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生活小知識,讓美好生活更加便捷
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怎樣評價護士分層性管理
擴展閱讀
怎樣用舊衣服製作鞋墊 2025-07-09 06:18:41

怎樣評價護士分層性管理

發布時間: 2022-11-05 01:35:43

㈠ 護士分層級0—4級官方規定是什麼

護士分層級0—4級官方規定是:

(1)建立護士分層級管理,病區設立專科護士、高級責任護士(組長)、初級責任護士、助理護士等不同層級護理崗位。

(2)不同層級護士的工作許可權和待遇不同,履行不同的崗位職責和工作任務。

(3)各層級護士崗位相對固定,各班次均有護理組長。

(4)同一班內各護士的崗位職責、年資、職稱和能力互為補充。

(5)高級責任護士分管病情更重、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護理需求更復雜的病人,並承擔評估/開護囑/專科護理/健康教育等。

(6)在一定周期內,責任制小組成員相對固定。

(7)赴港專科護士有崗位,能發揮作用。

(8)層級管理與護理查房、護理會診、交接班、分級護理、查對制度等相銜接。

建立護士分層級管理制度,明確護士職業發展路徑。建立符合護理工作特點的護士分層級管理制度。以護士臨床護理服務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為主要指標,結合工作年限、職稱和學歷等,對護士進行合理分層。

將護士分層管理與護士的薪酬分配、晉升晉級等有機結合,明確護士職業發展路徑,拓寬護士職業發展空間。

㈡ 關於護理層級管理是什麼意思

分級護理與分層管理的級別
(一)病人的分級護理分為四個級別:
特級護理:
1、病情危重,隨時可能發生病情變化需要進行搶救的患者;
2、重症監護患者;
3、各種復雜或者大手術後的患者;
4、嚴重外傷和大面積燒傷的患者;
5、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需要嚴密監護病情的患者;
6、實施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需要嚴密監護生命體征的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險,需要嚴密監護生命體征的患者。
一級護理:
1、病情趨向穩定的重症患者;
2、手術後或者治療期間需要嚴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的患者。
二級護理:
1、病情穩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3、行動不便的老年患者。
三級護理:
1、生活完全自理,病情穩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處於康復期的患者
(二)護士分級
護士的分層分為3—4個層級
1、高級護士
責任組長(主管護師以上注冊護士或專科護士擔任)
2、中級護士
責任護士(護師以上注冊護士擔任)
3、低年資護士
低年資責任護士(注冊護士、進修護士)
4、實習護士、護士助理或輔助護士

㈢ 護士分層級管理怎樣劃分

根據護理人員的不同等級,設立專科護士,高級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助理護士等不同層級護理崗位,給於不同的工作年限,履行不同的崗位職責和工作任務,滿足不同患者,不同疾病及病情的需要,確保護理質量。在層級管理體系中,護理人員結構形成梯隊,專業分布合理,並與所實施的等級護理和專業護理相適應。

㈣ 如何體現分層次使用護士

通過對護理人員進行分層次分組管理,合理利用現有人力資源,提高護理質量。 方法將病區護士按1∶3∶9~12比例配置(護士長1人—責任護士3人—護士9~12人),以分三組形式與醫生同步分管病人,實施護士長、責任護士、護士為小組的三層架框,責任護士全面負責制的個性化護理。 結果 固定的分層次分組管理,提高了各項護理達標率,病人的健康教育認知率,提高了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實施前後經χ 2 檢驗,P<0.05,差異有顯著性。 結論 分層次分組管理可提高護理工作質量,使以整體護理為核心的個性化護理能深入開展。

關鍵詞 個性化護理 護士 管理

隨著社會對護理質量的高要求,護理范疇的拓展和細化,護理工作大量增加,對護理人員的數量和質量的需求也發生很大變化。根據衛生部《綜合醫院組織編制原則(試行草案)》,護理人員的數量與病床數的比例應為1∶1.68(500張床位以上) 〔1〕,衛生部醫政司與人事司曾聯合對全國240所醫院進行的護士人力調查發現,護理人員配置能達到衛生部《綜合醫院組織編制原則(試行草案)》要求的僅有2所醫院 〔1〕。我國的醫院護理人員編制普遍低於此標准。我院是擁有900張病床的綜合性醫院,其護士與床位之比為1∶1.45。在深化護理改革,提高護理質量方面,為了適應社會多樣化需求,近兩年來,我院在開展整體護理基礎上,開展了以整體護理為核心,針對病人個人特點為病人提供整體的、連續的、人文的、個性化護理服務模式。我們用優化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分層次地使用護士,取得良好效果。現將做法和體會介紹如下。

1 方法

1.1 優化護理人力資源配置近年來,醫院一方面逐步招收護理大專、護理本科生充實到護理隊伍(5.56%);另一方面充分挖掘蘊涵在護士群體中的潛能,在提高人員素質上下工夫,鼓勵在職護士通過繼續學歷教育取得大專或本科文憑(25.61%),以及派出去學習、進修等,使我院護理隊伍整體素質得到優化和提高。

1.2 人員配備我們結合科室的實情,為「1∶3∶9」護理人員結構,即護士長1人—責任護士3人—護士9人(科室根據工作量的多少適當增減人員),採取分層次分組管理〔2〕的護理工作模式,以保證個性化護理工作的實施。護士長由院內競聘產生,責任護士逐漸向競聘上崗方式過渡,護士由具有護士執業資格和大專、本科新畢業暫未取得護士執業資格的護理人員擔任,後者在責任護士的帶班指導下進行臨床護理工作。

1.3 護士分層次使用特點及方法採取分層次分組管理,實行護士長—責任護士—護士三層立體管理框架,護士—醫生—病人為一組管理的工作形式,科室護士分三組,每組人員固定由1名責任護士、3名護士組成,每組護士分管14張病床。每組護士與固定每組醫生管固定病人。責任護士實行24h負責制,採取彈性休息方法。每天醫護一起大交班後,責任護士隨本組管房醫生一起查房,帶領指導本組的護士一起完成本組病人的護理、治療、各項檢查、健康指導等;並向醫生、護士長負責本組病人的護理質量,負責本組護士培訓。每組護士按不同資歷及綜合業務能力的強弱進行合理組合,排班時注意小組間人員層次的合理搭配,確保護理質量和醫療安全。

2 結果

對護理人員進行分層次分組管理前後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對護理人員進行分層次分組管理前後效果比較 (略)

3 體會

3.1 強有力的支持系統是護士分層次使用的保證我院是由院長親自主持下進行的護理改革,因而在優化護理人力資源配置,護士三層立體管理框架是與醫療同步進行,對責任護士崗位津貼、效益工資分配上給予副護長待遇。數字化醫院的建立,節省了護士的非護理時間,將更多的時間用於對病人直接護理中。我院計算機網路完善,護士工作站、醫生工作站,影像網路系統,檢驗網路系統,網路辦公等,為護士提供了現代化工作環境。醫院成立了物流中心、配置中心(負責病房靜脈輸液配置),各後勤運輸隊等,為護士提供了強力後勤保障,護士精力完全放在護理工作上,足不出病區。

3.2 護士責任心增強 按目前護理人員配置,每小組管轄14張床位,每小組再分工,每位護士重點管4~5張病床,責任明確,責任到人。責任護士對本組病人負全責,因而護士工作責任心增強。

3.3 各項護理措施到位 病人的分管護士固定,每天責任護士在班指導督促,對病人的情況熟悉,護理措施連貫從而使質量得到保障,為開展個性化護理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3.4 加強了管理力度 設置責任護士,培養責任護士的管理意識,分擔科室護理質量管理任務,承擔對本組病人的負責,責任護士要向護士長及主管醫生負責。護士長抓責任護士崗位職責落實,責任護士管理本組護士的護理質量,體現分層管理,增強了科室整體管理力度。

3.5 暢通醫護患溝通渠道全科上下了解分層次管理的新護理工作模式的內涵,並得到科主任的支持,協調醫護間各環節的工作,規范醫生查房、出醫囑的程序,使醫護工作環環相扣,井然有序。發揮專科醫生的知識理論特長,帶領責任護土查房,提高護理人員的專科護理水平。責任護士通過每天跟隨主管醫生查房,了解治療方案、醫療要求、病人需求,及時調整病人的各種護理措施,保證臨床治療、護理工作的高質高效。

3.6 引進競爭機制,充分發揮護士潛能,有利於護理人才的培養責任護士由科主任護長聘用逐步過渡到競爭上崗,通過綜合能力考核擇優上崗。影響護士分層次使用的還有勞動紀律、職業道德、護理差錯、護理滿意度、護理理論及技術操作考核等因素。激發了每個組員的奮發進取精神,使業務知識及各種操作技能不斷提高。

3.7 病人滿意度提高各組醫護人員固定,病人有了固定的護士醫生,加強了醫護患溝通,密切了醫護患關系。分管護士經常深入病房,對病人的健康狀況、心理狀態、社會家庭關系等。全面了解,及時發現並解決病人的各種問題,對病人適時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指導,增強了病人對護士的信任度,使滿意率達到98.5%。

參考文獻

1 曹志輝,鄭賀英.我國醫院推行整體護理的難點及對策.醫院管理論壇,2003,8:46.

2 閆怡靜.醫院護理人員配備的研究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03,38(4):295.

㈤ 實施護士分層管理不能體現護士的

實施護士分層管理不能體現護士的職業價值。
1、任職資格: 注冊護士,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護士/低年資護師,經NI護士培訓及考核合格,掌握護理基礎理論, 熟練掌握各種護理技術操作和專科護理技能,可綜合運用護理知識、專業技能為病人提供整體護理。具備 完成本崗位職責的能力。 2、晉級標准: N2護士護師資格職稱)經培訓考核 5年後,培訓學時達標,通過基本專科考試,同行評議合格, 綜合評價合格,或取得主管護師資格後,進階至 N3 。

㈥ 護士分層級護理管理質量作用

護士分層級護理管理質量作用

對患者採用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後,不但能有效提高護理的效果,還可以顯著地減少護患之間的糾紛,且安全系數高,在今後的臨床護理中具有重大的意義。

摘要:

目的探討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效果。方法本院將收治的80例患者(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間)按照隨機數字表分組,對照組患者採用常規護理方案,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性護理的前提下,採用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結果觀察組患者經過護理後護理質量、護理糾紛發生率與護理滿意度的數據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優勢更為明顯(P<0.05)。結論採用護士分層級管理方案後,能夠對患者起到明顯的護理效果,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在以後的護理當中運用以及推廣。

關鍵詞:

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護理管理質量;護理效果

0引言

常規性護理具有護理人員分配不合理、沒有進行過專業化培訓、能力素質參差不齊、護理制度不夠完善等缺點,從而嚴重影響到患者的護理效果[1]。因此為研究對患者採用護士分層級管理方案後提升護理管理質量的效果,本院選取80例患者(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間)作為研究對象,以下是調查的過程及結果。

1資料和方法

1.1基本資料

本院選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分成兩組。觀察組為40例,對照組為40例。對照組患者:男性:女性=22:18;年齡范圍在21—70歲之間,平均年齡(47.68±7.46)歲;病程在0.70-2.45年,平均病程為(1.65±0.60)年。觀察組患者:男性:女性=21:19;年齡范圍在20-72歲之間,平均年齡(48.45±7.28)歲;病程在0.65-2.60年,平均病程為(1.70±0.40)年。以P>0.05表示兩組患者的年齡與病程等基本資料情況相似,並且本組數據能夠進行科學的對比。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採用常規護理方案,護理人員通過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規范患者的飲食行為、定期進行巡房、時刻檢測患者的生態體征、合理利用葯物緩解患者痛苦等方式進行常規性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護理基礎上,採用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幾點:(1)醫院需要建立護理小組,定期對小組內的護理人員進行選拔、考核以及培訓,根據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以及時間,來設立階梯式護理層級,該層級由高到低的順序依次為護士長、護士組長、高級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2)護士長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安排合理的'護理人員,監督護理的質量;護士組長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制定相應的護理制度與計劃,並指導護理人員開展相應的工作;高級責任護士的主要工作內容是觀察患者的病情症狀,並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初級責任護士則需要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護理[2]。(3)護士長還需要制定相應的考核計劃,並且優化傳統的護理流程,通過實施護理責任制度以及獎勵制度,來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以及積極性。

1.3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並觀察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後護理質量、護理糾紛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的數據。

1.4統計學處理

兩組患者均採用SPSS20.0軟體來進行研究數據處理。兩組患者護理糾紛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用(%)表示,並用卡方進行檢驗;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用均數±標准差(±s)表示,需要用t進行檢驗。以P<0.05來表示兩組患者經過對比差異明顯。

2實驗結果

在護理時間過後,觀察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護理糾紛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於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據研究表明,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還能顯著地降低護理糾紛發生率[3]。為探討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的護理效果,本院特對80例患者採用不同的護理方案進行研究調查。對照組患者採用常規護理方案,護理人員通過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規范患者的飲食習慣、定期巡房、時刻關注患者的病情、利用葯物緩解患者疼痛等方式進行常規性護理[4]。在護理結束後發現,該方案對患者的護理范疇過於片面,並且沒有經過專業化的培訓,最終使得護理的效果與質量不夠理想。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護理基礎上,採用護士分層級管理方案,通過建立護理小組,定期選拔、考核、培訓護理人員,設立階梯式護理層級,根據護理人員的等級展開相對應的護理工作,制定考核計劃,優化護理流程,採用護理責任制度與獎勵制度等方式進行護理管理[5]。本次護理結束後發現,該方案不僅能夠顯著改進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與效率,還可以很好地了解患者的實際病情,以便採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在提高護理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的同時,有效地降低護理糾紛發生率。

綜上所述,對患者採用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後,不但能有效提高護理的效果,還可以顯著地減少護患之間的糾紛,且安全系數高,在今後的臨床護理中具有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海霞.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作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18):82-84.

[2]郭艷陽.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作用[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5,24(4):61-62.

[3]劉建紅.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作用[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5,26(6):763-764.

[4]劉琴.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作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24):67-69.

[5]林海紅.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0):1836-1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