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看出是否水腫呢如何消除呢
水腫因為原因的不同,形成水腫的部位也不同,心
肝
腎
貧血
營養不良
激素分泌失衡等都可以引起水腫。一般的檢查方法是用手指用力按,會看見小凹坑,要好會兒才會復原。治療上要根據原發病有針對性的治療。一般治療是口服螺內酯
雙克各2片,每日1次就可以了。
『貳』 10個孕媽9個腫!生理性與病理性水腫怎麼區分
「懷孕前期還比較舒服,後面水腫的兩只腳都變成了大豬蹄子,路都走不了了。」「水腫的只能穿老公的鞋子,孕期才買的鞋子完全穿不進去。」「別人都是腳腫,我是兩只手都浮腫,特別是一覺醒來動手就特別疼,結果還引發了腱鞘炎,一扭動手腕就疼。」所謂10個孕媽9個腫,孕期水腫基本上是每個孕媽們都逃不過的痛苦,孕期水腫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在孕媽身上的表現也是有的輕有的重,輕的忍一忍就過去了,嚴重的則可能危害到胎兒和孕媽的健康,一定要引起重視。
孕期水腫的表現都有哪些?
很多人懷孕前會以為孕期水腫只出現在腳上,但其實腿、手、臉等部位,都有可能出現水腫的現象。
1.水腫最明顯的症狀就是皮膚會有緊綳和腫脹的感覺。
比如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特別是久坐時,雙腳立馬就會出現浮腫,整個腳面就像一個饅頭一樣。其次用手按壓腳踝的部位,會出現一個像「坑」一樣的凹槽,久久不能恢復。
2.孕期手部水腫不僅手指會變粗,有些連拳頭都握不緊,拿東西都很困難。還有些准媽媽手腫的同時,還會患上腱鞘炎,只要稍微彎曲下手腕都會疼,特別是剛睡醒的那一段時間,起床都很吃力。
3.還有少部分水腫會出現在面部的變化和體重的變化上。臉部浮腫就會有脹脹的感覺,再嚴重一些的話眼睛也會腫,可能雙眼皮直接變成了單眼皮,看東西就會有些費力,眼睛容易困。體重上的變化可能不是很明顯,但只要每周體重都超過500g的話,就要警惕是否是病理性水腫了。
總的來說,孕期水腫大多數是正常的現象,只要用對方法就能緩解身體的水腫,但如果是病理性水腫,或者水腫並伴有其他身體上的不適時,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叄』 什麼叫水腫怎樣判斷
有些水腫是機體對所處狀態或內外環境一時性改變的適應性調節 ,醫生將這類水腫稱為生理性水腫。常見的生理性水腫有 :
月經性水腫 :多見於中年女性 ,與月經周期有明顯關系 ,在月經開始前 7- 14天 ,先為眼瞼部 ,以後日益加重 ,可波及全身 ,基礎體重在這10天左右可增加 1- 3公斤以上 ,當月經來潮後出現排尿增多 ,同時水腫及其它伴隨症狀均明顯減退 ,甚至消失。
妊娠性水腫 :妊娠中、晚期 ,一些孕婦常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水腫 ,早晨輕 ,晚上重 ,這主要由於增大了的子宮壓迫盆腔靜脈 ,引起下腔靜脈迴流障礙所致 ,抬高下肢 ,平卧休息 ,水腫常能自行消退。
老年性水腫 :人到老年 ,心肝腎功能減退 ,血管壁滲透性增高 ,常會造成下肢水腫。肥胖性水腫 :多見於身體肥胖的女子 ,水腫部位在下肢。由於肥胖者的血管特殊 ,因此比一般人易於出現水腫 ,臨床表現為輕度的凹陷性水腫 ,時有時愈 ,持續多年 ,而各方面檢查均未能發現有其它異常徵象。
旅行者水腫 :長途乘車或長時間行走 ,膝關節以下部分肢體長時間垂直 ,引起水腫。此因重力關系而使靜脈迴流受阻所致。
失眠者水腫 :有些嚴重失眠者 ,由夜間久久不能入睡 ,次晨起床後常可見顏面、眼瞼、雙手等處出現水腫 ,一般稍加活動後 ,水腫便可自行消失。
攝鹽過多水腫 :平日食鹽過多、餐後又大量飲水的人 ,容易導致體內鈉大量瀦留 ,引起水腫。
晨起眼瞼水腫 :人在睡眠中 ,眼瞼活動減少 ,血液流動緩慢 ,液體離開血管進入眼瞼內的疏鬆組織而引起水腫。
功能性水腫 :男女均可發生 ,以女性為多見。水腫往往局限於兩下肢及眼瞼或全身性的。但水腫程度不重 ,為輕度或中度 ,可間歇或持續數年 ,而始終不出現器質性病損的徵象。
『肆』 怎樣鑒別人體水腫類型
診斷與鑒別水腫,首先要注意水腫出現的部位。一側個肢體或局限性浮腫多為靜脈或淋巴管阻塞。低蛋白血症多為全身性水腫。清晨眼瞼或顏面浮腫多為腎性。水腫初發於低垂部位者多為心源性水腫。
其次要注意水腫的伴隨症狀及體征。水腫雜音及頸靜脈怒張者多為心源性水腫。水腫伴有血尿、少尿、頭暈、高血壓者多為腎性水腫。水腫伴有惡心嘔吐、腹脹、腹水、脾大或黃疸者多為肝原性水腫。水腫伴有代謝率降低的表現及非凹陷性水腫者,多見於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局限性水腫伴局部發紫者多為靜脈阻塞。為明確診斷,可作尿常規、血漿白蛋白檢查。
水腫是一種體征,對症處理可採用利尿劑如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塞)、呋塞米(速尿)等,但需注意鉀離子丟失,中草葯中車前子、白茅根、玉米須、冬瓜皮、葫蘆瓢、馬鞭草、河白草等亦有一定的利尿退水腫功效。飲食宜淡鹽,水分較少攝入。全身性水腫大多數由疾病引起,故必須針對病因治療。
『伍』 水腫有什麼特徵
水腫的病因很多,如何掛號的確是一個難題。但是如能按照病史、水腫特徵及伴隨症狀進行仔細分析,則不難區分科別掛號。
1.心臟內科 有心臟病史的水腫病人,伴心慌、氣短,不能平卧等症狀,應掛心臟內科。
2.腎內科 開始於眼險及顏面部位的全身性水腫,以清晨起床時明顯,伴尿頻、少尿或有腰酸、皮膚蒼白及血壓增高等症狀,應掛腎內科。
3.消化內科 先有腹水,後有下肢水腫,伴面色灰暗、血管痔等表現,且有肝病史的病人,應到消化內科就診。
4.血液科 輕度水腫,有貧血病容,伴頭暈、心慌者,應掛血液科。
5.內分泌科 有產後大出血及無乳病史、乏力、畏寒及全身呈凹陷性水腫的病人,應掛內分泌科。
6.神經內科 有下肢或單側肢體水腫的病人,伴皮膚潮紅,少汗或多汗,應到神經內科就診。
7.內科(普通內科) 各系統疾病以外不明原因的水腫和疑有營養不良史的單純水腫病人,可掛內科。
8.普通外科 局限性水腫伴皮膚潮紅及壓痛,或伴局部皮膚潰瘍的病人,應掛普通外科。
9.皮膚科 局限性水腫伴皮膚痙癢及有過敏史的病人,應掛皮膚科。
10.產科 妊娠期的水腫病人,應掛產科。
什麼是水腫
水腫系指血管外的組織間隙中有過多的體液積聚,為臨床常見症狀之一。與肥胖不同,水腫表現為手指按壓皮下組織少的部位(如小腿前側)時,有明顯的凹陷。祖國醫學稱之為「水氣」,亦稱為「水腫」。
分類及常見疾病
1.全身性水腫 按照其病因可分為以下類別:
(1)心源性水腫:常見於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或慢性心包炎等。
(2)腎源性水腫:常見於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及腎病綜合征等。
(3)肝源性水腫:常見於病毒性肝炎、肝硬變等。
(4)營養不良性水腫:常見於低蛋白血症、維生素Bl缺乏症等。
(5)結締組織病所致的水腫:常見於紅斑狼瘡、硬皮病及皮肌炎等。
(6)變態反應性水腫:如血清病等。
(7)內分泌性水腫:常見於席漢病、甲狀腺功能減低及庫欣綜合征等。
(8)特發性水腫:如功能性水腫等。
(9)其它:貧血性水腫、妊娠中毒性水腫。
2.局限性水腫
(1)靜脈梗阻性水腫:常見於血栓性靜脈炎、下肢靜脈曲張等。
(2)淋巴梗阻性水腫:常見於絲蟲病的象皮腿、流行性腮腺炎所致胸前水腫等。
(3)炎症性水腫:常見於丹毒、癤腫、蜂窩組織炎等所致的局部水腫。
(4)變態反應性水腫:常見於血管神經性水腫、接觸性皮炎等。
『陸』 水腫的症狀是怎樣的
一、皮下水腫的表現特徵1
.凹陷性水腫(
pitting
edema
)
當皮下組織間隙中有過多體液積聚時,皮膚蒼白、腫脹、皺紋變淺,局部溫度較低,彈性差,用手指按壓局部(如內踝、脛前區或額、顴部位)皮膚,如果出現凹陷,稱為凹陷性水腫(
pitting
edema
)或顯性水腫(
frank
edema
)。在手指松開後,這種凹陷須數秒致
1
分鍾方能平復。這是由於凹陷性水腫時,皮下組織間隙中有較多的游離水(
free
water
),因按壓局部壓力增高,使游離水移向壓力較低處,故出現凹陷,手指松開後,游離水回復到原處的時間即為凹陷平復的時間。
2
.隱性水腫(
recessive
edema
)
其實,在出現明顯凹陷性水腫之前,組織間隙中的液體已經增多,但按壓局部無凹陷,此種狀態稱為「隱性水腫」(
recessive
edema
)。這是因為液體被組織間隙中的凝膠網所吸附而成為凝膠態的結合水(
bound
water
),只有當組織間隙液體增多使組織間液壓由
-0.87kPa
(
-6.5mmHg
)升高至
0kPa
(
0mmHg
)以上時,組織間隙中的游離水才會明顯增多。二、全身性水腫表現特徵
1
.尿量減少,體重增加
常見的全身性水腫有心性水腫、肝性水腫和腎性水腫,鈉、水瀦留是這些水腫的重要中間發病環節。因為鈉、水瀦留的基本機制是腎臟排鈉、水減少,因而病人常表現為尿量減少、尿鈉含量低(腎功能衰竭少尿期除外),體重增加。體重增加是細胞外液容量顯著增加所致。因為鈉、水瀦留多達幾升、體重增加
10%
可能仍沒有明顯可見的凹陷性水腫,因此,尿量及體重是水腫較為敏感的指標,觀察尿量及體重的動態變化,能反映水腫的消長情況。
2
.不同原因所致水腫,分布部位有差別
右心功能不全所致心性水腫,最先出現於身體低垂部位。立位、坐位時,先出現足踝部位水腫;仰卧位時,則水腫先在骶部出現。肝硬化所致水腫,主要表現為腹水。腎性水腫表現為晨起時眼瞼浮腫,也可波及顏面部,當病情加重時,可出現全身性水腫。影響水腫分布特點的因素有:
①重力和體位:如右心衰竭時,水腫出現於最低垂的部位,這是因為右心衰竭時,上、下腔靜脈迴流受阻,靜脈壓增高,致毛細血管流體靜壓增高。毛細血管流體靜壓也受重力的影響,最低垂部位的毛細血管壓較高,因此,水腫最先在最低垂部位出現。
②局部血流動力學因素:如肝硬化病變引起肝靜脈迴流受阻,使肝靜脈壓及其毛細血管流體靜壓增高,成為腹水形成的重要原因。
③組織結構特點:眼瞼部組織較疏鬆,皮膚薄且伸展度較大,組織間隙壓力較低,水腫液易於在此聚集。腎性水腫因無毛細血管流體靜壓增高的因素存在,在夜間平卧狀態下,水腫液在組織疏鬆的眼瞼部位積聚,晨起水腫較明顯。三、水腫對機體的影響水腫對機體具有多種不利的影響,其影響大小取決於水腫的部位、程度、發生速度和持續時間。
1
.細胞營養障礙
組織間隙過量的液體積聚使組織細胞與毛細血管之間的距離加大,氧與營養物質運輸時間延長;水腫液的堆積還可壓迫局部毛細血管,致使血流量減少,造成細胞營養障礙。水腫部位易發生組織損傷、潰瘍而不易癒合。2
.器官功能障礙水腫可導致相應器官功能障礙,如胃腸粘膜水腫可影響消化吸收,肺水腫可引起呼吸功能障礙,心包積水可影響心臟泵血功能,喉頭水腫可致氣道阻塞甚至窒息,腦水腫可致顱內壓升高,甚至形成腦疝,危及生命。若生命重要器官部位急速發生的水腫危害較大,而緩慢發生的非要害部位水腫如肢體水腫對機體可無太大影響。
『柒』 下肢體水腫是怎麼了
應該是長期保持一個姿勢不變導致的,也就是腿部靜脈血迴流不好。平時的話可以穿一雙金尼靜脈曲張彈力襪。我是一個白領,就是因為長期坐著,腿部時常出現腫的情況,特別是下午。後來穿這個彈力襪就好多了
『捌』 水腫最開始的時候,是在身體哪些位置發生的
水腫
皮膚和皮下組織有過多的水分積聚,稱為水腫。可有全身性水腫及局部性水腫兩種表現。
識別
『玖』 水腫是怎麼回事
有許多疾病都會造成下肢水腫的情形,當有下肢水腫時,首先應自我撿查的是水腫只出現一側或兩側,如果只有一側肢體發生水腫,那麼因腎臟功能不全所造成的機率就相當低了,因為即是腎臟功能不好,其所產生的尿液無法適當排出,造成水份滯留在體內,其影響多為兩側性的,不會選擇性的只使左側或右側的下肢水腫。相反地,如果是血管的問題所引發的水腫,就大多發生於患側,當然如果長期站立,都會有兩側下肢腫漲的感覺,那是因為靜脈迴流因長期站立而變差所造成的現象,經充分休息,患部抬高時,這種情況會改善的。如果心臟功能不良,例如鬱血性心臟病,心肌收縮力不夠,使得血液多滯留於周邊血管,而下肢距離心臟較遠,通常最容易引起下肢水腫的情形,這是因為靜脈血液滯留,血流便慢,血管內壓增加,迫使水份往管外跑而造成的,服用增強心肌收縮的葯物改善血液循環,水腫情形也會獲得改善。當肝臟不好時,也會有下肢水腫,。淋巴腺阻塞同樣也會造成淋巴液迴流不良而形成水腫,。另外營養不良、厲害的蛋白質流失,都會使血中白蛋白減少而導致水腫,這種情形嚴重時甚至造成全身性的水腫,不單僅有下肢水腫而已,所以要多方面考慮,即使就醫。
『拾』 水腫是什麼怎麼治水腫
過多的液體積聚在組織間隙內稱為水腫。水腫起初常較明顯地表現在眼皮、面部、陰囊等皮膚鬆弛的部位,及下肢,久病卧床者表現在臀部和腰部。水腫部位的皮膚發緊、腫脹、嚴重者皮膚發亮,甚至滲水。
水腫的診斷要點:
伴隨症狀
可能的診斷
常為全身性水腫,發展較慢。伴有飢餓、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惡性腫瘤、結核、嚴重貧血等)。
營養性水腫
女性,全身輕度或中度浮腫,多於月經前7-10天出現,月經來潮後消退,常伴有煩躁、易怒、失眠、頭痛、懶散、易疲乏等症狀。
經前緊張綜合征
始於踝部、下肢,勞累後加重,水腫向上蔓延加重,並可見頸靜脈怒張。嚴重者可遍及全身或伴有胸腔、腹腔積液。
心力衰竭
早期眼瞼及面部水腫,清晨起床後最為明顯。可發展為全身性水腫,分布與體位關系不大。尿檢可見蛋白尿、管型尿。
腎炎、腎功能不全
常先見於踝部,逐漸向上蔓延,可伴有腹水,而頭面部及上肢常無水腫。可見蜘蛛痣、黃疸,肝、脾腫大。
肝硬化
指壓後皮膚無明顯凹陷,伴有皮膚蒼黃、乾燥、毛發脫落、反應遲鈍,並可見中等程度貧血。
粘液性水腫,甲狀腺素缺乏所致
長期服用皮質激素,下肢或顏面的輕度水腫。
醛固酮增多症,內分泌紊亂所致
肢體某一末端局限性水腫,常由於局部靜脈、淋巴迴流不暢或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栓塞性靜脈炎、絲蟲病、局部炎症、創傷或過敏等
水腫是體內水液瀦留,泛溢肌膚,表現以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為特徵的一類病證。
二、歷史沿革
1.病名及分類:本病在《內經》中稱為「水」,並根據不同症狀分為「風水」、「石水」、「涌水」。《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以表裡上下為綱,分為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五種類型。宋代嚴用和將水腫分為陰水、陽水兩大類。《濟生方·水腫門》說:「陰水為病,脈來沉遲,色多青白,不煩不渴,小便澀少而清,大便多泄……陽水為病,脈來沉數,色多黃赤,或煩或渴,小便赤澀,大便多閉。」
2.病因病機:《素問·水熱穴論》指出:「勇而勞甚,則腎汗出,逢於風,內不得入於臟腑,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穴府,行於皮里,傳為跗腫」。「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素問·至真要大論》又指出:「諸濕腫滿,皆屬於脾」。明代李梴《醫學入門·水腫》提出瘡毒致水腫的病因學說。
3..腫的治療:《素問·湯液醪醴論》提出「賓士與權衡,去苑陳莝…··開鬼門,潔凈府」 的治療原則。在治療上又提出了發汗、利尿兩大原則:「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 《仁齋直指方·虛腫方論》創用活血利水法治療瘀血水腫。 4. 調護及預後:唐代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水腫》中提出水腫必須忌鹽,並指出水腫有五不治:「一、面腫蒼黑,是肝敗不治;二、掌腫無紋理,是心敗不治;三、腰腫無紋理,是肺損不治;四、陰腫不起者,是腎敗不治;五、臍滿反腫者,是脾敗不治。」
【病因病機】
水腫一證,其病因有風邪襲表、瘡毒內犯、外感水濕、飲食不節及稟賦不足、久病勞倦,形成本病的機理為肺失通調,脾失轉輸,腎失開闔,三焦氣化不利。
一、病因
寒 風水相搏
風 襲表 肺失宣通 陽水
熱 濕毒侵淫 水濕瀦留 水腫
瘡毒內侵 濕熱蘊結 陰水
感受水濕 脾失傳輸 水濕浸漬 瘀阻水停
飲食不節 脾陽不振
勞欲體虛
腎失開合
腎陽衰弱
水腫病因病機示意圖
二、病機
1.病機要點:水腫發病的基本病理變化為肺失通調,脾失轉輸,腎失開闔,三焦氣化不利。
2.病變臟腑:在肺、脾、腎,關鍵在腎。
3.理性質:陽水屬實,多由外感風邪、瘡毒、水濕而成。陰水屬虛或虛實夾雜,多由飲食勞倦、稟賦不足、久病體虛所致。
4.理因素:風邪、水濕、瘡毒、瘀血。
5.機轉化:陽水與陰水可相互轉換或夾雜。
水腫轉歸,一般而言,陽水易消,陰水難治。
【診查要點】
一、診斷依據
1.水腫先從眼瞼或下肢開始,繼及四肢全身。
2.輕者僅眼瞼或足脛浮腫,重者全身皆腫;甚則腹大脹滿,氣喘不能平卧;更嚴重者可見尿閉或尿少,惡心嘔吐,口有穢味,鼻血牙宣,頭痛,抽搐,神昏譫語等危象。
3 .有乳蛾、心悸、瘡毒、紫癜以及久病體虛病史。
二、病證鑒別
1 .水腫與鼓脹
水 腫
鼓 脹
特 點
頭面或下肢先腫,繼及全身,腹壁無青筋暴露。
單腹脹大,面色蒼黃,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腫,後期或可見輕度肢體浮腫
膚 色
鮮澤光亮,後期灰黯
蒼黃,面部赤縷,頸胸血痣
病變臟腑
肺、脾、腎
肝、脾、腎
2 .水腫陽水和陰水
分類
症狀特點
陽 水
陰 水
病 因
風邪、瘡毒、水濕
飲食勞倦,先天或後天因素所致的臟腑虧損
病程、病勢
短、急
長、緩
浮腫部位
頭面部明顯
下肢為甚
皮膚顏色
光亮而薄
萎黃灰滯
凹陷性
按之易復
按之難復
一、辨證要點
水腫病證首先須辨陽水、陰水,區分其病理屬性。陽水屬實,由風、濕、熱、毒諸邪導致水氣的瀦留;陰水多屬本虛標實,因脾腎虛弱,而致氣不化水,久則可見瘀阻水停。
其次應辨病變之臟腑,在肺、脾、腎、心之差異。最後,對於虛實夾雜,多臟共病者,應仔細辨清本虛標實之主次。
二、治療原則
發汗、利尿、瀉下逐水為治療水腫的三條基本原則,具體應用視陰陽虛實不同而異。陽水以祛邪為主,應予發汗、利水或攻逐,同時配合清熱解毒、理氣化濕等法;陰水當以扶正為主,健脾溫腎,同時配以利水、養陰、活血、祛瘀等法。對於虛實夾雜者,則當兼顧,或先攻後補,或攻補兼施。
三、證治分類
(一)陽水
1.風水相搏證
眼瞼浮腫 , 繼則四肢及全身皆腫 , 來勢迅速 ,多有惡寒,發熱,肢節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偏於風熱者,伴咽喉紅腫疼痛,舌質紅,脈浮滑數。偏於風寒者,兼惡寒,咳喘,舌苔薄白,脈浮滑或浮緊。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行水。
代表方:越婢加術湯加減。
常用葯:麻黃、杏仁、防風、浮萍、白術、茯苓、澤瀉、車前子、石膏、桑白皮、黃芩。
變證:如見汗出惡風,衛陽已虛,則用防己黃芪湯加減,以益氣行水;若表證漸解,身重而水腫不退者,可按水濕浸漬證論治。
2.毒侵淫證
眼瞼浮腫 , 延及全身 , 皮膚光亮 ,尿少色赤, 身發瘡痍 ,甚則潰爛,惡風發熱,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或滑數。
治法:宣肺解毒,利濕消腫。
代表方: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
常用葯:麻黃、杏仁、桑白皮、赤小豆、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3.水濕浸漬證
全身水腫,下肢明顯,按之沒指 ,小便短少,身體困重,胸悶,納呆,泛惡,苔白膩,脈沉緩,起病緩慢,病程較長。
治法:運脾化濕,通陽利水。
代表方:五皮飲合胃苓湯加減。
常用葯:桑白皮、陳皮、大腹皮、茯苓皮、生薑皮、蒼術、厚朴、陳皮、草果、桂枝、白術、茯苓、豬苓、澤瀉。
4.濕熱壅盛證
遍體浮腫 , 皮膚綳急光亮 ,胸脘痞悶,煩熱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脈沉數或濡數。
治法:分利濕熱。
代表方:疏鑿飲子加減。
常用葯:羌活、秦艽、防風、大腹皮、茯苓皮、生薑皮、豬苓、茯苓、澤瀉、木通、椒目、赤小豆、黃柏、商陸、檳榔、生大黃。
(二)陰水
1.脾陽虛衰證
身腫日久, 腰以下為甚 , 按之凹陷不易恢復 ,脘腹脹悶,納減便溏,面色不華,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膩或白滑,脈沉緩或沉弱。
治法:健脾溫陽利水。
代表方:實脾飲加減。
常用葯:乾薑、附子、草果仁、桂枝、白術、茯苓、炙甘草、生薑、大棗、茯苓、澤瀉、車前子、木瓜、木香、厚朴、大腹皮。
變證:脾氣虛弱,遍體浮腫,面色萎黃,晨起頭面較甚,動則下肢腫脹,能食而疲倦乏力,大便如常或溏,小便反多,舌苔薄膩,脈軟弱,治宜益氣健脾,行氣化濕,以參苓白術散加減。
2.腎陽衰微證
水腫反復消長不已, 面浮身腫, 腰以下甚, 按之凹陷不起,尿量減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晄白,甚者心悸胸悶,喘促難卧,腹大脹滿,舌質淡胖,苔白,脈沉細或沉遲無力。
治法:溫腎助陽,化氣行水。
代表方:濟生腎氣丸合真武湯加減。
常用葯:附子、肉桂、巴戟肉、仙靈脾、白術、茯苓、澤瀉、車前子、牛膝。
變證:腎陰虧虛 水腫反復發作,精神疲憊,腰酸遺精,口渴乾燥,五心煩熱,舌紅,脈細弱等。治宜滋補腎陰為主,兼利水濕,以左歸丸加澤瀉、茯苓 冬葵子等。
腎虛肝旺,頭昏頭痛,心慌腿軟,肢 瞤 者,加鱉甲、牡蠣、杜仲、桑寄生、野菊花、夏枯草。
病程纏綿,反復不愈,正氣日衰,復感外邪,證見發熱惡寒,腫勢增劇,小便短少,此為虛實夾雜,本虛標實之證,治當急則治標,先從風水論治,但應顧及正氣虛衰一面,不可過用解表葯,以越婢湯為主,酌加黨參、菟絲子等補氣溫腎之葯,扶正與祛邪並用。
3.瘀水互結證
水腫延久不退,腫勢輕重不一, 四肢或全身浮腫 ,以下肢為主, 皮膚瘀斑 , 腰部刺痛 ,或伴血尿,舌紫暗,苔白,脈沉細澀。
治法:活血祛瘀,化氣行水。
代表方:桃紅四物湯合五苓散。
常用葯:當歸、赤芍、丹參、益母草、紅花、凌霄花、路路通、桃仁、桂枝、附子、茯苓、澤瀉、車前子。
【預防調護】
1.避免風邪外襲。
2.防止水濕外侵。
3.意調攝飲食。水腫病人應忌鹽,腫勢重者應予無鹽飲食,輕者予低鹽飲食(每日食鹽量 3 - 4 克 ),腫退之後,亦應注意飲食不可過咸。
4.持皮膚清潔,避免抓破皮膚。
5.日記錄水液的出人量。
6.持治療,定期隨訪。
7.逸結合,調暢情志。
【臨證備要】
1.提高臨診辨證能力:水腫病證,病因繁雜,病理變化復雜多變,累及臟腑眾多,因此,掌握不同病因致病特點,以及不同臟腑病損的證候特徵,有利於提高臨床辨證能力。
2.正確使用攻下逐水法:攻下逐水法是治療陽水的一種方法,只宜用於病初體實腫甚,正氣尚旺,用發汗、利水法無效,而確有當下之脈證者。
3 .血化瘀利水法的應用:對於瘀血之水腫,活血化瘀利水法,往往是提高水腫療效的重要環節。
4 .用腎毒性葯物:近年研究發現,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葯,如馬兜鈴、關木通、木防己、益母草等亦有一定腎毒性,對水腫病人應避免大劑量、長時間使用。
5 .時治療水腫的嚴重變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