候,都要帶著妻子同去,但國王有命令,不能讓別人看到你,所有我數次被罰。」
妻子聽後,非常慚愧,深深自責,於是晝夜念佛。過了幾日,大家又共同聚會,丈夫再一次獨自前往。妻子在家中更加懇切懺悔,發願說道:「如來出世,能夠利益眾生,我是罪業深重之人,所以無法蒙受到恩澤。」
因為賴提的誠心所感,佛從地中踴出。賴提最先見到佛的頭發,心生歡喜恭敬,自己的頭發立即變成美麗的頭發。
再看到的是佛的額頭,依次見到佛的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巴乃至全身。隨著她逐漸看到佛的全貌,她的心也愈來愈歡喜恭敬,她的身體也跟著變化。所有的醜陋之處褪除凈盡,端莊美麗如天女。
貴族的子弟們,悄悄聚在一起商議,國王的女兒不來參加聚會的原因,無非有二:或是端莊美麗異於常人,或是醜陋無比。我們今日把她的丈夫灌醉,然後解下他的鑰匙,去他家開門看個究竟。
於是大家把駙馬灌醉,解下鑰匙,共同前往駙馬家中。大家開門一看,見到國王的女兒端正無雙,便關上門,回到聚會處。那時駙馬還是沒有醒來,大家便把把鑰匙歸還,系在他的腰下。
駙馬酒醒,回到家中。開門看到一個美貌無比的女子,奇怪地問道:「你是哪裡來的仙女,為什麼在我家裡?」妻子回答道:「我是你的妻子賴提呀。」駙馬非常奇怪,問妻子是如何變得如此美貌。妻子回答:「我聽說你多次聚會都因我而被罰,心中非常慚愧。於是懇切念佛,後來見到佛從地中踴出,我見佛形象心生歡喜,所以身體相貌也變得好看了。」
駙馬聽後,非常歡喜,便去拜見國王,告訴國王,賴提的身體相貌,自然變美麗端莊了,希望能見國王。國王聽後也很高興,便詔來見面,見後心中十分歡喜,但也覺得很奇怪。於是去拜見佛,向佛問道:「世尊,我的女兒是什麼樣的因緣,生在國王家中,身形醜陋,人見驚恐。又是什麼樣的原因,今日突然變得美麗呢?」
佛告訴國王:「在過去,有一個辟支佛,每日出門乞食。一日走到一個長者門前,長者的女兒拿著食物布施給辟支佛,看到辟支佛身體粗陋丑惡,便說道,『這個人真醜陋,皮膚粗糙像魚皮,頭發如馬尾。』那時的長者女,就是國王的女兒,因為施食的緣故,生在國王家中。但由於毀罵辟支佛的原因,身體樣貌醜陋。因慚愧心和真誠心,得以見我,因歡喜心,身形樣貌變得美麗端莊。」
這時眾人聽佛講了賴提的因緣。恭敬作禮歡喜奉行。
7. 佛教是怎麼解釋人長得漂亮和長得丑如題 謝謝了
編輯 佛經書里有女人為什麼有貧富貴賤和美醜。 勝鬘夫人是舍衛國波斯匿王之女,也是逾闍國的王妃。 勝鬘夫人地位尊貴,但面貌卻長得不太好看,她心裡常常因此生起疑惑。 有一次,當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祇園精舍的時候,她來到佛前頂禮佛陀之後,很恭敬地向佛陀提出幾個問題: 世尊! 一、為什麼有些女人面貌醜陋,體態粗劣,望之可怖,而且窮苦卑賤? 二、為什麼有些女人面貌醜陋,體態粗劣,望之可怖,但是大富大貴? 三、為什麼有些女人長的美麗出眾,卻很貧苦,出身卑賤? 四、為什麼有些女人長的美麗端莊,清秀可敬,有財有福,身世高貴? 佛陀開示說:「勝鬘!女人面容醜陋,體態粗劣,望之可怖,而且貧苦卑賤,是由於過去世性情暴躁,容易發怒,有人稍微說她不是,就心懷怨恨,氣憤憎惡;同時她也不以吃的、用的、以及各種財物,或是香花之類布施沙門(出家修道的人)、婆羅門;又生性善妒,看見別人得到財物、榮譽、尊重、敬仰、禮遇、崇拜,就生妒忌,因忌生怒。 勝鬘!女人面貌醜陋,體態粗劣,望之可怖,但卻大富大貴,是由於過去世性情暴躁,有人說她不是,她就生氣、怨恨、憤怒、憎惡,可是她卻常以吃的、喝、用的,及一切財物、建地或房舍,以及香花水果等布施供養沙門、婆羅門;且又沒有妒忌之心,看見別人得到財富、榮譽、尊重、敬仰、禮遇、崇拜,她能隨喜贊嘆。 勝鬘!女人面目姣好,美麗動人,但很貧苦,身世卑賤是由於過去世性情溫柔,有人講她壞話,也不生氣,又能忍讓,可是他對沙門及婆羅門卻不肯作任何供養布施,又生性善妒,看見別人得到財富、榮譽、尊重、敬仰、禮遇、崇拜,她就生妒忌,常自傲慢。 勝鬘!女人長的端莊美麗、清秀,品行高潔,多財富且福德高貴,是由於過去世性情溫柔,又能忍讓,人說她非,毫不計較,亦不生氣,她又能以一切財物建地舍宅香花水果飲食醫葯,恭敬供養布施沙門及婆羅門,並廣行善事,對別人不生嫉妒之心,言行謙遜有禮,而且對他人之好,時常隨喜贊嘆。 勝鬘啊!這就是婦女們貧富貴賤和美醜的緣故了。 勝鬘夫人聽了世尊的開示,很慚愧而又歡喜的說道!「世尊!我聽了你的開示,完全明白自己長得醜陋而身世尊貴的原因,好比從黑暗中得到光明,從荒野中發現了康衢大道,這道理實在太奇妙了。 我從今天起,縱然有人說我壞話,也不生氣,對別人更不生妒嫉之心,常隨喜贊嘆他人之善,並要以一切財物、飲食、醫葯、建地屋宇、香花供養沙門及婆羅門。 歸我統制的婦女很多,我也要教她們如是學,如是行。請世尊收我為弟.子吧!我要皈依佛、法、僧三寶,直到終身。 結後語: 聽完了佛陀的回答,勝鬘夫人的心靈已經得到光明;聰明的讀者您是不是已經把握到兼具美麗與富貴的要訣了呢?首先要培養溫柔的性情、謙虛忍讓、不計較、不忌妒,並且能夠隨喜贊嘆別人善行的美德。其次要以衣服、飲食、卧具、醫葯、香、花、舍宅、財物廣行布施,恭敬、供養出家的修行人。今生種下的種子,來生就可以收獲了;如是因、如是果,佛陀的真理讓您永遠離貧窮、醜陋與卑賤 [PS 脾氣好點] 1、微笑 有人說,微笑是綻開在臉上最美的一朵花。所謂:「拳頭不打笑臉人」,微笑的表情總是楚楚動人,令人愉悅,使人感覺親切。最主要的是,微笑不僅給人的外在美感,還在於微笑的表情所傳遞的信息,是一種怡人和美好的感情。微笑總是給人帶來歡樂和幸福,帶來精神上的滿足。 常把笑意帶在臉上,把善意傳達給所有人,完全不用任何成本卻創造出更大的價值,這可是最方便又有效的美容妙方。 2、多贊美 好話,誰都愛聽,而且不僅僅是人。佛在《楞嚴經》上早已說過:「宇宙萬物皆能聞覺知」,而科學家從對水的實驗中就發現,水的結晶是如何隨著外在的聲音而改變它的形狀。江本勝博士依據水會受物體振動而起變化的原理進行試驗。當他播放莫扎特與貝多芬的名曲時,在顯微鏡下,他看到水的結晶隨著優美的旋律不斷產生美妙的變化。 對水說好聽的言語,水結晶成漂亮的圖案;對水惡言惡語時,水結晶混亂無章。這個震撼人心的結果也反應了人的精神對物質的影響。我們還進一步看到,善念能夠讓物質變得美好,而惡念則令物質變得醜陋。看看這些圖片,做父母的可能就會明白,若是自己對孩子多些鼓勵與贊美,孩子會更加聰明漂亮。對別人多贊美,口出善言美語,自己聽得多了也自然更加美麗。 3、多忍辱,不生氣 多忍辱,少生氣的人臉色自然好看。《佛說罪福報應經》記載:「為人醜陋,喜嗔恚故。」說明長得醜陋的人,是由於前世喜歡生氣怨恨之故。「為人端正,顏色潔白,輝容第一。手體柔軟,口氣香潔。人見姿容,無不歡喜,視之無厭。從忍辱中來。」說明長得端正白凈,容光煥發,身手柔軟,人見人愛,令人觀看不厭的人,是修忍辱的結果。 4、憶佛,觀想佛 《佛說大乘無量壽庄嚴清凈平等覺經》中「今日世尊,色身諸根,悅豫清凈,光顏巍巍,寶剎庄嚴,從昔以來,所未曾見。」世尊那日因為憶佛、念佛,受到阿彌陀佛神力的加持,使他當日的相貌特別好看、庄嚴。當他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十方一切諸佛跟釋迦牟尼佛融合成一體,釋迦牟尼佛當下就變成一切諸佛,佛相貌之庄嚴可想而知。即使連最庄嚴的佛陀在念佛都會得到諸佛加持而面目變得更為庄嚴,若是我們誠心憶佛、觀想佛,我們的面目怎麼會不變美好呢? 許多經典都告訴我們,佛的相是最好的相!我們念佛,心裡有佛,相貌不知不覺就變成佛相。我們要想相貌好,就多念佛。念佛、觀想佛,身心就會逐漸變成佛的樣子。釋迦牟尼佛想阿彌陀佛的時候,相貌就變成了阿彌陀佛的樣子,顯示無比殊勝庄嚴。 5、感恩 懂得感恩的人最美。感恩自己所獲得的一切,感恩一花一草、一人一物。對所有一切常懷一顆感激的心,內心就時時綻放朵朵迷人的花兒。滿心芬芳的人,怎麼會不洋溢著如花一般的美麗呢? 6、多於佛前獻花 《佛說罪福報應經》記載「為人丑黑,遮佛前光明故。」長得又丑又黑的緣故是由於把佛前的光明遮住的緣故。由此可知,如果常獻花於佛前,庄嚴佛像,必得好相。 7、心念的力量 一個人的外貌與他的內心思想密不可分。相由心生,外貌多數是內心思想的外在顯現。一個人起嗔恨心,那他肯定面目可憎,叫人厭惡。若一個人起慈悲心、柔軟心,他的外貌肯定和善,叫人心生歡喜。有位西方的心理學家說:「你的心態是什麼樣子,你的生活就會變成什麼樣子,你的命運就會成為什麼樣子。」 希望成為美麗的人,用美麗的心念來看待世間,你不但發現一切變得美麗,連自己的外在也會越來越討人歡欣! 8、多接近「美人」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接近「美人」,自然也會受到他們的美麗哲學的影響,自己遲早都會變成「同道中人」。「美人」不單單只是指擁有美麗的外表而已,而更重要的是指心靈美麗的人。常與「美人」接觸,無形中也讓自己的心靈多接觸一份美麗,自然美亦由心生。 9、念佛號 念佛號,變漂亮,是否有點無稽之談?《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焰口軌儀經》有雲:「諸佛子等,若聞妙色身如來名號,能令汝等不受醜陋,諸根具足,相好圓滿,殊勝端嚴,天上人間,最為第一。」經典就已經說明了念佛號可讓一個人的相貌變化,而佛咒語其實就是提供了變漂亮的方便法門。 若是希望外表庄嚴,有美感,有眾生緣,可以隨時念:南無妙色身如來、南無寂音如來、南無寶蓮花步如來。念這三尊佛時,可以把自己以前醜陋的「基因」(如你以前的生氣、嗔恚等等的心念)去除掉。 阿彌陀佛,願一切有緣之人生生世世擁有亮麗容顏,布施歡喜,日日心如明鏡,時時自在吉祥! 古時候有一句諺語說:「有心無相,相逐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這句話說明:一個人的相貌是會隨著他的心念善惡而改變的。縱使他現在已經有了凶惡的面相,可是他卻經常起慈悲心,那兇相不久便會轉化為吉相。 希望外表庄嚴,有美感,有眾生緣,念:"南無妙色身如來,南無寂音如來,南無寶蓮花步如來"。念這三尊佛時把自己以前醜陋的基因(如你以前生氣嗔恚等)去除掉。
8. 佛法修什麼法能端正相貌
《十善業道經》中講:若離瞋恚,即得……身相端嚴,眾共尊敬;
又說:離忿怒心,……速自成就,無礙心智,諸根嚴好,見皆敬愛。
身相端嚴就是身體相貌端正庄嚴;諸根嚴好,就是五官、相貌庄嚴美好。
而且眾共尊敬、見皆敬愛,而不會讓別人產生嫉妒、褻瀆的念頭。
《地藏經》中,佛從反面說:瞋恚得醜陋窿殘報。
可知,想要相貌端正,真正的業因就是修忍辱,遠離瞋恚的煩惱習氣,柔和慈悲,常生歡喜心。
十法界之內的佛,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修相好,主要內容就是忍辱,在任何情況、環境下保持心平氣和。
9. 什麼佛咒可以讓相貌變美
那要看你說的是哪種美了。用世俗的標准來衡量的話念佛可美不了,也沒哪個男人會喜歡念佛的美女,我認識一位姐姐就是學佛的,不過她天生是美女。但是我並不喜歡她念佛那種美。念佛會讓你變得端莊大氣,但男人看了不一定喜歡。念佛若是開悟了,人變聰明了看世事也不一樣了,普通男人可受不了這個。 佛經有說過念某經可以讓你遇上的鬼怪變美,這樣你就不怕了。也有說過讓自己變美的,不過那得你死了以後才有效。不知道那個時候你還需要嗎?
10. 佛菩薩能不能幫我的外貌改變漂亮
外貌屬於已經成熟的業力,要改變非常困難,因為需要掌握觀想的要點,還需要持之以恆的修煉。
觀想的要點就是將自己觀想成想要的具體樣子,並且對此深信不疑,還要祈禱佛菩薩加持讓觀想盡快成為現實。在佛經中有金剛女見到世尊當下改變相貌的公案,具體內容為:
波斯匿王的摩 利夫人生了一個女兒叫做金剛,長相極為醜陋,皮膚像駱駝皮那樣粗糙,頭發又粗又硬如同馬尾。
國王把她養育長大之後,找了一個貧寒子弟做她的丈夫,然後為他們建造舍宅,從里到外有七重門關著。國王囑咐女婿:在你外出的時候,要自己帶好鑰匙,開關由你,不要讓我女兒出門見人。
金剛女內心苦惱,她自責說:我造了什麼罪業,被丈夫厭惡,每天都關在黑屋裡不見天日。她又想:現在佛在世上利益眾生,凡是受苦受難的人都能得到救度。於是就以至誠心遙禮世尊,心裡說:唯願世尊慈悲我,降臨在我面前,給我教導。
由於金剛女內心精誠,佛知道她的心願,就顯現在她前面,現出紺青色的頭發讓她看到。金剛女抬頭看見佛頭發的相,更加歡喜。由於歡喜恭敬達到了極深的程度,這時她的頭發自然變得又細又軟,像紺青色那樣。
佛又現出面輪,金剛女見到之後,心裡歡喜,她的面貌也頓時端莊起來,惡相、粗皮自然消失。佛又顯現半身相,齊腰以上,金色耀眼,金剛女見到佛身,歡喜心更深。因為歡喜的緣故,惡相頓時消失,身體顯現得像天女那樣端正。
佛憐愍她,現出全身相,金剛女目不轉睛地看著佛身,控制不住內心的喜悅。這時候她全身都變得端正,原來的丑相完全消盡,顯現出舉世少有的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