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季豆怎麼種 方法
1、種植時間:種植四季豆的最佳時間是在春季和夏季的晴天。2、選擇地塊:選擇有機質豐富、排水性強的沙質土或腐殖土種植四季豆。3、種植方法:在地塊中挖溝,播種並覆土,最後覆蓋地膜。4、管理:四季豆結莢後,為其補充稀薄的尿素。
四季豆如何謹悔種植
1、種植時間
種植四季豆需要選擇合適的時間,植株適合生長在溫暖的氣候條件下,種植的最佳時間是在春季和夏季,栽種前要及時觀察天氣狀況,避免雨天種植。
2、選擇地塊
種植四季豆的地塊需要含有充足的微量元素,以確保植株生長所需的養分,最好選擇有機質豐富、排水性強的沙質土或腐殖土,以保證土壤的通透性,促進四季豆橡型後期的生長發育。
3、種植方法
種植四季豆時,先將地塊深耕一次,然後在其中挖一條溝,並將種子保持10厘米的間隔點播在土壤中,最後用細土掩埋,還需要為其覆蓋地膜以保溫保濕,為植株營造溫暖的發芽條件。
4、養護管理
在四季豆後期的管理過程中,要為植株提供充足的水分,保持土壤微濕,而且在四季豆結莢後,要為其施加稀薄的尿素,以促進果實的膨大,並在植株的生長期進梁晌猜行1-2次中耕除草。
2. 四季豆如何種植
四季豆的種植方法和管理技術:
一、定植補苗
在種植四季豆之前需要做好整地深翻的工作,因為這樣可以提高*壤的肥力,也可以從根本上杜絕病蟲害的發生。在種植四季豆的時候要注意選擇沒有傷口、沒有病蟲害的種子。當種植成功之後要時刻注意四季豆的生長情況,如果出現有死苗或者生長狀態不好的幼苗,就需要及時的拔出然後補上同等生長速度的健康的幼苗。
二、肥水管理
在四季豆的生長過程中,水分以及肥料會返謹對它的生長造成十分大的影響。當四季豆在幼苗時期時就可以使用腐熟的稀糞水或者是尿素來進行施肥。
當四季豆爬苗的時候就需要進行及時的追肥,因為這個時間段里正是四季豆需肥量最大的時期,四季豆施肥的量一定要嚴加控制,大概每畝施2-3噸有機肥即可,還可以將過磷酸鈣和硫酸鉀配置在肥料中。需要注意的是,二者都不能超過10千克,這樣配置的肥料能夠促進根系生長和提高根瘤菌活性。
三、搭架引蔓
因為四季豆是蔓生性的植物,所以在種植四季豆的時候需要及時搭架,一般會選擇在四季豆生長到35厘米左右的時候進行搭架,並且需要及時做好引蔓漏森基的工作,這樣可以讓四季豆的植株攀爬在支架上,可以促進四季豆的生長。
四、除草處理
播種後的第10天要進行除草,雜草會影響植株的生長發育,可以使用專業的除草劑經過稀釋後使用。
五、防治蟲害
在植株的生長發育期,很容易遭受病蟲害的侵襲,要注意及時預防病蟲害。如果已經發生病蟲春首害的現象就要使用葯物進行殺蟲,每畝用45—60公斤葯液進行防治即可。
3. 四季豆的正確種植方法是什麼
四季豆,無論單獨清炒,還是和肉類同燉,亦或是焯熟涼拌,都很符合人們的口味。不過四季豆要怎麼 種植 呢?以下就是我整理的四季豆的種植 方法 ,希望對你有用。
四季豆的種植方法
溫度
菜豆喜溫暖不耐霜凍。種子發芽的溫度范圍是20-30℃,低於10℃或高於40℃不能發芽。幼苗對溫度的變化敏感,短期處於2-3℃低溫開始失綠,0℃是受凍害。
光照
屬短日照植物,但不同品種對光周期的反應不同,可分為3類:一是光周期敏感型,二是光周期不敏感型,三是光周期中度敏感型。
水分
菜豆根系發達,側根多,較耐旱而不耐澇。種子發芽需要吸足水分,但水分過多,土壤缺氧,種子容易腐爛。植株生長期適宜的田間持水量為最大持水量的60-70%,開花期對水分的要求嚴格,其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為65-80%。
土壤和營養
菜豆最適宜在土層深厚、松軟、腐殖質多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沙壤土、壤土和一般粘土都能生長,不宜在低濕地好人重粘土中栽培。適宜的pH為6-7.不宜過酸或過鹼。菜豆對氮、鉀吸收多,磷較少。還需要一定的鈣肥。
四季豆原產中、南美洲,是喜溫蔬菜,不耐高溫,經不了霜凍或酷暑,喜陽光充足、土層深厚、排水良好、有機質豐富的中性壤土。它的根系發達,當子葉剛露出土面時,主根已有大量的側根,擴展的半徑可達80厘米,但多分布在表土。四季豆結莢時,主根可深達60厘米以上,適宜種植在土層深厚即在畦上種植。四季豆幼苗期;植株根上的根瘤菌很少,固氮能力也很弱,如採用根瘤菌接種技術,即播種前;用根瘤菌劑拌種,能提高小苗根部根瘤菌的數量和固氮能力,產量會大大提高。
種植季節:
2-4月(也可在8-9月進行秋播)。具體春季播種期為:美東地區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秋季播種:美東地區7月下旬至9月上旬。
自己栽培名優譽派氏四季豆,可用種子直播,應該選用籽粒大、整齊、飽滿、充實、有光澤、未受病蟲害的優良種子。播種前需曬種1-2天,用溫水浸種4-6小時,見種子皺皮時撈出播種。露地栽培最適宜的溫度應在10°-25°C,其幼苗生育的適溫是18°-20°C。播種前2-3天應該澆水潤畦,待土壤稍干不粘時淺翻鬆土,開溝點播,播種深度1-2厘米左右。爬藤式四季豆每行距50-60厘米,穴距40-50厘米,每穴播2-4粒種子。矮生四季豆行距40厘米左右,穴距30厘米左右,每穴播3-5粒種子,深度5厘米左右。播後覆土平畦,加蓋地膜,出苗後即揭膜放苗,然後間苗。密植是提高四季豆產量的另一良方,乾旱或陰雨、溫度過高或過低、營養不足、光照不足,通風不良是造成它大量落花落莢的原因。
生長管理:
1、對水分要求嚴格,喜濕潤而怕旱忌澇。開花前澆水宜少,一般不幹不澆;開花至結莢期需多澆水,一般每2~3天澆水1次,氣溫高時適當增加澆水次數。
2、通常可結合澆水進行施肥,生長前期追施2~3次以氮肥為主的腐熟有機肥,開花至結莢期,每1~2周噴施1次腐熟的有機肥,要求為氮磷鉀復合肥。
3、生長適溫1 5~20高於或低於時易落花,夏季高溫時需遮陰降溫,低溫時忌長期淋雨。矮生品種無須設立支架,蔓生品種可在株高1 5~20厘米時設立支架或牽引藤蔓攀爬棚架或欄桿。花謝後約10天,豆莢長約10厘米即可採收。採收時一手抓住花梗,另一隻手將豆莢掐下,注意不要硬扯而拽斷莖蔓。
四季豆對水分要求較為嚴格,水分不足,植株生長不良,影響慶散產量和品質;水分過多,植株會徒長,也會落花落莢嚴重。原則上是前控後促,澆莢不澆花。開花前如過於乾旱,可澆1次小水,以供開花之需要。一般當幼莢2-3厘米長時開始澆水,以後每5-7天澆1次,保持土壤濕潤。進入高溫季節,應勤澆輕澆,並在早晚澆水,以降低地表溫度。
四季豆在整個生育期中需氮肥、鉀肥較多,磷肥較少,還需一定量的鈣。不能讓它與豆類作物連作。四季豆主要以嫩莢供食用,一般開花後10-15天即可採收。採收的標准為莢果由細短變粗長,由粗變為白綠,豆粒稍顯。
四季豆的嫩豆莢含有皂素和毒蛋白這兩種羨粗有毒物質,需在高溫下才能將這些毒素破壞,如加熱不徹底,在食用2-3小時後,有人會出現嘔吐、惡心、腹痛、頭暈等中毒反應,因此四季豆一定需煮熟後吃。
四季豆的特徵初生真葉為單葉,對生;以後的真葉為三出復葉,近心臟形。總狀花序腋生,蝶形花。花冠白、黃、淡紫或紫等色。自花傳粉,炒四季豆照片(20張)少數能異花傳粉。每花序有花數朵至10餘朵,一般結2~6莢。莢果長10~20厘米,形狀直或稍彎曲,橫斷面圓形或扁圓形,表皮密被絨毛;嫩莢呈深淺不一的綠、黃、紫紅(或有斑紋)等顏色,成熟時黃白至黃褐色。隨著豆莢的發育,其背、腹面縫線處的維管束逐漸發達,中、內果皮的厚壁組織層數逐漸增多,鮮食品質因而降低。故嫩莢採收要力求適時。每莢含種子4~8粒,種子腎形,有紅、白、黃、黑及斑紋等顏色;千粒重0.3~0.7千克。染色體數2n=22。
菜豆按莖的生長習性可分為3種類型:蔓生種菜豆的莖呈左旋性纏繞生長,頂芽為葉芽,各節葉腋可形成側蔓或花序;生育期一般為100~120天;花序多,開花結莢時間長,產量較高。其矮生變種(P.vulgaris var.humilis)的主莖生長4~8節後頂芽形成,花序不再伸長;各節葉腋發生側枝或花序,側枝生長幾節後頂芽也形成花序;生育期一般為50~60天;花序少,開花結莢少,產量較低。採收期較集中,適宜機械化栽培。蔓生種與矮生種之間的中間類型為半蔓生種。此外,還可按莢果結構分為硬莢菜豆(莢果內果皮革質發達)和軟莢菜豆(嫩莢果肥厚少纖維);按用途分為莢用種和粒用種。
四季豆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