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育肥豬出欄前要注意哪些飼養管理細節來促進豬場效益
1、育肥豬是豬在育肥階段的後期,消化能力和生長發育處在最強的階段,身體的抵抗力也處在逐步加強的階段。針對這個時期豬的管理上,應該讓豬的生長潛力得到充分發揮,提高飼料利用率和出欄率,增加豬場經濟效益。
2、育肥豬在轉移欄舍時,一般把體重和體型差不多的豬放在同一欄舍中,公豬和母豬分開飼喂。豬是群居動物,不同體型的豬會發生搶食的現象,體型差距大的豬之間也容易發生爭斗,豬群長期產生摩擦,會產生不良影響。
『貳』 育肥豬飼養要注意什麼
1、注意飼養密度和分群。養豬戶應該吧體重相近的豬放在一起養殖,將公豬和母豬分群飼養,將體質較弱的和有病的豬單獨飼養。在分群後,後面盡量不要重新分群,以免發生打鬥,影響到育肥豬的生長。在進行分群時要需要注意飼養密度之一因素,一般每個圈舍飼養10-12頭育肥豬為宜,每天育肥豬占據一平方米左右空間。
2、去勢。對於育肥豬而言,不管是公豬還是母豬,都是需要進行去勢的,也就是進行閹割,在育肥豬去勢後,它的性發育會停止,這樣更方便管理,而且飼料的轉化率極高,生長速度更快,豬肉的品種也會更高,沒有那種腥臊味。所以凡是作為育肥的豬,在進行育肥前都是要進行去勢的。
3、注意飼喂環境。育肥過程中要保證豬舍干凈衛生,做好消毒工作,保證通風良好,注意溫度溫度,一般最佳育肥溫度是15-21度之間。在夏季高溫育肥時適當較慢,冬季氣溫較低也會影響到育肥速度,如果溫度低於5度,育肥豬增重速度將暴跌五成以上。所以育肥大多選擇春秋季,這時的氣候適宜,育肥豬也能生長的更快。另外在育肥過程中盡量保持豬舍安靜,避免因為突然的驚擾和響聲造成的豬群驚叫、奔跑,以減少豬群應激,影響到豬群育肥。
4、注意飼喂方法。育肥豬的飼料盡量保持穩定,不要輕易更換飼料,如果需要進行更換,需要一周左右的過渡期,在飼喂時宜採取少食多次的方式,對於殘飼要及時清理,以免霉變被豬誤食。飲水一定要充足,一般每公斤干飼料需要到5-8公斤的飲水。
5、做好疫病防控。豬舍一般一頭打掃2低,及時清理糞便到糞場集,做好疫苗免疫工作,養殖過程中要多觀察,尤其是注意食慾是否減退、糞便是否正常、精神是否正常,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時診斷和治療。另外為了寄生蟲有效到育肥豬的生長速度和健康,在斷奶後和催肥之前各驅蟲一次。
6、注意對豬進行調教。對於愛咬架的豬要及時進行驅趕,養殖戶可以用投擲石塊的方式吸引豬的注意力。在對豬進行合群的時候,要人為的將群居位次建立好。另外,為了避免豬為了吃料而爭搶導致一些豬吃不上料,養殖戶應該盡量增加料槽的長度和料位。
『叄』 育肥豬如何飼養 育肥豬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1)日糧搭配多樣化 豬只生長需要各種營養物質,單一飼糧往往營養不全面,不能滿足豬生長發育的要求。多種飼料搭配應用可以發揮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物質的互補作用,從而提高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利用率。研究證明,單一玉米喂豬,蛋白質利用率為51%,單一肉骨粉喂豬則為41%,如果把兩份玉米加一份肉骨粉混合喂豬,蛋白質利用率可提高到61%。
(2)飼喂定時、定量、定質 定時指每天喂豬的時間和次數要固定,這樣不僅使豬的生活有規律,而且有利於消化液的分泌,提高豬的食慾和飼料利用率。要根據具體飼料確定飼喂次數。精料為主時,每天喂2~3次即可,青粗飼料較多的豬場每天要增加1~2次。夏季晝長夜短,白天可增喂一次;冬季晝短夜長,應加喂一頓夜食。飼喂要定量,不要忽多忽少,以免影響豬的食慾,降低飼料的消化率。要根據豬的食慾情況和生長階段隨時調整喂量,每次飼喂掌握在八九成飽為宜,使豬在每次飼喂時都能保持旺盛的食慾。飼料的種類和精、粗、青比例要保持相對穩定,不可變動太大。變換飼料時,要逐漸進行,使豬有個適應和習慣的過程,這樣有利於提高豬的食慾以及飼料的消化利用率。
(3)以生飼料喂豬 飼料煮熟後,破壞了相當一部分維生素,若高溫久煮,會使飼料中的蛋白質發生變性,降低其消化利用率,且有些青綠多汁飼料,悶煮後可能產生亞硝酸鹽,易造成豬只中毒死亡。生料喂豬還可以節省燃料,減少開支,降低飼養成本。
(4)掌握日糧的稀稠度 日糧調制過稀不僅影響唾液分泌,而且會稀釋胃液,影響飼料的消化。飼喂稀料使豬干物質進食量降低,同時豬排尿增加,體熱消耗增多。因此,日糧調制以稠些為好,一般料水比為1∶2~4。冬季應適當稠些,夏季可適當稀些。
(5)飼養方式 飼養方式可分為自由採食與限制飼喂兩種。自由採食有利於日增重,但豬體脂肪量多,胴體品質較差;限制飼喂可提高飼料利用率和豬體瘦肉率,但增重不如自由採食快。
(6)飼料品質 飼料品質不僅影響豬的增重和飼料利用率,而且影響胴體品質。豬是單胃雜食動物,飼料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直接沉積於體脂,使豬體脂變軟,不利於長期保存。因此,在肉豬出欄上市前2個月應該用含不飽和脂肪酸少的飼料,防止產生軟脂。
(7)分群技術 要根據豬的品種、性別、體重和採食情況進行合理分群,以保證豬的生長發育均勻。分群時,一般掌握「留弱不留強」、「夜合晝不合」的原則。分群後經過一段時間飼養,要隨時對豬群進行調整。
(8)調教與衛生 從小就加強豬的調教,使其養成「三點定位」的習慣,使豬吃食、睡覺和排便固定,這樣能夠保持豬圈清潔衛生,有利於墊土積肥,減輕飼養員的勞動強度。豬圈應每天打掃,豬體要經常刷拭,這樣既可減少豬病,又有利於提高豬的日增重和飼料利用率。
(9)防寒與防暑 溫度過低時,豬用於維持體溫的熱能增多,使日增重下降;溫度過高,豬食慾下降,代謝增強,飼料利用率也降低。因此,夏季要做好防暑工作,增加飲水量;冬季要喂溫食,必要時修建暖圈。
(10)去勢、驅蟲與防疫 豬去勢後,性器官停止發育,性機能減弱,豬表現安靜,食慾增強,同化作用加強,脂肪沉積能力增加,日增重可提高7%~10%,飼料利用率也提高,而且肉質細嫩、味美、無異味。在催肥期前驅蟲一次,驅蟲後可提高豬的增重和飼料利用率。按照一定的免疫程序定期進行疾病預防工作,注意疫情監測,及早發現病情,及時採取措施。
(11)防止育肥豬過度運動和驚恐 生長豬在育肥過程中,應防止過度的運動,特別是激烈的爭斗或追趕。過度運動不僅消耗體內能量,更嚴重的是容易使豬患上一種應激綜合征,突然出現痙攣、四肢僵硬,嚴重時會造成豬只死亡。
(12)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 水是調節體溫、消化吸收飼料營養和剩餘物排泄過程不可缺少的物質。水質不良會帶入許多病原體,因此既要保證水量充足,又要保證水質良好。實際生產中,切忌以稀料代替飲水,否則會造成不必要的飼料浪費。
『肆』 育肥豬怎麼喂長得快
要想育肥豬長得快,除了選擇優良的品種之外,飼喂合適的日糧也很重要:
1、飼料管理
在育肥階段,豬只的採食量會增加,是豬只生長速度快的階段,如果這個階段飼養管理得當,會加快幼豬的生長速度,提高自身免疫力,為提前出欄打好基礎。
一般來說,育肥豬的飼料成本約占豬場總飼料成本的70%,處於育肥期的豬採食量,飼料的轉化率和利用率直接影響著豬場的效益,此時的豬飼料不能貪便宜圖省錢,關鍵是要把好質量關,選擇合理的育肥豬飼料,好的育肥豬飼料能滿足育肥豬的營養需求,同時吃的少、長得快、還不起膘。
2、日常管理
豬只轉到育肥舍前,要做准備工作。首先要進行圈舍消毒徹底打掃干凈,其次要做好預防接種驅蟲。
育肥豬階段,為了提高出欄時的整體均勻度,應盡量保證育肥豬能夠在同一時期出欄,避免大小不均、生長速度不統一等情況。要注意育肥豬舍的密度,每群豬的頭數不宜太多,要以圈舍面積和飼養密度而定。每圈頭數以10-20頭為宜.但具體數目可因不同環境條件而異。常觀察豬群採食量、糞便情況,精神狀態,發現疫病及時隔離治療,並且在大群預防。
3、衛生和飲水
要保持豬舍的清潔,每天定時打掃2-3次,定期消毒,避免細菌滋生。定時通風透氣,以免有害氣體的產生。保持充足的飲水,並保證水源的清潔,以免引起腹瀉。
4、出欄時間
適時出欄。出欄體重太小,屠宰率低,肉質欠佳。出欄體重太大,飼料消耗多,飼養成本高,經濟效益低。一般90-110斤出欄,當然也需要根據當時的市場和行情做參考,選擇適合的出欄時間。
『伍』 想讓育肥豬長得又快又肥,該用怎樣科學的方法飼喂
養豬的每個階段都很重要,並且有不同的管理方法。育肥階段的豬長大後會增加其採食量。這個階段的管理尤為重要。良好的管理可以加快豬的生長,提高豬群的免疫力。它可能會提前釋放,並增加養豬場的經濟效益。為了調節肥豬的食慾,可以使用濃縮飼料和綠色飼料。當豬不想吃時,應給每頭豬飼喂0.5-1千克的綠色飼料。在正常進料中,您還可以按細度和綠色度的順序混合細度和綠色。每頓飯分為3次餵食,以便豬可以在半小時內進食。如果綠色飼料未被污染,通常不清洗,不剁碎,讓豬咬自己咀嚼,這樣唾液和綠色飼料就可以充分混合,從而增加食慾。
在育肥豬階段,為了提高屠宰的整體均勻性,有必要確保可以同時屠宰育肥豬,以避免大小不均和生長速度不均。必須注意育肥豬舍的飼喂密度要適中,每隻豬的豬只數量不要太多,以使豬可以完全移動。經常觀察豬的採食量,糞便,精神狀態,並在發現疾病後及時隔離和治療該疾病,並大范圍預防。為了保持豬舍的清潔,每天要清洗2-3次,並定期對其進行消毒,以免細菌滋生。
『陸』 生長育肥豬的飼養,有哪些要注意的
"育肥豬如何管理才更健康?"針對這個問題,願意與你分享一下個人看法。
育肥豬,從出生到出欄,飼養需要經過三個階段,一是小豬飼養階段;二是架子豬飼養階段;三是催肥豬飼養階段。而在這三個飼養階段之中,又包括了兩個過渡,一個是由小豬階段到架子豬的過渡階段,另一個是由架子豬到催肥豬的過渡階段。
由以上可知,成功實現育肥豬的"兩個過渡",飼料的搭配喂養相當重要,每一個過渡都需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小豬和架子豬特別容易發病,在疾病的預防上也要多費心。
『柒』 仔豬的育肥很關鍵,肥育的仔豬如何進行飼養
養豬驅蟲,伊維菌素粉不全面,通常是伊維菌素和阿苯達唑的復合粉。因為驅除豬腸胃中的寄生蟲通常是阿苯達唑在起作用,伊維菌素主要是針對體外寄生蟲。在仔豬育肥前應認真驅蟲。驅除仔豬的體內外寄生蟲應根據仔豬的年齡、體質、病情以及寄生蟲的生物學特性,選用安全有效、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葯物。具體操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注意驅蟲時間;2、選用科學方法;3、恰當的驅蟲葯;4、搞好豬舍衛生;5、加強飼養管理。為了強化仔豬的胃腸道功能,在育肥前還要做好洗胃、健胃工作。
為了給群豬創造更為良好的養殖環境,確保每頭豬都能夠吃的飽,就需要按照育肥豬的體重和體型合理組群,說的簡單一點,大的豬跟大的,小的跟小的,並且控制好養殖密度,避免育肥豬之間出現相互撕咬打架的不和諧現象發生。
『捌』 生長育肥豬的飼養管理技術有哪些
(1)日糧搭配多樣化 豬只生長需要各種營養物質,單一飼糧往往營養不全面,不能滿足豬生長發育的要求。多種飼料搭配應用可以發揮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物質的互補作用,從而提高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利用率。研究證明,單一玉米喂豬,蛋白質利用率為51%,單一肉骨粉喂豬則為41%,如果把兩份玉米加一份肉骨粉混合喂豬,蛋白質利用率可提高到61%。
(2)飼喂定時、定量、定質 定時指每天喂豬的時間和次數要固定,這樣不僅使豬的生活有規律,而且有利於消化液的分泌,提高豬的食慾和飼料利用率。要根據具體飼料確定飼喂次數。精料為主時,每天喂2~3次即可,青粗飼料較多的豬場每天要增加1~2次。夏季晝長夜短,白天可增喂一次;冬季晝短夜長,應加喂一頓夜食。飼喂要定量,不要忽多忽少,以免影響豬的食慾,降低飼料的消化率。要根據豬的食慾情況和生長階段隨時調整喂量,每次飼喂掌握在八九成飽為宜,使豬在每次飼喂時都能保持旺盛的食慾。飼料的種類和精、粗、青比例要保持相對穩定,不可變動太大。變換飼料時,要逐漸進行,使豬有個適應和習慣的過程,這樣有利於提高豬的食慾以及飼料的消化利用率。
(3)以生飼料喂豬 飼料煮熟後,破壞了相當一部分維生素,若高溫久煮,會使飼料中的蛋白質發生變性,降低其消化利用率,且有些青綠多汁飼料,悶煮後可能產生亞硝酸鹽,易造成豬只中毒死亡。生料喂豬還可以節省燃料,減少開支,降低飼養成本。
(4)掌握日糧的稀稠度 日糧調制過稀不僅影響唾液分泌,而且會稀釋胃液,影響飼料的消化。飼喂稀料使豬干物質進食量降低,同時豬排尿增加,體熱消耗增多。因此,日糧調制以稠些為好,一般料水比為1∶2~4。冬季應適當稠些,夏季可適當稀些。
(5)飼養方式 飼養方式可分為自由採食與限制飼喂兩種。自由採食有利於日增重,但豬體脂肪量多,胴體品質較差;限制飼喂可提高飼料利用率和豬體瘦肉率,但增重不如自由採食快。
(6)飼料品質 飼料品質不僅影響豬的增重和飼料利用率,而且影響胴體品質。豬是單胃雜食動物,飼料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直接沉積於體脂,使豬體脂變軟,不利於長期保存。因此,在肉豬出欄上市前2個月應該用含不飽和脂肪酸少的飼料,防止產生軟脂。
(7)分群技術 要根據豬的品種、性別、體重和採食情況進行合理分群,以保證豬的生長發育均勻。分群時,一般掌握「留弱不留強」、「夜合晝不合」的原則。分群後經過一段時間飼養,要隨時對豬群進行調整。
(8)調教與衛生 從小就加強豬的調教,使其養成「三點定位」的習慣,使豬吃食、睡覺和排便固定,這樣能夠保持豬圈清潔衛生,有利於墊土積肥,減輕飼養員的勞動強度。豬圈應每天打掃,豬體要經常刷拭,這樣既可減少豬病,又有利於提高豬的日增重和飼料利用率。
(9)防寒與防暑 溫度過低時,豬用於維持體溫的熱能增多,使日增重下降;溫度過高,豬食慾下降,代謝增強,飼料利用率也降低。因此,夏季要做好防暑工作,增加飲水量;冬季要喂溫食,必要時修建暖圈。
(10)去勢、驅蟲與防疫 豬去勢後,性器官停止發育,性機能減弱,豬表現安靜,食慾增強,同化作用加強,脂肪沉積能力增加,日增重可提高7%~10%,飼料利用率也提高,而且肉質細嫩、味美、無異味。在催肥期前驅蟲一次,驅蟲後可提高豬的增重和飼料利用率。按照一定的免疫程序定期進行疾病預防工作,注意疫情監測,及早發現病情,及時採取措施。
(11)防止育肥豬過度運動和驚恐 生長豬在育肥過程中,應防止過度的運動,特別是激烈的爭斗或追趕。過度運動不僅消耗體內能量,更嚴重的是容易使豬患上一種應激綜合征,突然出現痙攣、四肢僵硬,嚴重時會造成豬只死亡。
(12)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 水是調節體溫、消化吸收飼料營養和剩餘物排泄過程不可缺少的物質。水質不良會帶入許多病原體,因此既要保證水量充足,又要保證水質良好。實際生產中,切忌以稀料代替飲水,否則會造成不必要的飼料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