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效果 » 怎樣寫拜師帖好看
擴展閱讀
茅台酒多少錢 2025-07-28 05:53:16
cad定位線怎樣修改 2025-07-28 05:49:54
ps小兩寸照片應該怎樣弄 2025-07-28 05:43:27

怎樣寫拜師帖好看

發布時間: 2022-12-13 01:06:51

Ⅰ 拜師帖怎麼寫

孫先生大鑒:後生培平,多年來仰慕先生,欲投門下為徒,未敢啟口。前天,特去府上,之意甚為明確,欲拜師門下,請先生不辭。先生之書法、為人,可為天下楷模,學生為之驕傲,並願效之。

X先生XX師尊道鑒:
弟子XXX,久慕XX武藝,承蒙先生允納門下,願執弟子之禮,謹遵師教,團結同道,刻苦鑽研,傳承通備武藝,弘揚民族文化!
誠具名帖,恭行拜師大禮!

主禮:

見證:

弟子:

家庭住址,
身份證號:………………………。

公元二OXX年X月XX日
於 XX(地方)

Ⅱ 拜師貼怎麼寫

XX師傅:

道鑒!

弟子XXX,久慕XX方面超群,承蒙先生允納門下,願執弟子之禮,謹遵師教,團結同道,刻苦鑽研,傳承通備武藝,弘揚民族文化!

誠具名帖,恭行拜師大禮!

主禮:

見證:

弟子:

家庭住址,

公元二OXX年X月XX日

於 XX(地方)

可以用黑色的筆,最好是水筆!

流程:

1、向各行業的祖師行禮

2.磕頭敬茶

3.獻包括乾肉、芹菜、蓮子、紅棗、桂圓、紅豆等六禮。

4.叫師傅

5.師父宣讀收徒帖

6.師傅給徒弟一件信物

Ⅲ 古代拜師帖式怎樣寫

古代拜師帖格式如下:

「師道大矣哉,入門授業投一技所能,乃系溫飽養家之策,歷代相傳,禮節隆重。今有XXX(師賜藝名XXX)情願拜於XXX門下,受業學演XX。X年期滿,謝師效力X年。

課藝期間,收入歸師,吃穿由師供給。自後雖分師徒,誼同父子,對於師門,當知恭敬。身受訓誨,沒齒難忘。情出本心,絕無反悔。空口無憑,謹據此字,以昭鄭重。」下面是藝徒簽字畫押,引保代師簽字畫押。X年X月X日立。

所謂拜師帖,又稱門生帖、寫字或字據。

意思是,寫過拜師帖,給師傅留下一個字據,白紙黑字,代表著你從此投在師傅門下,立此為據。拜師帖中,一般都會說明拜師學藝的正當性,規定授業內容、學藝期限、收入分配方法及應負擔的責任,承認師傅的絕對權威。

字據是徒弟和師傅關系的重要憑證,所以師傅把字據看得非常重。如果徒弟要回字據或者師傅將字據歸還徒弟,就意味著師徒關系的終結。

(3)怎樣寫拜師帖好看擴展閱讀:

拜師禮儀

傳統的師徒關系僅次於父子關系,有的行業,一入師門,全由師傅管教,父母無權干預,甚至不能見面。

建立如此重大的關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風俗禮儀加以確認和保護。一般拜師禮儀分成三個程序。

第一,拜祖師、拜行業保護神。表示對本行業敬重,表示從業的虔誠,同時也是祈求祖師爺「保佑」,使自己學業有成。

第二,行拜師禮。一般是師傅、師母坐上座,學徒行三叩首之禮,然後跪獻紅包和投師帖子。

第三,師傅訓話,宣布門規及賜名等。訓話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規,勉勵徒弟做人要清白,學藝要刻苦等。

通常,拜師者要有引薦人和擔保人,師徒雙方簽詞相應的契約後舉行拜師儀式,由新從業者行拜師禮,再由師傅引領拜行業祖師並一一介紹給師兄等。各行各業的拜師禮儀程序大同小異,但也各具行業特點,甚至有入行拜師的行規。

中國拜師習俗的形成主要受儒家傳授學術的規制影響,最早可追溯至孔子收徒的做法並由其演化而來。至現代,中國的中醫葯、傳統藝術等行當仍採取拜師從業、傳授技能的方式。

Ⅳ 拜師貼怎麼寫

首先寫出尊敬,然後自我介紹,接著寫理由,最後總結及可。

寫拜師帖時,在第一行頂格先寫對老師的尊稱,如「尊敬的X老師」,「X老師」如同我們平常稱呼王老師、李老師一樣。

自我介紹另起一行空兩格作自我介紹,先說出自己的姓名及大概情況,如:「我是XXX」或「學生XXX」,「現在工作(就讀)於XXX」。

拜師理由然後簡要說出拜師理由,就是自己為什麼拜對方為師,想跟老師學什麼。

表白志向、願望再向老師表白自己學習的目的或學習的志向,懇切希望老師能夠接收自己。

致敬寫完以上這些內容,就寫上「此致、敬禮」。可以直接在正文後面寫上「此致」,再下一行頂格寫「敬禮」。

Ⅳ 拜師貼如何寫

拜師,先請中人向師傅說合,再擇吉日設宴,寫拜師貼,行拜師禮。拜師禮為三、六數,意為「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學徒期間不付工資,師傅管吃、住及制冬夏衣各一套。一般第一年打雜,第二年始學藝,三年滿師要做出師酒,之後再給師傅幫工一年為熟練期。學徒期間,要無償幫師傅做家務,一年三節要「哨師傅」,即送禮物。做出師酒的同時,要向與師傅一脈相承的同行送紅包,稱「坐凳禮」,禮金一般是師傅的一天的工資,禮到情到,此後可得關照。出師時,徒弟給師傅錢,師傅則給徒弟一套工具,並在出師酒席上分自己碗中的一半飯與徒弟,象徵徒弟出師,又表示師傅有事做徒弟也餓不著,也示意今後自食其力是從師傅這里分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