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夏季風信子應該怎麼養
風信子,別名洋水仙、五色水仙,屬於百合科風信子屬。它原產於歐洲南部、地中海東部沿岸和小亞細亞地區。風信子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鱗莖球形或扁球形,外層有光澤的皮膜,顏色通常與花色相匹配,有春紫藍、粉色或白色等。它的葉子基生,4至6枚,帶狀披針形,端部圓鈍,質厚,有光澤。花莖高15至40厘米,頂端有總狀花序,著花6至20朵。小花斜伸或下垂,鍾狀,莖部膨大,裂片端部向外反卷,單瓣或重瓣,顏色多樣,許多園藝品種還有香氣。風信子是一種重要的球根花卉,常用於公園露地種植和盆栽觀賞,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風信子的正常花期是早春,但經過低溫處理後,它也能在春節前後開花,與鬱金香相似。
一、盆栽土壤准備:適合使用泥炭和大顆粒珍珠岩或粗砂混合的基質,比例各佔50%。風信子要求的土壤pH值為6至7,如果土壤pH值過低,可在土壤中加入碳酸鈣進行調整。
二、種植:將種球輕輕插入基質中,種球頂部1/3應露出土層。種植密度取決於盆的大小和種球的規格,盆栽風信子種球的周徑需在17厘米以上。
三、種植後的管理:
1. 生根室的管理:風信子種植後需移入生根室,生根期需8至10周。生根室溫度保持在9℃,土壤保持濕潤,空氣濕度在95%左右。若空氣濕度偏低,可在地面潑水提高相對濕度。
2. 溫室期的管理:生根期結束後,將風信子移入溫室。溫室內的適宜溫度為17至25℃,生長時間為3周左右。若國內日光溫室溫度較低,生長期可能延長至30天左右。保持溫室內空氣濕度不低於80%,土壤保持濕潤,晴天上午澆水。如有條件,可進行24小時補光,防止花畸形和蒼白。
3. 貯藏:風信子低溫下不適合貯藏,但若必須貯藏,應在小花分開後進行,保持0.5至1℃的溫度,確保空氣流通。在此條件下可貯藏2至3周。
四、風信子常見生理失調及防治方法:
1. 芽腐:主要是由於低溫期過短造成。防治方法是確保種植品種所需的低溫期,保持生根室9℃恆溫,溫室溫度保持在23至25℃恆溫,避免溫度降幅過大,不要將水澆到花串上。
2. 端變綠病:主要是由於低溫處理時間太短或處理溫度不正確造成。按照栽培規定的低溫期和溫度處理可避免這種現象。
3. 花串生長歪斜:主要是由於球根移入溫室後,花梗最上端歪斜。按照規定的低溫期和低溫處理即可避免。
4. 頂端開花:主要是由於植物移入室內前沒有進行該品種的低溫處理措施造成。按照規定的低溫期和低溫處理即可避免。
風信子應選擇排水良好、不太乾燥的沙質壤土,中性至微鹼性土壤。種植前要施足基肥,避免連作。栽培方法包括露地栽培、盆栽、促成栽培和水養。
1. 露地栽培:宜於10至11月進行,選擇排水良好的土壤是最重要的條件。種植前施足基肥,加上一層沙,然後將鱗莖排好,株距15至18厘米,覆土5至8厘米,並覆蓋草以保持土壤松軟和濕潤。花後如不打算收獲種子,應將花莖剪去,以促進球根發育。
2. 盆栽:使用壤土、腐葉土、細沙等混合作營養土。一般10厘米口徑盆栽一球,15厘米口徑盆栽2至3球,然後將盆埋入土中,上覆土10至15厘米。經過7至8周,芽長到10厘米以上時,去掉覆土,讓陽光照射。一般10至11月栽植,3月開花。
3. 水養:在容器中裝凈水,置於暗處,選擇大型球,使球根底部浸於水中。當根長達到10厘米時,移至明處,讓日光照射,保持室溫在15℃左右,10月栽種,年底即可開花。
4. 促成栽培:7月下旬以後,將球根在8℃的低溫下處理70至75天,然後10月上旬盆栽,在溫室中栽培,即可在年末開花。在促成栽培時,應選擇適於促成栽培的品種。