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效果 » 怎樣調色彩平衡讓圖片整體偏暖
擴展閱讀
ps怎樣切片然後倒入首頁 2025-05-25 11:49:14

怎樣調色彩平衡讓圖片整體偏暖

發布時間: 2023-05-16 18:08:17

❶ photoshop怎樣調節照片色調

photoshop調節照片色調的方法

先看原圖,曝光正常,但是畫面略顯平淡。在做後期前,要先明確思路,預想需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這次案例,我們的後期方向是使畫面更加具有代入感,所以氛圍很關鍵。

第一步:適當恢復高光部分細節,調節色溫和色調讓畫面向暖色偏紅。

第二步:調節色階,讓畫面反差稍微低一些。

第三步:新建一個照片濾鏡圖層,自定義顏色:fccb7d注意控制濃度,目的是讓畫面整體偏暖,讓過度自然。

第四步:新建一個色彩平衡圖層,對暗部加紅和藍色,讓深色部分偏一些暖咖啡色。

第五步:建一個可選顏色圖層,調整紅色、黃色、白色、中性色、黑色,這一步是為了後面調色所做,可控制頭發部分的顏色,現在還看不出來,要疊加後才會有效果。

第六步:新建一個色彩平衡圖層,對陰影部分適當加藍色,可以恢復上一步調色對頭發和裙子顏色的`影響。

第七步:新建一個曲線圖層,S型曲線不用說,為的是適當增加反差。

第八步:新建一個可選顏色圖層,對畫面中主要的顏色,紅色、黃色、藍色進行調整,過濾掉雜亂的顏色,讓這幾個顏色在畫面中突出一些。

到這里調色基本結束了,如果覺得飽和度過高,可以建立一個色相飽和度圖層,對黃色適當降低飽和度。

如果想增加一些氛圍感的話,可以加一個暗角,方法有很多,我是用插件來加的暗角,GoogleNik Collection調色套裝插件已經官方免費,我使用的是套裝中的Color Efex Pro(圖像調色濾鏡)

此類調色方法主要是針對環境主要色彩較少並且偏暖的情況,基本一個場景可以重復使用,保存為PSD更加方便整組色調的統一,如果你感興趣也可以試試。

Photoshop照片調色技巧

本教程介紹風景照片的調色技巧。思路:調色的時候需要把色彩盡量往一個色系調,盡量加大色彩的層次。調色的方法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習慣調。多注意細節部分的調整。

1.打開原圖,創建「通道混合器」調整層,選擇「紅」通道,把「源通道」的數據調節為:紅色:-50,綠色:200,藍色:-50,圖層混合模式改為「變亮」。

2.創建「可選顏色」調整層,選擇「黃色」,執行「相對」,把青色調節為:-80,洋紅調節為:40,黃色調節為:50。

3.創建「色相/飽和度」調整層,編輯「全圖」,把飽和度降為:-14;編輯「紅色」,色相調節為-20,飽和度為:8。

4.創建「漸變映射」調整層,做黑白漸變映射,降低圖層的不透明度為:40%。

5.創建「色相/飽和度」調整層,編輯「黃色」,把色相調節為:-18,飽和度調節為:-29,明度調節為:-8。

6.蓋印圖層,執行圖象「應用圖像」命令操作,調道「藍」通道,混合為「實色混合」,土透明度為:7%。

7.適當的使用Topaz濾鏡銳化一下,完成最終效果!

❷ 如何調出冷暖色調交替的照片

用PS的改變照片的冷暖色調,方法有很多,比如用camera raw濾鏡、曲線、色階、照片濾鏡、漸變映射等。我個人認為,比較好用又好理解,比較快速的是曲線工具。冷色改暖色就是把冷色,比如藍色的值降低,把紅色值增加,應用曲線工具,可以把藍色的曲線變暗,把紅色的曲線變亮。這樣就讓圖片整體變暖了。

❸ 怎樣調出色彩油潤的照片

1、進入ps,在LAB模式下,復制1層,如下圖所示。

❹ 佳能單反相機如何調暖色調

1、使用raw格式,自動白平衡出片,然後在後期軟體中調節色溫,使顏色偏暖。

2、在後期軟體中使用暖色數字濾鏡。存RAW影像,在DPP中後期調整色調。

3、除了相機中的設置外,也可以人為的改變白平衡,達到暖色的目地。用一張白偏藍的紙,調整相機的白平衡,拍出的就是偏紅色的照片。或在日光下,選白平衡為熒光燈,拍出的照片同樣偏紅。

(4)怎樣調色彩平衡讓圖片整體偏暖擴展閱讀

綜合來講,就是調色溫和白平衡,以及濾鏡,比如黃色濾鏡有很多種,有淺黃鏡、中黃鏡、深黃鏡等等,一般來講,黃鏡是比較多的使用在黑白膠片攝影中,其目的也就是作用是加大黑白反差,像能夠加大底片對藍色感光,從而在成像效果上突出藍天白雲效果。

佳能單反設置手動白平衡的方法簡單說就是把相機設置到合適的檔位,拍一張灰卡或類灰卡物品的照片,進入菜單將這張圖片設定為手動白平衡即可。

設置好手動白平衡後,在拍照時記得把相機的白平衡定為「用戶自定義」,這樣才起作用。在相同光線條件下設好手動白平衡後可以一直用,除非光線變化了,比如大晴天變成陰天了,下午兩三點變成了黃昏,或者從室外走進了室內,這時白平衡需要重新再設置一次。

❺ 攝影知識|學習怎麼調節白平衡

每天學一點,白平衡使用。

1.色溫

介紹白平衡時先需要知道色溫,色溫的攝念有在【08光線】一篇有介紹到,那麼色溫是表現光線顏色的計量單位,用K表示,如2000K、8000K,我們日常生活中通常會接觸物體是儐冷,偏暖,這就是色溫。色溫越低,顏色越偏紅,色溫越高,顏色越偏藍。

2.白平衡

「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將白色物體還原為白色」,對在特定光源下拍攝時出現的偏色現象,通過加強對應的補色來進行補償。

白平衡在相機用WB表示AWB表示自動白平衡,白平衡的K值越小,色調越偏藍,K值越大,色調越偏黃。

3.色溫與白平衡

白平衡和色溫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為白平衡的調整過程就是通過調整色溫而實現的,所以色溫對於數碼相機而言就是白平衡的問題,冷暖色調以及正常日光環境下的標準的色濕值:

色溫>5000K,屬於冷色調(顏色為偏藍),具有冷的氛圍效果。色溫在3300-5000K,屬於中間色調(白),具有爽快明朗的氛圍效果。色溫<3300K,屬於暖色調(顏色為館紅),具有溫暖穩重的氛圍效果。

上圖所示:環境中色溫達到3000K時,需要白平衡8000K來中和,才能達到白色的平衡,其他的以此類推。

4.怎麼調節白稿櫻平衡?

通常想要照片更接近真實色彩,可以考慮用自動白平衡,從而得到白平衡適中的照片效果。相機內會預置一些場景,如日光、陰影、陰天、鶴絲燈、白色熒光燈粗敬缺、閃光燈、自定義等各種功能,所以也可根據場景來選用。

如果需要直出照片的時候,我們岩辯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刻意過度地調整白平衡,可記住一下口訣:白平衡越高,照片就會越暖即越偏黃紅色,白平衡越低,照片就會越冷即越偏白藍色。

1.白平衡偏移設置

2.色彩原理,綠色+紅色=黃色,紅色+洋紅=深紅,藍色+洋紅=紫色,藍色+綠色=青色。

3.白平衡偏移的作用,還原畫面的顏色,如畫面整體偏綠,就用品紅去修正。

渲染畫面氛圍,如拍攝晚霞時,晚霞偏洋紅,可以用藍色去修正,讓整體偏紫色,營造紫色的氣氛。

4.小清新風格,藍色+綠色=青色,在白平衡儐移的左上角區域的顏色,適合拍攝文藝小清新風格。

5.港風,紅色+綠色=青色,在白平衡偏移的右上角區域的顏色,適合拍攝港風。

6.昭和風,洋紅+藍色=紫色,在白平衡偏移的左下角區域的顏色,適合拍攝昭和風。

7.復古風,洋紅+紅色=深紅,在白平衡偏移的右上角區域的顏色,適合拍攝復古風。

❻ 如何通過白平衡調節使畫面色調偏暖或冷色

在白平衡里選擇晴天,拍出來照片比較暖色,而熒光燈則會偏冷色。你可以每個都試試,多玩玩你就熟悉了。

❼ 怎樣用photoshop把照片調成暖色

1、Photoshop打開要調成暖色的圖片。

❽ 如何調整相機色溫

相機調色溫即調節白平衡,調節白平衡方法是直接在相機鬧段快捷菜單調出白平衡選項,進行色溫調節。一般單反相機上都有白平衡設置的功能,有些有獨立的快捷鍵,有些則需要進入快捷菜單進行選擇設定。另外,相機內都會有一些預設好的白平衡數值,如果不需要精確設定白平衡,可以直液穗譽接調用這些白平衡預設選項。比如日常拍攝光線環境比較單一的畫面,直接使用自動白平衡,一般情況下都可以得到相對准確自然的色溫。如果想要得到一些偏暖、偏冷族耐的畫面色溫,可以選擇後面的預設選項。

❾ 單反拍照顏色偏暖如何設置

首先不知道出現這樣的問題是一直都這樣偏紅呢?還是最近才這樣?偏色的原因1:可能是相機的白平衡設置不當。
2:可能是受現場光線影響。如果是原因1的話就好處理了,照相機的菜單下找到白平衡項,一般白平衡下面有:自動、陽光、陰天、熒光燈、白熾燈等等。把選項選擇
自動
就可以了。陽光選項拍的照片一般是偏冷色調。陰天的選項拍照片偏暖色調。偏色一般都是這里設置出現問題了。所以你可以親自試下,各個選項的顏色都是怎麼樣的。其實很好玩的。原因2的話,那樣的照片一般改變的機會很小。(基本是定性;除了專業相機的原始模式可以改變)因為受到周圍紅色光線或者物品反射的話,他的基地是很難改變的。

❿ 白平衡詳解 如何在拍攝中獲得理想的色調

�6�1 白平衡是什麼? �6�1 什麼是色溫? �6�1 各種白平衡模式有什麼用? �6�1 如何用白平衡營造出不同的拍攝氣氛和效果? 有試過拍出來的相片整張偏藍或許偏黃嗎?想拍出藍色的雪景,但拍來拍去都是白色、偏黃?想拍出黃昏的金黃,拍出來卻沒有想像中那麼金?不少人都散野碼會苦惱到底是不是鏡頭或是機身有毛病!其實這一切都關乎到相機的白平衡(White Balance)設定。白平衡聽上去好像挺專業。但當你明白了白平衡的原理,就能令你在拍攝中更容易獲得理想色調和感覺! 調整白平衡是為了能夠獲取「較准確」的色彩。 不同的光源擁有不同的「色溫」導致整張相片出來的色調不一樣。所謂色溫,我們會用冷和暖來形容。簡單舉例:白色光管燈是一種色脊基溫較高的光源,色調會偏冷/藍;相反,鎢絲燈膽的色溫就較低,色調就會偏暖/黃。 色溫其實是將光源與絕對黑體(absolute blackbody,一種理論上會吸收一切光線,不會反射光或是被光穿透的物質)比照表面溫度測量值,測量單位是Kelvin (°K)度。色溫數值越低越偏向紅色,數值越高側越偏向藍色。 以下是色溫表: 以下是一些色溫沖哪的常見實例: 1600K:日出和日落 1800K:燭光 2800K:鎢絲燈/電燈泡(日常家用燈泡) 3200K:日光燈 5000K:日光,這是用於攝影、美術和其他目的專業燈 箱的最常用標准 5200K:燦爛的正午陽光 5500K:一般的日光,電子閃光燈 6000K:略有陰雲的天氣 6500K:濃雲密布的天氣 8000K:濃霧彌漫的天氣 16000-20000K:天空碧藍的天氣攝影教程 比較暖的色溫:例如想呈現出比較暖、比較溫馨、懷舊、故鄉的味道等,都可以使用較暖的色溫(細K值)。 比較冷的色溫:例如想呈現出比較冷、比較高科技、近未來的感覺,都可以使用較冷的色溫(高K值)。 在一般情況下,我們的肉眼是不會發現這些「色溫」的,因為我們的肉眼懂得自動調節,所以如果色溫不是太過非比尋常,不然一張白色的紙在我們的眼裡永遠都是一張白色的紙。不過,我們的相機並不如我們的眼睛般優秀,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指導我們的相機,告訴我們的相機現場的色溫有多高多低。白平衡就是告訴相機,到底什麼是白色。 如何指導?非常簡單,如在室內拍攝,光源為鎢絲燈膽(2800K),我們便把相機「調熱」一點,調至所謂正常中性的色溫5000K左右,就會得出最合理的色調,反之亦然。 一般來說,數碼相機都有三種方法去獲得正確的白平衡,分別為全自動/半自動及手動操作。 自動白平衡模式: 自動白平衡模式–相機自己去估計現場的色溫,自動作出它認為最適當的調整。你會發現大部分時間它都大致准確,但對於太復雜的光源還是有機會出錯。 半自動白平衡模式: 鎢絲燈/電燈泡(tungsten) 這通常是以一個燈泡的圖形表示,於室內拍攝時我們會選用這個模式,尤其當主要光源為鎢絲燈/電燈泡時。這個模式的背後意義是,告訴相機現在的色溫大概為2800K,要增加一點溫度,令相片擁有較真實/理想的色彩,而不會太「冷」。 日光燈 同樣是室內拍攝時使用,相比起鎢絲燈有更高的色溫,同樣也是告訴相機要增加一點溫度,增加的幅度會比使用鎢絲燈時細一點。 日光 這能夠告訴相機不用做任何的調整,因為現在的色溫為非常理想的5000-5600K。多為室外使用,正午陽光下的設定。 閃光燈 跟日光差不多的色溫,比日光的色溫「冷」一點,相機會調「暖」一些。 天陰多雲 為略有陰雲的天氣底下的設定,色溫較「冷」,相機會進行比較大幅度的調「暖」動作。 陰影 日光下主體於陰影位置時,我們大致可使用這個設定,比天陰多雲時更「冷」的色溫。 手動/自定白平衡模式: 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使用自動或半自動的白平衡模式,大多數情況下都能讓你獲得理想的顏色,高端型的數碼消費相機及DSLR等更會配備手動的白平衡設定。 自定白平衡模式有兩種: 一:在拍攝時,拿一張純白的紙(一般的白紙只是近似純白,講究一點的,可以在市場上找一種叫「白卡」的攝影器材),使用相機的「自定白平衡」,然後對著該白紙按下快門,這樣做的意義是告訴相機在這個光源下,何謂「白色」。 二:另一種自定白平衡的方法是直接向相機指定色溫度(K數),精準地告訴相機色溫之後,相機也就能精準地計算出何謂白色,也能相應地計算出其他顏色。 其實白平衡,就是由於不同的光源有其相對的色溫度,所以必須精準地告訴相機,拍攝時的光源的色溫到底是多少,從而使相機能作出對顏色的精準解讀。為了拍出好照片,在白平衡上就絕對不能馬虎。 有些攝影師會故意使用與環境光源不配合的白平衡,以得出特別的色調,從而突顯某些主題,大家也可以從這方向大膽嘗試。舉例:把相機的白平衡設定為比環境光源色溫高的K數,就可以得出偏暖/紅色調;相反,把白平衡設定為比環境光源色溫低的K數,就會得出偏冷/藍色調。舉例:在中午時份,烈日當空下,把白平衡設定在「陰影」模式,那就會拍出偏暖/紅的色調;相反,同樣在正午烈日底下,設定成鎢絲燈,那就會得到偏冷/藍色調。 如上圖,拍攝地點為室內,光源為一般電燈炮。左方的白平衡設為鎢絲燈,使相機作出調高色溫的反應,致使白色的杯子還是白色的。右方的白平衡則設為日光,使白色杯子變得偏黃。從結果看,右方的白色杯子變黃了,白平衡明顯地SET「錯」了,筆者還是喜歡這張相片擁有黃色的調調,能散發出一種舒適的氛圍。 所以只要明白了白平衡的原理及其應用技巧,對不論在拍攝生活照還是在創作特別照片時,都會更為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