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師應當如何管理課堂紀律
一、處理違紀行為要及時、妥善、合理
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違紀行為時,教師應該迅速判斷學生是有意還是無意的破壞課堂紀律,並作出反應及時處理。一般來講,如果一個學生只是在課堂上表現得比較消極、散漫,教師不必立即公開處理,可採用沉默、皺眉、眼神提醒等方法。如果一個學生的違紀行為已明顯干擾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就應該立即處理,並按情況採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懲罰的方法。如果學生為了吸引教師的注意,比如接話、出怪聲等,教師可以暫時不予理睬的方法,課下再給於處理。我在上課時,如果學生違反了課堂紀律,大多的處理辦法是有意無意地走到他身邊悄悄提醒他。這樣,既不影響上課,也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總之,在處理違紀行為時,盡量不要中斷教學的正常進行,尤其是不要頻繁地中斷教學來處理違紀行為。
二、正確運用獎勵與懲罰
俗話說:「罰其十,不如獎其一」。當學生的積極行為得到獎勵後,這種行為將得到鞏固與強化。同時,給一個滿意的、贊許的目光和微笑;物質性的獎勵,可獎給學生一張小貼畫、一塊小橡皮、一個小本子,這都會使學生激動不已。 最近,我在嘗試利用小組競賽的方式,培養學生自律能力,使之養成自覺守紀的好習慣. 小學生對所在小組和班級有一定的歸宿感和主人翁精神。特別是課任教師所任班級較多,進行小組競賽或是班級競賽,對進一步鞏固他們的行為是比較有效的。
為了維持課堂紀律,一定的懲罰也是必要的。懲罰是教師有意識地使學生經受不愉快的體驗,以影響和改變學生行為的一種手段。懲罰的目的是為了制止或阻止違紀行為的產生和重現。所謂「殺雞嚇猴」,一般情況下不搞集體懲罰。懲罰的方式有:一是暫時中止違紀學生參加學習活動的權利。課堂上活動較多,都深受學生喜歡,一旦中止違紀學生參加活動,而眼看著其他同學躍躍欲試的快樂,他們將會對自己的做法進行反思,因而也會收斂自己的行為;二是否定型,即當眾批評、教訓、課後留下來等。但在運用懲罰時,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白,懲罰的是違紀行為,而不是針對學生。
三、創設合理的課堂結構,提高自身修養。
課堂中的紀律狀況往往與教師給學生的形象、威信及處理問題的方式等密切相關。別看小學生年齡小,可「心眼」還挺大,為了維持紀律和進行課堂管理,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在思想方面的素養水平,熱愛本職工作,對工作充滿信心,情緒飽滿地投入教學,熱愛學生,與學生建立融洽師生的關系,並注意有時應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妥善處理違紀行為和進行課堂管理,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結構,這是管理課堂紀律的一種有效方法。教師要花大力氣認真細致地進行教學設計,有條不紊地進行教學,情緒穩定,安全感強,教師要用學生喜歡的方法,教學藝術性和愉快的情緒,良好的心理狀態去感染學生,減少學生的背離性,避免課堂秩序的混亂。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既要以學生的需要、興趣為前提,也要考慮教學內容的性質。不能為了紀律好,而脫離教材的內容去講一些笑話之類的東西。課堂常規也是一處課堂情境結構,因為必要的課堂常規可以起到安定情緒的作用,學生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當前的聽講的學習活動上。教師還應該用富有吸引力的語言和神情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更應該靠老師合理的豐富多採的教學方法,採用快樂教學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② 假如我是一名老師,我該如何管理班級
1.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起點和基礎
有經驗的老師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當學生意識到教師是真心愛護他關心他、為他操心時,無論你是耐心的幫助,還是嚴肅批評甚至是必要的斥責,學生都會樂意接受。這就是所謂「親其師,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沒有取得學生的信任,那麼即使你教育目標正確,教育方法科學,教育也無法達到期望的結果。
2.班主任對學生的「嚴」要有度
在育人實踐中,一些老師對「嚴」的曲解、誤用令人深思。在他們那裡,「嚴」演變為體罰和變相體罰。心雖善,動機也好,但嚴而無度,愛必盪然無存,再不是「嚴是愛」的范疇,而墜入了「嚴為害」的泥坑。「嚴而有格」也就是說老師對學生的要求要「嚴」但不能超過一定的范圍,一定要有分寸。如果老師嚴而無格,「亂嚴一氣」,亂寫批語,勢必會嚴而無果,甚至事與願違。
3.積極向上的班級風氣
班級風氣猶如班級之靈魂。班級風氣積極向上,學習風氣自然就你追我趕、比拼趕超,班級各項工作肯定也會蒸蒸日上。然而,積極向上的班級風氣並不是自然形式的,而必須要依靠教師藉助於各種管理手段積極營造。當積極向上的班級風氣被教師營造出來之後,各項班級工作就會變得井然有序。
在初中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班級風氣。比如說,在周會課上,教師要不厭其煩地對一些好的現象給予表揚與肯定。對於一些不良的苗頭,教師一定要及時指出並責令改正。長此以往,班集體中就會充盈著滿滿的正能量,班集體就會變得風清氣爽。
4. 事無巨細的班級制度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管理班級更是如此。沒有清晰明確的班級管理制度,班級管理工作也就無從談起。事無巨細的班級制度是學生行動的指南。如果一個班級制度不明確、不細致,班級中的學生自然也就會自由渙散、隨心所欲。反之,如果一個班級有事無巨細、操作性強的制度,那麼,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就都會以這些制度為准則、為指南,不斷規范與約束自己的行為。
鑒於班級制度在管理班級方面的重要性,作為教師,一定要在結合班級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根據學校相關規章制度,制定明確細致的班級制度,為學生的行為規范指明方向。比如說,結合班級實際狀況制定清晰明確的班級制度,隨著班級管理工作的不斷發展變化,不斷完善班級管理制度。
當然,教師還必須要依靠熱情負責的班級幹部來落實這些班級制度。
③ 假如你是任課老師,請談你將如何進行課堂教學管理
教學氣氛的調節比較重要,在授課時,不僅僅是單純的講課,在講課的同時要觀察學生們的反應,如果大家都不說話,那麼就進行提問,如果大家都感到疑惑,就再說一遍。遇到上課走神的同學,可以走到他身邊,實在不行就讓他發言。總之,授課是一個與學生交流的過程。
簡介:
課堂管理的任務比較復雜。一般認為,課堂管理包括課堂人際關系管理、課堂環境管理、課堂紀律管理等方面。
課堂人際關系的管理指的是對課堂中的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的管理,包括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確立群體規范、營造和諧的同伴關系等;課堂環境管理是指對課堂中的教學環境的管理,包括物理環境的安排、社會心理環境的營造等;課堂紀律管理指的是課堂行為規范、准則的制訂與實施,應對學生的問題行為等活動。
④ 教師如何參與學校管理
作為即將退休的老教師,也經歷了好幾任校長,確實差異很大。
但我認為,校長是管成人的,而且是文化水平很高的成人;校長也應該是有文化的成人,思維理應成熟,所以,不要讓情緒失控,特別是公眾場合,有失身份事小,對管理極為不利。
管理成人,有些話不宜說明,有些事不宜明說,特別是傷人心的、顯擺手中權利的。比如,最近有一校長,在教師大會上,說到升職稱之事時,公然說:「即使你符合條件,我們領導覺得你不好,你也升不了」。
因為大家是有思想的成人,難免有一些家庭瑣事,親朋好友的往來或身體問題需要請假,在此時有幾句人情味的語句,讓人感覺到單位的溫暖和人性化,讓人對單位有點感情。而不是冷冰冰的辦手續,講制度。
人是有感情的,以心換心。別用手中的權利欺壓勤勤懇懇工作的員工,會傷人心的,工作效果也好不了。
人不可能當一輩子領導,等你退下來時,你也就是個人而已,請尊重你的下屬!
⑤ 淺談如何做好教師管理工作
1. 對教師物質待遇的思想引導 首先應認可教師的物質需求。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有一定的物質待遇做保障,也就失去了思想引導的物質基礎。試想,一名教師連基本物質需求都不能得到滿足,又怎能安心做好工作,又怎能激發起內在的工作熱情呢?現在不是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更何況「人才的流動」又正是現實所提倡,所以要職工只知道「像太陽般地燃燒」顯然是不現實的。於是有了「孔雀東南飛」,於是一些單位的領導便想通過發獎金,一味提高各項福利待遇的方式來激發職工的干勁。但事實上,獎金福利也是一把雙刃劍,當職工把某種幾乎是人人有份,不需要與工作績效掛鉤,甚至不需要怎樣付出就能輕易到手的獎金福利看成是一種理所應當的所得時,這種物質待遇的提升,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激勵功能,甚至會成為學校管理體制改革的巨大障礙。對人們追求財富的心態,古人早有言及,那就叫「欲壑難填」。人的慾望是會常常陷入無節制的境地的,不注重引導,就會導致唯利是圖,見利忘義,甚至圖財害命。其實古人還有一句話,叫作「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們不反對老師對物質的追求,但要做到「有道」,就需要管理者的引導。因此,對教師物質的獎勵或榮譽的評定,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必須跟兩樣東西掛起鉤來,那就是付出與績效。沒有付出與績效的工作就難以得到回報。我們提倡「待遇留人」也應是在職工「有為」的基礎上的,職工不理解這一點,或者領導只知盲目地「物質刺激」,對不作為、亂作為、漫作為的人沒有待遇或聲譽的處罰,就不能真正體現「待遇留人」的意義價值。因此,改善職工福利待遇,應努力引導教師做一名「有為」的人,讓「有為」者被認可,讓「無為」者靠邊站。否則即使有待遇,可能也是人難留的;即使人留下來,其內在潛能也是很難發揮的。職工積極性的調動不在於工作條件,而應從工作內容本身去考慮,美國心理學家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已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發。
2. 對教師勞動奉獻的思想引導 首先要認可教師為學生為教育的奉獻犧牲精神,同時也要引導教師認識到「對工作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的道理。從大的方面講,教師的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這沒有錯,塑造人的靈魂,為各行各業輸送不同的人才,確實是教師職業的光榮。其實,只要是社會需求,不同職業的人,都應有自己的職業榮耀,它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社會職業本身是不應有高低貴賤之分的。人們常講,教師是「紅燭」,教師是「春蠶」,教師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些好像都在要求教師只管奉獻,莫問索取,似乎教師的職業就是奉獻的職業,就是犧牲自我的職業,就是無所求,無任何回報的職業。當然,能做到無所求又能將事做好,確實是一種很高的境界,只是高境界不是人人都能達到的,所以我們一些教師無論在做什麼事,都會感到很辛苦,彷彿全都是在為別人。其實任何職業都一樣,不要人為地把它抬舉到多麼神聖的高度。作為你所選擇的職業,你只有做好,才能被同事認可,被領導認可,被社會認可;只有做好才能有豐厚的物質或榮譽的回報,才能有為而有位,才能為家庭親友贏得榮耀。正如羅蘭所說,社會不會無緣無故地厚待一個人,除非他自己向社會證明,他值得社會對他厚待。其實,我們在為別人付出的同時,也在為著我們自己。整個人類社會都是這樣,付出越多回報應越豐厚,是社會共認的價值取向。常聽一些教師談工作,說自己是在為學生干,在為學校干,甚至在為校長干,說這話時,常有一種需要別人感恩的意思,他們唯獨沒想到,其實首先或者主要應是在為自己干。我們都知道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一個不能對自己負責的人,是很難要求他去為別人負責的,我想這正是我們需要教師懂得「對工作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的原因所在。懂得了這些,我們就能正視工作中的困難,就能積極去承擔起工作責任,就能找到工作的樂趣,不斷創造出工作佳績。
3. 對教師自主有為的思想引導 作為學校管理者,應引導教師在工作中積極追求自我實現。我們的學校管理長期以來習慣於用帶頭的示範,榜樣的作用,制度的約束, 物質的激勵,行政的處罰或情感的關懷等手段來激活教師的干勁,作為管理,這些手段都是必要的。但我們一些老師似乎過於依賴在某種外在因素的支配下去工作,似乎缺少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自覺、自主。我們知道,任何事業的成功,無不與自主自覺的行為有關。事實上,外在管理因素或手段是很難成為激活教師工作干勁的真正動力之源的,外在因素的激勵倡導或約束處罰,也是很難解決教師對工作意義的認識,培養起教師對事業的真正興趣與熱愛的。在管理過程中,外在因素易引導我們的教師眼睛向外看,工作做不好,是因為榜樣示範不夠好,制度約束不滿意,物質需求沒滿足或者及時關心沒到位等等能找出無量多做不好事的客觀理由。這時的學校管理就會陷入一種無奈的疲憊。這里,我們要提一提「事業留人」,其實講到「事業留人」,重要的不在於向教師講清楚「事業」的社會意義,而在於如何引導教師在幹事業中不斷取得個人價值的自我實現。讓教師在自我實現中,得到一種成功的愉悅,進而培養起工作的興趣,再進而把工作當成是一項事業而不是職業,培養起對工作的真正熱愛。馬斯洛人的需求層級理論提到人的需求有五個層級:生理、安全、尊重、社交和自我實現 ,其中「自我實現」是人的最高層級需求。每個人都有這種「自我實現」的內心沖動,作為管理者,能否引導職工去不斷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應是能否使管理最終走向成功的關鍵。因此,學校管理者,要積極多方位地為教師搭建自我實現的平台,讓教師在工作中能不斷有成功的愉悅,這樣,教師的身心健康和學校的事業發展也就會有一個雙贏的結果,這可以稱得上是管理的高境界。
⑥ 談談在教學中老師應怎樣進行課堂紀律的管理
課堂紀律是一個學校學風的組成部分,也是班級的核心組成部分。老師課堂紀律管理的方法有嚴格要求、熱愛學生,尊重學生、講究批評的藝術、優化課堂教學管理、善用表情進行課堂管理。
1、要嚴格要求,但不能管得太死
嚴格要求是老師對教學、對學生負責任的基本要求。但嚴格應該有度,這種度就是不要管死了,畢竟課堂不是軍營,不必一定要舉手投足整齊劃一。要做到「嚴而不死」,要求老師在紀律管理時充滿人道關懷,具有人文精神。
2、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做學生的朋友
要教育好學生,首先要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做學生的知心人。有了這份愛心,我們的工作才會細致,方法才會正確。不論學生是出自平民家庭還是幹部子弟,也不論學生是成績優異還是成績暫時落後,老師要做到親疏無別。
面對成績好的學生,不要給與太多的」優惠「,面對差生,不能冷眼相看,棄而不管。否則差生就會認為自己可有可無,甚至對老師不公的作法產生不滿,形成逆反心理,處處與老師對立,老師也會因此而威信掃地,寸步難行。
3、講究批評的藝術
一般來說,學生違紀很少是出於故意,而是因為缺乏自製力。對待學生的違紀行為,老師要心存友善,要靜觀事態的發展,處理時留有餘地,講究策略,而不要視若洪水猛獸,劍撥弩張,大發其火。有時只需一個眼神或一個動作暗示就可半「搗亂「扼殺在萌芽狀態。
當然,對待舊習難改,屢次犯錯,氣焰囂張的學生,老師則要當眾給以嚴厲的教育,告訴他做人最基本的素質是知廉恥、懂榮辱,告訴他不要誤把老師的寬容當軟弱,話要乾脆,要觸動其靈魂,達到威懾違紀者,警誡其他人的目的。但事後一定要找機會做好安撫工作。
4、優化課堂教學管理
好的紀律來自好的教學,改進教學是改善紀律的關鍵。教學失去吸引力,學生就會隨之失去學習的興趣,而把課堂行為轉化為違紀犯規的錯誤方向。課堂管理的實施是課堂教學得以動態調控、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
作為課堂教學的發動者和組織者,為了保證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順利實施,並取得預期的成效,教師應將課堂管理作為一種組織手段,具有嚴肅性,並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它要求學生課堂要步調一致,聽從指導,不得自行其事。
5、善用表情進行課堂管理
教師可以用表情巧妙地在課堂上傳遞自己對學生的信任、期望、贊許與批評等信息,激發和抑制學生活動動機,改變活動的方向和強度來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
注視的時間對課堂管理和課堂教學是十分重要的,教師注視學生的次數減少時,學生注意力分散的情況就加重,相反,教師多看學生,學生學到的東西也較多。
⑦ 怎樣加強教學管理
1、制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明確教學工作目標,保證學校教學工作有計劃、有步驟、有條不紊地運轉。
2、建立和健全學校教學管理系統,明確職責范圍,發揮管理機構及人員的作用。
3、加強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質量管理。
4、組織開展教學研究活動,促進教學工作改革。
5、深入教學第一線,加強檢查指導,及時總結經驗,提高教學質量。
6、加強教務行政管理工作。
教學管理是運用管理科學和教學論的原理與方法,充分發揮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管理職能,對教學過程各要素加以統籌,使之有序運行,提高效能的過程。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共同承擔教學管理工作。教學管理涉及教學計劃管理、教學組織管理、教學質量管理等基本環節。
(7)以教師為本怎樣管理擴展閱讀
教學管理主要內容
(1)業務管理
教學業務管理是對學校教學業務工作所進行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管理活動。教學業務管理是學校教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決定著學校教學管理的水平。
(2)質量管理
教學質量管理是按照培養目標的要求安排教學活動,並對教學過程的各個階段和環節進行質量控制的過程。學校教學管理的中心任務在於提高教學質量。
(3)監控管理
教學監控分為教學質量監控(可歸科組管理)和教學過程監控(可歸年級管理)。所謂教學質量監控,就是根據課程對教學的要求,對教學的過程和情況進行了解和監測,找出反映教學質量的資料和數據,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
提出糾正存在問題的建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和教師的專業發展,從而保證課程實施的質量,保證素質教育方針的落實。監控是過程,評價是結果,目的是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