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怎樣進行貼現財務管理
擴展閱讀
手機越過獄怎樣改回來 2025-08-25 20:00:46

怎樣進行貼現財務管理

發布時間: 2022-06-16 22:15:06

㈠ 財務管理中收現法是什麼意思還有貼現法是什麼意思

一般是說收款法和貼現法,這是在向銀行借款時,銀行收取利息的方式。

收款法是指銀行在借款到期時收取利息和本金的方式,也叫「一次還本付息」。

貼現法是指銀行在發放貸款時先將利息扣除,等貸款到期時收取本金的方式。

(1)怎樣進行貼現財務管理擴展閱讀:

借款期不足一年——n個月的情況:

(1)、證明一:實際可用借款額=貸款額-利息=貸款額-貸款額*i/12*n=貸款額*(1-i/12*n),實際利率=年利息/實際可用借款額*100%=貸款額*i/貸款額*(1-i/12*n)=i/*(1-i/12*n)。

(2)、證明二:年名義利率為i,借款期限為n個月,那麼n個月的名義利率為i/12*n。

n個月的實際利率=n個月的利息/實際可用借款額*100%=貸款額*i/12*n/貸款額(1-i/12*n)=i/12*n/(1-i/12*n)。將其轉化為年利率,年實際利率=n個月的實際利率/n*12=i/*(1-i/12*n)。

某企業從銀行取得借款10000元,期限為10個月,年利率(名義利率)為8%,年利息仍為800元10000*8%),按貼現法付息。

企業實際可利用的貸款為9333.33元(10000-10000*8%/12*10),該項貸款的實際利率為:800/(10000-10000*8%/12*10)*100%=800/9333.33=8.6%。

直接套用公式,實際利率=8%/(1-8%/12*10)=8.6%。至於第三種情況借款期大於一年的情況下,現實中是不會發生的。

㈡ 承兌匯票貼現怎麼做分錄

銀行票據貼現和轉貼現的會計分錄,財務必讀!貼現和買斷式轉貼現在統計中視為各項貸款,按照目前統計制度要求,應按照商業匯票票面金額來計量,適用於攤余成本法。這也符合國際會計准則第39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即會計四分類計入「貸款和應收賬款」,按攤余成本計量。
貼現的會計分錄
根據《商業匯票辦法》(銀發[1994]163號)規定,商業匯票的收款人或被背書人需要資金時,可以持未到期的商業匯票並填寫貼現憑證,向其開戶銀行申請貼現。貼現期限從其貼現之日起至匯票到期日止,實付貼現金額按票面金額扣除貼現日至匯票到期前一日的利息計算。
用公式表示即為:
貼現利息=貼現金額×貼現天數×日貼現率
日貼現率=月貼現率÷30 或者 年貼現率÷360
實際付款金額=票面金額-貼現利息
凡是承兌人在異地的,貼現、轉貼現和再貼現的期限以及貼現利息的計算應另加3天的劃款時間(遇法定休假日、大額支付系統非營業日、電子商業匯票系統非營業日順延)。這條規定主要是基於過去的商業匯票主要以紙票為主。天下通商貿認為電票因為不存在同城與異地的區別,故不再進行加三天計算,但遇法定休假日、大額支付系統非營業日、電子商業匯票系統非營業日依然順延。
貼現資產持有至到期會計處理
A公司持一張未到期的商業匯票並填寫貼現憑證,向其開戶商業銀行B申請貼現。該票據票面金額為1000萬元,簽發日為
2016年5月31日,到期日為2016年8月31日,貼現日為2016年5月31日,月貼現率為5‰,年貼現利率為6%。B銀行經過一系列合規流程後,按照規定的貼現率計算出貼現利息和實付貼現金額,並填入貼現憑證有關欄內。會計部門辦理完貼現業務相關手續後,根據相關貼現憑證進行會計處理。
用excel很容易計算貼現天數,2016年8月30日(到期前1日)-2016年5月31日+1=92(天)
貼現利息=1000×92×(5‰÷30)=15.33(萬元)
每日利息=15.33×10000÷92≈1666.67(元)
實付貼現金額=1000-15.33=984.67(萬元)
對於A企業來說,票據資產減少1000萬元,銀行存款增加984.67萬元,15.33萬元作為財務管理費用分期列支,這很容易理解。對於B銀行會計上怎麼處理了?
關於貼現和轉貼現如何進行記賬,傳統都是以面值法記賬,會計分錄為:
1)貼現和買斷式轉貼現入賬時
借:(轉)貼現資產(面值)
貸:存放央行款項等
貸:(轉)貼現資產-利息調整
2)報表日記賬
借:(轉)貼現資產-利息調整
貸:利息收入-(轉)貼現利息收入
3)票據到期日
借:存放央行款項等
貸:(轉)貼現資產(面值)
借:(轉)貼現資產-利息調整
貸:利息收入-(轉)貼現利息收入
對於持有至到期的貼現及買斷式轉貼現如果用凈值法最終結果沒有差異,只是會計分錄有所不同,期間均用利息調整來過渡到會計期間利息收入。
1)貼現和買斷式轉貼現入賬時
借:(轉)貼現資產(凈值)
貸:存放央行款項等
借:(轉)貼現資產-利息調整
貸:(轉)貼現資產-利息調整
2)報表日記賬
借:(轉)貼現資產-利息調整
貸:利息收入-(轉)貼現利息收入
借:(轉)貼現資產-凈值增加
貸:(轉)貼現資產-利息調整
3)票據到期日
借:(轉)貼現資產-利息調整
貸:利息收入-(轉)貼現利息收入
借:(轉)貼現資產-凈值增加
貸:(轉)貼現資產-利息調整
借:存放央行款項等
貸:(轉)貼現資產(新凈值=面值)
根據上述會計處理方式,我們看上述案例兩種不同的會計處理的列表比較:
採用面值法,票據貼現時,銀行貼現資產增加1000萬元,同時實現了1000*6%*92/360=15.33萬元的利息收入,存放央行款項減少1000-15.33=984.67萬元,15.33萬元的利息收入適用於攤余成本法在以後的持有期內逐步入賬。
採用凈值法,票據貼現時,銀行貼現資產只增加1000-1000*6%*92/360=984.67萬元,15.33萬元作為面值的差額入利息調整借方和貸方,在以後的持有期內逐步過渡到貼現資產科目,每天貼現的凈值都會增加1.67萬元,直到票據到期兌付後,貼現資產(新凈值)正好和面值相同,為1000萬元。
貼現資產賣斷會計處理
假設B銀行在6月15日將該銀票賣斷給C銀行,此時的市場賣出價格已經不再是5‰,而已經變為月貼現率4‰,年貼現利率4.8%。那麼面值法和凈值法計算將會有何不同?
面值法票據仍然計提利息收入,負債方新增轉貼現負債,計提利息支出。會計分錄為:
1)票據賣出日
借:存放央行款項等
轉貼現資產-利息調整
貸:轉貼現負債(面值)
2)報表日記賬
借:同業往來利息支出--轉貼現利息支出
貸:轉貼現負債--利息調整
借:貼現資產--利息調整
貸:利息收入--貼現利息收入
3)票據到期日
借:轉貼現負債(面值)
貸:存放央行款項等
借:同業往來利息支出--轉貼現利息支出
貸:轉貼現負債--利息調整
銀行票據貼現和轉貼現的會計分錄,財務必讀!
凈值法到期後利息收入結轉後,不再計提利息收入,會計分錄為:
借:貼現資產--利息調整
貸:利息收入--貼現利息收入
借:貼現資產--凈值增加
貸:貼現資產--利息調整
借:存放央行款項等
貸:貼現資產--投資收益
貸:貼現資產(新凈值)

㈢ 銀行承兌匯票貼現時怎樣進行賬務處理

1、先計算貼現利息及貼現所得金額
貼現利息的計算,如果是附息票據,應先計算票據到期值,公式:
票據到期值=票據面值X票面利率X票據天數/360
如果是無息票據,則票據到期值就是票面金額
貼現利息=票據到期值X貼現利率X貼現天數/360
貼現所得金額=票據到期值-貼現利息
2、貼現的會計分錄:
銀行承兌匯票辦理貼現,按從銀行貼現所得資金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科目,按貼出票據的票面金額,貸記「應收票據」科目,按二者之間的差額,借或貸「財務費用」科目,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借或貸:財務費用

貸:應收票據

㈣ 貼現法在財務管理哪一章

貼現法在財務管理的投資管理第六章中

㈤ 如何進行財務管理和分析

財務管理主要包括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和籌資,投資,運營,成本,收入與分配管理,其中涉及預算與計劃、決策與控制、財務分析等環節。

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有:

1、籌資管理 2、投資管理 3、營運資金管理 4、利潤分配管理

財務管理是指運用管理知識、技能、方法,對企業資金的籌集、使用以及分配進行管理的活動。主要在事前事中管理、重在「理」。會計是指以資金形式,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連續地反映、監督和參與決策的工作。主要在事後核算,重在「算」。

㈥ 什麼是票據的貼現怎麼進行貼現

什麼是票據貼現?

票據貼現,是指資金的需求者,將自己手中未到期的商業票據、銀行承兌票據或短期債券向銀行或貼現公司要求變成現款,銀行或貼現公司(融資公司)收進這些未到期的票據或短期債券,按票面金額扣除貼現日以後的利息後付給現款,到票據到期時再向出票人收款。因此,對持票人來說,貼現是將末到期的票據賣給銀行獲得流動性的行為,這樣可提前收回墊支於商業信用的資本,而對銀行或貼現公司來說,貼現是與商業信用結合的放款業務。

貼現市場的交易種類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票據持有人向商業銀行或貼現公司要求貼現換取現金的交易,這種交易占貼現市場業務的大部分;另一種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或貼現公司已貼現過的票據再次進行貼現,為銀行和貼現公司融通資金。再貼現是中央銀行控制金融與信用規程的一個重要手段。票據貼現的種類還可以根據票據的不同分為銀行票據貼現、商業票據貼現、債券及國庫券貼現三種。

http://www.pjtxw.com/bbs2/dispbbs.asp?boardID=6&ID=17

貼現

①又稱「折現」。是把今後某一日期收到或支付的款項,折算為現值的過程。一元資金在不同時期的現值,叫做貼現系數或折現系數。貼現(折現)系數的計算公式為:

在實際工作中,貼現系數可從現成的貼現(折現)系數表中查得。

②指以未到期票據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融通資金的一種信貸形式。貼現時銀行照票面到期金額按規定的貼現率,預先扣取從貼現日到票據到期日的貼息後,即以票款余額付給現款。票據貼現是企業對票據的轉讓,應由企業背書。票據到期時,銀行憑票向票據付款人兌取現款,如遭拒付,有權向背書人追索。利用票據貼現,可以解決交易雙方的資金周轉。賣方發貨後,可以承兌匯票貼現取得貨款;買方可在承兌匯票到期時,才支付票款。

③是核算金融企業對工業、流通等企業提出,按一定貼現利率予以貼現的票據的資產類會計科目。到中央銀行再貼現的票據,應自「貼現」科目轉銷。金融企業收到工業、流通等未到期票據,進行貼現時,應記入「貼現」科目的借方和「銀行存款」或「信託存款」和「利息收入」科目的貸方。票據到期收回貼現款項時,記入「銀行存款」或「信託存款」科目的借方和「貼現」科目的貸方。
http://www.jscj.net/school/cd/glkj/%E8%B4%B4%E7%8E%B0.htm

票據貼現
票據貼現(discounted note,note discounted)

【票據貼現概述】

票據貼現是持票人在需要資金時,將其收到的未到期承兌匯票,經過背書轉讓給銀行,先向銀行貼付利息,銀行以票面余額扣除貼現利息後的票款付給收款人,匯票到期時,銀行憑票向承兌人收取現款。就客戶而言,貼現即貼息取現。一般地講,用於貼現的商業匯票主要包括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兩種。

一般而言,票據貼現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貼現、轉貼現和再貼現。還可以根據票據的不同分為銀行票據貼現、商業票據貼現、債券及國庫券貼現三種。

【申請票據貼現的條件】

申請票據貼現的單位必須是具有法人資格或實行獨立核算、在銀行開立有基本帳戶並依法從事經營活動的經濟單位。貼現申請人應具有良好的經營狀況,具有到期還款能力,貼現申請人持有的票據必須真實,票式填寫完整、蓋印、壓數無誤,憑證在有效期內,背書連續完整。貼現申請人在提出票據貼現的同時,應出示貼現票據項下的商品交易合同原件並提供復印件或其它能夠證明票據合法性的憑證,同時還應提供能夠證明票據項下商品交易確已履行的憑證(如發貨單、運輸單、提單、增值稅發票等復印件)。

【票據貼現和發放貸款的異同】

票據貼現和發放貸款,都是銀行的資產業務,都是為客戶融通資金,但二者之間卻有許多差別。��

(1)資金流動性不同。由於票據的流通性,票據持有者可到銀行或貼現公司進行貼現,換得資金。一般來說,貼現銀行只有在票據到期時才能向付款人要求付款,但銀行如果急需資金,它可以向中央銀行再貼現。但貸款是有期限的,在到期前是不能回收的。

(2)利息收取時間不同。貼現業務中利息的取得是在業務發生時即從票據面額中扣除,是預先扣除利息。而貸款是事後收取利息,它可以在期滿時連同本金一同收回,或根據合同規定,定期收取利息。

(3)利息率不同,票據貼現的利率要比貸款的利率低,因為持票人貼現票據目的是為了得到現在資金的融通,並非沒有這筆資金。如果貼現率太高,則持票人取得融通資金的負擔過重,成本過高,貼現業務就不可能發生。

(4)資金使用范圍不同。持票人在貼現了票據以後,就完全擁有了資金的使用權,他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使用這筆資金,而不會受到貼現銀行和公司的任何限制。但借款人在使用貸款時,要受到貸款銀行的審查、監督和控制,因為貸款資金的使用情況直接關繫到銀行能否很好地回收貸款。

(5)債務債權的關系人不同。貼現的債務人不是申請貼現的人而是出票人即付款人,遭到拒付時才能向貼現人或背書人追索票款。而貸款的債務人就是申請貸款的人,銀行直接與借款人發生債務關系。有時銀行也會要求借款人尋找保證人以保證償還款項,但與貼現業務的關系人相比還是簡單的多。

(6)資金的規模和期限不同。票據貼現的金額一般不太大,每筆貼現業務的資金規模有限,可以允許部分貼現。票據的期限較短,一般為2—4個月。然而貸款的形式多種多樣,期限長短不一,規模一般較大,貸款到期的時候,經銀行同意,借款人還可繼續貸款。

票據貼現可以使一部分閑散資金擁有者互相利用,共獲利益。故貼現在貨幣市場活動中處於中心地位。票據貼現市場與其他市場相比較,有許多特殊的優點。對銀行來說,貼現銀行可獲得如下利益:利息收益較多;資金收回較快;資金收回較安全等。對於貼現企業,通過貼現可取得短期融通資金。

銀行在貼現票據時,貼現付款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銀行貼現付款額=票據面額×(1一年貼現率×貼現後到期天數十365天)

http://ke..com/view/436725.htm

㈦ 如何搞好財務管理工作

必須把握的幾個環節

(一)完善和落實聯社財務崗位責任制。根據業務的需要,合理設置財務崗位,配備業務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財務人員。各崗位之間要明確工作范圍和操作許可權。要制定出具體的崗位操作規范流程。崗位設置要做到出納、記賬和復核分設。已採用計算機系統記賬的財務部門,從防範風險的角度出發,必須認真落實好授權、密碼的管理制度,聯社財務出納員不得參與現金和銀行存款賬務的記賬。

(二)嚴格財務收支的審查。

一是要審查財務收支的范圍是否符合有關財務制度。

二是要審查審批程序是否履行,審批的手續是否齊全、完備。

三是要審查票據的真實性和合規性。四是嚴格對財務開支執行效果的審查,根據簽定的合同,財務部門要配合有關部門對財務開支事項的真實性進行核查。

(三)加強對機關財務的檢查。

一是各級會計主管要落實財務檢查制度的要求,檢查崗位責任制度落實情況,各項業務的處理情況及時了解存在的問題,保證機關財務收支存在制度的規定。在財務核算上是否賬賬、賬款、賬實、賬據、賬表、內外賬務全部符合制度的要求。

二是要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對聯社財務進行審計監督,促進聯社財務工作質量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四)建立聯社財務收支分析報告制度。定期向理事會報告財務收支的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便於加強聯社財務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分析。

(五)提高財務人員隊伍的業務素質。一是要堅持以人為本,抓好財務人員隊伍建設。要建立定期學習制度,提高財務人員對新形勢下財務工作的重要性的認識,增強財務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二是針對制度和業務的不斷創新,財務人員要及時組織開展業務培訓工作。


(7)怎樣進行貼現財務管理擴展閱讀

做好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是制定統一的機關財務業務操作細則。目前農村信用社系統沒有統一的機關財務業務操作規程,各地的農村信用社財務崗位的設置還沒有規范的依據可循,各地做法不一,不利於規范管理。建議以省級聯社為單位,制定統一的縣級聯社財務操作規程。

二是加強財務管理,開源節流出效益。加強管理,切實加強對財務工作的管理,嚴肅財務紀律,堅決杜絕,嚴肅查處會計「三亂」行為。繼續實行主管會計委派制,對各社的主管會計進行強制休假,對主管會計的任命、工作職責,考核等工作進一步明確。

同時強化考核,合理分解指標。推動績效掛鉤,按崗位設置績效工資系數,掌握好效益的平衡點,確保每一項業務都能在科學規范、安全謹慎的原則下操作。

三是進一步健全完善內部審計工作操作程序。加強對內部審計項目計劃、審查、調查、成本控制和現場審計質量的管理與監控。建立日常監督機制,定期對資金分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內審評價和檢查監督,以促進財務管理工作合法合規,杜絕隱患,防範風險。

四是加強聯社財務主管人員的業務培訓。定期對聯社財務會計人員進行相關的財經法規知識培訓,加強對財務主管人員的後續教育,使財務會計人員能夠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業務管理水平,有效化解財務風險。

㈧ 如何進行財務管理

簡單說
首先,保證資金安全,不能在收支上出叉子,不管是誰都要按照制度付款,不管是誰,都不能坐支,客戶付的錢要及時收到公司的賬上。
第二,做好財務核算,掌握一線數據,不能只掌握有發票的數據,進貨沒發票,要先做暫估入庫、做應付,發貨沒收到錢也要做出庫、做銷售收入、做應收,(當然,可以分開內外帳),效果就是做到對一線情況了如指掌。
第三,算好帳,使股東明明白白知道賺了多少錢,可以分多少錢。小公司可以按收付實現製作為分紅依據。
第四,應付好稅務等政府部門,按時提交對外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