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梅花拳的梅花樁武功
武功是一個拳派的基本內容,武功則主要是由功法、套路和拳理所組成的。梅花拳是受漢民族傳統文化影響最深的一種拳術,我們從它運動的特點和拳法的特殊結構就可以看出:
一、梅花拳是沒有固定的拳術套路。它的基本拳路稱為「架子」。「架子」的構造就很特殊,它有五個基本的拳勢稱為「樁步五勢」,它們在練習時要靜止站樁。此外就是運動變化迅速的「行步」。「樁步五勢」和「行步」的練習要在拳場中走遍東西南北各個方向也稱為「四門八方」。這種串連起來的拳路可按一定路線周而復始的循環練習。初學者可以先學基本的和變化簡單的,隨著功力加深和練功時條件的不同再不斷補充和不斷變化各種拳勢和動作。梅花拳的對練拳路「成拳」除了必須要在「四門八方」各個方向上練習外,它的抓拿摔打的動作和拳勢皆可以因人而異,隨時編造。到了梅花拳的更高級的對練拳路「擰拳」時,更是「手無定手、腳無定步,勢無定形、見勁使勁、引進落空、見空按豆,隨勢而布。」這種「架子」、「成拳」、「擰拳」的變化和不定的形態,使得它們的內容可以靈活多變,無窮豐富。這種拳法結構的特點反映了宇宙萬物千彎萬化,無窮無盡的基本特性。梅花拳文理中說的:「拳無拳,藝無藝,無藝之中是真藝。」有拳、有藝,有了一成不變的套路就不是真正的武藝了。正如「道無形」之理,真正的武功是變而不變,有而無的,它也是「無形」的。不懂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辯證思維方法,就無法理解梅花拳的這種特殊結構。
二、梅花拳的基本拳路「架子」中有「樁步五勢」和「行步」。練拳時「樁步五勢」要站樁,要靜止不動:「行步」是不斷變化的動作要迅速輕靈,這一動一靜兩種極端的情況要在一個拳路中交替出現,這真是一種奇特的練法。
周敦頤的《太極圖說》認為:「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據,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陰變陽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運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在梅花拳的「架子」中,「動為陽,靜為陰」,在「樁步、五勢」中的「大,順,拗,小,敗」五熱又與「金水木火土」五行相對應。五勢之變化「本陰陽之理,太極之功」,「按五行相生相之理不斷變化衍生」。其餘如「剛柔」,「起落」,「進退」皆可謂陰陽。梅花拳「架子」的結構和變化,正是一幅「太極圖」的景象。梅花拳若要練好,就必須在練「架子」時「動靜」要互根;「剛柔」要相濟;「起落」「進退」要靈利。這也就是「陰陽不測之謂神」使拳法出神入化變化莫測的道理。
三、在梅花拳的基本拳路「架子」和對練拳路「成拳」中都必須要在「四門八方」各個方向上練習。何謂「四門八方」?即八卦的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個方位,也稱為四正四隅。此外在梅花拳的掌法,拳法和腿法中也要有「九宮之變化」九宮也就是四正四隅八個方位及中一點,拳術的變化也是人體的一種形體的動動。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八卦思維是一套直觀的形式化系統,它具有巨大的可納性。梅花拳把各種拳法的變化和應用都在八個方位上考慮,或者都要符合「九宮」之數,使得其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可以根據八卦爻變道理使其拳法有無窮的變化。
四、在梅花拳的「架子」中因有「樁步五勢」和「行步」的不同練法,「樁步五勢」可練全身之氣。練時要凝神,聚氣,調息,懂聚氣之法,這顯然是在「練內」。而「行步」是練步法法之輕靈迅速,這主要是「練外」的,因此它是「內外兼練」的。
不論在練「架子」或「成拳」中都要一氣貫串,一氣呵成,不散不亂,內外一體。自始至終都要練形,練氣,練神。先要「形氣合一」再「神氣合一」達「精氣神一體」即「渾元一氣」。
梅花拳拳法中也把人體看做一個小天地,本「天人合一」之理。練拳必須知「四時行功加減」及「易筋經」之道理。梅花拳練拳之目的是要「先固根本」即:「仙煉之則為內丹,武煉之則為外丹,然內丹未有不借外丹而成者。動靜互根,溫養有法,自有結胎還原之妙。內丹既成,靈妙莫測,自成金剛不壞之體,則超凡人聖上乘可登,若雲制敵猶其小焉者也。」
上述精神就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整體觀,正如朱熹說的:「總天地萬物之理,便是太極」,「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實際上若細心觀察,在梅花拳的「架子」中兩手的動作都在空間全方位上劃出了一個個的太極圖。
由上述討論的梅花拳武功的四個基本特點就可看出,梅花拳拳法的指導思想就是我們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陰陽五行學說、八卦變易之理、渾元一氣的整體觀等。如果不懂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思維方法也就無法理解梅花拳的拳理,也不能煉好梅花拳武功。梅花拳弟子們都知道,梅花拳是很有文化素養的一種拳術,在武功鍛煉過程中拳法理論的指導作用是很重要的。常常要一邊練功,一邊學習拳理,還要在鍛煉過程中對拳理不斷地體會,領悟。因此,梅花拳武功的鍛煉過程也就是一個傳統文化思維方法的學習和訓練過程。
當梅花樁武功練到高級階段時,就要懂得煉神、煉氣之法,對此就要進行修心養性的文練。如前面所說,內丹養成,除武練外丹之外,還要用溫養之法,也就是文練的方法。因此文功實際上就是武功的高級階段。文理,是梅花拳文場中比拳理更高級的理論。它是指導梅花拳拳派一切活動特別是文場活動的理論和依據。文理主要以手抄本經書的形式世代流傳下來,也有一些輾轉抄錄的另散文字和圖譜。它們都被奉為比生命還貴重的至寶,被嚴密收藏,絕不輕易示人。我們在調查中經多次艱苦地說服工作,才看到和抄錄了其中一部分,雖未詳盡,但也看出了梅花拳的主要指導思想及其文場活動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文理主要取材於佛、道、儒三家學說及周易,但其內容主要是與修心養性,煉氣煉神有關部分。雖然其中仍保留一些神、佛、仙、道等宗教詞語,但其含意已經變了,成為煉神煉氣的功法所使用的名詞了。就連儒家學說和易經中的語句也是如此。例如:「三綱五常」,在討論修心養性時,人的精氣神謂之三綱,心肝脾胃腎謂之五常;在討論拳法和練體時,天地人稱為三綱;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就是五常。在梅花拳的任何拳法和功法中對方向都很重視,又如:在易經中艮卦的:「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是指文煉中的兩種功法(艮背)與(行庭)能止念凝神忘形的境界等。在文理的經書中也有一些神佛傳道的故事,但這都是有所指的,主要是指導梅花拳發展、流傳的歷史,並給於對梅花拳的發展、傳播有卓越貢獻的祖師某些尊稱,以示紀念。梅花拳祖師怕弟子們學文理時看不懂經書中隱語和借用的詞語,還有一段文字說明。「講道不離身,打鐵不離砧,大道分明在人身,迷人不知向外尋,泥胎木象都是假,鐵打銅鑄也不真,修行不遇名師點,枉費徒勞一片心」。這里所說的「道」、「大道」、「修行」當然都是指導煉功了,明確指出文理的內容不是宗教迷信,而是修心養性的功法。此外又能如:「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在靈山塔下修」。這里所說的「佛」是指(長生之道),而「靈山」「靈山塔」就是指的(心)了。注意,煉功中的「心」可不是心臟,而是指導的產生意念的神經中樞,大腦皮層。梅花拳文場主要是煉文功,也就是修心養性,煉神煉氣。煉文功必須要心靜,清心寡慾,摒除一切雜念,清靜無為。文理中就吸收了很多佛、道兩家在修行時這方面的理論和方法。如佛教中的「三皈五戒」,即皈佛——元神;皈法——元氣;皈僧——元精。五戒——殺、盜、窯、酒、妄。道教中的「三寶五行」,即三寶——精氣神;五行——有仁慈——屬木利於肝;有義氣——屬金利於肺;有禮讓——屬火利於心;有智慧——屬水利於腎;有信實——屬土利於脾,等等。文理中還有很多內容是談功法的,如:「由凡希聖聖希天,反轉洛書參靜禪」、「要知性命在何方,離坎爻中是祖鄉」,「去妄存滅悟本空,正心反內守靈宮,希賢希聖希天容,一念不生萬法通。一條大道少人奔,尋至玄關始入門,養性靈台身有主,神存至善魄成魂」。以上都是修心養性,入靜調息之法又如:「修行不論行往坐卧,天門常開地戶永閉,專意觀看書,神不外游,氣不耗散,久久鍛煉自然心空,心空發朗體卦虛空,久而行之自然金丹成就。見性明心忽然惺悟,認得元性從何而來,往何而去,脫離生死返本皈源」。以上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的根本大法。注意這里不僅談的是功法,還有些煉功時的感受體會。又如:「我大道言面壁非有別件,端疊生閉雙目如同泰山,去不追來不想不生一念,恐不視懼不驚不開一言,。無天地無日月無桉無殿,無飛禽無走獸無水無山,無人相無我相無紛無亂,無壽者無眾生無火無煙,知止定定後靜靈光閃閃,如此辰居其所龜息綿綿,心忘形性忘心真靈不散,靜之久忽然的元神出關,見天地和三光百般景現,這乃是身內道顯發外邊」。這是一個靜坐修行的功法,這里不僅是功法還有練功者的感受和思維活動。注意文煉之人當功夫達很高境界時,常常引發出人體的特異功能,因此他們的思維和感受是一般人很難理解體會的。這也是文理非常深奧,一般配人很難懂的一個原因。在文理中常把煉功者稱為修道之人或佛門弟子,把求得長生或練習文功,武功之理稱為無字真經,如:「金檁金梁金廟台,紅門落鎖無人來,你說你是佛家真弟子,為啥不帶鑰匙來?蓮為鑰匙性為簧,無字真經法內藏,真性打開三簧鎖,一條明路到家鄉」。這里說的梅花拳文功的要點:一個是「蓮」—即舌抵上齶,使內氣做周天循環;一個是煉性,煉成「真性」,這也是「性命」雙修的意思。
梅花拳根在平鄉,花開四方。自清初以來,以平鄉為中心,梅花拳遍布冀、魯、豫,輻射全國十數省市區及五大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至今平鄉縣253個行政村,村村習練梅花拳,有梅花拳班(隊)的村莊佔70%,其中大班幾十人,多者百餘人,小班十幾人。在二十世紀80年代經常習練梅花拳者多達6萬餘人,其中在班練習者萬餘人,散練者五萬人。廣宗、威縣、巨鹿、南和、雞澤、永年、巨野、嘉祥、沛縣等縣市習練人數也較多,其中廣宗有65%的村莊習練梅花拳,弟子達到4500人。自1991年以來,平鄉縣共舉辦中國*平鄉梅花拳聯誼會16屆每逢正月十六日全國各地及國外20個國家的弟子、弟子到後馬庄鄒氏墓群尋根祭祖、切磋技藝、交流研討,十幾年來,平鄉縣多次組織梅花拳武術隊參加省市及亞太武術交流會,並多次獲獎。
㈡ 啥是梅花樁
亦稱「梅花拳」,武術拳種。要求立於木樁上練習。
故全名為「干枝五式梅花樁」。樁凡五根,植地成梅花形。基本技術為五種樁步的靜力練習。套路無一定式,變化多端,活而不亂。勢如行雲流水。常見的布樁圖形有:北斗樁、三星樁、繁星樁、天罡樁、八卦樁、五行樁、九宮樁等。老舍《四世同堂》十八:「在少年,他踢過梅花粧,摔過私跤,扔過石鎖,練過形意拳,而沒有讀過一本書。」
梅花樁,又名梅花拳,簡稱梅拳,立於樁上練習的一種拳術,也常用來作為基礎功練習。梅花樁起源於明末,最初以家傳形式流傳於民間,到清乾隆年間始向外界流傳,近代以河北欒縣韓其昌傳人較多。
㈢ 梅花拳到底有用嗎
我個人比較贊同李連傑對武術的看法:練武不為技壓群雄,只求自強不息。
不管什麼功夫,練到一定的境界就會很厲害。中國傳統武術實際上包含的東西很多,包括套路,技擊,器械,跌打醫療,陰陽哲學等等。
習練中國武術的主要目的是強身,護身,而不在於主動打倒對手。
至於習練什麼武術,主要還是緣分,興趣。
梅花拳即梅拳,亦稱梅花樁。為演練方便,在地面演練較為廣泛,稱為落地干枝梅花樁。起源於明末,清乾隆年間流傳較廣。布樁圖形有北斗樁、三星樁、繁星樁、天罡樁、八卦樁等。樁勢有大勢、順勢、拗勢、小勢、敗勢等五勢,套路無一定型,其勢如行雲流水,變化多端,快而不亂。"又據《梅花拳根源經》和《梅花拳傳承譜》記載:梅花拳第一代為收元老祖(虛擬),第二代張三省,傳說在巫山羽化升天。前兩代均以開法傳道為主,且單一相傳。自第三代鄒宏義開始,才有文理武功的具體記載。
說梅花拳能開發智力,我是不相信的,估計也沒哪個武術家敢這么說。這應該是一種誤導炒作,建議你別學。
在網路上幫你搜到有關燕子傑的介紹,自己看吧:http://ke..com/view/493.htm?fr=ala0_1_1
㈣ 求少林寺72絕技基本功的練法,單項的也行
少林寺72絕技基本功:耳目基本功夫懸金錢、手上基本功夫打紙墩。
打紙墩:將厚紙平疊、粘合成三四寸厚、七八寸見方的紙墩,置於桌沿。練功者以拳、掌、指、臂、肘擊打紙墩,用力逐漸加重,紙墩須及時更新。
擊掌時四指伸直並緊,拇指屈貼虎口部,以掌側劈擊或掌心拍擊。用拳時拳面、拳背兼練。均可助以臂力。擊肘時舉臂曲肘,以肘下擊。左右肢交替鍛煉,站弓步練功。
練指時則正立桌側,包括跪指插(五指屈第一二節作彈子拳狀,以四指指背插擊)、立指插(四指伸下直插)、畫眉手插(五指參差密並下插)。如此早晚勤練,三年功成。
(4)梅花樁鍛煉身體效果怎樣擴展閱讀:
耳目基本功夫懸金錢:
懸金錢乃練耳目之聽視力,與防敵人襲擊之法也。可取舊銅錢二枚(帶孔者),以細絲線系於梁間,高與目齊。
練時先立於銅錢前,以手推錢,使自眼前飛過,而習不瞬。再背身習聽風之功,久之效乃大著。遇警之時,交手之際,自能臨機應斗;再出絕藝各種功夫,則無不致勝矣。
習武之人,於拳腳器械之外,又須練習軟硬功夫一二種,或數種。蓋功夫之與拳術器械,亦猶耳之與目,宜乎並用,而不可須臾離者也。故技擊家諺雲:打拳不溜腿,一世冒失鬼。又雲:打拳不練功,到老不成名。
㈤ 梅花樁的步法
梅花樁的步法有八方步和行步兩種。1八方步,也稱群步。八方步又分大中小3種。小八方步是基礎步法,運動中便於閃、轉、伺機進擊。中八方步和大八方步用以對付多個對手,快而不亂,進退自如,可取主動之位置,佔有利之地形,進退隨情,起落隨形,變化有法,動靜有術。2行步有3法,即擺法、扎法、撤法。
梅花樁的器械練習套路有大刀、大槍十二咱和大桿劈刺法,長柄器械類有戟、槍、棍、槊、黨、耙、倒鉤矛、梢子桿等;刀劍鉤刺類有連環刀、劍、虎頭鉤、月牙刺等;此外還有流星錘等。
練梅花樁,應該注重5式樁步的靜力練習,這有利於練出通身一體的摔打功夫。樁式還有開襠順胯的特點,以加大髖關節的活動幅度,提高靈活性。練梅花樁要求用鼻均勻地做腹式呼吸。經常從事梅花樁練習,對身體有良好的作用,可以使神經系統的穩定性、靈活性、准確性得到改善,提高某些肌肉和肌群的彈性和力量,增強心臟和呼吸系統的功能。
南拳也有梅花樁,但懷北方梅花樁、梅花拳不同,它不僅上肢動作多樣,而且又較多地採用腿上的動作,所以也稱為「南北合拳」。其手法主要有點、轉、沉、挪、解、落、帶、進。步法以拖馬步為主。其步型多用「一字馬」,身型注重側身姿勢,術語稱「一片身」,目的是在防守中暴露面積小,進攻時保持一條線,便於捷進直取。其動作要求虛實分明,交手講究身躲、閃、帶、打,避其鋒芒,攻其虛弱,進如暴風鄧雨,勇猛敏捷。
梅花樁是干支五勢梅花樁的簡稱,也叫梅花拳,是我國比較古老的拳種之一。傳說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屬於昆侖派系。過去梅花拳法是以家傳形式在民間流行的,輕易不向外露,直到明末清初時,才在我國山東、河北、河南一帶傳播開來,並在清末、民國時期官方和民間組織的各種武術擂台賽上取得優異的成績,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梅花拳練功講究內外結合、內外兼練、形神合一、形氣合一,他的動作舒展大方、剛柔相濟,動靜有致,無論形神皆有獨特風格。
梅花樁在先前不論是練功還是技擊,都在樁上進行,在長方形的拳場上,按照套路,每步一樁,約栽樁百根,最低樁為三尺三寸。隨著習武人的功夫的不斷增長,樁也慢慢增高。
㈥ 小架梅花拳五勢都要注意什麼,怎麼站好
梅花樁五勢分為「大、順、拗、小、敗」五個姿勢,按五行的屬性,分屬「金、水、木、火、土」;在五臟則分屬「肺、腎、肝、心、脾」。
大勢要求兩腿三七勁,含胸拔肋,一拳平伸,沉肩墜肘,一拳上舉於耳後,兩拳眼意念相對,意在上方。肺居上焦,在胸腔兩側,主氣,司呼吸,使清氣得升,濁氣得降,通調全身氣血運行。\此勢「含胸拔肋」,有助於加強肺的呼吸運動。
順勢要求弓步平膝跨,與地面九十度垂直,兩臂前後平伸,拳背微往後擺,挺腰含胸拔背轉頭,氣沉丹田。腎居下焦,腰為腎之府,氣歸丹田而滋養雙腎,腎主納氣,加強呼吸深度。腎藏精,化生元氣。元氣推動於人體的生長發育,逐漸激發了身體各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
拗勢要求兩臂伸直,一腿內扣,一腿蹬直,腳跟外旋。轉動雙肋,有助於雙肋經絡氣血運行。肝居中焦,肝經循行「肝足厥陰之脈,循陰股,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與督脈會於巔」,經氣通過肝經,肝受養,肝暢情志,肝藏血,主疏泄,調氣機,此勢有助於調節血在全身的分布。
小勢要求身體呈單重力,一拳平伸,沉肩墜肘,一拳置於耳後上方,胸做含,意在胸中。心居上焦,主血脈,主神志,主宰人體生命活動。\胸為心之所在,意在胸中,加強心經氣血運行。
敗勢要求列身拔肋,兩臂伸直,意在脊中,脾居中焦,位於脊中,經氣仍暢,脾氣受養,脾統血,主運化,脾能運化水谷,此勢有助於把食物的精華運輸到全身。
五臟之中,心為君主,肺為華蓋,脾為後天之本,肝為將軍,腎為先天之本,五臟藏精而不泄。梅花樁久練可令五臟調和,陰陽平衡,化生精、氣、神,使氣旺,精盛,神足。
古人對此有精闢之語:「精養靈根氣養神,養功養道見天真。丹田養就長命保,萬兩黃金不與人。」又雲:「人命在己不在天,保精養氣可延年。何須外煉金丹葯,梅花五勢頤壽丹。」
這五個動作交替變化,就是梅花拳!
另:
大勢屬金,須涵胸拔背,氣斂丹田,靜以觀動,借勁使勁,或曰順人之力借人之勢也。順勢屬水,其變化歌曰:順勢展開一條線,四路來人能改變,手眼身法步等。拗勢屬木,靜勢則斜身拗步,動作橫走豎撞,迎風掌、斜身截步等又為此勢中之得意手也。小勢屬火,站開其穩如釘,其變化尤多矣,刁拿鎖帶,踢趟撥縮,勾掛踩蹁,摧腿截腿尤為其特長矣。敗勢屬土,千變萬化,以快為其母,敗中取勝,是其良技也。
再另:
大勢變化
氣練丹田站當中,留神細看來人形。
南來順他向北往,東來順他向西行。
見勁使勁借他勁,不可爭力逆進行。
順勢變化
單鞭伸開一條線,四路來人能改變。
一變昆錘掛裹手,二變豁山錘當先。
三變手眼身法步,四變掃腿帶地盤。
拗勢變化
拗勢伸開似龍形,合肩扣步走西東。
橫走豎撞迎風掌,斜身拗步令人驚。
左翻右轉橫擺腿,栽捶快捶不留情。
小勢變化
小勢站穩賽如釘,踢點截撞似猴形。
刁拿鎖帶靠身肘,勾掛踩蹁步法精。
摧腿劈腿迎風腿,上下變轉快如風。
敗勢變化
敗勢伸開回頭看,左劈右扣隨時變。
前後左右撐拔腿,前劐後挑上下翻。
腳打七分手打三,千變萬化快為先。
㈦ 陽光體育長廊鍛煉項目中,「梅花樁」的功能是什麼
給你標准謎底:錘煉腳弓踝關節跟腱小腿肌肉群
㈧ 梅花樁對幼兒的好處
鍛煉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及協調能力,使幼兒能積極參與活動,遵守活動規則。
活動目的:
1、遵守游戲規則,體驗游戲的樂趣。
2、通過跑、蹲走、不同跳、爬等鍛煉孩子的動作協調性、靈活性。
3、了解梅花樁的特點,嘗試探索它的不同玩法。
活動重點:
練習孩子跑、蹲走、不同跳、爬等動作,鍛煉幼兒動作的靈活性。
活動難點:
有初步的規則意識,能遵守游戲的規則。
活動准備:
場地 自製梅花樁 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帶幼兒進入場地,隨音樂做熱身運動。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梅花樁,幼兒自由探索玩法,教師記錄。
2、教師帶領幼兒一起玩游戲。
游戲一:繞跑
梅花樁保持一定的間隔距離擺放,幼兒迂迴繞跑。
游戲二:蹲走
梅花樁保持一定的間隔距離擺放,幼兒迂迴蹲走。
游戲三:跨跳
梅花樁保持一定的間隔距離擺放,幼兒迂迴跨跳。
游戲四:開合跳
梅花樁保持一定的間隔距離擺放,幼兒迂迴開合跳。
游戲五:雙腳並攏跳
梅花樁保持一定的間隔距離擺放,幼兒迂迴雙腳並攏跳。
3、小結以上活動,請幼兒繼續探索它的玩法。
三、結束部分:
1、幼兒隨音樂進行放鬆活動。
四、活動延伸:
1、繼續探索梅花樁的不同玩法。
2、親子活動:能積極和父母一起參與梅花樁的游戲。
㈨ 少林寺武僧練的梅花樁間距
少林正宗七十二藝之「梅花樁」,專練身體敏捷及步法輕靈的功夫
天地任逍遙耶 >《武術功夫》
閱1254轉92020.05.15關注
少林從師數十冬,梅花樁上練真功。
持之以恆銳意修,定可成名蓋群雄。
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
練 法
1.用石灰在地上劃碗口大的圓圈5個,形如梅花。走盤時步步踩在圈上,走梅花樁步,要練習半年功夫。
2.在地上擺上5 個碗,碗口向下,碗底向上,排成梅花樣。踩在碗底上面練習梅花樁步,步步踩准,切莫掉下來,半年以後可達到行走自如。
3.在地上栽5根直徑2 寸1 分的木樁,上邊露出1 尺半,栽成梅花樣,栽樁的地面如果松軟,可以加石塊、磚塊砸結實栽穩固。腳踩在樁上練習梅花樁步,持續半年。
4.將木樁露出地面3 尺高,栽樁方法同上,埋栽好以後,可在樁上練習武術拳套招式、馬步樁功等,又需用1年。
5.再埋露出地面5 尺高的木樁,栽埋木樁方法同上。
6.再埋離地面7尺高的木樁,栽埋木樁方法同上。栽埋好以後,可以用腳步步踩在樁上練習拳路和招勢,或者各種樁功等,至練習純熟,在樁上運用自如為度,必須1 年半功夫。
練習功法和拳路招勢,必須身上帶砂袋。砂子應經火燒和豬血浸,否則會損血,若用銅制腿環或青銅代砂亦可。重量由輕漸重,日日增力,月月增加沙袋重量,直至全身上下共帶沙袋60 斤,能練習自然,可於樁上躥躍縱跳如履平地,即功夫告成。初步成功需5 年,真正成功需要6 年。要想鞏固功夫要8 個春秋,並仍然要繼續苦練。否則不進而退,退則前功盡棄,一切苦心力氣均付之東流。
練習者最初在地上練習時,立時只一足,並且著力於足尖,心中自定跳躍的程序,左右足下落不要受限制,以便利為主。足尖一定要踩在梅花樁的中央,不可偏位,偏則功夫稍遜,更要努力,待練熟後再上樁。
功法闡釋
1.梅花樁功是少林正宗七十二藝中的軟功內壯法,屬於輕身功夫的一種,也是飛檐走壁的基本功夫,專門練習人身的敏捷及步法輕靈的功夫,為少林寺武僧經常練習的傳統樁功之一。
2.少林武術的走樁是東、西、南、北四方各栽一根木樁,中間栽一根,為五子梅花樁;還有七星樁(排列象天上的北斗七星,又名「勺子星」)、九星樁(排列是在前、中、後各豎3 根樁,共9 樁,形成方陣)、八卦樁(按八卦圖乾、坎、艮、震、巽、離、坤、兌排列)、九宮樁(排列按金、木、水、火、土、外加圪、艮、巽、坤四個斜方,共為九宮,也可以說八卦樁當中,加一根戊已樁,即為「九宮」)、天罡樁(排列式是從左至右分為12 行,每行前、中、後豎插3 樁,共計36 樁,取「三十六天罡」之意)、天干樁(排列前3 根、中4 根、後3 根,共計10 根,取「十天干」而得名)、地支樁(排列每行3 根,共4 行,按屬相「十二地支」而得名)、竄宮樁(排列是共4 行,每行7 根,按「二十八宿星辰」而得名)、地煞樁(又名「竄林樁」,排列式共6 行、每行12 根,共72 根,按「七十二地煞星辰」而得名)、轉輪樁(下邊一個粗木軸,栽在地下很穩固,上邊一個轉盤,盤上也是五根梅花式木樁排列,在其上練習很難,因為木盤轉動,沒有15 年至20 年的功夫不能習成轉輪樁)、猿猴樁(排列式當中一個大粗木樁,上頭一個橫木,當中有一個活動鐵軸在橫木上穿過,橫木的兩頭各安兩個短樁,連中間大柱共5 個,橫木的兩頭下邊有石墩接著,與橫木相距2 寸。如果跳上練習功夫,跳到一頭,另一頭即撬起,兩頭形似猿猴,並跳上躍下地活動著,很難踩穩樁頭,與轉輪樁費力不差上下,需15 年苦修)。
3.經過練習樁功,既能增長下盤的實力,又能把身體練習靈活,是少林武術中一種重要的基本功夫。練習梅花樁和練其它樁同樣困難,木樁面積很小,人在上面以腳前掌踩踏,一不穩就會掉下來。同時,由於各樁當中有一定空隙,每一個動作必須要掌握分寸尺度,否則如果不慎掉下來是小事,四面都是樁頭,會受傷損的。因為難度大,危險性也大,所以不要貿然蹬樁,要練成一定技巧後,再上去練習。
4.練習此功夫多用於臨機應敵之用,除了練習跳躍靈便,還練習眼神。與人交手時可使人捉摸不定,可出奇制勝。
5.少林梅花樁練習的要點:要吃苦耐勞,不許間歇;要堅持不懈,銳意精心進修。此功主要練習身之輕靈,步之敏捷,限之觀察。
㈩ 如何鍛煉身體協調性
平衡對身體協調很重要,走平衡木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沒有條件可以試一下平伸兩臂單腿站立,或者多跳繩,總之要調動四肢的同時運動就可得到滿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