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效果 » 西字毛筆字怎樣寫好看
擴展閱讀
小型補衣服機怎樣串線 2025-05-15 14:23:54
四十五頁字帖怎樣快速寫 2025-05-15 14:20:49

西字毛筆字怎樣寫好看

發布時間: 2022-05-06 13:30:39

1. 怎樣練習毛筆書法書法秘決

一.關於選帖

書法練習應從唐楷入手,逆時而上,繼之練南行、北碑、漢隸、秦篆等。把喜歡的風格書體,是歐體還是顏體還是褚體趙體,確定下來作為臨習的範本。
楷書是基礎,是架子,架子不好寫其他書體都很難看。因楷書比較工整、規矩,所以容易生硬呆板,缺少行氣,而行楷比較靈動,可以彌補楷書的生硬,而但練行楷,容易輕飄,筆力不能入紙。

楷書代表作有顏真卿的《多寶塔》、《東方畫贊碑》,柳公權的《玄秘塔》、《神策軍碑》、歐陽旭《九成宮》等。
行書代表作中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贊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唐顏真卿所書《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為「天下第二行書」。而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則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暢達而腴潤。還有如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的趙孟頫、鮮於樞、康里巙,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鐸,清代的何紹基等,都擅長行書或行草,有不少作品傳世。
草書的代表作品有王羲之《十七帖》、懷素《千字文》等。
二.文房四寶
初學,一帖,一筆,一瓷杯,一鍾墨汁,數張黃紙足用。工具的質量不能太差,否則很容易打擊初學者的興趣。
筆:毛筆依毛質的剛柔,大致可分剛毫,柔毫,兼毫筆三類.剛毫筆筆性較剛健,寫出來的字比較勁挺,如狼毫筆;柔毫筆筆性較柔軟,寫出來的字比較渾厚,如羊毫筆;而兼毫筆則是雜用剛性毛和柔性毛所制的筆,如七紫三羊,筆性剛柔相濟。
選筆則要注意「尖,齊,圓,健」四個要點∶筆鋒要「尖」;按開時要「齊」;筆肚要飽滿而「圓」;筆毛挺「健」而具有彈性。發筆時要用冷水,全部發開,用完後洗筆。
買回來筆頭都是有膠的,取溫開水一杯,泡上一天,自然化開。初學的話宜用筆鋒三四厘米的。有人主張初學用羊毫長鋒,但我覺得太難駕馭,推薦兼毫。每次用筆前用水潤一下筆,然後用紙巾吸至九分干,然後沾墨。每次練完,筆最好要洗干凈。因墨汁具有腐蝕性。然後懸掛風干。
墨:墨以質地細致,含膠輕的為佳,最好用輕松煙,墨色黑而有光澤,微帶清香。磨墨時,要用新水,動作要領是「重按輕移」,以求發墨濃淡適中。墨汁隨磨隨用,隔夜後,會失去光彩。至於現代商家所售墨汁,選購時,用紙片沾試,如果上淡下濃,有沉澱變質現象,便不可買。
初學者不需要用墨條自磨,一得閣的墨汁就好,練習已經完全夠用。
紙:紙大體分為強吸墨的,弱吸墨的兩大類。宣紙,棉紙,毛邊紙吸墨適中,適合寫字;至於紙面光滑,不易吸墨的,初學者不易掌控,且會傷筆,應要避免。紙怕皺,皺則受墨不全;也怕潮,潮則字跡渙散,所以要用另外一層紙包好,放在乾爽處。
對初學者,九宮格毛邊紙就好,很方便。沒有格子的,自己疊出長寬大概為七厘米的印子就好。
硯:硯石以質地細潤而能發墨的為上品。硯台用畢,要馬上清洗乾凈,以免積存宿墨,有害筆尖。
對初學者,拿一個小瓷盤,當做硯台的替代品。陶瓷的好處在於容易洗干凈,用完拿自來水一沖,拿紙巾一捋,極省事。
此外,寫字還要准備一些其他的用具,如∶紙鎮,用以鎮壓紙張,以免風吹滑動,影響書寫;墊布,用毛織品墊在紙下吸墨,要避免平滑,以免粘墨臟污紙面;筆擱(筆山),用以擱筆,使筆墨不易沾污他物;筆簾(筆床),用細竹編成,以包裹毛筆,便於攜帶等等;都是用心練字者不可少的。
三.寫字的姿勢和執筆
書寫的姿勢,以自然舒適為原則,一般以坐姿為主,練習到一定程度,為照應全局,也可採用立姿。初學者要注意身體坐直,肌肉放鬆,胸膛離開桌緣,手肘自然向外張開,兩腳放平,頭部保持端正,身體略向前俯,通常是一手按紙,一手執筆,兩眼直視筆端,眼睛餘光關照紙面。
執筆要正,筆尖應直向前,切忌內斜。拿筆不正或筆尖向內斜,就寫不好捺,寫不好橫,寫不好鉤,很難順手,甚至每寫一筆,就得挪動一下右手。同時,寫出的線條一無骨氣,二無韻律,字形也就談不到舒展大方。
筆桿的斜度,寫大字拿筆往上些,筆桿斜度要稍大,寫小字往下些,筆桿斜度稍小。一般的斜度應傾斜在食指關節處,超過這個部位,寫出的筆畫,不是拘泥,就是呆板。筆桿斜度不適當,筆速要受到局限的,並且不可能寫出飄然、神韻的字形來,因此不應傾斜「虎口」處。
握筆要輕松,運筆才自如;握筆太緊,寫出的字,不能開闊大方。
寫字好壞,在姿勢和執筆上有絕對關系。如同木工鋸木一樣,如果姿勢和拿鋸不正,即便「線條」畫得再直,你也要鋸歪的。
執筆寫字還要注意腕法,腕法分為枕腕,提腕,懸腕三種。腕、肘同時平放於桌面的是枕腕法,適合寫小字;腕部懸空,肘仍貼住桌面的是提腕法,適合寫中楷;至於十二公分見方以上的大字或行草書,就要用懸腕法,腕肘全部懸空,以求揮灑自如了。
四.書法的理論
書法字體應該分為兩個基本點,一個「骨」,一個「肉」,任何一個字都是由骨肉組成的。所謂的骨就是書法字的間架結構(字與字之間的疏密程度、距離、整齊程度),筆畫之間的疏密程度,字整體的緊湊程度、穩定程度,空間分布,字體大小,筆畫之間的距離,開張等等,是距離和角度的組合。所謂的肉,就是指筆畫的粗細,長短,溜滑,折拐四個指標。
練習書法的基本在於書法「骨」,而書法的精髓在於「肉」。有骨無肉的書法沒有美妙的感覺,有肉無骨的書法沒有和諧的感覺。而書法初學者應該首先從書法的「骨」學起。
練習書法得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練習字骨階段,第二階段是練習字肉階段,第三階段是練習骨肉階段,第四階段是練習字體階段,前兩個階段是臨摹階段。
第一階段,練習字骨階段
首先不要用毛筆直接練習,書法初學者應該用鉛筆在字帖上臨摹——描線。描線的方法是把半透明的紙張疊放到字貼上,然後用鉛筆畫字的筆畫中心線。由於毛筆字的筆畫一般有幾個毫米(mm)粗細,要畫出中心線必須自己把握,所以就是一種很好的練習。
現在可用水寫布進行描紅,氛圍筆畫描紅,字體描紅。
第二階段,練習字肉階段
練習「字肉」階段的初期應該依然用大體字來練習,這主要還是同時練習臂力和腕力的需要。應該先練習臂力,後練習腕力,而練習臂力必須用大號字體。初學者用大號字練習「字肉」的另一個好處是能夠真切的體會筆畫的粗細、長短、轉拐、快頓等指標。所以就會進步很快。
練習「字肉」的方法是從大到小,採取臨摹方法。先練習大體字,再練習中體字,到了水平很高的時候練習「蠅頭小楷」。
第三階段,練習骨肉階段
其實練習第二階段也必須練習字骨,但是往往許多人對於單個字掌握得很好,卻對字與字之間的間距,各個字的大小掌握得很不好。有的練習者寫的字有些大有些小,有些緊,有些疏,有些逐漸變大,有些逐漸變小,有些越寫越斜,有些段落彎曲等等。這些都是字體骨肉綜合能力欠佳的表現。
在這個階段應該能夠脫離描線和臨摹,照著就能書寫,或者憑借自己記憶就能書寫。書寫的主要字體還是柳體、趙體、歐體、顏體等。
第四階段,練習字體階段
這個階段就是臨摹各種字帖,不僅有楷書,還練習行書和草書。不僅練習柳體、趙體、歐體、顏體、瘦金體,還練習各個名家的字帖。
這個階段完全脫離了臨摹階段,進入揣摩階段。
這個階段基本進入「意念練習」階段。一般不需要親自動手來寫,只要在心裏面來寫基本就能提高水平。
總體來說,一個良好的書法學習過程應該經過描線階段、臨摹階段到揣摩階段,最後到意動創造階段等四個階段,從練習順序上說,先練字骨,後練字肉,在綜合練習字骨字肉,再練習各種流派,最後自由練習。

五.練習書法的步驟和方法
學習書法先臨摹後創作,先繼承後創新,這是最起碼的程序和方法。臨摹重在技術訓練,掌握古人書法作品中的技法規律;創作重在藝術體悟,領略古人書法作品中的藝術韻味。沒有扎實、認真、刻苦的臨摹,創作只是一句空話。
學習書法離不開碑帖,離不開臨摹,只有對古代優秀碑帖心追手摹,才能掌握各種書體的基本技法(如用筆、結字、章法、韻味等),也才能體會古人書法作品中的精妙所在。
選定字體的過程叫選帖,在選帖的基礎上,還要經過讀帖、描摹、臨帖、背帖、創作五步。
第一步讀帖。讀字形,讀結構,讀筆畫,分析揣摩字的筆畫特點及筆畫間的相互關系。例如:我們讀黑體字的「中」,要讀出「中」的一豎穿過了「口」的正中間,「口」字稍扁,橫的長度是豎的長度的二倍,中間的長豎被「口」字的下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這就是讀字形,讀結構。
關於入帖和出帖,要先入後出,清人姚孟起說得好:入帖時「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時「不可無我在,無我便雜。」「不可有我在」說的是要專心一意地臨習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筆須從古帖中來」,不入帖便無本;「不可無我」說的是要在臨像的基礎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長處,融會貫通,結合自己的藝術素養和創造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面貌。
讀帖善悟,帖不僅要臨,重要的還在讀,學書善悟,即從讀帖中領悟,有些古人優秀的法帖,不一定去臨,只要認真閱讀,反復體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韻味,便會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書法創作之中。
所謂讀帖,即書家在臨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間隙,翻閱碑帖和泛覽墨跡,也就是仔細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個字的筆畫、結構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氣勢及韻味,邊看邊記,時常會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畫起來,心追手摹,激動不已。
讀帖從一點一畫入手,仔細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筆、結字、章法及氣勢、韻味之妙處。通過閱讀,眼觀神會,潛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鍛煉視覺記憶,豐富、積蓄和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帖臨一本,書觀百家。讀帖不僅限於一兩本,古今許多書法家的實踐經驗證明,讀帖勝於臨帖。有些碑帖,我們不一定臨,但可以閱讀,深刻領會古人書法作品中的三味,積少成多,逐漸地吸收消化,才能奔匯腕底,充實於紙面,自然會手隨眼高,眼使手靈。入於眼,融於心,出於手,心手相應,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紅,即初學者在印好的紅字帖上沿筆跡用藍筆描寫。「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紙覆在範字上,沿紙上的字影一筆一畫的寫,又叫寫仿影。
摹帖應注意筆隨帖走,切勿失形,要看準筆畫的來龍去脈,揣摩它的筆法和結構形態。摹帖要帶有「寫」意,將筆畫一筆寫成,飽滿而精到,切勿依葫蘆畫瓢地填描塗抹。
摹帖筆隨影走,古人怎樣寫,我們就怎樣寫,大小、長短、寬窄、粗細、方圓、斜正等都必須按帖字的要求去寫,有一定的規范和約束。摹帖的特點在於易學到古人的結構位置。
第三步臨帖。指把字帖置於一旁,看著字帖一字一字地寫在作業紙上,這種方法有利於掌握字的筆法筆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結構。
臨帖,即在摹帖的基礎上,對帖字的用筆、結字規律有了基本認識之後,對著帖寫。臨帖有對臨、格臨和背臨三種方法。
對臨,即把字帖放在對面的帖架上照著寫,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臨帖方法。
格臨,即用透明紙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宮格等)照式臨寫。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結構部位。
背臨,即把帖收起,憑記憶默寫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臨之後可以集字為聯或集字成篇,然後進入創作階段。
第四步背帖。指在臨帖的基礎上把字帖去掉,根據自己的記憶,回憶字帖上的字形,將其寫在作業紙上的方法。這是練好字的關鍵一步,只有對所寫的字精審細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筆有神,准確無誤。
第五步創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寫法的基礎上,觸類旁通,悟出字帖上沒有的字的寫法。根據自己表情達意的需要,寫出一段有中心、有內容、自成體系的文字,這就是創作了。
六.練練書法的若干問題
1、學書法的步驟應當怎樣安排
先從楷書基本筆畫學起,即點、橫、豎、撇、捺、提、鉤、折八種。
一個字好比一台機器,基本筆畫練好,等於把「零件」加工好;練好偏旁部首,就好比開始「組裝」;練整個字形,就等於進入「總裝」。就是說,先學「分解」,後學「連貫」。所以說,楷書是基礎,而基本筆畫則是基礎的基礎。
在練寫基本筆畫時,要分類去練。如練寫「丶」時,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別練好,然後後再寫「連貫」,進行組合。
一般的規律:練楷書先練基本筆畫;再練筆畫順序;三練偏旁部首;四練字形結構;五練分行布局。
2、學字必先練楷書
先練楷;再練行;三練草。只有練好楷書,基礎牢了,再寫行、草就容易了。只有練好楷書,寫出的字,才能筆不浮滑,體不支離。
3、怎樣安排好字形大小
中國漢字有大有小,形狀各異,我們管它叫「參差有序」。筆畫多的寫細稍收縮,筆畫少的寫粗稍擴散。要寫得大小勻稱,不要象棋子不分大小一律排列。
4、橫豎有原則寫法
寫「橫」要稍斜,左邊低,右邊高,其斜度約在5-7度上下。不要低於5度。不要高於7度。這是因為人的兩眼視覺並不平衡,如果把「橫」畫寫成平直,那麼,由於兩眼的錯覺,看上去右端的末尾似乎倒下去了,很不自然。
漢字的「豎」畫比較重要,在一字當中起著棟梁作用。虞世南在《筆隨論釋行》說:「為豎必弩,貴戰而雄。」故寫豎畫要剛勁有力。如中、牛、千、山等字。
5、練字用紙
用方格本較好,因為它有一定的方格,對你練寫的字形在規范上有一定的約束。在練寫時要按行按序進行,每寫完一頁,就要分析一下,看看差距在哪?每寫完一本,也要留存起來,以鑒別對照,衡量進步的程度。在練寫時,切不能無規律地東寫一個,西寫兩個,這樣的練字會影響你掌握章法和布局。
按著次序練寫,一能練好章法,二能安排好整篇布局,更會幫你養成寫好行序的好習慣。如果任意亂寫一通,那你在正式寫作時,雖然字形本身寫得尚好,但全篇布局肯定不規整,這是個大事。
6、寫字的快慢
寫字在行筆快慢上有極大關系,字形的優美,線條的神韻,大部在快速行筆中體現出來。呼應的連貫筆勢也是在快速運筆中體現。慢筆寫出的字是沒有神韻的。
要想快速行筆,達到滿意的效果,除了要對字形本身結構具有素養之外,更重要的是執筆要正,並盡量往上些。
書寫每個字要按照字的基本定義去構思,信指而書,信腕而行,不要做作,不要修飾。「筆勁洞達美而韻,書貴瘦硬方有神」。這就是寫字在快慢上應當體現的一面。
7、書寫基本筆畫應注意
(1)寫「點」重如石,形斷而意連;
(2)寫「橫」要稍斜。一字有兩「橫」上「橫」要仰勢,下「橫」寫俯勢;
(3)「豎」畫粗而壯,寫直不要歪;
(4)「撇」之發筆利,「捺」之發筆揚;
(5)「折」的發筆緩,「鉤」之發筆沖。
初練稍慢,循序漸進。要知道,書體成就的取得,都必需先把楷書的基本筆畫練好,它是寫好一切書體的立足點。
8、如何評價衡量一個字一篇文章
第一要看字的「筆力」;第二要看字形和間架結構規律的掌握;第三要看全篇手法和布局。「筆力」分布怎樣,結構相間的疏密程度是否適當,字間、行間、開頭、結尾等,條理是否分明。要知道,真正的書法功底還要注重在挺拔雄勁的楷書上面。
9、練習書法捷徑
在寫字前,你是否曾認真看過的那個字的外貌,然後在腦海里形成那個神態,最後放鬆自己的兩旁肩膀,大膽的揮毫,如果這些你做到了,我想你的書法技藝定驚人,重在發現、領略。
除了堅持以外,還要多讀理論。理論是對字體的規律總結,包含了基本的筆畫、結構、體勢的書寫技法。靈活運用理論,對練習的進步將起到很大的作用,避免了一味盲目苦練而對書法產生厭倦。
從點畫、間架結構到整體大小的安排,每一步都要扎扎實實,由不像到像,由形似到神似,最難點當屬間架結構的安排。除了背帖之外,有些字帖上沒有的字,也要會創作出來,如果沒有對字體規律的深刻認識與掌握,這一步將是練習者無法逾越的鴻溝。
啟功先生說過,書法這東西沒有什麼神秘可言,就是一個字怎麼樣把它寫得好看些。反復練習就可以做到。
練習書法要習帖,就是依葫蘆畫瓢,照著寫,直到寫得有點像再求神似。讀帖也很重要,就是你心裡要記住這個字。在任何時候只要寫這個字的時候你的腦海中就會出現你學過的這字。至於功力就看你練得多與少的問題了。

練字先練楷、再練行、三練草。只有練好楷書,基礎牢了,再寫行、草就容易了。只有練好楷書,寫出的字,才能筆不浮滑,體不支離。
10、怎樣才能掌握好章法和布局
書寫文章時,不能看一個字寫一個字,應當熟記內容後,一氣呵成地寫下去。這樣的寫法,能使字序整齊,氣韻豐滿。如果看一個寫一個會產生字間、行間以致整個篇幅的不規則現象,這雖然是個小事,但對衡量作品的整個格調是很主要的。
字形寫得雖好,但章法和布局安排不當,是要降價三分的。因此必須重視對章法布局的安排,要在平常寫作時養成好的習慣。
情緒,學習書法的唯一的捷徑應該是心靜,要靜下來順著自己的感覺來握筆寫字,大家可以體驗一下。如果心沒有安靜,那麼學習的進程會有所耽誤的。
11、學書法的步驟
先從楷書基本筆畫學起,即點、橫、豎、撇、捺、提、鉤、折八種。
一個字好比一台機器,基本筆畫練好,等於把「零件」加工好;練好偏旁部首,就好比開始「組裝」;練整個字形,就等於進入「總裝」。就是說,先學「分解」,後學「連貫」。所以說,楷書是基礎,而基本筆畫則是基礎的基礎。
在練寫基本筆畫時,要分類去練。如練寫「丶」時,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別練好,然後後再寫「連貫」,進行組合。
練楷書一般的規律先練基本筆畫;再練筆畫順序;三練偏旁部首;四練字形結構;五練分行布局。
漢字的「點」畫寫時要加重,如石墜地。什麼樣的部位需要什麼樣的點,要做到「意在筆先」。如「宀」上頭的點按鍾紹京、歐陽詢的寫法,用短小豎勢書寫是比較有力的。
12、不臨帖無以習書
臨帖須先讀貼。讀貼就是讀作者如何起筆、行筆、結體,進一步地細化,行筆之輕重、緩急,然後跟著寫。有些人在初學時喜歡將同一個字練很多遍,實則不必要,大可以一寫數十字。一字寫得不像,放過不管,練下一字。認真寫滿一頁,回過頭來再臨一遍。甚至多寫幾頁再回頭寫也無妨。
關於每天練字的時間,絕無定論。大多數初學者一天可以練30分鍾到1小時。要在每天堅持。狀態好時多寫半小時,沒感覺時少寫十分鍾,皆可。如果有幾天有其他事情纏身,斷上幾天也不必憂慮,過後再撿起來就是。當然不可長期斷斷續續。
一開始練字,每個字都覺不像,拙劣可厭,但務必捱過這一段時間。堅持三個月,必有立竿見影之效。
練字前最好心態平和,頭腦清明,可事半功倍。
13.練習的技法
每天印著白紙寫1~2頁,不需要寫太多(重要的是一定要慢,一筆一畫寫到位,用心細細的體會,琢磨字的運筆方式,可以記成順口溜「一筆一畫寫到位,用心琢磨細體會」).
寫完了開始讀帖(看字帖上的字,一類字的偏旁的布局怎樣,怎樣擺放?體會它的運筆方向,在腦子里寫)說到讀帖再說一下.你除了看字帖,在大街上或者是其他什麼地方,看到有些店鋪的招牌,牌匾什麼的,只要覺得那字好就可以看一看.很有效果。
14.練習的時間安排
然後你要定一個計劃,打算怎麼練,是每天練還是隔天練,時間不要隔得長,最好能堅持下來.開始練的時候建議從基本筆畫開始,然後練結構簡單的字,再到復雜的字,反復練習同一個字,有了進步以後可以通臨全帖或碑,再以後是背臨,最後是出帖,學到字帖的精神結構,而不是簡單的形體.如果從實用角度考慮,練好毛筆的人一般寫鋼筆都會輕松自如,而鋼筆寫的好的人毛筆卻不一定好。
最重要的是堅持,練書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只有日積月累的反復實踐,才會達到技能的熟練和通暢,如果有一個好的老師或高手指點,也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5.練習書法的目的
目的有幾個:第一,有一手好書法,寫出來的文章讓別人賞心悅目;第二,培養你的業余愛好,將來成年了在空閑時間練習一下書法作為調節生活的一種方法;第三,培養你的毅力和耐心;第四,培養你的志氣和理想。

16.習字中要善於思考
有許多人說自己習字很刻苦,但收獲並不明顯。我想這是由於他沒有用心去練。這里的「心」就是要思考。盲目習字而不加以思考,是很難取得較大進步的。
無論是臨帖、脫帖、還是讀帖,要善於觀察、品味、思考,宋曹在《書法約言》中說:「初學字不必多費楮墨。取古拓善本細玩而熟觀之,既復,背帖而索之。學而思,思而學,心中若有成局,然後舉堅而追之,似乎不了了於心,再學再思,再思再學,使得其二三,既得其四五,自此縱書以擴其量。」習字並不在於數量多,而在於質量高低。不斷心思手行方可不斷進步。
八.毛筆種類及選擇
毛筆的種類很多,一般寫字的筆,大致分軟性、硬性、中性三類。有羊毫、狼毫、兼毫之分。硬毫筆:筆性剛健。軟毫筆:筆性柔軟。兼毫筆:用硬毫、軟毫集在一起,剛柔並濟。適合初學的人使用。
一枝好的毛筆要具備「尖、齊、圓、健」四德。
尖——筆毫聚合時,筆鋒要能收尖。
齊——將筆頭沾水捏扁,筆端的毛整齊無不齊現象。
圓——筆肚周圍,筆毫飽滿圓潤,呈圓錐狀,不扁不瘦。
健——筆毛有彈性,筆毛鋪開後易於收攏,筆力要健。
硬毫、軟毫、兼毫三種不同性能的筆用途也各不相同。大致上寫行書、草書一般用硬毫筆比較爽利,便於揮灑,易於起倒得勢:寫楷書、隸書、篆書用軟毫筆,易於滋潤飽滿。總之,用羊毫筆要寫出剛健挺拔的字來,用硬毫筆要寫出平和柔韌的字來,都是很不容易的事。
對於初學者來說,如果一開始就用硬毫筆,運筆無需多少技法比較省事,因為筆會幫你大忙,但久而久之,你就只能使用硬毫筆,一旦拿起羊毫筆來頓感寸步難行。相反,如果你初學時即用羊毫筆來練字,雖說開始時難度大一些,必須用提按換鋒的方法才能寫出合格的筆畫來,但也因此而學會了使用軟毫筆的方法,隨著練習時間的增加,慢慢就會得心應手、應用自如。這時候你如果拿起硬毫筆來寫,會感到輕松好使。
從經濟角度來說,正宗的狼毫筆很貴,好的「大蘭竹」要賣一兩百元一支,而普通的羊毫筆只要兩三元,稍好一點的五六元一隻足矣。而且狼毫筆因為筆毫硬,容易磨損,使用時間不長,而羊毫筆軟且經久耐用。初學者還是買一隻羊毫筆經濟實惠。
毛筆因型制的不同又分小楷、中楷、大楷,再大就是屏筆、聯筆、斗筆、植筆等。初學者可以買一支長鋒羊毫筆,筆鋒長度在四五厘米左右,直徑在一厘米左右,這樣的毛筆可以寫七厘米見方的大楷字。對於剛學毛筆字的人來說比較合適。
在初次學習時,希望你選用「兼毫」的湖筆。因為兼毫的湖筆,筆芯硬,易於掌握,對你以後的學習很重要,為什麼不使用「羊毫」和「狼毫」,因為前者很軟不易於掌握,後者很硬適合畫寫意。
在選擇筆鋒時,我們應該選擇適當的長短,因為筆鋒太長不易於掌握,但筆鋒長可以含很多的墨水,寫草書時一氣呵成,筆鋒長可以保證墨的夠用,反之,筆鋒短適合寫楷書,易於掌握。

2. 毛筆字怎麼寫好看

這個不是簡單就可以說明白的,這要真正的去練。先從楷書入手,顏體的《多寶塔》最容易出效果。如果想學,可以關注我一下,有什麼問題隨時問我。我學了四十多年了。

3. 夕陽西沉夜幕降臨這幾個字用毛筆字怎麼寫

夕陽西沉,夜幕降臨,這幾個字用毛筆寫的話,其實很簡單的,寫毛筆字,一定要體現出他的行雲流水

4. 怎樣才能寫出一手漂亮的毛筆字

學寫字,筆畫一定要勤練。我開始學字的時候花了非常大的精力去糾正筆法。有一些某博上的網紅,字形非常好看,然而用筆問題百出。最常見的例子,起筆不好好起,收筆時候揉筆(楷書為主)。細觀字帖,沒有哪一個起筆是隨隨便便筆尖一帶而過的,總有提按頓筆。收筆干凈利落,形狀長短一氣呵成,古代論書法的文獻沒有說過收筆需要停在一個地方揉幾下的,錯中大錯。剛開始練字,請從楷書或篆隸練起。

顏體:顏真卿筆法以圓筆為主,柔中帶剛,所謂綿里裹鐵。轉折頓挫以圓筆不露頭角為主,橫畫一般都逆入平出,到收筆停頓時也很少露圭角。形成一種雄強偉狀、氣勢磅礴的風格。

柳體:有人說柳公權的筆法柳書比顏書稍具奇側結構,筆畫右肩向上,左緊右舒,但不明顯,大體上是平衡的。結體的中宮(指筆畫的中心部分)緊密,四肢舒展,上下左右的點劃撇捺往外伸展,而中央即支撐字的重心平穩部分卻極嚴緊。筆法採用方圓結合,橫畫逆入平出,到收筆時停頓下按,有蠶頭燕尾的筆勢。用筆厚重,方框二豎畫受顏字影響微露弧形,除有的橫畫和長撇較纖勁外,其他筆畫都比較勻稱。

練習:

個人感覺書法其實是不難的,稍加練習短期便可見效,即使時過多年,筆鋒只要記得基本很快就能上手。初學者可以先從橫豎撇捺等八種筆畫練習,接著臨摹,最後書寫。

書法其實是個可以短期速成的藝術,即使是成年人也可行雲流水。戒驕戒躁,只要持之以恆,相信你定能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

5. 怎樣把毛筆字寫得漂亮

有人練毛筆字多年,字寫得還是很難看,到處拜師求教,還是不得其解。

不能不說有一批書法愛好者很努力,也確實在練可就是不得要領。

現在的書法教科書,也有一些不當之處,初學者往往誤入斜途。

在這里我說幾點,怎樣把毛筆字寫得漂亮?

首先,我握筆姿勢不能錯,有人說我寫了幾十年毛筆字,不會握筆?你還真不會握筆。握筆時,從拇指到小指都有其作用的。不要輕視。

其次是用筆。中鋒用筆是肯定的,我這里要說的是,有書法家強調必須筆筆中鋒就過了。初學者容易被誤導。應該是中鋒為主,側鋒為輔,靈活搭配。

如果注意以上兩點,加上臨帖,加上苦練,練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應該不難。

作者:墨城書畫

6. 毛筆字怎樣才能寫好

第一種技巧:執筆如執槍。凡是經過嚴格訓練過的狙擊手都知道,正確的執槍和瞄準姿勢是准確擊中目標的前提。那麼練習書法也一樣,要寫出高水平的書法藝術作品,必須要掌握執筆的基本要領。目前,傳統的書法教學都推崇「五指執筆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筆桿,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筆的另一側,藉助手腕發力,通過拇指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的協調用力,左右上下,向幾個不同方向推送回收,或提按挑鉤,最終形成字體的筆畫;學習書法一定要經常練習執筆向不同方向提頓、推送、旋轉筆尖(即筆鋒)畫出點、豎、橫、折、鉤、提、挑等基礎筆畫的技巧。要學會用大筆(斗筆)懸肘寫大字,學會用中筆懸腕或枕腕寫中楷或行書字體,學會枕腕寫小楷。

一般情況下,能熟練掌握以上三種技巧,對於學好楷書字體會大有幫助,尤其是要學會結體和筆勢 技巧。如果把本該是垂露豎的字體寫成懸針豎,就失去了美觀,顯得別扭。

7. 毛筆字怎樣寫好看

毛筆字只有按照規范的筆法和字法書寫,才能好看。所以,必須要認真臨帖學習,手裡有了深厚的功底,才能寫好。不是說說怎麼寫,就可以寫好這么簡單的事情。

8. 毛筆字怎麼寫才好看

一、臨帖為先,筆畫學習服務於臨帖

這個問題其實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我的觀點是臨帖開始,對於筆畫做初步了解學習即可。因為我們最終對於書法的學習是要落實在每一個字、每一個作品的書寫上的。

因此,對於筆畫的學習,當然要有一個輕重,也就是說最後要落實的是每一個字的具體安排上。我想,是從來沒有一個書法家,靠著只寫漢字筆畫,就可以把書法作品寫好的。

二、只學筆畫,不會寫字

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有些人學習書法的時候,寫單個的筆畫寫的很成功,然而當你讓它把這些筆畫組合成一個字,他便沒有了辦法。

最簡單的例子是,有些人學會了橫和豎這兩個筆畫之後,再讓他寫一個橫加豎的字——十,它便沒了辦法,不僅結構上把握不準,對於筆畫的書寫,也沒有他單單寫筆畫的時候寫得好了。

而之所以造成這樣現象的原因,就在於筆畫的筆法學習和漢字結構的學習之間的斷裂。

三、筆畫和結構不可割裂

中國書法的三個基本要素筆法、結構和章法缺一不可。我們去看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稿、蘇軾的寒食帖,這些被譽為天下三大行書作品的書法,可以看到,他們都是筆畫、結構、章法的佼佼者,他們在這三個方面達到了完美的融合,高度的一致和統一。

但是我們去想,王羲之在寫蘭亭序、顏真卿在寫祭侄稿、蘇軾在寫寒食帖的時候,他們哪一個部分是想到了筆法呢?那一個部分是結構?那一個部分是章法?

我想,他們在書寫這些作品的時候,沒有也不需要想這么多的,他們肯定不會,一邊寫,還一邊想著,這一筆,筆畫要怎麼擺,那一筆結構要怎麼壓縮、擴大,這一個字和那一個字要怎麼安排的疏密遠近。如果他們這樣算計安排,估計也成不了大書法家。

如果書法作品都可以這樣計算,都可以這樣分割,那麼我想,這些書法作品就不是藝術了。我們之所以隔了幾千年,仍然去欣賞他們、贊賞他們的書法作品,是因為這些書法作品都是藝術,都是不可以被製作出來、被計算出來的。

所以這些書法大家,歐陽詢、王羲之、顏真卿、趙孟頫、蘇軾,他們寫書法作品,就是在寫書法作品,他們不會割裂筆畫、結構、章法這幾個部分之間的關系,他們就是很自然、很流暢的書寫。

9. 怎樣把字寫好看點

如何練好字 練好鋼筆字,對於小學生,以及一些字體尚未定型的廣大青年來說,一般比成年人容易些。這是因為他們容易接受新的字體,一旦有正確的引導,選擇合適的字體,正確的方法,再有持之以恆的態度,在短期內便可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對於字體已定型的成年人,要練好鋼筆字就不那麼容易了。由於他們以前沒有注意字的好壞,一些難看甚至錯誤的寫法已成惡習,很難改正。他們現在想練字,但往往只在現有的字體上修修補補,選擇和自己相似的字體上打主意,這樣常常是好的沒有學到,壞的沒丟掉,以至越練越難看。 那麼怎樣讓這些人練好字呢?我的經驗是:首先必須使他們完全忘掉以前的字體,從零開始,從最基本的點劃練起。然後再練結構。對鋼筆字來說,最重要的是結構問題,結體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字的美觀。所以要寫好鋼筆字結體最重要。但現在有一個很不好解決的問題,就是很難把以前的字體忘掉,在臨帖過程中常常把舊習慣帶入新字體。要改變這種狀況,最好的辦法首先是選擇與自己以前的字體載然不同的正楷字進行摹寫。練正楷是為了正形,練上一兩個星期或更長的時間,就可以正形。當形正了以後,也應選擇與本人原字體截然不同的,並且是自己認為美觀的行書字帖進行臨摹。如以前的字體拘謹則選擇奔放的字帖;如字體散漫則選擇嚴謹的字帖;如字體呆板則選擇瀟灑的字帖;如字體軟滑則選擇堅挺的字帖,若字體臃腫則選擇清秀的字帖......這樣練上二到三個月,就可以學會新的字體。在學習中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在剛開始幾天進步還快,但過一個時期反到覺得越寫越差,這是正常現象。這時要沉住氣,繼續練下去,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就能走出困境而上軌道。臨摹的目的是將以前的字忘掉,將字帖上的字記住,加以應用。在這以後,就要安排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關系,也就是所謂的章法布白。對一般只想把字寫得好看些,而不想在這方面有所成就的人來說,能做到以上所說的就足夠了。這是我在學習中得到的經驗,也曾將這些經驗介紹給別人,效果都不錯。 如果想在鋼筆書法藝術上有所成就,那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不僅必須借鑒毛筆書法的用筆、結體、章法、氣韻等等,還必須充分發揮鋼筆所固有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繁榮鋼筆書法藝術,才能使她具有強大而永久的生命力。否則,鋼筆書法只能是毛筆書法的附庸,不能有所發展、有所創新,也就不會有強大、永久的生命力。 參考資料: http://forum.cnool.net/topic_show.jsp?id=581725&oldpage=5&thesisid=285&flag=topic2 多看:即多看教材、字帖,多看可以加深對字體基本特徵的認識。 多想:做好任何一件事都必須多動腦筋,練字也一樣,要掌握一般規律,准確運用。 多煉:百煉成鋼。急於求成,反而壞事。我們不一定要堅持每天練多少小時,只要堅持每天練幾十分鍾,有時也不一定能做到,但絕不能「一暑十寒」間隔時間太長。這樣會影響練字效果。總之,要堅持按教材要求 反復練習,字貼要反復臨寫。 多用:學以致用是練字的最終目標。即在平時寫信、考試、筆記時要應用所學的書寫方法,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要有耐心逐步將以前不正確的書寫習慣改正過來,有不少學員來信說照著臨寫還可以,脫開字帖就不行 了,這是非常正常的,說明你還不熟練,火候未到。這時最需要耐心,繼續多臨,反反復復地臨,待到教材和字貼上的字爛熟於心,脫帖就不怕了。,

10. 毛筆字該怎麼寫

寫毛筆字是可以陶冶情操,鍛煉自己的一件事。但是怎樣才能寫好毛筆字呢?

工具/原料

  • 毛筆

  • 硯台

  • 方法/步驟

  • 想練好毛筆字,要先有一支好的毛筆和一方硯台。這是寫毛筆字必備的東西。

    步驟閱讀

  • 3

    之後,找到好的字帖開始進行臨摹。這時候也可以隨意發揮。不需要每一筆都像字帖的。

  • 4

    做好以上幾點,就可以寫出一手漂亮的毛筆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