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萵筍怎麼施肥才能高產
萵筍,在生產實際中常常由於不合理的施肥特別是大量地施用化學氮肥不僅會引起蔬菜產量和品質的下降還會使肥效降低並且污染環境給人類生活帶來諸多危害。秋季栽培莖用萵筍對肥水要求嚴格,通過合理水肥管理,前期葉面積迅速擴大和後期肉質莖的橫向膨大是取得較高產量和較好品質的關鍵。
施肥既強調氮、磷、鉀、鈣、鎂、鐵、鋅等大中微量元素及有機、無機的合理配施,也突出養分關鍵期和養分最大效益期的科學管理,否則管理不當不僅浪費肥料,還會引起徒長和過早抽薹,不能形成碩大肥嫩的肉質莖。同時由於天氣原因容易引起霜霉病、白粉病等葉部病害的感染和傳播,多年重茬種植也容易引起菌核病的發生,嚴重影響銷售品質,減少收益。因此合理肥水管理和科學病害管理是秋萵筍栽培成敗的技術要點。
萵筍施肥技術
萵筍定植一周前,在萵筍菌核病多發地塊,建議耕翻時每畝施用福美雙400克加多菌靈800克,和腐殖酸鉀肥25公斤、鈣鎂磷100公斤達到消毒和改善土質效果。
土壤消毒一周後,每畝施入腐熟農家肥1.5噸一同翻入田塊,曬垡7-10天後精細整地,1.8米-1.9米開墒定植。
移栽成活後每畝用水元素3公斤、普鈣10公斤加硫酸鋅400克兌水澆施緩苗,並用葉面肥分2-3次作葉面噴施可迅速促進葉子擴生。對於萵筍病菌核和病毒病多發地塊,可在施葉面肥時每畝加入腐霉利100克、鹽酸嗎啉呱銅60克,以保證萵筍健康生長。
萵筍開盤後,莖部開始肥大時,每畝施用尿素10公斤、硫酸鉀5公斤作第二次追肥。
葉片封壟,莖部旺長時,每畝用氨基酸配方肥和復合肥(151515)各25公斤、硫酸鉀10公斤拌勻後穴施作第三次追肥。
為防抽薹和增加莖重可於萵筍生長後期採收前2-3周用丙環唑3ml兌水15公斤葉面噴施。
❷ 萵筍怎麼高產種植
優質萵筍一直都是人們喜愛的蔬菜,在飯館、酒店銷量特別大。如果有一套高產優質的萵筍栽培技術,想不賺錢都難。
想要取得萵筍高產,就必須根據萵筍的生物學規律和不同季節特點制定不同的栽培方案。1.品種選擇。萵筍栽培主要有春季栽培、秋季栽培和越冬栽培。保護地栽培也能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萵筍從葉片形狀來區分,可以分為尖葉萵筍和圓葉萵筍。尖葉萵筍下部粗壯上部細,苗期耐熱,適宜作為秋季栽培和越冬栽培。圓葉萵筍莖桿中間粗兩端細,成熟期早,耐寒性較強,不耐熱,多作越冬春萵筍栽培。生產上的春季栽培和越冬栽培就要選擇耐寒性強、抽薹遲的品種。夏季和秋季萵筍,選用耐熱的早熟品種。
1.品種選擇。紫葉萵筍含水量大,產量高,但容易產生裂口,而綠葉萵筍裂口少,也比較輕。
2.適期播種。播種期越早越好,幼苗生長的越好,積累的營養物質越多,肉質莖越粗壯。一般在春季結凍以後即可播種。為了延長生育期和提高產量,一般採用大棚育苗或者小拱棚育苗。
3.育苗管理。栽培1畝萵筍需准備苗床15平方米和50克萵筍種子就可以了。播種前將種子晾曬1天,用溫水浸泡3小時左右播種,或者把泡好的種子放在20℃環境中催芽,經2-3天後萌芽了再播種。先將苗床灌透水,再撒播種子,覆土1厘米,上面蓋一層地膜保墒提溫。出苗後及時揭掉地膜。
❸ 種植萵筍時,在田間管理上要注意些什麼
越冬萵筍,即秋冬萵筍或者是冬萵筍,市場行情一般較好,但可能會受到霜凍等氣候影響,對於北方來說,越冬萵筍多為大棚栽培,而南方處於暖冬的一些地區,則可露地採用地膜覆蓋栽培。
當下,萵筍也是非常受歡迎的一樣蔬菜,品種非常豐富,各個季節都有栽培。那麼,越冬萵筍栽培,要注意些什麼呢?
需要注意的是:
在定植後半個月左右,為防止植株徒長,可噴一次濃度為100~150毫克/千克的多效唑或濃度為300~500毫克/千克的矮壯素。
在雨雪天氣多時,注意密閉棚的保溫,可在棚周圍加蓋草幕或蓋棚,以防止夜間結霜。
種植1個月後,應施用重肥,施用濃度為20×25 mg/kg的赤黴素15~20d,可使產量提高10%≤20%。
❹ 想讓萵筍長得粗又產量多,要如何正確施肥
很多人都知道萵苣和油麥菜葉子非常相似,其實油麥菜和萵苣親緣關系非常近,可以說相當於親兄妹的關系,但是一個是吃葉子一個是吃莖稈,這就是良種的區別,如果沒有選擇適合當地的萵苣品種,那麼我們就可能種出一片油麥菜出來。隨著市場上萵苣品種越來越多,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呢?選擇的原則就是根據溫度來判斷,如果春季種植萵苣,應該選擇適當早熟的品種,如果是夏秋季節種植,就要選擇耐高溫的品種,如果實在判斷不來,可以到當地蔬菜經銷中心,說明來意,會有專門的技術人員推薦適合品種。
因為萵筍根對氧氣要求高,所以在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力強的黏質壤土或沙壤土上根系發育較快,有利於水分和養分的吸收。而在缺乏有機質、通氣不良的土壤上根系發育不良,會使得葉面積擴展受到阻礙,萵筍的莖瘦小並且木質化,容易形成小老苗。
萵筍根系發育有施肥量少粗根發生多、在土層縱向分布深廣的現象,而對於萵筍,粗根數量多,根系合成的細胞分裂素的量大,可滿足地上部組織分化、發育之需。反之施肥量大,粗根形成少、細胞分裂素合成少,相應具有強大吸收功能的細根數量增加,致使地上部過於旺長,葉片間相互遮陰,進而影響正常分化。
❺ 萵筍怎麼種植
1、選用良種
經過了多年的種植,萵筍的品種也越來越多,針對不同的地區以及不同的氣候和種植環境,研發出了各種不同抗性的品種,那麼我們在選種的時候就要注意啦,如果是春季種植那麼選擇早熟的品種,比如紅萵筍和白萵筍,但如果是夏秋種植,就需要選擇耐熱的品種,比如耐熱二白皮萵筍,還有就是根據當地的氣候來選擇合適的品種,因為品種的好壞是它產量高低的基礎。
(5)萵筍的田間管理怎樣才能提高產量擴展閱讀:
根據萵筍葉片形狀可分為尖葉和圓葉兩個類型,各類型中依莖的色澤又有白筍(外皮綠白)、青筍(外皮淺綠)和紫皮筍(紫綠色)之分。
1、尖葉萵筍
葉片披針形,先端尖,葉簇較小,節間較稀,葉面平滑或略有皺縮,色綠或紫。肉質莖棒狀,下粗上細。較晚熟,苗期較耐熱,可作秋季或越冬栽培。主要品種有:柳葉萵筍,北京紫葉萵筍,陝西尖葉白筍,成都尖葉子,重慶萬年樁,上海尖葉,南京白皮香早種等。
2、圓葉萵筍
葉片長倒卵形,頂部稍圓,葉面皺縮較多,葉簇較大,節間密,莖粗大(中下部較粗,兩端漸細),成熟期早,耐寒性較強,不耐熱,多作越冬春萵筍栽培。主要品種有:北京鯽瓜筍,成都掛絲紅、二白皮、二青皮,濟南白萵筍,陝西圓葉白筍,上海小圓葉、大圓葉,南京紫皮香,湖北孝感萵筍,湖南鑼錘萵筍等。
❻ 想在冬季種植萵苣,該如何科學管理實現高產呢
萵苣是學名,我們稱之為萵筍,其適應性較強可春秋或冬季栽培,冬季栽種萵苣一般在北方選擇溫室大棚中,在南方溫暖地區也可露地栽培!一般九月中下旬到十月上旬播種春節前後上市!根據題主提問,怎樣在冬季栽培出優質高產的萵苣呢?接下來就給大家分享下!
適時採收:當萵苣植株頂端的葉和外葉相平時,此時為萵苣最佳的採收時間;採收時沿畦面割取後,剝出下部葉片使頸部露出,上部葉片仍保留,此舉是為了保持萵苣新鮮,便於出售!有時為了延遲採收,可以掐尖去蕾控制萵苣嫩莖高竄!
❼ 想要萵筍高產,究竟有哪些種植訣竅呢
❽ 春季種植萵筍,該怎麼管理
萵筍是綠色蔬菜中栽培比較多的一種蔬菜,萵筍的供應期主要在4—5月份,是調節春淡市場的主要蔬菜。萵筍分為葉用萵筍和莖用萵筍。該品種植株較高大,高1.2-1.8尺,葉片淺綠色,披外形,頁面有淺皺紋,稍有白粉,葉背白粉較多。筍長棒狀,上部漸細,長約1.5尺。單筍重1.5-2.0斤,筍外皮淺白綠色,肉色略深,筍肉緻密、
營養豐富含多種維生素。不管是炒菜,涼拌都是一道美味的菜品。它適合大江南北二區的種植,這造就了地域的不同,種植的方法也不同。那就讓我為你們講解一下培育~栽培種植~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排水良好的地塊作苗床,播前3-5天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4000-5000千克或復合肥500千克作基肥。在整地前施入後深翻,整平整細,蓋上塑料薄膜等待播種。每畝用種55克,苗床面積要16平方。
❾ 萵苣菜在種植的時候,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提高產量
北方很多地方也有用大棚種植萵筍,可以種植春提前(9月底10月初播種,3-4月份收獲),秋延後(7、8月份播種,10-12月份收獲),越冬茬(9月初播種,第二年1-2月份收獲)三個茬口。在日常管理中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適量增加施用磷鉀肥,中後期適度減少氮肥用量。栽植時密度不宜過大,適當稀植有助於預防霜霉病的發生,同時採用高畦壟或地膜覆蓋進行油麥菜與萵筍的栽培。
如果萵筍在秋季播種,可在8~9月進行播種,還是需要用遮陽網防曬,秋季播種比夏季播種的發芽率高,冬季時可在10~11月播種,除了需要給它充足陽光之外,還要將溫度控制在15℃左右。
❿ 想要萵苣可以提高產量,應該如何科學施肥
秋萵筍定植後如天氣晴朗,需每天澆水,加少量速效性肥料,直至秧苗成活。施肥原則是淡肥勤澆,以速效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第一次正式追肥在秧苗成活期,最後一次追肥在採收產萵筍是一種對氣候條件、土壤水份和肥料要求較高的蔬菜,它的生長周期要求較為冷涼的氣候環境配合,在土壤水分方面,它的生長周期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土壤水分要求,因此它的中後萵筍從萌芽到立葉出現,始發新根,主要靠藕貯藏的養分;旺長期養分需求量大,是追肥的關鍵期;結藕期藕和蓮子同步發育,養分吸收減少,莖稈和葉片養分大多向藕和蓮子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