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效果 » 模型怎樣製作出泥的效果
擴展閱讀
怎樣分辨不同顏色的線 2025-09-02 01:07:09
怎樣設置微信賬號鎖屏 2025-09-02 01:06:21

模型怎樣製作出泥的效果

發布時間: 2022-07-12 09:57:44

❶ MAYA製作粘土模型

如果是象你說的小羊肖恩的動畫片,那隻是屬於定格動畫的一種,是一幀一幀做的
場景裏倒是有不少是MAYA做的,MAYA要做軟泥的話會有點生硬。

❷ 用油泥製作模型具體步驟是什麼需要什麼工具還有新手應該注意什麼

油泥你開始做,需要一些基本工具,酒精噴燈,一些削颳得工具,是必須的。 一般來說,根據你要做模型的大小,來做骨架,大一點的模型,就用金屬水管來做主支撐,模型內部用鋁絲或者鐵絲來做骨架。擺出合適的動作後,就開始用油泥搭出大型。再來一點點修飾。 這里推薦一部視頻教程:[雕塑雕刻技法1].Gnomon.workshop.Sculpture.這個一共是5個部分,從骨架一直到翻模後完成。每個步驟都有。值得學習借鑒。

❸ 自製模型手辦用的是什麼泥,手工捏,塑形

這個要看自己使用了,不少人使用的是精雕油泥,但是不少人也會使用其他材料,例如原子灰,AB補土等,這幾年美國手辦界比較流行一種叫做super sculpey的熱凝固樹脂粘土,也就是俗稱的美國土,分不同的硬度,可以很容易的雕刻塑性,只需要在烤箱里加熱就可以迅速硬化並且容易上色,當然在練習階段普通的油泥,橡皮泥和雕塑粘土就足夠了,其實不用太局限於材料,任何與模型和雕塑有關的材料都可以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是王道

❹ 如何自己製作彩泥

製作彩泥的原料需要准備:麵粉、冷水、鹽、植物油和塔塔粉。

1將澱粉、水、鹽和潤滑劑混合在一起,然後將麵粉加熱成凝膠狀。

(4)模型怎樣製作出泥的效果擴展閱讀:

彩泥分為糧食型和非糧食型兩大類。具備可復制性,可任意捏成各種形狀,根據配有不同形狀的模具、模板,可將彩泥製作成各種物品,或者在老師或家長的指引下,創作出自己想要的作品,在對兒童的手腦眼協調培養,及色彩識別和創作思維能力方面有著獨特的教育效果。

可以培養良好的動手能力:

1.彩泥產品讓寶寶們使用他們的手指自由地感覺、觸摸和創造。

2.鍛煉和發展孩子的活動和思維能力。

3.它能進一步激發孩子對色彩和結構的感覺。

可以培養良好交流溝通的能力:

1.寶寶們在一起玩耍時,能夠學習分享彼此的收獲。

2.鼓勵寶寶們用自己創作的模型一起來做角色扮演的玩耍,不但可以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豐富想像力和形象的創造力,而且能夠鍛煉他們對語言控制能力。

3.發展寶寶的社會智能和情感智能。

❺ 初一地理山體模型橡皮泥怎麼做

製作材料及方法:
1、山體模型的製作:用泡沫塑料製作成有緩坡、陡坡的山體。在繪出等高線圖以後,按照一定的高程進行切割。山體最好切割成六層。每層穿兩個用作固定在地板上的小孔。

2、木框:用木條製作成木框,呈長方形,每筐內安上綳緊的透明塑料薄膜(木框最好制五個),每個塑料薄膜上分別繪有不同高程(100米至500米)的等高線。

3、底板:用木板作底板,在底板的四角安置四個立柱。立柱上標高程。

4、固定山體模型的木柱兩根:木柱為圓柱體,長度以略低於山體模型高度為宜。在地板上開有兩個安置木柱的圓孔。也可不用木柱,而在上下兩層之間用磁鐵固定。

地理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基於科學模型對復雜的地理科學進行學習與研究是一種較為理想的科學方法。陳蒼鵬著的《初中地理模型與實驗活動》立足於科學模型,從科學事實出發,以教學問題為引導,通過「科學模型」、 「模型解釋」、「模型應用」等模塊,對地球運動、地質、地形。

水文、天文等自然地理知識進行系統闡述.並通過一定的科學實驗活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本書突出地理模型的建立與解釋,希望以此折射科學本質,並希望能對廣大師生有所裨益。

❻ 怎樣用橡皮泥做青銅器模型

第一步、找到要做的物體圖片,畫出三視圖,給出比例,用橡皮泥捏出大概(建議各部分分開捏,好加工)。

第二步、把每個部分做細化處理,大致花紋刻出來。

第三步、把各部分連接起來(牙簽小棒都行),在弄點細致的花紋。

第四部、上色,可以用水彩顏料,油畫顏料,也可以不上色。

橡皮泥太軟,不太好弄,製作過程要小心,建議用ab補土。

❼ 汽車模型是怎麼製作的

過程:
1、准備圖紙與工具

常用工具有工作台、油泥刮刀、刮片、測量儀器、模板、金屬膜及貼膜工具。圖紙方面,至少需要頂面、側面、正面和後面四個正投影視圖。

2、模型初胚

初胚一般用發泡塑料削切粘合而成,主要是為了給出模型的基本形體。另一方面,由於油泥相對昂貴,車體內部都用它製作比較浪費。需要注意的是初胚要小於車體的外形約3cm(預留上泥的厚度),並且盡量減少突出的銳角,便於後期的油泥刮切。

3、上泥

上泥的程序分為兩步。先上一層薄泥,然後再上一層後泥,上泥分量的原則是寧缺勿濫,這樣做是為了保證泥和模型初胚的結合強度。

4、模型取型

模板的作用是限定模型的外型,保證模型的精確度。因此,模板必須精確的從圖紙上拷貝出來,再用有機玻璃板或多層板製作出來。一般而言,模板大型主要有一個中軸線模板(從測試圖取出)和一個車身側沿模板(從頂視圖取出)及若干個側面模板(從正面視圖取出)。把模板根據工作台上的定位線設置好以後,可以看出在這些位置所上的油泥的盈虧。把這些位置泥的高度確定下來,用專用顏料填上白線作為基準線,在這個基礎上把泥補全。

5、模型初刮

模型初刮是指根據模板把大體的車型找出來。這是一個反復的過程,必須多次測量圖紙,用高度標取點,采樣點越多,模型越精確。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條定位線是由車燈開始,到車窗A柱,向車窗頂沿、後沿,至尾燈的這條線。由於它決定了整個車型的側面大型,而且這樣一條空間曲線又不能以用平面的模板來限定,所以對它的多次采樣顯得尤其重要。這條定位線只需找到其中一條即可,另一半可以用分規進行復制。

6、側面成型

側面成型的首要任務是確定側面車窗曲面,以此為基礎完成整個側面的大體形狀。由於車窗曲面變化微妙,需要製作一個窗面垂直方向的模板,將其固定在垂直立尺上,沿著車體側沿線模板(固定在工作台上)進行刮掃。刮掃成型後的表面需要用刮片刮平。確定車窗完成以後,就可以開始車身側面製作。同樣是製作一個垂直方向的模板沿著車體側沿線的模板進行刮掃。將整個側圍曲面掃出後,用刮片加工細致後,再製作保險杠等突出的線條。
7、車頭及車尾成型

車頭和車尾突出的保險杠也是用模板刮掃的辦法製作。略有不同之處在於:這兩處突出的部分體積較明顯,需要先添上加熱的軟油泥,然後刮掃。

8、前罩、車頂面、前後窗及後蓋成型

這幾處面積相當大,曲率變化卻較小,因此難度在於使它們平整光滑。
9、細節成型

細節製作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輪罩、進風口、交接面導圓等。基本上是配合膠條用各式刮刀進行刮切,最後用薄刮片修整。

10、貼膜

油泥表面雖然光滑,但是只有附上金屬膜才能完美地表現出汽車的高光和反射等實際效果。所以貼膜成為最後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
11、貼膠條
貼膠條的目的在於表現車身的結構縫隙,比如車門、進風口、把手等,另一方面可以遮蓋貼膜留下的縫隙,達到更好的視覺效果。

❽ 油泥模型的製作方法

油泥模型經審定後,可以用三坐標測量儀將車身外表面尺寸參數記錄下來,作為繪制車身圖紙的依據。
油泥製作
1、 烘烤油泥
在油泥模型製作前,一定要將油泥烘烤變軟。因為沒不慣的特性是熱軟冷硬,油泥的填敷必須是在軟化的狀態下才能使用。你要清楚,油泥烘烤的好壞對模型的質量是有很大的影響。你應該掌握如何使油泥達到你要使用的最佳的狀態。
簡單地說,你只要將油泥放在烤箱里升溫,油泥就會軟化。但你千萬不要小看油泥的烘烤,精確的溫控和加熱均勻是烘烤油泥必須滿足的兩個條件。
如果溫度過低,油泥的軟化程度不夠;如果溫度過高,油泥的性能會受到影響。溫度高到一定程度,油泥會因液化而成分分解,導致無法使用甚至燃燒,所以必須注意。
油泥不能堆砌擺放,應分層放置,而且在擺放油泥的時候也不要太密集,讓每根油泥之間都有良好的通風間隙。
油泥在加熱過程中軟化不均勻是一個最大的問題,因為受熱不均勻而導致局部升溫太快,因此帶有內部鼓風的烘箱最好。
另外,油泥在加熱過程中一定要使用托盤盛放,托盤四邊的高度不要超過一根油泥直徑的2/3,在烘箱中托盤與托盤之間不要重疊放置,以避免油泥在托盤內部被過度加熱。
烘烤油泥的技術細節:盛放油泥的托盤最好是用白鐵皮做的烤箱專用平底鐵盤,盡量不要使用瓷盆(碗),特別是小底的瓷碗不易使油泥充分受熱,加熱時間長,油泥損耗大。
油泥拿出烤箱很快就會硬化,烘烤的油泥在製作過程中是用多少拿多少。因此使用的烤箱最好是能夠調節溫度和恆溫的。
不同種類的油泥有不同的特性,它們烘烤的溫度是不一樣的,因此不要將不同種類的油泥混在一起。使用過的油泥也可以回收後再使用。
2、 回收油泥
油泥除了方便製作成型外,還可以反復回收使用也是它的一大特點。在製作油泥模型的過程中,會有許多刮削下來的泥片。有時甚至你從烘箱中拿出來的油泥可能還沒有用完就已經硬化了,你可以將油泥重新回收軟化了,你可以將油泥重新回收軟化後再使用。
但油泥被使用一、二次後,油泥中會產生氣泡,密度疏緊不一,粘性降低。回收油泥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放回烘箱重新烘烤。另一種是用油泥回收機煉制。
用烘箱重新烘烤回收的油泥與烘烤新油泥的方法基本一樣。將使用過的油泥收集起來,放在托盤中。要注意在烘烤回收的油泥時,應將油泥切成小塊狀,可以烘烤得快捷而軟化均勻。
使用烘箱烘烤回收的油泥,一次使用量較大時,可先在平板上將油泥用力揉搓,將油泥中的氣泡溢出,使油泥混合更為均勻。
用油泥回收機對油泥進行回收,是最方便、最快捷,回收的油泥質量最好的方法。將使用過的油泥收集起來,直接放在油泥回收機中攪拌,回收機會自動對油泥進行加溫軟化。
用油泥回收機回收油泥,就像攪肉一樣,一邊放一邊出。在對油泥的處理質量上比人工高,用時不需要用力揉搓就直接可以使用。你也可以一次性將所有要回收的油泥全部處理出來,放在烘箱時備用。
回收油泥的補充說明:油泥雖然可以反復的回收使用,但油泥在烘烤的過程中,油泥中的成分會逐漸流失,回收次數太多,油泥粘性和塑性大大降低,一般進行3~4次為宜。
對回收的油泥質量也有一定要求,回收時一定仔細清理油泥中的芯材碎渣和渣滓,如果含有其他雜質,也會降低油泥純度,造成油泥粘性和塑性的降低。
3、 填敷油泥
往模型胎基表面上油泥我們稱為填敷(也有稱為填墩、上泥)。填敷油泥就像做雕塑要先「上大泥」一樣。但填敷油泥不能像做雕塑將泥土一坨一坨地按在支架上,然後用要棒使勁地敲打壓緊。
填敷油泥的主要方法有「推」和「勾」。「推」是用大拇指和手掌緣向前推進填敷;「勾」是用食指彎曲,用其內側向後勾拉填敷,不要用其他手指。
填敷油泥只能是一層接一層的敷貼,並且第一層油泥不要敷得太厚。應該是適當用力並盡量均勻地先填敷薄薄的一層。
然後再照此方法一層一層的填敷較厚的油泥。但不要過厚,可以多填敷幾次,保證油泥之間的貼合,直到填敷滿整個胎基。
手指一次可填2~3mm厚,手掌一次可填4~5mm厚。油泥過厚收縮力會很大,厚薄不勻容易爆裂,也容易和泡沫分離。一般大型油泥模型的油泥厚度為30~50mm,小型油泥模型的油泥厚度為10~20mm。
要注意的是多次填敷油泥時不要在層與層之間形成空腔,一定要把空氣排出去。如果油泥之間有間隙,油泥會因收縮陷落而導致表面凹凸不平,也容易形成剝離層,造成刮制時油泥脫離。
油泥填敷基本差不多的時候,就可以用模板來檢測所填敷的油泥。根據工作台上的定位線設置好模板,可以看出這些位置所上的油泥的盈虧。
用油泥沿模板在這些位置上將高度確定下來,並做好記號作為基準線,然後把油泥補上,直到基本達到預定位置。
不同種類的產品模型在製作方法上有一定區別,因此對填敷的要求不一樣。
油泥形成空腔和剝離的原因:千萬不要圖快就大塊大塊地填敷油泥,即使是軟化了的油泥也不是敷上去就能夠很好的貼合,也很可能在層與層之間形成空腔。
由於新填敷油泥的溫度與已填敷油泥的溫度之間相差太大,使新填敷的油泥很快冷卻,在兩層之間就容易形成一個剝離層。
多次反復使用過的油泥會密度疏鬆,粘性降低,即使只是使用過一次,也會產生氣泡。所以使用前,要用力揉搓。
油泥烘烤不夠或不均勻也是原因之一,因為沒有充分軟化的油泥相互之間是不能貼合的。
4、 粗刮油泥
粗刮油泥,也有稱初刮油泥。根據模板或圖紙,去掉凸出的多餘部分,將凹陷的地方填補起來,對油泥模型基準面的塑造以確定大形,這是一個反復多次的過程。
在刮制油泥的過程中,不能完全憑感覺,一定要多次測量圖紙,分析參考點、特徵線,使用標高尺在油泥上標注准確的采樣點。
采樣點標注完成後,用刀或膠帶將這些采樣點連成起來,而形成各個面,這些采樣點連接成的線就是面的邊緣界線。采樣點越多,模型尺寸越准確。
粗刮油泥可用刮刀,也可用模板,這兩種方法常常是交叉使用的。選擇哪種工具,主要根據刮制的產品和各部件面積的大小確定。有關這方面更多的知識。
用刀刮削的方法是,一隻手握刀拉刮,另一隻手搭在刀架一控制輕重和保持平穩。用模板刮制可以利用支架,如果是用手持,要注意把握平穩。用模板刮制可以利用支架,如果是用手持,要注意把握平穩。
刀具主要選用直角型或雙刃油泥刮刀,根據模型大小盡量選擇大尺寸的刮刀。使用雙刃油泥刮刀刮削時要使用帶齒的一面,不要使用帶刀的一面。
為了保證刮削麵的連續性和平整性,刮削過程中用力要盡量均勻,並保持平穩。前後兩次刮削用刀呈十字形交叉方向,不要只朝一個方向用刀。
在粗刮油泥的過程中,頭腦中要始終保持完整的形狀。參照制圖和效果圖,將模型與圖紙反復比較,對油泥模型進行不斷的審視、改進和調整。也可以用模板或標高尺檢查。
由於粗刮只是製作基準面,所以刮削時應先從大的面開始,只注意大面的准確性,只刮制出模型的基本形狀。在大的面製作完成前不要忙做小的面,更不要進行細節的製作。
在基準面刮制完成後一定要檢查平順度,在該面平行貼上黑膠帶,通過觀察黑色膠帶之間的距離是否平行、均勻,可以判斷該面平順度是否一致。
粗刮油泥的技術要點:標注采樣點最重要的是要找定位線,一般來說,多數產品都是對稱的形態,因此常用中軸線作為定位線,而且你只需要找一條。
作為表示對稱的中軸線,往往決定著整個模型的基本大型,以中軸線作為定位線來找到其他面的位置既准確又方便。
對稱的製作也是以中軸線為界,一般來說,油泥模型是先製作好一半後,在細節製作前再進行另一半對稱的復制。汽車與摩托車在製作的時間和順序上略有區別。
對於汽車全尺寸油泥模型,可以從填敷開始就只做一半,待所有製作完成後再製作另一半並且可以兩邊造型不同。對於汽車縮比模型,更適宜從粗刮時就採用整體製作的方法。
5、 精刮油泥
精刮油泥,也稱細刮油泥,是油泥製作過程的最後階段。是模型基準面完成後,對油泥模型的各個部件製作、部件之間的連接(轉折面)等細節的處理和表面光順度的處理。
對於部件製作,在刮制前要先用一些設備或模板在模型上標注出准確的位置。在刮刀的選擇和使用的方法上與粗刮基本相同,針對特殊部位和特殊造型選用特殊形狀的刮刀、模板或其它工具。
部件之間的表面連接(轉折面)處理是使模型富有變化,更加完美。一般情況上是結合部件製作一起進行。由於其變化多端,更多的時候是用刮刀,採用「目視」的方法製作。
為了保證刮制的模型表面平整光順,在大型曲面表面的刮制時,應根據模型斷面的長十字型交叉和多方向,這樣刮制的模型表面不易形成波浪。
使用長刮片不但可以多方向垂直於模型表面來檢查,而且通過查看刮制的痕跡是否一致也可以判斷模型表面的平整度,便於及時調整模型表面曲率、光順。
刮制時刮片應朝不同的方向傾斜而適當地用力,並注意手的擺放位置,手指的用力應均勻分布在刮片上,防止受力不勻,刮片變形。
對某些表面面積較小和特殊部位,無法使用鋼刮片,可選用精刮和特殊形狀的油泥刮刀,刮制方向仍然呈十字形交叉。
對模型各個部件之間面的連接等細節,完成不充分的地方進行調整,由於這些部位造型特殊,主要選用圓形刮刀、三角形刮刀和絲刀,也使用一些特製的模板。
如果表面模型有氣泡或凹陷,可用針扎破放氣,如氣泡較大還需與凹陷的地方一起填補油泥,填敷時要按緊並延伸,以免起層脫落。然後再重復上面的步驟。

❾ 高達模型的舊化效果是甚麼做出來的

一個全新的機動戰士為什麼要把它做舊呢?因為他是從硝煙彌漫的戰場歸來的戰士,做出機器的外漆由於破損而剝落,露出裡面的金屬質地,使得機械感和重量感十足。主要通過面相筆在一些邊緣部位點描,同時通過ENAMEL系塗料製作銹漬,泥污效果,做舊和銹漬是機動戰士製作高手必過的一關,本次課題主講:越智信善,請多指教。這里選用自護軍主力 MG MS-06 Zaku II 為實例。把所有的基本塗裝都完成,已經做得不錯了,但是,感覺還是缺少點什麼,對!是氣氛,是戰場上的味道。1、首先,我們先試著把他做舊,讓他有一些傷痕。使用高達舊化馬克筆ウェザリングマーカ(6枝套裝),使用前,前後搖動筆身,使內部塗料均勻混合。 2、 最初使用時,先在紙上壓壓筆頭,讓顏料流出。在邊緣部分輕輕的點塗。3、用琺琅系塗料上色後,如果用水性高達馬克筆做舊不小心畫錯時,在塗料未乾前用ENAMEL系溶劑擦拭。4、繪畫法使用的是ENAMEL系的顏色,選用淺淺的灰色。用面相筆畫出小小的傷痕。5、加一些暗黑色混合。用暗灰色細細的將剛才畫的淺灰色包圍。6、用白色畫出高光部位,只是小小點一點即可。繪畫法的效果。有一點要注意,這種方法不適合做大面積的破損。7、做舊完畢,為了讓厚重的金屬感覺更強烈,讓我們來學習做金屬的眼淚。使用舊化馬克筆ウェザリングマーカ中的カンダムラストレッド顏色筆,將顏料擠出,用面相筆小心的將銹漬流下的效果畫出。 8、再用筆沾水稍稍將所畫的水性顏料暈開。以達到更自然的效果。接著再看看通過ENAMEL系的顏料,做出上述的效果。顏色的選擇為ハルレッド,號碼為:XF-9。9、同樣,用面相筆將銹漬流下的效果畫出。 再沾ENAMEL專用溶劑。 10、稍稍將所畫的銹漬化開,以達到自然的效果。畫的時候要注意銹漬的流向和積聚處的位置。這樣才會更真實逼真。11、銹漬完成,最後腳底踩到的淤泥痕跡如何做才能達到逼真效果呢?用舊化馬克筆ウェザリングマーカ中的カンダムマッドブラウン顏色筆。在腳部邊緣畫出泥污的輪廓。再將馬克筆中的顏料擠出,用平頭筆在筆尖上稍稍沾上顏料。12、用干掃法,延縱向干掃出飛濺的泥污效果。 不要在同一地方掃的太多,顏色會聚集而不真實,力求適合的整體效果。 13、 現在不會再有人會認為他其實是塑料製品的玩具了。重金屬的感覺,通過做舊化和銹漬被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