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光源的攝影正常色溫是多少k
5200-5600K
攝影上的「正常色溫」,是指能使拍攝對象色彩得到最真實表達的光源色溫值。一般以晴朗無雲的正午時段,非直射日光的色溫值為准,這個值約為5200-5600K。由於觀測時間、緯度等復雜原因影響,地球各地的「正午太陽」存在一定的差別。
實際操作中,廠商生產的相機及攝影燈具都是以5500K作為調校標准。
色溫與光源顏色顯示參考圖:
了解光線與色溫之間的關系有助於攝影師在不同的光線下進行拍攝,預先算計出將會拍攝出什麼色調的照片,並進一步考慮是要強化這種色調還是減弱這種色調,在實際拍攝時應該利用相機的哪一種功能來強化或弱化這種色調。
光源色溫不同,帶來的感覺也不相同。低色溫光源照射下,亮度過高則會給人們一種悶熱的感覺;高色溫光源照射下.如亮度不高就會給人們一種陰冷的感覺,色溫越低,色調越暖(偏紅);色溫越高,色調越冷(偏藍)。
(1)色溫多少擴展閱讀
攝影家不光需要了解光源色溫,也必須懂得採用與光源色溫相同的彩色膠卷,才會得到准確的顏色再現。
如果光源的色溫與膠卷的色溫互相不平衡,就要靠濾光鏡來提升或降低光源的色溫,使與膠卷的色溫相匹配,才會有準確的色彩再現。
通常,兩種類型的濾光鏡用於平衡色溫。一種是帶微藍色的82系列濾光鏡,另一種是帶紅色的81系列濾光鏡。前者用來對付紅光,以提高色溫的:而後者是在光線太藍時(也就是在色溫太高時)使用。82系列濾光鏡使用的機會不如81系列的多。
事實上,很多攝影家的經驗是,盡量增加色溫,而不是降低色溫。用一枚淡黃濾光鏡拍攝最平常的日落現象,會產生極其壯觀的效果。
美國一位攝影家的經驗是,用用藍濾光鏡可使日光型膠卷適用於低達4400K的色溫條件,而微紅濾光鏡可在色溫高達8000K時降低色溫。
平時,靠使用這些濾光鏡幾乎可以在白天的任何時候進行拍攝,並取得自然的色調。但是,在例外的情況下,當色溫超出這一范圍之外時,就需要用色彩轉換濾光鏡,如琥珀色的85B濾光鏡,可使高達19000K的色溫適合於日光型膠卷。
相反,使用燈光型膠卷配以82系列的濾光鏡,可使色溫下降到2800K。
倘若需要用燈光型膠片在日光條件下拍攝時,就需用85B濾光鏡,需要增加2/3級光圈。而當用日光型膠片在用鎢絲燈照明的條件下拍攝時,還可以用80濾光鏡。如果當時不用TTL曝光表測光的話,須增加2級光圈,以彌補光線的損失。
❷ 每種 顏色的色溫是多少
理想黑體受熱發光,用它受熱溫度表示它發光顏色,叫「色溫」;其中溫度用開氏(開爾文)溫度,又稱絕對溫度。我們常用的攝氏溫度(約)加273。
說白了,例如鐵被火燒,隨溫度升高,顏色成紅、成紅黃、成黃白、成白等等。
除了(偏)紅色,你知道,鐵無論如何加熱,都不會變綠、變藍吧。
顏色中,只有紅色有色溫,約在900K左右,其它顏色是沒有色溫這概念的。
色溫是用來表示照明光(近白色)顏色的。色溫低,白里帶黃,稱暖色調;色溫高,白里帶藍,稱冷色調。
綠光,不能用色溫表示;藍光,更本無色溫。
❸ 常用光源的色溫是多少,如白熾燈
白熾燈的光色是暖白色,其色溫表示為2700K-2800k,顏色偏黃。日光色熒光燈的色溫是6000K;白天的色溫為8000K(黃昏)~17000K(中午);鎢絲燈色溫是3200k左右。
色溫是照明光學中用於定義光源顏色的一個物理量。即把某個黑體加熱到一個溫度,其發射的光的顏色與某個光源所發射的光的顏色相同時,這個黑體加熱的溫度稱之為該光源的顏色溫度,簡稱色溫。其單位用「K」表示。
根據這一原理,任何光線的色溫是相當於上述黑體散發出同樣顏色時所受到的「溫度」。顏色實際上是一種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顏色印象的產生,是由於時斷時續的光譜在眼睛上的反應,所以色溫只是用來表示顏色的視覺印象。
(3)色溫多少擴展閱讀
色溫低的光偏黃,比如白熾燈、2800K左右,色溫高的光偏藍,比如紫光燈,9000K以上。一般認為,標准白色光色溫為6500K,CRT所發出的白光約為5500K,所以稍微改變三基色的混合比例,即可模擬出增減色溫的效果,利用色溫效應便可實現攝影、攝像、顯示等設備的變化過程。
一般情況下,正午10點至下午2點,晴朗無雲的天空,在沒有太陽直射光的情況下,標准日光大約在5200~5500K;新聞攝影燈的色溫在3200K。
一般鎢絲燈、照相館拍攝黑白照片使用的鎢絲燈以及一般的普通燈泡光的色溫大約在 2800K;由於色溫偏低,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拍攝的照片擴印出來以後會感到色彩偏黃色。而一般日光燈的色溫在7200~8500K左右,所以在日光燈下拍攝的相片會偏青色。
❹ led燈色溫多少合適
一般來說,高色溫下,人更容易興奮,集中注意力,從事精細工作,同時也更容易疲勞,低色溫下人會更放鬆,更有安全感,而中等的4000K左右色溫的自然光,更能反映物體本身的顏色。
長期處於高於4000K的色溫下,眼部非常容易疲勞。而且LED存在藍光傷害,盡量選擇色溫低於5500K的,尤其是家裡有小孩的情況。可以參考以下建築照明標准相關標注:
把5000K,6000K的光源用到客廳,是對自己和家人的不負責任。
家庭環境下,唯一適合使用高色溫光源的就是廚房,因為高色溫適合集中注意力進行精細操作,而且在廚房一般都是白天,時間也不會太長。
其他的地方,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2700K,3000K或者4000K的光源。
❺ 電腦顯示器上的色溫調到多少合適
在顯示器中常見的色溫有5000K、6500K、9300K等。色溫越高,顏色越偏藍(冷色調),而色溫越低,顏色偏紅(暖色調)。 5600K~6500K最適合觀看。
拓展資料:
色溫越高,顏色越偏藍(冷色調),而色溫越低,顏色偏紅(暖色調)。現在的顯示器都具備色溫調節功能,(也有的是給出一個色溫范圍,可以無級調節)可由用戶自己選擇色溫值。
中國的景色一年四季平均色溫約在8000K~9500k之間,所以電視台在節目的製作都以觀眾的色溫為9300K去攝影的。但是歐美因為平時的色溫和我們有差異,以一年四季的平均色溫約6000K為製作的參考的。
大多數中國人都更習慣將顯示器的色溫保持在9300K,但也不是絕對的,應視自己對色溫所展現的圖像的顏色的喜好而定。
❻ 室內攝影的色溫要設多少
這個東西是沒有模版可以借用的。必須根據現場的光線情況進行實際的測光和拍攝。其實,iso值你可以自行設定,根據光照條件,光照越低,感光度越高,當然,上腳架例外。一般設在400就差不多了。再往上就沒有什麼意義了,畢竟要用燈。而光圈值么根據你需要的景深而定。快門速度就會隨之變化了,光圈優先模式下。在光圈設定好後,快門不夠就提iso或者加亮燈光。就這么回事。我倒是覺得,更應該注意的是白平衡,似乎普通的影室燈的色溫是4800k左右,但是不能教條,畢竟燈可能不一樣。這個時候你可以對著白色的牆壁開一槍,然後把這張照片作為自定義白平衡的依據,讓相機按照現場光線設定白平衡,這樣出來的片子色溫就正了。
❼ 燈光的色溫調節一般能調多少K
我是針對日常生活的燈具應用進行問題的回答的。我們生活中燈光的色溫一般在2700K-7000K,接觸最多是三種色溫(不是代表僅有這三種,其實在范圍之內還有其他色溫),3000K(暖白光)、4000K(正白光)、6500K(冷白光)
色溫范圍
(圖片來自於網路)
上圖中能較為直觀細致觀察到色溫與顏色變化,其實燈光的色溫能直接影響到空間呈現效果。
舉例說明:我們的客廳是一家人活動核心及待客的地方,一般會選用低色溫的光源(2700K-3000K),這有助於凸顯裝修的格調和營造出溫馨的氛圍。不過也要注意,現在的照明設計一般採用無主燈設計,針對客廳多種類燈具,在色溫上也要統一,如選用了3000K的LED筒燈,那麼在吊燈、燈帶、壁燈也要統一選2700K-3000K的暖色溫。
同理可得,我們的餐廚、卧室、書房、衣帽間等區域的燈具也要選擇統一的色溫,如餐廚區域色溫應用在3000K且高顯色指數的燈光,這有助於飯菜的色澤呈現更到位,讓人垂涎欲滴!
所以不同的色溫對人的情緒也是有一定影響的,據分析有抑鬱症困擾的人不宜在4000K色溫以上的環境中久住,而長期使用6500K以上的色溫,則有可能造成人眼視網膜的黃斑病變,綜合考慮還是選擇3000K色溫的燈具最合適~
❽ 電腦的色溫調到多少合適,還有亮度,色調,對比度,飽和度調到多少合適請回答
桌面-〉右鍵-〉屬性-〉外觀-〉高級-〉項目選擇(窗口)、顏色1(L)選擇(其它)將色調改為:85。飽和度:123。亮度:205-〉添加到自定義顏色-〉在自定義顏色選定點確定-〉確定這樣所有的文檔都不再是刺眼的白底黑字,而是非常柔和的豆沙綠色。
一般的情況下色溫:9300
亮度不要太高:60~80
對比度要高些:80~100
如果實在調不回來,可以恢復出廠設置。
❾ 室內照明色溫多少合適
在室內照明中,主光源為中性色溫(4000K左右),輔助光源宜為暖光(暖色溫3000K左右)的。
另外,從房間的用途來說,書房、客廳、廚房可以採用冷光(色溫5000K以上)的光源,而卧室、衛生間、陽台等宜採用暖色溫的光源。最主要的還是根據個人的喜好來設計和選擇。
色溫與普通大眾所認為的「暖」和「冷」正好相反,例如,通常人們會感覺紅色.橙色和黃色較暖,白色和藍色較冷,而實際上紅色的色溫最低,然後逐步增加的是橙色、黃色、白色和藍色,藍色是最高的色溫。
(9)色溫多少擴展閱讀:
白熾燈就非常接近於一個黑體輻射體,然後,不少其他光源,諸如熒光燈,並不按照黑體的放射曲線輻射能量,所以其經常和相關色溫(CCT)聯系在一起,這是找到光源的感知色溫跟黑體最相近的方式。
因為白熾燈並不需要這種處理,白熾燈的CCT其實相當簡單,就是它那未經調整的開氏溫標值,像加熱的黑體輻射體那樣。
根據太陽在天空移動的位置,太陽的顏色會轉變成紅色、橘色、黃色、白色。在一天中,太陽光顏色的改變主要是大氣層的反射作用造成的,更通俗的話:是光線被改變了,跟黑體輻射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