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老師水稻插秧後需要如何管理
一、上護苗水, 插完秧的地塊及時上護苗水。水深為苗高的2/3,促使秧苗早返青、早分櫱。
二、施分櫱, 插秧後及時施分櫱肥。施氮肥總量的30%,可採用尿素和硫酸銨搭配使用,在水稻返青後即4葉期立即施入或在插秧後3-4天及時施入。櫱肥分兩次使用,第一次櫱肥總量的80%全田施入,其餘20%在11葉品種6葉期看田找施,哪黃哪弱施哪。
三、查田補苗,在插秧同時,做好同步補苗工作,補苗到位,不留死角。補完苗後剩餘的苗及時從田間清除。
四、二次滅草, 插後15-20天,及時進行二次滅草,施葯後要注意水層管理,水層5-7厘米,保水5-7天,不要缺水而影響葯效發揮,水層也不要深避免由於水層過深導致葯害發生。
五、注意防治潛葉蠅和負泥蟲和稻瘟病等病蟲害。
供您參考🍎
Ⅱ 水稻栽後需要保持多少多少時時間的水
水稻移栽時田間保持淺水,以利於減少高溫損傷,及時活棵。移栽5~7天後,可以適當晾田,促進紮根生長返青,秧苗分櫱後再保持淺水,乾乾濕濕交替,以促進分櫱。
Ⅲ 水稻移栽後為什麼需要注意水量控制
淺水灌溉或間歇灌溉水稻插秧後,由於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較弱,此時,外界氣溫高、風大,葉片的蒸騰作用比較大。因此,插秧後,應立即建立水層,一般灌水至苗高的1/2~2/3,以不淹沒秧心為好。水稻返青後,應把水層控制在3厘米~5厘米淺水,有利於提高水溫、地溫,促進秧苗早分櫱、快分櫱。或者水稻返青後採取間歇灌溉,即一次灌3厘米~5厘米淺水,待自然落干,等到腳窩有水、田面無水時再灌一次水,如此循環。
防止漏水。水田池埂應經常檢查,防止漏水。漏水會造成除草劑效果差和影響水稻正常生長,施肥後的肥水流入其他稻田,導致別的地塊貪青,而該稻田又長得不好。另外還會加深其他稻田水層,引起池埂連鎖毀壞等。因此,水稻插秧後,要經常檢查修補池埂。
Ⅳ 怎樣做好水稻移栽插秧期水稻移栽管理技巧是什麼
水稻要移栽的情況下,關鍵做的工作主要是,管理方法好秧苗和梳理好田園。移栽前,要保證秧苗健碩沒有病害,使移栽後能迅速投身活棵,正常的發展,為增產打下基礎。關鍵工作任務為液肥運行和害蟲防治服葯。水稻移栽根據人力插秧,必須大秧齡的大秧苗不卡卡西開展。在可以移栽的情況下,盡管秧齡可以了但苗還小,根莖都不比較發達。那樣,拔秧不方便,根莖也不易保護,移栽時插秧也不易,之後秧苗存活也艱難。
移栽前三至四天,要瀝干水分蹲苗壯根,移栽前做好三帶(帶肥、拿葯、細菌很多)。做好不一樣葉齡、不同生長發育情況秧苗的分組管理工作中,保證幼苗規范控,大苗嚴格控制,播期較早、大齡苗的溫室大棚要加強自然通風量,播期比較晚的低齡化秧苗做好防早穗、青枯病(青枯病)工作中。各棚區要配專職人員管理方法,保證立即自然通風煉苗,嚴苛溫度控制控濕,保證秧苗不旺長,插秧時不插超齡秧。
Ⅳ 如何搞好水稻的水分管理
通過水分管理,不僅能達到協調土壤供氣、供肥能力,而且能改善水稻生長的溫濕度,建立有利於水稻生長的田間小氣候,同時具有滅蟲、除草的輔助作用。現就水稻不同的栽培方式、不同的生長時期、特異天氣、稻株特異狀況及施葯、除草等灌溉關鍵點建議如下:
(1)早稻移栽,早、中、晚稻拋秧,早、中、晚稻機插秧宜水深2厘米左右;中、晚稻移栽宜深水(3~5厘米)進行;直播宜畦面無水層進行。
(2)使用除草劑,宜保持薄水層(2厘米)4~5天,如田間無水,要緩灌。每次施肥,要有薄水層,如要灌水,要在自然落干1~2天後再灌。
(3)早稻出現低溫(小於15℃),要灌深水(5厘米左右)護苗;早稻揚花期遇28℃以上和中、晚稻揚花期遇32℃以上氣溫,要灌6厘米左右深水層保溫。
(4)打葯治蟲(飛虱、螟蟲等)宜灌薄水,尤其是使用非內吸性農葯(觸殺性、熏蒸性農葯,如敵敵畏等)更要建立水層;對大齡螟蟲,在施葯時要結合灌深水。
(5)濕潤育秧、直播稻在播種至3葉期宜保持土壤濕潤,做到田不白、不開裂,則不灌水。
(6)水稻發生僵苗、根系中毒(黑根)宜排水多露田。
(7)田間淹水期超過5天,要排水露田。
(8)孕穗期、抽穗揚花期、灌漿期要間斷灌水保持土壤濕潤。
(9)分櫱期要薄水灌溉與輕露田結合,達到計劃苗數要排水露田。對稻苗嫩綠,還有分櫱長勢的田塊,要加重露田,可露到四周開裂1厘米左右,田中間不陷足,葉色褪淡。
(10)早稻宜在收割前7~10天斷水,中晚稻宜在收割前5~7天斷水。
(11)秧田噴施水稻噸田寶時,畦面宜在無水層進行;大田噴施水稻噸田寶時,畦面宜干但不裂縫。
Ⅵ 農村種植水稻,對水有什麼管理要求
農村種植水稻,對水管理要求主要分為四個時期,一是秧苗期,二是禾苗分櫱期,三是水稻揚花期,四是水稻灌漿壯籽期。
種植水稻秧苗期的管理要求種植水稻秧苗期對水的管理要求十分的嚴格,水稻早稻育苗一般情況下都是採用地膜技術育苗,過去大家都是採用秧田采廂刮泥拋泥沒籽,現在都是採用塑料孔板拋籽刮泥沒籽,採用拋秧技術種植早稻了,這種方法比傳統的手工插秧技術比較輕松容易一些了是吧。
早稻種子沒泥了以後,就用地膜覆蓋育苗,可以防凍,使秧苗生長發育快,不過用地膜育秧遇到天氣高溫的時候,如果你不及時揭膜透氣,不及時加水灌溉的話,很容易造成秧苗燒苗死亡的。
Ⅶ 水稻生長過程怎樣管理
一、插秧後的田間管理 水稻移栽後,由於根系受傷,吸收水肥能力降低,地上部停止生長,葉色變黃,直到新根發生後才開始繼續生長。
(一)查苗補苗 插秧後往往有缺穴現象。須及時檢查補苗,以保證應有的密度和基本苗數。
(二)看苗灌水 大苗播秧後可以灌深一些水,經兩三天後,落淺到一寸左右。小苗移栽,灌淺水l寸左右。
(三)追返青肥 當新根長出2—3寸時,可追施返青肥, 以促進新葉出生快,分櫱早。追肥時灌淺l寸左右,每畝追施硫銨2千克左右。
(四)防治潛葉蠅危害 隨水稻插秧,潛葉蠅也從秧田轉移到大田。可噴施「樂果」,效果很好。
二、分櫱期管理 水稻分櫱期主要是長根、長葉、長分櫱營養體,是營養生長主要時期,是決定穗數的關鍵時期。管理任務.要促分櫱早生快發,增加有效櫱,控制無效櫱,到最高分櫱期能達到正常的「拔節黃」,為豐產打下基礎。
(一)早施分櫱肥 在分櫱始期,追施氮肥,以滿足水稻長葉、長分櫱的需要,每畝施用尿素2.5千克為宜,最多不超過5千克。施肥不可過晚,否則易引起徒長倒伏。
(二)淺水勤澆、適當曬田 水稻在分櫱期間,特別是有效分櫱期間,一般澆水1寸左右,能提高地溫水溫,促進土壤養分分解,分櫱節處的光照和氧氣充足,能促分櫱的發生和生長。鹽鹼地要活水灌溉,防止水質變劣,危害稻苗。當有效分櫱期結束以後,要灌深水抑制分櫱發生。生長過旺時,可給合排水曬田,控制生長,減少無效櫱,對防止倒伏作用明顯。
(三)防除雜草和病蟲害 除草已普遍應用除草劑,不僅可以消滅稻田雜草,又可減輕大量的繁重勞動。分櫱期還要防治病蟲害,主要有時稻瘟病、惡苗病、褐斑病、白葉枯病。蟲害如二化螟、稻薊馬、稻縱卷葉螟等。應及時檢查,及時防治。
三、長穗期管理 水稻這一時期的生長特點,是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進; 除莖稈急劇增長外,幼穗迅速分化形成,分櫱向兩極轉化,有效櫱繼續生長發育,無效櫱逐漸枯死,稻田防止過早封行,保證幼穗分化良好。
(一)巧施拔節長穗肥 凡是拔節後葉黃缺肥田,應巧施穗肥,對鞏固有效分櫱,提高每穗粒數有顯著效果。一般施用尿素2.5—5千克左右。不可施肥過多,以免引起不良後果。孕穗一般不再追肥,如孕穗末期莖葉發黃,呈早衰狀態,可在出穗前15一18天巧施粒肥。一般每畝施尿素 l一2千克。切忌施肥量過大,引起貪青晚熟。
(二)灌好「養胎」水,適時落干曬田 水稻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生長很快和需水最多時期,是耐旱、耐寒力最弱時期。如果缺水,幼穗首先受到影響,不但影響花粉粒正常發育, 也影響養分向穗部運輸,容易造成穗子短、粒數少、空殼多,必須注意水分的管理。此時正值盛夏,日照強,溫度高,適當加深水層,可以控制水溫。一般保持水層2—3寸深。
(三)防治病蟲害 水稻拔節後,病蟲害流行,紋枯病、白葉枯病、葉稻瘟以及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苞蟲等常在這一時期為害,要注意及時除治。
四、結實期管理 水稻在這時期管理上總的原則是:養根、保葉,防止葉片早衰,促使粒大粒飽,防止空殼秕粒。
(一)合理灌溉、適時排水 在出穗揚花期間,田間仍需保持一定水層,調節水溫,提高空氣濕度,以利開花授粉。到灌漿期,採取乾乾濕濕,以濕為主的灌水辦法,就是灌一次水後,自然落干 l一2天,再灌一次水。這樣可以達到以氣養根、以水保葉的目的,有利於促進灌漿,防止早衰。進入蠟熟期,要採取乾乾濕濕,以干為主的灌水方法,灌一次水後自然落干3—4天, 再行灌水。後期,收割前7—10天把水放干。
(二)適時收獲 水稻收獲一般在蠟熟後期至完熟初期。 這時穀粒變黃,莖、葉、穗變黃,應及時收割,確保豐產豐收。
Ⅷ 水稻插秧後管理
水稻插秧及插後管理技術
一、插秧技術
1、封閉滅草
水稻本田除草提倡使用葯劑封閉,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的防除雜草,而且對防治穭生稻(落粒稻)也有較好的效果。即在移栽前3-5天或移栽後5-7天每畝用50%瑞飛特乳油60-80毫升加10%苄嘧磺隆15-20克、或用30%稻草克乳油200-250毫升兌水潑澆,或拌15公斤細潮土撒施。移栽後施葯的,應保持淺水層7天左右,水層不足時應及時補水,防止葯害。
2、適時插秧
各地可結合供水時期,在5月16日至6月5日之間適時插秧。
3、合理稀植
栽培密度應根據土壤肥力和品種特性確定,做到合理稀植,一般密度為9×4-5寸或10×4-5寸,即每畝1.3-1.6萬穴,每穴3-4棵。
4、合理施用底肥
在平地後拖板前,每畝施入復合肥(N、P、K含量為15、15、15)20公斤加尿素5公斤或同量的復混肥底肥氮肥用量為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的45%左右(約標氮22.5Kg)。
二、插後管理
1、合理施用分櫱肥
分櫱肥應注意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防止水稻徒長,施用量可控制在水稻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的25%左右(約標氮12.5Kg),同時應注重磷肥和鋅肥的施用,做到全面平衡施肥。
2、科學管水
返青期本田水層以淺為主,一般2-3厘米為宜,決不能乾田無水,分櫱期間,可淺水灌溉,分櫱末期要適當晾曬田。
3、加強病蟲害防治
水稻插秧後應注重稻水象甲、潛葉蠅、二化螟,特別是灰飛虱的防治。水稻移栽後一周左右,防治稻水象甲、潛葉蠅、灰飛虱進行一次葯劑防治。
再給你提供一份:
一、扶起倒苗。應及時將灌護苗水時,引起的倒苗扶起,使其直立生長。
二、灌護苗水。在水稻插秧後至返青期灌護苗水,水層為苗高的三分之二,可以保護苗不被風吹倒,不使稻苗萎蔫。
三、防止凍害。注意聽天氣預報,當氣溫接近攝氏零度,將有霜凍發生時,必須為水稻苗灌深水,從而保護水稻苗不遭受凍害。
四、插秧後的滅草。插秧後3—5天,當秧苗返青後灌3厘米的水層,進行滅草時,採用葯劑滅草,即每畝水稻用60%丁草胺125克,拌12.5公斤過篩的細潮土撒施,施葯時一定要堵住灌排水口,施葯後5—7天不排不灌,缺水就補水。若插秧早,施葯早或草大的稻田,每畝用葯量可增加到150克。若插秧後沒用除草劑的封閉稻田,且稗草長到1.5—2葉期時,每畝用96%禾大壯200克,採用毒土法撒施,水層管理與上述相同,施葯時應保持5—6厘米水層,防止葯害的發生,且也防止了那種串水灌溉降低葯效的現象。
五、補苗。如果插秧時疏忽,可能有漏插空穴的,這樣的必須補苗補插。
Ⅸ 秧田肥水怎樣管理
良好的營養條件是培育壯秧的物質基礎。秧田施肥根據肥力情況,肥力較差的秧田多施,肥力較高的少施。基肥在做好條秧板時施下,一般畝施復合肥(N、P、K含量分別為15∶15∶15)20千克;分櫱肥在二葉一心期,結合灌水上秧板時施,每畝施4千克左右的尿素;四葉期時根據秧苗生長狀況施肥,生長弱、葉色差、分櫱較少時畝施3~5千克尿素,生長較旺可不施;在拔秧前3~4天畝施8千克左右的尿素做起身肥,促進發根。施肥時期根據氣溫高低和秧苗生長狀況確定,早稻這時溫度較低,可適當早些,晚稻和單季稻則遲些施用。
水分管理,在播種後2~3天內,保持表層土壤濕潤,使芽谷能及時出苗;出苗後清溝排水,保持乾旱環境;到秧苗長至二葉一心時上水;二葉一心以後,灌水上秧板,並保持秧板2~3厘米的淺水層,要防止秧板斷水,造成拔秧困難,斷秧、傷秧。
Ⅹ 當前的水稻田間管理技術有哪些
水稻是禾本科稻屬,一年生草本植物。人類食用部分為穎果,俗稱大米。其田間栽培管理技術主要有:
一、插秧後的田間管理水稻移栽後,由於根系受傷,吸收水肥能力降低,地上部停止生長,葉色變黃,直到新根發生後才開始繼續生長。
一查苗補苗 插秧後往往有缺穴現象。須及時檢查補苗,以保證應有的密度和基本苗數。
二看苗灌水 大苗插秧後可以灌深一些水,兩三天後,落淺到一寸左右。小苗移栽,灌淺水l寸左右。
三追返青肥 當新根長出2—3寸時,可追施返青肥, 以促進新葉出生快,分櫱早。追肥時灌淺水l寸左右,每畝追施硫銨2千克左右。
四防治潛葉蠅危害 隨水稻插秧,潛葉蠅也從秧田轉移到大田。可噴施「樂果」,效果很好。
二、分櫱期管理 水稻分櫱期主要是長根、長葉、長分櫱營養體,是營養生長主要時期,是決定穗數的關鍵時期。管理任務:要促分櫱早生快發,增加有效櫱,控制無效櫱,到最高分櫱期能達到正常的「拔節黃」,為豐產打下基礎。
一早施分櫱肥 在分櫱始期,追施氮肥,以滿足水稻長葉、長分櫱的需要,每畝施用尿素2.5千克為宜,最多不超過5千克。施肥不可過晚,否則易引起徒長倒伏。
二淺水勤灌、適當曬田 水稻在分櫱期間,特別是有效分櫱期間,一般灌水1寸左右,能提高地溫水溫,促進土壤養分分解,分櫱節處的光照和氧氣充足,能促分櫱的發生和生長。鹽鹼地要活水灌溉,防止水質變劣,危害稻苗。當有效分櫱期結束以後,要灌深水抑制分櫱發生。生長過旺時,可給合排水曬田,控制生長,減少無效櫱,對防止倒伏作用明顯。
三防除雜草和病蟲害 除草已普遍應用除草劑,不僅可以消滅稻田雜草,又可減輕大量的繁重勞動。分櫱期還要防治病蟲害,主要有時稻瘟病、惡苗病、褐斑病、白葉枯病。蟲害如二化螟、稻薊馬、稻縱卷葉螟等。應及時檢查,及時防治。
三、長穗期管理 水稻這一時期的生長特點,是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進; 除莖稈急劇增長外,幼穗迅速分化形成,分櫱向兩極轉化,有效櫱繼續生長發育,無效櫱逐漸枯死,稻田防止過早封行,保證幼穗分化良好。
一巧施拔節長穗肥 凡是拔節後葉黃缺肥田,應巧施穗肥,對鞏固有效分櫱,提高每穗粒數有顯著效果。一般施用尿素2.5—5千克左右。不可施肥過多,以免引起不良後果。孕穗一般不再追肥,如孕穗末期莖葉發黃,呈早衰狀態,可在出穗前15一18天巧施粒肥。一般每畝施尿素 l一2千克。切忌施肥量過大,引起貪青晚熟。
二灌好「養胎」水,適時落干曬田 水稻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生長很快和需水最多時期,是耐旱、耐寒力最弱時期。如果缺水,幼穗首先受到影響,不但影響花粉粒正常發育, 也影響養分向穗部運輸,容易造成穗子短、粒數少、空殼多,必須注意水分的管理。此時正值盛夏,日照強,溫度高,適當加深水層,可以控制水溫。一般保持水層深2—3寸。
三防治病蟲害 水稻拔節後,病蟲害流行,紋枯病、白葉枯病、葉稻瘟以及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苞蟲等常在這一時期為害,要注意及時除治。
四、結實期管理 水稻在這時期管理上總的原則是:養根、保葉,防止葉片早衰,促使粒大而飽滿,防止空殼秕粒。
一合理灌溉、適時排水 在出穗揚花期間,田間仍需保持一定水層,調節水溫,提高空氣濕度,以利開花授粉。到灌漿期,採取乾乾濕濕,以濕為主的灌水辦法,就是灌一次水後,自然落干 l一2天,再灌一次水。這樣可以達到以氣養根、以水保葉的目的,有利於促進灌漿,防止早衰。進入蠟熟期,要採取乾乾濕濕,以干為主的灌水方法,灌一次水後自然落干3—4天, 再行灌水。後期,收割前7—10天把水放干。
二適時收獲 水稻收獲一般在蠟熟後期至完熟初期。 這時穀粒變黃,莖、葉、穗變黃,應及時收割,確保豐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