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效果 » 怎樣健脾祛濕效果最好
擴展閱讀
怎樣把一張長圖弄成ppt 2025-05-26 10:38:59
怎樣找到辦證照的照片 2025-05-26 10:30:15
怎樣快速安檢 2025-05-26 10:18:52

怎樣健脾祛濕效果最好

發布時間: 2022-02-23 20:45:23

㈠ 健脾祛濕該怎麼辦

肝腎病的治療有時是較難的,因為並不能獨立的分開用葯,需特殊診治,早日回歸健康
平常你可以通過食療來調整一下,不要一味的用葯物解決

㈡ 怎樣健脾祛濕

運動是加速體內液體循環流動的有效途徑,運動時人的氣血被調動,血氣流通則氣血旺盛,我們脾臟的負擔相應減輕,能夠有效去除體內的濕氣,緩解我們困頓的症狀。

比如現在人常見的頸椎病,失眠等等,常見的亞健康狀態,有沒有一些健身方法,可以治癒呢?都在討論范圍內,有興趣的朋友,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有通過健身治癒了的朋友,請分享一下方法和經驗。

㈢ 怎樣健脾祛濕

日常調理
首先,夏季多濕是一種自然現象,是自然界陰陽轉化的一種正常偏性。「春溫夏熱秋清涼,冬氣冷冽令指長」。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人類已經適應了自然界的氣候變化。所以在暑濕季節,只要規律生活,濕邪不會給人造成多大的問題,隨著季節的變化,濕邪自然就會消退。
其次,部分人需要通過食療來去除體內的濕邪。對於濕熱邪氣如舌紅苔黃膩,頭腦不清醒,口粘、口苦,口渴不欲飲,大便粘滯不爽等症狀可以喝生薏米和綠豆粥,或吃西瓜;濕氣重的人則需要注意不要簡單祛濕,還有注意同時調理腸胃才能根本解決問題。對於濕邪嚴重的如舌淡苔白膩,頭蒙如裹,口不渴、脘痞、腹脹、四肢睏倦重濁、大便溏泄等症狀可以用葛奕湯,不但能去除濕熱和濕邪而且對健脾胃都有不錯的效果。
當然,還有一部分人的濕邪通過食療不能緩解的話,需要到醫院就診。尤其是有消化道慢性疾病的人,夏季的濕邪阻遏了脾胃的運化功能後,如果誘發原有疾病加重更應盡快到醫院就診。[1]
健脾祛濕
脾虛濕困時,應健脾去濕,把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外(利尿)或者減少、清除引起身體免疫反應的物質,而溫補脾胃是解除濕困的最好途徑。溫補脾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鯽魚、胡蘿卜、蘋果、淮山葯、蓮子、芡實、豬肚、鴨子等;祛濕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萵筍、扁豆、冬瓜等,或者平時堅持喝治療祛濕飲品。潮濕往往與「寒」一起來,要注意保暖,不要受涼,也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

㈣ 什麼方式健脾祛濕最好

黨參 13g 白術7g 茯苓 10g 砂仁5g 白扣3g 陳皮 6g 桔梗 3g 甘草 7g 薏米16g 木香 3g小麥 7g 神曲 7g 淮山 10g 山楂 8g 蓮子 8g
這是健脾祛濕的處方,照這個單子去中葯店抓葯,一包葯用三碗水熬成一碗水,倒出來,然後再往鍋里加兩碗水熬成一碗水,兩碗水混在一起,早晚各服一次。每當自己感到濕氣重,胃口不好就吃一兩服。這個單子沒有副作用,相當於一杯速效的保健涼茶,一服大概在十塊錢左右,是一位老中醫開給我的,我一直在用,效果很好。希望幫到你。

㈤ 如何健脾祛濕

怎麼樣可以健脾祛濕呢?

濕氣是一個中醫概念,分為外濕和內濕,多指因環境潮濕(外濕)、喜食生冷寒涼及油膩食物(內濕)等原因導致脾失健運,身體水分無法排出,化為濁濕所出現的各種症狀。濕氣重主要表現為身體沉重乏力、食慾不振、大便不成形、睡不醒、脘腹脹滿等症狀。西醫中沒有「濕氣」這個說法,常將中醫里「內濕」帶來的一系列症狀稱為腸胃功能紊亂。人體長期濕氣重可能會導致多種慢性疾病,所以,祛濕也是時下熱門養生話題之一。

脾是我們身體內運化水濕的器官,如果脾胃功能不好,人體就容易聚集濕氣,因此,想要去除體內的濕氣,首先要健脾。

巧用以下的食物,或許有幫助

巧用三豆

這三豆就是我們尋常所見的赤小豆、綠豆以及白扁豆。用這三種豆子配合適量的水熬成粥,可以作為晚餐來喝,也可以作為飲品,有不錯的健脾祛濕的功效。其中的綠豆還有利尿消腫的價值,對於脾虛引起的水腫情況,有一定的作用。

巧用紅薯

紅薯不僅價格便宜,而且健脾祛濕的作用也是不錯的。可以將直接將紅薯洗凈,削皮切丁,加入小米熬成粥就可以了,比起烤著吃更有營養,也利於消化。

巧用鯽魚和海帶

鯽魚和海帶都是能夠祛濕的食材,而且有健脾的效果。海帶配合鯽魚熬成湯,也可以加點冬瓜,味道不錯,適合脾虛濕氣重的人常吃,相信這種吃法的人也不多。

巧用山葯

山葯可以配合薏米仁熬成山葯羹,這種吃法也比簡單的炒更有營養。脾虛的人,經常這樣吃山葯,也能讓脾胃逐漸的恢復健康。當脾胃好了,濕氣也就不再敢來了。

貼士:脾虛的人飲食宜清淡,盡量選擇富含維生素、蛋白質和微量元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採用湯、羹、膏、粥等烹煮方式,避免進食過於油膩的食物。同時還要注意飲食有節,吃不過飽餓不過飢。生冷寒涼食物容易損傷脾氣,要少吃。

㈥ 健脾祛濕吃什麼食物最好

既健脾又祛濕的食物
1、白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等功效,適用於皮膚濕疹、暑濕吐瀉,脾虛嘔吐、食少便溏、泄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症。
2、赤小豆: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清熱去濕、健脾止瀉的功效,尤其適合皮膚濕疹患者食用,無論急慢性皮膚濕疹之人均宜多食常吃。
3、薏米:有健脾、利濕、清熱的功效,尤其適合皮膚濕疹或濕熱為患者食用。
4、鯽魚: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祛濕的食物
1、洋蔥:有和胃下氣、化濕祛痰、解毒殺蟲等功效,適用於胸悶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2、水芹: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於小便淋痛、帶下等病證。
3、玉米: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於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慾不振等症。
4、冬瓜: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等功效,適用於暑熱煩渴、水腫、小便不利、消渴引飲以及水氣浮腫喘滿等。
5、馬齒莧:具有清熱祛濕、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於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小便熱淋、黃疸、牙齦炎等病症。
6、綠豆:有清熱、祛暑、利水、解毒的功效,主治丹毒、煩熱、風疹、痘毒、皮膚濕疹及癰腫痘爛等皮膚疾患。
7、黃瓜:有除熱、利水、解毒等功效。濕熱為患的皮膚濕疹病人尤其適合常吃黃瓜,生吃、涼拌或炒食皆可。
8、金針菜: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凡急性或亞急性皮膚濕疹以及合並感染者,均宜常食。
9、荸薺:有消風、清熱、利濕的功效,故皮膚濕疹患者宜食之,主治治黃疸濕熱,小便不利。
10、泥鰍:既能補中氣,又可祛濕邪、利小便,主治皮膚瘙癢、疥瘡發癢,急慢性皮膚濕疹者食之最宜。
健脾的食物
1、山葯:有補脾胃、健脾運的功效。常吃山葯健脾胃而水濕漸化,一年四季均宜食用,炒食煮食或煎湯皆可。
2、土豆:有補氣、健脾的功效,適合脾虛體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者食用。
3、紅薯:有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等功效,適合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泄瀉者食用,但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
4、香菇:有益胃氣,托痘疹,宜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倦怠乏力者食用,但麻疹和皮膚病、過敏性疾病忌食。
5、紅棗:有補益脾胃,養血安神等到功效,宜於脾胃虛弱,食少便稀,疲乏無力者食用,但氣滯、濕熱和便秘者忌食。
6、豬肚:有補益脾胃的功效。
7、牛肚:有益脾胃、補五臟的功效,宜於病後氣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食用。
8、羊肚:有補虛弱、益脾胃的功效,宜於形體瘦弱、脾胃虛寒者食用。
9、牛肉: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等功效,宜於脾胃虛弱、食少便稀、中氣下陷、慢性泄瀉者食用。
10、桂魚:有補脾胃,益氣血等功效,宜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者食用。虛寒證、寒濕證忌食。
11、粳米: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的功效,宜於中氣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嘔吐、泄瀉者食用。
12、秈米:有補脾胃,養五臟的功效,宜於脾虛濕盛腹瀉。熱證、濕熱證、陰虛證忌食。
13、豇豆:有健脾補腎等功效,宜於脾胃虛弱,腹瀉,嘔吐者食用。氣滯證和便秘者忌食。
14、蜂蜜:有補脾緩急、潤肺止咳、潤腸通便等功效,宜於脾胃虛弱、消化性潰瘍者食用,胃脹腹脹、嘔吐、便稀者忌食。

㈦ 祛濕最好的幾個方法

【祛濕,最重要的幾個途徑】

我們都知道濕邪引起的症狀很多,比如有皮膚油膩、面生暗瘡、身體困重、肥胖、肌肉鬆軟、腹部脹滿,大便溏瀉等。

一般排除濕邪有幾大途徑。

1、利水祛濕。通過利水利尿方法,將體內的濕濁從小便排出來,我們通常經常用於祛濕的紅豆、薏米、茯苓等葯材,都有利水祛濕的作用。

2、健脾祛濕。中醫說「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脾屬土,土能克水,應用健脾胃的方法能夠幫助水濕的代謝,達到祛濕的效果,常用的葯物,比如白術蒼術等,有健脾燥濕之作用。

3、發汗祛濕。通過解表發汗的方法,使體內的陽氣升發,排除寒濕邪氣,葯物比如桂枝生薑等,另外通過運動發汗,增強體內的代謝,出汗也有祛濕的效果。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更多中醫科普,點頭像關注鄭醫生,有疑問可以私信……

㈧ 如何健脾除濕

怎麼健脾除濕?
防濕首當護脾。只有人體脾陽振奮,脾胃健運,才能有效地抵禦濕邪的侵襲。此時人們應注意,淋雨、涉水後要及時將身體擦乾,更衣保暖,不要在游泳池或澡堂內長時間浸泡、洗浴,勞動、休息要盡量避開水濕過盛的地方,不可久居濕地,工作、生活環境及其設施要保持良好的通風。為防內濕,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膩食物,尤忌暴飲暴食,長夏飲食在清淡、易消化的基礎上,還可適當加入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濕之品煮粥食用。
1、多吃健脾利尿的食物
比如莧菜、扁豆、冬瓜、薏仁、綠豆、西瓜翠衣等。莧菜梗性涼味甘,它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也有解毒清熱、通利小便、補血止血的作用。扁豆有滋補強壯、補脾益氣、消暑化濕以及利水消腫的功效。
薏仁不僅含有高蛋白,而且還富含B族維生素、鈣、鐵、膳食纖維等,是一種營養平衡的穀物。因其容易被消化吸收,有促進新陳代謝和減少胃腸負擔的作用,可以健脾除濕、增強腎功能。另外,冬瓜和西瓜也屬於性寒味甘,清熱生津的食物,濕熱天氣多吃冬瓜和西瓜都有較好的利尿作用
2、排水減重,從健脾開始
脾虛的人往往更容易濕氣大,體重也會比其他人更重。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脾胃受損後,不能正常地「運化」而使「水濕內停」。體內濕邪大量積聚後身體沉重、腹脹甚至腹瀉,晨起眼瞼浮腫等不適就全都找上門來。
夏季到來,如果冰激凌、冷飲吃太多,會加重脾虛的問題,讓體重的困擾更深。專家提醒,除了常吃山葯紅棗等健脾食物,酷愛冰淇淋的你更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即使吃也最好在中午前後吃,切忌在早上剛剛起床後或晚上睡前食用。另外,冰水也不宜多喝。

3、少鹽,幫助腎排水
吃太多鹽必導致更多的水攝入,很多口重的人都不苗條。許多科普文章常常提醒大家夏季要多補充淡鹽開水或含鹽飲料,這種提示是沒錯的。但這主要是針對夏日從事劇烈運動、體力勞動的人,對很少出汗的白領們來說則未必合適。因為攝入體內的鹽主要通過腎臟排出,當攝入的食鹽太多或腎臟有病變的時候,就不能及時將攝入體內過多的鈉排出。血液中鈉離子濃度升高時較多的水進入血管,極易造成水鈉瀦留,水腫也就不請自來。你雖沒多吃,看上去卻比別人大一號。
4、勤運動出汗祛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飲食油膩、缺乏運動。所以夏季一定要適當鍛煉,使身體能夠時常出出汗,這樣可以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現代人動腦多壓力大、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