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多肉植物怎麼養顏色才好看
不少花友們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是因為當初看到它萌萌的外型和誘人的顏色,從而走進了「肉坑」不可自拔。養多肉植物已有近七年的時間,養過400多個品種,比較偏愛景天科擬石蓮花屬和景天屬。
言歸正傳,首先,我們要知道多肉植物為什麼要變色,多肉植物在每天長時間的陽光照射下(夏季烈日除外),為了減少水分過快的蒸騰流失,會把葉片包起來,來降低葉片的受光面積,這是多肉植物的一種本能反應,因為它不知道喝飽水以後,下一次是在什麼時候能喝到水,與此同時降低葉片內葉綠素的含量。相反,光照時間短,葉片內的葉綠素含量多,葉片會攤開,甚至下翻來增加受光面積來進行光合作用。
所以說,想要把多肉植物養出漂亮的顏色,大前提是光照充足,每天至少6小時以上,其次是溫差,所謂的溫差其實是低溫,原因是葉綠素不耐寒,秋季末入冬前的低溫,很多植物的葉子都變黃或變色,就是這個道理,如:楓葉變紅,銀杏葉變黃等等。
⑵ 養盆栽多肉植物,想顏色更鮮艷,可以使用哪些小妙招
多肉作為一個新興的植物受到了許多愛花人士的喜歡。因為它不僅小巧精緻,還可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樂趣。所以養殖多肉要注意些什麼呢?
還可以選擇一些肥料。一些適當的葯物可以讓多肉變得更加鮮艷。在選擇養多肉的工具是也要很注意。不要因為操作不當或者用力過猛而讓多肉受傷。由於多肉長時間處於休眠狀態,所以大家在澆水的時候也不要過於勤奮。
⑶ 多肉植物怎麼養才變色
多肉植物秋季變色。多肉植物變紅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即溫度和光照。
1、光照:光照改變多肉植物顏色是最常見,而且見效最快。最簡單的實驗就是把長期散光的綠色多肉植物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要不了多久就會發現多肉植物葉片顏色開始變化。當然,不一定都會變紅,由於多肉植物品種原因,顏色會有所不同。比如黑王子隨著日照增多會變成黑色,火祭會變成紅色,桃美人是粉色,黃麗是黃色,乙女心葉尖帶紅等。
2、進入秋季,由於大氣濃度減弱,空氣中能見度增強等原因,日照強度會增強,紫外線強度也會一同增長到全年最高峰,所以秋天也是多肉植物變色的最佳季節。細心的同學會發現,露天養殖的多肉植物顏色會非常艷麗,有時甚至會紅得發暗;大棚里的多肉植物顏色卻恰到好處,顏色非常艷麗又比較溫和;而玻璃窗後的多肉植物顏色卻顯得較為素雅,更加小清新。這都是紫外線強度造成的,玻璃會相當程度的阻隔掉紫外線阻礙了多肉植物的變色。
所以,在秋季這個紫外線強度最高的季節,也是多肉植物變色的最佳季節。你可以根據自己想要的顏色深度來調節多肉們接受光照的時長和強度,或濃郁、或艷麗、或小清新,一切都隨你。
⑷ 多肉植物怎麼才會養出色彩
多肉植物要養出色彩需遵守以下幾點:
要有足夠充足的陽光。
水分不可缺少。
土壤排水性要好,最好是肥沃疏鬆的弱酸性土壤。
注意給肥,每20天給一次肥,夏季有充足陽光就不需要給肥。
⑸ 多肉植物顏色怎麼養紅
想要讓多肉植物的顏色變得更紅應注意四個方面。
一、想要讓多肉的顏色變紅應注意平時給與的光照,要盡可能的讓多肉植物多曬太陽才行。早春,晚秋和冬季都可曬全天的光照。春季末,夏季和早秋的光照過於強烈,要適當遮擋,多曬曬早晨和傍晚的光照,光照充足它的顏色會更鮮艷,更紅,葉片也會更加飽滿,美觀。
二、是要適當控水,澆水最好按見干見濕的方法。多肉植物都有一定的耐旱能力,管理期間要控制好澆水量。澆水最好按照見干見濕的方法進行,土壤不幹就不要隨意澆灌。
另外,夏季和冬季生長速度會明顯變慢,甚至會休眠,更要嚴格控水才行。春秋季生長旺盛,可適當增加澆水量,促使它的生長速度加快,狀態更好。
三、是土壤要適宜,土壤要用松軟,排水透氣能力好且有一定肥力的,調制時加入河沙和有機肥。
四、是溫差要加大,這樣更利於顏色的形成。
多肉植物嫁接方法:
1、嫁接應在生長期中進行,最適季節是初夏生長旺季,選溫度及濕度大的晴天嫁接,空氣乾燥時,宜在清晨操作。
2、選擇砧木與接穗時應選健壯無病的,均不用木質化的太老部分,但太幼嫩的也不適合。
3、砧木介面的高低,由多種因素來決定,無葉綠素的品種要接的高些,以保證有足夠的光和產物供給。
4、仙人掌類的嫁接操作比較簡單,用較薄的刀刃操作。
5、需2周左右精心管理,接後放陰處,不能日光直射,在完全癒合前也不能使介面處沾水,成活後由砧木生出的側芽,側枝均應盡早除去,以免影響接穗的生長。
⑹ 多肉顏色不鮮亮是為什麼如何促進多肉顏色五彩繽紛
用顆粒土來養護沒有任何毛病,但需注意控制水分,建議每次等盆土完全乾透才澆水,這樣既可控制其株型,又可讓其更容易上色出狀態它喜陽光充足、溫暖乾燥的環境,也可耐半陰,但光照不足時容易褪色,葉色整體偏灰綠。雖然生長速度比較慢,但休眠期不明顯,病蟲害也少,夏季只需要給予適當的遮陽
⑺ 多肉植物怎麼養才漂亮
要把多肉植物養的漂亮,主要是澆水,溫度,施肥,搭配造景這幾個方面需要注意:
1、澆水:最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澆水量,多肉植物如果澆水多了,一個是容易爛根,最常見的澆水工具就是噴霧;一個是不建議直接淋灑澆水,因為有的多肉上面有粉,淋灑粉都弄花了,就不漂亮了,而且水珠在葉片上比較容易曬傷葉片。
4、搭配造景,多肉植物之所以誘人,很大程度上是搭配造景的功勞,鋪面、花盆、甚至花架都是一張多肉美圖的元素。
⑻ 如何將多肉植物養得更漂亮
想把多肉植物養的漂亮,其實真的很簡單,那就是養護條件,也就是給多肉植物提供的生長環境。
把多肉植物養的漂亮,需要幾個條件同時具備,1.光照時間:每天直射光照5小時以上(光照太強的夏季除外),光照充足時,多肉植物的葉片會改變顏色和包起來,來減少水分消耗,因為它不知道下一次喝飽水是什麼時候。2.通風:通風對多肉植物的養護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預防根系積水造成的黑腐和化水,同時也可以預防蟲害(那就是該死的介殼蟲!)。3.澆水:給多肉植物澆水,時間最好選在傍晚,水溫最好不要過冷(水溫和氣溫的溫差不宜過大),每次澆水必須澆透。4.溫差:露養會有晝夜溫差,網圖多肉植物的果凍色就是靠溫差來造就的,可是這個條件不是每一個養多肉的花友都具備。
⑼ 多肉怎麼養才能色澤艷麗
1.日照
想必這個是大家最熟悉的,養肉最大秘訣之一就是「日照」。大多數的多漿植物經過暴曬後會變紅,或者其顏色會變得更加艷麗,其實還有一個附加條件——溫差。多肉植物中最能體現顏色變化的應該就是景天科了~ 這也是景天類肉肉毒害眾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澆水
澆水真的真的很重要!很重要!最常見的就是噴霧,小水珠掉到肉肉上,再趕上中午強烈日光的暴曬,爽了~~ 直接灼傷。水滴在這時候扮演的是放大鏡角色,想想放大鏡在陽光下可以聚焦點火的例子吧~所以這是千萬不要噴霧的原因之一。不要噴霧原因之二:大部分以石蓮花屬為主的肉肉葉片上都會有白色的粉末,該粉末只生一次。如果噴水或者澆水直接對准葉片,白色粉末就會被沖走,葉片上的白色粉末不會再生,這時候想肉肉變漂亮些,就只有等著新生葉片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再就是小心觸碰,經常喜歡將肉肉拿在手裡擺弄的同學要小心了,如果想讓她更美麗些,就不要碰到葉片。
3.搭配造景
這個就有點超出我的能力范圍了,感覺與個人的藝術細胞有關吧~ 最主要的還是一個「色調」問題,相信喜歡多色繪畫的朋友能很快的組合出漂亮的肉肉造景,組合多肉植物的時候需要注意預留好足夠的空間,讓其有更多的生長空間,緊密的組合效果只能保持很短時間。另外也要注意肉肉們生長形態,有垂吊型、樹狀型、珊瑚型等,肉肉的習性也需要注意,不同習性的多肉植物組合在一起,在澆水、日照上有很多不便,所以組合時一定要將這三點考慮進去。
⑽ 多肉養殖經驗:如何讓多肉植物更漂亮
1、選盆
我自己喜歡粗陶盆,首先是通透好,其次由於我的配土中珍珠岩偏多,陶盆可以保證露養的穩固,不被大風吹翻。粗陶盆便宜,外形可選范圍很大,盡管不如紫砂美觀,但是絕對比紫砂盆對植物有益。因為紫砂盆的通透性要差很多。
紅陶盆是通透性極好的,與植物根系相合,對於一些極怕積水的植物是很好的選擇,但是因為粘土的毛細作用會使盆土快速乾燥,正常養護時應加大澆水頻率。一些朋友希望用簡單的方法達到控型出彩的外觀,那麼選擇紅陶盆是值得考慮的,它可以讓土壤迅速脫水。
塑料盆便宜輕便,節省地方,也很適合,現在的一些多肉專用塑料盆的底孔設計科學,通透性大為改善。只是風大的地區應考慮露養時的安全性。近年興起的控根盆通透性很好,但是單層的控根盆的保水性只比紅陶盆略好,澆水要勤些,雙層的控根盆近似於粗陶盆的通透性。
瓷盆只比塑料盆厚重些,可以緩滯外界溫度變化對根系的刺激,因為底孔簡單使其通透性遠不如塑料盆,尤其是窄口深瓷盆非常不適合養肉,需用特殊墊層強化通透性。
用盆總的原則是:盆壁通透性要好、用淺盆舍深盆、用闊口盆舍收口盆、顧及到植物及環境安全。
2、配土
考慮到經濟實惠,我的配土主要以粗粒珍珠岩、東北松針土、石渣,體積比大概是5:3:1,加少量木炭、活性炭、堅果殼。這種土的好處是通透性不錯、有慢慢釋放的腐殖酸等養分、輕重適中又很便宜,缺點是不耐久,會粉化板結,盡管不會太影響景天的健康,但是不如純的粗顆粒土耐久,我的第一批景天是用的粗顆粒土,主要是過去養蘭花的輕石、植金石、陶粒、綠沸石、築路石渣、木炭等,粒徑0.6至1.2公分為主,未加入泥炭或者松針土,這些盆土已經三年沒有換過,現在狀態仍然很好,這說明對於成株來說粗顆粒土是最好的選擇。
播種及育苗的用土,我主要用椰糠土、泥炭土、草炭土、蛭石、細珍珠岩、稻殼炭,基本是等比例混合。
若是不在乎盆土太重,不考慮篩選與搬運的體力,我覺得花崗岩風化石的碎屑是最好的景天用土,市面上的麥飯石實際上就是一種花崗岩,但是市面上很多麥飯石都是新鮮的灰白色花崗岩石渣,顆粒表面可以看到反光,這種新鮮岩石沒有吸水透氣作用、難以釋放礦質營養、稜角鋒利會減少土壤的孔隙度且不利於根系。我建議採用的是那種風化程度很高的花崗岩,很多地方都有,不用花錢就能弄到,可是很沉很沉很沉!
火山岩是很差的顆粒土,市面上的火山岩盡管空隙多而便宜,但是稜角尖銳,與植物根系極不親和,作為鋪面或者盆底墊層是可以考慮的,盡量不要把火山岩作為配土成份。
若是不考慮成本,植金石和綠沸石應該是最好的配土成份,全優。
東北松針土是優良的有機質植料,用於成株的話優於**泥炭,有更好的通透性、穩定性、抗腐敗,但是南方的馬尾松的松針土不同與此。
鹿沼土與赤玉土,感覺一般,性價比不佔優。
輕石,或者叫浮石,可以作為珍珠岩的替代物,質輕、通透、吸水、穩定不粉化。
木炭顆粒是極好的調節成份,全能,當然活性炭更好。
硅藻土看起來不錯,但我懷疑它是不是物有所值,我也懷疑它與植物根系的親和性。
3、澆水
我屬於喜歡澆水型的,會根據季節、盆土的不同、植株的不同區別對待。非生長旺季時沿著盆邊溜邊,10天一次。生長季可能5天一次,大水漫灌。對於鹿角海棠之類喜水的品種加密頻次,用的是靜置兩天以上的自來水。由於本地水質的硬度高,噴葉面要用凈化水,避免在葉面留下鹽漬,鹽漬即會堵塞葉面氣孔、影響植物呼吸,也不利於美觀。
葉面上的水珠會產生凸透鏡一樣的聚焦作用,陽關下會灼傷植物,所以盡量選擇在傍晚時段澆水,太陽已經西下,葉片上的水珠會在夜晚風干。
至於是不是避免往葉片上澆水,我是避免不了的,對於密集的群生不往葉子上澆水時不可能的,愛怎麼澆就怎麼澆吧。
長期室內養殖後出屋前應該控水鍛煉身板,露養的景天在秋後應該斷水磨練,以便於抗擊寒冷,延長露養時間,減少凍傷發生。沒有露養條件的花友除了用拇指盆、顆粒土之外,也應該控水配合控型,拉長澆水間隔,可以沿著盆邊澆水,不必澆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