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海底幼兒園區角名稱
海底幼兒園區角名稱是巧手樂園
幼兒園,原稱勘兒園,是幾百年前從普魯士引進的體制。
舊稱蒙養園、幼稚園。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園是對3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
幼兒園適齡幼兒一般為3歲至6歲。
幼兒園的任務為解除家庭在培養兒童時所受時間、空間、環境的制約,讓幼兒身體、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發展。
可以說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地,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不僅可以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從小接觸集體生活。
B. 如何運用信息化技術進行幼兒園區角創設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區角活動就是伴隨《綱要》思想孕育而生的一種教育活動形式,而實踐也證明區角活動是最吸引孩子的活動形式之一。如今區角活動已成為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作為幼兒教師就應努力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平等、豐富、變化的區角活動來滿足幼兒內心的發展需求。
一、板塊設置要符合年齡特點
我們的活動區角所追求的並不是一種即時效果,而是為幼兒發展提供適宜的環境和條件。小班幼兒感知事物的經驗少,動手能力較弱,多數幼兒不能單獨活動。因此,區角數量不宜設置太多,也不宜太復雜,應以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為主,如:「娃娃家」、「故事角」、「飼養角」等。中班幼兒已有了感知事物的初步經驗,基本能夠獨立進行區角活動,角區數量要適當增加,以充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認知興趣,可增設表演、美工、科學等內容的區角,如:「音樂廳」、「手工角」和「科學角」等。大班幼兒的語言表達、動手操作和邏輯思維等能力有了較大提高,這時,既要大量增設活動區角,又要適當增加難度,如:在科學區中增設「海底世界」、「宇宙探索」、「機械操作」等活動角;在棋類區中增設軍棋、象棋、五子棋等。在區角創設過程中,要注重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如:讓幼兒出主意、想辦法,搜集材料和布置環境等,增強幼兒的主人翁意識,使區角更具吸引力。
二、板塊設置要具有相對動態性
不斷變化發展的教育環境,有利於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和探索欲,有利於幼兒多元智力的開發和個性的發展。因此,活動區角要具有一定的動態性和可變性。
當某些角區已不能適應幼兒實際發展需要時,要及時予以撤換。如:大班的「娃娃家」、「小商店」、「小影樓」等。區角內容要不斷更新,如:牆畫要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服裝店」要適合季節時令;「娃娃家」要符合現代家居特點;「科學角」要緊隨科技發展步伐,等等。投放材料的品種和數量也要經常變化,尤其是當幼兒對某些活動材料失去興趣後應及時更新。 活動區角要切實做到日新月異、常設常新,切忌一成不變、一勞永逸,要確保幼兒的濃厚興趣。同時,還要積極擴展區角空間,注意利用好自然環境、人文景觀和社區這些已經設置好的大「區角」。
三、區角的創設要以幼兒興趣為出發點
幼兒是區角活動的主體,所以幼兒也應成為區角的創設者之一。教師在區角創設之前要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要為每一位幼兒提供機會讓他們說出自己想玩什麼,想怎樣玩;想做什麼,想怎樣做。只有讓興趣作為紐帶幼兒才會在區角活動時自主的操作,自主去探索,自主去發現。例如:大班的孩子想玩棋類,尤其是跳棋和五子棋。我就組織孩子收集各種棋類放進益智區,而幼兒又不太會玩,所以我一方面利用區域時間教孩子玩,另一方面聯系家長讓孩子在家長的陪同下學習。很快幼兒掌握了跳棋、五子棋、飛行棋的玩法,藉此機會我舉辦了一場跳棋比賽,讓全班幼兒都「跳」起來。這樣不僅幼兒在活動中得到發展,更讓幼兒知道區角活動可在由自己來主宰,如此幼兒在區角創設中更願意獻策,出力了,我們的區角活動也更加豐富了。
四、區角創設時材料的投放是關鍵點
豐富的材料是幼兒區角活動的對象,對幼兒行為的產生發展有著非同尋常的作用,而教師的教育意圖也通過材料被呈現出來。因此幼兒教師要在立足於安全性、豐富性、操作性的基礎上,對「周圍生活物品」、「身邊物品」、「自然材料」、「廢舊材料」等材料的內涵進一步豐富,擴大材料的多功能性。因此在材料的投放中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第一:以探索為主而不失趣味性
將問題隱藏在材料之中,鼓勵幼兒在操作中感受日常生活與學習中的某些現象並進而關注事物間的簡單關系。但為了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我為幼兒設計的材料不僅色彩鮮艷而且生動有趣,從視覺上就牢牢吸引了幼兒的目光。例如:在小班我為幼兒提供了「給娃娃穿衣」的活動材料,讓幼兒根據不同的季節為娃娃搭配不同衣服、帽子、手套、鞋子,讓幼兒對自己的探索成果愛不釋手。又如:在大班往裝飾好的可樂瓶子里裝水,讓幼兒玩「噴泉」游戲,以感受水位的高低與形成噴泉的大小關系等等。
第二:有層次而不失情感性
《綱要》強調:對幼兒的人文關懷、接納、尊重每一位幼兒。因此我們要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但是在材料的賦予上要將材料的「靈性」和「親和力」結合在一起,讓幼兒感到好玩、熟悉,願意投入活動。例如:在小班區角投放「找不同」游戲。雖然不同幼兒觀察發現的結果不同,有的是兩處,有的是三處,有的是四齣,但材料卻是教師的兩張照片,或幼兒的兩張照片,活動中可以讓幼兒從發型、服飾、背包中尋找異同點,又對幼兒而言既親切又生活。
第三:有漸進而不失自然性
區角材料的投放應遵循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有序投放,使幼兒在不斷變換的環境中循序漸進的得到發展。但材料也應回歸自然,還生活以本來面目。所以投放的材料也應以生活中真實物品為主,來滿足幼兒的隨心所欲的想像與創造。例如;玩泥巴,玩水彩,玩石頭等等。
第四:有可變而不失主題性
對幼兒操作已經較為熟悉的材料,在分析,判斷等活動需求的基礎上嘗試用組合、增添、刪減、歸化等方法,賦予材料新的生命力。但每次變化都應以一個主題為主。例如:本月的主題是「車子叭叭叭」。第一周區角活動以玩車為主,讓幼兒了解各種各樣的車;第二周區角活動以畫車為主,讓幼兒了解車的基本結構;第三周區角活動做車,讓幼兒用橡皮泥做一輛自己喜歡的車;第四周區角活動時就為幼兒准備牙膏盒、瓶蓋等物品讓幼兒發明車。這樣既體現了濃厚的主題味道,也讓幼兒在不斷變化的材料中得到發展。
最後:區角活動時幼兒價值的形成是歸宿點
區角活動不單單為了活動而活動,而應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感受、探索、完善,最後是幼兒價值的一種體現。例如:幼兒參與區角的創設到活動順序,活動夥伴,活動規則的商量、協調,再到遇到困難的相互幫助、合作,這些都是幼兒價值的一種凸顯。而作為幼兒教師應在活動中少些干預,多些自由,實施指導,觀察先行。
總之,依據《綱要》精神,作為幼兒教師應對區角活動進行環境、材料、內容的三要素結合,讓幼兒在區角活動時收獲的不僅僅是快樂和知識,還應收獲良好意志品質的發展和個性魅力的張揚。
C. 幼兒園海洋風格區域布置,如何取區域的名稱
在這方面,可以找東方圖特的愛迪生幼兒科學發現室取取經啊,他們家科學區角有8個區域,我們幼兒園選擇了地球科學區、生命科學區、機器人區、機械區、工程區、綠色能源區,小朋友們特別感興趣,每次上科學課都希望家長晚點來接。
D. 幼兒園活動區角海洋主題設計意義
孩子們假期都去海邊旅遊,都去海洋館參觀,孩子們對海洋的問題特別的關注,回到幼兒園就和自己的好朋友談論起海洋的問題, 「海洋里有什麼?」「海洋里的海龜特別大!」「海洋里有很多的神奇的東西?」因此,我們開展了這次主題活動,滿足有對海洋的好奇,為有創設一個交流的舞台,展示的空間。 主題 總教育目標 幼兒已有經驗分析 幼兒提出的問題 主題牆壁 設計 區域配合 可利用的資源 家長配合 1、 激發幼兒興趣,善於觀察周圍事物,並引導幼兒進行細致觀察。 2、 了解海洋的各方面知識,培養環保意識。 3、 激發幼兒的表現欲、表演欲,鼓勵幼兒根據主題設計劇情、准備表演材料。 4、 鼓勵幼兒大膽表演及表現,為幼兒創造交流的空間。 1、 幼兒參觀海洋館,幼兒去過海邊。 2、 幼兒了解海底的生物及動物。 3、 幼兒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4、 幼兒有表演的慾望和興趣。 「海洋里有什麼?」 「海洋里的海龜特別大!」 「海洋里有很多的神奇的東西?」 製作表演的道具及演出服裝、製作表演的背景及材料、豐富幼兒的知識及動作和語言。 積木區:小劇場 科學區:關於海洋的知識 角色游戲區:創編海洋故事。 美工區:製作道具和服裝。 1、幼兒從家中帶來各種圖書、畫報。 2、指導幼兒與父母一起製作自己演出的服裝。 3、觀看關於海洋的動畫故事。 1、幼兒共同搜集海洋的相關資料。 2、幫助幼兒創編海洋故事、製作演出道具及服裝。 3、指導幼兒在家中表演、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