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效果 » 食是怎樣來的圖片
擴展閱讀
便簽怎樣生成文檔 2023-10-04 17:08:16

食是怎樣來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9-23 10:42:10

❶ 月食是怎樣形成的圖片

要說明日食和月食的發生,就要從說明太陽、月亮和地球的位置關系說起。地球圍繞太陽轉,月球圍繞地球轉;太陽自己會發光,月球則是反射太陽光才看起來亮堂堂。三者的位置隨著旋轉不斷變化。出現日食的條件是,太陽、月球和地球在一條直線上,月球擋住了太陽的光線;出現月食的條件是,太陽、地球、月球在一條直線上,地球擋住了太陽的光線。所以日食發生在朔月時,月食則發生在滿月時。

地球一天自轉一圈,月亮一個月繞地球一圈,地球一年繞太陽一圈,故而我們每天在地球上看太陽、月亮的位置是在復雜的變化,但以地球為中心、拋開地球自轉來看,問題要簡單的多:以地球為中心看太陽好像是太陽一年圍繞地球轉一圈,它的運行軌跡稱為「黃道」;月亮毫無疑問是在圍繞地球轉圈,它的運行軌跡稱為「白道」。

只要從地球看過去,太陽在黃道的位置和月亮在白道的位置正好重疊或者相對(也就是朔月或滿月),就會出現日食或月食。但是白道和黃道並不在一個平面上,而是有一個大約5°9′的夾角,這就使得月亮運行到朔月或滿月位置上的時候,太陽的位置不是偏北就是偏南,從地球上看位置是錯開的,不會發生日食或月食。

那麼,黃道與白道平面相交的那兩個位置(圖中的升交點和降交點),是非常適合日食、月食發生的時期,被稱為食季。食季並不局限於一天兩天,由於太陽相對「運動」較慢,它在兩個平面交點附近的一段時期內就很容易出現日食、月食。具體來說,太陽在該位置前後大約24天里,只要出現滿月,基本會發生月食。

❷ 日、月食是怎樣形成的 文字帶圖片

日食,又作日蝕,在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時發生.這時對地球上的部分地區來說,月球位於太陽前方,因此來自太陽的部分或全部光線被擋住,因此看起來好像是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日食只在朔,即月球與太陽呈現合的狀態時發生.日食分為日偏食、日全食、日環食.觀測日食時不能直視太陽,否則會造成失明.
月食是指當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所遮閉,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塊.此時的太陽、地球、月球恰好 (或幾乎) 在同一條直線上.月食可以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種.月食只可能發生在農歷十五前後.

❸ 食物是從哪裡來的

食物的能量來源於太陽,80%以上的食物來源於糧食,糧食是種植來的

❹ 日全食是怎樣形成的

發生日全食是因為太陽靠近月球軌道與地球軌道的一個交點,而同時月球在距此點的最遠的點上。即為光的直線傳播。
之所以會發生日全食,是因為存在一種神奇的對稱性。太陽的直徑是月亮的400倍,而它距地球的距離正好也是月亮的400倍。結果,當月亮完全處於地球和太陽之間時,對那些完全處於月亮陰影中的人來說,太陽的表面便被完全遮擋了。太陽變成了黑色,只留下一個金色的光環,天空變成了靛青色。鳥兒此時會失去方向,或者會飛回巢中,蝙蝠和其它夜行動物則可能睡眼惺忪地出來活動。

❺ 日全食是怎樣形成的示意圖

日全食是形成的示意圖如下:

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後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致使地球上的局部地方,即使是白天,也看不到太陽或只看到殘缺的太陽,太陽完全被遮住稱為日全食,遮住部分稱為日偏食。

月球比太陽的視運動走得快。日食時月球追上太陽。月球東邊緣剛剛同太陽西邊緣相「接觸」時叫做初虧,是第一次「外切」,是日食的開始。

初虧後大約一小時,月球的東邊緣和太陽的東邊緣相「內切」的時刻叫做食既,是日全食(或日環食)的開始,對日全食來說這時月球把整個太陽都遮住了。

❻ 曰食的成因是什麼(可結合圖畫)

日食,又作日蝕,在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時發生.這時對地球上的部分地區來說,月球位於太陽前方,因此來自太陽的部分或全部光線被擋住,因此看起來好像是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日食只在朔,即月球與太陽呈現合的狀態時發生.日食分為日偏食、日全食、日環食.觀測日食時不能直視太陽,否則會造成失明.

❼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及圖片

日食是怎樣形成的?

所謂"食"就是指一個天體被另一個天體或其黑影全部或部分掩遮的天文景象。日食主要有日全食、日偏食及日環食三種。日食發生的原理是地球上的局部地區被月影所遮蓋而造成的。日食必發生在朔日,即農歷的初一(朔)。這是因為只有在那一天,月亮才會出現在太陽與地球之間的連線上,這樣才有可能使月球擋住太陽而形成日食。同樣地,月食一定出現在望日,即農歷十五。

大家可能會問,為什麼不是每個月的初一都會有日食,還有,為什麼不是每個月的十五都會有月食呢?這是因為除了上面的條件外,影響日食和月食出現的還有其他一些因素。我們把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稱為黃道,把月球圍繞地球公轉的軌道稱為白道。黃道平面與白道平面不是相同的,它們之間平均有5°09′的夾角,並且隨時發生變化。只有當月球運行到黃道和白道的升交點和降交點附近時,才會發生日食。

日食的種類

日食共有三種,即:日偏食、日環食和日全食。月球遮住太陽的一部分叫日偏食。月球只遮住太陽的中心部分,在太陽周圍還露出一圈日面,好象一個光環似的叫日環食。太陽被完全遮住的叫日全食。這三種不同的日食的發生跟太陽、月球和地球三者的相互變化著的位置有關,並且也決定於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變化。
月球比太陽小得多,它的直徑大約是太陽直徑的四百分之一,而月球與地球間距離也差不多是太陽與地球間距離的四百分之一,所以從地球上看,月亮與太陽的圓面大小差不多相等,因而能把遮住而發生日食。
地球公轉和月球公轉軌道都是橢圓,不論是太陽與地球間距離,還是月球與地球間距離,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有時比較遠,有時又比較近,因此月球本影的長短也不一樣,月球本影最長時有379660公里,最短時為367000 公里,而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最近時為356700公里,最遠時達406700公里。如果某個時刻月球本影比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大,地球上被月球本影掃過的地帶就可以看到日全食。如果月球本影比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小,月球本影的尖端到不了地球的表面,那麼在影尖延長出來的小影錐(叫偽本影)掃過的地帶可以看到日環食。被月球半影掃過的地帶均可以看到日偏食,在偏食區內離全食區越近,偏食的程度就越大。月球本影和半影沒有掃過的地方,根本看不見日食。
以下是本世紀(1901-1999)發生全世界范圍內日食的次數:

種類 次數
日偏食 78
日環食 73
日全食 71
混合食 6
總計 228

日食的過程
日食的過程可分為五個階段,而只有日全食才擁有全部過程,日偏食和日環食則沒有食既和生光。初虧:太陽與月球第一次外切,太陽光球西面剛切入月球東面的時刻。食既:太陽與月球第一次內切,太陽光球剛完全被月球掩蔽的時刻。食甚:月球中心與太陽中心距離最小的時刻。生光:太陽與月球第二次內切,太陽光球剛從月球西面露出來的時刻。復圓:太陽與月球第二次外切,太陽光球剛完全離開月球背後的時刻。初虧、食既、生光和復圓又分別稱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接觸。

日食的規律與周期
由於地球繞太陽和月亮繞地球的公轉運動和黃白交點的移動都是有規律的,所以相隔一定的時間就會發生一次大致類似的日、月食。早在古代,巴比倫人就根據對日食和月食的長期統計,發現了日、月食的循環周期為233個朔望月,也就是18年11又1/3日,即沙羅周期。

如何觀測日食?
觀測日食,不要用眼睛直接正對著太陽觀看。幾十年前,就因為直接用眼睛看日食,德國有幾十人雙目失明!直接用眼睛看早日食為什麼會傷害眼睛甚至使人雙目失明?原來太陽光以及其中看不見的紅外線中包含大量的熱能,被物體吸收後會產生大量的熱。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用眼睛直接看太陽,即使只看短短的一剎那,眼睛就會受到很大的刺激,好久好久眼前一片昏暗,很難恢復過來,這是因為眼睛裡有一個水晶體,它能起聚光鏡的作用。對准太陽看,太陽的熱能被它聚集在眼底的視網膜上,就會覺得刺眼;如果經過一些時間後,視網膜就會被燒傷而失去視力。在發生日食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偏食,月亮只擋住了一部分太陽,剩下的部分仍然和平常一樣,所以直接用眼睛看的時間長了,同樣會燒傷眼晴的。通常可用一塊塗了黑的玻璃放在眼睛前面看(或者把玻璃放在煙火上面熏黑)。墨層的厚度要均勻,能使眼睛透過它而看到太陽成為古銅色,看上去既不刺眼,又能看清楚。有時也把加了墨汁的水倒人盆中,觀看映在水中的太陽。也有的拿完全曝光的相片底片,幾個疊在一起觀看。用望遠鏡觀看的人,必須在鏡片前加上濾光片,原理也同樣是為了減弱太陽光, 使它不致燒傷眼睛。但無論如何絕對不能把眼睛湊近望遠鏡直接去看太陽,否則就會把你的眼晴燒傷。在不觀測時,不要將望遠鏡或相機指向太陽,並須蓋上鏡頭蓋,以免鏡頭過分吸熱,導致爆裂。

❽ 日食是怎樣形成的月食是怎樣形成的用示意圖和簡單圖文字解釋

  1. 日食

月球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太陽公轉,由於這兩種運動產生了日食和月食。當這三個天體處在一條直線或近於一條直線的時候,如果月球正好是在地球和太陽中間,那麼月球擋住了太陽光,就發生了日食(此時被月球影子遮擋部分的地球上的人,就看不見太陽)。由於月球比地球小,所以只有在月影中的人們才能看到日食。月球把太陽全部擋住時發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時發生日偏食,當月地距離較大時,僅遮住太陽中央部分發生日環食。

(8)食是怎樣來的圖片擴展閱讀:

2019年地球上可欣賞到3次日食:1月6日,日偏食,7月3日,日全食,12月26日,日環食。在我國7月3日日全食看不到。 1月6日日偏食發生時,我國東北地區可見。12月26日日環食發生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可看到日偏食。

2019年地球可欣賞到2次月食:1月21日,月全食;7月17日,月偏食。 1月21日,發生月全食時,我國處於白天,所以看不到。 7月17日月偏食,我國可見。



❾ 日食、月食是怎樣形成的示意圖是怎樣的

日食是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後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

月食是自然界的一種現象,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時(地球在太陽和月球之間),太陽到月球的光線便會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蓋,產生月食。

日食、月食是光在天體中沿直線傳播的典型例證。月亮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並不是每次都發生日食, 日食。

由於月球、地球運行的軌道都不是正圓,日、月同地球之間的距離時近時遠,所以太陽光被月球遮蔽形成的影子,在地球上可分成本影、偽本影(月球距地球較遠時形成的)和半影。

觀測者處於本影范圍內可看到日全食;在偽本影范圍內可看到日環食;而在半影范圍內只能看到日偏食。

❿ 月食形成示意圖,月食是怎樣形成


月全食的過程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五個階段。
初虧:月球剛接觸地球本影,標志月食開始。
食既: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的西邊緣內切,月球剛好全部進入地球本影內。
食甚:月球的中心與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月球東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內切,這時全食階段結束。
復圓: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外切,這時月食全過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