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低血壓的范圍是多少
低血壓是指收縮壓低於12千帕(90mm汞柱),舒張壓低於8千帕(60mm汞柱),65歲以上的人收縮壓低於13.33千帕(100mm汞柱),舒張壓低於8千帕(60mm汞柱)。低血壓可分為原發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和症狀性低血壓。無自覺症狀的原發性低血壓可不予治療。如果有暈躍等症狀,可給予高鈉飲食和葯物治療,症狀性低血壓應針對原發病因積極治療。
低血壓屬於中醫學「眩暈」、「虛勞」、「暈厥」等范疇。其病是因氣虛陽弱,心脈搏動無力。氣機升降失調,清陽不升。陰陽失調,臟腑功能低下所致。臨床常見的證型有:
1.氣虛型剿:證見頭暈眼花,身倦疲勞,氣短乏力,食後腹脹,四肢無力,舌質嫩,脈弱。
2.陽虛型:證見經常頭暈,喜熱怕冷,手足不溫,口淡不渴,心悸氣短,舌質淡,苔薄膩,脈細沉。
3.氣陰兩虛型:證見心悸心慌,頭暈頭昏,氣短,易疲勞,自汗,便於,舌質嫩紅,脈細。
一、可選用的西葯
1.麻黃鹼:每次25mg,一日3—4次,口服。
2.潑尼松:每次10mg,一日2—3次,口服。
3.地塞米松:每次0.75mg,一日2—3次,口服。
二、可選用的中成葯
1.氣虛型:
(1)補中益氣丸:大蜜丸每次1丸,濃縮丸每次8丸,水丸劑每次6g,一日2—3次,用姜湯、淡鹽湯或溫開水送服。
(2)補氣升提片:每次5片,一日3次,溫開水送服。年老、年幼、體弱者酌減。
(3)六君子丸:每次1丸,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4)黃氏健中丸:每次1丸,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2.陽虛型:
(1)參茸丸:每次1丸,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2)濟生腎氣丸:大蜜丸每次口服1丸,或水蜜丸每次6g,均為一日2—3次,淡鹽湯或溫開水送服。
(3)右歸丸:每次1丸,一日3次,飯前溫開水送服。
3.氣陰兩虛型:
(1)黃芪生脈飲:每次1以,一日2—3次口服。
(2)益心復脈沖劑:每次1袋,一日3次,開水沖服。
治低血壓小偏方
1.核桃仁40克,黨參30克,生薑3片,水煎服,每日1次。
2.蓮子20克,大棗6枚,生薑6片,水煎服,每日2次。
3.陳皮15克,核桃仁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次。
4.人參、蓮子各10克,冰糖30克,隔水燉熟,吃蓮子喝湯。
❷ 多少算低血壓
你好,正常的,正常血壓標准:90~139/60~89mmHg,心率:60~100/分。平時注意合理飲食(特別是少吃鹽),適量運動,戒煙限酒,作息規律,心理平衡。
❸ 人體血壓在多少是屬於低血壓病
計算血壓的單位一般有毫米汞柱(mmhg)和千帕(kpa),兩者之間是可以換算的,他們之間的比例大約為7.5:1,換算時就可以簡單的用毫米汞柱乘以4再除以30,就得到血壓的千帕值,反之也可以。
正常的血壓范圍是收縮壓在90-140mmhg(12.0-18.7kpa)之間,舒張壓在60-90mmhg(8.0-12.0kpa)之間,高於這個范圍就可能是高血壓或臨界高血壓,低於這個范圍就可能是低血壓。
低血壓通常指血壓低於90/60mmhg,有許多健康人的均低於此,但如果出現低血壓症狀時應就醫。
有些人低血壓會出現腦和全身供血不足造成的頭暈、頭痛、怕冷、四肢無力等症狀。
低血壓患者日常生活預防常識
1、晚上睡覺將頭部墊高,可減輕低血壓症狀。
2、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平時養成運動的習慣,均衡的飲食,培養開朗的個性,保證足夠的睡眠、規律正常的生活。
3、早上起床時,應緩慢地改變體位,防止血壓突然下降,起立時不能突然,要轉身緩緩而起,肢體屈伸動作不要過猛過快,例如提起、舉起重物或排便後起立動作都要慢些。洗澡水溫度不宜過熱、過冷,因為熱可使血管擴張而降低血壓,冷會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壓。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環,或以冷水,溫水交替洗足。對有下肢血管曲張的老人尤宜穿用有彈性的襪子、緊身褲或綳帶,以加強靜脈迴流。體格瘦小者應每天多喝水以便增加血容量。
4、不要在悶熱或缺氧的環境中站立過久,以減少發病。低血壓患者輕者如無任何症狀,無需葯物治療。重者伴有明顯症狀,必須給予積極治療,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防止嚴重危害發生。
❹ 低血壓多少算正常
正常血壓低壓60-90mmhg
高壓90-120mmHg
一般以低壓為准~高壓的波動可能會比較大
低壓比較穩定~~
❺ 多少為高血壓,多少為低血壓
計算血壓的單位一般有毫米汞柱(mmHg)和千帕(kpa),兩者之間是可以換算的,他們之間的比例大約為7.5:1,換算時就可以簡單的用毫米汞柱乘以4再除以30,就得到血壓的千帕值,反之也可以。
正常的血壓范圍是收縮壓在90-140mmHg(12.0-18.7kpa)之間,舒張壓在60-90mmHg(8.0-12.0kpa)之間,高於這個范圍就可能是高血壓或臨界高血壓,低於這個范圍就可能是低血壓。
隨著年齡增長,血壓應該稍微高些,但是不能超過范圍
❻ 正常血壓是多少多少算是低血壓
正常的血壓一般以肱動脈的血壓為准,在安靜狀態下,正常成人的血壓比較穩定。
年齡
血壓(收縮壓/舒張壓)mmHg
1個月84/54
1歲95/65
6歲105/65
10-13歲110/65
14-17歲120/70
成年人120/80
老年人140-160/80-90
另外還有性別的原因,成年男子的血壓比女性略高約5mmHg.絕經期後的女性血壓又逐漸升高,與男性差不多,
血壓常在清晨最低,白天逐漸升高,到午後或黃昏最高,
運動時心輸出量增加,血壓增高,
外界氣溫高血壓就下降,反之亦然
肥胖以及體重過重的人血壓較高
體位不同.血壓也有所不同
至少3次非同日血壓的收縮壓值達到或超過140和(或)舒張壓達到90mmhg,即可認為有高血壓。
無論是由於生理或病理原因造成血壓收縮壓低於100mmHg,那就會形成低血壓,平時我們討論的低血壓大多為慢性低血壓。慢性低血壓據統計發病率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高達10%。慢性低血壓一般可分為三類:
①體質性低血壓,一般認為與遺傳和體質瘦弱有關,多見於20-50歲的婦女和老年人,輕者可無如何症狀,重者出現精神疲憊、頭暈、頭痛,甚至昏厥。夏季氣溫較高時更明顯。②體位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是患者從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時,或長時間站立出現血壓突然下降超過20mmHg,並伴有明顯症狀,這些症狀包括:頭昏、頭暈、視力模糊、乏力、惡心、認識功能障礙、心悸、頸背部疼痛。體位性低血壓與多種疾病有關,如多系統萎縮、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多發性硬化病、更年期障礙、血液透析、手術後遺症、麻醉、降壓葯、利尿葯、催眠葯、抗精神抑鬱葯等,或其他如:久病卧床,體質虛弱的老年人。③繼發性低血壓:由某些疾病或葯物引起的低血壓,如脊髓空洞症,風濕性心臟病,降壓葯,抗抑鬱葯和慢性營養不良症,血液透析病人。
情緒,激動,緊張,恐懼等可使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升高,
個體差異,下肢可以高於上肢20-40mmHg
❼ 低血壓達到多少是危險
血壓低於90/60mmHg為低血壓。
血壓低於60就屬於低壓的范疇,具體低於多少達到危險,這就和個人的體質有關系,如果出現休克的症狀,非常危險,平時可以吃一些具有升壓的葯物,服用葯物時必須要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平時多注意休息,其次要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7)多少低血壓擴展閱讀:
對低血壓患者除了注意分別測量卧位與立位血壓外,尚應注意雙上肢以及上、下肢間血壓的比較測量,以排除多發性大動脈炎所致的動脈狹窄。除此之外,查體時還應注意患者面容、皮膚色澤、毛發分布、胖瘦、有無水腫等一般表現;心臟查體尤應注意心音和心臟雜音的變化;神經系統檢查注意患者肢體感覺、運動以及共濟運動等。
❽ 血壓低於多少為低血壓低於多少又為貧血
正常血壓高壓在139mmHg到90mmHg之間,低壓在89mmHg到60mmHg之間,如果高壓低於90mmHg或者低壓低壓60mmHg,就能算是低血壓。從血壓上是不能看出是不是貧血的,貧血是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含量低於正常值。(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新生兒:170~200g/L
兒童:110~160g/L)
❾ 低血壓的標準是多少
低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壓力低於正常的狀態。目前尚無統一的定義,國內認為90/60mmHg,即為低血壓。
由於高血壓在臨床上常常引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而備受重視。低血壓反而容易被患者忽略。低血壓一般情況無礙。但如果患者長期處於低血壓狀態,出現不適症狀影響生活,要及時到專科醫院找醫生診療,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❿ 請問血壓低到多少算低壓
低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壓力低於正常的狀態。由於高血壓在臨床上常常引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而備受重視,世界衛生組織也對高血壓的診斷標准有明確規定,但低血壓的診斷尚無統一標准。一般認為成年人上肢動脈血壓低於12/8 kPa(90/60mmHg)即為低血壓。根據病因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低血壓,根據起病形式可分為急性和慢性低血壓。低血壓的原因還是很多的,一些疾病是引發低血壓的主要原因,休息不好或者心理壓力過大都可能引起血壓低。
生理性低血壓狀態是指一些健康人的血壓測量值,已達到低血壓標准,但沒有症狀。經過長期隨訪,除了低血壓外,在人體的各種身體器官中都沒有缺血和缺氧等異常,並不影響生活。急性低血壓指的是由人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血壓降低。這種低血壓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發生,導致崩潰和休克的跡象。
基本症狀:
1、低血壓的症狀是很多的,主要的症狀有便秘,少尿,容易疲勞和頭暈等等。
2、低血壓患者心前區的異常不適可能不僅發生在體力勞動或強烈的腦力勞動中,而且也可能發生在安靜的環境中,即使存在心絞痛,尤其是40歲以上的患者。這種情況不僅見於低血壓和冠心病患者,還可能導致低血壓引起的冠狀動脈供血不足,這可能導致心肌缺氧缺血。除上述氣虛症狀外,還有陰虛症狀。如干口、五心煩熱、便秘、少尿、疲勞,舌紅,脈弦等症狀。
治療建議:
低血壓的治療還是要從引起它的疾病治療為主,下面是中醫治療的一些方法,患者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