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今年冬天小麥怎樣管理高產
擴展閱讀
怎樣下載mp3錄音軟體 2025-08-27 02:59:38
怎樣讓手機不鎖屏 2025-08-27 02:50:16

今年冬天小麥怎樣管理高產

發布時間: 2022-06-27 12:10:09

『壹』 小麥冬季管理技術有哪些

冬小麥從出苗到越冬,特點是長根、長葉、長分櫱、完結春化階段,即 三長一完結 ,成長基地是分櫱。田間辦理的基地任務是在保苗的根底上,促根增櫱,使弱苗轉壯,壯苗穩長,保證幼苗安全越冬,為來年穗多、穗大打下傑出的根底。

查苗補種。因為漏種、欠墒、地下害蟲等因素,形成缺苗斷壟的,及時查苗補種,將補種的麥種在冷水中泡24小時後曬干耕種,保證苗全苗勻。疏密補稀小麥出苗後應及時查苗補種,一要搞好苗情調查,掌握苗情動態,特別是對整地質量差和播種基礎不好的的麥田,要及早開展查苗工作,摸清出苗情況,因苗進行管理。

抓好補種,對於缺苗斷壟15厘米以上的壟段及時用同一品種進行補種;三要對已經開始分櫱仍有缺苗的麥田,就地進行疏苗移栽。凡基本苗較多、播種質量差、有疙瘩苗的麥田,都要盡早疏苗移栽,移栽時麥苗要帶土並壓實根部。

消除苗期病蟲害。多見苗期病蟲有土蝗、飛虱、地下害蟲、葉銹病等,一旦發現及時防治。

壓倒針。小麥進入三葉期今後,種子胚乳中的營養耗盡,幼苗要依託本身進行光合作用,製作營養物質,供成長發育的需求,這是促根增櫱的關鍵時期。壓倒針是一項有力的辦法,即在三葉期打壓一遍,起到控主莖、促分櫱、控地上、促根系的作用。

撓麥鬆土。分櫱期遇雨,應及時撓麥鬆土,有利於破除板結,推進根系成長。關於旺苗,應深撓(7厘米以上),可起到斷根控旺的作用。鹽鹼地小麥,應做到雨後必鋤,避免返鹽損害幼苗。

冬前應對麥田普遍進行一次中耕,以破除板結,增溫保墒,消滅田間雜草,促進根、櫱發育。特別是對澆蒙頭水的麥田,要及早進行劃鋤。高產麥田在越冬前,若畝莖數超過計劃穗數的1.5倍時,要適時進行一次深中耕,以防後期群體過大。

小麥出苗的適宜土壤濕度為田間持水量的70%-80%,對於播前沒有澆水造墒、表墒很差、難以保證出苗的麥田應盡早澆蒙頭水。小麥出苗期間要及時查苗,對缺苗斷壟的地方,可用同一品種的種子浸種後及早補種,在小麥分櫱期至越冬這段時間,根據播後1個月內的變化,採取針對性冬前管理措施。

『貳』 冬天怎麼種植小麥應該注意些什麼

一、播前准備

1.地力要求 目前,我國小麥主產區,耕作層土壤的有機質含量還不高,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有兩個途徑,一個途徑是秸稈還田,另一個途徑是增施有機肥。

2.施足基肥 對於土壤有機質含量1.2%以上的麥田,如果預期目標產量是600千克,一般要求畝施充分發酵、腐熟的有機肥3000-5000千克,建議使用萬禾農科碳基土壤調理劑,改善土壤板結,富含氨基酸,增加土壤有機質。



3.秸稈還田 秸稈還田,是補充和平衡土壤養分,改善土壤結構的有效方法,據測定,每畝還田玉米秸稈500到700千克,一年之後,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能相對提高0.05%-0.15%,土壤孔隙度,能提高1.5%-3%。

4.選好品種 良種良法相結合,才能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選用小麥良種的原則是:選擇單株生產力強、抗倒伏、抗病、抗逆性強的品種。目前,我國高產小麥品種很多,如濟麥22等。在生產中,應當根據本地區的氣候、土壤、地力、種植制度、產量水平和病蟲害情況等,選用最適宜的高產品種來種植。

二、合理耕作

近些年來,我國冬麥區普遍採用旋耕機進行耕地,不過,連續多年只旋耕不耕翻的麥田,在旋耕15厘米以下的土層,容易形成堅實的犁底層,這不利於小麥根系下扎,也不利於土壤蓄水保墒。

1.精量、半精量播種 要想讓小麥得到高產,種子的質量是至關重要的,最好使用經過包衣的良種,因為小麥專用種衣劑中,含有防病和防蟲的葯劑、微肥以及生物調節劑,有利於綜合防治病蟲害,培育壯苗。經過耕翻後的麥田表層土壤疏鬆,必須經過耙耮以後才能播種,否則會發生播種過深的現象,影響小麥分櫱的發生,所以耕翻土地之後要及時耙耮,耙碎土塊,疏鬆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實。

2.水澆條件 有水澆條件的,可以在前茬作物收獲前7到10天澆水;收獲前,來不急澆水造墒的,可以在耕耙整畦以後灌水造墒。播種時,可以使用小麥精量播種機進行播種,要保證播種深淺一致、行距一致、播量准確、播種均勻,嚴格掌握播種深度在3到4厘米,播種深度超過5厘米會造成弱苗。

冬小麥的種植方法

一、做好播前准備,打好豐產基礎

(一)、土地准備

1、輪做倒茬:選擇土地平整,土層深厚,土壤肥力中上等 的伏翻地。前茬為經濟作物、綠肥和豆科作物最好。

2、深翻平地:合理深翻,能提高產量。一般耕深不應低於 25厘米,不重不漏,到頭到邊。翻後用平地機對角平地一遍。

3、播前整地:在適墒期內用缺口耙帶耱子,採用對角線方 法耙耱保墒,或用聯合整地機整地,整地質量要求達到「齊、平、松、碎、凈、墒」六字標准。



(二)、種子准備

1、選用良種,做好品種的合理布局和搭配。

2、精選種子,提高種子質量:種子質量應達到種子二級標准,純度98%、凈度98%、發芽率90%以上。播前用種子精選機及人工篩選等方法,把破碎粒、秕粒、病蟲、野燕麥、賓麥等雜質去掉。

3、種子處理:用70%五氯硝基苯粉劑或拌種霜拌種,用量為種子量的0.3%。可防治冬小麥雪腐病、小麥細菌性條斑病、小麥黑穗病等。具體做法是:把種子和葯劑稱好,把葯劑散在種子上,拌上三、四遍,均勻即可。

(三)冬小麥群體指標和產量結構

每畝基本苗40-45萬株,冬前總莖數80萬左右,春季最高總莖數100-110萬,收獲穗數55-60萬,穗粒數27-33粒,千粒重40-45克,畝產550-600公斤。

二、播種

1、播種期:適期播種是小麥豐產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冬小麥播的過早,冬前麥苗長得過旺,養分積累的少,易受凍害,還易誘發病蟲害。若播得過晚,冬前苗弱,不利於安全越冬,並且在第二年生長發育得慢,而影響產量的提高。本地區冬小麥的適宜播種期為9月10-20日,新冬18號播量為25-28公斤,播種深度干播濕出2-3厘米。

2、種肥:為保證幼苗不脫肥,帶好種肥,不能把種子與肥料混播。冬小麥播種時帶磷酸二銨10公斤/畝或三料磷肥5-10公斤/畝,尿素10公斤/畝,播肥深度應在8-10厘米。

3、機播質量要求:播行筆直、下籽均勻、播深一致,接行准確、不重不漏、到頭到邊,覆土良好、鎮壓確實。

4、播後管理:播後2-3天內開好送水渠、毛渠。出苗後,查苗補種或補水等工作。

三、冬小麥冬前管理

田管任務:保全苗,育壯苗,促早櫱,確保安全越冬。

『叄』 冬小麥苗期如何管理,可以獲得高產

冬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尤其是冬小麥的種植,更是佔到了小麥種植的56%以上,在冬小麥整個生產過程中,以苗期的管理最為重要,因為此時的小麥屬於營養生長階段,長勢的強弱會直接影響著小麥的產量,所以,為了達到高產、優質的目的,加強對小麥苗期的管理,是十分的重要。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打好基礎是關鍵”,種植冬小麥也是這個道理,要想來年有個好收成,就必須在苗期管理上下功夫。

通過以上介紹,對於小麥苗期的生長特性和管理方法你是否有了全新的認識?在苗期,只要通過科科學合理的管理,就一定讓小麥順利度過苗期,為進入拔節期打好堅實的基礎。

『肆』 怎樣管理技術讓小麥能高產

一、 播前准備 

1.選用優良品種:選用豐產性、抗逆性好的優良品種,高肥水地塊宜選用煙2415、濟麥22、煙農24等品種,中低肥水地塊宜選用魯麥21等品種;播前每100公斤種子用200-300克的多菌靈或15%的粉銹寧拌種防治小麥病害。 

2.選擇地塊:選擇地勢平坦、耕性良好、排灌配套、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塊。 

3.灌足底墒水:要求灌勻灌透、不沖不漏、每畝灌量不少於80-100立方米。

4.施足基肥:按照測土配方結果,以降低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一般底肥每畝施優質有機肥1000-2000公斤、尿素10公斤、三料磷肥20-30公斤或磷酸二銨15-20公斤、鉀肥5-10公斤翻地前均勻撒於地面,結合翻地施入。 

5.播前整地:灌底墒水後,適耕狀態耕後耙耱,做到地邊整齊、土地平整、土地松碎、上虛下實、田間清潔、墒度適合。

二、播種

1.適期播種:由於近幾年冬前(9-11月)氣溫有提高趨勢,播種時間可根據當地氣象預報確定。適期播種是培育壯苗的關鍵,冬小麥自播種到越冬前有50 -60天生長時間大於零度積溫在500-600度;當地平均氣溫降至15-17度,易形成壯苗,有利於安全越冬,小麥生長適中,易獲得高產。一般適宜播期為10月5日-10日。

2.抓好播種質量:採用15厘米等行距條播,要求做到播行端直、下籽均勻、深淺一致(4-5厘米)、覆土良好、鎮壓確實。同時帶肥下種,種肥以每畝5公斤左右的氮磷復合肥為宜。畝播種量10-15公斤,早播易少,晚播可以適當增加播量。每推遲一天,增加0.5斤播量,確保全苗不斷壟。

三、田間管理

(一)冬前管理

1.查苗補種:播後10天左右,出苗率低的地塊,應立即以小水輕灌,促進齊苗。 

2.適時冬灌。及時灌好越冬水,冬灌時間以平均氣溫降到4-5度,日消夜凍時澆越冬水為宜(一般在11月初前後),一般畝灌水60-80立方米。

(二)翌年管理

1.及時春耙。冬麥返青後適墒及時春耙。耙地深度3-5厘米,鹽鹼地連續耙地2-3次,耙地時間3月初為宜。

2.水肥管理。冬小麥返青後灌第一水,同時畝施尿素10公斤左右。一水7-10天後澆第二水。後期抽穗,揚花,灌漿三個時期保證供水,冬麥灌漿時避免灌水後大風天氣造成倒伏。冬麥後期如有缺肥表現,結合抽穗,揚花期的澆水,每畝追施尿素7-10公斤。

3.化學除草。在小麥起身拔

『伍』 小麥冬季管理及補救種植技術是什麼

小麥冬季管理:

1、品種的選擇:

應該選擇產量高,品質優小麥品種。


小麥在冬季放牧會使小麥產量大幅度下降,原因是:放牧後,植株綠化面積大幅度減少,生產積累的養分明顯減少,穗分化開始晚,成熟期推遲,穗少,穗小,粒少,粒輕。放牧還會對小麥幼苗造成機械傷害,加速水分的蒸騰,同時降低分櫱節覆蓋程度,加重凍害的發生。

補充知識:如何補救錯過的小麥種植季節

(1)七九法:從「冬至」當天開始,將冬小麥種子浸泡在井水中,第二天一早取出,在低溫的環境下陰干,每九天一次,共七次。

(2)悶麥法:將發芽的冬小麥種子悶在壇子里,放在低溫的環境中持續一個月。

經過以上兩種方法處理的冬小麥種子,可以像春小麥一樣在春季播種,也可以正常開花結果。

『陸』 每個操作都會影響莊稼產量,要想小麥優質高產,要注意哪些問題

每個操作都會影響莊稼產量,要想小麥優質高產,要注意哪些問題?

對於冬小麥的春季管理,有許多的朋友,首先想到的冬小麥管理應該是進行澆水,施肥,噴灑除草劑,噴灑殺菌劑等的管理措施。雖然這4個管理措施沒有太大的技術含量,但把握應用的時間不對,應用的不合理,看似不起眼的操作,就有可能會導致小麥減產的出現。越是不起眼的操作方法,認為非常的簡單,就往往會被忽視,最終導致冬小麥的產量上不去。

1澆水的問題

別的的闊葉雜草等都能夠春季噴灑鋤草,操縱血鑽野燕麥的除草劑,在春季最好是別打,即便必須噴灑也需要挑選沒有風進入氣溫,輕輕地一遍,不能反復,由於這時冬小麥對除草劑是十分的靈敏,出現噴灑二甲四氯類除草劑的土地,每一年都是有由於操作不當而出現肥害的,出現小麥葉片發黃,危害一切正常的生長發育。春季多風,也很容易造成除草劑飄移,而引起別的農作物被害,因小失大。

4預防病害

春季是小麥預防病害的最佳時期,小麥春季主要發生的病害有,莖基腐病,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等。在春季噴灑葯物預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可以用80%乙蒜素1000倍液+1000倍液咪鮮胺+芸苔素內酯+青皮桔油農葯助劑+1000倍液聯苯菊酯+多種中微量元素氨基酸葉面肥,每畝地噴灑兩桶水30公斤。

也可以用1000倍液戊唑醇+1000倍液苯醚甲環唑+600倍液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噻蟲嗪或者是阿威羅蟎酯+農葯助劑+天達2116。每10天噴灑一次,連續噴灑三次。

『柒』 小麥如何種植,才能更加高產

小麥是我們家這邊主要的農作物之一。尤其在我們這個以麵食為主的北方農村來說更為重要。

小時候雖然農村人口多,但是糧食產量少,現在農村人口減少了,但是現代化機械設備高,科學種田,所以產量提高。

四、適時收獲。要在最佳時間進行收割。天氣晴朗,適合晾曬的日子收割。以防不能及時晾曬發霉。

希望大家珍惜每一粒來之不易的糧食。

『捌』 小麥冬季管理有哪些主要措施

小麥冬季麥田管理技術措施。

入冬以來氣溫低、雨雪少,弱苗面積較大。為了促根增櫱,保證幼苗安全越冬,應加強小麥冬季管理,以保墒增溫為中心,以中耕、鎮壓、補肥為重點,做到因地制宜,因苗管理、促苗壯長。具體措施:

一、中耕鎮壓保墒

中耕可以有效起到增溫保墒、破除板結、鏟除雜草、改善土壤通透性、促進根系生長發育作用。有分櫱的麥田冬季要普遍進行中耕,沒有分櫱的單根獨苗麥田,冬季則不易中耕,以防傷害麥苗,待早春小麥返青後再進行中耕;對整地質量差、秸稈還田量較大,地虛坷垃多的麥田,要進行鎮壓,踏實土壤;對旱地麥田或旋耕整地土壤虛空不實、坷垃多的水地麥田,要先碾壓、後淺鋤保墒,可有效防止風蝕吊苗,起到保墒、增溫、保苗作用。鎮壓要注意選擇晴天下午進行,注意地濕不壓,陰雨不壓,早晨有霜凍或露水未乾時不壓,以免傷苗。

二、慎重冬灌

冬灌可以踏實土壤、平抑地溫、減輕凍害、並可以起到冬水春用,預防春旱,是提高小麥產量的關鍵措施。今年小麥播種後降雨較少,搞好冬灌更為重要。適宜冬灌的溫度指標是日平均溫度在3℃左右進行,冬灌的最佳時間是在12月上旬開始,中旬澆完。目前錯過了冬灌的最佳時機,對尚未進行冬灌但又比較乾旱的麥田,一定要慎重進行冬灌。要根據天氣預報,抓住寒尾曖頭,日平均溫度3℃左右進行澆水,並要小水畦澆,禁止大水漫灌,澆水後要當天滲完,田間不留積水,以防發生凍害。對底肥不足的麥田,趁澆水及時補施尿素,澆水後地白皮時要及時中耕鬆土,保蓄水分。

三、補施追肥

旱地底肥不足的麥田,雨雪後可趁墒補追氮素肥料,一般畝追尿素7.5公斤,還可增施腐熟有機肥、人糞尿或者沃葉微生物菌劑。對於晚播弱苗可在小麥種植行間撒施細碎土雜肥覆蓋,保墒增溫防寒,培肥土壤,保苗安全越冬;增施追肥時要穴施、條施,嚴禁撒施。

四、防治病蟲草害

要及時做好病蟲害的預測預報防治工作,努力減少病蟲害越冬基數。對當前地下害蟲危害較重的麥田,要抓緊撒施毒土、毒餌或順壠灌葯進行防治。

五、禁止啃青

啃青會使麥苗失去大量葉片,不利於促根增櫱,而且易遭受凍害。因此,要採取有效措施,加強看管監督,嚴禁畜禽啃青,切實保護好麥苗。

『玖』 冬小麥高產有絕招,你知道是什麼絕招嗎

小麥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營養價值高,用途廣,麥粒中蛋白質含量達11%-14%,又富含麥膠蛋白,適宜製作松軟多孔、延伸性強、易於消化的多種食品,被譽為細糧,此外,麥麩、麥糠、粘稈等也是釀造、造紙、編織業的原料,又是畜牧業的精飼料和粗飼料,其實在古代,小麥在中國並沒有這樣重要的地位,因為小麥壓根就不是中國原產的植物,而是一種地地道道的西方作物,當初只是一種類似山羊草的植物,只是後來經過雜交及培育才形成目前種植的小麥品種。


綜上,小麥的高產與播期、種子、土壤息息相關,農戶在追求高產的基礎上,一定要在播前下足功夫,老話說錢是一塊一塊上萬,麥是一顆一顆上石,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同時做好小麥播種後田間管理及適時收割,小麥才會真正的達到高產。

『拾』 冬小麥在揚花期、灌漿期和成熟期如何管理,可獲得豐產

冬小麥產量在我國農作物中居於前列,而要想逐年提高產量,就要不斷完善種植管理方法,採取更加科學合理的生產技術。有經驗的農民朋友都知道,在冬小麥生長後期的揚花期、灌漿期和成熟期這三個以生殖生長為主的階段,是決定小麥豐產的關鍵。那麼,在生產當中,我們通過哪些管理措施來促進冬小麥獲得最終的豐產呢?

冬小麥的管理雖然相對比較簡單,但是幾個關鍵時期的管理工作還是必須重視,尤其是揚花灌漿期,是冬小麥最終獲得高產最關鍵時期,因此,農民朋友更要認真對待,以期獲得最終的豐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