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長焦相機怎麼拍攝有什麼攝影技巧
長焦相機突出特點就是焦段廣。最首先要注意焦距越長,畫面成像穩定性越差,拍距離遠的地方時最好要找個支撐提高相機穩定性。其他就和普通卡片機一樣了,拍照片注意構圖,比如3分線等,注意光線方向和強度,來尋找陰影或消除陰影。歸根到底,相機都是一樣的,像媳婦一樣,慢慢就會發現它的美好。
㈡ 長焦鏡頭的拍攝技巧
長焦鏡頭怎麼用?攝影是一門技術活,需要對攝影非常了解,同時也要有自己的審美能力。那麼長焦鏡頭在攝影過程中怎麼運用?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長焦鏡頭拍攝技巧有哪些。
top1:保證快門在安全快門以上
除了拍攝人像外,生態攝影、風景攝影等題材都會常用長焦鏡頭。為了保證不糊片,我們首先需要用到一個相對安全的快門值去拍攝。而每個鏡頭其實都有自己的安全快門范圍,目前我們普遍認知的計算方式就是「1/目前使用的焦距」。舉個例子,如果用200mm拍攝的話,那麼快門值最慢就要1/200秒。
如果相機的機身或者鏡頭有防震功能,最好將它開啟,因為防抖還能夠起到補償快門的作用,也就是說可以讓我們在特殊情況下,使用低於安全快門的快門速度也保證不會出現抖動。
不過不同的機身或者鏡頭補償的快門級數不同,大家還是要在心裡做好計算。
top2:截幅模式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究竟選擇APS-C還是全畫幅搭配長焦鏡頭?就要視乎拍攝主題了。不過有時往往截幅相機搭配長焦鏡頭的效果會更好。比如焦距不夠的時候,長焦鏡頭搭配APS-C畫幅的相機還會乘以鏡頭系數, 無形中等於是增加了焦距(尼康和索尼為1.5倍,佳能為1.6倍),比如APS-C機搭配100mm鏡頭拍攝的話,其實等效焦距為160mm。
另外目前有些全畫幅相機都具備開啟APS-C畫幅裁切的模式,開啟APS-C截幅模式之後,取景視角變窄,但是相應的對焦框的面積就變大了,幾乎可以充滿整個取景器,這讓在對焦的過程中對焦的覆蓋面積更大,更利於抓拍。
所以對於喜歡生態攝影的人而言,選擇APS-C可能更合適,因為同樣的長焦鏡頭,搭配APS-C畫幅可以拍攝到更遠的景物,非常有利。
top3:調高ISO值
由於遠攝鏡的焦距較長,所以安全快門都會較快,很多時都要比1/200秒更快,由於快門較快,其他設定不變的'話,相片的曝光就會減少。如果已經開到最大光圈的話,這時就只能通過調高一級至兩級的ISO值來達到正常的曝光。現在的單反相機在ISO800、1600的表現已經非常出色,所以可以放心調高ISO值。
top4:用三腳架避免手抖
我們會發現,長焦鏡頭的鏡頭基本都會配有一個腳架座,這就說明廠家其實是建議我們使用三腳架的。三腳架的好處不用多說,能夠節省不少力氣,畢竟長焦鏡頭的重量相對都是很高的。而且三腳架能夠更好的放置手抖而產生的照片模糊,所以外出使用長焦,千萬別吝惜帶一個三腳架。
top5:長焦鏡頭的優勢
1、可以忽略掉多餘畫面突出主體
長焦鏡頭的視角相對較窄,可以集中拍攝主體或人像,所以可以避過不必要的因素,讓相片主體更集中。
2、有空間壓縮感
有時候拍攝風景也常常用到長焦鏡,除了把視角收窄外,也可拉近近景和遠景的空間距離,造成一種強大壓縮感,讓照片的感覺變得不同。
很多同學會問新手應該買什麼鏡頭,其中一支要推薦的就是大光圈定焦鏡頭了。
很多同學會問新手應該買什麼鏡頭,其中一支要推薦的就是大光圈定焦鏡頭了。
大光圈的好處
如果你了解攝影曝光,你一定知道光圈越大,同一時間進入的光線便越多,這樣可以讓你在低光的環境(如室內、晚上等)中,手持拍攝時不用提升感光度也可以保持照片清晰,令照片質量更好。
除了能提高快門速度外,大光圈的另一個的效果就是淺景深了。淺景深不但可以突出主體,漂亮的散景也可以讓照片充滿詩意。如果加上一些小技巧,可以利用大光圈拍出多種形狀的散景效果,在節日時拍攝非常有趣!
定焦鏡頭是好是壞?
很多同學一看到「定焦」二字,首先想到的是定焦鏡頭不能變焦,很不方便。毋庸置疑,不能變焦會帶來不便,但如果環境許可,靠身體移動不僅能達到變焦的效果,更能讓你養成多思考、多找角度的習慣,提高攝影技術。另一個好處便是體積和重量了。一般來說,定焦鏡頭比變焦鏡頭做工簡單,因此大部分定焦鏡頭重量輕、體積小(如50mm的標準定焦鏡),而且成像銳利。定焦鏡頭很少產生畸變,免去了後期修復的麻煩。
因此在性價比、體積和重量的因素下,大光圈定焦鏡頭對於新手來說很合適。特別是那些價格不高的定焦鏡頭,建議同學們可以考慮入手,享受大光圈帶來的樂趣!
拍攝技巧
(一)小心對焦
在光圈全開時景深很淺,需要小心對焦,稍有移動就會使主體變模糊。
小心對焦
(二)選擇合適的題材
大光圈有著淺景深的特性,拍攝時不妨選擇可以利用淺景深的題材,如人像、特寫等。拍攝風光攝影時可以用物體(對焦)來襯托風景(散景),增加拍攝題材。
(三)不要濫用淺景深
雖然大光圈的淺景效果很吸引人,但不要濫用。比如拍攝旅行人像,如果景深太淺,背景會變模糊,讀者根本不知道你所在的地方,這樣便失去意義了。
當光圈全開時,景深會變得很淺,讀者未必能看出照片的主體,因此不要濫用大光圈
(四)多移動找角度
因為定焦沒有變焦方便,因此拍攝時可以多移動、多利用你的攝影眼去發掘有趣的角度和事物,這樣對提高你的攝影技術很有好處。
㈢ 長焦鏡頭怎麼拍
01
長焦鏡的特點
在使用長焦鏡時,我們可以考慮以下的特性和要注意的地方:
(一) 把遠的景物拉近(拍得遠)
對於長焦鏡最容易理解的便是它可以讓你拍得更遠,但是否越長焦越好呢?其實不然,在選擇長焦鏡頭時我們要考慮數點因素:
拍攝對像的距離
若果拍攝對像不是離太遠,而有些長焦鏡頭最廣角的只有70mm,這時我們便需要頻頻更換鏡頭,很是不便。而在拍攝活動時,主體可能會四處走動,一些過長焦距的鏡頭可能會令你損失精彩的 畫面。
現場光的考慮
除了昂貴的長焦鏡頭,一般的光圈也只有f/4或更小,而覆蓋18-200mm的「天涯鏡」在200mm端可能只有f/5.6的最大光圈,若果現場光度不夠,我們便必須提升ISO來維持快門速度,令畫質下降。
02
放大效果
比廣角鏡頭拍攝的相片,長焦鏡可以令背景的景物顯得更大。
03
把景物「壓縮」的特性
長焦鏡可以令主體跟背景的距離看起來比較小,就算背景離主體遠,利用長焦鏡頭還是可以令背景跟主體像貼在一起似的。
04
安全快門要求更高
安全快門便是指當手持拍攝時,快門速度需要多少才可以令相片保持清晰,其計算方法很簡單:
安全快門= (1 / 焦距) 秒
因此焦距越長,安全快門的要求便越高,例如用上200mm 的焦距,安全快門便是1/200秒了!
05
景深更淺
拍出淺景深,焦距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焦距越長,淺景深效果越強,若果你在用長焦鏡頭而想整個畫面也在景深范圍內,你便需要用上很小的光圈了,這樣有可能會令曝光不足,各位要留意!
06
主體移動影響更大
在使用長焦時,主體輕微的移動我們於相片上很容易會看出來,這個效果的壞處是要拍出清晰的相片快門速度要更快(要點四),好處便是當拍攝車軌或星軌時我們只需更短時間便可以拍到長長的軌跡,因此要小心使用。
拍攝案例
01
拍攝人像
拍攝人像時使用長焦鏡頭,不但能令景深更淺,而且因為跟Model的距離遠,令壓迫感減少,拍出來的效果會更自然。
拍攝動物
動物很多時會四處走動,一支長焦鏡頭能不知不覺地拍攝它們。
02
拍攝風景
風景不一定要用廣角鏡頭拍的,用上長焦鏡頭可以令景物壓縮,也可以拍攝遠處的物件,令構圖更緊密。
03
拍攝活動/表演
拍攝演唱會或活動時一支可變焦的長焦鏡頭會非常有用!拍攝半身照或大特寫也能勝任。淺景深也可以令主角更突出。
04
拍攝運動
運動例如足球、排球等拍攝者一般會離運動員有一段距離,長焦鏡頭可以輕易捕捉他們的一舉一動和激烈的比賽情況。
05
拍攝花卉
若果手上沒有微距鏡頭,長焦鏡頭可能會幫上一個忙!但因為長焦鏡頭一般「最短對焦距離」也有1米以上,我們要小心對焦。
特別提示
對於新手一支大光圈的長焦鏡可能會很貴,但筆者覺得絕對物有所值,大光圈長焦鏡頭拍出來的色彩和質素非常高,而且應用范圍不少。一支好的大光圈鏡頭不但能保值(甚至升值!),還可以用上10年之久,因此若果預算許可(和不怕重),不妨入手一支質素高的大光圈長焦鏡吧!
㈣ 長焦端怎麼拍
操作方法
01
拍人像用長焦端需要距離人物一定的距離,使人物面對鏡頭不容易緊張,大光圈可以很好的虛化背景。
02
可以利用鏡頭的長焦端,拉伸視角,獲得局部特寫等圖像。
03
可以把人物與背景更好的分割開。
04
長焦鏡頭可以千里之外取其景,在人群中重點抓住想要拍攝的畫面。
05
拍人像選用比較多的焦距是85mm(135畫幅),也屬於長焦系列,拍攝全身人像,半身像是極好的焦段。
06
長焦會壓縮空間,容易造成背景與人物是貼在一起的感覺,注意人物與背景的距離,盡量避免。
㈤ 手機長焦鏡頭怎麼使用
1.打開攝像頭;
2.「照片」上面有一個「1倍」的字。按住兩秒鍾,會出現一條弧線。沿著弧線從右向左滑動,可以從1到1.1,1.2,1.3,最高到10.0改變焦距。選定焦距後,放開手指,就可以在那個焦距拍照了;
3.同樣,變焦到「2x」打開長焦鏡頭。長焦鏡頭的特點是景深小,有利於虛化背景,突出主體。近距離拍攝遠距離被攝體不易受光線和環境影響,但由於成像後前景和背景比較緊湊,空間感較差。
長焦鏡頭的使用需要更高的相機穩定性,因為它需要更高的快門速度。特別是在弱光環境下,很容易拍出模糊的照片。所以建議增加ISO感光度或者使用三腳架,可以提高拍攝成功率。
無論是拍攝地面上的動物還是天空中飛翔或在樹枝上休息的鳥類,長焦鏡頭都是首選。尤其是拍攝鳥類時,往往需要使用400mm~800mm的超級長焦鏡頭,即使在動物園拍攝,也建議使用200mm以上的長焦鏡頭,因為長焦鏡頭不僅可以捕捉到最自然的狀態,不會驚擾動物,還會模糊背景和人工景物。
為了避免孩子發現有人給自己拍照時的緊張情緒,最好用長焦鏡頭抓拍,盡量不影響孩子,拍出最真實最自然的照片。
另外,用長焦鏡頭拍攝,不僅可以拉近孩子的距離,還可以壓縮背景,使背景模糊,更好地突出孩子。
拍攝太陽時,由於距離較遠,通常在畫面中所佔比例很小。在標準的35mm屏幕上,太陽只有焦距的1/100。如果用50mm的標准鏡頭,太陽的大小是0.5mm如果用200mm的鏡頭,太陽的大小是2mm。以此類推,當使用400mm的長焦鏡頭時,太陽的大小可以達到4mm。
用長焦鏡頭拍攝太陽,太陽看起來非常巨大,遠處的山和附近的樹呈現出剪影效果,增加了畫面的層次感和對比度。
用長焦鏡頭放大畫面中的太陽,既能突出主體,又能增強畫面的視覺沖擊力。所以,如果想讓畫面中的太陽更大,就要用焦距更長的鏡頭。
大多數情況下,無論是在拍攝舞台上,還是在運動場上,運動員都無法靠近拍攝對象,只能遠距離拍攝。所以,鏡頭焦距不夠長,主體就會小,不利於主體的表現。
使用長焦鏡頭可以有效地放大拍攝對象。如果拍攝舞台或競技場較大,活動人群較多,使用長焦鏡頭進行內容的選擇和構圖會更方便,讓演員或運動員成為畫面中精彩的部分。同樣,在拍攝人文紀實題材時,為了保證被攝主體仍處於原始狀態,要使用長焦鏡頭在遠處拍攝,避免打擾被攝主體。
㈥ 攝影中的長焦調拍是什麼 應該怎麼樣去進行拍攝
長焦調出來拍的是拍攝對象在背景中的比例。在人像拍攝中長焦顯得尤為重要。以下簡單介紹長焦拍攝的好處及技巧。
1、長焦距拍人像的好處。
焦距的選擇直接影響到拍攝對象在畫面中的比例,從而決定照片的視覺效果。原因是使用方便,變焦鏡頭可以原地拉近或推遠所拍攝的景物,這當然是簡單的構圖方法,但絕不是拍攝人像最好的途徑。
用中長焦鏡頭好處是拍出的照片,變形較小,透視正常,易於操作。由於其拍攝角度小,景深較淺,且對於景物有顯著的壓縮效果,所以可以虛化雜亂的場景,使人物更加突出,畫面更顯平穩。
2、長焦取景技巧
。
長焦的取景依然遵循幾種構圖法則,例如三分構圖,對角線構圖,井字構圖等,
另外長焦特有的壓縮感更容易捕捉到前景的利用。都市當中的拍攝來說,長焦對於縱深的捕捉有其優勢,例如隧道,通道,橋墩,路燈等等是特別適宜長焦發揮。而在野外,要把遠距離的景物拉近到模特身後,長焦也是最好的選擇。
㈦ 長焦相機的拍攝技巧
長焦相機算是比較專業的相機,功能很多,但你弄懂相機成像的要點玩起來也不難
一、模式,就是轉盤上的,最好是光圈優先,當然手動檔也可以,結果是一樣的。
二、光圈,就是F值,設定光圈值讓相機確定快門。大F虛化,中F風景景深好,不要用小F
三、曝光,如果設定F值而相機確定快門不好造成曝光不對,可用曝光補償EV值調
四、白平衡,曝光正常色彩也要正常,黃光源用低色溫如熒光燈,藍光源用高色溫如陰天
五、穩定性,要相處清晰,可用三腳架,如果沒有,可把相機放好後用定時拍攝也不會抖的
六、構圖,這要美術基礎,盡量利用路河等線性圖案,或窗戶洞口等框架圖案拍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七、你看懂了嗎?呵呵
㈧ 如何正確使用長焦相機
長焦相機具有豐富的焦段和全手動操作,非常適合新手入門,那麼如何正確使用長焦相機?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下長焦相機使用技巧,一起來看看。
長焦相機豐富的焦段也給我們帶來的廣闊的操作空間,從36mm到432mm每個焦段都有不同的功能:
36—50焦段:(風光焦段)
這個焦段接近標准廣角焦段,適合拍攝畫幅較寬的風光照片,一般廣角端拍攝畫面的邊角處都會產生一定的桶狀畸變,如果這種畸變控製得好,會大大增加畫面的視覺沖擊力。一般我們把這個焦段叫做風光焦段,
但是這個焦段用來拍人像也是很不錯的,開闊的背景能襯托出豁然開朗的心境,只是要注意兩點:人的頭部要盡量靠近畫面中央部分,人盡量離相機近一些,離背景遠一些。
50mm—135 mm焦段:(常用焦段)
這個焦段最接近人眼視角的.視覺效果,因此一般用來拍攝人像、留影,這也是日常家庭拍照的最常用焦段,專業攝影用得較少,但是取景好的話也會有優秀的作品。
135 mm—200 mm焦段:(望遠焦段)
可以用來抓拍或拍攝特寫。想要不驚擾拍攝對象,鏡頭就必須與之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遠望焦段就派上了用場。
另外,拍攝特寫時虛化背景是很重要的,但是由於數碼相機的CCD面積遠遠小於35mm膠片,大光圈對背景虛化的作用很有限,因此虛化背景主要靠長焦距來實現。在旅遊時可以從遠距離抓拍一些風土人情,也可以用長鏡頭和大光圈來虛化背景,拍攝景物和人像的特寫。
200 mm—432 mm焦段:(超望遠焦段)
可以進行超遠距離的特寫拍攝,或者拍攝更加緊湊的動物、人物特寫,比如拍攝動物時,可以把動物的局部拍滿畫面,獲得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在長焦端,相機會因為輕微的抖動而致使圖像模糊,拍攝時需要用最大光圈、最高快門,並且開啟防抖功能。
微距:支持1CM微距拍攝,這可以讓我們近距離拍攝花草、小蟲或者拍攝微距小品,動植物肢體的細節處往往蘊涵著神秘的靈性,而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過的杯子、水果、首飾也可以創造充滿情趣的作品。
㈨ 長焦相機有哪些拍照技巧
長焦相機拍攝技巧
一、要拍好照片先端穩相機
評判一張照片的好壞第一標準是清晰與否,即便拍攝者光線運用得如何巧妙,構圖如何精湛,一張模糊的照片始終是失敗的,而導致照片模糊的罪魁禍首就是握機不穩定。長焦相機和卡片機最大的差異就是機身體積和鏡頭焦距,由於鏡頭焦距相對比較長,對於握機的穩定性有比較嚴格的要求,要使拍攝的照片清晰,握機姿勢至關重要。
正常情況下,我們會使用左手靠近相機前端(鏡頭下方)以支撐鏡頭,右手把持相機機身,握緊手柄,使用食指按動快門,用拇指調整光學變焦。握機的最佳姿勢並沒有絕對的標准,主要強調舒服和穩定。考慮到取景和對焦的時間會比較長,所以要將手臂緊貼身體,而不要懸空,雙腿微微分開站立。
如果使用LCD進行取景,可以利用相機的背帶,將它掛在脖子上拉緊,與身體、手臂形成三角形,以提高握機穩定性。如果使用取景框來取景,則將相機緊貼面部,可以利用臉部增加一個支撐點,從實際拍攝效果來看,使用取景框更容易獲得穩定的拍攝畫面。
手持狀態下拍攝要想獲得高速快門,對環境光線的要求比較高,如果以上兩種手持握機方法仍然無法獲得穩定的畫面那麼可以使用輔助物體進行支撐最佳選擇當然是三腳架。
二、「打鳥」看準時機再按快門
很多攝影愛好者買了長焦相機之後,首先想到要去「打鳥」。的確,長焦相機在鏡頭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成就了它特殊的使用——遠拍。不過想要拍好鳥,絕非是件容易的事.其中的技術含量可不低。拍鳥之前的准備工作必不可少.我們稱之為睬點。
首先要了解哪裡鳥最多,它們經常出沒的時間和區域,不要急著舉相機、按快門,要耐心觀察鳥的活動規律,選擇合適的拍攝地點,充分的准備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拍攝的是靜態的鳥,在取景、變焦、構圖等過程中動作一定要輕,等鳥在水面或樹梢站穩之後,再進行拍攝。
按快門之前,可以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構圖和曝光,背景盡可能選擇干凈的天空,這樣拍攝出來的畫面才容易突出主題。如果捕捉飛行中的鳥,那麼拍攝難度就高很多,首要任務就是提高快門速度,至少要達到 1/500秒才能抓拍鳥在空中飛行的姿勢。這時最好使用光圈優先,調至最大光圈,提高ISO和光學防料配合實現。
考慮到消費級相機感光元件面積有限,控噪能力一般,所以ISO不建議超過800。對焦點盡可能選擇單點,首次構圖不要太在意,把細活兒留到後期去做。連拍功能肯定要用到,干萬別吝嗇快門次數,否則拍不出精彩的照片。對於一些沒有手動曝光功能的長焦相機來說,可以使用運動拍攝模式.以實現同樣的拍攝設置。
三、讀懂光線即可拍出漂亮舞台
拍攝舞台也是長焦相機的長項。和「打鳥」不同的是,舞台拍攝的難點不在於控制曝光。為了烘托現場氣氛,舞台劇或者演唱會往往會用到追光燈,這時如果繼續使用乎均測光的話,畫面肯定偏暗,這時必須使用點測光或者中央重點測光,再配合曝光鎖功能才能實現准確曝光。
很多攝影愛好者在拍攝這一題材時,習慣性地打開閃光燈,這是錯誤的。因為消費級相機內置的閃光燈輸出功率非常有限,舞台的距離肯定超過了閃光燈的有效距離,無論啟動的是自動閃光還是強制閃光,拍攝出來的效果只會是一片漆黑。如果現場光線環境的確不夠理想,手持狀態下無法保證畫面的穩定,那麼可以使用臨時輔助支撐物,比如礦泉水瓶、桌子等。
除此之外,舞台拍攝還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是白平衡,當現場燈光色溫比較混亂時,可以嘗試使用預置的白平衡模式,充分利用數碼相機即拍即看的優勢。其次,提高ISO雖然可以間接提高快門速度,但犧牲畫質換來照片的清晰有些得不償失。
這樣做不僅暗部細節丟失嚴重,而且顆粒感明顯。最後就是選位,舞台拍攝選擇好位置甚至比擁有好相機更重要。如果長焦端握機很難保證穩定,可以嘗試走近一點.用中焦進行拍攝。
㈩ 人像攝影如何使用長焦鏡頭
人像攝影是最為廣泛的攝影題材,無論是入門新手,還是資深攝影師,都不乏使用長焦的攝影師身影。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長焦鏡頭拍攝人像的技巧,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長焦鏡頭拍攝攻略
一、長焦距拍人像的好處
焦距的選擇直接影響到拍攝對象在畫面中的比例,從而決定照片的視覺效果。原因是使用方便,變焦鏡頭可以原地拉近或推遠所拍攝的景物,這當然是簡單的構圖方法,但絕不是拍攝人像最好的途徑。
用中長焦鏡頭好處是拍出的照片,變形較小,透視正常,易於操作。由於其拍攝角度小,景深較淺,且對於景物有顯著的壓縮效果,所以可以虛化雜亂的場景,使人物更加突出,畫面更顯平穩。
二、長焦使用心得
長焦鏡頭能夠把遠處的人和景物拉近,強烈地壓縮空間,使得畫面變得相當簡練緊湊和飽滿,虛化前景和背景,突出主體,並在透視效果明顯減弱的基礎上獲得景物相互疊加的美感。
1、85鏡頭的好處
眾所周知85mm的鏡頭是人像鏡頭,定焦頭。大光圈,通光量好,畫質油潤,柔和。非常適合拍攝半身人像及特定環境下運用。在拍攝特寫畫面時,85mm的鏡頭相比標准鏡頭或者廣角鏡頭有不變形的特點,非常適合近距離的情緒描寫。相比於更長焦的鏡頭,85更接近自然人眼的透視,不至於把環境壓縮成一塊背景板。
2、85mm與50mm35mm的對比
85兼具了大光圈突出主體,以及拍人像不變形的特點。相比50及35,其背景虛化程度更加明顯,而作為人像頭,對人物膚色有一定的優化,尤其在天氣不好的時候對色彩的表現優於50或者35的鏡頭。但對環境的表現就不如50或30豐富。
三、長焦取景技巧
長焦的取景依然遵循幾種構圖法則,例如三分構圖,對角線構圖,井字構圖等, 另外長焦特有的壓縮感更容易捕捉到前景的利用。都市當中的拍攝來說,長焦對於縱深的捕捉有其優勢,例如隧道,通道,橋墩,路燈等等是特別適宜長焦發揮。而在野外,要把遠距離的景物拉近到模特身後,長焦也是最好的選擇。
四、長焦中如何對模特進行補光
長焦的補光要注意與環境的光比, 例如在山野間拍婚紗, 婚紗本來就容易過曝,那麼補光要盡量柔和, 做到不突兀,不能因為人工光比的滲入讓主體與背景分裂開來。在必要的時候, 可以用熱靴閃光燈針對模特面部以輕微的輸出值做補光之用。
五、與模特的距離與如何引導模特
運用長焦拍攝時往往與模特距離比較遠,所以在請模特就位前就要充分溝通,而攝影師與模特各自就位後的細微調整, 則只能依賴大嗓門了。由此,還是那句話,事先的准備工作最重要。
鏡頭選擇
一 不可或缺的大光圈鏡頭
對於人像作品的拍攝,最為常用的鏡頭當屬大光圈鏡頭了,大光圈可以營造非常夢幻的背景虛化效果,尤其用來表現清新人像可算是百試不爽!
首先推薦的鏡頭為佳能EF 50mm f/1.8 II,六百元出頭的價格卻有著f/1.8的最大光圈,足夠滿足你對大光圈的需求。
二.利用廣角特性拍攝清新人像
攝影從來就沒有什麼是“一定的”,廣角鏡頭也可以拍攝清新人像,
廣角靠近也能虛化
虛化其實就是因為景深足夠淺,而想要淺景深,除了大光圈跟長焦鏡頭以外,你還是可以通過靠近被攝主體來實現。同樣焦段和光圈下,你離主體越近,背景虛化效果越好。當然,要注意不要太極端,太近會對不上焦的哦!
三、利用長焦的特性,拍攝精彩人像。
說到人像攝影,不能不提到長焦鏡頭,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也是拍攝清新人像的“標配”之一,那麼使用長焦鏡頭可以達到什麼效果呢?
與前面提到的大光圈鏡頭不同的是,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提供全程的f/2.8大光圈,在拍攝的時候,你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你的景深。
拍攝清新人像鏡頭可以帶來不同的感覺,大光圈鏡頭不是拍攝人像的唯一選擇,廣角鏡頭,甚至超廣角鏡頭都是可以拍攝出不同味道的人像照片,長焦鏡頭向來在人像拍攝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拍攝基本技巧
1. 光圈
使用諸如f/1.2、f/1.4、f/1.8這樣的大光圈。50mm f/1.8隻要幾百塊,是一支很棒的鏡頭。在APS-C畫幅相機上,50mm鏡頭的等效焦距是80mm,非常適合拍攝人像。
2. 陰影與均勻光線
讓模特位於陰影區域,且照在模特面部的光線要均勻。讓模特站在陰影之中面向光源最好。
陰影與均勻光線
3. 對眼睛對焦
如果你使用大光圈鏡頭,就務必要保證焦點在眼睛上。淺景深下臉部的其他區域會有略微的脫焦。想加強這種效果的話你需要靠近模特拍攝,最好是拍攝特寫。
4. 謹慎選擇光圈
如果你想拍攝全身像,就要謹慎選擇光圈,以保證模特的所有身體部位都在景深之內。如果還使用比如f/2.8這樣的大光圈,景深就會過淺。將光圈收縮 到f/5.6,同時保證快門速度不低於1/125s,必要時提高感光度或者補光。這個組合只是一個建議,你可以嘗試不同組合來尋找最佳設置。
5. 手動模式
很多文章都建議使用光圈優先模式。在你剛接觸相機的第1個月里這是沒問題的。但如果你希望拍得更好,就必須學會使用手動模式。
6. 眼神光
確保模特的眼睛裡有一定反光。即使在陰影中也可以做到這一點,保持模特與光源的方向就好。
7. 道具
不要讓模特空著手,給他們點東西拿著。常用的道具是花束,即使是男人也可以拿著花束拍照。
8. 注意背景
讓背景有光或者處於陰影,總之要保持簡單,模特才是畫面的主體。在室外拍攝時,最好選擇開放性的背景,而不是一片灌木叢或一堵牆。
9. 服飾
花點精力關注模特的服飾。服裝和飾品也是畫面中的一部分,作為視覺創作者你應該有所選擇。
10. 學會Photo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