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效果 » 泥鰍怎樣分公母圖片
擴展閱讀
供暖費多少錢 2025-08-16 07:18:18
文字怎樣居中在照片中間 2025-08-16 06:42:42

泥鰍怎樣分公母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7-05 01:59:16

『壹』 泥鰍魚怎麼區分公母

1.母的泥鰍長到10厘米左右時,是與公泥鰍有區別的。在4一7月間仔細觀察一下,可以發現,公的在背上長出了一個小小的鼓包,而母的在腹鰭下有稍凹的特點。這樣才能區別出公的和母的泥鰍。
2.觀察外部形態。主要觀察其胸鰭,泥鰍胸鰭雄尖雌圓,其胸鰭的大小也有差別,雄性大,雌性小。

3.解剖觀察內部特徵。解剖後觀察泥鰍性腺,白色精巢的為雄性,微黃色卵巢的為雌性。

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屬鰍科。泥鰍被稱為「水中之參」,在中國南方各地均有分布北方不常見但也分布各地。全年都可採收,夏季最多,泥鰍捕捉後,可鮮用或烘乾用。泥鰍生活在湖池,且形體小,只有三、四寸長。它體形圓,身短,皮下有小鱗片,顏色青黑,渾身沾滿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膩無法握住。是營養價值很高的一種魚,它和其它的魚不相同,無論外表,體形,生活習性都不同,是一種特殊的鰍類。 體細長,前段略呈圓筒形。後部側扁,腹部圓,頭小、口小、下位,馬蹄形。眼小,無眼下刺。須5對。鱗極其細小,圓形,埋於皮下。體背部及兩側灰黑色,全體有許多小的黑斑點,頭部和各鰭上亦有許多黑色斑點,背鰭和尾鰭膜上的斑點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顯的黑斑。其他各鰭灰白色。泥鰍廣泛分布於亞洲沿岸的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及印度等地,可食用、入葯。

營養價值
泥鰍含脂肪成分較低,膽固醇更少,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含一種類似廿碳戊烯酸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利人體抗血管衰老,有益於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泥鰍和豆腐同烹,具很好的進補和食療功用;應用消渴:泥鰍、鮮荷葉共煮湯食。

適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別適宜身體虛弱、脾胃虛寒、營養不良、小兒體虛盜汗者食用,有助於生長發育;同時適宜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癌症患者及放療化療後、急慢性肝炎及黃疸之人食用,尤其是急性黃疽型肝炎更適宜,可促進黃疽和轉氨酶下降;同時適宜陽痿、痔瘡、皮膚疥癬瘙癢之人食用。

『貳』 怎樣區分泥鰍的公母

你可以根據魚類:大小、體形、顏色、尾須、鰭條等等來辨別雌雄。

魚的種類也多。當你剖開魚腹的時候,看到滿肚子魚卵的,是雌魚;沒有魚卵而有條乳白色「魚白」的,就是雄魚。可是,如果把一條活魚交給你,又怎樣來辨別魚的性別呢?

還是從外形來識別。

看魚的鰭條。泥鰍,雌魚的胸鰭末端是圓鈍形的,而雄魚卻是尖狀的。雄鯉魚的胸鰭要比雌鯉魚的大。雄鱂[jiāng]的背鰭和臀鰭伸展得較長,腹鰭上有一些黃綠斑點,而雌魚沒有。
看魚的大小和體形。鯉魚和鯽魚,同一產地的同齡雌魚總是比雄魚大些。羅非魚(又叫非洲鯽魚),雌魚的生殖孔和泌尿孔是分開的,而雄魚卻合在一起,因此雌魚比雄魚多一個孔,個體卻要小些。雌銀魚渾身透明,沒有鱗片,雄銀魚在臀鰭基部的上方有一排鱗片。雌鳳尾魚體大腹滿,雄魚體小瘦細。

再看魚的顏色。不少魚會變色,雄鰟魚原來背部灰黑色,腹部銀白色,在繁殖季節,身上會變成天藍色而略帶紅色和黃色,五彩繽紛,十分美麗;雄斗魚在爭斗的時候,全身顏色會突然變化,在生殖季節,也會披上一件美麗的外衣,金光閃閃,這是「婚裝」;雌斗魚就不那麼艷麗了,褐色的身軀上,露出一些灰色條紋。雄金魚在鰓蓋上和鰭條上會出現一些細沙狀的顆粒——「追星」,而雌魚就沒有。

『叄』 泥鰍,是一種特殊的魚類。請問誰知道怎麼分公母

方法一:觀察外部形態。主要觀察其胸鰭,泥鰍胸鰭雄尖雌圓,其胸鰭的大小也有差別,雄性大,雌性小。
方法二:解剖觀察內部特徵。解剖後觀察泥鰍性腺,白色精巢的為雄性,微黃色卵巢的為雌性。從外部形態鑒別泥鰍雌雄,然後解剖驗證,熟練後鑒別率可達到100%。
方法二。(
1
)體形
雄鰍較小,背鰭末端兩側有肉質突起,雌鰍較大,背鰭末端正常,無肉質突起,產過卵的雌鰍腹鰭上方體身還有白色斑點的產卵記號,未產卵的則沒有。
(
2
)胸鰭
雄鰍胸鰭較大,第二鰭條最長,前端尖形,尖部向上翹起,雌鰍胸鰭較小,前端圓鈍呈扇形展開。
(
3
)腹部
產卵前雄鰍腹部不肥大且較扁平,雌鰍產卵前,腹部圓而肥大,且色澤變動略帶透明黃的粉紅色。

『肆』 怎麼分辨泥鰍的公母

1、胸鰭形態來識別:雌鰍的胸鰭通常比雄鰍短、寬,其末端圓鈍,展開呈橢圓形。雄鰍則不是。

2、腹部不同:成熟的雌鰍腹部膨大、飽滿、有透明感,生殖孔呈紫紅色、圓形並呈外翻狀。雄鰍腹部偏小。

3、大小不同:雄鰍的個體還比雌鰍大一些,當魚體靜止不動時呈鐮刀形。還有一個顯著特點是其雄鰍尾部背兩側分別有一條肉質突起。

(4)泥鰍怎樣分公母圖片擴展閱讀

泥鰍為底棲魚類,喜生活於有底淤泥的靜水或緩和流水域中,如湖泊、池塘、稻田、溝渠、水庫等,喜中性或偏酸性的黏性土壤,適宜的生活水溫為10-32℃,最適水溫為22-28℃;

當水溫在10℃以下或30℃以上時,泥鰍活動明顯減弱;水溫低於5℃或高於35℃以上時,就潛入泥中停止活動。冬季,泥鰍鑽入淤泥20-30厘米處越冬,到第二年春天,水溫達10℃以上時,才出來活動。

泥鰍在底泥中或水的底層淤泥中活動,且喜晝伏夜出,長期在黑暗環境使其視力退化。但觸須、側線等卻十分敏感,在避敵和覓食活動中起到關鍵作用。泥鰍除了用鰓呼吸外,還能進行腸呼吸,所以它對低溶氧的忍耐力很強。

『伍』 泥鰍後背有黑點怎麼分公母

雄泥鰍的體形較小,稍帶圓錐狀紡錘形,雌泥鰍體形較大,略帶圓筒狀紡錘形;雄泥鰍胸鰭較大,前端尖形並向上翹,第二根和第三根鰭條比後面的鰭條要長,前面四根鰭條比後面的要粗一些,雌泥鰍胸鰭比較短,前端橢圓形,鰭條平展在同一平面上;雄泥鰍背鰭末端兩側有肉痣隆起,雌魚沒有肉痣。

『陸』 泥鰍有公母之分嗎

當然有了。鰍苗雌雄的鑒別方法:可看其外表,雄鰍苗頭尖,胸鰭窄長;身長與尾端一樣粗細,尾尖上翹,鰭條基部有一骨質薄片;而雌鰍苗頭呈橢圓,前身粗而尾端細,胸鰭寬而短,尾端圓平。
雌雄親魚在生殖季節的鑒別方法是:雄魚擠壓腹部有乳白色精液從生殖孔中流出來;雌魚腹部圓大,卵孔大而整齊.

『柒』 泥鰍是怎麼分別公母的呢

1、從體型上看,母泥鰍體型大一點胖一點。
2、母泥鰍的胸鰭末端是圓鈍形的,而公魚卻是尖狀的。
3、排卵期間,母泥鰍的肚子較大,生殖孔明顯。

『捌』 黃鱔的性別可以逆轉,要怎樣區分公母

正常情況下,同齡魚中或已經成熟的泥鰍通常比泥鰍個體大,繁殖期的梨比泥鰍大得多,柔軟得多。泥鰍看起來基本上很瘦。腹部不會明顯變大。

看胸鰭:所有這些魚都很合適。通常雄性的胸鰭比雌性小而結實。母泥鰍的胸鰭都張開後又圓又大又軟。

尾巴手柄:這是最容易區分的。一般來說,水產品通過這個特點來區分泥鰍的媽媽。一般泥鰍的尾巴手柄(尾鰭和背鰭之間)看起來像大疤,但泥鰍沒有這種現象,正常情況下似乎沒有疤痕。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性腺、活動情況等來區分,但在正常情況下,這幾種可以輕鬆快速地區分泥鰍的雄性。

成長到53厘米以上的人大部分是正所。小魚只能長到20厘米,2冬天年齡的雌性達到成熟期,體長至少為34厘米。最大個體可達70厘米,重量可達1.5公斤。2013年5月,澳大利亞有人抓住了一隻36斤、1.5米長的黃疸。黃鱔產卵是在牡蠣洞附近產卵前吐泡沫築巢,受精卵利用泡沫中泡沫的浮力在水面發育,雄性和雌性都有保護巢穴的習性。

『玖』 泥鰍怎麼分別公母

雄泥鰍的體形較小,稍帶圓錐狀紡錘形,雌泥鰍的體形較大,略帶圓筒狀紡錘形;雄泥鰍的胸鰭較大,前端尖形並向上翹,第二根和第三根鰭條比後面的要長,前面四根鰭條比後面的要粗點,而雌泥鰍胸鰭較短,前端橢圓形,鰭條平展在同一平面上;雄泥鰍的背鰭末端兩側有肉痣隆起,但雌魚沒有肉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