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用水彩怎麼調出人體的膚色
工具/原料:調色盒、水桶、毛筆。
1、首先,准備好水彩顏料,如下圖所示。
㈡ 如何用水彩畫漂亮女人
鉛筆稿打底
繼續加深顏色細化,收尾工作,拍照加一點增暖色調濾鏡,完成。
用紙:FABRIANO明信片,25%棉 300g,本來以為只有25%的棉會有很多水痕,真正畫起來覺得還行,還是比較舒服的紙
顏料:M.GRAHAM 非常好的專業水彩畫顏料,色彩很濃郁
㈢ 人物水彩畫自學教程
《人物水彩畫自學教程》是一套用水彩詮釋人物與變形元素主題的繪畫技法教程。課程共分為七章,第一章主要講解水彩工具包括繪畫筆、顏料、紙張等的介紹、水彩的八種常規技法,以及人物頭像融合變形元素的技巧等;後面六章則輔以豐富的案例演示,直觀地向大家展示一副作品從構思到成稿的蛻變過程。不論是對於專業水彩工作者或者是愛好者,都非常具有指導性,課程配以豐富的案例解析,你可以從中充分掌握人物水彩畫的表現要領,感悟水和色的無限魅力,開啟你的創作靈感。
【第一章】工具和基本技法介紹
【認識水彩顏料】從大的類別區分,水彩畫顏料主要可分為透明水彩畫顏料和不透明水彩畫顏料。不論是透明水彩畫顏料或者是不透明水彩畫顏料,甚至是油畫顏料、國畫顏料,繪畫顏料基本的組成幾乎大同小異。一般根據膠固劑不同或顏料的量及質的差異,來為繪畫顏料命名。
【認識常規繪畫技法】這節課用簡單的案例給大家演示六大水彩常規繪畫技法,包括:重疊法/渲染法/平塗法/淡彩法/干筆法/不透明法/濕色法/縫合。
【第二章】人物與變形元素「火焰」的融合
通過實際的案例來演示講解繪制人物的基本繪畫步驟以及繪畫技巧。繪畫步驟一般分為三步:一構圖起稿,二畫出淡色稿確定大致明暗,三深入刻畫完整畫面。
【第三章】人物與變形元素「羽毛」的融合
水彩畫作畫步驟和其他繪畫步驟基本差不多,開始都是構圖,起稿。但是不同的是水彩開始鋪的是淡淡的一層層大致關系,而且水彩最好是從亮部往暗部畫,這樣會有一點修改的空間。首先,繪制人物的大型,結構,這里會提到的是,水彩的鉛筆稿盡量可以簡化一點,因為水彩是淡彩,鉛筆線稿太重的話水彩幹了會影響整體效果,而且有點難擦除。所以在水彩繪畫時,線稿盡量要做到不影響自己繪畫的同時也要保持簡潔。線稿大致繪制完成後就可以簡單上色,先從人物的臉上肌膚顏色開始為基色向外延伸鋪色。(結合圖片進行講解)
【第四章】人物與變形元素「樹枝」的融合
【第五章】人物與變形元素「煙霧」的融合
【第六章】人物頭發的直接變形
【第七章】人物與變形元素「蝴蝶」的融合
㈣ 水彩畫人物寫生技法要點
從美術史的角度來看,人物畫並非水彩畫的強項。同油畫比較,它在畫家人數、作品數量以及對觀眾的影響力上來看,都要小得多。因此,水彩畫一直被視之為小畫種。但是,只要我們仔細閱讀名家的水彩人物畫,便會發現它具有許多獨立的品格,是為其它畫種無法替代的。
在水彩畫藝術中,以「純寫生性表現模式」的寫生,不僅使水彩畫人物寫生具有身臨其境、蘊含創意的過程魅力,在寫生效果的展示和寫生風格的演繹上,也同樣充滿著引人矚目的藝術魅力。在水彩畫中水彩人物寫生是比較難掌握的,不像其他水彩畫靜物和風景那樣可以把對象隨意的增減、修改比例,它要求有十分准確的造型能力和良好的素描功底,特別是人物表情和動態神色的刻畫需要畫家有十分深厚的功底。
1.人物寫生的特點
在水彩畫中水彩人物是比較難掌握的,不像靜物和風景那樣可以把對象隨意的增減、修改比例、變換色彩,它要求有十分准確的造型能力和良好的素描功底,特別是人物表情和動態神色的刻畫需要畫家有十分深厚的功底。
人物的膚色變化是非常微妙的,在不同的光線和環境中膚色的變化就更加豐富了,我們須在紙濕的過程中來表現顏色的變化,使顏色相接的比較自然生動。要抓住大的膚色基調,大膽的概括,下筆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初學者可多畫一些淡彩人像和人體速寫,這對提高技法是十分有益的。
2.人物寫生分類
①頭像:在畫人物頭像時,首先要注意麵部的結構及肌肉的變化特徵,抓住大的色調及冷暖關系,強調五官神態及微妙的色彩變化。畫頭發時不要只用單一的墨色來表現,要考慮環境色及淘汰色對頭發的影響,強調冷暖色的對比。畫的過程中適當的加入一些褐色或普藍色傾向的色彩,可使頭發的色彩變得生動而自然,還要注意干、濕畫法的結合運用及高光的處理,畫面的高光最好是留出紙的空白。
②半身像和全身像:畫半身像和全身像時,要處理好面部色彩與服裝色彩之間的關系,注意手和腳的刻畫,還應注意人物與背景的構圖處理。膚色的變化直接受到服裝面料顏色的影響,要仔細的觀察對比光源色及環境色對膚色的變化所起的作用,同時也要主動的處理好畫面的主次虛實關系。處理服裝時要從畫面的整體出發,色彩及圖案要恰到好處,不可喧賓奪主。
③人體:用水彩來表現人體是有相當大的難度的,要求你既要有嚴謹的造型能力,又要有表現色彩的豐富的經驗。我們要認真了解人體的結構特徵及膚色的變化特點,做到胸有成竹,一氣呵成。
㈤ 怎麼畫水彩筆畫 人物篇
一、水彩筆畫工具
1.筆
2.紙
二、水彩筆顏色和繪畫技法
1.常用顏色
2.基本技法①平塗法②漸變法③疊加法④點彩法
⑤深色圖案淺色勾線法
⑥淺色圖案深色勾線法三、用水彩筆繪畫各種人物
㈥ 水彩畫有哪些表現技法
水彩畫是利用水彩的性能、特點,形成表現的技法,隨著不斷實踐,技法得到不斷的創新和發展,但最常用的基本技法有下列幾種:
1.透明畫法:這是最基本的水彩顏料使用法,是從管中擠到調色盤中,在筆上蘸些水,調成為叫淡彩的有色水。徐在畫面上,就能通過這一透明色層看見下面的色。等顏色干後,再把第二層重疊地塗上,最初的那層色就被改變,兩個色層看著就象混合起來一樣,下層不被遮蓋住,因此叫透明畫法。
6.水彩色和油畫棒混合運用的方法:這是一種新的繪畫表現方法,油畫棒原是油畫顏料的一種。它作為水彩畫的一種輔助顏料配合水彩顏料作畫,取得很好效果。如畫雪景,先用油畫棒點畫出空中飛雪、地面積雪,然後用水彩顏料畫出天空與地面明暗處,因油畫棒與水彩不相融合,於是畫面的明暗處和天空就會出現點點飛雪和積雪,過去難以解決的問題,現在很容易的解決了,這就是油畫棒突出的優點。除此外,還可用白蠟來和水彩顏料配合運用。通過這些方法的運用,我們要總結經驗,舉一反三,創造出更多的新技法來。
㈦ 水彩畫有什麼技巧
1、干畫法和濕畫法
干畫法是一種多層畫法。用層塗的方法在乾的底色上著色,不求滲化效果,可以比較從容地一遍遍著色,較易掌握,適於初學者進行練習。表現肯定、明晰的形體結構和豐富的色彩層次是干畫法的特長。
但干畫法不能只在「干」字方面作文章,畫面仍須讓人感到水分飽滿、水漬濕痕,避免干澀枯燥的毛病。干畫法可分層塗、罩色、接色、枯筆等具體方法。
①層塗:
即乾的重疊,在著色干後再塗色,一層層重疊顏色表現對象。在畫面中塗色層數不一,有的地方一遍即可,有的地方需兩遍三遍或更多一點,但不宜遍數過多,以免色彩灰臟失去透明感。層塗象有色下班重疊,事先預計透出底色的混合效果,這一點是不能忽略的。
②罩色:
實際上也是一種乾的重疊方法,罩色面積大一些,譬如畫面中幾塊顏色不夠統一,得用罩色的方法,蒙罩上一遍顏色使之統一。某一塊色過暖,罩一層冷色改變其冷暖性質。
所罩之色應以較鮮明色薄塗,一遍鋪過,一般不要回筆,否則帶起底色會把色彩搞臟。在著色的過程中和最後調整畫面時,經常採用此法。
③接色:
乾的接色是在鄰接的顏色干後從其旁塗色,色塊之間不滲化,每塊顏色本身也可以濕畫,增加變化。這種方法的特點是表現的物體輪廓清晰、色彩明快。
④枯筆:
筆頭水少色多,運筆容易出現飛白;用水比較飽滿在粗紋紙上快畫,也會產生飛白。表現閃光或柔中見剛等效果常常採用枯筆的方法。
濕畫法可分濕的重疊和濕的接色兩種。
①濕的重疊:
將畫紙浸濕或部分刷濕,未乾時著色和著色未乾時重疊顏色。水分,時間掌握得當,效果自然而圓潤。表現雨霧氣氛、濕潤水汪的情趣是其特長,為某些畫種所不及。
②濕的接色:
鄰近未乾時接色,水色流滲,交界模糊,表現過渡柔和色彩的漸變多用此法。接色時水分便函用要均勻,否則,水多向少處沖流,易產生不必要的水漬。
畫水彩大都有干畫、濕畫結合進行,濕畫為主的畫面局部採用干畫,干畫為主的畫面也有濕畫的部分,干濕結合,表現充分,濃淡枯潤,妙趣橫生。
2、水分的掌握
水分的運用和掌握是水彩技法的要點之一。水分在畫面上有滲化、流動、蒸發的特性,畫水彩要熟悉「水性」。充分發揮水的作用,是畫好水彩畫的重要因素。掌握水分應注意時間、空氣的干濕度和畫紙的吸水程度。
①時間問題:
進行濕畫時間要掌握得恰如其分,疊色太早太濕易失去應有的形體,太晚底色將干,水色不易滲化,銜接生硬。一般在重疊顏色時,筆頭含水宜少,含色要多,便於把握形體,以可使之滲化。如果重疊之色較淡時,要等底色稍干再畫。
②空氣的干濕度:
畫幾張水彩就能體會到,在室內水分幹得較慢,在室外潮濕的雨霧天氣作畫,水分蒸發更慢。在這種情況下,作畫用水宜少;在乾燥的氣候情況下水分蒸發快,必須多用水,同時加快調色的作畫的速度。
③畫紙的吸水程度:
要根據紙的吸水快慢相應掌握用水的多少,吸水慢時用水可少,紙質松軟吸水較快,用水需增加。另外,大面積渲染暈色用水宜多,如色塊較大的天空、地面和靜物、人物的背景,用水飽滿為宜;描寫局部和細節用水適當減少。
3、「留空」的方法
與油畫、水粉畫的技法相比,水彩技法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留空」的方法。
一些淺亮色、白色部分,需在畫深一些的色彩時「留空」出來。水彩顏料的透明特性決定了這一作畫技法,淺色不能覆蓋深色,不象水粉和油畫那樣可以覆蓋,依靠淡色和白粉提亮。在欣賞水彩作品時留意一下,會發現幾乎每一幅都運用了「留空」的技法。
恰當而准確地空白或宛淺亮色,會加強畫面的生動性與表現力;相反,不適當地亂留空,易造成畫面瑣碎花亂現象。著色之前把要留空之處用鉛筆輕輕標出,關鍵的細節,即或是很小的點和面,都要在塗色時巧妙留出。
另外,凡對比色鄰接,要空出對方,分別著色,以保持各自的鮮明度。有的初學者把不必要的空的形狀空了出來,然後順沿輪廓塗描顏色,還有的把該空的地方順沿輪廓空得很死、太刻板,失去生動感。空的既准確又生動,是技巧熟練的體現。在實踐中反復練習,就會熟能生巧。
4、刀刮法
用一般削鉛筆的小刀在著色的先後刮劃,是破壞紙面而造成特殊效果的一種方法。
著色之前先在畫紙上用小刀或輕或重、或寬或窄地刮毛,以破壞部分紙面,著色之後出現較周圍顏色重一點的形象。這是因刮毛之處吸色能力強,所以變重了些。它表現虛遠的模糊形象或隱約可辨的細節效果較好。
著色過程中進行刀刮,水多時會產生重的刀痕,水少時浮色被刮掉又會產生較亮的刀痕,處理有關細節可用此法。另外在顏色完全乾透之後,用刀刮出白紙,或輕巧斷續地刮,以表現逆光時的亮線、亮點或較小的亮面、閃動的光點和冬天飄落的雪花等,虛虛實實,自然有趣。
5、蠟筆法
用蠟筆或油畫棒,著色前塗在有關部分。著色時盡可大膽運筆,塗蠟之處自然空出。用以描繪稀疏的樹葉、夜晚的燈光、繁雜的人群等都比較得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吸洗法
使用吸水紙(過濾紙或生宣紙)趁著色未乾吸去顏色。根據效果需要,吸的輕重、大小可靈活掌握,也可吸去顏色之後再敷淡彩。用海綿或擠去水分的畫筆吸洗畫面某些部分,也別具味道,有異曲同工之妙。
7、噴水法
有時在毛毛細雨的天氣下畫風景寫生,畫面顏色被細雨淋濕,出現一種天趣,引人入勝。有時在著色前先噴水,有時在顏色末干時噴水。噴水壺要選用噴射霧狀的才好,水點過大容易破壞畫面效果。
8、撒鹽法
顏色末干時撒上細鹽粒,干後出現象雪花般的肌理趣味。撒鹽時,應視畫面的干濕程度,過晚會失去作用。鹽粒在畫面上要撒得疏密有致隨便亂撒,會前功盡棄。
9、對印法
在玻璃板或有塑料塗面的光滑紙上,先畫出大體顏色,然後把畫紙覆上,象印木刻一樣,畫面粘印出優美的紋理,頗得天趣。此種效果用細紋水彩紙容易見效,以對印為主,稍作加工即可成為一幅耐人尋味的水彩畫。有的局部使用對印方法,大部分仍然靠畫筆完全。
10、油漬法
水與油不易溶合,利用這一特性,著色時蘸一點松節油,會出現斑爛的油漬效果,使平凡的色塊增加變化,也是頗具天趣的。
㈧ 水彩入門教程:水彩人物怎麼畫
水彩畫古風人物教程
因為比較喜歡水彩,尤其喜歡古風的水彩,覺得很適合發這個鏈接,古風水彩手繪,成品鎮樓,希望喜歡。不是我的
㈨ 如何畫水彩人物
畫水彩人物要有非常好的素描基礎才行,有一定基礎之後,剛開始就是先畫好人物的形
,讓後由亮部逐漸向暗部去畫
㈩ 用水彩顏料畫人物時,人物皮膚的顏色該怎麼調配出來啊
所需材料:調色盒、水桶、毛筆。
1、首先,准備好水彩顏料。
(10)水彩怎樣塗人物好看擴展閱讀
配色
顏色的品種變化無盡、絢麗多彩,但各種顏色之間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系,每一種顏色都可用3個參數來確定,即色調、明度和飽和度。色調是彩色彼此相互區別的特徵,決定於光源的色譜組成和物體表面所發射的各波長對人眼產生的感覺,可區別紅、黃、綠、藍、紫等特徵。
通過比較各種顏色的明度,顏色就有了明這和深暗之分。飽和度,也稱為彩度,是表示物體表面顏色濃淡的特徵值,使色彩有了鮮艷與陰晦之別。色調、明度和飽和度構成了一個立體,用這三者建立標度,我們就能用數字來測量顏色。
自然界的顏色千變萬化,但最基本的是紅、黃、藍三種,稱為原色。以這三種原色按不同比例調配混合而成的另一種顏色,稱為復色,例如紅+黃=橙;藍+綠=青;橙色和青色稱為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