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生活小知識,讓美好生活更加便捷
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效果 » 怎樣觀察照片的主題
擴展閱讀
電腦怎樣縮小放大畫面 2025-05-22 18:27:40
怎樣做好衣服的設計師 2025-05-22 18:13:49

怎樣觀察照片的主題

發布時間: 2022-05-06 12:43:46

A. 怎樣在照片中突出主題

把被攝物體放在周片中央

B. 如何使你的照片主題鮮明,主體突出

簡單來說,有幾個辦法。
1、構圖方面,摒棄掉畫面中的不相關的信息,採用特寫突出主體。
2、對於畫面本身色彩比較艷麗的,採用比較純凈的背景。
3、用大光圈虛化背景,突出主題
4、保持主體較高的明度,其他部分色調調暗一些。
5、用色彩來突出主體,強化主體的色彩,淡化非主體的色彩。
6、用門,建築物的邊際線等,把主體框在中間,起到突出作用。

方法有很多,需要在實踐中靈活運用。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C. 怎樣對相片進行賞析

許多優秀正直的照片評論員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試圖通過分享自己曾經有過的經驗來幫助其他的攝影師。很多人文采飛揚能夠讓他們的評論非常的貼切流暢。可是實際上作評論不一定非要有文學學位才能對提高別人的照片水平給與幫助。關鍵是要誠實的評價一幅作品。需要知道的是:當你評論一幅作品時,你是在花時間幫助另外一個攝影師。你的意見不是廢話。你到這里來是指出該作品的優點和缺點的。一幅完美的作品屬於鳳毛麟角。但這並不意味著不存在優秀的作品。完美遠遠超越優秀。完美意味著不論你再怎樣努力,都不能讓這幅作品更好了。

看到一幅作品的第一眼時,注意體會一下你的注意力落到畫面的那個角落。這需要一些訓練。非常值得訓練訓練。同時問自己幾個問題:

1.吸引我的第一注意力的,是不是照片的主體?
2.吸引我眼神的是什麼?
3.我的眼睛下一步要看什麼?為什麼?
4.主體聚焦和曝光正確嗎?如果不是,有沒有理由要虛焦,在這幅照片里這樣做是否有必要?
5.背景聚焦清楚嗎?曝光正確嗎?如果沒有,對這幅作品時有利還是不利?
6.主體和背景的顏色看上去自然嗎?如果不自然,對照片有利還是不利?
7.照片看上去很平還是有些(景)深度?真實嗎?不真實的話,對照片有利還是不利?
8.主體在照片中的位置是不是特別吸引人,或者這樣構圖分散了你的注意力?總的來說,這樣構圖對照片有什麼樣的影響?
9.圖片所要表達的或是要沖擊的表現出來了嗎?
10.照片剪裁的寬些或者緊些有沒有幫助?拍攝角度不同會不會有幫助?
11.你的評論能否給原作者一些特別的反饋,幫助他提高作品質量?

重要的是要注意評論的策略,不要冒犯作者。原因非常簡單:你是在對別人的時間,花費的精力和努力以及所要表達的內容作評論。因此,作評論的法則是:不要因為發泄自己的情緒而淡化了你的意見和建議。你的意見和建議同樣是你自己的時間,精力和努力達成的。與攝影師所付出那部分沒有差別。如果攝影師是到這里來學習提高的,他不會把你的意見和建議當作是對他個人的攻擊,相反,他們會把你的意見和建議當作是經驗的學習,是用來提高自己新作水平的經驗。

D. 拍攝時如何利用構圖來突出主題

要確定被攝物體在圖像中的大小,可以通過變焦功能或是改變拍攝距離等多種方法來實現。利用何種方法來調節構圖沒有特殊限制,但使用廣角鏡頭拍攝時,透視感會隨拍攝距離的改變而大幅變化,因此可在考慮這種效果的基礎上,通過拍攝者的移動來改變拍攝距離調節構圖。在決定被攝物體在照片中的位置時,要意識到人觀察畫面時視線會在畫面內移動,所以要進行「視線誘導」,讓人們自然的將視線集中到照片的主題上。除去要去除多餘的空間,還要確定主題之外其他景物的位置。突出主題與其他物體間的強弱對比也是一種有效的表現形式,不應單純將主題放大,而應打下各種伏筆來明確主題,從而將觀察者的視線自然而然的引向主題。

E. 如何看照片寫作文

主要是你的想像力要豐富,你要知道照片是有局限性的,但是你的想像是沒有的,以有局限性為主題,發散思維圍繞主題多做綠葉手法去襯托紅花主題。例如,早晨起來,爸爸把去旅遊的照片給我看。我看到了其中的一張照片,那是我在香港海洋公園與越礦飛車「先生」照的。

現在就讓我來介紹這張照片的故事吧。

F. 攝影圖片分析從哪幾個方面著手寫

攝影圖片分析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分析,內容依存於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

1、作品的內容

(1)主題指向

作品表達出了一個什麼樣的主題,傳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思想。

(2)時代背景

知名畫面反映了一種什麼樣的社會現象,有沒有典型意義,可以挖掘出畫面隱含著的信息。

(3)情節定義

點明畫面中所包含的情節要素,任何畫面都是一定的情節過程的某一個定格,在其前後肯定有一個情節鏈,評析時可以設想畫面所表述的情節點前後的情節,看畫面情節表述是否有典型性

(4)情緒感受

任何畫面總是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體驗,表達了作者的情緒感受,可以根據畫面內容,看看它表現了什麼情

(5)意境韻致

畫面中能看到的時形象,看不到的是意蘊,畫面形象激發觀者的思想和聯想,營造出升華畫面的意境。

註:時代背景和情節意義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就不要寫,切勿自己編造。

2、作品的形式

(1)構圖

包括黃金分割構圖,框架式構圖,開放式構圖等等。根據自己所學的攝影知識進行運用

(2)用光

可以從光型、光位、光質、光比的方面進行分析。

(3)色彩

對於彩色照片來說,色彩尤為重要,色彩可以突出主體、烘托氣氛等等作用。黑白照片主要從影調進行分析。

(4)細節

畫面的形成可能會有深層的意義,體現出了作者、觀者以及考生對現實世界或作品的觀察力。

(5)景別

特寫-近景-中景-全景-遠景,作者採取的是哪種景別拍攝。

(6)怎樣觀察照片的主題擴展閱讀

圖片分析注意事項

1、論點明確,要有基本的評價,明確、在理乃至見解獨到,同時不要求面面俱到,可以從某一角度切入。

2、結構嚴謹,按藝術評論的筆法,脈絡清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並應該舉例論證。

3、文筆流暢,使用攝影術語正確,不堆砌亂用術語。

4、字跡工整,卷面整潔。

5、要杜絕面面俱到,無側重點,無段落層次,無條理次序的隨想式評論。

G. 如何評析攝影照片

評析攝影照片的三個准則:
1、一個鮮明的主題:積極的內容,反映一定的思想、情感、情趣、現象。
無論是拍攝自然風光、花草樹木,還是拍攝人們的日常生活,好的攝影作品一定會有一個鮮明的主題,這個主題就是要把攝影師對於自然的熱愛、動物的關心,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通過作品表達出來。
任何一幅好作品都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這個主題的錘煉並不在於攝影師的照相機多麼的昂貴,也不在於攝影師的攝影技巧多麼熟練,而在於攝影師本人的思考,一幅好的作品來源於一個優秀的攝影師,一個優秀的攝影師善於把握生活中轉瞬即逝的瞬間,善於在最平常的事物中發現不平凡的主題。
2、符合一定的技術標准
:表現形式-如光線、構圖、角度、影調、瞬間的抓取等
攝影藝術的發展是以攝影技術的發展為前提的,因此,一幅好的作品必須符合一定的技術標准。曝光正確、構圖完整、畫面簡潔這些都是一幅好作品應該達到的基本技術指標。
人們常說「攝影是發現的藝術」,於是有些人將這一論調推向極端,完全忽略了技術因素在攝影中的作用。而攝影的發展始終離不開技術的進步。一幅技術上不到標準的照片不能為好作品。
3、能引起人的共鳴
:內容和形式的結合,如何突出畫面主題
把攝影當作茶餘飯後消遣的人,永遠拍不出真正令人稱道的好作品,因為一幅好的作品首先應該感動自己,然後才能感動別人。著名攝影師唐·麥卡林對攝影做了精闢的總結:"依我之見,攝影不是眼睛去觀察,而是用心靈去感受。.攝影師如果在鏡頭前無動於衷,,那麼他的作品也不可能讓觀眾感受到心靈上的震撼。」
攝影師通過鏡頭表達出的這種對於社會、生命、自然的感動,無疑可以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

H. 攝影中怎樣表現主體的特點

攝影中表現主體的特點:
1、利用色彩對比
在處理主體與背景的關系時,特別要防止靠色現象,主體與背景間的色差越大,視覺效果就越強烈;如果在加上不同的色彩之間的亮度差異,主體與背景就會形成更大的色差,主體就不會淹沒在背景中。一般來說,主體與背景的差異越大,主體就會現的越鮮明,因而對於表達主題也就越有利。
2、利用光線明暗
攝影是光與影的藝術。因此利用光線的明暗關系來突出主體也是比較重要的手段。通常的做法是把主體安排在比較明亮的光線下,不太重要的陪襯體安排在陰暗中。可以藉助各種光線照明手段來突出主體。比如亮背景襯托暗主體,暗背景襯托亮主體等等。利用光線變化來突出主體是切實可行的,比較討巧的辦法。
3、利用簡潔的背景
攝影是減法,這是有關攝影的經典性語言。攝影不像是繪畫。它需要從生活中提取素材,特別需要經過刪繁就簡這樣一個過程。而畫面一但雜亂無章的話,即使再漂亮有意義的主體也會被湮沒。
4、利用形狀大小差異
一件物體展示在人們面前時,往往是形體大的物體引人注意。所以在不大的畫面上,充分利用有限的面積,讓主要表現對象占據較大的面積也是突出主體的重要方法。特寫類的作品往往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這是因為特寫照片上主體占據了主要甚至全部畫面,幾乎沒有什麼與主題無關的任何背景。
5、利用構圖手段
從視覺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主體在畫面中的位置也直接影響到觀眾對它的關注程度。可以藉助合適的線條來引導觀眾的視線,比如;河流;小溪等作為引導線,引出主體。把主體安排在黃金分割線上來突出主體。藉助溝通方式來突出主體的方式還有很多,沒有一定之規,需要隨機應變。

I. 作為攝影初學者.應該怎麼樣去觀察照片.觀察他的那些細節..錢不多了.我代表和我一樣的菜鳥謝謝你.求大師級

不是觀察照片,而是觀察你身邊的事物,生活的那些小細節才是最精彩的。
關於技巧,下面列舉了一點點原則,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對事物的敏感度和藝術修養。

1.陽光十六法則 (Sunny 16 Rule)「陽光十六法則」是在沒有測光表時,正確估算日光下曝光數值的方法,所以這條法則只有在陽光充足的情況下適合使用。將光圈設為F/16,快門與ISO同步,或者略快。如,ISO設為100時,快門應該設為1/100秒(1/125秒)。所以,根據這個法則,在海灘上攝影時,應該使用F/22光圈,在多雲時應使用F/11光圈。

2.月光11、8和5.6法則 (Moony 11,8and 5.6 Rules)如果你想拍攝月亮,那麼這里有一條很好的法則。快門與ISO同步的時候,拍攝滿月用F11光圈,弦月的時候用F8光圈,新月則使用F5.6光圈。

3.相機抖動法則 (Camera Shake Rule)
當你手持相機拍攝時,快門的速度不能小於鏡頭焦距的倒數。如果快門速度越慢,那麼拍攝抖動時就越可能降低銳度。如果用50mm焦距的話,快門就要達到1/60秒以上為宜,只有當環境實在昏暗時,用閃光燈、腳架或者把相機放在硬物上防止抖動。

4.灰板法則 (Anatomical Gray Card)
18%中灰版
隨身攜帶18%中灰板是拍攝的利器。可是如果身上沒有灰度板怎麼辦呢?可以將手掌攤開面向陽光,對手掌進行測光,然後加一檔曝光。

5.景深法則 (Depth of Field Rules)
後景深是前景深的2倍
當被攝物體比較深的時候,應該對焦點選擇在景深的前1/3處,因為這樣,對焦點後的景深是之前的2倍。各種光圈和焦段組合都可以使用這個法則。記住,光圈越小,焦距越短,距離被攝物體越遠,景深就越大。

6.數碼沖印尺寸法則 (Largest Digital Print Rule)
如果你想把你的作品列印成大尺寸的照片時,照片的尺寸不能大於數碼圖片的長寬像素各除以200,如果你對作品要求很高,那麼至少得除以250。

7.曝光法則 (Exposure Rules)
在處理數碼照片時,最普遍的法則是保證高光區曝光准確,低光區隨他去。可是當處理負片,特別是彩色負片的時候,你最好增曝一檔。

8.快速閃光輸出法則 (Quick Flash-fill Rule)
當你的相機不能自動輸出控制的閃光燈時,將閃光燈的感光度設為膠卷的二倍。如果對主體測光,機身選擇光圈整檔,閃光燈設為同樣的光圈。這樣,照片的陰影區會比主體的亮度低一檔。

9.閃光距離法則 (Flash Range Rule)
這個法則很簡單:距離乘以2,感光度乘以4。例如,你的閃光燈在ISO100時,有效距離為20米。如果你想使閃光燈的距離達到40米時,則需要提高感光度到ISO400。

10.像素翻倍法則 (Megapixel Multiplier Rule)
如果你想使數碼相機的解析度增倍,那麼很簡單,就是要像素翻兩番。

11.捕捉動態法則 (Action-stopping Rule)這條法則是根據角度與速度的經驗公式而來的。如果物體沿著鏡頭的軸線運動你能夠用1/125的快門捕捉下,那麼它追至於鏡頭軸線的運動能用1/500秒捕捉下來。也就是說,如果物體沿鏡頭軸線稱45度運動,只需要1/250的快門速度。

12.日落法則 (Sunset Rule)
拍攝落日時,要對落日上部測光,但是不能讓太陽出現在你的取景器中。如果想讓日落看上去比實際晚一小時,可以在曝光補償中減1。

J. 怎麼把握好照片的主題

如何使你的照片主題鮮明,主體突出是攝影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攝影是造型藝術,造型就要主題鮮明,要想主題鮮明,有時就要主體突出。即使在風光攝影中,雖然不像紀實或人像那樣有一個很指向性的主體,但是仍然有一個相對比較突出的主體或主體群,這樣你的攝影才能表達的鮮明生動。造型造型,營造有型的事物,營造就是布局和構圖,本文主要從構圖、用光、影調、光調、色彩等幾個方面進行總結,難免有個人偏見,請批評指正。

一、構圖

所謂構圖,就是對鏡頭內的景物進行組織安排布局。主要取決於攝影的角度、視點、取景范圍等。角度視點主要取決於觀看事物時攝影者與景物之間在三維空間的位置關系,比如距離多遠、高度多高、方向如何等,這是觀察事物和攝影的最基本的問題,也就是搶佔有力有利的地形。視點角度方向確定了,接下來就是選取鏡頭取景范圍,也就是選取事物的哪一部分,突出事物的哪一方面。這不僅取決於鏡頭的焦距,有時也會因為攝影環境的開闊與否。攝影環境開闊,取景的自由度就高,反之就會低。關於怎樣選取視點問題不做詳細討論,重點討論一下如何在鏡頭內布局景物,就像如何在畫布上作畫一樣。

我個人認為,不論你選擇景物的那個側面,都要選擇這個景物在這個側面的最有特點的部位進行表現。一個景物或事物,不管在什麼方向上都會有一個最為生動形象的特點,把這個事物在這個方向上的特點表現出來就達到了造型的目的。其次,任何事物或者景物都有所謂的前後左右的方向問題,至少在你觀察的位置上或者約定俗成的會有一個這樣的方向問題。比如人,我們把面部朝向作為正面,就會分為正面、側面、後面、上面、下面等。細分就會出現作前側、右前側、左後側、右後側等,俯視、仰視、還有前俯、後俯前仰、後仰等。

構圖上最基本的構圖方法有幾何中心構圖法和黃金分割點的「井字」構圖法。幾何中心構圖法就是將主體安排在畫面的中心位置,這種構圖方法主要運用在具有左右、上下幾何對稱的主體事物當中,例如具有左右上下對稱的建築等構圖中,一般左右對稱的往往將主體安排在左右的中心點上,上下對稱的主體安排在上下的中心點上。「井」字構圖也就是根據主體的朝向將主體分別安排在「井」字的四個黃金分割點上。這兩種構圖是傳統的基本的構圖方法。由於黃金分割構圖比較普遍,有時在拍攝具有對稱的主體上也會運用上,比如,一個主體時左右對稱有時會將主體或者主體重的主要表現部分即視覺重點(有時又叫視覺趣味點)安排在左右的中心偏上偏下的某個黃金分割點上,上下對稱的主體或視覺中心也是如此。這兩種構圖是比較傳統的具有內斂性質的構圖基本方法。除了對稱以外,還有平衡構圖,就是主體和陪體在畫面布局上看上去會感到左右重量的平穩,上下的平衡,給人以四平八穩的感覺。

拿人作為主體進行舉例,我個人的做法是,將人放在一個立體的空間中,這個立體的空間是一個圓柱型的空間,在這里我只考慮左右的關系,上下的關系可以參照左右關系進行變通。這個圓柱以畫面的中心為中心,以到左右黃金分割點為半徑,一個站著的人則假想他在圓柱的邊緣上,面部是向著圓柱中心軸的,當他面對你是不同的方向性時,可以考慮是他在圓柱上轉動到不同的位置,正面對你和背對你的時候可以假想成是圓柱將人轉動到這個位置,所以構圖的時候人會在中心位置,當人是左或者右側面的時候,人的面部正對畫面的中心軸上,這樣圓柱就將人轉動到最左邊或最右邊,當人是左右前側身看著你的時候,就假想是圓柱將人轉動到了與你形成的這個位置,人的布局就要多少相中心位置偏移,這樣相對就會感覺平穩和平衡。人的正面對著你越大越接近中心軸,最大值就是正對你,正面對著你越小,越偏離中心軸,最大值就是完全側身對著你,在圓柱的左或者右的邊緣上,也就是黃金分割點上。

這只是自己的個人構圖方法,有時在拍攝過程中有時是不能完全遵照這種原則的,有時會因為主體的動作視線等好多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大多數情況下只是大體上遵循這樣的原則。這是單個人作為主體事物的時候,別的方面風景等構圖可以參考這種構圖方法靈活運用,而且主體或者主要視覺中心不同,構圖的方法也會不同,比如我們拍人的全景的時候可以遵循這種原則或方法,如果是近景或者特寫,則表現的主體或重點就不再是人而是人的表情或者人的人的眼神,因此這只是個人的一般的方法。當拍攝主體和重點不是單個而是有主體有陪體的時候就要將主體與陪體考慮進去綜合布局,這樣這個假想的圓柱就不再遵循黃金分割的位置關系,這要靠自己的感覺進行確定和安排。以上主要考慮和說明的是傳統構圖中最基本的兩個構圖方法,除了對稱、平衡、黃金分割「井」字構圖外,還有很多種,諸如:環形、S形、三角形等,除了對稱平衡關系外,還有陪襯、對比、呼應等關系等,這些都是傳統構圖中比較注重考慮的布局和關系。

傳統構圖主要是這種內斂式的追求畫面對稱、平衡、平穩的感覺,畫面內部的景物之間,景物與環境之間形成一種和諧。整個畫面看上去是一個完整的自成系統的世界。這樣的構圖我們稱它為傳統的保守性構圖。與保守性構圖相對的就是開放性構圖,所謂開放性構圖,就是,在構圖上打破傳統中那種追求對稱、平穩、平衡、自成一體、自成系統的構圖方法,追求畫面內部與外部的交流,畫面空間是開放的,就是將欣賞者的個人感受和想像空間考慮進去的一種構圖方法。這種構圖強調了畫面世界與畫外世界的相互關系,強調了畫面與欣賞者的互動關系,考慮了欣賞者的參與權利和參與意識,這是最近藝術理論人性化的表現。文藝理論中接受美學認為,一部藝術作品是在欣賞者參與以後才算作品的最後完成。欣賞者的欣賞水平、趣味不同,就造成了作品的內涵的不同,因此作者不能將自己的欣賞趣味和價值強加於欣賞者,不能強制欣賞者接受作者所表達的趣味和價值,要求將作品交給欣賞者去解讀和重構,因此,開放性構圖往往將主體與觀眾、畫面空間與現實空間的關系考慮進去進行創作,形式上往往不遵循傳統構圖的對稱、平衡、平穩,追求一種自然的未加主觀干預的狀態。表達的主題往往指向性不強,主題思想具有多義性、模糊性和含蓄性等。

因此構圖是攝影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是統領其他表現元素的主帥,是靈魂因素,幾乎所有的其他表現元素都是與構圖發生聯系才能表現。所以說,構圖是攝影中最根本的、也是最基礎的,因此要想使你的攝影主題鮮明,就必須在構圖上下功夫,使攝影主體或重點更加生動突出。一幅攝影作品,如果構圖有鮮明的特點,而其他因素相對較弱,也會使你的攝影具有藝術的美感,如果其他藝術因素與構圖相得益彰,那麼則會使你的攝影作品會錦上添花,登上藝術殿堂的寶座。所以,構圖是攝影的關鍵。二、光影

藝術是表達宣洩感情的載體,攝影是光影的藝術,是用光作畫,因此光影成為攝影除了構圖以外的另一個表現因素。因為有了光,我們才能根據光影的分布進行構圖,所以就攝影的本質來說是光影。所以用好光對攝影來說尤其重要,不論是圖片攝影還是影視攝影。在色彩未參與攝影的黑白攝影時期,光影是表達感情的一個根本因素。

光影分為影調和光調兩個部分,籠統上都可以稱為影調,兩者之間有著非常細微的差別,往往統稱為影調,但是這兩個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影調往往側重畫面的整體調子,光調往往更加具體,主要指光與影的具體分布也就是光的階梯分布性質,色彩參與攝影後,在影調的基礎上有產生出色調。(我的這種說法不知是否科學,因為是信手寫來,還有待大家指正。根據畫面的明暗成分的多少,影調分為高調、中間調和低調,也稱亮調、中間調和暗調,根據明暗的對比強弱,分為硬調、中間調和軟調。這兩種調子所指是不同的,亮暗調主要指的是影調,硬軟調主要指的是光調。一般來說,亮調表達的情緒明快、積極、向上,但是也會給人淺薄不厚重深刻的感覺,暗調表達情緒抑鬱、陰暗、沉重的情緒。硬調表達的情緒結實、厚重、有質感、矛盾關系尖銳,是一種沖突而不是抵觸。軟調表達輕快、矛盾關系表現平緩,是一種抵觸而不是沖突。影調光調的風格形成主要由客觀和主觀光線、質感兩種因素有關。

比如,客觀上:在光線不足的晚上,夜景當然是暗調為主,白天當然是亮調為主。又比如,拍攝金屬和拍攝棉花,主體本身的顏色也會決定拍攝畫面的調子。光線的多少,主體對光線反射的多少決定了影調的性質。光線的軟硬強弱決定了拍攝畫面的軟硬,在柔和的日光燈西下和在明亮的中午陽光下拍攝,畫面的軟硬就會不同。同時,周圍環境的反光程度也決定了畫面的調子,比如在塗滿白色的病房中和陰暗潮濕的牢房中,拍出的畫面的調子就肯定不同。除了客觀上光線的因素外,影響畫面調子的因素還跟曝光組合有很大的關系,當以較亮的物體為曝光基準時,畫面往往較暗,呈現低調暗調硬調特質,當以暗的事物為曝光基準的時候,畫面往往呈現亮調高調特質。此外,還跟光的性質和用光角度和主光副光或叫輔助光的比重有關,一般情況下,正面光拍出的畫面比較亮,側光則為中間調,側逆光或逆光比較暗,主光與副光的對比大拍出的畫面比較硬,主光與副光的對比比較小,拍出的畫面比較軟。主光照射的角度和面積往往決定畫面的總體調子。光線運用也決定畫面的情緒,正面光和主光副光對比較小往往表達明快,因此由於光影的比重不大,往往畫面比較平淡,立體感不強,適合表達明快的主體。側光和主光副光對比強烈往往畫面深刻,立體感比較強,適合表達較強立體造型。側逆光和逆光則會出現鮮明生動的輪廓,使主題表達生動,但是也會具有不同一般的視覺感受,適合表達特殊的視覺情境。

光線決定影調光調,決定了畫面情緒的表達。同時作為構圖因素,也是構圖中考慮的重要因素。在畫面中,不論什麼樣的畫面,我們所要表達的主體或主要部分,主要內容都會在一定的環境當中,因此,任何一幅攝影作品都會有背景,這也是現實存在的必然,因此怎樣正確處理好主體與背景的關系成為構圖考慮的重要內容。我們往往為了突出主體或重要部分,往往把主體放在反差比較大的背景上,這樣我們表達的主體就會鮮明生動,有立體感。因此構圖上考慮光影就成為突出主體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一般情況下,明和暗往往具有這樣的感覺和性質,亮的事物往往給人明快、活潑、開闊、擴展、向後縱深退縮的感覺,暗的事物往往給人沉重、抑鬱、內斂、頑固、向前的感覺。因此,在構圖上,我們常常將暗的事物放到亮的背景上,比如剪影;或者將亮的事物放在暗的背景上,比如火光、煙火、日出等等,將具有明暗分布的主體放到反差相反的背景或者具有中間調子的背景上。因此,要想將主體表達生動,往往注意將主體和背景分離。其中光影的運用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講到背景與主體的關系,順便提一下主體與前景的關系,主體與陪體的關系。前景就是處在主體前面的景物,在一幅攝影作品中,攝影主體和背景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前景則是根據攝影構圖表達的需要進行取捨,有的景物也會根據環境取捨的。環境中如果沒有前景就沒必要為了前景而假造前景,這樣就違背了藝術真實的原則。有的環境,當前景對事物的主體具有強調、襯托、突出作用時,或者為了創造一種縱深的環境感覺、或者為了表達一種形式上的美感,我們往往會加上一個前景作為陪襯,是主體更加鮮明生動。前景的取捨往往會跟主體有一種關系存在,或反襯、或強調、或呼應、或加強環境渲染等等。陪體有時是作為主體的背景出現的,有時是作為主體的前景出現的。有時又是作為與主體發生呼應關系的一種關系客體而存在的。處理好主體與陪體的關系有時會使畫面生動飽滿。就像花與葉的關系,以花為主體,沒有葉子作為陪體和背景,花就會單調乏味。再如以一種凋謝了的花為前景和陪襯,就能反映作為主體的花生命力頑強的象徵意義。再如,如果一個盛開的荷花和一個含苞的荷花的映襯可能表達一種成長的關系。一個成熟的蓮蓬與僅剩一個的花瓣的對比與襯托就會形成一種生命更替和孕育的意味等等,因此處理好主體與陪體的關系能夠表達的深刻全面。

三、色彩

色彩除了真切還原物體的本來面目使人獲得正常的視覺感受以外,也是最為重要的情緒元素。在色彩未進入攝影以來,情緒的表達主要依賴於影調的營造。色彩一旦進入攝影,就成為攝影中最為重要的情緒元。色彩與光影共同形成攝影的視覺造型重要載體。因此在彩色攝影中,我們討論攝影的情緒表達一般會討論畫面的影調和色調兩個方面。

影調已經在上面講過,單就色調來說,一般分為暖調、冷調,當然也有中間調,但是由於色彩的鮮明性,一個攝影畫面中很難做到冷色和暖色均衡,因此大部分的彩色攝影中都會有一種色調的傾向性。色調的傾向性決定了表達畫面藝術感情的傾向性。色彩的運用還能夠體現畫面的旋律,形成和諧統一的節奏。所有的藝術都是具有節奏的,旋律和節奏決定了感情表達的起伏。因此,一部好的藝術作品,往往非常注重旋律節奏的和諧統一和節奏上的變化。

在攝影藝術中就表現在影調色調節奏的和諧上。當然,一個畫面,表達的旋律節奏是否和諧,構圖上佔有很大的比重,在構圖中主體與陪體、主體與背景、主體與前景等會構成基本的旋律節奏,那麼影調和色調則加強和渲染了這種節奏使之更加突出和更加具有傾向性。一般暖調給人積極、熱鬧、熱烈、奔放、溫暖的感覺。冷調給人安靜、穩定、平和、寒冷的感覺。這種感覺是由顏色給人的感覺造成的。偏向紅色的色譜具有溫暖感覺,為暖調,偏向藍色的色譜具有寒冷的感覺,為冷調。冷調與暖調往往互相映襯這種性質往往表達更加鮮明突出。因此,我們往往會用少許的冷調或者暖調襯托畫面整體的調子,使畫面更加鮮明、活潑、生動。一般感覺是,冷色往往具有後縮、擴張、安靜和重量相對較輕的感覺,暖色一般具有前突、凝聚、熱鬧和重量較重的感覺,因此在構圖中往往會充分利用色彩的這種性質進行布局安排。為了表達暖色調,有時會摻雜一些與主體不同色階的色彩元素。互為補色的色彩,在畫面中往往起到非常醒目的反襯作用,這在生活中也會利用進行警告,比如一些動物的保護色、生活中交通紅綠燈以及交通標志等。一些建築屋的顏色有時也會以這樣的色彩搭配構成風格。為了使色彩具有和諧的節奏形成平緩的過渡,往往會利用相近的顏色進行和平過渡,使畫面表達感情含蓄平和,表達矛盾舒緩。為了表達情緒強烈,又往往充分利用這種色彩元素,是畫面風格鮮明,表達感情直接抒情。有時,在構圖上,我們也會注意使顏色鮮明的主體陪襯在不同的顏色背景上使其更加立體突出,或者利用前景的色彩反襯主體來使主體更加鮮活。四、鏡頭

攝影鏡頭的運用,往往使攝影的主體透視關系形成感覺的不同。因而使攝影風格形成獨特的風格。大家知道的常識就是,廣角誇大了主體與背景前景的位置關系,誇大了視覺透視感覺上的效果,往往產生縱深感,是畫面更加有層次。長焦鏡頭壓縮了主體與背景。前景的位置關系,使畫面產生靠近和擁擠的感覺。同時,由於鏡頭的不同也會產生景深的不同,廣角產生縱深的景深,景深范圍大,長焦往往景深淺,因而會使前景和背景模糊甚至完全虛掉。廣角視角大,包括較大的范圍,長焦視角窄,往往包括范圍較小。為了突出攝影主體的特點,我們往往選擇比較合適的鏡頭進行創作。比如,表現廣闊的空間、風光,顯示磅礴的氣勢,或者突出主體在前方的位置,我們往往用廣角增強這種效果。為了表現空間的擁擠或者特別強調主體的特點,往往用長焦,將主體進行特別的強調突出,進行虛化背景。我個人還認為,通常所說的那種景深鏡頭往往更加具有紀實風格,表達的含義更加客觀真實,攝影者個人的主觀干預較少。長焦鏡頭由於突出了主體的特徵,具有較大的主觀性,因此感覺具有較強的個人主觀感情和風格,長焦表達的往往是一種心理因素起作用的影像,比如浪漫等性質。有時為了表達某種構圖形式的美感,這種長焦往往會形成一種平面化的幾何圖案的視覺風格,構圖簡潔使畫面形成一種的抽象的感覺。廣角往往強調的是主體與陪體的大小對比關系,長焦強調的是主體與背景前景的虛實對比關系。

五、運動

除了鏡頭上景深的大小虛實對比能夠是主體更加鮮明突出外,運動的對比往往也會使主體更加突出。為了使表達的主體鮮明突出,我們往往會利用運動進行表達,有些乾脆是表達運動。當然,所有的藝術都是在表達運動和節奏,節奏就是運動的一種外化形式。只不過,攝影表達的運動是一種運動狀態、運動趨勢、運動瞬間,是凝固了的運動。為了表達運動,有時會通過運動的環境表達靜止的主體,比如加長曝光時間拍攝路面中間的崗亭,那麼路上行駛的車輛就會形成運動的虛像,晚上會形成光帶的脫影。有時為了表達運動的主體跟拍運動的主體,用較短的曝光時間來凝固運動的主體,而背景則形成虛的脫影,比如跟拍行駛的車輛或者運動中的足球運動員。有時讓主體模糊紀錄被攝主體表達主體的運動,比如拍攝夜晚的車流,使公路上的車流形成光帶的河流,延長曝光時間,時瀑布形成白色的柔和的絲帶感覺。有時又會通過凝固主體運動的瞬間,表現主體的本質和精神,如,高速拍攝子彈穿透蘋果,使人能夠充分認識了飛速運動中子彈的某一個瞬間的狀態,迅速撲捉某一個戰士中彈一剎那的狀態,表現戰爭的殘酷和戰士的英勇精神等等。因此,攝影的表達速度,使我們看到了運動著的主體事物的狀態和本質面貌。有時,攝影的本質其實就是在紀錄各種事物的本質和精神,而這種本質和精神恰恰是通過運動表達出來的,因此表達運動成為攝影求真求實的一種更高的要求。

科學與藝術是詮釋客觀事物的兩個方面。人類的知識最根本上就是在這兩個方面中進行拓展和延伸。科學研究表達的是世界是什麼、為什麼這樣和過去怎樣成為現在、現在將怎樣成為將來的問題,是理性的邏輯分析,是理性的知識。藝術表達的是人類與世界的感情關系,這就是人類的美的問題。藝術知識告訴人們什麼是美的,為什麼是美的和怎樣產生的美的問題。藝術來源於人類與世界的互動。音樂來源於運動中的號子,當號子有節奏的表達就溝通了勞動的步伐統一了思想意識和情感,加強了人們之間的交流。因此藝術是人在與世界的互動關系中形成的,藝術的這種與現實實用性相聯系的本質決定了藝術的真實性原則,真實成為藝術的生命。既然物質是運動的,物體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因此,藝術作為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個方面,是人類與世界互動過程中形成的,它不可能避免的就要表現物質運動這一實質。因此,所有的藝術都是在描述、表達、表現運動。攝影作為藝術的一個門類也不例外。因此,本質上攝影表達的都是事物運動狀態這一事物的實質。大家可能認為風光攝影和人像攝影表達運動不是很強烈,其實不然,風光攝影中風光的奇觀是表達的是地球地質的變化、四季的更替的運動;人像攝影中表達的是人的行為和精神活動這一精神運動。因此在人像攝影中,准確細膩的抓取人物細微的表情,更能夠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因此著名的攝影大師都非常注意抓取人的最為生動細微的感情的那一個方面,而那一個方面往往也是最為人最為真實的一面。比如抓取痛不欲生的表情和動作可以反映人們痛失親人的悲痛,反映人類崇高的親情,抓取細微的羞澀與喜悅表情可以表達少女初戀的幸福溫馨和反映愛情對人類的影響等等。因此,人像攝影高的境界不是模特的姿勢擺的如何優美而是在優美的外表下一顆崇高的心靈。希望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