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應該如何鑒賞西湖龍井茶
西湖龍井茶的鑒賞如下:從茶葉的外形上來看,西湖龍井以條形整齊,扁平光滑挺直,苗鋒尖削,芽長於葉,色澤嫩綠光潤為優品;隨著品級的下降,茶身由小至大,茶表由滑潤到粗糙,色澤由嫩綠到墨綠。從葉底看,西湖龍井葉底纖細柔嫩,整齊均勻,沖泡過後,芽葉肥碩成朵。從湯色和滋味來看,西湖龍井的春茶湯色碧綠黃瑩,有清香或嫩栗香,滋味鮮爽濃郁,醇和甘甜;夏秋龍井茶湯色黃亮潤澤,有清香但較粗糙,滋味濃郁,但略微苦澀。西湖龍井,居中國名茶之冠。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多少年來,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於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西湖群山產茶已有千百年的歷史,在唐代時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的龍井茶,大約還是近百年的事。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採茶歌》。
西湖龍井茶向以「獅(峰)、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以西湖龍井茶為最。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後,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西湖龍井四絕是「色翠、香郁、味甘、形美」。「龍井茶,虎跑水」又稱「杭州雙絕」.龍井茶區分布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嶺之上。這里傍湖依山,氣候溫和,常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結構疏鬆、土質肥沃,茶樹根深葉茂,常年瑩綠。從垂柳吐芽,至層林盡染,茶芽不斷萌發,清明前所採茶芽,稱為明前茶。炒一斤明前茶需七八萬芽頭,屬龍井茶之極品。
『貳』 評價茶葉的好評怎麼寫
買來送爺爺的,包裝挺精美的。茶香味濃郁,挺好的。包裝很復古,外面的盒子當做禮盒也不錯,送禮挺應景的,也不貴。物美價廉,物流也挺快的。家人喝了都說挺好的,有需要的可以購買哦。
2、 因為喜歡喝濃茶,茶葉放的比較多,一泡很不錯,二泡幾天差不多沉下去了,三泡就基本沒味了,整體茶葉品質很不錯,並沒有評論裡面說的碎葉。不過口感上還是稍差,不怎麼耐喝。習慣性好評。
3、 茶葉收到就迫不及待的泡上一杯,茶葉不錯,味道還可以,店家很良心味道香醇,特別適合日常口糧茶。價格實惠好喝不貴,價格超值!葉片完整,色澤鮮艷,是新茶。店家還送了杯子,店家服務好,包裝也很好,一點兒也沒擠壓。快遞員服務也很好,以後會再來光顧此店的。
4、 這個牌子的茶葉真心很好,包裝嚴實,是新茶,一打開就是撲鼻的清香,沏上以後,更是香味兒縈繞,最重要是價格實惠,茶葉很符合我的口味,新茶一般口味會淡一點,我就多泡一點茶,茶葉分量足,滿滿一大箱,明前的茶葉就是鮮香嫩,特點和說的是一樣的好
5、 茶葉拿到手了,很開心,買的很值,茶葉清香,耐人尋味,顏色碧綠,很好看的色澤,看著心情就很好。茶葉的外形不僅好看,且給人一種陶冶心境的感覺,而且還不貴,價格很公道,市場上很難買到這樣的好茶,這次網購讓我有了信心,網購也能有這么好的品質,下次還會繼續來的。
6、 茶葉喝到嘴入喉回甘鮮甜,滋味很鮮爽,是今年的新茶,泡出來的茶湯很清澈,好喝。一大箱,分量十足,這個我每次泡的時候干茶都是有散發著淡淡茶香味,聞著特別舒服,喝著口感特別好,可以說是 我在這個價位上喝到過最棒的一款了!茶葉包裝很好儲存,密封很好,我放冰箱冷凍層,可以喝很久了呢。
『叄』 如何鑒賞茶的好壞
鑒別茶葉的優劣,可從茶葉的形狀、色澤、香氣、滋味、湯色等方面來判別。
外形:主要從茶葉的條索、嫩度、色澤、凈度幾方面鑒別。
條索:條形茶的外形叫條索。經緊細、圓直、勻齊、重實為好;
嫩度:茶葉的嫩度主要看芽頭多少、葉質老嫩和條索的光潤度。此外,還要看峰苗(用嫩葉製成的細而有尖峰的條索)的比例。一般紅茶以芽頭多、有峰苗、葉質細嫩為好;綠茶的炒青以峰苗多、葉質細嫩、重實為好;烘青則以芽毫多、葉質細嫩為好。
色澤:看茶葉的顏色和光澤。紅茶的色澤有烏潤、褐潤和灰枯的不同;綠茶的色澤有嫩綠或翠綠、洋綠、青綠、青黃,以及光潤和乾枯的不同。紅茶以烏潤為好,綠茶以嫩綠、光潤為好。
凈度:主要看茶葉中是否含梗、末或者其它非茶類的雜質,以無梗、末和雜質的為好。
此外,還可以嗅嗅茶葉的香氣是否正常,有無煙、焦、霉、餿、酸味或其它不正常的氣味。內質審評包括評定香氣、滋味、湯色和葉底。取一小撮茶葉,放入茶杯中,用開水沖泡,並蓋上杯蓋。5分鍾後,打開杯蓋,先嗅杯中香氣,再看湯色、品嘗滋味;
最後看茶葉的嫩度、色澤和勻度。香氣用嗅覺來審評香氣是否純正和持久。可反復多嗅幾次,以辨別香氣的高低,強弱和持久度,以及是否有煙、焦、霉味或其它異味。湯色茶葉內含物被開水沖泡出的汁液所呈現的色澤叫湯色。湯色有深淺、亮暗、清濁之分。以湯色明亮、純凈透明、無混雜的為好;湯色灰暗、混濁者為差。紅茶以紅艷明亮為優,綠茶以嫩綠色為上品。滋味茶葉經沸水沖泡後,大部分可溶性有效成分都進入茶湯,形成一定的滋味,滋味在茶湯溫度降至50℃左右時為最好。品嘗時,含少量茶湯,用舌頭細細品味,從而辨別出滋味的濃淡、強弱、鮮爽、醇和或苦澀等。葉底觀察杯中經沖泡後的茶葉的嫩度、色澤和勻度。還可以用手指去按壓,去判斷它的軟硬、厚薄和老嫩程度。花茶的審評標准主要是香氣和滋味。以花香鮮濃持久、滋味醇和鮮美、湯色葉底嫩綠明亮為好。
新茶與陳茶的鑒別主要是看它的色、香、味。
色澤:茶葉在存過程中,主要受空氣中氧氣和光的作用,綠茶由新茶的青翠嫩綠逐漸變得枯灰。紅茶由新茶的烏潤變成灰褐。
滋味:陳茶的滋味淡薄,同時茶葉的鮮爽味減弱而變得"滯鈍"。
香氣:陳茶由於香氣物質的氧化、縮合和緩慢揮發,使茶葉由清香變得低濁
上述區別是對較多的茶葉品種而言的。當保存條件良好,這種差別就會相對縮小。至於有的茶保存後品質並未降低,那就另當別論了。
識別茶葉的好壞可以從其外形、色澤、味道來評價,比如說綠茶干茶色澤為墨綠色或翠綠色,湯色黃綠明亮,香氣是悅鼻的板栗香;烏龍茶外形一般是條形或顆粒狀,湯色橙黃明亮,滋味醇厚鮮爽,帶有自然的花香,德信烏龍單樅茶類,就能很好地體會到這些特徵。紅茶有碎茶和條形茶之分,紅碎茶外形是勻度好,色澤黑褐油潤,湯色紅艷明亮,滋味濃強鮮,條形紅茶在外形上是緊結顯毫,湯色紅艷明亮,滋味濃強鮮。這些特徵都是好茶的幾點特徵
『肆』 怎樣品嘗茶葉
喝一口茶湯,含在口中,用舌尖去感受茶的味道是否純正,新鮮。好的茶葉能讓水變的甘甜可口。將沖泡過的茶葉倒出,可以觀察茶葉的老嫩程度,色澤感。以新鮮、有光澤、葉子平整者為佳。
不論什麼茶葉,一杯好茶,它的湯色要具有干凈、新鮮、明亮的共性。將茶湯倒出,杯蓋不要離開杯子,要半開半掩,將鼻子靠近杯口旁,聞嗅茶的清香。
(4)怎樣欣賞茶葉好看擴展閱讀:
紅茶與綠茶茶葉經開水沖泡3-5分鍾後,傾出茶汁於評審碗內,嗅其香氣是否正常。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愛的香氣為佳。而煙、餿、霉,老火等氣味,往往是由於製造處理不良或包裝貯藏不良所致。
北方通常稱「茶口」凡茶湯醇厚、鮮濃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份好。茶湯苦澀,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份不好。茶湯軟弱、淡薄表示水浸出物含量不足。
評審湯色主要的區別品質的新鮮程度和鮮葉的老嫩程度。最理想的水色是綠茶要清碧濃鮮,紅茶要求紅艷而明亮。低級或變質的茶葉,則水色混濁而晦暗。
『伍』 茶葉鑒賞要素
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質特徵,可以從兩個方面去描述。
(1)干看
主要從干茶的色、香、形三個因子上加以判斷。凡綠茶色澤綠潤,紅茶色澤烏潤,茶葉肥壯重實,或有較多白毫,且紅茶、綠茶條索緊結,珠茶顆粒圓緊,而且香氣馥郁,是春茶的品質特徵。
綠茶色澤灰暗,紅茶色澤紅潤,茶葉輕飄松寬,嫩梗寬長,且紅茶、綠茶條索鬆散,珠茶顆粒松泡,香氣稍帶粗老,是夏茶的品質特徵。
綠茶色澤黃綠,紅茶色澤暗紅,茶葉大小不一,葉張輕薄瘦小,香氣較為平和,是秋茶的標志。
(2)濕看
就是對茶葉進行開湯審評,作出進一步判斷。凡茶葉沖泡後下沉快,香氣濃烈持久,滋味醇厚;綠茶湯色綠中顯黃,紅茶湯色紅艷現金圈;茶葉葉底柔軟厚實,正常芽葉多者,為春茶。
凡茶葉沖泡後,下沉較慢,香氣稍低;綠茶滋味欠厚稍澀,湯色青綠,葉底中夾雜銅綠色芽葉;紅茶滋味較強欠爽,湯色紅暗,葉底較紅亮;茶葉葉底薄而較硬,對夾葉較多者,為夏茶。
凡茶葉沖泡後香氣不高,滋味平淡,葉底夾有銅綠色芽葉,葉張大小不一,對夾葉多者,為秋茶。
--------------------------------------------------------------------------------
春茶、夏茶與秋茶的識別
1、春茶、夏茶與秋茶的劃分
春茶、夏茶與秋茶的劃分,主要是依據季節變化和茶樹新梢生長的間歇而定的。
在我國氣候條件下,除華南茶區的少數地區外,絕大部分產茶地區,茶樹生長和茶葉採制是有季節性的:江北茶區茶葉採制期為5月上旬至9月下旬,江南茶區茶葉採制期為3月下旬至10月中旬,西南茶區茶葉採制期限為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屬於亞熱帶和溫帶地區的茶區,包括江北茶區、江南茶區和西頁茶區,通常按採制時間,劃分為春、夏、秋三季茶。但季節茶的劃分標準是不一致的。有的以節氣分:清明至小滿為春茶,小滿至小暑為夏茶,小暑至寒露為秋茶;有的以時間分:於5月底以前採制的為春茶,6月初至7月上名採制為的夏茶,7月中旬以後採制的為秋天茶.我國華南茶區,由於地處熱帶,四季不大分明,幾乎全年都有茶葉採制,因此,除了有春茶、夏茶和秋茶之分外,還有按茶樹新梢生長先後、採制遲早,劃分為頭輪茶、二輪茶、三輪茶、四輪茶的。
茶樹由於受氣候、品種,以及栽培管理條件的影響,每年每季茶的採制的遲早是不一致的。大體說來,總是自南向北逐漸推遲的,南北差異達3-4個月。另外,即使是同一茶區,甚至同一塊茶園,年與年之間,也可以因氣候、管理等原因,相差5-20天。
由於茶季不同,茶樹生長狀況有別,因此,即使是在同一塊茶園內採制而成的不同茶季的茶葉,無論是外形和內質都有較大的差異。以綠茶為例,由於春季氣溫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頭年秋冬季較長時期的休養生息,體內營養成分豐富,所以,春季不但芽中肥壯,色澤綠翠,葉質柔軟,白毫顯露,而且與提高茶葉品質相關的一些有效成分,特別是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的含量也較豐富,使得春茶的滋味更為鮮爽,香氣更加強烈,保健作用更為明顯。加之,春茶期間一般無病蟲危害,無須使用農葯,茶葉無污染,因此春茶,特別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綠茶品質最佳的。所以,眾多高級名綠茶,諸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雲霧等等,均無自春茶前期。夏茶,由於採制時正逢炎熱季節,雖然茶樹新梢生長迅速,有「茶到立夏一夜粗」之說,但很容易老化。茶葉中的氨基酸、維生素的含量明顯減少,使用使得夏茶中花青素、咖啡鹼、茶多酚含量明顯增加,從而使滋味顯得苦澀。秋季氣候介於春夏之間,在秋茶後期,氣候雖較為溫和,但雨量往往不足,會使採制而成的茶葉顯得較為枯老。特別是茶樹歷經春茶和夏茶的採收,體內營養有所虧缺,因此,採制而成的茶葉,內含物質顯得貧乏,在這種情況下,不但茶葉滋味淡薄,而且香氣欠高,葉色較黃。所謂「要好吃,秋白露」,其實,說的是茶葉「味道和淡」罷了。
對紅茶而言,由於春茶期間氣溫低,濕度大,發酵困難,而夏茶期間氣溫較高,濕度較小,有利紅茶發酵變紅,特別是由於天氣炎熱,使得茶葉中的茶多酚、咖啡鹼的含量明顯增加,因此,干茶和茶湯均顯得紅潤,滋味也較強烈。只是由於夏茶中的氨基酸含量減少,對形成紅茶的鮮爽味有一定影響。
2、春茶、夏茶與秋茶的品質特徵
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質特徵,可以從兩個方面去描述。
(1)、干看
主要從干茶的色、香、形三個因子上加以判斷。凡綠茶色澤綠潤,紅茶色澤烏潤,茶葉肥壯重實,或有較多白毫,且紅茶、綠茶條索緊結,珠茶顆粒圓緊,而且香氣馥郁,是春茶的品質特徵。
凡綠茶色澤灰暗,紅茶色澤紅潤,茶葉輕飄松寬,嫩梗寬長,且紅茶、綠茶條茶條索鬆散,珠茶顆粒松泡,香氣稍帶粗老,是夏茶的品質特徵。
凡綠茶色澤黃綠,紅茶色澤暗紅,茶葉大不不一,葉張輕薄瘦小,香氣較為平和,是秋茶的標志。
在購茶時還可結合偶爾夾盡可雜在茶葉中的茶花、茶果來判斷是何季茶。如果發現茶葉中夾有茶樹幼果,其大小近似綠豆時,那麼,可以判斷為春茶。若幼果接近豌豆大小,那麼,可以判斷為夏茶。若茶果直徑已超過0.6厘米,那麼,可以判斷為秋茶。不過,秋茶時由於鮮茶果的直徑已達到1厘米左右,一般很少會有夾雜。自7月下旬開始,直至當年8月,為茶花蕾期,而9-11月為茶樹開花期,所以凡發現茶葉中雜有干茶樹花蕾期或干茶樹花朵者,當為秋茶了。只是,茶葉在加工過程中,通過篩分、揀剔,很少會有茶樹花、果夾雜。因此,在判斷季節茶時,必須進行綜合分析,方可避免片面性。
(2)、濕看
就是對茶葉進行開湯審評,作為進一步判斷。凡茶葉沖泡後下沉快,香氣濃烈持久,滋味醇;綠茶湯色綠中顯黃,紅茶湯色艷現金圈;茶葉葉底柔軟厚實,正常芽葉多者,為春茶。
凡茶葉沖泡後,下沉較慢,香氣稍低;綠茶滋味欠厚稍澀,湯色青綠,葉底中夾雜銅綠色芽葉;紅茶滋味較強欠爽,湯色紅暗,葉底較紅亮;茶葉葉底薄而較硬,對夾葉較多者,為夏茶。
凡茶葉沖泡後香氣不高,滋味平淡,葉底夾有銅綠色芽葉,葉張大小不一,對夾葉多者,為秋茶。
--------------------------------------------------------------------------------
高山茶與平地茶的甄別
幾乎是所有的茶人都知道,高山出好茶。高山茶與平地茶相比,前者的香氣特別高,滋味特別濃。
1、高山為何出好茶
古往今來,我國的歷代貢茶、傳統名茶,以及當代新創制的名茶,大多出自高山。高山為什麼出好茶呢?明代陳襄古詩曰:「霧芽吸盡香龍脂」,說高山茶的品質所以好,是因為在雲霧中吸收了「龍脂」的緣故。所以,我國的許多名茶,以山名加雲霧命名的特別多。如江西的廬山雲霧茶,浙江的華頂雲霧茶,湖北的熊洞雲霧茶,安徽的高峰雲霧茶,江蘇的花果山雲霧茶,湖南的南嶽雲霧茶等。其實,高山之所以出好茶,是優越的茶樹生態環境造就的。據考證,茶樹的原產地在我國西南部的多雨潮濕的原始森林中,經過長期的歷史進化,逐漸形成了喜溫、喜濕、耐蔭的生活習性。高山出好茶的奧妙,就在於那裡優越的生態條件,正好滿足了茶對生長的需要。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茶樹生長在高山多霧的環境中,一是由於光線受到霧珠的影響,使得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可見光的紅黃光得到加強,從而使茶樹芽葉中的氨基酸、葉綠素和水分含量明顯增加;二是由於高山森林茂盛,茶樹接受光照時間短,強度低,漫射光多,這樣有利於茶葉中含氮化合物,諸如葉綠素、全氮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增加;三是由於高山有蔥郁的林木,茫茫的雲海,空氣和土壤的濕度得以提高,從而使茶樹芽葉光合作用形成的糖類化合物縮合困難,纖維素不易形成,茶樹新銷可在較長時期內保持鮮嫩而不易粗老。在這種情況下,對茶葉的色澤、香氣、滋味、嫩度的提高,特別是對綠茶品質的改善,十分有利。
(2)、高山植被繁茂,枯枝落葉多,地面形成了一層厚厚的覆蓋物,這樣不但土壤質地疏鬆、結構良好,而且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茶樹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齊全,從生長在這種土壤的茶樹上採摘下來的新梢,有效成分特別豐富,加工而成的茶葉,當然是香高味濃。
(3)、高山的氣溫對改善茶葉的內質有利。一般說來,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大致降低0.5攝氏度。而溫度決定著茶樹中酶的活性。現代科學分析表明,茶樹新梢中茶多酚和兒茶素的含量隨著海拔高度的升高,氣溫的降低而減少,從而使茶葉的濃澀味減輕;而茶葉中氨基酸和芳香物質的含量卻隨著海拔升高氣溫的降低而增加,這就為茶葉滋味的鮮爽甘醇提供了物質基礎。茶葉中的芳香物質在加工過程中會發生復雜的化學變化,產生某些鮮花的芬芳香氣,如苯乙醇能形成玫瑰香,茉莉酮能形成茉莉香,沉香醇能形成玉蘭香,苯丙醇能形成水仙香等。許多高山茶之所以具有某些特殊的香氣,其道理就在於
『陸』 描寫茶葉外形的優美句子
一.茶在泡中的樣子 茶之舞蹈 一片片茶葉,在水中翩躚起舞,如同一個個靈魂在水中遊走。
欣賞著茶的舞姿,傾聽著懷舊的音樂,過去的時光彷彿又回到了眼前。 我相信茶是有生命的。
很多時候,我被茶清頎和優美從容的舞姿陶醉,想像她如同一位秀美的女子長袖飄飄,氣若幽蘭。在物慾橫流的今天,有時候茶是非常寂寞的,寂寞地等待一個人的欣賞。
在南方碧綠的茶山之上,茶在快樂地生長,每日與陽光和空氣自由對話,與風雨雷電玩起游戲,看著夕陽與朝霞捉迷藏。在一棵不知名的茶樹上生長,看青山與綠水,取天地之精華,這是茶的生命中令人神往、為之撫掌的極致之美。
在生命最為華美的時候,茶離開了生命之樹,經歷了諸多磨難之後,茶沒有了昔日嬌嫩清純的模樣。然而,當她來到一個精緻的玻璃杯中,與自然之水相遇,一個新的她又誕生了。
與清水的融合,與清水的共舞,讓她散發出淡雅的氣息,那是一種夢想與現實結合的境地。茶經歷了春夏秋冬,吸吮了天地精華,不就是為了這一瞬間的美嗎? 那是一種怎樣的美? 那是一種為了瞬間的精彩而釋放全部生命的悲壯之美,那又是為了瞬間與水的自由舞蹈而生發的相知之美,那是為了將一生凝聚的精華盡情展露的大氣之美。
一片片綠葉的舞蹈,在水中幻化著茶山的寧靜和澹泊,幻化著生命的沉重和輕盈。如果你思考,如果你欣賞,如果你品味,茶之舞蹈也許就是一個人的舞蹈,一個人在清水中盡情旋轉身姿與你自由的對話。
1、 濃茶解烈酒,淡茶養精神,花茶和腸胃,清茶濾心塵,茶之德也;烏龍大紅袍,黃山素毛峰,南生鐵觀音,北長齊山雲,東有龍井綠,西多黃鑲林,茶之生也;茗品呈六色,甘味任千評,牛飲可解燥,慢品能娛情,茶之趣也。
2、凡事總是要求完美,好像一壺茶,還沒喝兩口,就往壺里加水,雖然壺一直是滿的,但茶的味道,早已經不是原來的味道,其實幸福早已在一次次加水中稀釋了。留得只是外表。
3、杯里的茶因遇到水而上浮,杯里的茶因為遇到水而清香。待香散盡,茶也變涼。
4、人一走,茶就涼,是自然規律;人沒走,茶就涼,是世態炎涼。一杯茶,佛門看到的是禪,道家看到的是氣,儒家看到的是禮,商家看到的是利。茶說:我就是一杯水,給你的只是你的想像,你想什麼,什麼就是你。心即茶,茶即心!
『柒』 茶葉怎麼拍照好看
拍茶照,意境最重要。茶能讓人心靜,一張好看的茶照,往往能讓人感受到意境的靜謐。
1、加入綠色植物或者花卉等元素
喝茶的環境一般都是比較清幽的,如果拍出來的照片中可以把環境中的植物展現出來,一定可以為這張圖片加了不少分。另外從色彩搭配的角度上看,茶湯茶具比較素雅,如果搭配上清新的綠色或者花色,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拍攝紅濃透亮的熟茶,加上綠色的植物元素,能營造出一種視覺上的跳躍,對比中的活潑,給人一種很有生機的感覺。
拍攝黃亮清澈的生茶,搭配新嫩的綠葉,更是滿目清新。
將植物用作前景或者背景,對焦要拍的茶品,可以增加層次感,畫面干凈,色彩豐富。
2、注意用光
很多茶室都特別清幽,略暗的環境可以給人一種清涼平靜的感覺,這也使得大都數茶友拍出來的照片偏暗。並不是說茶照偏暗不好,但是如果能巧妙利用從窗戶射進來那一抹陽光,說不定能拍出一些特別不一樣的照片呢。
植物的陰影除了填充了背景中的空白,使畫面更加豐富,甚至還賦予了照片一定的溫度,讓你能夠感受到當時陽光的力度,讓環境變得有趣味。
陽光大好的時候,可以靠近窗邊,用手承托著裝著茶的玻璃杯,對焦落在杯子上,這樣不僅可以拍出茶湯誘人的透亮,又可以顯得畫面生動有趣。
沸水可以喚醒一餅陳年的老茶,茶可以喚醒一個人的身體,而合適的光,可以讓一張照片靈動起來。
3、有構圖意識,巧妙搭建照片中的形狀元素
閑時喝茶,圖的是無事干擾的清靜,有些茶友喜歡在喝茶的時候聽聽音樂看看書。
這個時候,就可以巧妙利用手上的物件,進行拼湊圖片元素,拍出一張構圖精巧的好圖。
比如將長方形的桌布、圓形茶餅和一個個小巧的茶具進行幾何拼湊。注意要合理放置,適當留白。
又比如工作的時候,筆記本的輪廓和雜志報紙能構成一個背景,再將茶杯放上去。
4、拍茶葉的時候注意質感
干茶的質地人眼可見,形美如老班章者可以讓人見之心喜。想要把自己喜歡的茶分享到朋友圈,如果不注意茶本身的質地紋理,拍得模模糊糊的,就無法讓別人產生喜歡的心情。茶葉的好壞往往能從圖片的細節上看得出來,拍出質感才能真切還原茶葉原來的姿態。
拍餅茶,大多數人喜歡湊得很近去拍茶餅上完整好看的一個局部。其實換個方向,拍茶餅邊緣的地方,虛化茶葉略微向內彎的細節,也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拍散茶則要將茶葉從罐子里拿出來,放在適合的容器上,對焦精確,手不能
5、茶和人
茶在我們心目中就有著修身養性、美好高雅的象徵,拍茶照免不了有茶藝師、茶友入鏡。
首先要保證環境的干凈整潔,如果有過多的雜物堆放在一起,拍出來的照片就失去了喝茶的味道。如果茶室很漂亮的話,不妨在斜陽初照的時候拍下一張唯美的茶室圖。
被拍入境的茶藝師或者茶友坐姿一定要筆直自然,不要東張西望,不要歪頭斜腦。
喝茶要慢慢喝,免得被燙到,而且可以給攝影師一點時間拍照。
可將聞香杯或者茶葉放到鼻子上聞味,或眼神集中看鏡頭,或閉目養神,這樣拍出來能讓人感覺很有深度。
『捌』 如何品茶分辨茶葉好壞
可以通過色、香、味、形四個方面的來評價。
(1)色澤不同茶類有不同的色澤特點。綠茶中的炒青應呈黃綠色,烘青應呈深綠色蒸青應呈翠綠色,龍井則應在鮮綠色中略帶米黃色;如果綠茶色澤灰暗、深褐,質量則不佳。綠茶的汽色應呈淺綠或黃綠,清澈明亮;若為暗黃或混濁不清,也定不是好茶。紅茶應烏黑油潤,湯色紅艷明亮,有些上品工夫紅茶,其茶湯可在茶杯四周形成一圈黃色的油環,俗稱「金圈」;若湯色時間暗淡,混濁不清,必是下等紅茶。烏龍茶則以色澤青褐光潤為好。(2)香氣各類茶葉本身都有香味,如綠茶具清香,上品綠茶還有蘭花香、板栗香等,紅茶具清香及甜香或花香;烏龍茶具熟桃香等。若香氣低沉,定為劣質茶;有陳氣的為陳茶;有霉氣等異味的為變質茶。就是苦丁茶,嗅起來也具有自然的香氣。花茶則更以濃香吸引茶客。(3)口味也叫茶葉的滋味,茶葉的本身滋味由苦、澀、甜、鮮、酸等多種成分構成。其成分比例得當,滋味就鮮醇可口,同時,不同的茶類,滋味也不一樣,上等綠茶初嘗有其苦澀感,但回味濃醇,令口舌生津;粗老劣茶則淡而無味,甚至澀口、麻舌。上等紅茶滋味濃厚、強烈、鮮爽;低級紅茶則平淡無味。苦丁茶入口是很苦的,但飲後口有回甜。(4)外形從茶葉的外形可以判斷茶葉的品質,因為茶葉的好壞與茶採摘的鮮葉直接相關,也與制茶相關,這都反應在茶葉的外形上。如好的龍井茶,外形光、扁平、直,形似碗釘;好的珠茶,顆粒圓緊、均勻;好的工夫紅茶條索緊齊,紅碎茶顆粒齊整、劃一;好的毛峰茶芽毫多、芽鋒露等等。如果條索鬆散,顆粒松泡,葉表粗糙,身骨輕飄,就算不上是好茶了。
『玖』 如何優雅的品茶
品茶,其實是最講究程序的。茶藝館里表演雖然精彩卻過於繁瑣,生活中不妨簡單一些,但幾個主要步驟是不能省、不能亂的,否則品茶也就失去了意義,變成純粹的解渴了。
第一步:用開水溫杯,讓杯子預熱,這樣有助於茶水香氣的散發;第二步,放茶葉。此時可觀賞茶葉的色澤、形狀、品質;第三步,洗茶。第一次沖的茶湯是不飲的,將其淋在杯蓋上,淋完後還可聞到茶葉散發出來的清香;第四步,觀茶。重新沖泡茶葉,欣賞茶葉在沖泡時上下翻騰、舒展、沉靜之過程;第五步,品茶。先用舌尖舔,感受其甜潤的味道。再喝一口,細細品茶的滋味;第六步,回味。喝完第一口茶後,還可以一邊回味,一邊聞茶杯留下的余香。
一泡好茶是必不可少的,然後呢?首先,是有優質泡茶的水;其二要有好的器皿;其三要有舒適的環境。硬體都有了,沒有好的軟體也是枉然,這個軟體就是泡茶的技巧。泡茶技巧分廣東潮汕功夫茶與福建閩南一帶為代表的閩南工夫茶,閩南功夫茶因泡茶用具不同又分蓋杯功夫茶、紫砂功夫茶。
水的選擇
茶人有句口頭禪,叫做:「茶有各種茶,水有多種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古人對宜茶水品的論述頗多,說法也不完全一樣。綜合起來,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論點。
(1)強調擇水先擇「源」:如唐代陸羽《茶經》中的「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陳眉公《試茶》詩中的「泉從石出情更洌,茶自峰生味更圓」,都認為,宜茶水品的優劣,與水源的關系甚為緊切。
(2)強調水品在「活」:如北宋蘇東坡《汲江水煎茶》詩中的「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汲深情。大瓢貯朋歸春瓮,小勺分江入夜鐺」。宋代唐庚《鬥茶記》中的「水不問江井,要之貴活」。等等這些,都說明宜茶水品貴在「活」。
(3)強調水味要「甘」:如宋代蔡襄《茶錄》中認為:「水泉不甘,能損茶味。」明代羅廩《茶解》中的「梅雨如膏,萬物賴以滋養,其味獨甘,梅後便不堪飲」,說的是宜茶水品重在於「甘」。只有水「甘」,才能出「味」。
(4)強調水質需「清」:宋代大興鬥茶之風,強調茶湯以白為貴,這樣對水質的要求,更以清凈為重,擇水重在「山泉之清者」。明代熊明遇說:「養水須置石子於瓮,不惟益水,而白石清泉,會心亦不在遠。」這就是說:宜茶用水需以「清」為上。
(5)強調水品應「輕」。
器皿的選擇
俗話說:「水為茶之母,壺是茶之父」。要獲取一杯上好的香茗,需要做到茶、水、火、器四者相配,缺一不可。這是因為飲茶器具,不僅是飲茶時不可缺少的一種盛器,具有實用性,而且飲茶器具還有助於提高茶葉的色、香、味,同時,一件高雅精美的茶具,本身還具有欣賞價值,富含藝術性。
選配茶具除了看它的使用性能外,茶具的藝術性如何,成了人們選擇時的另一個重要標准。
(1)選配茶具要因地制宜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的飲茶習俗不同,故對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樣。如福建及廣東潮州、汕頭一帶,習慣於用小杯啜烏龍茶,故選用「烹茶四寶」--潮汕風爐、玉書碨、孟臣罐、若琛甌泡茶,以鑒賞茶的韻味。
(2)選配茶具要因人制宜
在古代,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茶具,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不同地位與身份。如歷代的文人墨客,都特別強調茶具的「雅」。宋代文豪蘇東坡在江蘇宜興講學時,自己設計了一種提梁式的紫砂壺,「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獨自烹茶品賞。
另外,職業有別,年齡不一,性別不同,對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樣。如老年人講求茶的韻味,要求茶葉香高、味濃,重在物質享受,因此,多用茶壺泡茶;年輕人以茶會友,要求茶葉香清味醇,重於精神品賞,因此,多用茶杯沏茶。
(3)選配茶具要因茶制宜
自古以來,比較講究品茶藝術的茶人,者注重品茶韻味,崇尚意境高雅,強調「壺添品茗情趣,茶增壺藝價值」。認為好茶好壺,猶似紅花綠葉,相映生輝。
一般說,飲用花茶,為有利於香氣的保持,可用壺泡茶,然後斟入瓷杯飲用。飲用大宗紅茶和綠茶,注重茶的韻昧,可選用有蓋的壺、杯或碗泡茶;飲用烏龍茶則重在「啜」,宜用紫砂茶具泡茶;飲用紅碎茶與工夫紅茶,可用瓷壺或紫砂壺來泡茶,然後將茶湯倒入白瓷杯中飲用。如是品飲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黃山毛峰等細嫩名優綠茶,除選用玻璃杯沖泡外,也可選用白色瓷杯沖泡飲用。
(4)選配茶具要因具制宜
選用茶具,一般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要有實用性;二是要有欣賞價值;三是有利於茶性的發揮。
舒適的環境
力求茶的質地優良,水質純凈,沖泡得法,茶器精美,這是飲茶的基本要求。但要使飲茶從物質享受上升到精神和藝術的享受,那麼,品茶與周圍環境間的關系就顯得相當重要了。清山秀水,小橋亭榭,琴棋書畫,幽居雅室,當然是理想的品茗環境了。
品茗環境包括的方面很多,通常由園林、建築物、擺設等幾方面組成。凡層次較高的聚會茶宴,不但要求室內擺設講究,而且力求居室、建築富有特色,如果周圍自然景色美觀,當然是品茶的理想場所了。而設在車船碼頭、大道兩旁,田間工地的茶水供應點,除了要求清潔衛生之外,並無多大講究。
至於家庭飲茶,環境是固有的,難以選擇,但在有限的空間,通過一定的努力,同樣可以營造一個適宜的品茶環境。例如,可以選擇在向陽靠窗的地方,配以茶幾、沙發、台椅等。盡量把室內之物放得整潔,窗明幾凈,盡量做到安靜、清新、舒適、干凈,同樣也能成為令人賞心悅目的品飲場所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歷史的瑰寶,如今茶文化更是風靡全世界。這不僅僅是因為喝茶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更因為品茶本身就是一種極優雅的藝術享受。本片將茶文化的妙處、茶道的的演示融於一體,既給您提供了一個了解茶藝這項高雅藝術的良機,同時,觀看本片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享受!
沏茶工序
一、燙壺:
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一則可去除壺內異味;再則熱壺有助揮發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壺壺口皆較小,需先將茶葉裝入茶荷內,此時可將茶荷遞給客人,鑒賞茶葉外觀,再用茶匙將茶荷內的茶葉撥入壺中,茶量以壺之三分之一為度。
三、溫杯:
燙壺之熱水倒入茶盅內,再行溫杯。
四、高沖:
沖泡茶葉需高提水壺,水自高點下注,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沖"。
五、低泡:
泡好之茶湯即可倒入茶盅,此時茶壺壺嘴與茶盅之距離,以低為佳,以免茶湯內之香氣無效散發,俗稱"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湯與第二泡茶湯在茶盅內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湯與第四泡茶湯混合,以此類推。
六、分茶:
茶盅內之茶湯再行分入杯內,杯內之茶湯以七分滿為度。
七、敬茶:
將茶杯連同杯托一並放置客人面前,是為敬茶。
八、聞香:
品茶之前,需先觀其色,聞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品"字三個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嘗,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視泡茶師一至兩秒,稍帶微笑,以示感謝。
『拾』 怎樣品茶~~~
所謂品茶,往往品的是感覺,並隨著季節、環境、與個性的不同而不同。
就季節而論,若在春風拂面之際,品一品新茶,吮一口嫩綠悠悠的碧螺春,即有春日晴明的愉悅;夏日炎炎,飲上一杯碧綠生青、滿口生香的「茉莉茶」,身心便有浸泡在綠陰中的感覺;秋高氣爽,收獲在望,那時最好沖一杯「龍井」、「毛峰」,慢慢地咂咂,細細地品品,反反復復地想想,這是一種心境;而在隆冬,泡上一杯「鐵觀音」,望著杯中熱氣氤氳的橘紅色茶水,則會從心頭彌漫出一股暖融融的情調。
由於各自個性所驅,品茶之相亦不相同。有的朋友是急性子,一向辦事風風火火。按其性情便不習慣慢慢細品,故一上來就大口地飲。也有極好耐心的朋友,此君品起茶來,就像「咪」老酒一般,偶爾呷上一小口,說話也像溫吞水,一派篤定泰山、穩坐釣魚台的派頭。而像我,大約算是中間派,不疾不徐。夜間寫稿,有時文思受阻,就會一個勁地喝茶,似乎茶水能貫通思路;有時文思順暢,則會忘了喝,需好一刻工夫,才能想起,慢慢嘬上一小口,復又埋頭電腦屏前,不斷敲擊鍵盤。所以此類品茶有疾有緩,二下扯平,適中而已。
品茶種種,說道甚多,但大體而言,所謂品茶就是感覺。
品茶的六種意境
意趣
蘇東坡曾給我們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大雪剛過天氣轉睛的晚上,詩人做了一個夢,夢里有一位美貌女子,她箬雪烹茗予詩人品,她還唱著動聽的歌。詩人便在夢中寫下了迴文詩。等到醒來,詩人只記得一句「亂點余花唾碧衫」,於是把它續成二首完整的詩。
文人意味重簡不重繁,重神不重形,不在器皿奢華與否,程序繁復與否,全在韻味優悠。
滄桑歲月情
坐在已經被時光風化得幾乎分崩的石桌前品茗,看著窗外的春秋古城樓慢慢融入暮靄中,思緒於是就像懷中升起的茶氣一般飄浮無定,思古幽情油然而生。等到月亮爬上城樓頂,品茗人終於完全進入「秦時明月漢時關」的意境之中。這就是茶醉吧。
器物與心情都應該是能占據足夠久遠的年代,層層生發,生出一番幽情。
世外風光
山石嶙峋不拘一格,演繹出光與影的千般變化。感受山風在石室穿流,涼涼的,帶著泥土的清香。在此品茗,竟意外地享受到遠古穴居的體驗,反璞歸真才是徹底休閑啊。廬山雲霧因茶樹產於雲霧縹緲的山嶺峰岩之間而得名,其香氣清高滋味鮮爽。茶客且慢慢品,且慢慢聊。說什麼「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都不用去理會!選茶選器都應選一些不落俗套的品種,落了俗套,再昂貴,也是俗物。
世俗的快樂
形態美侖美奐的花朵漂浮於水中享受日光的撫愛。花茶的調配師善於根據心情調配芳香,調配口感,調配功效。宋人茶肆,裝點門面,插四季花,掛名人畫,陳列盆栽,且有人在其中教習歌曲樂器,足見其表況景色,相當脫俗雅觀。而今,杯中亦花亦畫,花瓣沉浮彷彿霓裳飄動,依稀聽見絲竹之聲。
既是世俗的人,用一些尋常的物什可以讓自己放鬆下來,享受一番世俗的快樂。
質朴的況味
聽採茶妹講茶葉的產季名稱,是依據二十四節氣而定的,共有九個:一為不知春茶(立春);二為明前茶(清明);三為春茶(穀雨);四為夏茶(立夏),這個節氣對半發酵茶最重要;五為二次夏茶(大小暑茶或六月白),這段期間茶葉最適合製成紅茶,製成半發酵茶品質較差;六為秋茶(立秋);七為白露茶(白露),天氣漸涼,夜間水氣在地面的物體凝結成露,採茶妹說這段時間如吹北風,採收的茶一定又香又好;八為冬茶(立冬);九為冬片仔(冬至)。
茶農家質朴單純,沒有半點鋪張奢華,其茶味亦如採茶妹清香可人。 回歸綠色自然,寄情鄉間野趣,自古即有。時光變遷,前賢的茶道哲學所追求的清、和、儉、怡、健五字一如既往。
一瞥之下會心笑
月洞是門?月洞是窗?都不是,月洞是月下老人提供的雙人椅,是情人相逢、親人團聚,共品香茗的佳境。對於功夫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作了描述:「……杯小如核桃,壺小如香櫞,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下咽,先嗅其香,舌有餘甘,一杯以後,再試二杯,令人釋燥平矜……」
品茶很多時候是一種偷閑,一場相逢一縷笑容,重在會心,空間的層次感正可以提供一種相逢的「曲折」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