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黃芩要怎樣種植
科學種植黃芩:用種子育苗供移栽的黃芩於10月地上莖葉枯萎,翌年4月萌發返青。應於秋冬季土壤封凍前或第2年春季萌芽前移栽。在整平耙細的畦面上,按行距25~27厘米開橫溝,將挖取的種苗,按大小分成兩級,分別按株距8~10厘米垂直栽入溝內,以根頭在土面下3厘米為度。栽後填土壓緊,及時澆水,再蓋土與畦面齊平。
以無性繁殖進行插穗育苗移栽的,插穗生長半個月後即可移栽。為了提高移栽的成活率,可先在畦面刨穴、澆水,然後立即移栽。這樣插穗的水分損失很小,並能及時吸收水分不萎蔫,而且根與土壤結合緊密無縫隙,成活率高。如果先移栽後澆水,插穗移栽在乾燥的土壤中,很容易失水而萎蔫,並且澆水後插穗與土壤結合不緊密、成活率低。先澆水移栽與後澆水移栽的成活率分別是98%和89%。
② 黃芩怎樣種植高產呢
黃芩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味常見的中葯材。以根入葯,有抗菌消炎、降壓利尿、解毒利膽等功效,深受市場的青睞,種植前景廣、效益高。為了提高黃芩種植的經濟效益,實現黃芩的高產種植十分重要。現將黃芩的高產種植技術介紹如下:
黃芩
五、摘除花蕾
在抽出花序前,將花梗減掉,可減少養分消耗,促使根系生長,提高產量。
六、病蟲防治
黃芩的病害有葉枯病,可清潔田園,發端正初期噴灑1:1:200波爾多液,或用50%多菌靈1000倍液防治。黃芩根腐病要注意排水,實行輪作,及早撥出病株燒毀,病株處土壤用石灰消毒。黃芩的蟲害有黃芩舞蛾,可用90%敵百蟲防治。
七、適時採收
栽後2-3年收獲。一般於秋末莖葉枯萎後或春解凍後、萌芽前採挖,因根長得深,要深挖,防止斷根。一般3-4公斤鮮根可加工成1公斤干貨。畝產干貨200-300公斤,高者可達380公斤以上。
③ 黃芩種植如何進行田間管理
①間苗、定苗:黃芩苗高5~7厘米時進行間苗,同時按株距6~8厘米交錯定苗,每平方米留苗60株左右。結合間、定苗,可對缺苗部位進行移栽補苗,帶土移栽,栽後澆水。②中耕除草:黃芩幼苗生長緩慢,應經常進行鬆土除草,直至田間封壟。第一年通常要鬆土除草3~4次,第二年以後,每年春季返青出苗前耬地鬆土,返青後視情況中耕除草1~2遍至封壟。③追肥:適時適量追施氮、磷、鉀肥對黃芩增產有顯著作用,氮、磷、鉀配合施用,綜合效果最好。追施化肥數量不宜過大,氮肥不宜單獨過多施用,土壤水分不足時追肥應適時灌水。④灌水排水:黃芩在出苗前及幼苗初期應保持土壤濕潤,定苗後土壤水分含量不宜過高,適當乾旱有利於蹲苗和促根深扎;黃芩成株以後,遇嚴重乾旱或追肥時土壤水分不足,應適時適量灌水。黃芩怕澇,雨季應注意及時鬆土和排水防澇,以減輕病害發生,避免和防止爛根死亡。⑤蓋草:黃芩追肥鬆土後,可在行間地面覆蓋約1厘米厚的作物秸稈或碎草,以碎草最為理想。蓋草可保墒防旱,防止板結,調節土溫,促進根部生長。⑥剪花枝:對於不採收種子的田塊,在黃芩現蕾後開花前,選晴天上午將所有花枝剪除,剪除花枝可減少地上部養分消耗,促進養分向根部運輸,提高黃芩產量。⑦病蟲害防治:黃芩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莖基腐病和葉枯病,在黃芩生長期要適時中耕鬆土,調節土壤水分與通氣狀況,雨季及時排水防澇;發病時可噴施50%多菌靈和80%代森鋅1∶1的600~800倍液防治;要及時拔除病株,病穴用石灰水消毒。黃芩的蟲害主要有黃芩舞蛾,發生期可用90%敵百蟲晶體或40%樂果乳油的800~1000倍液噴施防治。
④ 黃芩田間怎麼綜合管理黃芩的田間綜合管理技術是什麼
黃芩,別名茶樹,是唇形科黃芩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芩根入葯,性苦性寒,有清熱燥濕、解毒降火、止血等功效?黃芩如何在田間綜合管理?今天我們將介紹黃芩的田間綜合管理技術。
黃芩田間管理:
1.黃芩幼苗和幼苗
黃芩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莖腐病和葉枯病。在黃芩生長季節,要適時鬆土,調節土壤水分和通氣性,及時排水,防止雨季淹水;病情發展時,噴施百分之五十多菌靈和百分之八十大豆苷元一比一一千倍倍液即可防治;病株要及時拔除,病穴要用石灰水消毒。黃芩的主要害蟲是黃芩甙蛾,在發生期噴施一千次左右百分之九十敵百蟲晶體或百分之四十隱色唑乳劑即可防治。
⑤ 黃芩種植繁殖很重要,主要繁殖方法有哪些
黃芩主要用種子繁殖,也可以用扦插和分根繁殖。播黃芩根莖直,根叉少,產品外形質量好,與此同時省時。扦插雖可繁殖,但生產中很少採用。分根繁殖盡管生長發育快,但繁殖系數太低,生產中很少採用。
3、分根繁殖:在獲得時留意選增產高品質主莖,把根剪下來供葯用價值,留有地下莖一部分繁殖原材料用。如冬天挖收,把地下莖埋入房間內陰涼,第2年春再分根種植;如春天獲得,則隨挖、隨栽,把地下莖分離為若干塊,每片都含有好多個芽眼,再按行株距30×20公分於街邊。農耕地採用此方法種植存活率較高,栽後同一般管理。
⑥ 黃芩的種子要怎樣播種
黃芩種子種植方法:
一、環境選擇
土壤的優良直接決定黃芩產量的多與少,如果泥土特別好,生存環境特別好,故而人工打理就會輕松很多,產量也跟著增加。黃芩對土壤要求不嚴,可以是沙土,黃泥土,渣土,沙量大的土壤也沒關系。黃芩抗寒不怕乾旱耐水澇,種植基地要求地勢較平,土地要排水通暢,夏季來到水量逐漸增多,積水要能夠立刻的排出,要不然容易大范圍死苗。苗圃重點就是要有利於排水,泥土差不多就能,光照時間足。
⑦ 黃芩高產,栽培技術有哪些
黃芩,別名茶花根、金土茶根、黃芩茶等。地下根莖入葯,有緩解各種熱,治療黃疸,腸癮等作用。可用於治療上呼吸道感染、肺熱咳嗽、濕熱黃疸、腸炎、痢疾。
黃芩播種後,應澆水保持土壤水分,以利於出苗。出苗後要注意中耕除草。大面積種植的情況下,育苗前應使用除草劑進行土壤處理,可有效控制各種雜草。乾燥天氣及時澆水,雨天注意排水。立秋前後追肥一次:每畝施尿素10公斤,磷酸二氫鉀10公斤。黃芩冬季應在畦邊鋪一層土肥。黃芩出芽後,除剩餘植株外,所有的花都應剪掉,以防止養分消耗,促進地下根的生長。病蟲害防治。黃芩的主要病害是葉枯病,發病前用1: 1: 120波爾多液即可預防;多菌靈在疾病早期的防治。一周一次,噴三次。對於根腐病,發病初期可用50%托賓1000倍液澆灌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