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家鄉的紅葉紅了應該怎樣拍攝才好看
可以選擇廣角頭,拍漫山遍野層林盡染的大景,或表現出整片林子、一條林蔭道的壯觀。
可以用中長焦,集中表現一棵掛滿紅葉的樹。
可以用長焦拍攝單個枝條上,數片形態優美的紅葉的特寫。
可以用微距拍攝單個紅葉,表現單片紅葉的脈絡與質感,而且必須貼近拍攝,更適合拍攝地面落葉的特寫。
② 秋日紅葉的拍攝技巧
唐詩名句「霜葉紅於二月花」世人皆知,其實秋天「霜葉」的色彩是廣義的,除了紅色還有黃色、粉色、紫色等五彩斑斕的顏色。從攝影角度而言,這些都被通稱為「紅葉」。
從科學角度而言,樹木秋季變色是自我保護的反映,五顏六色的紅葉反映了樹木生命力的強弱和葉片中胡蘿卜素的含量以及樹木所處地理位置朝向等不同。我國紅葉樹種類很多,因此拍攝紅葉是攝影者每年秋天的保留節目之一。要藝術地精緻地表現好紅葉的色彩,關鍵是曝光准確。用數碼相機拍攝紅葉,對曝光的要求很嚴格,它並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那樣「照片顏色反差可通過電腦調整」,曝光准不準無所謂。其實數碼照片對曝光的要求一點也不比使用彩色反轉片要求低,這是首先要說明的一點。
1.使用的器材
拍攝紅葉對器材的要求可高可低,以往拍攝傳統膠片時,最好使用彩色反轉片,其次是使用彩色負片,因為黑白片難以顯示紅葉的特點,所以沒多大意義。器材通常按照拍攝風光片配備,一般有28mm—85mm,80mm—200mm的變焦鏡頭就足夠了,無論拍攝大場景還是特寫都可滿足需要。如果是數碼單反相機可以使用原有的鏡頭,這樣比較方便;如果沒有數碼單反相機也無妨,因為攜帶型數碼相機的變焦范圍大都為3-5倍,主要為38mm到150mm的變焦范圍,有些10倍變焦的相機相當於傳統相機38—380mm,適用范圍就更廣,拍攝一般的紅葉場景都可以對付。而且數碼相機微距攝影功能非常強大,利用這個特點拍攝紅葉的特寫,可以將葉片脈絡等表現得纖毫畢現,相對來說,高像素的數碼相機成像質量要好些。
2. 拍攝的景別
攝影者可針對實際情況選擇拍攝全景、中景或近景,還要注意拍攝特寫等,通過點與面的結合,能更好地展示紅葉的魅力。由於用數碼相機拍攝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所以可從不同角度多拍攝些。
在拍攝現場還要根據實際情況,注意將地理位置或者環境特點表現好。其實拍攝紅葉並非僅僅拍攝樹木或者葉片而已,還要將紅葉作為點睛之筆,主要是反映有特色的風光等。許多攝影者喜歡到內蒙古、四川九寨溝、安徽黟縣宏村的塔川拍攝紅葉,主要因為那裡的環境特別具有地方特色,通過紅葉點綴更加具有魅力。所以要注意將紅葉與小溪、江河或山脈以及古民居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得到的效果將更加理想。
3. 用光
拍攝紅葉可適用於不同的光照,但不同用光會產生不同效果。採用順光主要表現紅葉色彩,在順光下,不但紅葉本身色彩較好,而且藍天色彩也比較濃艷,有色彩強烈的感覺,但是畫面立體感顯得稍差,在選擇對象時要注意樹木輪廓清晰,不要和其他背景混淆;側光拍攝紅葉效果較好,用側光時,畫面有一定層次。色彩表現也沒有受到多少影響,特別是拍攝中景或遠景時立體感比較強,所以一般在側光下拍攝比較多。逆光也是拍攝紅葉常常使用的光線,需要拍攝特寫、表現細節時,藉助逆光可清晰地反映出紅葉的半透明質感。
4.背景處理
拍攝紅葉一般採用兩種背景,一種是以天空為背景,大都為仰視拍攝或用中長焦鏡頭拍攝特寫時採用,以天空作背景畫面比較簡潔明快。利用天空作背景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下蹲身體、仰角拍攝,以更好地利用天空,表現樹木的輪廓;另一種是利用現成的其它背景,如樹木的陰影、山坡的背陰處等。利用這些作背景主要是利用光線形成的明暗差異,要防止主體與背景混淆。
背景選擇和用光有密切聯系,如選擇逆光或側逆光時,紅葉本身亮度較高,藉助暗背景襯托,便於體現光影效果。拍攝特寫選擇暗背景,也便於體現紅葉半透明質感。在逆光下拍攝,也可以利用逆光下的高山等作背景。如果是拍攝帶有叢林性質的`畫面,最好取逆光比較高的角度,利用光線特徵來防止樹木之間的重合,同時也可以利用相對深暗的地面作背景。即使是普及型的數碼相機,很多都有點測光,要是沒有點測光功能,可以作曝光補償負1擋處理,以免因暗背景影響而曝光過度。
5.拍攝的時間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氣候差別很大,所以樹葉變色的時間隨各地物候條件而不同,但是樹木都是由北至南隨氣溫下降而逐漸變色,通常樹葉經霜打後就開始變色,不過有些地方入秋後秋風太猛,很容易將滿樹紅葉吹落,所以一個區域同樣的樹種可供拍攝的日子總共不過十來天。
具體來說,像新疆、內蒙等北方地區冬天來得早,十月初就有紅葉拍攝,而浙江、江蘇、皖南一帶的紅葉色彩最理想的時候為十一月中上旬,而地域偏南方向則又要推遲十來天。如果有興趣拍攝的攝影者最好多注意各個旅遊網站或者電視台的新聞,事先收集些相關資料,特別是在出發前幾天密切關注相關的地區氣象預報,一旦發現某地有霜凍出現就可出發。第一次前往創作目的地的途中要多注意觀察沿途情況,到了目的地後要和當地居民廣交朋友,最好能夠交一兩個朋友,留下電話號碼,以便日後隨時獲得物候情報,這樣便於恰當掌握拍攝時機,對提高創作成功率大有好處。
6.關於常見紅葉樹種
有些人以為紅葉就是楓樹,其實除了楓樹之外,可以拍攝的紅葉樹種還有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香椿,香椿常見於河南、河北、安徽及江蘇等地,秋季經嚴霜打過的香椿樹,常常顯得如火如荼,非常漂亮。
烏桕樹,烏桕是浙江和安徽境內常見的喬木,其葉片色澤變化豐富,樹葉的顏色可從綠色變成紅色、紫色,橙紅、杏黃等,有時一株樹上會同出現「赤橙黃綠青藍紫」幾種不同顏色,形成「五彩樹」,很有觀賞價值,拍攝時間跨度也比較長,達半個月左右。
黃櫨,杜甫《琵琶行》中有「黃櫨苦竹繞宅生」的詩句描寫居住環境的惡劣,實際上北京西山紅葉的主要樹種就是黃櫨,「香山紅葉」是北京的自然景觀之一,山上的主要樹木就是黃櫨。此外在我國南方地區常見的三角楓、漆樹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小灌木都有秋季變色現象,也是很好的拍攝素材。
③ 怎麼拍好秋天紅楓葉中的人像
中秋節已過,正式進入深秋。如果你喜歡在最美的秋天到戶外去走走、去感受秋天,並留下美麗的回憶,那麼下面5種紅楓葉中人像拍攝技巧或許會幫到你。
圖1
1、拋紅葉拍照
如圖1,手捧一把紅葉拋向天空。拍攝時在拋紅葉之前先設置相機拍攝模式為連拍,然後設置好曝光參數,需要注意的是快門速度不能太低,因為拋紅葉的動作比較快,以高於1/500秒或更高為宜;對焦模式設置為連續對焦。拍攝時對人臉對焦,然後給被拍攝對象一個拋紅葉的指令,立即按下快門不松開,直到紅葉落地完成拍攝。
2、漫步浪漫紅葉中
如圖2。拍攝這種照片對被拍攝者沒有太多的要求,很自然地挽手向前漫步就行,不過要注意的是最好挽手或者牽手、並且臉側向相對、有說有笑地聊天。拍攝這種照片可要求拍攝對象盡量放慢腳步,所以也不必過高的快門,1/250秒即可,如果光線條件不好,可要求被拍攝者只作漫步狀原地靜止,用1/125秒快門拍攝。
圖3
3、在紅葉的枝頭拍攝
這種拍攝方法是特寫紅葉和人像,拍攝時最好採用大光圈小景深,讓要特寫的紅葉和人像處於同一焦平面上,特寫的紅葉和人像都清晰,其它處於虛化狀態,尤其是虛化的背景有種朦朧的美感,
4、利用楓林和道路拍攝背影
在灑滿紅楓葉的楓林道路上拍攝背影,給人一種憧憬美好、嚮往未來的感覺
④ 如何拍好紅葉
曾經生機勃勃的樹葉,在它們即將凋零之際,燃燒著它們的生命,把最後的輝煌奉獻給人們。紅葉除了給世界帶來了美麗,還總給人們帶來無盡的思考。所以,我們在拍攝紅葉的時候,往往不滿足於平鋪直敘地表現它們,而是讓它們更加美麗、更加令人感動。 巧妙的色彩搭配,是突出紅葉的色彩魅力的有效辦法。一般來說,選擇與紅葉顏色相容性和協調性好的顏色,可以令紅葉的色彩更艷麗。為避免喧賓奪主,削弱對紅葉主體的表現力,搭配的顏色應該柔和平淡色彩,通常黃色、綠色、白色或淡粉色等顏色都能夠與紅葉形成很好的搭配效果。尤其是黃色,黃色也是秋天的色彩,黃葉與紅葉共生共長的景色非常多見,因此紅黃搭配是個不錯的選擇。黑色也能夠使紅葉看上去更醒目,以樹木、山峰或者陰暗的天空為背景,都有可能創作出激動人心的作品。 無論選擇什麼樣的搭配色彩,關鍵是使其處在虛焦狀態,形成虛化的背景或前景。通常使用長焦鏡頭,採用較大光圈,焦點落實在紅葉的局部之上。還有一點必須注意,那就是避免雜亂的色彩出現在畫面之中,選擇長焦鏡頭也同樣基於這樣的考慮。
4.妥善處理天空的表現 秋季天空清澄透徹,即使有雲,也多是高空出現的卷雲和層積雲,所以人們才有了對秋天的特定感受,「秋高氣爽」、「天高雲淡」等詞語就是這種感受的概括。拍攝紅葉的時候,把明顯具有秋季特徵的天空也融進畫面,可以創作出獨特秋天風情的風光作品。 恰當的天空表現,可以積極地襯托紅葉主題。比如晴朗的藍天與紅葉的反差強烈,可以使紅葉看上去更加艷麗,是拍攝紅葉時經常選擇的天空背景。畫面中藍天所佔的比例,往往決定著作品的成敗。 晴朗的秋日裡,紅葉和天空都呈現出極佳的色彩,兩者相得益彰,固然可以獲得色彩鮮明的作品。如果巧妙地選擇秋天特點明顯的高空卷雲或層積雲,則可以拍攝出感情色彩濃烈的紅葉作品。 數碼攝影注意要點 由於數碼攝影可以非常方便地進行後期調整,所以在拍攝過程中的曝光控制就容易處理得比較隨意。事實上,只有曝光准確的圖像,後期處理才能獲得比較理想的效果,如果曝光控制過於寬泛,尤其是曝光過度比較嚴重的話,後期處理技巧無論如何出色,也很難補救。 拍攝紅葉的時候,如果曝光過渡,就會出現飽和度降低、階調層次欠缺的現象。一般順光情況下,並不需要特別的曝光補償,但是逆光的時候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曝光補償。尤其是從紅葉的樹干下仰拍的時候,畫面中心部位的亮度直接影響曝光,需要特別注意。一般可以採用手動曝光模式,而不依靠相機的自動模式。使用手動模式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比較方便地調整構圖。 拍攝紅葉遠景場面的時候,一般需要較大的景深,但是切忌光圈收縮過小。如果過度收縮光圈,就會出現光衍射現象,降低畫面質量。由於數碼相機的成像元件的尺寸較小,其景深要比35毫米膠片大,即使是採用類似APS-C畫幅尺寸的成像元件,其景深也要比35毫米膠片大一檔。因此,必須注意景深控制。使用景深較小的望遠鏡頭或微距鏡頭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使用膠片相機拍攝的時候,攝影往往會根據不同型號膠卷的特性,有針對性地選擇膠卷,以使色彩、反差等符合創作意圖。數碼相機通過圖像處理,可以很方便地按照創作意圖進行調整。通過色階和色彩飽和度的調整就可以獲得比較滿意的作品。後期調整是數碼攝影創作的一個環節,所以應該積極面對圖像的處理,就像選擇膠片一樣對待圖像的處理。 秋色撩人,秋葉迷人,看到北方的秋葉,令人心曠神怡,更有種剎那間頭暈目眩的震撼的喜悅,為了她,我們一輩子努力去尋找也值得,閑話扯遠了,言歸正傳說攝影。 北方山區的秋色是漫山遍野,色彩一片,看著激動不已,拍下來除了色彩外,卻沒有了親眼所見賞心悅目的感覺。或許會有人感嘆,我親臨現場,怎麼沒有看到這般美景呢?這是攝影師的審美、機會的把握和攝影技術方法應用所致。
經過幾次秋葉的拍攝,慢慢悟出一些方法,班門弄斧,說說拍秋葉的體會。 滿樹的秋葉,片片簇簇,在風中搖弋,很難捕捉、把握最美的一霎那,也不容易看到晶瑩剔透的葉脈枝理,經過幾次實踐,我的體會是:拍攝美麗的秋葉關鍵在表現力。 1、拍遠景不如拍中景,拍中景不如拍近景: 拍遠景就容易出現色彩一片,沒有細節,枝枝葉葉不分明,沒有立體感,也很難有銳度表現,表現力不足; 拍中景能兼顧一些色彩和細節,立體感不突出,表現力仍不足; 拍近景能兼顧色彩和細節,突出局部,突出質感,局部樹葉結構、色彩的*,能展現秋葉的魅力,表現力強,正所謂一葉知秋;
2、順光不如側光,側光不如逆光: 順光拍攝,色彩一片鮮艷,缺乏立體感/質感,表現力不足; 側光拍攝,色彩與光線組合,秋葉表現出層次分明、錯落有致、輪廓清晰,質感強; 逆光拍攝,色彩與光線組合,光線為主,秋葉得葉脈紋理分明、質感強。樹影之間,層疊的樹葉,光影的強弱,構成強烈的局部震撼的效果; 3、運用大光圈,長焦距: 這是基於照相機的原理所使用的攝影的基本手法。 運用大光圈能清晰前景虛後景,目的還是突出前景,表現局部秋葉的紋路枝理;長焦距是將中遠景拉近,景深短也能起到清晰前景虛後景作用,同時運用大光圈和長焦距,可以避免同地形地物的障礙,擺脫空間位置限制,發揮你的拍攝優勢; 4、使用三角架、大口徑鏡頭和高速度膠卷: 秋季多風,片片簇簇的秋葉,在風中搖弋,很難捕捉。山溝里小溪邊,往往光線忽明忽暗,反差大。要想穩穩地捕捉美麗的瞬間畫面,尤其在陰雨的天氣,色彩飽和度高,但是光線反差大,總體光線亮度偏低,需要使用三角架; 另外,對付光線不足的風中搖弋秋葉,僅靠三角架還是無濟於事,大口徑鏡頭,如1.4、2.0、2.8mm口徑的鏡頭會幫你一定的忙; 在光線較暗的情況下,400度、800度的膠卷或許更能幫你忙,拍攝局部景象,高速度膠卷顆粒粗的特點不會很明顯,影響照片質量; 這四方面的經驗和技術方法結合起來使用,你就會大大改進拍攝秋葉的效果,人人都能拍出比較滿意的秋葉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