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半夏」怎麼種植
地選好後,於10~11月間,深翻土地20厘米左右,除去石礫及雜草,使其風化熟化。半夏生長期短,基肥對其有著重要的作用,結合整地,每667米2施入廄肥或堆肥2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翻入土中作基肥。於播前,再耕翻一次,然後整細耙平,起寬1.3米的高畦,畦溝寬40厘米。或淺耕後做成0.8~1.2米寬的平畦,畦埂寬、高為30厘米和15厘米。畦埂要踏實整平,以便進行春播催芽和苗期地膜覆蓋栽培。催芽栽種並加蓋地膜不僅使半夏早出苗,增加了20餘天的生育期,而且還能保持土壤整地時的疏鬆狀態,促進根系生長,使半夏的根粗長,根系擴大,增強抗旱防倒苗能力。
⑵ 半夏巨野種植法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菏澤地區醫葯局承擔半夏種植科研項目,開始從野生到家種馴化研究,1996年底通過了省級鑒定。由於菏澤地區處東經114°-116°,北緯34°-35°之間,為黃河沖積平原。土層深厚、疏鬆肥沃,PH值在6.5-7.5之間,有機質含量高。氣候屬暖溫帶,平均氣溫13.7℃,無霜期年均219天左右,年均降水量611-777毫米,適宜半夏種植等塊莖類中葯材生長。自然條件及半夏科研單位實驗證實,菏澤處在我國半夏種植高產最佳地理區域帶內。
菏澤歷史上盛產野生半夏:鄆城、牡丹區、單縣、成武、曹縣、定陶縣所產的「鄆半夏」、「防城半夏」、「榆林半夏」及「鮑樓半夏」在明清兩代都曾作為貢品和遠銷河北、安國、百泉及大連營口等地。另外單縣古黃河、謝集,牡丹區沙土農場北地等處仍有野生半夏分布。
菏澤歷經30年的努力,曾建成國內首個半夏種植高產基地。自1987年單縣、巨野將半夏種植成功後,1997年全區種植就達1525.4畝,當年產商品92234斤,還外調半夏種苗幾十萬多斤。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 選好土地,重施有機底肥,以前茬種玉米、豆類的土地為好,宜選濕潤肥沃、保水保肥力較強、質地疏鬆、呈中性反應的砂質壤土或壤地種植;亦可選擇半陰半陽的緩坡山地,或玉米地、油菜地、麥地、果木林進行套種。底肥要畝施萬斤左右含磷鉀多的優質農家肥,盡早冬耕作畦。無論冬播或春播,封凍前土地都要澆一次透水,以利土壤風化、肥料分解。春播前地要保持好墒情。半夏不宜連作,連作一年減產不明顯,連作三年以上嚴重減產。發生過半夏爛母的地塊不能再種植,否則爛母更加嚴重。
地選後,於冬季翻耕土壤,深20厘米左右,使其風化熟化。結合整地,每畝施入廄肥或堆肥2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翻入土中作基肥。於播前,再耕翻1次,然後整細耙平作寬1.3米的高畦,畦溝寬40厘米。長度最好不超過20米,以利灌溉。最好封凍前澆透水,以利於第二年春季出苗。如栽種前土壤乾旱,應澆水,待水滲透,地面干後播種。
2.選用良種:質地緊實、芽頭豐滿、切開含有沾手的乳白黏液為良種;質地松軟、皮霉變或擠時出水的為劣種,受水淹過的種後易生腐爛病。柳葉、芍葯葉型產量高。不結珠芽的半夏不可作種。
適時春播,使珠芽在土中形成:黃淮地區在二月下旬,北方在二月底三月初,當離地面5~10cm的地溫達6℃以上,開始催芽,這樣可提前播種,延長生育期。黃淮地區「驚哲」前後當離地面5~10cm的地溫達8℃以上,種栽芽已催出,即可種植。這樣可藉助於早春地溫高於氣溫的地下小氣候,使芽提前15~20天進入生長發育階段,而且在使葉柄在地下橫生的同時,珠芽也提前15天左右形成。珠芽形成得早,在土中長得快,產量也高。
播種時覆土適當:根據珠芽在葉柄上著生的垂直高度為種莖直徑2.6倍左右的特性。為使珠芽在地下形成,減少一次培土,盡早形成新植株,一般種莖種植深度要稍大於種莖直徑2.6倍左右,但最深不超過10cm,最淺不少於5cm。栽時種莖上蓋些土雜肥拌生物鉀肥,有明顯增產效果。
噴除草劑和蓋地膜:春播後地面噴乙草胺滅草效果極為顯著,蓋上地膜不僅保持土壤水分,還可將地溫提高4℃左右,使半夏提前20天進入生長期。冬播開春蓋地膜時,也要先噴除草劑。
3.水肥管理 無論採用哪一種繁殖方法,在播前都應澆1次透水,以利出苗。栽培環境陰涼而又濕潤,可延長半夏生長期,推遲倒苗,有利光合作用,多積累干物質。因此,加強水肥管理,是半夏增產的關鍵。除施足基肥外,生長期追肥4次。第1次於4月上旬齊苗後,每畝施入1:3的人畜糞水1000千克;第2次在5月下旬珠芽形成期,每畝施用人畜糞水2000千克;第3次於8月倒印,當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脫殼重新長出新根時,用1:10的糞水潑澆,每半月1次,至秋後逐漸出苗;第4次於9月上旬,半夏全苗齊苗時,每畝施入腐熟餅肥25千克、過磷酸鈣20千克、尿素10千克,與溝泥混拌均勻,撒於土表,起到培土和有利灌漿的作用。
經常潑澆稀薄人畜糞水,有利保持土壤濕潤,促進半夏生長,起到增產的作用。
4.合理套種、混作:夏季高溫、烈日直射時間較長的南方,栽培半夏的地塊合理間作桿高葉稠的作物,夏天給半夏遮陽降溫保墒防倒苗。和小麥混作,麥收時僅割去麥穗,留下的麥桿、麥葉給半夏遮陽防倒苗效果顯著。套種、混作的作物都要布局合理,對半夏適時適度遮陽,同時,秋雨過多時,做好排澇工作,以防地濕爛母。
⑶ 旱半夏怎麼種植
旱半夏在我國的葯用歷史已有2000多年了,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旱半夏主要以地下塊莖入葯,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是一種常用的中葯材。目前,葯材市場上旱半夏商品稀少,已出現供不應求,所以,人工種植旱半夏市場前景廣闊,農民朋友也能夠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那麼,旱半夏是怎樣種植的呢?本期節目,就向您詳細介紹旱半夏的種植技術。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它的植物學特性。
一、 植物學特性
1. 形態特徵
旱半夏別名三步跳、麻玉果等,天南星科半夏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高15-30厘米,地下塊莖呈球形,是入葯的主要部分。不同株上,葉片有兩種形狀:一種卵圓形,一種柳葉形,就是在同一塊地上,有時也會出現這種現象。雖然葉片的形狀不同,但它們地下塊莖的葯用功效是一樣的,對於這種現象,有關專家也正處於研究之中。下面,我們來說說旱半夏的生長環境。
2. 生長環境
旱半夏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0攝氏度,並且, 要求土壤濕潤,土壤含水量在20%-30%,PH值在6-7之間。它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和山西等地。介紹了旱半夏的植物學特性之後,我們來說說它的繁殖方法。
二、繁殖方法
旱半夏通常用種莖進行繁殖,下面,就介紹一下它的繁殖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種莖處理、選地整地和播種方法。
1. 種莖處理
旱半夏在播種之前,必須對種莖進行消毒處理。方法為:把前一年儲存在陰涼處的種莖,用濃度為5%的多菌靈溶液,進行噴霧消毒,然後,工人輕輕翻動種莖,使消毒液與種莖充分接觸。消毒時要注意:工人一定要戴上手套,做好自身防護工作。消毒後的種莖,用塑料布包嚴,放置12小時左右,然後,移至日光充足的地方,曬3-4個小時,種莖的處理工作就完成了。
2. 選地整地
旱半夏對土地的要求不是很嚴格,一般選擇山坡和平地進行種植,也可以選擇前茬作物是麥子的土地播種旱半夏。選好種植地後,要進行整地。首先將土地深翻20厘米左右,然後,施撒農家肥,每畝用量為2000公斤左右,再將土地深翻20厘米,將肥料與土壤混合均勻,就可以進行播種了。
3. 播種方法
旱半夏的適宜播種時間為4月末,如果選擇前茬是麥子的土地,5月初,麥收之後才能進行播種。旱半夏主要採用機械播種。您看,拖拉機身後帶動的這個機械,就是旱半夏播種用的播種機。首先將處理過的種莖倒入播種機頂部的盛種槽內,然後開動拖拉機,就可以播種了。播種時,行距保持在20厘米左右,這主要是由播種機下,開溝犁的間距決定的,將犁距調節成20厘米,行距也就是20厘米了。播種機可以自行培土,播種之後,就不必人工培土了。一般畝用種量20公斤左右。旱半夏播種之後,不要澆水,以防種莖腐爛。播種一個月左右,旱半夏的小苗就會破土而出,當苗高達到5厘米左右時,要進行一些必要的苗期管理。
三、 苗期管理
旱半夏的苗期管理主要有除草鬆土、施肥、澆水和病蟲害防治。首先來說說除草鬆土。
除草鬆土
苗期的旱半夏要經常進行除草,因為草會妨礙旱半夏苗的生長。這個時期,一般採用人工除草,並且沒有固定的時間和次數限制,看到地里有草,用鋤頭除去就可以了,由於這時的旱半夏苗還很弱小,嚴禁使用除草劑。並且,在除草的同時,也進行了鬆土。但一定要注意深度,一般鬆土深度在3厘米左右就可以了,不然,會傷到根部。下面,來說說旱半夏苗期的肥料管理。
施肥
苗期的旱半夏主要施用復合肥,每畝用量20公斤左右。苗期管理階段一般施肥2次,時間間隔為15天。施肥一般選在雨後進行,方式為手撒,將復合肥撒在苗地里,復合肥就會自行溶解。如果在晴天施肥,施肥後一定要噴水,促使復合肥溶解,不然會燒苗。
澆水
苗期的旱半夏,主要採用噴灌的方式來補充水分。一般情況下,每6天進行一次噴水就可以了。
病蟲害防治
旱半夏苗期的蟲害較少,主要為病害。危害最嚴重的是病毒病,表現為:葉片逐漸變黃,最後整片葉子枯萎死亡。治療方法為:用5%的石灰乳溶液進行葉面噴施,連噴2-3次,時間間隔為5-7天,可以起到治療作用。
當苗高達到10厘米左右時,就進入到了田間管理階段,下面,我們來說說旱半夏的田間管理。
四、 田間管理
旱半夏的田間管理主要有:澆水與排水、中耕除草、施肥和病蟲害防治。首先來說說澆水域與排水。
1、澆水與排水
旱半夏喜濕怕旱,缺水易造成地上部分枯萎,所以要注意科學澆水,這時的旱半夏主要用水渠進行灌溉,一般每15天澆一次水。澆水時要注意,一次澆水不能太多,以濕潤表皮土壤為宜。並且,雨水過多時要注意排水,否則,會造成爛根現象。
2、中耕除草
田間管理階段的旱半夏也要經常除草,依然採用人工除草方式,次數和時間也不固定。並且旱半夏的根系集中分布在12-15厘米的表層土中,所以中耕深度不宜超過5厘米,以免傷根,妨礙旱半夏的生長。
3、施肥
田間管理階段的旱半夏一般施用尿素,每畝用量為20公斤。施肥方式有兩種:噴施與沖施。噴施是將水與肥料混合在噴霧器中,噴灑在旱半夏的葉片上。沖施是與澆水相結合進行的,將混有肥料的桶放在水渠口處,打開桶下方的水閥,肥料就會隨著水流流進旱半夏地里,達到補充肥料的作用。一般田間管理階段施肥3-4次,時間間隔為20天左右,即可保證旱半夏生長。
4、病蟲害防治
防治旱半夏的病蟲害,一定要使用低毒農葯,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旱半夏的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方法。
(1)病害: 田間管理階段的旱半夏,主要有葉斑病和病毒病。
葉斑病初表現為葉片上有褐色的斑塊,隨後斑塊變大。最後,葉片枯萎死亡。防治葉斑病的方法為:用硫酸亞鐵500倍液噴灑,每7-10天1次,連續2-3次,效果較好。
病毒病的症狀,我們已經介紹過了,這里就不多說了。防治方法為:用5%石灰乳溶液進行噴霧,連續2次,時間間隔為5天,可以治療病毒病。
(2)蟲害:旱半夏的蟲害主要是蠐螬幼蟲和天蛾幼蟲。
蠐螬幼蟲是一種危害嚴重的地下害蟲,咬食旱半夏的塊莖,防治方法是:用50%的辛硫磷溶液噴霧,每5-7天1次,連續2-3次。
天蛾幼蟲多發生於7-8月份,咬食旱半夏的葉片,用50%的辛硫磷溶液進行葉面噴施,連續2次,時間間隔為5天,可以殺死天蛾幼蟲。
旱半夏一般在10月份進行收獲。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旱半夏的採收方法。
五.採收
收獲旱半夏要使用專業工具,您看,畫面上的這個三齒鐵耙就是收獲時用的工具,用鐵耙將埋在地下的塊莖刨出,撿入盆中就可以了。但是在刨的時候要注意,不要太用力,以免刨傷塊莖。收獲的塊莖,經過篩選,直徑大於一厘米的可以作為成品進行加工,小於一厘米的就作為種莖,裝袋、儲藏在陰涼處中,用作來年繁殖旱半夏。
⑷ 如何種植半夏
半夏播種採用塊莖和珠芽。
(1)塊莖播種
①種莖選擇:結合採收或每次半夏倒苗(6~8月)後,挖取地下塊莖。選橫徑粗0.5~1厘米,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塊莖做種用。
②種莖貯藏:種莖選好後,將其拌以干濕適中的細沙土,貯藏於通風陰涼處。
③播種期:以春栽為好,秋冬栽種產量低。早春5厘米地溫穩定在6~8℃時,即可用溫床或火炕進行種莖催芽。催芽溫度保持在20℃左右時,15天左右芽便能萌動。二月底至三月初,雨水至驚蟄間,當地溫達8~10℃時,催芽種莖的芽鞘發白時即可栽種(不催芽的也應在這時栽種)。
④播種方法:在做好的畦上,將直徑2厘米以上的一級大塊莖、1厘米左右的二級塊莖、0.5厘米左右的三級塊莖及小珠芽分別按25、20、15厘米的行距開播種溝,溝上寬10厘米,底寬5厘米。此時如土干可順溝澆水,待墒情適宜時,將1~3級的種莖分別按9、6、3厘米的株距擺勻。一級種莖溝內種1行,二、三級種莖溝內交錯種2行,小珠芽按2厘米的株距均勻撒開即可。一級種莖覆土8~10厘米,二級6~7厘米,三級以下的不少於5厘米。栽後,上面施一層混合肥土(由腐熟堆肥和廄肥加腐熟糞水、草木灰等混拌均勻而成)。每畝用量2000千克左右。然後,用溝土覆蓋,厚約5~7厘米。每畝需種100千克左右。過密,幼苗生長纖弱,且除草困難;過稀,苗少草多,產量低。覆土也要適中。過厚,出苗困難,將來珠芽雖大,但往往在土內形成,不易採摘;過薄,種莖則容易干縮而不能發芽。栽後遇乾旱天氣,要及時澆水,始終要保持土壤濕潤。
(2)珠芽播種
夏秋間,珠芽已成熟,採取葉柄下成熟的珠芽,進行條栽,行距10~15厘米,株距6~9厘米,栽後覆以細土及草木灰,稍加壓實。也可按株行距8厘米×10厘米挖穴點播,每穴種2~3粒。亦可在原地蓋土繁殖,即每倒苗一批,蓋土一次,以不露珠芽為度。
⑸ 半夏特別害怕乾燥,種植的時候多久澆一次水
七八月份,氣溫是一年當中最高的季節,此時正值入伏,土壤墒情揮發很快,農村就有這樣俗語說描述高溫天氣「伏雨三天便已干」,來形容高溫天氣。所以七八月份給半夏澆水時間要適當縮短,一般在五至七天為宜。半夏作為一種淺根草本植物,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怕乾旱、忌高溫。半夏雖喜濕潤,但怕水澇。在水分不足的情況下,半夏難以生長,容易倒苗;而一旦水分過多,土壤濕度超出一定限度。
種球採挖時間,應該在9~10月倒苗時採挖種球,將種球挖回取掉枯枝,曬2~3個太陽,曬到所有枯枝乾落,這時半夏種球已經是7分幹了,篩去粘土即可存放,存放時要選擇較溫暖通風的室內存放,等來年種植。手上戴著皮手套,來回搖著藍子,搖一搖手再搓搓就可以了。如果沒有戴手套或者是不小心用手搓半夏了,你回感覺手有中毒現象,火辣辣的,麻麻的有點痛,幾個小時後才能消下去。
半夏具有喜溫和濕潤氣候,但是怕乾旱高溫,畏強光,有陽光直射,或者水分不充足的情況下,容易發生倒苗。耐陰,耐寒,地下塊莖可以自然過冬。偶爾見到也只是極少數野生的半夏,其價格是相當的貴。而隨著現在科學技術的進步、中葯材市場的發展,半夏這種並不常見的中葯材也慢慢被更多地種植戶人工種植。
⑹ 最近半夏的經濟效益很好,如何種半夏能獲高產
一般選擇半陰半陽的山坡地,要求土壤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強的中性沙質土壤,地塊要有排灌。在前一年的10-11月挖深20厘米,翻動土地,清除雜質和雜草,讓土壤自然風化、成熟。也可與玉米間作,用玉米遮蔭,也可獲得良好效益。精心培育優良種子是松蘿高產的重要保證。首先,要選擇品種純正、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的優良單株作采種母株。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⑺ 半夏適合什麼土壤種植
半夏的栽培技術:選地整地 宜選濕潤肥沃、保水保肥力較強、質地疏鬆、排灌良好、呈中性反應的砂質壤土或壤地種植,也可選擇半陰半陽的緩坡山地。在平原地區種植半夏,需選擇能澆能排、地勢較高的地塊,種植前一定要挖好排水溝。選好地後,於10~11月,深翻土地20cm左右,除去石礫及雜草,使其風化熟化。繁殖方法 一是塊莖繁殖。半夏栽培2~3年,可於每年6月、8月、10月倒苗後挖取地下塊莖。選橫徑粗0.5~10cm、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中、小塊莖作種,小種莖作種優於大種莖。將其拌以干濕適中的細砂土,貯藏於通風陰涼處,於當年冬季或翌年春季取出栽種。以春栽為好,秋冬栽種產量低。
⑻ 半夏怎麼種植
半夏播種採用塊莖和珠芽。
(1)塊莖播種
①種莖選擇:結合採收或每次半夏倒苗(6~8月)後,挖取地下塊莖。選橫徑粗0.5~1厘米,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塊莖做種用。
②種莖貯藏:種莖選好後,將其拌以干濕適中的細沙土,貯藏於通風陰涼處。
③播種期:以春栽為好,秋冬栽種產量低。早春5厘米地溫穩定在6~8℃時,即可用溫床或火炕進行種莖催芽。催芽溫度保持在20℃左右時,15天左右芽便能萌動。二月底至三月初,雨水至驚蟄間,當地溫達8~10℃時,催芽種莖的芽鞘發白時即可栽種(不催芽的也應在這時栽種)。
④播種方法:在做好的畦上,將直徑2厘米以上的一級大塊莖、1厘米左右的二級塊莖、0.5厘米左右的三級塊莖及小珠芽分別按25、20、15厘米的行距開播種溝,溝上寬10厘米,底寬5厘米。此時如土干可順溝澆水,待墒情適宜時,將1~3級的種莖分別按9、6、3厘米的株距擺勻。一級種莖溝內種1行,二、三級種莖溝內交錯種2行,小珠芽按2厘米的株距均勻撒開即可。一級種莖覆土8~10厘米,二級6~7厘米,三級以下的不少於5厘米。栽後,上面施一層混合肥土(由腐熟堆肥和廄肥加腐熟糞水、草木灰等混拌均勻而成)。每畝用量2000千克左右。然後,用溝土覆蓋,厚約5~7厘米。每畝需種100千克左右。過密,幼苗生長纖弱,且除草困難;過稀,苗少草多,產量低。覆土也要適中。過厚,出苗困難,將來珠芽雖大,但往往在土內形成,不易採摘;過薄,種莖則容易干縮而不能發芽。栽後遇乾旱天氣,要及時澆水,始終要保持土壤濕潤。
(2)珠芽播種
夏秋間,珠芽已成熟,採取葉柄下成熟的珠芽,進行條栽,行距10~15厘米,株距6~9厘米,栽後覆以細土及草木灰,稍加壓實。也可按株行距8厘米×10厘米挖穴點播,每穴種2~3粒。亦可在原地蓋土繁殖,即每倒苗一批,蓋土一次,以不露珠芽為度。
⑼ 中葯材種植技術,怎樣種植中葯材
種植葯材注意事項
一、注意認准用量大的品種則收入無風險。用量大的葯材在一般處方中大多都會用到,如白術、白芍、黨參、柴胡、桔梗、防風、遠志、黃芩、半夏、附子等品種。有時這些品種的價格雖然不算太高,但其銷路一直很好,一般不會積壓。慎種稀、奇、貴品種。
二、注意西洋參、天麻、西紅花、羅漢果、咖啡豆等品種,價格雖然昂貴,但對氣候、土質要求較嚴。古人雲:「橘生淮南為橘,生於淮北為枳。」比如冬蟲夏草只能在海拔3500—5500米的高原山區生長;羅漢果只能在廣西省涼爽多霧的永福縣山區生長;咖啡豆屬於熱帶植物,我國僅雲南、廣西等省的部分地區可以種植,而且生長五年以上才能結子。花高價購進此類種子,辛辛苦苦種植,其結果好壞卻難以預料。
三、注意掌握發展周期性種植易成功。中葯材與其他農產品類似,庫存量少價格就高,價格漲高又促使種植面積增加,導致產大於銷,因而價格又會很快下降。根據歷年經驗,每個品種的價格變化約每5年一周期。俗話說 「葯沒千日滯,也沒千日快」,若善於分析,掌握其周期性,抓浪頭趕高峰,方能取得很好的收益。
四、注意正確分析廣告,購種莫貪便宜。一些不法種子經營者,廣告言詞違背科學規律,誇大畝產量,虛報市場價,利用別名使部分葯農如墜霧中,如黨參的別名是中靈草,用別名使人誤認為這是貴重葯材,所以任意標價,使人上當受騙。所以,葯農購種時一定要慎重,對售種者「包回收」之類的話不可輕信。
五、注意科學總結種植規律。許多中葯材是野生野長的,現在需求量大了便引種進行家種。由於其自然規律很難掌握,所以可先在旱嶺地少量寄播或在豆、谷、花生等作物中套種。要注意觀察,待摸准其生長規律、掌握種植技術後再進行大面積擴種。
六、捕捉信息,掌握銷售最佳時機。根據自己的種植情況及時與本地各醫院、葯店聯系或與供種單位聯系,及早採收交貨。俗話說「貨多招得遠客來」。如果是大面積種植,持久發展下去就能引得客商上門求貨。只要把握准銷售時機,絕對不會造成積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